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美麗的麥積山字篇一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你可知道“麥積山”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嗎?是創造麥積山的人叫麥積嗎?還是……對啦!這是因為麥積山長得很像麥垛,所以叫麥積山。
麥積山是國家aaaa級的景區,也是*的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高124米,有194個窟窿,10632身泥塑石雕。修建麥積山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從公元三百八十四年到四百一十七年結束,歷代王朝都進行了營建。
當我和朋友到麥積山腳底下的時候,看見麥積山上人山人海。我們也迫不及待地向登山棧道飛奔而去,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爬到山頂。我有一個朋友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向山下俯視,是一片蔥蔥綠綠的大樹林,人像一群螞蟻。
聽導游講,麥積山下有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上寫著“麥積煙雨”四個大字,當下起蒙蒙細雨時,從這塊石頭所在的角度看,麥積山好像穿上了一件白絲紗,游人會有仿佛走進了仙界的感覺。雨后,一道彩虹出現在麥積山的身后,真像一條彩虹飄帶。
麥積山展現出了古人的聰明和才干。在陡峭的石崖上,刻出各種各樣、神態各異的雕塑。當時沒有現在這么多的工具,沒有云梯。但是他們歷經艱辛,克服困難,才給我們留下如此壯觀美麗的景象。
我們一定要向古人學習致敬。
美麗的麥積山字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麥積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導游小潘,希望我們一行游覽快樂。
麥積山地處甘肅天水東南約50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區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難度之大,智慧之高,這在我國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見的。下來,咱們就去看一看吧。
大家步入棧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擁擠。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憑崖而鑿的一組雕刻造像。中間一座佛,高達15米,左右兩尊菩薩侍立,喜笑顏開,迎送來往游客。這也是麥積山最大的佛像。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壯麗的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里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
現在大家來到西崖石窟,這里以133號和127號石窟為最大。133號碑洞,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面密列賢動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稱“萬佛堂”。其中10號、11號、16號為眾碑之精華。127號窟更為精彩,這座雕像,不要說在麥積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藝術中,都是稀有珍品。
麥積山的主景區我們先觀賞到這里,再次感謝大家對小潘工作的支持!歡迎大家再次光臨甘肅、光臨麥積山!
謝謝大家!
美麗的麥積山字篇三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將于20xx年在我國全面實施。這意味著我國要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實現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的全面禁煙承諾。
另據了解,北京市共有23000多個公共場所,按照規定,衛生監督人員要在保證日常執法的同時,還要監督禁煙情況,但北京市具有執法資格的監督員卻不超過3000人。
*控煙協會副會長楊功煥指出,除了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我國的禁煙規定沒有懲罰細則,威懾力不大,也加大了公共場所禁煙的難度。
楊功煥還提出,像餐廳這樣的公共場所應該更人性化一些,可以給客人準備一些香煙替代品,比如糖果、瓜子等,醫院也可以增加戒煙門診開診次數。
美麗的麥積山字篇四
傍晚,我去百荷公園散步。這里人不多,所以挺安靜的,幾乎只有蟬鳴聲在耳畔縈繞著。
我就這樣慢慢地在水邊走。月光灑在池塘上,水面浮著無數散著黃光的晶瑩閃爍的斑斑點點。因為天黑了的緣故,一切事物都朦朦朧朧的。
帶著暖氣的微風將我的頭發全吹亂了,但我依然覺得挺涼快的,挺舒服的,因為似乎全身心都被放松了。
不知不覺,我已走到了一座無名橋旁。這里有好多荷花。
這些大朵大朵的荷花是散發著輕飄飄的香氣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漫著,若隱若現,有時聞得到,有時聞不到(我覺得這花香只有在最放松時才聞得到)。它們很淡很淡,但只要一嗅到,就會感到清涼舒爽,精神振奮。
花瓣是由白到粉的漸變色構成的,上面由于受到了水與月光的影響,還閃著弱弱的黃光。微風吹來,花兒便顫動幾下,若是不小心觸到了水面,池塘就會蕩起陣陣漣漪,久久不散。
我入神地凝視著荷花,陶醉地不得了。忽然,天空中落下幾滴細小的水珠。哦,下雨了!我撐起了傘。雖說這時雨很小,說不定過一會就變大了呢。于是我只好戀戀不舍地回家了。
美麗的麥積山字篇五
嗖。咚的一聲,我一屁股坐在了一張柔軟的沙發上。眼前的景物飛一般的變幻,又突然定格下來。
啊!顯微鏡,傳感器,還有一大堆叫不出名字來的高級遙控裝置。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以為自己到了研究院。正當我打量著這個房間時,一個長得怪模怪樣的機器人走了出來。
“你。你是什么人,我。我的爸爸媽媽呢?”我連忙縮到墻角。
“你好,歡迎穿越到未來,現在是2500年,我是機器人小q,你的貼身顧問,你的爸爸媽媽沒有穿越過來。”機器人友善地說道。
“不早點說,知不知道會嚇死人啊!”我真想上去把他扁一頓。
“好了好了,別生氣了,我還是先帶你去參觀參觀吧。”機器人尷尬地說。
正當我們談話間,一艘巨大的飛船降落到了這個星球,并從里面走出來一些全副武裝的外星士兵。
“太可怕啦!外星人來侵略地球啦!快逃命啊!”我拉起小q就要跑。可是旁邊的行人不僅不跑,還一臉詫異地看著我。
“哦,是這樣嗎,好吧。”我撓撓頭,頓時倍感尷尬,“呵呵呵。”
“咕咕咕”,時間不早了,我的肚子也餓得咕咕叫,于是我和小q站在傳送帶上,輸入了回家的指令。
嗖。我又跌在了沙發上,我想找小q,可眼前卻是爸爸媽媽和我熟悉的一切。
美麗的麥積山字篇六
麥積山,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的北道區麥積山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為: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麥積山歷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寫的《玉堂閑話》中說:“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_,麥積處其半,崛起一石塊,高百丈尋,望之團團,如民間積麥之狀,故有此名”。杜甫有詩贊曰:“野寺殘僧少,山圓細路高。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亂石通人過,懸崖置屋牢,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麥積山石窟是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從十六國后秦時期開始營造的。據《梁高僧傳》載,南宋永初年間,高僧曇弘禪居麥積山,不久名僧玄高繼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學徒300余人。西魏時,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這里死后,“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曾請庚信為他寫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并序》。隋文帝仁壽四年,秦州使在麥積山頂修建高9。4米的七級寶塔一座,相傳為阿育王84000寶塔之一。至今寶塔仍巍然屹立在山頂,不過只存五級,并系近年重修。
當人們進入麥積山風景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憑崖而鑿的一組雕刻造像。中間一座佛,高達15米,左右兩尊菩薩侍立,喜笑顏開,迎送來往游客。行至山前,抬頭仰望,只見龕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層層相疊。棧道云梯修建于懸崖,淺龕深窟開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偉,工程奇險浩大,令人贊絕。歷代游客詩人,雖驚慕不已,敢于攀至頂端者卻少如鳳毛麟角。唯心史觀有五代詩人王仁裕斗膽攀登,才寫下了:“躡盡懸崖萬仞梯,等閑身與白云齊;檐前下視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絕頂路危人少到,古巖松健鶴頻棲;天邊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題。”的切身感觀。不過,現在的麥積山經過大規模的加固修整和棧道修復,搖搖欲墜的崖體已經穩定,山上棧道也寬闊整齊,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筆下的險惡情景早已成為歷史。人們可以放心大膽地登游各個崖閣,隨心所欲地進入各個洞窟,感情奔放地遠眺山下美景。
麥積山高達142米,石窟多凌空鑿于20至7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有崖閣、摩窟、摩崖龕、山樓、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頂、方塌四面坡頂、拱楣、穹頂、方楣平頂、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頂、圓形小淺龕、盂頂。這些不同類型的窟龕、崖閣,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結構演變、發展的實物資料。據記載,當年開鑿石窟時,從下堆積木材,達到高處,然后施工,營造一層,木材拆除一層,直到山腳。相傳,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時,就動用人工40萬個。直到現在,當地還流傳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后有麥積崖”的民謠。就連美國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報》中也稱贊麥積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麥積山塑像有數千身,這里只能指出幾件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窺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東崖造像,最壯麗的是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里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充滿著人間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龕間都裝飾著_的浮塑,面容獰怪而不丑惡,表現了男性的健美、威嚴、正直、勇猛、堅毅的性格。與上七佛閣緊接的5號窟,名曰“牛兒堂”。中間龕門前有一摩醯首羅天,站在一只臥著的犢牛身上。這個牛兒,塑造得相當動人:圓圓的眼,頑皮地注視前言,腳雖蟠曲著,卻似乎要躍起的樣子,松弛的頸上垂著的皮,也象在動著。不僅身形姿態具備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犢牛所具有的稚氣和活潑表現出來了,當地農人非常喜愛,稱為“金蹄銀角的牛娃”。在牛兒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過,長約10米的隧道,門頂刻有:“小有洞天”四個字。相傳在明朝古歷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個州官,游麥積山廟會,一時興起,想從七佛閣的擺渡鐵鏈上,用鷂子翻身的縱躍姿勢,游蕩到牛兒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當他站穩在牛兒堂,定睛向下觀看,只見懸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螞蟻,頓時頭暈目眩,腿軟抖戰,再也不敢邁步了。眾衙役只得火速請來一群石匠鑿開了一個小洞,州官才從洞里爬了過來,至今當地還有“鷂子翻身,牛兒堂”的說法。
在西崖的石窟中,以133號和127號石窟為最大。133號碑洞,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面密列賢動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稱“萬佛堂”。其中10號、11號、16號為眾碑之精華。127號窟更為精彩,四壁及藻井壁畫大部皆存,筆致縱放,為后魏作風。中繪佛說法圖,千乘萬騎來聽。西畫舍身飼虎圖,虎有12,形態各異,堪稱精品。尤其正壁龕中一石雕佛,最為妙絕,石佛背光中,上部伎樂天人12,各奏樂器。下部有飛天8個。左右各一侍者,雖小而各具神態。卷渦蓮花中,亦有蓮花生小佛頭。中間坐佛,舉掌端坐,顯出說法時的慈祥和悅。這座雕像,不要說在麥積山中,就是在世界佛教藝術中,都是稀有的珍品。
麥積山周圍還有幾個引人入勝的風景點。如麥積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漢末年,雄居天水自稱西州上將軍隗囂的避署宮。當年的避暑宮,亭臺樓閣錯落,曲道回廊相連,琉璃碧瓦瀉翠,紅墻金龍輝映,三檐四簇雕鳳,花影翠竹婆娑,銀練珠璣飛濺。隨著時間的流逝,金碧煥彩的避暑宮早已絕跡,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飛瀑、古柏蒼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異獸尚存,組成處處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觀。
20__年,麥積山以甘肅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_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美麗的麥積山字篇七
我的家鄉在天水,家鄉的麥積山可美了!真讓人難以忘懷!
在暑假里,媽媽領我去了一次家鄉的麥積山。那時正值夏天,樹木長得郁郁蔥蔥,茂密的樹葉擋住了毒辣的太陽,人們在樹蔭下乘涼,聊天,感到無比得舒服涼爽。走上麥積山的林間小道,就聞到陣陣清香 。啊,原來是路邊的野花開了,蝴蝶在花叢中跳舞,好像一位仙女一樣!仔細一看,還有幾只瓢蟲在慢慢地爬著,尋找著那可惡的.蚜蟲,不讓它們破壞這風景如畫的麥積山。
在山澗的幾個石洞中,響起了叮咚叮咚的聲音。哦,原來是洞壁上的小水珠跳起了歡樂的舞蹈。這美妙的聲音再配上那微風吹拂碧綠樹葉的清脆響聲,湊成了一支麥積山的贊歌。
順著林間小道繼續走,那綠茸茸的小草幾乎蓋住了林間小道。小草中間伸出了幾顆美麗的野花,就像一位位仙女挺立在草叢中。
當我沉浸在綠樹小花之時,我從來沒注意的清新空氣吸入口鼻,我感覺自己好像身臨仙境,在云上飄似的!頓時身體好像換了一個似的,身體里充滿了清爽的感覺,讓人煥然一新!
家鄉的麥積山讓人流連往返,我要多看看我那家鄉的麥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