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散文作文字篇二
早在上初中時,我就喜歡上了閱讀,同時也開始了寫簡短的日記。從那時起,閱讀和寫作這兩個習慣就一直伴著我讀完高中、大學、走上三尺講臺,直至今天。
大學時,我學的是中文專業,拜讀了不少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在眾多的文體中,我喜歡的是小說、詩歌和史書,尤愛散文。不僅喜歡讀,還喜歡寫。
畢業20年了,在緊張忙碌的教學工作之余,我喜歡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心記錄下來。而這,也漸漸成了我最大的業余愛好。我沉迷于此,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堅持業余寫作這么多年,從閱讀和寫作中,我漸漸領悟到了什么是散文。
關于“散文”,我理解最深的還是那句老話:“形散而神不散”。一個“散”字,概括了散文的本質。這里的“散”不是雜亂無章的“散”,而是要求每篇文章都要有一個中心。中心明確了,構架可以隨處延伸,你就可以不拘一格,隨心所欲,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表達就怎樣表達。
散文的選材很廣泛。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一顆熱愛生活的真心:一件小事,一張笑臉,一棵草,一朵花,一杯茶,一個身影……很多很多細微的事物,都可以成為散文的題材。如果我們能夠真正讀懂它們,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那就是一篇很美的散文。
散文的語言要求樸實。散文的內容和現實生活是分不開的,因為生活本身就是真實的,不是虛偽造作的,所以記錄生活的散文也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老舍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真正美麗的東西是不加修飾和打扮的,真正美麗的人是不需要多施脂粉的……”是啊!散文本身就是最貼近生活的,沒有任何的修飾和造作,所以散文的寫作,就只需把內心的感悟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讓文章感動自己,同時也感動別人。
此外,散文還要求情感真摯。散文這種文體和小說、詩歌不太一樣。小說的內容可以虛構,詩歌強烈的情感需要華麗的辭藻來鋪排,而散文需要表達的卻是從心底流露出的真情實感。刻意寫出的散文哪怕辭藻再華麗,如果內容空洞無物,這樣的文章也是沒有生命力的。“文以情動人”,只有那些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飽含著真情實感的文字,才能真正打動人心,進而成就散文的美。
情思所至,有感而發,言為心聲,獨抒性靈。以上這十六個字,就是我的散文寫作觀。
散文作文字篇三
作為一個以校為家的學生,我對校園的景色是再熟悉不過,其中冬天的校園最令我迷戀。 初冬的早晨,天不如以前亮,薄霧籠罩著整個校園。朦朧中,從遠處傳來一陣清脆的鳥叫,仔細一看,是幾只鳥兒在草坪上嬉鬧。冷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隨后又零散地落下。
冬天是冷清的,但冬天的校園卻活力不減。要是下過雪,就更熱鬧了。
傍晚飄起了雪,不一會兒,大地就披上了一層銀白的外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第二天一早,校園成了一個美妙的冰雪世界。不論是草坪的綠色,跑道的紅色還是水泥地面的灰色,都統統換上了一身白衣。操場中間有幾個黑色的句號,幾只鳥兒在雪白的大地跳動,之后又排成一排,省略號似的飛向天空。
下課了,我也和同學們一樣,迫不及待地沖向操場,融入到了這雪的天地。在雪地里奔跑,即使摔倒,在這柔軟的雪上,也不會感到疼痛。即使每個人的手都凍得通紅,但臉上還是洋溢出開心的笑容。還有那獨特的冰上足球,也是別有一番樂趣。即使在雪中冷得瑟瑟發抖,也絲毫影響不到我們的快樂。
雪停了,太陽出來,樹抖動自己的枝葉,脫去了它那層白色外衣,迎接這溫暖的陽光。雪后的天空透澈碧藍,雪地被照得閃閃發亮。
記得去年雪后,我和初中的同學在校園里嬉鬧,放學后,一起踏著雪回家,一步一個腳印。今年雪后,我和新的朋友在校園里奔跑,放學后,一起向宿舍走去,腳下發出吱吱的響聲。改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對雪的熱愛;改變的.是環境,不變的是美麗的冬景;改變的是身邊的人,不變的是歡樂。
冬天還有很長,美景還有很多。在緊張學習的同時,不妨看看窗外,冬天枝枯葉落的樹來年又是郁郁蔥蔥,明年冬天的校園又會是一片生機。
散文作文字篇四
風清云淡,憂傷在天空不曾顯現,可誰又知道柳永的憂郁,落葉的神傷。柳永,你不曾言語,卻揮一揮衣袖,勾勒出出彩的神韻。
一輪明月,你佇立長亭,舉殤獨飲,你將盡些日子的惆悵與相思一飲而盡,一醉解千愁。我聽到了你吟唱千年的曲調,“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春光已逝,你對春光投以一瞥,余下的盡是回憶,你眼中裝不下浮名,卻樂于淺吟低唱,因為是你身上抹不掉的灑脫,官途上的失意與愛人的別離,但你終究無悔。“衣帶漸寬中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伊人似雪,春景已逝,淚眼朦朧間仿佛美景當前,鼓瑟吹笙,翩翩的舞裙同樣舞出了寂寞舞出了惆悵,風吹散了紅葉,卻吹不散離人的眼淚。絕別詩,吟幾回,離人淚,染盡紅葉,空響寂寞回。
你癡情一片,并沒有感動上蒼,但你依然佇倚危樓,執著的期盼,期盼著與愛人相見。此時,斜陽下你的背影,手中的酒杯與你相伴一生。此生你是孤單的,但卻又是幸福的,有自由相伴與清逸相隨,何樂而不為?
在那個年代你個性但不張揚,你有才學但學以致用,就算世事的艱辛又何妨,自己也能在青草里閑逸的吟唱,你走在那個時代的前端,你的詩里寫出了千古人們道出相同的心聲。
回到了夢中,你又到了自己金榜題名與愛人相聚,漫天飄雪的季節里聽見你們久違的笑聲……
煙雨蒙蒙云不開,繁華散盡亭外待。倚窗相思情在心,過客身居鎖心外。
散文作文字篇五
黃昏的雪,深切切的,好像有千絲萬縷的情緒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洶涌,能夠淹沒一切……
柳宗元撇開眾人,出去走走。他看見山嶺間幾乎沒有了鳥兒飛翔的蹤影,山間小路上也都看不到行人的足跡。
柳宗元繼續走著,他來到了江邊。遠處有一葉孤舟,孤單地漂在江心。舟上有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頭,正在釣魚。瞧他熟練地套上魚餌,把有魚餌的那端扔向湖中,靜靜地等待。
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難道他和我一樣,心中有說不出道不明的憂愁,因此在這冰天雪地獨自垂釣?
柳宗元突發靈感,當時就作下了一首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雪還在下著……
散文作文字篇六
在這個時代,高考作文的命題頗具象征性,甚至會變成日常寫作教學的風向標和指揮棒。
對高考作文的命題進行研究,顯然極為重要。研究不能不分為兩端:一端是教學者的研究,目的在根據命題的特點和變化調整自己的寫作課程,以使高考考生適應考試寫作;一端是命題者的研究,目的在提高命題水平,以使高考學生的寫作獲得靈感,成功作文。哪一端的研究更為重要呢?我以為命題者研究更為重要,但也更難。命題者不應陶醉在命題權的得意和光榮之中,因為責隨權至,福禍功過皆有所伏。
高考作文的命題,在根本上應該通過寫作這一途徑探測學生的精神境界和表達技巧。實際上,即使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偉大也以其精神境界和表達技巧為衡量的指標。我以為,精神境界包含著或滲透于一篇作文的立意、情感和見解之中,表現技巧包含著或滲透于一篇作文的敘述、結構和語言之中。立意有高下,有深淺;情感有雅俗,有貴賤;見解有新舊,有異凡。敘述要會敘事,會陳述,并掌握它們的比例,尤其要會找到敘事點,拉出敘事線,組成敘事團;結構就是要善于布局,開頭精彩,結尾自然而有余味。問題是,沒有結構的意識,就不懂結構;語言當然要準確、流暢,或有個性,也要把中國古代漢語化在現代漢語之中。我以為,一個好的高考作文的命題就必須讓學生激動,給學生以靈感,喚醒學生的人文積累,發揮學生的語文經驗,調集學生寫作訓練的全部功能,以盡呈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表達技巧,并接受評估。如果是一個壞的、臭的、糟糕的命題,那么它將不能有效探測學生的精神境界和表現技巧。它只會讓學生發呆,左右逢“困”,沒有思路,勉強成篇,命題終為天下所笑。
高考作文的命題,顯然會強勁影響寫作教學。沒有人不想取得寫作教學的成就。當然,寫作教學成就的取得也非常難,因為它不僅僅是作文的分數,關鍵是學生到底會不會寫作。只要會寫作,遂一通百通,任何命題的作文也沒有障礙。然而不會寫作,就唯有以有限的訓練應付無限的命題了。碰準了,套巧了,也許會得高分。然而雖有高分,還是不會寫作。
我榮幸地坐擁兩個觀察點,一個是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基地班的學生,屬于高考分數的最高者,一個是中國文壇,我很關注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我有什么意見呢?我以為,高考分數的最高者一類學生,幾乎不會寫散文,當然也不會寫小說和詩,甚至不會寫收據、書評和申請報告。他們的突出問題是不會發現,缺乏感受,不知道怎么敘事。我以為登上中國文壇的青年作家寥寥無幾。并非青年不想寫作,成為作家,痛點是青年不會寫作,當不了作家。閃爍在中國文壇的幾位青年作家,似乎多是傳統寫作教學的逃離者和背叛者。然而凡偉大的作家,他又多是經過大學培養的。他是學者化的,思想者化的,否則偉大不了。
那么天才都到何處去了呢?他們多在教育的磨坊耗損殆盡了。如果寫作教學,或語文教學,還不忍讓天才湮滅,那么從精神境界和表達技巧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也許尚存希望。然而這容易嗎?不。所以先讓學生學會敘事吧,之后,他們愿意稱頌什么或批判什么,就任憑他們的自由!
高考作文的命題,也當遵循探測精神境界和表達技巧的原則,否則寫作教學與高考作文便處于矛盾之中。高考作文通常的文體都是散文。顯然,我在此所討論的寫作,也是從散文出發的。
做好就業創業工作,對于保持就業形勢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要重點把握好“十個一”。
一上一下。就業創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要建立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學校和院系的聯動。高校要建立就業創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學校牽頭總抓,在院系實施書記和院長(系主任)負責制,明確院系在就業創業工作方面的主體責任。二是職能部門和有關單位的聯動。就業指導部門和各院系、招生、教學、學生等部門以及廣大教師要相互溝通,相互配合,通過畢業生質量調查、就業論壇、就業信息平臺等途徑進行組織聯動。三是教師與畢業生的聯動。院系是主體,教師在一線。要給每一個畢業生確定一名“就業創業導師”,實施“一幫一”結對子工程,充分發揮教師在就業方面的指導作用。
一進一出。畢業生就業創業是個系統工程。高校要“跳出大學看就業”,把招生的“進口”與就業的“出口”結合起來。“進口”發力——招生要力避重計劃、輕市場,招生計劃、專業設置、招生規模都要事先與社會需求銜接。要力避重分數、輕特長,錄取要與培養目標、辦學特色相銜接。“出口”發力——既要重視招生錄取,更要重視就業指導、創業扶持。要把就業指導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納入教學計劃。三是“走出去、請進來”。要引入用人單位參與畢業生就業創業,邀請用人單位參與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共同研究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路徑,設置專業的方向和模塊,共建專業實習實訓基地。
一高一低。拓寬渠道,從高層次就學和到基層就業等不同層面加以分流。激勵高層次就學、參與公務員考錄。引導畢業生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等高端產業就業。尤其是創新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結合區域產業布局,發揮區域產業集群的人才集聚功能,助推高校畢業生到經濟發展一線就業。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一點一面。高校就業創業工作除了關注面上的廣大畢業生以外,更要關注點上的貧困生、特困生、殘疾生以及少數民族畢業生。抓好“面”就是要狠抓國家關于就業創業的政策的落實,讓每個畢業生都知曉政策,用好政策;突出“雙創”,讓“創新、創造”內化為畢業生的自覺追求。突出“點”就是要做好貧困生、特困生、殘疾生以及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這些學生大都具有堅強、執著、刻苦的品性,但一定程度上就業觀念存在偏差、個人能力欠缺、自卑心理較重以及民族生活習慣等客觀情況。高校對這個群體要重點加強引導和幫扶,通過實施各類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競賽,搭建實踐平臺,提高就業能力;要提供更多就業指導和就業信息,彰顯人性化服務;要為他們在用人單位之間搭建專門橋梁,解決他們就業信息不對稱、雙向選擇地位不對等的問題。
一內一外。當前,畢業生就業理念受社會各種價值取向的影響,存在不少誤區,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是:寧愿守在家門口,不愿離家闖世界;“死也要死在體制內”;只想就業,不愿創業。針對這種情況,高校要重點從“內外”兩個方面做好文章。一是統籌好區域內、區域外。二是統籌好體制內、體制外。引導畢業生正確看待社會發展趨勢和經濟結構調整,打破“體制崇拜癥”,勇于做闖蕩市場的“弄潮兒”,激勵畢業生自主創業。要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分管理,研發適合畢業生特點的創業培訓課程,根據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高校還要積極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協調做好人事代理、檔案保管、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權益維護等服務工作,為畢業生自主創業提供有力保障。
散文作文字篇七
森林里的兩只刺猬深深地相愛了。他與她,在雪地里追逐嬉戲,任憑那濃烈的愛火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燃燒著。
冬天實在好冷,特別是到了晚上的時候。于是,他們渴望相互擁抱在一起取暖。
而當他與她緊緊地融為一體的時候,卻突然有種尖銳鋒利的劇痛傳遍他們的身軀。原來,他們都被對方身上的刺刺傷了。
鮮血點點滴滴染紅了雪白的地面,如同一朵朵怒放的玫瑰。
他們驚叫逃離,遠遠地望著對方流淚。他們很傷心,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心中的愛竟會傷害到自己最愛的人。
她開始躲避他,在林間漫無目亂走,然而滿腦子卻都是他的樣子,那么真實深切、刻骨銘心;而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滿世界地尋找著她,聲嘶力竭地呼喚著她……
她無法離開這片森林,因為這里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她只有無休無止在林中徘徊。可是,她又是多么渴望見到他啊!她真的好想好想撲倒在他懷里,告訴他她有多么愛她……
最終,她想出了一個辦法,將全身所有的刺一根根地拔掉了。
鮮血點點滴滴染紅了雪白的地面,如同一朵朵怒放的玫瑰。
當他們終于在森林深處相遇,他幾乎無法將她認出來了。她那銳利的閃爍著星子寒光的尖刺統統不見了,光潔的肌膚不斷滲出赤紅的血液,像一團燃燒的火球。他眼前一陣天旋地轉,一顆心疼痛得碎裂成千萬片,淚水模糊了雙眼,身上那無數根刺開始顫抖,顫抖……
她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她好想讓他在自己臨死前擁抱她一下。她踉蹌著奔向他,他卻痛苦地搖頭,絕望地轉身離開——他不要她在他懷抱中流血!
于是她用盡生命最后一息,去追趕他……
這是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深深地愛上了一個人,而他也深深地愛著你的話——請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傷害自己,因為那同樣會傷害你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