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四年級語文作文自畫像篇一
無奈,在記憶的深處尋找語文留下的蛛絲馬跡。
語文給我留下了一個個漢字,那是通過一次次的重聽寫得來的。每次聽寫,老師嚴厲把關,使我的錯字無處可逃,只得乖乖舉手投降。每次聽寫只要錯一個字就要重聽,準確地說,是重默。重聽寫都成為了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午十二點整,我嘴中念叨著要聽的詞,膽顫心驚地走進辦公室,化身“伏墻魔”。無奈剛剛念叨在口中的詞趁我翻開本子的當兒遠走高飛了。我不得不在辦公室待上十幾分鐘,找尋它們的去處。當時覺得重聽簡直是一種折磨,現在想來這重聽卻使我受益匪淺。那些讓我重聽一遍兩遍甚至三四遍的高錯詞,無一不在我腦中深深扎了根。
語文給我留下了寫作的技能,那是通過一次次寫檢討書得來的。每當我覺得班里過于冷清,我就“挺身而出”,冒著寫檢討書的風險為班級制造一些“生氣”。老師也非常“配合”,讓我“如愿以償”地寫了檢討書。盡管檢討書大多就六百多個字,其中卻大有“學問”,如何最大地減輕自己的“罪過”,如何為自己辯護的同時不讓老師發現,如何向老師“求原諒”等。這些都是寫檢討書所要考慮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大體也只有一個:用各種方法巧妙掩飾。幸運的是,六年下來,寫了好幾千字的檢討書,這個經歷使我掌握了一些方法,如能辯護就辯護,不能則用“求饒”。這些都成為了我寫檢討的公式。六百字的檢討書信手拈來。這些經驗也許會使我受益。從寫檢討書的方法里,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許多,寫作技巧則學會了構思。寫作能力也在不經意間的練筆中得到鍛煉。
語文給我留下了語言表達能力,那是通過一次“新聞聯播”得來的。我讀一、二年級時,口才特別差,總表達不出自己的意思。與他人“打嘴仗”沒獲得過一次勝利。升到高年級后,新的語文老師為豐富語文課,設立了一個“新聞聯播”的環節。這引起了全班做“ppt”的熱潮。當時雖然還小,卻已經有了“面子”的概念。為了不被臺下的一群人嘲笑,我不得不精心去做準備。為此,我別出心裁地選擇了“好書推薦”這一素材,并死記硬背我的解說稿。等我腦中有一張清晰的講稿后,我又對著家人練了好久,一直到我確定我的表現不會過于遜色,我才滿意。出乎意料的是,我那天的表現得到了老師的大力贊揚,甚至當場表示“聽得我都想看看了”,并向我借走了那本書。我非常感謝那次經歷——它給了我勇氣,從此我努力鍛煉我的表達。我的口才和表達能力在我練習中得到了提升。
不需再找了,我已知道,語文給我留下了很多很多,我不會停止學習語文。我很高興可以為我譜寫了六年半的語文學習之旅畫上一個逗號,逗號后面,我相信語文會為我留下更多。
四年級語文作文自畫像篇二
在這次精品課的研磨中,我一共上了四次人教版四年級第五單元的習作評講課,上完了評講課后,我有如下的反思:
這節課的收獲就是能鼓勵學生圍繞修改的要求大膽的去修改作文,并且立足點是放在以他們的修改為主。在教師利用范文示范如何修改后,引導學生理出修改的方法。然后,學生們按修改的要求自由修改作文,再交換修改,最后教師展示學生修改的作文,再次明確修改的方法。這節課上,教師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許多學生都能按要求從作文中找到要修改的地方,并能提出自己不同的修改意見。老師發揮了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的作用,讓作者本人發表看法,讓同學們對作者提建議,說鼓勵的話,讓作者談感受等。
這節課的缺憾是對學生能力了解不深,如果示范評講時評講兩篇風格不同的作文,展示時出示兩篇修改效果較好的作文可能效果會更好。在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語言要簡明扼要,用范文去引導。評講時語速過快,第一篇有一個地方出現了錯字,學生沒有指出,我也沒有指出。對一些中下生,要讓同學多,這樣不僅對作者有好處,對大家都有好處。
教學中在問題的發現后,我思考以下改進的一些策略:
改進策略一、每節課評講只注重一個重點,不要關注的太多,如果關注多了,一節課只評得到一兩篇,涉及的面就砂少了,起不到最大的作用。這是我今后要改的地方。
改進策略二、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注意方法的示范和引導,導游詞的結構可從范文中讓學生理解透徹,學會運用。
改進策略三、學生對自己查找的資料不能正確進行改編,學生的作文就是搜集材料的堆積,有些詞句不懂的材料不知道取舍,導游與游客間的親和力不強。在教學中,應該及時進行調整,把創寫變成改寫,重點指導改寫的方法。降低習作要求,允許學生可以把學習的課文《長城》、《頤和園》和《秦兵馬俑》,改編成導游詞,讓學生切合實際地創寫。
對于作文評講的教學,我還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一些收獲和缺憾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小小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