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一
【知識與技能】
1.會求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2.鞏固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和性質,通過對圖象的分析,進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數(shù)的增減性.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分析、交流的過程,逐步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對圖形的感知水平.
【教學重點】
會求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教學難點】
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和性質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初步認知
【教學說明】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同時引入新課.
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
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數(shù)y=的圖象經過點p(2,4)
(1)求k的值,并寫出該函數(shù)的表達式;
(2)判斷點a(-2,-4),b(3,5)是否在這個函數(shù)的圖象上;
分析:
(1)題中已知圖象經過點p(2,4),即表明把p點坐標代入解析式成立,這樣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確定了.
(2)要判斷a、b是否在這條函數(shù)圖象上,就是把a、b的坐標代入函數(shù)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則這個點就在函數(shù)圖象上.否則不在.
(3)根據(jù)k的正負性,利用反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來判定函數(shù)圖象所在的象限、y隨x的值的變化情況.
【歸納結論】這種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數(shù)法求解析式.
2.下圖是反比例函數(shù)y=的圖象,根據(jù)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k的取值范圍是k0還是k0?說明理由;
(2)如果點a(-3,y1),b(-2,y2)是該函數(shù)圖象上的兩點,試比較y1,y2的大小.分析:
(1)由圖象可知,反比例函數(shù)y=kx的圖象的兩支曲線分別位于第一、三象限內,在每個象限內,函數(shù)值y隨自變量x的增大而減小,因此,k0.
(2)因為點a(-3,y1),b(-2,y2)是該函數(shù)圖象上的兩點且-30,-20.所以點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為-3-2,由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的性質可知:y1y2.
【教學說明】通過觀察圖象,使學生掌握利用函數(shù)圖象比較函數(shù)值大小的方法.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二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識別全等三角形中的對應邊、對應角,掌握并能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2)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實(“邊邊邊”“邊角邊”和“角邊角”)和定理(“角角邊”),能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
(3)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證明一些結論。
(4)探索并證明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能運用角的平分線的性質。
二、教材分析
中學階段重點研究的兩個平面圖形間的關系是全等和相似,本章以三角形為例研究全等。對全等三角形研究的問題和研究方法將為后面相似的學習提供思路,而且全等是一種特殊的相似,全等三角形的內容是學生學習相似三角形的重要基礎。本章還借助全等三角形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主要包括用分析法分析條件與結論的關系,用綜合法書寫證明格式,以及掌握證明幾何命題的一般過程。由于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證明線段、角等基本幾何元素相等,所以本章的內容也是后面將學習的等腰三角形、四邊形、圓等內容的基礎。
全等形在幾何中處處可見,為了避免學生將全等的概念局限于全等三角形,本章從現(xiàn)實世界中各種各樣的全等圖形談起。接著,教科書從“重合”的角度定義了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這種定義方式有利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直觀地認識所定義的對象,也便于引出全等形的對應部分。
性質與判定是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兩個重要方面。教科書由全等三角形的定義直接導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時,由圖形的性質與判定在命題陳述上的互逆關系出發(fā),引出由三條邊分別相等、三個角分別相等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接下來,教科書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活動——首先提出探究的問題:由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可知,滿足三條邊分別相等、三個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那么能否減少條件,簡捷地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呢?然后從“一個條件”開始,逐漸增加條件的數(shù)量,分別探究“一個條件”“兩個條件”“三個條件”……能否保證兩個三角形全等。對于“三個條件”的情形,分為三條邊、兩條邊和一個角、兩個角和一條邊以及三個角分別相等的情況依次進行了探究。同時,根據(jù)對各判定方法學習要求的差別設置了不同的學習方式,有的讓學生通過作圖實驗,猜想結論,再以基本事實的形式給出判定方法,有的讓學生通過舉反例說明判定方法不成立,有的則由已獲得的判定方法證明新的判定方法。最后,探究了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
由于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可以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證明,本章的最后一節(jié)安排了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內容。首先,由平分角的儀器的工作原理引出了一個角的平分線的尺規(guī)作圖,然后探究并證明了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同時總結了證明一個幾何命題的一般步驟,最后給出了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定理的逆定理。
本章重點研究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在其中滲透了研究幾何圖形的基本問題和方法。在推理論證方面,本章既有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問題,又有通過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推出線段相等或角相等的問題,在問題的設計中還融入了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三角形中邊或角的等量關系、距離的概念、折紙情境等內容,推理論證的難度比《三角形》一章提高了。為了降低學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進行推理論證的難度,本章設置了多道例題做出示范,包括怎樣分析條件與結論的關系,怎樣書寫證明格式,還總結了證明幾何命題的一般步驟。
三、教學建議
1.用研究幾何圖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貫穿本章的教學
學生在前面的幾何學習中研究了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對于研究幾何圖形的基本問題、思路和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認識,本章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研究幾何圖形的思想方法,用幾何思想貫穿全章的教學。例如,在教授本章之前,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研究幾何圖形的經驗,思考全等三角形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什么。學生明確了性質和判定也是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兩個重要方面,不僅可以對將學習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而且可以幫助他們從數(shù)學內部認識研究全等的目的。又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之前,可以提示學生:三角形的性質描述的是三角形的邊和角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那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研究的是什么內容。而在學生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之前,可以先讓他們回憶圖形的判定討論的是確定某種圖形需要的條件,從而明確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就是要確定能保證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再讓他們利用性質和判定在命題陳述上的互逆關系,得到用三條邊分別相等、三個角分別相等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再如,活動2中學生獨立研究箏形的性質時,要先讓他們回顧研究幾何圖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
本章在編排?定三角形全等的內容時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包括探究的目標、探究的思路和分階段的探究活動。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充分經歷這個探究過程,在明確探究目標、形成探究思路的前提下,按計劃逐步探索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三
1. 探索并了解正整數(shù)冪的運算 性質(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并會運用它們進 行計算。
2. 探索并了解單項式與單項式、單項式與多項 式、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會進行簡單的整式的乘法運算。
3. 會由整式 的乘法推導乘法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計 算。
4. 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及其與整式的乘法之間的關系,從中體會事物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思想。
5. 會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組法、十字相乘法進行因式分解(指數(shù)是正整數(shù))。
6.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一些探索過程中去逐步形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習慣,提高自己數(shù)學學習興趣。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四
知識目標:
解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意義,理解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會進行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能力目標:
(1)經歷探索乘法運算法則的過程,發(fā)展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2)體會乘法分配律的作用與轉化思想,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推測整式乘法的運算法則。
一、復習引入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復習引入課題(學生作答)
1、請說出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的法則:
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系數(shù)、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對于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出現(xiàn)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積的一個因式。
(系數(shù)×系數(shù))×(同字母冪相乘)×單獨的冪
例如:(2a2b3c)(-3ab)
解:原式=[2·(-3)]·(a2·a)·(b3·b)·c
=-6a3b4c
問:如何計算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例如:2a2·(3a2-5b)該怎樣計算?
這便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知探究
已知一長方形長為(a+b+c),寬為m,則面積為:m(a+b+c)
上一等式根據(jù)什么規(guī)律可以得到?從中可以得出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該如何表述?(學生分組討論:前后座為一組;找個別同學作答,教師作評)
結論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
用單項式分別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用字母表示為:m(a+b+c)=ma+mb+mc
運算思路:單×多
轉化
分配律
單×單
三、例題講解
例計算:(1)(-2a2)·(3ab2–5ab3)
(2)(-4x)·(2x2+3x-1)
(2)原式=(-4x)·2x2+(-4x)·3x+(-4x)·(-1)①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五
1.理解同分母分式與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運算法則,體會類比思想.
2.能運用同分母分式和異分母分式加減運算法則進行運算,體會化歸思想.
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
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設計者:)
一、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目標
同學們還記得分數(shù)是如何進行加減法運算的嗎?(找同學敘述)
現(xiàn)在我們看下面兩個問題:
請按兩個問題的要求列出代數(shù)式,請觀察兩個代數(shù)式有何特征,如何對這類代數(shù)式進行運算,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探究的內容.
二、自主學習,指向目標
1.自學教材第139至140頁.
2.學習至此:請完成《學生用書》相應部分.
三、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分式加減法運算法則及應用
活動一:
1.讓學生觀察課本p140頁思考,并讓學生敘述分數(shù)加減法法則.
2.類似分數(shù)加減法運算法則,推廣可得分式的加減法法則,你能敘述嗎?
展示點評: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________,把分子相________.
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________,變?yōu)開_______分式,再加減.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六
1、探究活動一
內容:投影顯示如下地板磚示意圖,引導學生從面積角度觀察圖形:
問:你能發(fā)現(xiàn)各圖中三個正方形的面積之間有何關系嗎?
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發(fā)現(xiàn):
結論1以等腰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
意圖:從觀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地板磚入手,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對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結論1,為探究活動二作鋪墊。
效果:1.探究活動一讓學生獨立觀察,自主探究,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2.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讓學生得到成功體驗,激發(fā)進一步探究的熱情和愿望。
2、探究活動二
內容:由結論1我們自然產生聯(lián)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該性質呢?
(1)觀察下面兩幅圖:
(2)填表:
a的面積
(單位面積)b的面積
(單位面積)c的面積
(單位面積)
左圖
右圖
(3)你是怎樣得到正方形c的面積的?與同伴交流(學生可能會做出多種方法,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
如圖1,將正方形c分割為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個小正方形。
方法二:
如圖2,在正方形c外補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四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
方法三:
如圖3,正方形c中除去中間5個小正方形外,將周圍部分適當拼接可成為正方形,如圖3中兩塊紅色(或兩塊綠色)部分可拼成一個小正方形,按此拼法。
(4)分析填表的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歸納出:
結論2以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
意圖:探究活動二意在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探討、歸納進一步發(fā)現(xiàn)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由于正方形c的面積計算是一個難點,為此設計了一個交流環(huán)節(jié)。
效果:學生通過充分討論探究,在突破正方形c的面積計算這一難點后得出結論2.
3、議一議
內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邊長,,來表示上圖中正方形的面積嗎?
(2)你能發(fā)現(xiàn)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嗎?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如果用,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和斜邊,那么。
數(shù)學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國最早發(fā)現(xiàn)的,中國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稱為勾,較長的直角邊稱為股,斜邊稱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文獻中又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
意圖:議一議意在讓學生在結論2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現(xiàn)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得到勾股定理。
效果:1.讓學生歸納表述結論,可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2.通過作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七
第一步:課前引入:
前面已經和同學們研究過了平均數(shù)的這個數(shù)據(jù)代表。它在分析數(shù)據(jù)過程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和認識數(shù)據(jù)代表中的新成員——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看看它們在分析數(shù)據(jù)過程中又起到怎樣的作用。
請同學們看下面問題:
no1、一家鞋店在一段時間內銷售了某種女鞋30雙,其中各種尺碼的鞋的銷售量如下表所示: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八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性質,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問題。
2. 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 交流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探索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其應用。
【學習難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應用。
【學習 過程】
一、你知道嗎?
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