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雨后的小蝸牛作文字篇一
先來說說淘淘吧,它的身子黑黝黝的,殼呈米黃色,是往右旋的。它非常膽大包天,一般的蝸牛是傍晚出沒,可它不管這么多,整天開開心心,津津有味地嚼著菜葉,還非常神氣地搖擺著觸角,好像在對我說:“謝謝你給我這么多美味的佳肴!”
再來說說靜靜吧,它和淘淘恰恰相反,它的身子呈米黃色,殼是黑色的,是往左旋的。它膽小如鼠,每天躲在“房子”里不出來,頂多出來吃一點菜葉。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準備給它們換食物,卻發現淘淘不見了,我四處尋找,卻不見它的蹤影,媽媽說:“蝸牛的身上會分泌一種粘液,粘在光滑的地面上不容易干,你沿著粘液去找吧!”我沿途去找,終于發現淘淘正趴在紗窗上津津有味地啃著紗窗,它倒是自在,可我的紗窗卻報廢了。
為什么蝸牛爬過的地上有粘液呢?原來,蝸牛的腹足上有一條縫,粘液就是從那兒流出來的,這樣,蝸牛就知道回家的路了。
我愛我的小蝸牛。
雨后的小蝸牛作文字篇二
中午吃完飯,我、蔡依辰和黃奕歌帶上科學學具袋里的飼養盒到花壇捉蝸牛了。
我們三個人跑到樓下的花壇。一開始,我們分頭找,沒有找到一只蝸牛;又一起找了一圈還是沒有找到。正當我們垂頭喪氣想要回班級的時候,陳昱存和另外三個小伙伴來了。
“你們三個人來花壇干什么?”陳昱存問。
“我們來這里捉蝸牛,但沒有找到,正要回班級呢!”我回答說。
“怎么會沒有呢?”
然后,陳昱存和他的小伙伴把我們帶到花壇的一角,說:“這里蝸牛可多了!”一分鐘不到,他們就找到了一窩蝸牛。
這一窩蝸牛里面有四只,因為他們的蝸牛太多了,就送我們三只。
當時我們還不知道螞蟻吃蝸牛,就把四只螞蟻也放進了飼養盒。結果螞蟻猛撲蝸牛,最后三只都死了。好可惜,不過也是吸取教訓了。
雨后的小蝸牛作文字篇三
每天晚上,星星總在天空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把天空打扮得格外絢麗多彩。可是有一天晚上,一顆星星也不見了,森林里一片漆黑,整座森林就像掉進黑水河里。
小蝸牛不敢出家門,在家里爬上爬下,爬左爬右,真難受。它自言自語道:“老是待在家里也不是好辦法啊,可是萬一出去被粗心的野豬給踩出個粉身碎骨那該怎么辦?”
然而脾氣暴躁的大象也在自己的家里走來走去,忽然屋里響起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原來大象搖著長長的鼻子把窗戶給打破了。
這種日子小動物們再也過不下去了,于是一起去請求貓頭鷹和小蝸牛,貓頭鷹和小蝸牛答應了大家的請求,貓頭鷹載著蝸牛飛上天空……
原來是一片很大的烏云把星星們給擋住了,于是小蝸牛便把觸角伸進了烏云里,使勁的擦了擦,有了一點點亮光,這下讓它們樂壞了,有了光別的星星就好找了。
最后它們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所有的星星給擦亮了,這下森林里又有了光,一切又恢復生機,小動物們又能盡情的玩耍了!
雨后的小蝸牛作文字篇四
我家有一只蝸牛,而且是一只褐玉瑪瑙蝸牛。說起這蝸牛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給你說說它的來歷吧。
有一次,下過雨后,我出門去捉蝸牛。結果所有的地方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一只蝸牛。最后,我只好回到學校的花園去找。我把泥土翻過來翻過去,也沒找到一只蝸牛。后來一看,嗯?花壇下那黑乎乎的一小團是什么?再定睛一看,原來是只蝸牛。哈哈,終于捉到一只蝸牛了,我高高興興地把它帶回了家。
自從把蝸牛帶回家后,我就天天觀察它如何吃食物。蝸牛吃東西挺有趣的。它的口像割草機一樣,緊貼著菜葉,咔嚓咔嚓不一會兒就把一片葉子給啃完了。雖然它爬行速度慢,但吃東西倒挺快的。飽餐后,蝸牛會縮進殼里睡個大懶覺。這家伙,可真夠懶的!
我還想觀察蝸牛是如何爬行的,但最終還是沒有觀察成功,因為蝸牛爬行時用的是腹部,速度又極慢,幾乎感覺不到它在移動。
有幾次,我試著用手觸碰它的觸角,結果剛一碰到,它就立即收回觸角,看上去似乎根本就沒有長觸角似的。
這就是我那可愛的小蝸牛,我真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