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糧食安全論文800字篇一
國家領導在向國際糧食減損大會的賀信中指出,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糧食安全面臨挑戰,世界各國應該加快行動,切實減少世界糧食損耗。應對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保障糧食安全,我們要增減雙措并舉,做到“開源節流”,“開”增產“之源”,“節”減損“之流”。
“開”糧食增產“之源”,提高糧食產量
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雖然近些年,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倉廩充足,糧食安全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但面對我國糧食需求將隨人口增長而剛性增長,和世界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的雙重挑戰,我們必須增強糧食安全意識,通過增高糧食畝產量、強化農業生產科技支撐等方式,“開”糧食增產“之源”,提高糧食產量,做到“手中有糧,心里不慌”。
“食為政首,地為糧本”,提高糧食畝產量,不僅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絕不觸碰耕地紅線這條“高壓線”,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15.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統籌規劃建成高標準農田,保護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貓”黑土地,也要所有人一起行動起來,不為一己私欲,占用耕地,讓耕地“非農化”,也不在耕地上實施任何“非糧”行為,讓耕地“非糧化”。
強化農業生產科技支撐,我們要走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我們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兩系法”雜交水稻和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要做“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追求者和踐行者,將現代化和高科技作為確保糧食安全的支撐,向生產科技要畝產、要收益。
“節”糧食減損“之流”,減少糧食損耗
現在,糧食減損現象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并存在于糧食生產、運輸、銷售等各環節。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糧食減損現象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表現不同,發展中國家損失嚴重,發達國家浪費嚴重。對此,我們既要建立本國糧食減損的長效機制,也要以大國擔當,推動國際社會建立國際糧食減損合作機制。
建立本國糧食減損的長效機制,要在思想上形成節約糧食意識,在實踐中推廣糧食減損技術。受資源和環境雙重因素的影響,糧食的增產空間是有限的,我們必須樹立減少糧食損耗就是節約資源的意識,糾正“自己掏錢,豐儉由我”的錯誤觀念,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推廣糧食減損技術,要做到精細播種、精細收獲,“顆粒歸倉”,適度加工,標準物流,“顆粒少損”,將減損技術貫穿于從播種至消費的全過程。
推動建立國際糧食減損合作機制,要全球攜手合作,共享信息、交流技術、培訓人員,也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對糧食損失嚴重的國家和地區,采取提供先進技術支持,加強技術研發合作,援助多余食物等方式助其減少糧食損失;對糧食浪費嚴重的國家和地區,采取傳播節約糧食經驗做法,加強溝通交流等方式糾正浪費糧食行為,齊心協力減少全球糧食損失浪費,維護全球糧食安全。
面對全球糧食安全,我們既要端穩自己手中的飯碗,也要幫助他人端牢他們手中的飯碗。“民為國基,谷為民命。”我們要在全球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保障糧食安全的行動中,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以大國擔當推動構建全球共同節糧減損的良好氛圍,增強任何風險下世界糧食的安全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