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全教案反思大班篇一
鼻子是人體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感覺器官,我們可以通過鼻子去感知一些物體的氣味。但是幼兒對鼻子的認識還是不全面的,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鼻子內進異物的情況多有發生,同時鼻子內分布眾多細小的毛細血管,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保護自己的鼻子,就會有許多意外發生。
(一)教學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健康領域中提出:"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以及"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根據這一目標要求,并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初步了解鼻子的功能,掌握保護鼻子的一些方法。
2、能力上:在發生鼻出血、異物入鼻等意外時不害怕,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
3、情感上:能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4、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
5、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二)教學重、難點中班幼兒對世界處于探索階段,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會對自己的身體器官--鼻子產生好奇,但對鼻子的了解并不全面,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使幼兒了解鼻子的大用途并學會保護鼻子,同時由于幼兒貪玩的特性,他們會經常在玩耍中不經意的發生鼻出血、異物入鼻,本次活動的難點就是使幼兒學會一些正確的自救方法。
(一)物質準備我為幼兒準備了鏡子、花露水,這是為了讓幼兒能更加仔細的觀察鼻子并了解鼻子的.功能;同時根據課程需要我準備了《翹鼻子嚕嚕》的課件,通過故事引導幼兒回顧生活中一些不注意保護鼻子的錯誤做法,然后與幼兒討論如何正確保護鼻子。
(二)知識準備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忽視的。我讓幼兒先仔細的觀察自己的鼻子,并說出鼻子有功能。
四、說學情中班幼兒好奇心較重,喜歡探索,但是由于年齡較小,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極易發生意外傷害。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幫助幼兒數里有關安全意識,引導幼兒學習必要的安全知識,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自己的鼻子并學會保護鼻子不受傷害。五、說教法《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中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觀察法:觀察法是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我讓幼兒通過鏡子仔細觀察自己鼻子,了解鼻子的基本構造;
2.講解法:根據幼兒與教師討論的結果,系統講解鼻子的用途,
3.演示法:通過課件中可愛的小豬嚕嚕的經歷,使幼兒對保護鼻子幼兒更加深刻的認識;
4.啟發式提問法:在授課過程中,我運用提問法引導幼兒去思考"如果鼻子失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困難"以此讓幼兒知道保護鼻子的重要性;另外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提問,一方面使幼兒回顧故事情節,另一方面使幼兒通過小豬嚕嚕的經歷明白不能隨便往鼻子里邊塞異物。
5.情景教學法:幼兒從感知到接受,必須經過實踐,而情境演示為幼兒搭起了通向實踐的橋梁,使他們在模仿中進行"演練",鞏固所學。通過幼兒聯系實際進行表述,并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情景演示。通過演示,教師與幼兒一起選出正確做法,以此加深幼兒認識,使幼兒實現有感知到接受的完美轉換。
六、說學法
1.討論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趣味游戲法:幼兒通過游戲,使自己成為學習主體,參與到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獲得的最前線。
七、活動過程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以下五個環節:
1.通過猜迷,激發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觀察鼻子的外形,了解鼻子的功能 3.通過欣賞故事課件,掌握保護鼻子的一些方法 4.知道用正確的方法處理一些意外情況 5.學習鼻子保健操。
(a). 通過猜迷,激發幼兒興趣,引出課題。興趣是有而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通過一個關于鼻子的謎語吸引幼兒注意,為下面活動的開展做了鋪墊。
(b). 觀察鼻子的外形,了解鼻子的功能。引導幼兒先觀察同伴鼻子有什么特點,在通過鏡子觀察自己鼻子。接著教師在活動是噴灑花露水,幼兒在生活中已初步了解五官的功能,這一環節通過聞氣味、捏鼻子、回憶生活來提升幼兒經驗.使他們更深切地體會鼻子的作用,知道保護鼻子的重要性。
(c). 通過欣賞故事課件,掌握保護鼻子的一些方法。將單調的健康教育內容滲透進童話故事里,并借助課件演示,充分調動了幼兒傾聽、欣賞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討論喚起了幼兒對吐活經驗的記憶,讓全體幼兒都有表達想法的機會,通過相互間的交流,幼兒共同學習了相關經驗。自覺自愿建立起健康的行為。
(d). 知道用正確的方法處理一些意外情況。幼兒從感知到接受,必須經過實踐,而情境演示為幼兒搭起了通向實踐的橋梁,使他們在模仿中進行"演練",鞏固所學。在表演、觀看和衡量、比較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正確處理類似意外事故。
通過各種學習形式將幼兒已有的安全知識經驗擴展豐富,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幼兒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通過真實的案例,我向幼兒進行生動形象的講述,幼兒精力集中,記憶深刻,發言積極踴躍。課件、圖片的運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對幼兒進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歡的情景表演,選擇孩子身邊熟悉的生活情景為題材,讓幼兒進行熱烈的討論,取得很好的效果。
安全教案反思大班篇二
1、了解陽臺的主要功能,知道不能爬陽臺和窗臺,不再窗臺上蹦跳,不在未封閉的陽臺上玩耍。
2、能對他人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并簡單地說明原因。
3、教會幼兒做個膽大的孩子。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1、通過談話,引發幼兒已有的關于陽臺的經驗。
教師:小朋友家里是不是都有陽臺?家里的陽臺有什么用,你們會在陽臺上做些什么?
教師總結:陽臺是一個伸向屋外的平臺,它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空氣和陽光。有的人家在陽臺上曬衣服、養花、養魚,有的人在陽臺上活動身體、進行鍛煉。夏天,還可在陽臺上乘涼,大家都需要陽臺。
2、觀看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討論哪些行為是對的,那些是錯誤的。
(1)引導幼兒觀看畫面一:一個小女孩,正站在一個大的室內飄窗窗臺上,此時窗戶是開著的,她探出身體,把頭手伸出窗外,沖著樓下喊:“媽媽,快上來!”小男孩在寬寬的窗臺上蹦跳。
教師:小女孩在干什么?她這樣做對嗎?為什么?這位小男孩在干什么?他這樣做對嗎?為什么不能在窗臺上蹦蹦跳跳?
(2)引導幼兒觀看畫面二:媽媽和小女孩在陽臺上,陽臺上有牢固的圍欄。
教師:這個陽臺安全嗎?說一說為什么它比較安全。小朋友在陽臺上應該怎么做才安全?
(3)引導幼兒觀看畫面三:陽臺的一端放置的洗衣機、洗衣池,陽臺地上還有幾盆花,一個小男孩在陽臺上騎木馬。
教師:陽臺上有什么?這些東西是硬硬的,還是軟軟的?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在陽臺上玩耍會發生什么樣的事?為什么不能在陽臺上面玩耍呢?
(4)教師總結:不能把身體探出窗戶和陽臺護欄,也不能在窗臺上蹦蹦跳跳這樣一不小心沒站穩就會摔下來;也不能在陽臺上玩游戲,陽臺上有各種其他的東西,不小心撞上去,會受傷的。
3、引導幼兒討論,拓展幼兒經驗。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在陽臺上還有哪些事情危險,不能做?
如果衣服被吹到了陽臺外面,自己不能伸手到陽臺外拿,應該請大人來幫忙。不能往陽臺外扔東西,會砸傷他人,如果被關在陽臺上,應敲門請屋里的大人幫忙開門。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