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二議論文作文題目篇一
一個出生于貧困家庭的人,一個學齡五年級的人,一個讓世界變成自己學校的人,最終卻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一個負責的好爸爸,一個負責的好“老師”。他就是巴克爾。
巴爾克認為,最不可寬恕的是一個人晚上上床時還像早上起床時一樣無知。他常說:該學的東西太多了,雖然我們出生時一無所知,但只有蠢人才永遠如此。為了防止孩子們陷入自滿的陷阱,巴克爾要讓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學一個新的知識在飯前進行交流,說出后才能吃飯。然而當他的孩子們介紹各種知識時,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知識,他也不覺得瑣碎,而是鼓勵孩子們認真學習。
一次,他的兒子費利斯為了完成任務在飯前匆匆找了一個新知識:尼泊爾的人口是……。餐桌上頓時鴉雀無聲。大家都覺得這個知識實在太瑣碎了。但巴爾克卻說:“好,孩子他媽,你知道這個答案嗎?”妻子的回答總是會使嚴肅的氣氛變得輕松起來,她說:“尼泊爾?我非但不知道它的人口是多少,連它在世界上的哪個角落也不知道呢!”這個回答正中巴爾克的下懷。于是他說:“把地圖拿來,我們來告訴你們媽媽尼泊爾在哪兒。”就這樣,全家人忘了吃飯,在地圖上尋找起尼泊爾來。一天又一天,日積月累,全家人在飯桌上學習了許多知識,大家共同進步著。
巴爾克說:“一個人“不一定終身受雇,但必須終身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追求和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是呀,要想有成就就要發奮讀書。學無止境是一句老話,但它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誰還能夠說我學夠了呢?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想真正學到一點知識、決心、信心、恒心是必不可少的。還有就是不能沒有勇氣,一定要不怕困難,敢于挑戰。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持之以恒者,方有希望到達目的地。當然,盡管一個人不斷學習,如果他只是十分死板的學習那也是無效的。因為死學習不等于掌握了知識,更不等于有了智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你也不能把學習當作一種任務去完成。如果你是這種人的話,那么只會掌握了一些皮毛小的知識。其實說來說去你就是要不斷的去學習知識。
學習不等于能力。學習必須轉化成能力與素質才能體現出其價值。就像一個人吃下食物不等于增強體質,需要吸收才可能增加體質一樣。只有把學習同實踐相結合,產生效果時,才能體現能力。
高二議論文作文題目篇二
鋼琴大師格拉芙曼對于中國琴童和家長的評價是太過于強調競爭,尤其是第一。我認為爭第一并沒有錯,錯的是中國人的唯第一論。不應以第一論英雄。
格拉芙曼大師之所以有如此感慨,是因為爭第一這種追求精神在中國人手機變了質。爭做第一要求我們多努力,多獲得知識與技術等,豐富自身。而如今的爭第一,完全追求虛名,其他人的努力與進步無法得到認可,只因為不是第一;他掩蓋了許多可貴的人和事,只因為不是第一。追求第一,不可置否,這是我們必須要有的奮斗精神,是促使我們進步和發展的動力。但是追求第一不能忽略了其他,完全以第一論英雄反而會使我們整體落后,畢竟社會靠的是大家一起努力發展,這不是一個第一所能達到的。應追求第一,但更應該注重整體所取得的成就,所獲得的進步。
格拉芙曼還提到了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地強調這種觀念。這說明了爭第一已成為傳統而且深入人心,而不是在朝夕之間形成的。過分的追求第一反而會使自己在生活上,精神上有很大的負擔。
追求第一,其中一個深層原因便是攀比,才使我們不自覺地強調這種觀念。而僅是因為攀比而追求第一的,才使得如格拉芙曼大師這一類人所不認可。攀比心理在政治學中是一種病態的價值觀,這種心理讓人不顧自身地與別人爭,從而獲得一絲精神上的滿足。也就是老話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我們的爭第一雖然還不至于如此,但始終堅持攀比性第一的話,離那種境地也不遠了。
我們不能放棄追求第一,但也不能以第一論英雄。追求使我們奮斗,奮斗使我們進步。不因為攀比而爭第一,不在注重唯第一論,而是在追求第一中取得進步,就算未獲得第一,但所取得的進步能被認可,那真是皆大歡喜了。
那樣的理想競爭不會很遙遠。在今年的里約奧運會中,洪荒少女傅園慧,就是用她的純真與真性情,教會了很多人競爭的道理,動搖了中國人的唯金論傳統,更是感染了許多國外友人,在各大媒體都有報道。雖然她沒能得金,但取得個人最好成績的她取得的銅牌,也廣泛被認可與支持。這讓許多專家意外,而后欣慰:理想競爭不為傳統觀念所禁錮,我們會越來越強大。
不以成敗論高低,不以第一論英雄。在追求第一中取得進步,在取得進步中獲得認可,在獲得認可中造福未來。
高二議論文作文題目篇三
鋼琴大師格拉芙曼在被采訪時,說出了對中國學生的評價。他認為中國人太強調競爭。對此,我認為:競爭本身并沒有錯。我們應該時刻保持競爭意識。
“一位記者問鋼琴大師格拉芙曼……”是的,記者問的是鋼琴大師格拉芙曼,不是鋼琴家格拉芙曼,也不是鋼琴教師格拉芙曼。何謂“大師“?不就是指在某一行業或某方面出類拔萃的人么?若格拉芙曼不去競爭,而是選擇安分地做個普通的鋼琴家,他還會成為成為大師么?所以,格拉芙曼自己本身就是競爭中成功的例子,卻又大言不慚地批評中國人強調競爭,實在有點五十步笑百步。
“我覺得中國人太強調競爭,尤其要爭第一……“這是格拉芙曼評價中的一部分,這句話幾乎揭示了中國近代幾十年快速發展的原因。中國能夠如此迅速蓬勃地發展靠的不就是這股強烈的競爭意識嗎?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寫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不去競爭,不時刻懷著競爭意識,中國根本不可能在險惡的國際環境中生存,更別提發展。所以,時刻保持競爭意識于個人、于國家都是極其重要的。
幸運的是,時至今日,競爭的意識和觀念已經深入國人的心中。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強調這種觀念。”這是格拉芙曼評價中的另一部分,通過這一部分可知:重視競爭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沒有一顆常懷競爭的心是無法站在高處的。20xx年5月分,位于臨高縣的臨高中學,在海南省運動會籃球決賽中,大比分戰勝奪冠熱門海南中學,于15年后重新站上領獎臺。海口是海南的省會,臨高卻只是一個年收入僅3億的貧困縣。可海南中學敗了,事后教練反省,可以總結為兩個字:輕敵。這個實例恰恰說明了無人競爭是多么可怕的事。無敵會讓你自滿,驕傲,最終導致失敗。
有些人認為:時刻保持競爭意識會讓自己變得很累。沒錯,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不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去拼搏,難道要死了才去努力嗎?全力去競爭不一定會讓你活得很舒服,但會讓你死的時候很充實。
中國作家大冰說過:你喜歡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去喜歡,是否有盡力去觸碰,是否有定力去堅守,是否有權利去選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去競爭,便什么也不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