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一年級簡愛讀后感篇一
再讀起夏洛蒂·勃朗特這本文學著作,有不同的體會與感受。
簡愛是一個堅強、獨立、有思想有主見的女性,面對愛情,面對婚姻,面對工作,面對親人,面對金錢,她那高尚的品格深深的打動了我,使我看到尊嚴和獨立自主的可貴。
面對愛情時,她是那樣的勇敢,靈魂與靈魂的交流勝過了外貌、地位、金錢等條件。她知道自己所愛的,也愛自己所愛的,寧愿不結婚也不勉強自己嫁給一個不愛的人。
面對婚姻,她為了尊嚴而放棄成為羅切斯特婚姻的第三者,選擇漂流他鄉。她沒有選擇一個為了責任而沒有愛的婚姻,反而承擔起因愛而生的責任——照顧羅切斯特這個眼睛盲身體殘疾的人一生。
面對工作——貧窮家庭孩子的教師。雖然她曾有一些不適合的想法,但她努力說服自己,不因工作的卑微而覺得自己精神上受辱。并且在得知自己要繼承叔叔一大筆遺產成為富有人之后,仍然選擇繼續這個工作直等到找到下一個可以接替她的人。
面對親人,她視金錢如糞土。她深深的懂得,與財富相比,親情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財富。簡一直追人人格的獨立,所以當她獲得一筆巨額財產時,她想到對恩人最好的報答就是給與他們財產,讓他們獨立,于是將財產平分給表兄表姐是理所當然的事。
簡追求獨立自由、善良的品格深深的吸引我,雖然卑微但不卑賤。與此同時作者也對那些貴族人進行了批判,使人清醒的看到貴族人隱藏在美貌與高貴地位之下的虛偽、膚淺、缺乏教養、毫無憐憫之心的本質,那是多么的丑陋與虛假。
作為一個"人",應該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的思想,擁有對這個世界、世界上的人和事都具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而不是成為人云亦云,把別人的思想作為自己的想法的巨嬰,任人割的韭菜!
一年級簡愛讀后感篇二
《簡愛》是一篇寫的無論是人物素材,還是語言描寫~~~~在我看來都可以說是登峰造極,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著名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而此書也算是她的代表作.書中主要講述了簡愛的勇于反抗的一生.它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于斗爭,敢于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簡愛是個孤女,寄住在李德家,并受盡了李德家的各種欺辱.當簡愛準備進入渥德學校讀書時,李德太太竟撒謊告訴布斯先生說她是個愛撒謊的小孩,然后謠言傳布開了,簡愛也因此受人排擠,只有田普爾相信她是被冤枉的,并幫他洗刷了冤屈.簡愛在渥德學校當了六年的學生,二年的老師,然后離開了這所學校,找了一份家庭教師的職業.在那里,她受盡了溫暖和理想的待遇,并對莊主羅徹先生有了好感.
而當久經磨難的簡愛最終回到了羅切斯特先生身邊,可他卻又瞎又節肢.簡愛用她會說話的眼睛默默地看著羅切斯特.也就在那一刻,羅切斯特感到了簡愛——他的小仙女回來了,他們緊握著手講著身邊發生的事情,發誓永遠不分離,我被深深地感動著,我明白了越是圍難越讓真的喜歡的人更刻骨銘心! 這樣的愛情讓人為之動容,它我們不得不為這樣的愛情興奮甚至流淚,也讓我們期待一份愛情能夠出現在我們身邊事實上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
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里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么《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一年級簡愛讀后感篇三
有這樣一本書,像磁鐵一般吸引著我,一觸碰到它,我便不能移動自己的視線。它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
簡·愛出生于貧困的牧師家庭,自小便父母雙亡,寄養在舅母家中,過了十年受盡虐待的生活,十歲時被送到勞沃德孤兒院。那里生活環境十分惡劣,簡在那里受了六年教育,并任教兩年。十八歲時由于厭倦了狹窄的生活天地,簡登了一則招聘廣告,成為了桑菲爾德府的家庭教師。
過了一段時間,她認識了自己的男主人愛德華·羅切斯特先生。兩人在逐漸相知的過程中彼此相愛。就在他們準備踏入婚姻的殿堂時,有人提出羅切斯特先生還有一位瘋子前妻,并且還活著!法律制止了他們的婚姻,簡毅然離開了羅切斯特先生,逃離了桑菲爾德府。
旅途中,簡·愛風餐露宿,饑腸轆轆,被牧師圣約翰收養。后來,她得知圣約翰竟是她的表哥。這時,她得到了由叔父留下的一筆遺產。圣約翰打算去印度傳教。他請求簡·愛嫁給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簡·愛適合做一位傳教士的妻子,簡·愛拒絕了他。同時,簡得知桑菲爾德已被羅切斯特先生的前妻燒成廢墟,羅切斯特本人也雙目失明,失去了一只手。簡找到了他,與他結了婚,過上了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縱觀全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簡那精彩的愛情宣言:“你以為我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錯了!我的靈魂和你的一樣,我的心也和你的完全一樣!······就像我們都經過了墳墓,平等地站在上帝的面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面對比自己地位高貴,經濟富裕的男主人,簡不卑不亢地透露出自己的心聲。
我被簡·愛獨特閃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折服了。是的,簡并沒有傾國傾城的五官,沒有窈窕動人的身姿。但在我看來她擁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她自愛,雖然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并不因此自卑;相反,還認為美麗的英格拉姆小姐沒有高尚的情操、心靈貧瘠;她自強,雖然從小便受盡虐待和人格上的摧殘,但她并沒有自我摧毀,并沒有在侮辱中沉淪。所帶來的種種不幸換回的卻是簡·愛的無限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她追求自由,不拘20xx于狹窄的生活天地和安逸的生活環境;她自尊,為了自己活得高潔,毅然離開了自己深愛的人;她追求平等,具有反抗精神,從小對舅母、表哥不公平的虐待提出強烈反抗,對羅切斯特先生的愛情宣言亦是如此;她有頑強的生命力,從不向命運低頭,最后有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我們都要學習簡。她雖然已經出生百年,可迄今為止,她的精神光輝一直籠罩著人們。固然,擁有漂亮的外表可以美麗一時,而擁有高貴的人格魅力卻可以美麗一世。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不過分注重自己的外在,而是努力使培養自己閃光的優秀品質,使自己心靈美、內在美,成為簡一樣自尊、自重、自愛、自強的人,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人,永遠地美麗下去!
一年級簡愛讀后感篇四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
——《簡愛》夏洛蒂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于斗爭、敢于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里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么《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一年級簡愛讀后感篇五
這本書讓我十分喜愛,以致于我把它讀了好幾遍。
《簡·愛》的作者是英國作家勃朗特,它主要介紹了一個孤兒——簡·愛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最終經歷了幾番波折,終于與自己所愛的人羅徹斯特先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讀完整本書,簡·愛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她的勇敢與堅強。不論遇到什么,她總能夠勇敢地面對一切,堅強的她似乎很少哭泣。這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嗎?我們不應該在受到挫折與失敗之后就選擇逃避,成天愁眉苦臉。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那么我們就要用最好的方式去解決它。想想那些在地震中的人們,他們雖然失去了自己最親最愛的人,但不也堅強的活下來了嗎?在他們中間,甚至也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他們有的也失去了親人,但是他們卻馬上走出那失去親人的痛苦,反而去幫助、去安慰那些同樣面臨危險、同樣失去親人的人,難道他們不勇敢,不堅強嗎?他們永遠值得我們敬佩。
再想想那些守衛在邊疆的戰士們,難道他們不勇敢,不堅強嗎?當他們下定決心要去守衛國家的時候,他們不就是最勇敢、最堅強的嗎?他們舍棄了與家人一起幸福生活的時光,選擇了那寂寞難耐的工作。多少個夜晚,從夢中驚醒,或許想的都是自己至愛的親人吧。如果要評選“誰是最可愛的人”,那我們勇敢、堅強的士兵們一定是其中的一員,因為他們有一顆“保衛國家”的執著的心。
我曾經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主持人在訪問一個老人,這個老人看似很平凡,但是誰能想到,當年他在沖鋒陷陣的戰場上曾大聲喊出“向我開炮”這幾個響亮而又簡單的字。這四個字,表現出老人當時的勇敢,他不怕死,他怕的是敵人侵略他所熱愛的國家。就算炸彈、子彈在亂飛,可他依然大聲地喊著那幾個字,這是一顆多么“可愛”的心??!
一年級簡愛讀后感篇六
《簡·愛》是我最喜歡讀的書之一,故事主人公簡·愛在極端逆境、煉獄般的悲慘生活環境下,依舊懷揣一顆愛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心,她那堅毅頑強、樸實理性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
故事中的簡·愛是一個骨子里透著堅毅性格的女孩兒,盡管出身卑微,長相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舅母對她冷漠蔑視,表姐妹對她諷刺挖苦,她的表哥更是對她非打即罵,然而這些,都摧毀不了她。相反,正是他們對簡·愛的折磨摧殘,更激發了她內心深處那種“站起來,活出自己”的愿望。
當簡·愛終于受不了表哥對她無理的、兇殘地毒打時,她的內心萌生出了“不公平!太不公平了!”這樣的憤慨,她意識到知道,眾生是平等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生來就該遭受不平等的對待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命運對她是不公的,但這絲毫沒有阻擋她追求自己幸福的腳步。她不甘壓迫,不向命運低頭,勇敢抗爭。她熱愛學習,并勤奮努力,當表姐妹們沉湎于裝扮姿色、跳舞享樂時,她利用一切閑暇時間充實自我,積極進取。最終,她離開了那座人間煉獄——她的舅母的家。
然而,美好的生活此時并沒有眷顧她,當她幾經輾轉來到羅切斯特的家中,逐漸對她的主人羅切斯特產生愛意時,她得到的并不是羅切斯特明確的愛,而是羅切斯特先生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結婚還堅持讓簡·愛辭職要她繼續留下來做家庭教師的消息,強烈的自尊心讓簡·愛沒有使簡·愛屈服,在尊嚴之上,她絕不做愛情的奴隸。因此,她義正言辭地告訴羅切斯特:你以為,就因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也沒有心嗎?——你錯了!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我現在不是用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軀跟你說話,就好象我們都已離開人世,兩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是平等的。”簡·愛雖然貧窮,但她的靈魂并不卑微;她長得并不漂亮,但誰能定義漂亮就一定只能是外表呢?她的堅毅、勇敢與高貴的內心使得她活的比任何人都有尊嚴。
每次讀這段話,我都感到熱血沸騰,我從內心感受到簡·愛身上涌蕩的一股強烈的自尊、自愛的女性力量,這股力量敲擊著我的心靈,在我的靈魂中激蕩。每當遇到挫折時,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到簡·愛的這段話,它讓我勇敢地戰勝困難,在逆境中變得堅強!
讀《簡·愛》,它告訴我不向困難低頭,不因挫折而降低人格,勇敢面對生活,執著地追求夢想!
一年級簡愛讀后感篇七
讀《簡·愛》有感 《簡·愛》,我不只一次聽到過這本書的名字,直至我在語文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1816年,夏洛蒂(《簡·愛》的作者)出生于英國北部一個窮牧師家庭。童年的一段生活是靠富人施舍,在慈善學校里度過的,母親不幸早逝,撇下他和嗷嗷待哺的兩個妹妹艾米麗和安恩,還有一個弟弟。作為姐姐,她不得不過早的承擔起一部分維持家庭生計的責任。除了洗衣、燒飯、縫縫補補,還要拾柴、撿破爛、替富有人家帶孩子。她從小要強好勝,生活再艱苦再勞累,都不肯放過學習。上不起學,就和弟妹們在家里跟父親讀書。迫于生活,夏洛蒂和妹妹當過家庭教師,辦過寄宿學校。盡管長年累月在艱難中謀生,她們卻始終沒有停止 過寫作嘗試,都希望用筆敲開幸運之門。 看了這一段后我覺得夏洛蒂背負的重任是我所不能承受的,她的遭遇令人同情,當更讓我為之動容的是她的勇于承擔,她的刻苦耐勞和她的熱愛學習更是我們所不能堅持的。我去新華書店買了這本書。
讓我明白了: 面對挫折要勇敢面對,
人與人之間應平等相處, 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只有這樣人與人的才能相處融洽, 心與心才能越來越近。
一年級簡愛讀后感篇八
不同時空不同世界不同國度不同風俗,很夸張的語言,看起來感覺就像在看舞臺劇,嗯,這是一個嫁給愛情的女人,還好結局是美好的,不然又得傷心一陣。
為了能更了解這本書,我特意查了一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和當時的社會情況。簡愛就好像是作者自己吧。在當時,簡愛這種性格似乎與其他人格格不入。她的不會因為自己出身卑微,而自卑。也是不會富貴榮華里流連忘返,她獨立,內心堅強,并堅持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的生活。人們追求地位與金錢,卻忘了生活原來的美好。這本書是為了要喚醒當時人們深處的純潔靈魂吧。
從女性的角度去看,很細膩也很詳細。夏洛蒂運用了很多美麗的詞藻去描寫內心活動,對話以及環境,來渲染氣氛。所以有了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學習。
看著看著我就在想,不知道英文原版看起來會不會另有一番滋味呢?就像看中文配音的外國片一樣沒有了原來的味道,可惜沒有好好學習英文。
嗯,應該是這樣的。
一年級簡愛讀后感篇九
《簡·愛》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長篇小說,它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于反抗,敢于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簡.愛是一個勇敢、堅強,可以毫不猶豫地去追求所愛的富有激情的女子,是一個和我不一樣的、比我優秀太多的女子。那時的我是一個膽小、內向又懦弱的人,我懼怕著外界,除了上學,不得已出門的時候,我整日整日的躲在房間里,我自卑于自己的外貌,自卑于自己的無能,自卑于自己的一切,甚至有時我會想,與世界而言,我是否是一個有意義的存在。那時,陪伴我的只有書籍,直至我看到了《簡.愛》。
可以說,我被吸引了,就像蜜蜂被花香吸引、飛蛾被火光吸引、平凡的人被優秀的人吸引一樣,我被書中的簡.愛深深地吸引了。簡.愛的童年是悲慘的、不幸的,她并沒有像尋常人家,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的大部分時光,是在挨打、辱罵中度過的。但她并沒有因此放棄,她依舊堅強的活著,正如她所說:“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軟弱和愚蠢的表現。”我不由代入自己,如果我生活在簡.愛所生活的那個環境中,我會變成什么樣?大概會更自卑、懦弱吧。再回想現在,我反思著,我比簡.愛要幸福,我有一個愛我的家,但我確是在逃避生活,逃避現實,我沒有做到,堅強地面對事實,勇敢地承受事實。我就像一只蝸牛,一有風吹雨動,就縮回自己的安全屋,不去面對,便自以為安全。
越渺小,越孤獨,越要學會尊重自己。簡.愛貧窮、低微、不美,但她活得有尊嚴,活得瀟灑,她不為世俗的目光所困擾,她并不認為她與羅切斯特的愛情是不平等的,她堅持著他們的愛情。這樣的她,是我所敬佩的,我沒有她的剛強。我的自卑源于小學。小學時,年紀尚小,總容易被周圍環境影響。當時不知怎么流行起了選出班花和雜草,在接著,喜劇一般,雜草落到了我的頭上,我成了雜草。接下來的時光,同學們看我的眼神漸漸變了,變得厭惡,朋友們也離我遠去,我的左邊和右邊漸漸空曠起來。我終于成了當之無愧的雜草。我也由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反抗,再到后來的迷茫,退縮。也許是認清了現實,我不再反抗,我開始自我催眠,我更加注意周圍的目光。我祈求著,希望著,哪一天,他們的眼神會發生變化,他們會向我伸出雙手。即使回過味來,會覺得這么做沒有尊嚴,卻甘之如始。認識了簡.愛之后,我卻突然覺得,我活得太過失敗,即使我不能讓別人尊重自己,不能過得瀟灑,但我,至少應自己尊重自己。簡.愛曾說:“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自己?!?/p>
我開始改變。我不再窩在自己的安全屋,我開始走出屋門,開始走進世界。我不再馱著背、彎著腰走路,我開始目視前方,勇敢地與打量我的人對視。我不再自怨自艾,我開始總結自己的過失,為自己定下一條自己所期望的道路。我的改變源于《簡.愛》,緣于簡.愛。如果有一天,我能與她成為朋友,我愿促膝長談,我會向她,鄭重地道謝。沒有她,也許就沒有在陽光下盡情微笑的我;沒有她,也行就沒有在池塘旁與伙伴盡情歡笑的我;沒有她,也許就沒有在桌案邊與老師盡情探討學問的我……沒有她,我也許還生活在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里,過著只有自己的生活,也許還會幻想著,我如今的生活。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高尚的人講話。同簡.愛的這次交談,我想我會畢生難忘。最后,我想同簡.愛再說一聲:"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