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案篇一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上哪些內容需要老師們認真去斟酌,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幼兒中班開學第一課,希望能夠幫到您!
1 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2 體驗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情感。
故事磁帶、教學掛圖、幼兒用書《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教學重點
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教學難點 故事表演
2、學說對話,進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出示背景圖和故事中的動物形象講述故事:
小青蛙看見小鴨子、小烏龜是怎么說的?
小動物是怎樣上幼兒園的?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故事內容,教師巡回聆聽:
為什么要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3、情景表演,體驗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感: 觀看大班幼兒的表演。 大班幼兒帶弟弟妹妹一起表演,進一步體驗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情感。
4、經驗遷移、表達感受:
你會將自己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故事表演給大家看嗎? 幼兒表演,教師觀察、鼓勵幼兒。
5 小結講述幼兒表演情況。
安全教育事關幼兒園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寧。為保障每位幼兒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進一步加強幼兒園安全管理,創建和諧校園,推動幼兒園安全工作,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避險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幼兒的人身安全,提高幼兒園安全工作的水平,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特制定"普及安全知識、提高避險能力"為主題安全教育周活動方案。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普及安全知識、提高避險能力"為主題,以保障幼兒生命安全為根本,以提高幼兒園預防和應對突發災害能力為重點,全面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切實提高師生的避災自救能力,努力提高幼兒園安全工作水平,營造安全的教育環境,促進教育事業和諧發展。
本次"安全教育周"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五防"、"一練"教育。所謂"五防"教育是指對幼兒進行防人身侵害、防自然災害、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一練"即"應急疏散演練"。結合我園實際,全方位、多角度對師幼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增強廣大教師與幼兒預防各類安全事故的意識,使教師與幼兒系統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
1、通過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動,教育幼兒應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認識常見的安全標志及特殊的電話號碼,知道遇到危險是簡單的自救辦法。
3、初步了解一些危險行為導致的后果,知道簡單的自救方法。
4、了解簡單的防病知識,知道通過衛生、運動來增強體質。
1、宣傳普及安全知識:主要內容包括防人身侵害、交通安全、消防逃生、飲食衛生、園內外活動的安全自護、防止意外傷害及意外傷害自救等方面。
2、班主任設計一個安全教育活動教案、內容要全面豐富,并在本班實施。
《不要這樣做》目標:認識幾種容易導致危險的動作,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舉止要得當,以免發生危險。
《我怎么辦》:知道幾種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提高初步的應變能力。
(1)認識"注意危險"的標志及報警電話。
(2)懂得不玩危險游戲,不接危險觸物,不到危險地方玩。
(1)了解安全使用電器的粗淺知識。
(2)懂得要安全用電。
在晨間談話中進行安全教育通過晨間談話,告訴幼兒以下內容,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1.不在教室里、教室外亂跑
2.上下樓梯時要注意安全,會用手扶住樓梯的扶手。
3.不帶有安全隱患的玩具來玩。
4.不到河邊、建筑工地、馬路邊、等危險處玩,不玩火。
家長助教《生活中的安全隱患》
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日常生活安全等等方面的介紹,讓幼兒懂得一些安全隱患的存在和防范,并知道一些自救的方法。
家園共育:積極向家長宣傳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及安全教育周的具體內容,爭取家長配合,教育幼兒在家中自覺遠離帶電插座、火、熱水等危險物品,共同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一)通過教育,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安全知識進一步增長,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得到進一步培養。
(三)管理措施更落實,校園更平安。針對安全事故發生的特點,強化、細化安全工作各項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強化督促檢查,實現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安全,幼兒每天平安,全年實現無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安全工作是幼兒園的頭等大事,只有安全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證其他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落實安全管理的各項措施,扎扎實實地開展安全防范工作,確保師生安全,維護幼兒園正常秩序。
中班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案篇二
1 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2 體驗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情感。
故事磁帶、教學掛圖、幼兒用書《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教學難點 故事表演
2、學說對話,進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出示背景圖和故事中的.動物形象講述故事:
小青蛙看見小鴨子、小烏龜是怎么說的?
小動物是怎樣上幼兒園的?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故事內容,教師巡回聆聽:
為什么要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3、情景表演,體驗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感: 觀看大班幼兒的表演。 大班幼兒帶弟弟妹妹一起表演,進一步體驗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情感。
4、經驗遷移、表達感受:
你會將自己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故事表演給大家看嗎? 幼兒表演,教師觀察、鼓勵幼兒。
5 小結講述幼兒表演情況。
中班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1、鞏固幼兒已有的一日生活常規和各種生活習慣。
2、引導幼兒實現以家庭生活為主到以幼兒園生活為主的轉變,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各個活動中。
3、學會關心和幫助小班的弟弟妹妹,學會和同伴團結友愛,學習用關心愛護的語言和小朋友交往。
活動準備:1、保教人員檢查活動室內外的安全
2、課前帶幼兒參觀幼兒園,進一步了解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入園活動
1、熱情接待入園幼兒,相互問好
2、通過“問、看、查、摸”對幼兒進行晨檢
二、入廁
在分組上廁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室內活動
四、離園活動
1、不跟陌生人走,緊牽父母的手,以防走失
2、知道靠右行,不搶行
3、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入園
五、延伸活動
家長給孩子講訴生活中的安全知識,增強幼兒安全意識
中班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案篇四
大班下學期,幼兒多數為自己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感到非常自豪,但仍有部分幼兒時間觀念不強,入園不及時;并且在與小學老師的交流中得知,許多幼兒在剛升入小學時,不了解小學生基本的學習和生活常規,導致出現上課小便或憋尿、課堂上玩玩具等現象。
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開學第一天》這一語言活動,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編故事的過程中,初步了解小學生的基本規范,為幼兒能順利入小學打好基礎。
1、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并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合理地續編小猴子第二天上學的故事。
2、鼓勵幼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能說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現好,哪些地方表現不好。
3、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萌發幼兒做小學生愿望。
活動重點: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能說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現好,哪些地方表現不好,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
活動難點:幼兒能完整條理的續編故事。
教學用幻燈片準備
一、談話導入課題。
“小朋友,你們快要上小學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關于小猴子上學的故事,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猴子開學第一天發生了些什么事兒?”
二、結合幻燈片,分段講述、分析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第一段故事,提問:
(1)小猴子晚起一分鐘,結果會怎么樣呢?
(2)小猴子在家里是怎么做的?
(3)在小猴子上學的路上發生了什么事?
小結:小猴子晚起了一分鐘,卻在十字路口碰上紅燈,晚了一班車,遲到了20分鐘,這說明每一分鐘都很重要,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講述第二段故事,提問:
(1)小猴子為什么會坐立不安?
(2)長頸鹿老師為什么會嘆氣?
(3)課間十分鐘還可以干什么?
小結:課間十分鐘可以盡情的放松,但需要的話應該先喝水小便,也就是要合理用好課間十分鐘。
3、第三段故事,提問:如果你是小猴子你會怎么做呢?
4、講述最后一段,提問:請小朋友幫小猴子想一想,怎樣合理的利用時間?
三、師幼一同看幻燈片完整地講述故事,提問:
(1)我們應該學習小猴子的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在完整講故事以前提問)
(2)小猴子懂事的點了點頭,那么小猴子上學的第二天,它會怎么做呢?(故事講完后提問)
四、引導幼兒續編故事,進一步讓幼兒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1、同伴之間相互討論。
2、個別講述。(鼓勵幼兒用一些成語或詞語等)
五、活動結束,談話激發幼兒學做一名優秀小學生的愿望。
“老師相信,小猴子聽了老師、爸爸媽媽和我們小朋友的話,肯定會變為一名不錯的小學生,我們把這個好消息去講給班里其他的小朋友聽一聽吧!”
中班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案篇五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怎么寫?快到開學時間了,老師們也該思考這個問題了,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幼兒園小班、中班以及大班的開學第一課教案,希望能夠幫到您!
1 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2 體驗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情感。
故事磁帶、教學掛圖、幼兒用書《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教學難點 故事表演
2、學說對話,進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出示背景圖和故事中的動物形象講述故事:
----------小青蛙看見小鴨子、小烏龜是怎么說的?
小動物是怎樣上幼兒園的?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故事內容,教師巡回聆聽:
-------為什么要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3、情景表演,體驗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感: 觀看大班幼兒的表演。 大班幼兒帶弟弟妹妹一起表演,進一步體驗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情感。
4、經驗遷移、表達感受:
----------你會將自己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故事表演給大家看嗎? 幼兒表演,教師觀察、鼓勵幼兒。
5 小結講述幼兒表演情況。
1、培養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愛護公物的習慣。
2、了解校園安全隱患,掌握安全知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
3、進行預防災害,預防突發事情的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安全知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
根據孩子們的發言板書:
愛護公物;講究衛生;愛惜糧食;排隊時要做到快、靜、齊;
注意安全
師:現在,一個學期即將開始,下面,針對目前安全方面的諸多問題,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安全注意事項,要求同學們認真聽講,認真領會,認真落實學校有關的安全制度,真正做到有備無患,警鐘常鳴,確保自身的安全。
1.在校內不互相追逐打鬧,下課玩耍不要擁擠,要注意禮讓,嚴禁在校園內外追逐奔跑。
2.安排好作息時間,既要學習好,又要休息好。適當進行健康有益的活動。活動前要做好準備工作,謹防意外傷害發生。
3、體育課要做好準備活動,以防拉傷身體。身體有某些方面疾病的同學一定提前報告給班主任,防止在體育課或做其他劇烈運動時發生意外。
1、外村乘車學生要注意安全乘車,不坐三無車輛,坐車不擁擠,要秩序上車,在車上不將頭、手伸到車窗外,安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2.不帶危險物品(如打火機、小刀……)到校。
同學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形成一個“人人關心校園安全”的濃厚氛圍。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努力增強自我防范能力,作到警鐘長鳴!牢記健康的身體是學習生活的本錢,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建一個安全文明的校園。
1、鞏固幼兒已有的一日生活常規和各種生活習慣。
2、引導幼兒實現以家庭生活為主到以幼兒園生活為主的轉變,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各個活動環節中。
3、學會關心和幫助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學會和同伴團結友愛,學習用關心愛護的語言和小朋友交往。
1、保教人員檢查活動室內外的安全。
2、課前帶孩子參觀幼兒園,進一步熟悉周圍的環境。
3、毽子
1、熱情接待幼兒入園,師幼相互問好。
2、通過“問、看、查、摸”對幼兒晨檢,消除安全隱患。
1、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新變化,新感覺,知道自己又長大了一歲。
2、啟發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應怎樣做,才是個有禮貌的小朋友。
在分組排隊上廁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師幼一起踢毽子。教育幼兒在戶外不亂跑,聽從教師的指揮。
1、說說自己的新發現:
(1)教室里有哪些安全隱患?
(2)廁所有哪些安全隱患?
(3)戶外有哪些安全隱患?
2、做好哥哥,好姐姐
知道做表率,不欺小,尊長輩,講安全。
1、仔細聽值日生叫名字,不跟陌生人走,拉緊家長的手,以防走失。
2、知道靠右走,不搶行。
3、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入園。
家長給孩子講生活中的安全知識,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實現家園共育的教育目標。
中班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案篇六
1、了解校園安全隱患。
2、掌握安全知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
3、進行預防災害,預防突發事情的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安全知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
一、校園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請學生列舉一些現象)
1、學生集會、集體活動、課間活動的安全隱患。
2、學生飲食、就餐的安全隱患。
3、學生交通安全隱患。
4、校園隱性傷害的隱患。
二、學生集會、集體活動、課間活動中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1、上下樓梯要注意什么?
不要因為趕時間而奔跑。 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欄桿。 整隊下樓時要與同學保持一定距離。 上下樓時不要將手放在兜里。 不要在樓道內彎腰拾東西、系鞋帶。 上下樓靠右行。
2、集體活動中要一切行動聽指揮,遵守時間,遵守紀律,遵守秩序,語言文明。
3、課間活動應當注意什么?
室外空氣新鮮,課間活動應當盡量在室外,但不要遠離教室,以免耽誤下面的課程。
活動的強度要適當,不要做劇烈的活動,以保證繼續上課時不疲勞、精力集中、精神飽滿。
活動的方式要簡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活動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發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三、學生飲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項。
不吃過期、腐爛食品,有毒的藥物(如殺蟲劑、鼠藥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購買用竹簽串起的'食物:油反復使用,竹簽容易傷人,食品衛生得不到保證,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質。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項。
1、行人靠右走,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注意觀察來往車輛,紅燈停,綠燈行,遵守交通規則。
2、乘坐公交車注意事項:
車停穩后,方能上下車,上下車時注意秩序,不要擁擠。
乘車時,要站穩扶牢,不要把身體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時,應該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謹防扒手。
注意公共場所禮儀,不要大聲喧嘩,保持環境衛生,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等。
五、其他校園安全的注意事項:
1、如何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甚至誤解?
敢于自我反省,認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師誤解,應該和老師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過激的行動。
2、你與同學發生矛盾怎么辦?
自己的所作所為也要有安全意識。青少年時期容易沖動,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學間遇到矛盾時,一定要冷靜,要理智,切忌用拳頭代替說理,給自己和同學帶來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強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課離開本班教室一定要關好門窗,要將錢和貴重物品帶在身上,不能給小偷有可之機;不要把球帶到教學樓,在教室樓的走廓上踢,這種行為既違反了校規,又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試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飛入哪一位同學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4、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門沒開,一些學生在校外發生矛盾,無人調解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在校門外擁擠,會造成意外傷害。
5、當自己感到身體不適時,怎么辦?
及時告知班主任或任課教師,與家長取得聯系。
6、你不認識的人自稱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將你接走,你怎么辦?
先讓班主任與家人取得聯系再視情況而定。
7、安全小常識
臨危逃生的基本原則:
保持鎮靜,趨利避害;學會自救,保護自己;想方設法,不斷求救;記住電話,隨時求救:
“119”----火警“110”----報警
“120”----急救“122”----交通事故報警
打電話時要說清地點、相關情況、顯著特征。
六、小結
中班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案篇七
幼兒開學第一課上什么內容?怎么上這對于老師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就能夠是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熱水、藥品是孩子日常經常接觸的物品。花花綠綠的藥品會讓孩子誤認為是糖豆而吃進肚里。杯里的熱水也會因為孩子不會判斷而造成燙傷。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對事件的預見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我們組織了專門的討論活動,倒一杯熱水、拿來一些藥品,請孩子討論一下,從而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在討論中孩子紛紛發表意見。陽陽說:“杯里冒著熱氣,一定非常燙,不能馬上喝。”常子峻說:“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燙手就不能喝。”閔偉杰說:“喝水的時候,也應該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會燙著了。”當教師拿來花花綠綠的藥品時,開始孩子真的以為是巧克力豆呢,紛紛問老師:“真的是巧克力嗎?真的能吃嗎?”教師和小木偶一起進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將藥粒喝下,不一會開始肚子疼,幼兒馬上意識到藥是不能隨便吃的,生病了應該去醫院。在幼兒園應請保健老師幫忙喂藥,在家應請爸爸媽媽幫忙。
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那么就應提高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為孩子準備一些畫有安全與危險事物的小圖片,如插座、火、藥、熱水、食品、玩具等,請孩子自己來區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預防悲劇的發生。
幼兒園的環境應是關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師應與孩子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孩子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一次,我發現孩子常常在室內亂跑,發生相撞的事情,于是與孩子進行商量,我們決定在室內布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孩子注意,但孩子不了解安全標記,我們就從認識安全標記入手,在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在班內的電視機及開關上張貼了禁止觸摸的標記;在窗臺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時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在活動區,我們還開設了安全角,墻上貼有安全圖、110、120、119標記。玩具柜內擺有救護車、救火車、警車等,還有電話、手機模型。在進行活動區活動時,通過游戲訓練了孩子遇到困難如何救助的方法。
幼兒在戶外發生摔傷、磕傷或被尖銳物扎傷等情況其實多數是因為孩子不會正確進行游戲或不會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動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課程,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如觀看安全教育課件、發生事故的現場圖片等。
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自我保護能力是緊密結合的。小班剛進入幼兒園,孩子年齡小,一些常規的養成還不能形成習慣。于是,形象的標記幫助了幼兒。剛開學,幼兒入廁、喝水常常擁擠,我不斷的提醒,但不見成效。偶然的一次,我想起了銀行的一米線,有了一定的限制孩子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了。于是我在孩子的小便池、洗手池、貼上小腳印兒;在喝水的茶桶旁邊用及時貼欄了一個正方形。孩子馬上明白了,喝水的時候要在線外面排隊等,輪到自己了在進入圖形里面倒水喝。上廁所洗手的時候是只有踩上小腳印,才能洗手、接水,沒有了小腳印兒就要在旁邊等一會。一段時間過后,擁擠的現象減少了。在一次入廁時,我發現周嘉琦小朋友在等待時對前面的小朋友說:“你洗完我在洗好嗎?”前面的小朋友高興的說:“好吧。”并且洗手的速度明顯加快。很快就輪到周嘉琦洗了。我及時表揚了這兩位小朋友,并將這句話告訴其他孩子。此后,幼兒入廁、洗手時我常常能聽到這句話。即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同時幼兒的行為規范也養成了,自然,安全的隱患也消除了。
小班孩子具有好奇心強,好動,隨心所欲的特點,而且不知深淺,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師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就限制孩子的活動。雖然他們年齡小,但他們與需要不斷的獲取經驗,在生活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在與環境進行交互作用之后從而獲得相應的信息、感受。教師要在一日活動中,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利用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一次,妍妍在關門時手被掩了一下,孩子們看到妍妍受傷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紛紛說:“以后可不能關門了。”孩子知道不再關門、玩門了,可能以后幼兒由于玩門受傷的機率就會很小了,但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會抑制幼兒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兒一開門、關門就會想到會掩手,事事需要成人幫忙。這樣,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孩子會越來越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他們就會束手無策。于是,我請妍妍講講怎么掩得手,幫助孩子分析怎樣才能不掩手。并教孩子們學習兒歌“開關門”。讓幼兒知道一手扶門框(墻)、一手扶門把兒是正確的方法。并讓幼兒親自實踐,掌握開關門的技能。
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重要的是不僅應該讓孩子知道哪里有危險,更應該讓他們學習如何征服危險,在征服危險的過程中怎樣保護自己。剪刀的使用是小班幼兒的一個難點。以往的教學可能會過分的關注孩子,或者不敢讓幼兒使用剪刀。進行安全教育后,我們設計了“手指劃破了”的活動,通過我班孩子陳韋華由于沒有正確的使用剪刀而劃破手的事情,教育孩子使用剪刀時不能將剪刀對著自己和別人、取放剪刀時應握著小剪刀尖兒。并經常鼓勵孩子正確使用剪刀,使孩子逐步掌握使用剪刀的技巧。小班孩子剛剛入園,遇到不舒服或尿濕褲子,許多孩子不敢告訴老師。我就設計了木偶表演“小紅不舒服了”。讓幼兒知道不舒服時主動告訴老師或爸爸媽媽。這樣,在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中,將自我保護的內容融入了游戲之中,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生活技能。避免了不必要的傷害,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
上下樓梯、爬土坡對小班幼兒來說不安全的因素會加大。但只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的同時,提供給孩子接觸不安全因素的機會,才能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在上下樓梯時,我教會孩子掌握上下樓梯的基本動作,并常常監督好,使孩子雙腳協調上下樓梯的技能有很大提高。剛開始爬土坡時,許多孩子不敢上土坡,我教孩子身體向前傾,頭稍微地下。當孩子掌握了要領,自然爬起來得心應手,促進了他們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不足,對戶外活動不安全因素認識不足,加之現在的家庭對幼兒溺愛有余、培養不足,往往幼兒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手足無措,造成意外傷害。比如,在滑滑梯時倒著向下滑或你推我擠,非常危險,但孩子意識不到這是危險動作。冬天跑步時,常常將手放進口袋兒內,一摔倒就會摔破頭。其實,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就會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但一味的說教孩子會失去興趣。而且小班幼兒年齡小,學習很大程度受興趣、情感支配。如何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呢?于是,我利用photoshop、powerpoint軟件為孩子制作了課件。并將孩子熟悉的“天線寶寶”設計到課件中去。讓他們知道戶外活動時不應將手叉在口袋內,如果摔倒了,手放在口袋內,就會象拉拉一樣摔傷臉。摔倒了象迪西一樣用手撐住地,就不會摔傷臉。并利用課件制作了正確滑滑梯等戶外活動應注意的安全問題。連貫的、動態的、音效化的課件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新異的刺激,激發了他們的參與性。
中班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案篇八
幼兒開學第一課上什么內容?怎么上這對于老師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讓幼兒了解一些生活常識,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就能夠是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熱水、藥品是孩子日常經常接觸的物品。花花綠綠的藥品會讓孩子誤認為是糖豆而吃進肚里。杯里的熱水也會因為孩子不會判斷而造成燙傷。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對事件的預見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我們組織了專門的討論活動,倒一杯熱水、拿來一些藥品,請孩子討論一下,從而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在討論中孩子紛紛發表意見。陽陽說:“杯里冒著熱氣,一定非常燙,不能馬上喝。”常子峻說:“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燙手就不能喝。”閔偉杰說:“喝水的時候,也應該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會燙著了。”當教師拿來花花綠綠的藥品時,開始孩子真的以為是巧克力豆呢,紛紛問老師:“真的是巧克力嗎?真的能吃嗎?”教師和小木偶一起進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將藥粒喝下,不一會開始肚子疼,幼兒馬上意識到藥是不能隨便吃的,生病了應該去醫院。在幼兒園應請保健老師幫忙喂藥,在家應請爸爸媽媽幫忙。
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那么就應提高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為孩子準備一些畫有安全與危險事物的小圖片,如插座、火、藥、熱水、食品、玩具等,請孩子自己來區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預防悲劇的發生。
二、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幼兒形成自我的意識。
幼兒園的環境應是關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師應與孩子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孩子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一次,我發現孩子常常在室內亂跑,發生相撞的事情,于是與孩子進行商量,我們決定在室內布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孩子注意,但孩子不了解安全標記,我們就從認識安全標記入手,在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在班內的電視機及開關上張貼了禁止觸摸的標記;在窗臺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時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在活動區,我們還開設了安全角,墻上貼有安全圖、110、120、119標記。玩具柜內擺有救護車、救火車、警車等,還有電話、手機模型。在進行活動區活動時,通過游戲訓練了孩子遇到困難如何救助的方法。
三、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促進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幼兒在戶外發生摔傷、磕傷或被尖銳物扎傷等情況其實多數是因為孩子不會正確進行游戲或不會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動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課程,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如觀看安全教育課件、發生事故的現場圖片等。
四、利用標記、語言進行暗示,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自我保護能力是緊密結合的。小班剛進入幼兒園,孩子年齡小,一些常規的養成還不能形成習慣。于是,形象的標記幫助了幼兒。剛開學,幼兒入廁、喝水常常擁擠,我不斷的提醒,但不見成效。偶然的一次,我想起了銀行的一米線,有了一定的限制孩子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了。于是我在孩子的小便池、洗手池、貼上小腳印兒;在喝水的茶桶旁邊用及時貼欄了一個正方形。孩子馬上明白了,喝水的時候要在線外面排隊等,輪到自己了在進入圖形里面倒水喝。上廁所洗手的時候是只有踩上小腳印,才能洗手、接水,沒有了小腳印兒就要在旁邊等一會。一段時間過后,擁擠的現象減少了。在一次入廁時,我發現周嘉琦小朋友在等待時對前面的小朋友說:“你洗完我在洗好嗎?”前面的小朋友高興的說:“好吧。”并且洗手的速度明顯加快。很快就輪到周嘉琦洗了。我及時表揚了這兩位小朋友,并將這句話告訴其他孩子。此后,幼兒入廁、洗手時我常常能聽到這句話。即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同時幼兒的行為規范也養成了,自然,安全的隱患也消除了。
五、通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讓幼兒學習和鞏固自我保護的技能,
資料共享平臺
小班孩子具有好奇心強,好動,隨心所欲的特點,而且不知深淺,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師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就限制孩子的活動。雖然他們年齡小,但他們與需要不斷的獲取經驗,在生活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在與環境進行交互作用之后從而獲得相應的信息、感受。教師要在一日活動中,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利用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一次,妍妍在關門時手被掩了一下,孩子們看到妍妍受傷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紛紛說:“以后可不能關門了。”孩子知道不再關門、玩門了,可能以后幼兒由于玩門受傷的機率就會很小了,但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會抑制幼兒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兒一開門、關門就會想到會掩手,事事需要成人幫忙。這樣,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孩子會越來越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他們就會束手無策。于是,我請妍妍講講怎么掩得手,幫助孩子分析怎樣才能不掩手。并教孩子們學習兒歌“開關門”。讓幼兒知道一手扶門框(墻)、一手扶門把兒是正確的方法。并讓幼兒親自實踐,掌握開關門的技能。
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重要的是不僅應該讓孩子知道哪里有危險,更應該讓他們學習如何征服危險,在征服危險的過程中怎樣保護自己。剪刀的使用是小班幼兒的一個難點。以往的教學可能會過分的關注孩子,或者不敢讓幼兒使用剪刀。進行安全教育后,我們設計了“手指劃破了”的活動,通過我班孩子陳韋華由于沒有正確的使用剪刀而劃破手的事情,教育孩子使用剪刀時不能將剪刀對著自己和別人、取放剪刀時應握著小剪刀尖兒。并經常鼓勵孩子正確使用剪刀,使孩子逐步掌握使用剪刀的技巧。小班孩子剛剛入園,遇到不舒服或尿濕褲子,許多孩子不敢告訴老師。我就設計了木偶表演“小紅不舒服了”。讓幼兒知道不舒服時主動告訴老師或爸爸媽媽。這樣,在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中,將自我保護的內容融入了游戲之中,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生活技能。避免了不必要的傷害,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
上下樓梯、爬土坡對小班幼兒來說不安全的因素會加大。但只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的同時,提供給孩子接觸不安全因素的機會,才能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在上下樓梯時,我教會孩子掌握上下樓梯的基本動作,并常常監督好,使孩子雙腳協調上下樓梯的技能有很大提高。剛開始爬土坡時,許多孩子不敢上土坡,我教孩子身體向前傾,頭稍微地下。當孩子掌握了要領,自然爬起來得心應手,促進了他們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六、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調動幼兒的興趣。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不足,對戶外活動不安全因素認識不足,加之現在的家庭對幼兒溺愛有余、培養不足,往往幼兒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手足無措,造成意外傷害。比如,在滑滑梯時倒著向下滑或你推我擠,非常危險,但孩子意識不到這是危險動作。冬天跑步時,常常將手放進口袋兒內,一摔倒就會摔破頭。其實,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就會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但一味的說教孩子會失去興趣。而且小班幼兒年齡小,學習很大程度受興趣、情感支配。如何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呢?于是,我利用photoshop、powerpoint軟件為孩子制作了課件。并將孩子熟悉的“天線寶寶”設計到課件中去。讓他們知道戶外活動時不應將手叉在口袋內,如果摔倒了,手放在口袋內,就會象拉拉一樣摔傷臉。摔倒了象迪西一樣用手撐住地,就不會摔傷臉。并利用課件制作了正確滑滑梯等戶外活動應注意的安全問題。連貫的、動態的、音效化的課件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新異的刺激,激發了他們的參與性。
開學第一課
中班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案篇九
幼兒園教師應該怎么去上好開學第一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設計教案,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幼兒教師如何更好地促進、幫助安撫新入園的幼兒適應新環境和人,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更快地渡過適應期。
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就能夠是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我們組織了專門的討論活動,倒一杯熱水、拿來一些藥品,請孩子討論一下,從而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在討論中孩子紛紛發表意見。陽陽說:“杯里冒著熱氣,一定非常燙,不能馬上喝。”常子峻說:“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燙手就不能喝。”閔偉杰說:“喝水的時候,也應該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會燙著了。”當教師拿來花花綠綠的藥品時,開始孩子真的以為是巧克力豆呢,紛紛問老師:“真的是巧克力嗎?真的能吃嗎?”教師和小木偶一起進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將藥粒喝下,不一會開始肚子疼,幼兒馬上意識到藥是不能隨便吃的,生病了應該去醫院。在幼兒園應請保健老師幫忙喂藥,在家應請爸爸媽媽幫忙。
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那么就應提高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為孩子準備一些畫有安全與危險事物的小圖片,如插座、火、藥、熱水、食品、玩具等,請孩子自己來區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預防悲劇的發生。
幼兒園的環境應是關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師應與孩子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孩子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一次,我發現孩子常常在室內亂跑,發生相撞的事情,于是與孩子進行商量,我們決定在室內布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孩子注意,但孩子不了解安全標記,我們就從認識安全標記入手,在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在班內的電視機及開關上張貼了禁止觸摸的標記;在窗臺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時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在活動區,我們還開設了安全角,墻上貼有安全圖、110、120、119標記。玩具柜內擺有救護車、救火車、警車等,還有電話、手機模型。在進行活動區活動時,通過游戲訓練了孩子遇到困難如何救助的方法。
幼兒在戶外發生摔傷、磕傷或被尖銳物扎傷等情況其實多數是因為孩子不會正確進行游戲或不會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動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課程,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如觀看安全教育課件、發生事故的現場圖片等。
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自我保護能力是緊密結合的。小班剛進入幼兒園,孩子年齡小,一些常規的養成還不能形成習慣。于是,形象的標記幫助了幼兒。剛開學,幼兒入廁、喝水常常擁擠,我不斷的提醒,但不見成效。偶然的一次,我想起了銀行的一米線,有了一定的限制孩子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了。于是我在孩子的小便池、洗手池、貼上小腳印兒;在喝水的茶桶旁邊用及時貼欄了一個正方形。孩子馬上明白了,喝水的時候要在線外面排隊等,輪到自己了在進入圖形里面倒水喝。上廁所洗手的時候是只有踩上小腳印,才能洗手、接水,沒有了小腳印兒就要在旁邊等一會。一段時間過后,擁擠的現象減少了。
既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同時幼兒的行為規范也養成了,自然,安全的隱患也消除了。
小班孩子具有好奇心強,好動,隨心所欲的特點,而且不知深淺,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師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就限制孩子的活動。雖然他們年齡小,但他們與需要不斷的獲取經驗,在生活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在與環境進行交互作用之后從而獲得相應的信息、感受。教師要在一日活動中,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利用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
一次,妍妍在關門時手被掩了一下,孩子們看到妍妍受傷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紛紛說:“以后可不能關門了。”孩子知道不再關門、玩門了,可能以后幼兒由于玩門受傷的機率就會很小了,但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會抑制幼兒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兒一開門、關門就會想到會掩手,事事需要成人幫忙。這樣,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孩子會越來越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他們就會束手無策。于是,我請妍妍講講怎么掩得手,幫助孩子分析怎樣才能不掩手。并教孩子們學習兒歌“開關門”。讓幼兒知道一手扶門框(墻)、一手扶門把兒是正確的方法。并讓幼兒親自實踐,掌握開關門的技能。
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重要的是不僅應該讓孩子知道哪里有危險,更應該讓他們學習如何征服危險,在征服危險的過程中怎樣保護自己。剪刀的使用是小班幼兒的一個難點。以往的教學可能會過分的關注孩子,或者不敢讓幼兒使用剪刀。進行安全教育后,我們設計了“手指劃破了”的活動,通過我班孩子陳韋華由于沒有正確的使用剪刀而劃破手的事情,教育孩子使用剪刀時不能將剪刀對著自己和別人、取放剪刀時應握著小剪刀尖兒。并經常鼓勵孩子正確使用剪刀,使孩子逐步掌握使用剪刀的技巧。小班孩子剛剛入園,遇到不舒服或尿濕褲子,許多孩子不敢告訴老師。我就設計了木偶表演“小紅不舒服了”。讓幼兒知道不舒服時主動告訴老師或爸爸媽媽。這樣,在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中,將自我保護的內容融入了游戲之中,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生活技能。避免了不必要的傷害,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
上下樓梯、爬土坡對小班幼兒來說不安全的因素會加大。但只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的同時,提供給孩子接觸不安全因素的機會,才能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在上下樓梯時,我教會孩子掌握上下樓梯的基本動作,并常常監督好,使孩子雙腳協調上下樓梯的技能有很大提高。剛開始爬土坡時,許多孩子不敢上土坡,我教孩子身體向前傾,頭稍微地下。當孩子掌握了要領,自然爬起來得心應手,促進了他們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不足,對戶外活動不安全因素認識不足,加之現在的家庭對幼兒溺愛有余、培養不足,往往幼兒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手足無措,造成意外傷害。比如,在滑滑梯時倒著向下滑或你推我擠,非常危險,但孩子意識不到這是危險動作。冬天跑步時,常常將手放進口袋兒內,一摔倒就會摔破頭。其實,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就會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但一味的說教孩子會失去興趣。而且小班幼兒年齡小,學習很大程度受興趣、情感支配。如何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呢?于是,我利用photoshop、powerpoint軟件為孩子制作了課件。并將孩子熟悉的“天線寶寶”設計到課件中去。讓他們知道戶外活動時不應將手叉在口袋內,如果摔倒了,手放在口袋內,就會像拉拉一樣摔傷臉。摔倒了象迪西一樣用手撐住地,就不會摔傷臉。并利用課件制作了正確滑滑梯等戶外活動應注意的安全問題。連貫的、動態的、音效化的課件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新異的刺激,激發了他們的參與性。
讓幼兒形成自護習慣,必須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避免傷害。輕開門窗、過馬路走人行橫道線、不跟陌生人走等。都要求家庭與幼兒園互相配合,對孩子進行教育,并長期堅持。同時,家長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從事著不同的工作,教師要充分發揮家長這一教育資源,豐富安全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在讓孩子區分安全與不安全事情是,可請家長與孩子共同尋找,家長們紛紛找來各種圖片、或利用各種現代化設備提供安全方面的材料,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內容。
經過一段時間的安全教育,我們發現在活動中教師的提醒在逐漸減少,孩子之間的提醒在增加,孩子學會了積極地防御。同時,我們也感到,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真正使孩子形成自律,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