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數乘法買文具教學設計篇一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7頁例5及做一做,練習二第6~8題。
1.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獲取信息的過程,會正確利用小數倍解決實際問題,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2.掌握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形成修正錯誤、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形成獨立思考、反思質疑的學習習慣,體驗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
利用小數倍解決實際問題。
合理選擇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
課件、投影儀、計算器。
1.口算下面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將答案按順序記錄在口算本上,再集體訂正。)
30.5=答案
0.74=答案
2.13=答案
1.18=答案
90.8=答案
1.52=答案
0.70.8=答案
2.50.4=答案
2.解答:一支鉛筆0.5元,一支水性筆的價錢是一支鉛筆的3倍。一支水性筆多少錢?(指名學生回答: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3.回顧:前面我們學習了關于小數乘法的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整理回顧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以及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等。)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呈現教材主題情境圖(ppt課件),讓學生獨立收集信息。
2.交流整理: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適時強調、突出相關的數學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時;
(2)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3)要求的問題是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時。
小數乘法買文具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1頁例6及“做一做”,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能根據實際需要和題目要求正確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數。
2.培養學生靈活、合理地運用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積是小數時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求積的近似數往往是“實際應用”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活經驗
1.計算下面各題。
(1)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演板,集體訂正。
(2)說一說小數乘法應該怎樣進行計算?
2.求下面各小數的近似數。
保留一位小數:3.12;5.549;0.3814。
保留兩位小數:4.036;7.7963;8.42378。
(1)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2)7.7963的近似數為什么是7.80?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數。(ppt課件呈現談話內容。)
2.揭示課題:積的近似數。(板書課題:積的近似數)
(二)了解信息,解決問題
1.出示情境圖(ppt課件)。
小狗正在做什么?人們訓練小狗緝毒是利用了小狗的什么特點?小狗嗅覺靈敏與嗅覺細胞的數量多少有很大關系,下面請看一個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
2.出示例6(ppt課件)。
(1)題目中有哪些數學信息?提出了什么問題?
(2)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怎樣解答?
(3)題目中對解答這個問題有什么特殊要求?
3.學生獨立嘗試,指名兩名學生演板。
4.組織學生觀察、評價黑板上兩名演板同學的解答過程。
5.組織學生交流、反饋自己的解答過程。(教師適時演示ppt課件。)
(1)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2)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注意什么?
(3)你是怎樣將“得數保留一位小數”的?
(4)寫橫式的得數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一)求“積的近似數”的基本練習
1.第11頁“做一做”第1題。
(1)出示題目(ppt課件)。
1.計算下面各題。
0.8×0.9? (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7×0.45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全班齊練,指名兩人演板。
(3)集體訂正。
2.補充題。
(1)出示題目(ppt課件)。
補充題:
將“1.35×0.96”的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
小數,所得的近似數是(??? )。
(2)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判斷和選擇。
(3)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自己是怎樣做出判斷和選擇的。(教師強調: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保留小數位數時,所求得近似數末尾的“0”必須保留,不能隨意去掉。)
(二)求“積的近似數”的實際應用
1.第11頁“做一做”第2題。
(2)全班齊練,教師巡視。(選擇兩名同學演板,一人的得數是準確數,一人的得數是近似數。)
(3)集體訂正,追問質疑。
2.集體討論。
(1)再遇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處理?
(2)通過這道題的解答,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實際應用中,應該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數。)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練習
1.課堂作業:練習三第1題第(2)小題、第3題。
2.家庭作業:練習三第1題第(1)小題、第2題。
小數乘法買文具教學設計篇三
課本第102頁回顧與整理以及練習與應用1-6題。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進行小數乘法、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小黑板
學生計算后集體訂正。
小組討論然后匯報交流:
1、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計算:1.89÷0.5 4 7.1÷2.5 0.51÷0.22學生做完后集體訂正。
1、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
2、第2題:先分組完成題目,然后通過計算和比較,讓學生進一步整理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3、第5題:學生獨立審提題解答,教師巡視。讓學生根據平均數的意義估計得數范圍。
4、做第6題。主要讓學生練習根據具體的問題情境合理截取商的近似值。
小結。
完成整理與練習第3題和第4題。
小數乘法買文具教學設計篇四
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40頁-第41頁的“小數點搬家”。
1、結合實際情境,發祥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懲罰。
發現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并應用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正確應用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一、觀察情境圖,明確觀察任務。
1、(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發現哪種商品最貴,哪種最便宜?
3、全班交流總結:它們都有數字8和0,只是小數點的位置不同。
看樣子一個數大小與小數點的位置有關。到底有什么關系?
二、探索小數點的位置移動與小數大小的關系。
學生發現:小數點向右移一位。
教師:小數點向右移一位,小數大小怎樣變化?你是怎樣想的?
全班交流各種想法并討論。
如果一個數乘10、100、1000,我們只要把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移動幾位就可以了。
2、嘗試第41頁的第2題。
3、小組合作,探索小數點向左移,小數的大小如何變化?
三、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1、3題。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何收獲?
小數乘法買文具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7頁例5及“做一做”,練習二第6~8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獲取信息的過程,會正確利用小數倍解決實際問題,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2.掌握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形成修正錯誤、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形成獨立思考、反思質疑的學習習慣,體驗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利用小數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合理選擇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投影儀、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激活經驗
1.口算下面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將答案按順序記錄在口算本上,再集體訂正。)
2.解答:一支鉛筆0.5元,一支水性筆的價錢是一支鉛筆的3倍。一支水性筆多少錢?(指名學生回答: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3.回顧:前面我們學習了關于小數乘法的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整理回顧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以及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等。)
二、情境導入,自主探索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呈現教材主題情境圖(ppt課件),讓學生獨立收集信息。
2.交流整理: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適時強調、突出相關的數學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時;
(2)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3)要求的問題是“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時”。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你們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1)學生獨立嘗試,在練習本上列式并解答。
(2)教師巡視,收集個案,并指名演板。
2.獨立思考,小組交流。(ppt課件出示,給予獨立思考的時間。)
(1)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2)怎樣計算小數乘法56×1.3 ?
(3)你算得對嗎?
3.匯報梳理,構建方法。
(1)以前學習的“求一個數的整數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那么求“一個數的小數倍是多少”也用乘法計算。(板書:求一個數的小數倍用乘法計算。)
(2)在計算小數乘法時,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點;點小數點時,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3)集體交流、核對。
(三)回顧檢驗,適當修正
1.出示教材中小朋友的計算過程(ppt課件)。(師:同學們,計算后我們往往需要檢查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瞧!)
2.請你幫這位小女孩驗算一下,她算得對嗎?(獨立完成。)
3.交流匯報,明確方法。(教師巡視。)
(1)把因數的位置交換一下,乘一遍,看對不對。(ppt課件呈現驗算過程。)
(2)用計算器來驗算。(投影演示。)
(3)根據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來驗算。由于56乘1.3的積應該比56大,而7.28比56小,所以7.28肯定是計算錯了。
4.檢查過程,修正錯誤。
(1)師:同學們,在計算時我們往往先入為主,如果再算一遍,不一定能檢查出計算中的錯誤,所以我們可以從剛才同學們使用的各種驗算方法中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檢查。
(2)師:在解決問題時,我們除了要檢查計算是否正確以外,還要檢查橫式的得數寫了沒有,寫對了沒有?得數的單位名稱是否正確?同學們,再檢查一下,除了計算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相互督促改正。
5.隨堂鞏固。(第7頁“做一做”。)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針對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有目的地投影展示,學生評價與小結。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一)基本練習
1.練習二第6題(第二排的3道小題)。
(1)先計算,再驗算。
(2)展示匯報,集體訂正。
(3)訂正時注意0.072×0.15的計算過程與驗算方法。(按照整數乘法算出72乘15的積是1080,由于兩個因數中一共有五位小數,而積的小數位數只有四位,先要在前面補一個“0”,再點上小數點,最后將積的小數末尾的“0”去掉,得0.0108。)
2.練習二第8題的第一問:這只長頸鹿高多少米?
(1)認真審題,明確問題。(明確第一問要解答的問題。)
(2)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3)交流匯報,集體訂正。(強調用小數倍直觀地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二)提高練習
練習二第8題的第二問:梅花鹿比長頸鹿矮多少米?
(1)獨立思考,自主解題。
四、課堂總結,梳理知識
(一)回顧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你是用以前學習的哪些知識來解決今天遇到的新問題?
(二)梳理
2.用小數倍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并用小數倍解決問題,用小數倍解決問題與以前學過的用整數倍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一樣的。
3.計算后一定要驗算,針對不同的計算類型可以靈活地選擇合適的驗算方法,發現錯誤要及時改正。
五、課堂練習
1.練習二第6題(第一排)。
2.練習二第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