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誠信演講稿大學篇一
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讓人的心靈高貴;
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
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畢生的精力著書立說,闡述誠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國家立業之本,是人類發展之本。千百年來,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誠信之風質樸醇厚,歷史越悠久,誠信之氣越光大華夏,充盈中華。她早已融入我們民族文化的血液,成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間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耳,廣為流傳。可見,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
誠實守信是我們每個人都應遵守的生活準則。她像一股活水,逐漸浸潤,深入人心;她又像一縷清風,吹過田野,吹開人們心扉。在那里,到那時,誠信取代了偽飾,有序取代了無序,簡單取代了復雜,溫情取代了冷漠、人們沐浴在誠信的晨暉中,全都受益匪淺。
做為一名供電人,我們都只是蕓蕓眾生中一平常之人,我們象路旁的一株小草,無法如鮮花般迷人燦爛;我們象山間一條不為人知的清泉,無法如大海般浩瀚奔騰。但我們牢記誠信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默默地、努力工作著,為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提供可靠優質的電力服務。
“人民電業為人民”是包括電網企業在內的所有電力企業倡導多年的宗旨,是我們供電人群體對社會的莊重承諾。電力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供電服務直接與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長期以來,社會公眾一直將電力形象更大程度上理解為一種政府形象。正是供電人多年的誠信服務,“人民電業為人民”不僅為社會各界接受,而且得到社會各界贊譽。
誠信是名片、是品質、是信念,誠信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
誠信需要實踐。供電人將誠信信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作為企業的形象目標。在為廣大客戶的服務中,我們弘揚“盡心服務、盡力先行”的企業精神,堅持“優質、方便、規范、真誠”的服務方針,誠實經營,有言必行,有諾必踐,真心為客戶著想,真誠為社會服務,真正讓客戶滿意,充分體現供電人的精神風貌。
誠信成就形象。我們坦誠對待客戶,視建言為客戶對我們最大的信任,視批評為我們前進的動力,視客戶需求為我們的發展空間,視客戶滿意為我們不懈的追求,將誠信貫穿于供電服務的全過程,塑造“誠信電力”的社會形象。
做一名誠信的供電人,我們要做到心系客戶,用真誠和信用打動客戶,用誠信撐起電力事業更為廣闊的天地。
誠信演講稿大學篇二
大家好!
我問你:誠信是什么?是什么?是金!是金!是金!那人心道德是什么呢?
“莫非這里沒有人”一位年輕的小伙子說。他先是左右轉了轉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后經過“著急”等待斷定無人后,便不自覺的拿走那一捆菜,之后裝作若無其事地走了。
心!心!心!是一個人的良心。正是他的良心不會被淹沒,這一點是任何東西都無可替代的。“誠信,良心”二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永不分開。
古人曰:人無信而不立。這句話一點也不錯。一個人不講誠信就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因為誠信是道德的基本準則!
誠信演講稿大學篇三
大家好!
人們都說,誠信是金,可我認為,誠信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一諾千金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講誠信的好習慣。
記得那天下午,我正在樓下玩兒得開心呢,玻璃球滾到草叢里了,我急忙去找。剛扒開草叢,兩張百元大鈔展現在眼前。啊,真是天上掉餡餅啊!我歡天喜地地拿著這些錢去超市,打算買些好吃的。
可是正在選東西的時候,冷不防有個聲音從心底傳了出來:你想干什么?這句話嚇得我魂飛魄散,兩腿直打顫,我一溜煙往家跑去。我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回了樓下,卻發現一位老奶奶神情沮喪、垂頭喪氣地呆坐在路邊,不時哀嘆著,便走上前問到:“奶奶,您怎么了?”老奶奶說:“我兒子病了,我正為他借錢治病,可是,剛借夠的500元藥費丟了200元,找也找不到了。哎,我怎么也沒想到啊!”我又問老奶奶:“您是不是剛走到草坪邊就發現前沒了?”“是,是。”“那么您看看是不是這些?”我邊說邊把錢遞了過去。“小朋友,這些錢是我的,謝謝你。你想要什么,我給你買。”老奶奶邊說邊拉著我往商店走。“不用了,這是我應該做的!”“好孩子,謝謝你。我得給我兒子買藥去了,再見!”“再見!”我對老奶奶說。
人常說,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同學們,選擇誠信吧!擁有誠信,小小的一根火柴可以點亮一片心空;擁有誠信,嫩嫩的一片綠葉可以喚醒多彩的春天;擁有誠信,紅紅的一輪太陽可以燦爛整個世界……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揚起誠信的翅膀,飛向成功!讓誠信與你我同行吧!
誠信演講稿大學篇四
大家好,十分的榮幸的站在這里,能夠跟大家談談關于大學生誠信的問題。首先大家都看到了,我這張臉長的就像是一個大學生的臉,其次我可以負責人的告訴大家,我是不夠誠信的。但是作為一個不夠誠信的人,我怎么站在這里跟大家講講這個“又紅又正”的誠信呢?我剛才說的我不夠誠信,那是按照社會的標準,但是就我自己的標準而言,我覺的我是一個誠信的人。
蘇格拉底說過“知善行善”的觀點,蘇格拉底認為,如果一個人口頭上說自己知道某個行為是善的,但卻不去做,甚至做著相反的事,說明真正的知道;一個人如果真的認識到善是什么,就一定不會作惡。比如說,一個人口頭上說他知道誠實是一種善,但他卻在考試的時候作弊,這就說明在他心目中,考試的高分才是善,是比誠實更重要的東西,所以他才會考試作弊,因此,這個人根本沒有認識到誠實是善,如果他真的認識到誠實是善,就不會把考試的高分這件事擺在比誠實更重要的位置上。
在古希臘智者派都是些律師、政客,他們全副心思都放在怎樣巧妙運用辯論和演講擊敗對手,哪怕把黑說成白,把是說成非也在所不惜,他們認為,只要能夠說服社會大多數人接受一個觀點,那么這個觀點就成了真理。但我認為,是非絕不能根據社會上有多少人認同來判斷,辨別是非只能依靠人的理性。在人的靈魂里面本來就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存在,依據這些原則就能正確認識是非。其實教育從來不應該給學生直接灌輸什么觀點,而是要通過反復提問、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理性中埋藏的這些基本原則,從而自己獲的辨別是非的能力。
但是既然上面說到既然認為作弊并不是不誠信,那么為何作弊的時候好要擔驚受怕呢?如果一個人出現這種情況,說明他僅僅是從“社會慣例”的角度來理解不作弊這件事。他只知道作弊是社會規則所不允許的,他感到驚慌僅僅是因為害怕被別人發現。他認為只要不被抓到,作弊就是有好處的,即使長遠來看有害,但至少在眼下是有一定益處的(比如多的兩分就可以獲的嘉獎或免受懲罰),所以他才會冒著風險作弊。由此可見,他沒有真正認識到不作弊是出于善的如果他真的通過自身的理性認識到誠實是一種善,他就會知道,不作弊并不僅僅是出于社會習俗的要求,不論是否被抓到,作弊都沒有任何好處,沒有任何理由去作弊。
我想通過上面的論述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其實我并不想告訴大家什么,只是希望大家有自己的感悟。
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正誤與否是需要大家的判斷的,我就不再多說!
誠信演講稿大學篇五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我們有必要也有義務認真地學習和貫徹黨的號召,認真學習“八榮八恥”理論,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力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當今社會要求我們每一名大學生在掌握牢固的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有良好的修養和高尚的品德。很久以前人們就提出了誠實守信的原則,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這都是一條相當重要的守則,我們知道,只有在誠實和守信的條件下,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公平,只有在誠實守信的氛圍中,我們所做的一切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也只有在誠實守信的約束中,我們整個社會才能夠和平安定地發展下去。
在我們大學校園里也一直在提倡要做一名誠實守信的人,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話劇表演等等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也在以此為主題進行著,因為只有有了誠信,我們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有了誠信,人與人的相處才會公平有序;有了誠信,我們的生活才會朝著幸福、安定的方向發展。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準則,這就向我們指明了我們應該學習的方向,要求我們要時時刻刻用誠實守信來衡量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們應當號召,做到誠實守信,維護一個和諧美滿的校園環境。
長久以來艱苦奮斗是我們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現在習近平總書記也再一次提出了我們要“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口號,可見艱苦奮斗的確是一項成功的做人準則。
作為一名當代青年學生,我們面臨著社會所帶來得沉重的競爭壓力和重重的吸引和誘惑,與此同時,艱苦奮斗也就成為了我們約束自己的行為準則。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更應該堅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在競爭中學會迎難而上,學會在逆境中堅持不懈,尋求生存發展的空間,抵制一切外來的不良誘惑,爭做一名與時俱進的優秀青年,相信在不斷的奮斗和積累中,我們會得到進步和取得成果,最終在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
這不,在我們重慶大學的校訓“耐勞苦,尚簡樸,勤學業,愛國家”中不也提到了我們要做到忍耐艱難困苦,勤奮鉆研學習嗎?一直以來,學校都非常注重我們的全面發展,不忘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號召我們勤奮刻苦。在風雨操場,我們可以找到先輩們的足跡,李四光、馬寅初、何魯、馮簡、柯召、吳宓、吳冠中等等,在那些烽火交加的年代他們仍然不忘勤奮學習,一致地與困難做斗爭,在艱難中求生存。
相信,在那么多前輩們的引導下,踏著他們的足跡我們會發展的更好。如今的重慶大學,校園里處處可以看到良好的學習氣象,教室里朗朗的讀書聲,樹陰下同學們看書的背影,圖書館里同學們努力學習拋灑的汗水,都有力地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刻苦努力,積極進取的精神。我們的風采,在前段時間的本科教學評估中獲得了專家們一致的好評,相信我們的實力也將在不遠的將來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可。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句蘊涵哲理的歌詞向我們揭示出了人生的真諦,相信在黨的號召下,在誠實守信和艱苦奮斗中,在“八榮八恥”思想和我們學校的校訓的引導下,我們會成長成為一名有方向、有內涵、有層次、有時代的“四有”新時代大學生,我們的校園也將被建設成為具有新道德、新風尚、新氛圍、新氣象的“四新”校園文化的美麗校園!
誠信演講稿大學篇六
“誠信、友善”,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基本規范和要求。這個主題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緊扣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文字表述簡潔通俗,內涵豐富,具有很強實踐特色。
誠信:為人之本興國之基
誠信是人類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誠信的要義是真實無欺不作假、真誠待人不說謊、踐行約定不食言。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是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精華。鄧小平爺爺曾說:“講信義是我們民族的傳統。”具體來說,“誠”是尊重事實、真誠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諾言。“誠”是“信”之根,“信”是“誠”之用。
誠信是立身處世之道。誠信是人之為人的道德規定。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個人社會化的“初始原則”。人是通過“社會化”完成從生命體的自然人到具有社會角色的社會人轉化的。人的社會化,不僅要學習和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學習社會交往的規則。其中,遵循不說謊、說話算數等誠信規則,則是每個人最早接受的規則教育之一。
誠信的實踐要求:
誠實勞動。誠信絕不只是單純的守約與履約問題,更是勞動創造的態度和品德問題。如果說勞動創造世界,那么,只有誠實勞動才能創造出提升人的生活品質和增強人們幸福感的美好世界。
真誠待人對己。誠信要求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求實不騙人、對己不自欺,反對虛偽和欺騙。因此,誠信是忠于本心、真實無妄、信守承諾的態度和品行。按照真實要求為人做事,即為人實在、實誠,才會有好的工作作風和社會風氣;人們唯有信守約定、踐行承諾,才會心里踏實有安全感、彼此信任有幸福感。
恪守諾言和約定。誠信要求人們遵守諾言、契約,反對毀約和違背諾言的行為。這里所說的諾言和約定,既包括由人們自己承諾而引發的特定權利和義務,也包括國家法律、法規、政令、規章制度等規定的普遍權利與義務。
友善: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友善,是對人類以往友善理念的繼承和發展,是社會主義條件下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價值準則,是我們建設和諧家園、實現民族夢想的重要精神條件和價值支撐。
謙敬禮讓、幫扶互助。即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后己,保持謙虛低調。面對道德高尚、品質優秀的人,要虛心學習,做到見賢思齊;面對他人的過失、缺點,要設身處地給予體諒和包容,誠心誠意進行提醒和幫助。
志同道合、攜手奮進。友善之情往往生發于志趣相投的人們之間,因此人們常說“同志為友”,“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說友善意味著志同道合、友善的基礎是志同道合,那么,在當代中國,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之“志”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同之“道”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珍惜資源、關愛自然。人類不僅生活在群體、社會中,而且生活在天地、自然中。人們在自身的生存發展中不僅要和他人、社會打交道,而且要和自然打交道。 “愛人”與“愛物”密不可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是人們共有的生存家園。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同時就是尊重和保護他人他國的生存發展權利,就是尊重和保護子孫后代的生存發展權利,就是尊重和保護人類自己。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是一項匡正人心之舉,需要懲惡與揚善并舉。一方面,要對損人利己等傷風敗德行為采取多管齊下的治理、懲處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護踐行友善品質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并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給予相應的支持和慰勉。概言之,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風清氣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崇德向善氛圍,是有效培育、涵養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的必備土壤。
以上是我對“誠信、友善”四字主題的理解,我也將此作為工作的標桿,時刻將四字主題銘記在心,無論是作為媒體人還是志愿者,這都是指引我們走正確道路的明燈。只有積極號召和團結周圍的人都遵循四字主題去開展工作,我想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設為之不遠。篇一:誠信,做人之本。
追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以誠實守信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商鞅立木取信,獲得了百姓信任,從而推行了新法;季札掛劍了卻徐國國君心愿,被傳為千古佳話。同時,我們也看到,因失去誠信導致國破家亡的例子也可信手拈來:商紂失信,加速了國家的滅亡;吳三桂失信,留下千古罵名。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用畢生的精力著書立說,闡述誠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國家立業之本,是人類發展之本。至今,延綿數千年,其偉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代代相傳,燃遍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并作為東方文明的精髓傳遍全世界。可見,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因而,我們今天談誠信,絕不是突發奇想。
“言必信,行必果。”。著名的海爾集團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在與客戶簽發合同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公司延誤了發貨時間,為了信守合同,公司決定采用空運,為此損失了一大筆錢,卻由此贏得了信譽。總裁自豪的說:“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寧可失去所有的財產,也不愿失去信用。但當今社會中,為了牟取暴利,商家們給豬肉注水,用福爾馬林浸泡海鮮,屢見不鮮的假煙假酒,毒大米,劣質奶粉,摧殘了多少鮮活的生命!面對那些層出不窮的騙子,防不勝防的騙術,以假亂真的產品,在善良人們無奈與無助的背后,是整個社會誠實守信的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沖擊!
所以,以史為鑒,以今為鏡,誠信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立身、修德、處事的根本。
作為未來祖國的主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科技、新信息、新體制不斷涌現,競爭日益激烈的信息時代。要想使自己能夠適應于這個時代,使我們的民族立于這個競爭的世界,就必須誠實守信。你可以沒有金錢,可以沒有榮譽,也可以沒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沒有誠信,誠信考試,誠信待人,誠信處事,這是順應時代的號召,是勢在必行的。大學校園學校承擔著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任,“誠信”教育也不可缺少。讓學生在德育實踐中發展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從中獲得道德品質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滿足、自我肯定和自我的精神享受。總之,誠信教育的關鍵是通過學校的輻射作用,去影響更廣闊的社會人群,以形成人人講誠信的大環境。
如今,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也日益嚴峻。為什么?老實的人總是愛吃虧,說假話的人當道,是我們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傾斜。而教育的惡性競爭,滋生了大學生的投機心理。社會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我們大學生學風浮躁,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靜不下心。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作弊時有發生。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誠信沒有體積,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
誠信演講稿大學篇七
大家早上好!
誠信是心靈圣潔的鮮花,誠信是溝通心靈的橋梁。誠信陶冶著我們高尚的情操,凈化了我們純潔的心靈,拓寬了我們博大的胸懷,帶給我們思想的啟迪。誠信是我們每一位大學生做事之本,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
《孟子離婁上》有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意在告訴我們誠信滲透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故做人要誠實,不講假話,不欺騙,不作弊。短短一句話深深教育我們每一位學子要樹立誠信的信念,學會誠信學習,誠信做人。
很自然而然地我們就知道了我們大學生肩負了重任——構建和諧校園。對,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每一位同學誠信做人,誠信學習,最重要的是建立誠信的學風、校風。在與學長、學姐接觸過程中,他們所說的誠信學風——如春風化雨,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有了一股為心中理想、目標努力拼搏,奮斗前行的沖動感。與大學老師暢談人生,暢談校園,才知道誠信的校風是他們引以為傲的。那是因為誠信的校風嚴謹、文明、積極向上,為校園打造了一個濃厚的教育環境氛圍。
雖然我還只是大一的學生,但通過老師、學長學姐,我已經真正的體會了誠信的學風與校風。我們的校園就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里我們雖充當不同的角色,但我們有共同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腦海中那一幕已深深定形——領導、老師為了我們的學習、生活,默默無聞,恪盡職守,無私奉獻;領導,老師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給予我們關愛,讓我們在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同時周邊人描述的誠信學風、校風也讓我受益匪淺。是的,在一個集體組織中,我們始終應有一顆誠摯的心,一顆感恩的心,要學會做一個理解、尊敬、關心他人的好學生。與我們的老師站在同一隊伍中,團結一致,努力奮斗。
構建和諧校園從小事做起,從撿垃圾做起,每天用微笑去面對校園里的一切,用實際行動為更好更快的構建和諧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構建和諧校園是我們昌大領導、學子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正是這和諧校園的構建才能體現我們學子的誠信,體現我們與學校領導、老師團結一致,勤奮努力。
誠信的人生,和諧的校園,需要你、我她他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信任、坦誠相待,在學習工作中,兢兢業業,求真務實,認真對待學習工作中出現的難題;誠信的人生,和諧的校園告訴你我她,在考試中我們應堅持杜絕舞弊現象,用我們的誠實和實力給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也許在“誠信人生,和諧校園”這條路上有荊棘,有泥濘阻步,我相信這些都會因我們的堅韌而消滅的。親愛的昌大學子們讓我們共同把握在這個大家庭里的每一天吧,讓我們朝著構建和諧校園的方向前進吧。真誠的希望我們的每一位學子誠信學習、誠信考試、誠信做人,也相信昌大的我們是誠實守信。構建和諧校園的主力軍,加油吧,我們可以的。
誠信演講稿大學篇八
大家好!
古語說得好:“誠信所至,金石為開。”一語道破天機,極為精妙地表述了誠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因此,在人與人的相處中,不管是同學朋友之間,還是在生意場上,都要始終如一地以誠為本,以信為根。惟有如此,友誼之花方可常開不凋,財富方可滾滾而至。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美德,在古代,以誠信受到贊譽的人和事不勝枚舉。古時有一商人,從集市買回一頭腳有傷的驢子,不料后來被兒子賣給別人,商人得知后非常氣憤,于是找到那位買病驢的商人,說明緣由并拉回了驢子,因為他認為,以誠信為本,是做人也是做買賣的最不可丟棄的信條。
誠信是增進情感的潤滑劑。在生活中,人們難免與鄰里發生這樣那樣的誤會,那么消除誤會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誠信待人,誠信是開啟心靈之門的鑰匙。只要我們以心換心,就會消除誤會,增進情感。朋友受挫失落流淚時,你的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勸慰的話語,也許會驅散朋友心中的烏云。朋友成功喜悅時,你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一句祝賀的話語,更能鼓勵友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路走好。
誠信不但體現在朋友之間,更體現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它是一種社會公德。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加快,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許多地方設立了無人售報亭、無人售票車、無人雨傘處。這些都市新風景既方便了群眾,又檢驗了市民的社會公德。在這里有人買報刊雜志照樣付款,坐車照樣掏腰包,雨停后將傘及時送回。這些皆是于細微處所見的精神風貌。而有的人總要拋棄誠信,用卑劣的手段竊取一點蠅頭小利,買報坐車不付錢,用傘不歸還。因此,人不能丟掉這個包含在人字里的美德———誠信。
誠信體現著一種精神,不只在人與人之間,還體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在撞機事件中,中方以真誠客觀的態度對待此事,而美方卻百般推托抵賴,致使事件久久不能解決;巴以雙方的沖突,雙方若能以誠信為本進行談判,雙方就不會有那么多無辜百姓遭難,世界也多了一片和平的空間。
誠信所至,金石為開。請不要丟棄誠信,它是為人之本,處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