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寫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500字篇一
蘋果快要成熟之時,一只老狐貍每天晚上都要來到一棵蘋果樹下張望注視那可愛的蘋果。一連數日,這只老狐豬都極有耐心地仰望著那美妙可愛的蘋果饞得垂涎欲滴。
蘋果樹為此極為困惑地問道:“你在這兒等什么呢?”
老狐貍回答道:“我在等待你樹上的蘋果掉下來。”
蘋果樹說道:“你這不是做夢吧!你這樣苦苦地等待有什么用呢?不久你就會后悔的。”
老狐貍說道:“我有目的地等待,我并非在做夢;我從不做無用的事,我知道只要你的果子成熟了,它就會自然而然地掉下來,所以我要一直耐心地等待著你的果子掉落下來;我既然決定在這里耐心地等待,我就不會后悔的。”
蘋果樹聽了老狐貍的話,它感到極為好笑,它笑到禁不住全身都晃動起來,它樹上的一些熟透了的蘋果便掉到了地上,老狐貍輕而易舉地得到了那美妙可愛的蘋果。
老狐貍隨后對蘋果樹說道:“你瞧,我老謀深算,這樣執著地等待,我現在不是如愿以償地得到你樹上的那些美妙的果子了嗎?”
正確地耐心等待,必然會有美好的收獲!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500字篇二
1、報復記者
羅素于1920年曾來過中國。可到中國后生了一場大病。病后,他拒絕任何報人的采訪,一家對此很不滿意的日本報刊謊登了羅素已去世的消息,后雖交涉,他們仍不愿收回此消息。在他回國的路上,羅素取道日本,這家報社又設法采訪他。作為報復,羅素讓他的秘書給每個記者分發印好的字條,紙上寫著:"由于羅素先生已死,他無法接受采訪。"
2、死而復生
一個邊遠省份的讀者給法國哲學家、作家伏爾泰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長信,表示仰慕之情。伏爾泰回了信,感謝他的深情厚意。從那以后,每隔10來天,此人就給伏爾泰寫封信。伏爾泰回信越來越短,終于有一天,這位哲學家再也忍耐不住,回了一封僅一行字的信:"讀者閣下,我已經死了。"不料幾天后,回信又到,信封上寫著:"謹呈在九泉之下的、偉大的伏爾泰先生。"伏爾泰趕忙回信:"望眼欲穿,請您快來。"
3、豈可再乎
1717年,伏爾泰因為譏諷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監獄11個月之久。出獄后,吃夠了苦頭的哲學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謝他的寬宏大量,不計前嫌。攝政王深知伏爾泰的影響,也急于同他化干戈為玉帛。于是兩人都講了許多恰到好處的抱歉之辭。最后伏爾泰再一次表示感激說:"陛下,您真是助人為樂,為我解決了這么長時間的食宿問題,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謝。可今后,您就不必再為這件事替我操心啦。
4、驗明正身
當伏爾泰到了84歲高齡臥床不起等待死神降臨的時候,一位牧師自作多情,走到他的床邊,為他祈禱懺悔——這是為垂死者訂購天國飛機票或入場券的一貫作業,但是,這位老頑固非但不領情,反而追根究底,盤問起人家的身份來:"牧師先生,是誰叫你來的?""伏爾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來為你祈禱懺悔的。""那么你拿證件給我看看,驗明正身,以防假冒。
5、富翁的價值
英國哲學家、詩人貝恩斯在泰晤士河上看見一個富翁被人從河里救了起來。那個冒著生命危險營救富翁的窮人,竟只得到一個銅元的報酬。圍觀的人被這富翁的吝嗇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河里去。這時,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說:"放了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價值!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500字篇三
第1個蘊含哲理小故事:《風度不是裝出來的》
一個40多歲優雅的女人領著她的兒子走進某著名企業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并在一張長椅上坐下來吃東西。
不一會兒婦女往地上扔了一個廢紙屑,不遠處有個老人在修剪花木,他什么話也沒有說,走過去撿起那個紙屑,把它扔進了一旁的垃圾箱里。
過了一會兒,婦女又扔了一個。老人再次走過去把那個紙屑撿起扔到了垃圾箱里……就這樣,老人一連撿了三次。
婦女指著老人說:“看見了吧,你如果現在不好好上學,將來就跟他一樣沒出息,只能做這些卑微低賤的工作!”
老人聽見后放下剪刀過來說:“你好,這里是集團的私家花園,你是怎么進來的?”中年女人高傲地說:“我是剛被應聘來的部門經理。”
這時一名男子匆匆走過來,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
對老人說:“總裁,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了”老人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的職務!”“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辦!”那人連聲應道。
老人吩咐完后徑直朝小男孩走去,他伸手撫摸了一下男孩的頭,意味深長地說:“我希望你明白,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和每個人的勞動成果……”中年女人被眼前驟然發生的事情驚呆了。
她一下子癱坐在長椅上。她如果知道是總裁就一定不會做這無理的事。
可是她做了:只不過是在園丁身份的總裁面前做的。為什么?是因為身份的高低?
尊重每個人,不以身份而區分:這是你的風度,風度是裝不出來的,總會暴露出你真實的一面。
財富不是一輩子的朋友,學會尊重才是一輩子的財富。只有這樣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2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前車輪與后車輪
自行車在奔馳著,前車輪瞥了后車輪一眼,得意地笑出聲來:“哈哈,我們同樣都是車輪,可我總走在你的前面,你總跟在我的后面。你不感到屈辱嗎?”
后車輪也不爭辯,默默地繼續行它的路。不久,這輛自行車拆散修理了。在修好整裝的時候,主人把車輪換了一下位置。
自行車又開始奔馳了,過去的后輪瞥了一眼如今的后車輪說道:“老兄,你這回可明白了吧,過去并不是你能干、先進一些,而是我們所處的位置不同而已!”
現在輪到后車輪默默無語了。
故事的寓意:
《菜根譚》有句云:“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所以人對于自身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職場上,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只有崗位的不同,而無優劣之分;得志不必喜,失志不必憂。
第3個蘊含哲理小故事:《機會總在不經意間考量人的真誠》
在美國,一家百貨商店里,由于突下大雨,有位衣著簡樸的老太太渾身濕透進來避雨,幾乎所有的售貨員都不愿搭理這位老太太。
有位小伙子很誠懇對老太太說,“夫人您好,能為您做些什么?”“不用了,我躲一下雨馬上就走。”老太太覺得借別人的地方躲雨,有點不安,就想買一點商品,可是轉了半天實在不知道買什么。
這位小伙子看到了就對老太太說,“夫人,不必為難!我搬了一張椅子放在門口,您安心休息就好了。”兩個小時后雨停后,老太太要了小伙子的名片離開了。
幾個月后,這個小伙子獲得一個機會,被指定代表這家百貨公司和另一家大的家族公司洽談業務,利潤巨大。
后來才知道是一位老太太給的機會,這位老太太不是別人,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于是,這位小伙子由此一帆風順,青云直上,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同時也是地位僅次于卡內基的富可敵國的重要人物。
第4個蘊含哲理小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
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則亡,你該怎么辦”?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天無絕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進退兩難的境況時,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就會明白:路的旁邊還是路。
第5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少了一個發夾
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轉身不一定最軟弱。
國王有七個女兒,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她們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遠近皆知,所以國王送給她們每人一百個漂亮的發夾。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來,一如往常地用發夾整理她的秀發,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個發夾。二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個發夾;三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個發夾;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五公主一樣拿走六公主的;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于是,七公主的發夾只剩下九十九個。
隔天,鄰國英俊的王子忽然來到皇宮,他對國王說:“昨天我養的百靈鳥叼回了一個發夾,我想這一定是屬于公主們的,而這也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不曉得是哪位公主掉了發夾?”
公主們聽到了這件事,都在心里想說:“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頭上明明完整地別著一百個發夾,所以都懊惱得很,卻說不出。只有七公主走出來說:“我掉了一個發夾。”話才說完,一頭漂亮的長發因為少了一個發夾,全部披散下來,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結局,想當然的是王子與公主從此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提示:為什么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補足?
一百個發夾,就像是完美圓滿的人生,少了一個發夾,這個圓滿就有了缺憾;但是正因為缺憾,未來就有了無限的轉機、無限的可能性,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呢!
贈語: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你要是心境開朗,眼前就會一片明亮;你要是經常知足,就會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計較名利,就會感到一切如意。
第6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心理邊際效應
甲去買煙,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煙,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為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為1。第二種:店主認為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指數為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為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啟示: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第7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廟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 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里,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第8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吃餃子
有個富家子弟特別愛吃餃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別刁,只吃餡,兩頭的皮尖尖就丟到后面的小河里去。 好景不長,在他十六歲那年,一把大火燒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繼病逝。這下他身無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飯。鄰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給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則發奮讀書,三年后考取官位回來,一定要感謝鄰居大嫂。 大嫂對他講:不要感謝我。我沒有給你什么,都是我收集的當年你丟的餃子皮尖,曬干后裝了好凡麻袋,本來是想備不時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還給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個有名的三八理論: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是在于業余時間怎么渡過。時間是最有情,也最無情的東西,每人擁有的都一樣,非常公平。但擁有資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資源的人才會成功。白天圖生存,晚上求發展,這是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第9個蘊含哲理小故事:乞丐和富婆
一富婆牽狗散步,路遇乞丐。她傲慢地奚落乞丐:“你管我的狗叫聲爸,我給你一百元!”乞丐說:“我要是叫十聲呢?”富婆開心地:“我給一千!”乞丐當即沖狗喊了十聲“爸”,引得觀者如云。眾目睽睽下,富婆只得掏錢給他。乞丐接錢,連聲喊:“謝謝媽!謝謝媽......”
墨者說:這世界有時候就是這樣,你善良, 別人都來占你便宜。你邪惡,反倒是人人都來討好你。對于欺負你的人,你唯一的報復辦法,用不同的方式,同樣的態度還擊一下,表示你對自己的尊重。同時,你要記住,不管你曾經被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對你所有的刁難。
第10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做豬
有一次,我開玩笑問四歲多的女兒:“我們準備養頭豬,但是需要安排工作,要選一個人每天給豬喂好吃的,一個人每天給豬打掃房間,一個人每天給豬洗澡,還有要選一個人每天陪豬玩,請問你要做什么?”女兒毫不猶豫答道:“做豬!”
墨者說:生活沒有既定的答案,誰都喜歡最舒服的生活。雖然我們看似會出現的結果,往往會忽略了人性里最貪婪也最簡單的懶惰心理。你給別人的選擇往往只是你自己想讓別人選擇的,但不代表別人一定會按照你的意愿來選擇。有時候你做的再好,對別人來說,卻因為要的不同而拒絕了你的好意。簡單和投其所好讓你容易成功一些。
會感激的人不會失意,常失意的人不會感激!
人想進化很難,想倒退回禽獸,則是相當容易的!
斗米養恩人,擔米養仇人,把酒言歡,識人很難!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500字篇四
森林里住著許多居民,有聰明的發明家貓頭鷹;
有心靈手巧的蜘蛛;
有制帽能手烏龜;
有產蜜高手蜜蜂;
有……大家過著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大熊為自己建了一座美麗的花園,花園里有許多花鳥魚蟲美麗極了!可它卻不想讓其他居民進來,大熊為了不讓它們進來,大熊建了圍欄,還在花園里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城堡住進去看守花園……
日久天長,大熊遇到了一個小麻煩。它想吃美味的蜂蜜卻又吃不到,它便想著:去問問好友吧,它們知道怎樣能吃到蜂蜜吧?
大熊抱著希望向發明家貓頭鷹發明店狂奔而去。到了發明店,大熊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貓頭鷹,我有一個小麻煩,我想吃蜂蜜怎樣才能……”還沒等大熊說完,貓頭鷹就把話搶過去:“我要給你裝一對翅膀,這樣你就可以飛進去偷蜜吃了!”大熊緩緩接過翅膀,心想:“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和它們坦誠相處。”
大熊又急忙走向服裝店,急切地問道:“蜘蛛太太,我遇到了一個小麻煩,我想要吃蜂蜜怎樣才能……”沒等大熊說完,蜘蛛太太就拿出一條美麗的圍巾溫柔地說:“女人最愛美了,你送蜂王一條圍巾,它肯定會給你蜂蜜的。”大熊掛上圍巾向帽子店走去。心想:我不通過這種走后門的方式取得蜂蜜,我要用勞動換來蜂蜜。
大熊又去了帽子店、裝飾店、鮮花店……每個人都給了它一樣物品,可這都不是它想要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大熊向丟了魂似地在森林里漫步,依依不舍地從蜂蜜店前走過,迎面裝上了一只小蒼蠅,它叫道:“怎么你也來煩我?”小蒼蠅微笑了一下,說:“大熊,你有什么煩惱可以告訴我嗎?我來幫你。”大熊驚呀地說:“真的嗎?你能幫我?”小蒼蠅點點頭,大熊把苦水一股腦地倒了出來。小蒼蠅告訴大熊,好的東西要與人分享,可以請蜜蜂們到你的花園了采蜜呀!大熊恍然大悟向蜂蜜店跑去……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500字篇五
他出生在英國的博爾頓,是一名動物標本剝制師,常年與各種各樣的動物打交道。工作枯燥前途渺茫,這讓他很苦惱。
有一天,他來到家附近的天鵝飼養廠。河邊散落著一片片潔白的羽毛,此時正是天鵝換羽期,每到換羽期,在河邊嬉戲的天鵝都會脫落下許多羽毛。他小心翼翼地撿起來凝視著,這么漂亮的羽毛就這樣零落在泥水里,多么可惜呀。
他把幾片羽毛放在掌心里,潔白的羽毛有著一種靈動的美。他突然間想起,有一年曾在新西蘭,看到那里的毛利人,用羽毛來制作藝術品,但那種藝術品很粗糙,就是把幾根羽毛用一種膠,粘貼成各種動物形狀來出售,毫無美感而言。但卻激起了他的靈感,如果在這些羽毛上畫出漂亮的圖案,那么這些羽毛不再是隨意丟棄在河邊的廢物,而將成為人們欣賞的藝術品。
他馬上沿著河邊,把那些散落的羽毛,一根根地撿起來,寶貝似地捧回家里。此前的他從來沒有拿過畫筆,一切都將從頭學起。他把這些臟兮兮的羽毛清洗干凈,用鑷子將一片片羽毛拉直展開,然后在上面作畫。這是一項緩慢而艱辛的工作,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重新開始。他幾乎足不出戶,潛心研究創作,整整四年時間,他的羽毛畫終于成功問世。
藝術之美來源于發現和創造,誰能想象得出如此輕薄的羽毛上竟能繪畫,而他不僅給這些輕盈的羽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變成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也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色彩斑斕。他就是英國的藝術家伊恩?達維。
如今,達維的每幅“天鵝羽毛畫”要賣到700英鎊的高價,不僅成為威爾士現代藝術博物館中的展品,還榮幸地成為格格斯特郡自然藝術博物館的常駐藝術家。
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我們要用心去品味生活,發掘生活中的美并給予創造,那么小小的羽毛,也能成就美麗的人生。
有人問佛陀說:“我身體一直很不好,到處求神問卜,但是卻毫無幫助。請您開示我到底要不要信神呢”?
佛陀問他:“前面那一個村落的農民,在春天時,他們不去耕田播種,而只是天天在神的前面祈求賜給他們豐收,到了秋天,神會賜給他們豐收嗎”?
“我想不會的”。
“一個農夫在春天很努力的去耕耘、播種、灌溉、施肥、除草,但他并沒祈求神賜給豐收,他在秋天會不會有收獲呢”?
“我想他會有收獲的”。
“現在我再問你,一個人不務正業,不運動,這個人的家境會好嗎?身體會健康嗎”?
“這是不大可能的”。
由佛陀的這些開示,我們可以知道,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成果,沒有偶然或僥幸的成功,世間一切的事物都是“因緣果”聚合所形成的,因此,人人向往的福報也是需要認真去耕種才能得到的,而不是只憑空口的祈求而能實現的。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500字篇六
上世紀50年代,曾傳出一條轟動美國的新聞:兩名駕駛戰斗機參加大西洋軍事演習的軍人,因為飛機出現故障,緊急降落在一座無名海島上。當他倆驚魂未定地鉆出飛機時,突然發現了一個上身赤裸腰間僅系一塊麻布的男人,而且是個白種人。飛行員試著用英語和他交談,那人竟能對答如流。從對話中得知,孤島上僅有他一名“居民”。
兩個美國人猜測,對方一定是二戰時期在某次戰斗中遺留在島上的美國士兵,多少年來竟然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他倆表示,待飛機故障排除后,他們將把他帶回美國。但這個消息并未引起對方的興趣,他淡淡地告訴他們,他是因為忍受不了城市的喧囂,主動將自己放逐到這座孤島上來的。
島上有一間他自己蓋的簡陋木屋,有一口自掘的淡水井,養了一大群雞和一只可愛的貓。雞、貓是他當年上島時特意帶的。院里還有圈養起來的野免。
不久,飛機故障排除了,他倆只好告別。伴隨著他們回國,有關這個“怪人”的新聞很快見諸媒體,一時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有家媒體對此窮追不舍,特意派一位攝影師租了條船趕到那座小島。那個男人盡管不樂意外界干擾他平靜的生活,但還是客氣地接待了來訪者。木屋的簡陋在攝影師意料之中,但想不到的是,屋里的陳設頗有秩序。牙具沒有污漬,就連掛在繩子上的毛巾都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有個細節令攝影師感慨不已。有一次,他喝完椰子汁后順手將椰殼扔在了院落里,主人顯然生氣了,他彎腰撿起椰殼將它拿出院子。
攝影師原以為一個自我放逐到荒島的人,生活也會如返祖穴居的野人。其實,何止這位攝影師,恐怕不少人都會這樣想。而這個人卻反駁了大家,無論他如何放逐自己,仍然保持著生命的一份尊嚴,并且不與任何環境妥協。
無獨有偶,在生活中我有幸結識過一對同樣令我感嘆的夫婦。
那天,我受命去采訪一位獲得政府表彰的盲人按摩師。19歲那年,他上山砍柴時不幸從巖頂跌落下來,掉在灌木叢中被樹枝戳瞎了雙眼。為了生活,他跟人學起了按摩,專治跌打損傷,并且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按摩療法,給許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為了解他,我去了他行醫的醫院,親眼見他如何工作。
按摩是件力氣活,四十多歲身材胖胖的他,隨著身體大幅度的擺動,臉上掛滿晶瑩的汗珠。他一邊按摩一邊與患者交談,每當說到開心處,伴著響亮的笑聲,兩只深深的眼窩仿佛也盛滿了快樂。下班后,他拿起盲人杖摸索著走到公共汽車站搭車回家,我也跟去了。到了他家門口,我才告訴他想進屋坐坐。開門的是他妻子,也是一位盲人,衣著雖然樸素,但和丈夫一樣漿洗得干干凈凈,褲縫也被精心地熨燙過了。
屋內陳設很簡單,但是出人意料的整潔。當我經過廚房時,留心望了幾眼,不僅案明幾凈,晾在鐵絲上的洗碗布也是清清爽爽的。說實話,即便在許多明眼人家里,也難見到這樣清潔的廚房。客廳的地上放著一只大木盆,他妻子歉意地說,被單還沒有洗完。我搬了一只小木凳坐在她旁邊,看著她洗。雪白的泡沫在她靈巧的手指間舞蹈,被單被她揉搓得一寸不漏。她笑道,以前鄰居見她搓洗衣服,曾勸過她不必這么用心,即使洗不干凈,誰又會笑話一個盲人呢?但她不這樣想,別人搓一遍,她會搓十遍。“我這個人很好強,洗衣服也要比別人洗得干凈。再說,雖然眼睛看不見,也不能糊弄自己”。待她抖落兩手泡沫,我和她一起將濕漉漉的被單晾曬在陽臺上。暖融融的陽光下,微風吹拂著已經有些褪色的鵝黃色被單,它驕傲地飄動著,在我眼中,那是一面寫滿尊嚴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