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游敦煌莫高窟篇一
茫茫的大漠中,當三危山閃耀出一束振奮人心的光芒時,當樂樽和尚在佛光的照映下開采出第一個洞窟時,我的心,便已被牢牢地束縛在此了,不斷在中國的南方遠望北方,想象著這神話一般的地方。
遠處,我似乎能看到洞窟中千年的壁畫和佛像散發著歷史的氣息和信仰;似乎聽到了月牙泉在不斷地呻吟,請求人們不要破壞環境了。
走進莫高窟,每一個洞窟都充滿著無限的吸引力,洞窟內的壁畫,佛像,都不再是古人捏出畫出的工藝品,已成為了紀念歷史的象征,她們代表了莫高窟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代表了大西北,更是代表了中國的精神內涵。
盯著眼前的壁畫,周圍寂靜,似乎每一位同學都在與古人默語,思考著曾經的一切,猜想著歷史的一個個謎底。
莫高窟它就像一個無聲的傾聽者,聽著歷史的低吟淺唱。莫高窟是絕美的,但它永遠不是藝術品,因為膚淺的藝術品永遠不及莫高窟的深度。莫高窟,意味著文化,意味著美,還意味著人類永久的信仰……
莫高窟不是妖艷的,不是凄涼的,它的顏色是渾濁沉重的,累積起來的是千年的文化砂石。莫高窟,它撐起了千年的風沙,千年的歷史,千年的興衰榮辱。有甜美,有辛酸,有憤恨,有苦澀,這些情感不斷交織著,鋪灑著,飛揚著,洋洋灑灑地鑄成了一個個神話。
莫高窟,是一首意蘊深長的詩;莫高窟,是一支悠遠回旋的古曲;莫高窟,是一個永遠不滅的神話。
大漠深處,河西走廊盡頭。
我的敦煌,我的莫高窟……
游敦煌莫高窟篇二
各位游客,你們好!
我是你們這次參觀的導游,我姓徐,大家也可以叫我徐導,大家本次的參觀由我為大家講解。
現在我們所在的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西大約25公里處,為中國的四大石窟之一,國家的重點保護單位,也是全世界洞窟藝術的瑰寶!莫高窟開始建造于公元339年,后面的幾個朝代也繼續建造,最后完成的壁畫面積近45000平方米,飛天約2400尊,佛像約4000座,分布于492個石窟中。
游客們,你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第292窟的飛天壁畫!飛天是中國古代佛教中的八大護法之一,形象接近于著盛裝的美女,這些在空中飛舞的飛天神態各異,輕盈靈動,手上拿著佛教中的傳說的寶器:蓮花、笛子、硨磲、鮮花…….。在你們的左手邊是一尊高大的佛像,佛像身上雕刻的線條清晰,顏色絢麗,體現著中國古代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巧。
現在各位游客們注意了,你們來到了著名的第17號石窟,這里的飛天和佛像相比于其它洞窟不僅數量多,而且雕刻的特別精致。比如這座佛像,雙腿盤坐于蓮花座上,雙手捏了一個手勢放在膝蓋上,手心朝天,雙眼細咪,神態安詳,仿佛若有所思;另外那個佛像則是一副滿臉不高興的樣子,真是好笑;另外天空中的飛天衣帶飄飄,灑落的花瓣就像是為人間送上的祝福。
但是近幾年莫高窟也遭到了很多人的破壞,文物、壁畫被盜,還有些則是因為保護不夠被自然損壞,為了保護這個全世界洞窟藝術的瑰寶,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的行動入手,做到以下幾點:
1. 不隨便拍照,文明游覽。
2. 不亂涂亂畫,不亂扔垃圾。
3. 不要隨意摸文物。
4. 不大聲喧嘩,保持安靜。
5. 看見不良行為及時阻止,看見垃圾隨手撿。
讓我們大家都出一份力,來保護我們的莫高窟吧!
各位游客,今天帶大家的旅游參觀到此為止,歡迎大家以后再來,謝謝。
游敦煌莫高窟篇三
經過漫長的顛簸之旅,汽車慢慢地爬過無人區的戈壁灘,遠處漫漫黃沙逐漸被風吹散,揭開了敦煌神秘的面紗。那些瑰麗的珍寶就藏在這人跡罕至的荒原之中,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里就是那荒漠中的奇跡敦煌莫高窟。
從驕陽似火的洞外走進莫高洞窟,眼前立刻昏暗起來,身體也被一股涼氣所包圍,仿佛走入了天然的清涼世界,。再往里走,石窟里逐漸呈現出一尊巨大的佛像,那清晰的輪廓讓人嘆為觀止,佛像是由一整塊大石頭雕刻而成的,靜坐于蓮花之上,渾圓的手臂,垂肩的大耳,臉上呈現出若有若無的神秘笑意,雙目微閉,仿佛在思索,又似乎在想訴說什么。千年的風霜侵蝕,萬場戰事的破壞,佛像身體已經殘缺,但他微笑著,帶著神秘的笑意端坐于荒漠山巔,默默看著人間的悲歡離合。
莫高窟內除了大大小小的佛像,就是栩栩如生的飛天了。借著洞內微弱的燈光,看到石壁上的飛天,不禁讓人驚艷。她們姿態各異,翩翩起舞,有的穿短衣長裙,盈盈笑著,輕輕扭動著肢體,舞姿柔美靈動,飛舞在青云、蓮花之間,有的袒胸赤足輕蹙娥眉,手執樂器,或橫吹短笛,或懷抱琵琶,載歌載舞,千姿百態。雖然經過時光的雕刻,有些已經殘缺不全,但她們飛舞著,拖著長長的飄帶,穿越千年的歲月而來,我站在近處,還能看到那曼妙的舞姿和靈動的雙眸,仿佛還能聽到曲聲婉轉和琴聲悠揚。
移目四望,墻壁之上,精雕細刻的壁畫好似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長長展開,在以佛、菩薩、飛天為主要內容的畫面中,還點綴著一些佛經故事畫。那艷麗的色彩,曲折的線條,生動的畫面,細致的描摹,仿佛把人帶進了禪的世界。站在壁畫前,看著古人對理想世界的描繪,雖然曾經鮮艷的已經黯然,曾經清晰的已經模糊,可是我透過殘缺的畫面,依然感受到了在大漠荒原上縱馬馳騁的張揚想象。這壁畫雖然無聲,卻默默訴說著不知多少寓意的故事,那些故事透過這殘缺的壁畫在時光里慢慢點染,漸漸湮開……
站在莫高窟外,我不禁感嘆那是怎樣謙卑無怨的工匠在碎石的迸飛之間,反復描摹歷經百難不死的靈魂,雕琢出心中的慈悲。這是他們雕刻的不朽記憶,是不肯讓它消逝的執著,才經過漫長的時間,雖然殘缺,卻呈現出驚世之美。
游敦煌莫高窟篇四
我們或許在課本中讀到過有關莫高窟的文章,但想了解真正的莫高窟,還是得親眼去看一看。
烈日當頭,熱浪撲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荒山。山并不高,卻連綿至天涯,山上有一個個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洞窟。這里,就是莫高窟!
進入莫高窟,我們立刻對眼前壯觀的景象驚嘆不已:飛天仙女飛繞在佛陀的頭頂,飛翔在極樂世界的上空。她們有的腳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沖云霄;有的手托花盤,橫空飄游……那迎風擺動的衣裙,翩翩起舞的彩帶,使她們顯得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媚動人。
一尊約15米長的臥佛側臥在地上,大佛雙眼半睜半閉,一副安然入睡的樣子,身上的衣服雕刻得十分逼真,隨體型而變化。臥佛后站著一群弟子,他們大多數神態肅穆,但有的在低頭哭泣,顯得痛不欲生。
走進另外一個洞窟,只見里面是一尊尊神態安詳的佛像,有的坐在石凳上,雙手合十;有的表情溫和,赤腳站在蓮臺上,雙眼注視前方;還有的盤腿而坐,微微張開寬厚的嘴唇,仿佛在念經……這些佛像色彩絢麗多姿,泛著灼灼光彩。聽導游介紹,這些都是工匠們用天然的礦石、珍珠、珊瑚等材料研磨成顏料涂上去的,所以歷經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會褪色。
一天的時間悄然而逝,一座座石窟散發著一股安靜祥和、與世無爭的肅然氣息。再見了,莫高窟,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張騫:“感謝你們提供的信息!它們讓我領略到今天絲綢之路的繁華和華夏山河的壯麗。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準備出發啦!”
游敦煌莫高窟篇五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王佳欣,歡迎大家來到敦煌,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有洞窟七百三十五個,壁畫四點五萬平方米,泥質彩塑二千四百一十五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百聞不如一見,一進門,你們便會看見許多壁畫,大家跟我往上看,莫高窟四百九十二個洞窟中都畫有飛天。憑借飄曵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其姿態多樣,體態輕盈,富有生氣。但最有特色的是一幅大畫:上面畫了一排女子,她們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和真人一般高!旁邊是為她們打傘的奴才,皇帝則坐在龍椅上,好像在挑選哪個女子才適合做他的娘娘,這幅畫畫得非常逼真,眼前仿佛出現了那個緊張而興奮的畫面。
洞窟北壁繪制了《張騫出使西域》,講述了霍去病在攻打匈奴勝利后獲得了兩個“祭天金人”,漢武帝雖每日帶領群臣焚香禮拜,但不知金人名號,故而派張騫赴西域問金人名號的故事。畫面上漢武帝騎在馬上,群臣持傘與張騫告別,張騫一行人馬長途跋涉已近大夏國,城外已有比丘出城迎接。
走過壁畫區便來到了彩塑大睡佛面前。它躺在一個畫滿佛像的石床上,頭在石枕上微斜著,一手放在頭下,一手放在彎曲的腿上,床前還放著一雙石鞋,它的眼睛閉著顯得那么安祥,嘴角微微揚起,仿佛正做著美夢,夢里是那千年歷史。
你們對敦煌莫高窟了解了嗎?壁畫和彩塑互相結合,互為一體。你們看了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喜歡,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游敦煌莫高窟篇六
聽說在祖國的西部有一處世界遺產,它就是莫高窟,我很想一睹它的真容。今年暑假,爸爸帶我圓了這個夢想。
暑假的一天,爸爸對我說:“女兒,你不是一直都想去敦煌莫高窟嗎?今年暑假爸爸帶你去,好不好!”我一聽要去莫高窟,心里萬分激動,一口答應了。
在路上,爸爸給我講解了敦煌和莫高窟:“敦煌是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城市,它和張掖、武威、酒泉并稱河西四郡。在敦煌還有兩處著名的邊關,分別是玉門關和陽關。”講到這時,我馬上說:“我知道,有古詩這樣寫‘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爸爸說:“是的,莫高窟是敦煌的一處文化景觀,也是我們國家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坐了兩天的車,終于到了莫高窟,我們先看了介紹莫高窟的形成和莫高窟壁畫影片,接著又到實體洞窟。哇!怪不得叫莫高窟了,一座山崖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窟,星羅棋布的排列在三危山上。我們跟著講解員一起步入石窟,講解員阿姨講了很多我不知道的故事,從石窟屋頂的構造、壁畫,再到石窟的彩塑,我如同聽天書一般。爸爸對我說:“你還小,聽不懂很正常,等你大了,就會對中國文化產生熱愛。”
一路上,我們去了好幾個石窟,其中一個就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96號窟。它好大呀!光腳背就可以坐四五個人。人熙熙攘攘,我與講解員走散了,精彩的講解自然錯過了。后來,我了解到莫高窟的第一大佛叫九層樓,因為它的外圍建有九層樓閣保護著,它也是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
夕陽西下,我們結束了一天快樂的旅行。這一天,我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莫高窟是我們祖國的瑰寶,體現了我們祖國的博大精深文化!
游敦煌莫高窟篇七
暑假我隨媽媽去甘肅旅游。印象最深的是敦煌莫高窟。
來到敦煌莫高窟門口。導游阿姨給我們每個人發了一個耳機,她的講解通過耳機傳送給我們,每個洞窟只允許1000人參觀,但是今天人特別的多,導游阿姨說為了保護石窟我們先在外面對著圖片講解一下,到了洞窟的時候快速觀看。
我們參觀了9個窟,先去看了45窟,里面有釋迦摩尼佛,左邊是弟子阿難,右邊是天王,他們在聚精會神的聽佛祖講經說法。佛祖穿的褲子上有很多花紋,真漂亮,阿難穿著袈裟,顏色非常美,天王穿著盔甲,下面踩著一個小鬼,這是盛唐的時候的作品,離現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了,現在看起來色彩還非常好看。
我們還看了17窟藏經洞,洞里本來有很多經書,現在大部分都在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在我們國家只有4000本,被買走了80000多本。
我們還看了158窟,里面是釋迦摩尼的涅槃臥佛像,佛祖是80歲涅槃的,他的靈魂到了西天極樂世界,旁邊有他100多個弟子守護著他。100多個弟子造型都不一樣,樣子栩栩如生。
我看到了古人他們想象的極樂世界,學到了古人建造佛像的方法,看到了精美的壁畫,收獲非常大。
游敦煌莫高窟篇九
我們或許在課本中讀到過有關莫高窟的文章,但想了解真正的莫高窟,還是得親眼去看一看。
烈日當頭,熱浪撲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荒山。山并不高,卻連綿至天涯,山上有一個個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洞窟。這里,就是莫高窟!
進入莫高窟,我們立刻對眼前壯觀的景象驚嘆不已:飛天仙女飛繞在佛陀的頭頂,飛翔在極樂世界的上空。她們有的腳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沖云霄;有的手托花盤,橫空飄游……那迎風擺動的衣裙,翩翩起舞的彩帶,使她們顯得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媚動人。
一尊約15米長的臥佛側臥在地上,大佛雙眼半睜半閉,一副安然入睡的樣子,身上的衣服雕刻得十分逼真,隨體型而變化。臥佛后站著一群弟子,他們大多數神態肅穆,但有的在低頭哭泣,顯得痛不欲生。
走進另外一個洞窟,只見里面是一尊尊神態安詳的佛像,有的坐在石凳上,雙手合十;有的表情溫和,赤腳站在蓮臺上,雙眼注視前方;還有的盤腿而坐,微微張開寬厚的嘴唇,仿佛在念經……這些佛像色彩絢麗多姿,泛著灼灼光彩。聽導游介紹,這些都是工匠們用天然的礦石、珍珠、珊瑚等材料研磨成顏料涂上去的,所以歷經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會褪色。
一天的時間悄然而逝,一座座石窟散發著一股安靜祥和、與世無爭的肅然氣息。再見了,莫高窟,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張騫:“感謝你們提供的信息!它們讓我領略到今天絲綢之路的繁華和華夏山河的壯麗。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準備出發啦!”
游敦煌莫高窟篇十
敦煌莫高窟是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據文字記載,它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個暑假,我將去看看它的真面目。
因為我們提前一個月訂票,所以我們有機會看數字電影。它講述了莫高窟的故事。公元366年,一位名叫樂的和尚在三維山看到了佛光,認為這是佛祖的召喚。于是他在山邊找到一個山洞,走進去,坐在那里念經。后來,許多人看到樂這樣做,并發現了許多深和淺的洞穴,大大小小,沿著山。
我們不得不坐公交車去莫高窟。我們花了大約十分鐘才看到莫高窟的真實面貌。洞穴像蜂窩一樣排列,總共有492個。我似乎見過古代工匠站在烈日下的梯子上,聽到他們敲擊巖壁的聲音。這座藝術寶庫凝聚了多少古代工匠的汗水!
當我們到達莫高窟,我們將參觀八個洞穴。導游會帶20或30人參觀。這些石窟里有雕刻的佛像:最外面的兩個是天王,天王是菩薩,菩薩是佛陀最大的弟子葉佳和最小的弟子阿難,佛像在中間。在每個石窟中,除了奇妙的佛像,還有栩栩如生的壁畫。這都是古代勞動人民一個一個勾畫出來的。在古代,沒有燈,所以工匠只能在白天用一點陽光勾勒出這些佛像的輪廓。一幅壁畫可能需要幾年時間。古人對佛教是多么真誠啊!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17洞:佛經洞。
藏經洞的面積很小,只有3平方米,但它曾經容納了5萬多冊藏經書,是不是很不可思議?經文是從哪里來的?先從一個叫王的道士說起。
據說莫高窟的王道士在打掃時偶然發現了這些經文。他立即告訴清政府,當時清政府有內憂外患,腐敗無能,對王道士不聞不問。道士王認為:政府不要經書,也就是說這些經書不重要,所以他以很低的價格賣給外國人。現在藏經洞里的許多經文都在外國博物館里。
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能夠更好地保護莫高窟的文化遺產。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在海外丟失的文物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
游敦煌莫高窟篇十一
在大西北旅行的第三天,我們坐了八個小時的車,穿越柴達木盆地,翻過當金山,終于在傍晚來到了絲綢之路的起點——敦煌。
晚上,看了《又見敦煌》的演出,仿佛讓我看見了千年前的光輝歷史。其中,關于莫高窟的故事也讓我身臨其境,一位位古代的人物都展現在我眼前,讓我對明天即將要去的莫高窟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莫高窟,其實是因為一位僧人穿越戈壁灘時,路經鳴沙山,忽見山上金光璀璨,認為一定是有佛的存在,于是在戈壁灘上開鑿了莫高窟的第一個洞窟,便在窟里坐禪修行。后來,經過秦朝、唐朝、明朝等的不斷修建和改造,莫高窟就形成了現在的模樣。
我們來到了莫高窟,坐了觀光車,看見的茫茫戈壁的石壁上的一個個洞窟,就是莫高窟。
我們去的第一個窟,是235號洞窟,這個洞窟是在唐代開鑿的。走進去,我就看到后壁前有幾尊佛像,在正中間的是彌勒佛,它盤腿坐著,左邊和右邊站著菩薩和天王。佛像精美絕倫,好像活了一般。兩壁上邊的是莫高窟壁畫形象的代表——“飛天”。“飛天”這一形象在莫高窟壁畫xxx出現了五千多幅。
我們還看了許多窟,149窟、238窟、123窟……有秦朝的、隋朝的、唐朝的。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228號洞窟了,這個洞窟左后方壁畫上有著《七色鹿》的故事,在壁畫中,把七色鹿描繪得栩栩如生,好像千年的七色鹿就展現在我眼前。
莫高窟,把千年以前的歷史告訴了我們,所以我們要保護莫高窟,把歷史傳承下去。
游敦煌莫高窟篇十二
閉上眼,仿佛還能聽到風沙中叮呤作響的駝鈴聲,開崖鑿窟的擊打聲,還有忽遠忽近的講解聲……
以前,我對莫高窟的印象僅僅停留在絲綢之路。而去年暑假的西夏之行,讓我對那片蒼涼的西北土地,平添了些許的敬意。那分明是一個千年的文化圣地。走在貧瘠的黃土上,觀望石窟群中的那座九層樓,依山而建,高聳飛檐。從樓下觀望莫高窟,幾百個洞窟遮遮掩掩,令人目光迷離。穿過歷史的迷霧,仿佛看到古人對佛教的信仰、對安寧境界的追求是如此的執著。要不,他們怎么可能僅憑雙手就開鑿出這么龐大的莫高窟呢?無限感嘆和佩服之中,我連忙加快腳步,渴望早點遇見那個虛無又高潔的世界。
一進洞窟,各種佛像壁畫撲面而來,讓人在這種狹窄的空間里,也能感受到空闊、偉岸。我的內心瞬間寧靜,一如在佛祖的教導下頓悟一般。壁畫中演繹著歷史的滄桑,那陰森樹林里餓狼的哀嚎,王子的善心……仿佛就在眼前。歲月使他們露出了本真的模樣,褪黃的邊邊角角,抵擋不住美妙絕綸的故事。
洞口壁畫上的鑿洞人更是讓我感慨萬千,他們專注而又詳和。都說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細細思量,心底里極為認同這句話。正是他們有著這樣的信仰,并滿懷虔誠和幸福地搭建了這個“極樂世界”,才給世界后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精神遺產。千年下來,這些文化積淀,讓我們后人看了更覺安寧。
我們觀賞的幾個洞窟,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講解員講解的。她不時指著壁畫,帶我們細細品鑒。講到高潮之處時,甚至會揮舞手臂,尤其是講到英國人斯坦因,僅僅用幾兩銀子就從王道士那收購走大量經卷畫作時,她更是激動萬分。是啊,國力衰弱,就連人們的生命財產都無法保證,更何況是那些還不知道有多大價值的文化遺產?女講解員對這份工作竟執著了二十多年了,她把最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敦煌。我想,應該是信仰的魅力,讓每個敦煌人都留有堅守敦煌的力量吧。
一切景語皆情語。旅程匆匆,再美的風景也留不住歸去的心。細細品味敦煌的美,靜靜聆聽敦煌人的堅守,好好感受這樣的深情。很想再擁抱一會敦煌城的太陽,很想搭一列時光車回到古代敦煌……太多很想,卻只能化為遠方。
游敦煌莫高窟篇十三
中華大地上有許多世界文化遺產,比如規模宏大的故宮,歷史悠久的長城,風景秀麗的頤和園……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甘肅敦煌的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始建于十六國時期,現有洞窟735個,壁畫萬平方米,泥制彩塑2415尊,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瑰寶。
莫高窟的壁畫舉世聞名。壁畫記錄了佛教的傳說與故事,畫得栩栩如生,神仙好像就要騰云駕霧,和尚就要開口講話一樣。不同朝代的壁畫甚至疊加在一起,體現了中華民族精湛的技藝。
莫高窟不僅有栩栩如生的壁畫,還有惟妙惟肖的彩塑。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等。我最喜歡的是一尊彌勒佛坐像,也叫“北大像”,高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第三大坐佛。這尊佛像外觀輪廓錯落有致,現在已經有九層造型。
莫高窟還有一個小房間――藏經洞。藏經洞是第17窟的簡稱,那里有成千上萬的佛教典籍,還有天文、歷法、地理、方志、圖經等。雖然這里由于多國從中搶掠,缺失了好多文物,但是它仍然是一個有著重要文化價值的地方。
我們要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保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珍貴資料,將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發揚光大!
游敦煌莫高窟篇十四
有人說:“高原上的瑰寶就是甘肅”!為什么說它是瑰寶呢?是因為甘肅省地跨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你們知道甘肅名字的由來嗎?如果不知道,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甘肅這個名字與張掖、酒泉這兩個地方有關。在古時候,張掖被稱為“甘州”,酒泉被稱為“肅州”,這兩個地方的首字加起來,就成了現在“甘肅”的地名。西夏的時候,甘肅的行政部中心在甘州,因此甘肅的省名就簡稱為“甘”。
甘肅還是個多民族的地方,有漢族、藏族、回族、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等多個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肅特有的少數民族。
在我們甘肅有世界遺產——莫高窟!莫高窟又被稱為千佛洞,它與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洛陽的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莫高窟始建于公園366年,它經歷了年代的修繕與擴建,現在僅存735個洞窟,內有大量的壁畫及塑像,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寶庫。
洞窟也有幾大分類:塔柱窟、覆斗頂窟、殿堂窟、大像窟、涅槃窟、禪窟、影窟等。最大的第16窟有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足一米。莫高窟的分布為南北兩區,洞窟分布高地錯落,很有規格,最高的96窟高33米,莫高窟的主體在南區,487個洞窟內平均都有壁畫和塑像,栩栩如生的飛天壁畫,真是贊不絕口,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這也是僧侶們從事佛教的場所。在北區共計248個洞窟,僅有5個洞窟有壁畫和塑像,其余的洞窟是僧人們曾經修行和居住的地方。甘肅的熱血舞者們也用真情演繹著千年文化,如大夢敦煌,敦煌神韻,絲路花雨等,如此磅礴,震撼的歌舞劇,真是深入人心啊!
“就在天的那邊 很遠很遠,有美麗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鏡子, 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樂園。從那年我月牙泉邊走過,從此以后魂兒繞夢牽。也許你們不懂得這種愛戀,除非也去那里看看。看那, 看那, 月牙泉,想那, 念那 ,月牙泉……神秘的月牙泉,奇特的地理位置,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廣袤的沙漠之間有一處似月牙般清澈的泉水,坐在山頂的沙丘上,眼前惟妙惟肖的美景,不禁吟起:“大漠茫茫升紫煙,仙池有水月牙泉。長亭小榭山邊寺,恰似桃園境外天”。
領略了大漠風情,我們看看絲綢之路的河西第一關隘——嘉峪關。
嘉峪關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雄關”的美譽,綿延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絲路文化,長城文化,邊塞文化。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是比山海關還要早建9年,是明長城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嘉峪關城布局十分合理,關城有66座墩臺,高聳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出連綿的祁連山猶如畫絹。關城中也流傳著各種傳說故事,如定城磚的由來,擊石燕鳴的凄美愛情故事,山羊馱磚等。
當然不止這些,還有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鄉天水;令人震驚的古生物伊甸園和政;舉世聞名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風景秀麗的小江南隴南,人間仙境扎尕那,藏傳佛教拉卜楞寺,盛夏甘南草原的萬人鍋莊更是震撼心靈……
甘肅除了歷史盛地還有很多誘人的美食。被稱為“中華第一面”的牛肉面;手抓羊肉嘗起來細嫩綿軟,烤全羊更是肉中極品;釀皮子是一份酸辣爽口的風味小吃;灰豆子,甜胚子更是清香可口,還有更多的人間美味!
看!甘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贊不絕口的人間美食,熱情好客的各族人民,美麗甘州肅州歡迎您,這就是了不起的甘肅!
游敦煌莫高窟篇十六
在我們人類絢麗多姿、異彩紛呈的歷史創造中有四種文化范圍最廣、自成體系、光芒四射,他們是希臘文化、xxx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而這四種文化在一個地方迷人地交匯過,并被最燦爛的表現出來,這個地方就是中國的文化圣地——敦煌。今天,我們一起來到敦煌莫高窟,親自體驗了莫高窟的無限神奇魅力。
我們來到了第96窟,導游說這座大佛高米呢!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它有十幾層樓那么高,站在他腳下,仰望大佛,感覺我們就像一只只渺小的螞蟻。這么高大的佛像,古代的藝術家卻把它雕塑的線條流暢、栩栩如生。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130窟,這座佛高約26米,是莫高窟第二大窟。古代匠師將佛像頭部塑的較大,高達7米,超過人體的正常比例。匠師巧妙地利用來自洞窟前明窗的光線在這些面上投下的陰影,使得我們抬頭仰視的人覺得佛像五官輪廓分明,高大雄偉、莊嚴神圣。由于長期被流沙掩埋,受潮氣侵蝕,此畫已受到嚴重損壞。
隨后,我們又來到第148窟,這是釋迦摩尼的涅槃塑像。佛身長米。由于涅槃像采用橫臥姿勢,俗稱為“臥佛”或者“睡佛”。塑像雖然經過后代重修,但佛像仍然線條流暢。因為孔子有72個弟子,所以臥佛身邊也有72個弟子,它們形態各異都站在臥佛后面。因為這座佛像已經涅槃,所以這個洞窟形狀像棺材,洞窟壁上和頂上全部畫滿了姿態萬千、栩栩如生的佛像。
我們又參觀了第17窟、103窟、112窟……其中有些洞窟的佛像都被卑鄙的盜賊給盜走了,有的被賣到國外展出。我國珍貴的文物流失了,多么可惜啊!
離開莫高窟,我萬分舍不得,心里默默祝愿著:擁有無限魅力、栩栩如生的莫高窟啊,希望你永遠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燦爛輝煌的一頁……
游敦煌莫高窟篇十七
天空高而碧藍,泛著寶玉的顏色,仿佛歷史的洪流中,哪一位人物腰間——那澄澈而悠遠的神秘。
飛云騰成萬千形狀,指引著無數人,向那遙遠的過去,摸索,逐漸的了解,然后得到心靈的歸宿。
那一片大漠上,風沙漫漫,神光離合。
莫高窟
四百余洞窟,開放僅有一百有余,其余的,有些在外國人的破壞下喪失了生命,有些則被時光洗去的亮麗的神采,他們拖著沾上大漠風塵的衣擺,擺著奇特的姿勢,柔和地舞。
我原本是不知那關閉的理由的,只是在走進第一個洞窟的一瞬間,從她們的眉眼,鼻子,嘴唇等等一切具有靈動美的地方,讀出了那些逝去時光中的往事。
黑暗里,我看見一雙雙眼睛,無聲地,默默地,在對我傾訴著什么。
我曾經聽說過,這些飛天如何能夠具有那些栩栩如生的儀態,在于——每一個飛天,都曾經是一個真正的人,因為她們的美,被古代的法師用法術封印在古老的墻壁上,畫師加以修飾,終其一生,用靜止演出靈動。
我原本自然是不相信的,只是到了這里才知道,那些舞姿仿佛根本是真實的,自然的,無法用虛假代替。盡管在現代人看來,她們并不美,只是染上歷史的顏色,披上神秘的面紗,更是一種獨到的華麗虛幻的韻味。
她們在笑,在舞蹈,在靜謐無人的黑暗里展露絕世的笑顏。
從她們被畫在墻壁上的一刻起,也就是余秋雨在《莫高窟》里面寫到過的:樂樽和尚在三危山看到燦爛的神光,便起誓要修筑莫高窟。她們便是觀望著一切的一切。帝王將相著其蓋世偉業,一場場戰爭,一次次凱旋,一張張歡笑著的真誠面龐,紅顏與英雄,有如周瑜小喬等等佳話。歷史的巨輪隆隆碾過,她們看著繁盛一時的隋朝,看著興盛富強的唐朝,畫師給她們點上朱唇,勾勒出華麗的輪廓,翩躚的緞帶,于是她們在飛翔,看到中國的興盛,欣慰地微笑,舞蹈有如鮮紅的花瓣飄落在靜謐湖水中明月的影子里,華麗張揚的,色彩艷麗的,盛大地舞蹈!
她們在嘆,在飛翔,在沉寂無人的黑暗里吐出低低的嘆息。
終于,興盛的時代過去了,北宋,南宋,宋末支離破碎的中國,也許它還像冰裂紋的瓷器,仍舊殘留著那種華麗的美麗,但是,飛天們似乎已經看到了掩藏在虛偽下的真實,撥開重重偽裝,直直看到中國的本質——逐漸向下走去。于是,色彩開始變得濃重了,灰暗了,一個窟中,大佛的手在時間的重壓下破碎,雕塑師們想要把它完善,但是雕出的,終究沒有隋唐之時的韻味和自然,正如就算元朝的腳步邁遍整個亞洲,也無法改變中國走向衰落的命運。飛天們臉上是那凝結了的笑容,舞姿依舊的飄逸,然而,卻再沒了往昔真實的快樂,那舞,是腐爛花瓣的凄靡的香味。
她們在哭,在流淚,在低沉壓抑的黑暗里落下腥咸的血淚。
殘酷的時代終于來臨,清末的閉關鎖國政策,把中國徹底帶入不可挽回的深淵。血液漸漸壞死,也無新鮮血液注入,中國進入華夏歷史上最大的低谷。她們流淚了,但是,黑暗里有誰能看得到她們透明的眼淚,只有消散在空氣里,留給那后來打開石窟的人們,感受一下那淚水的潮濕。誰能夠再為她們涂上胭脂水粉?誰能夠再為她們添上柔和的緞帶?誰能夠再給她們那母親一般的吻?中國在死亡,她們也在死亡,腥咸的淚合著腥咸的血,混雜在大漠的風沙里,無比凄涼。
她們在舞,在吶喊,在靜如死亡的黑暗里尖聲述說著那茫茫的無盡的永恒的悲哀!
她們的悲劇到來了。外國人走進了莫高窟,打開了重重風沙后包裹著厚厚封塵的歷史,幾枚銀幣,得以掠奪文化的財富,用技術復制下一面面墻上飛天們的身姿,流下一面空蕩冷清的墻壁,她們的笑容,被用低廉的價格,買去送往國外。凝固的笑容無法改變,心中卻在咆哮——中國啊,這里,這里,您,已經死去了么?她們留著淚微笑:母親啊,我就要離開這里,帶著死去的心,走向世界的囚牢。沒有被帶走的飛天們,聽著同伴們的哭喊,看著無力掙扎的身影,暗嘆著苦澀的人生。
她們在笑,在沉睡,在微光朦朧的黎明里瞌目走進長眠。
革命,反抗,建設,富強,中國終于走出黑暗的深淵,遙遠的黎明把曙光撒在每一個革命者的身上,人們打開了莫高窟,看到無數艷麗絕倫的筆畫,找到無數經典神秘的經文。就算晚了,遲了,終究還是找到了。飛天們露出了笑容,經歷過悲歡離合的笑容,她們終于被發現了。一切都沉寂下來,塵埃落定,她們早已疲累不堪,維持著舞姿的絕艷,柔和如秋水的身姿,淡如薄煙的笑容,緩緩地,緩緩地,閉上了雙眸,消失了神光,走進冗長的沉睡。
微光從敞開的門扉流瀉進,為了保證壁畫不會因為光而脫落,那如游蛇般的日光小心翼翼地撒在飛天微笑著沉睡的面孔上。
沒錯,她們從沉睡中睜開雙眸。她們目光是澄澈的,對每一個參觀這述說著中華五千年屈辱史,她們在說:請帶著我們的愛與希望,走遍中國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