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相關援助倡議書素材整合篇一
法律援助是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依法獲得的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主要為經濟困難的人員提供。有關當事人可以通過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或經人民法院指定而獲得法律援助。受援人在獲得援助的案件中不需要支付任何法律服務費用,并可以從審理該案的人民法院獲得司法救助,即緩交、減交或免交訴訟費用。
獲得法律援助的條件
1、有合理的請求及事實依據;
2、請求事項屬于法律援助范圍;
3、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承擔法律服務費用。
法律援助范圍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因勞動關系請求經濟補償、賠償的;
6、因身體遭受嚴重損害請求賠償的;
7、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要求變更或者解除收養、監護關系的;
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對方重婚或者配偶與他人同居的受害方要求離婚的;
9、因被刑事立案偵查、提起公訴而請求法律咨詢、代理、辯護的;
10、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事項。如:請求保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
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準
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準按照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執行。
下列人員應當被認定為經濟困難無能力承擔法律服務費用:
1、農村“五保”對象;
2、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人員;
3、無固定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
4、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員;
5、總工會核定的特困職工;
6、依靠撫恤金生活的人員。
申請法律援助需要提供的材料
1、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2、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縣以上民政部門出具的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
3、與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的救濟途徑及期限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后,應當按照法律援助的條件進行審查,并在七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申請人如果對不予援助的決定有異議,可在接到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司法局)提出。申請人對司法行政部門作出的書面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司法行政部門書面審查意見之日起60日內向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受援人在法律援助的過程中的權利義務
1、了解法律援助活動的進展情況;
2、有事實證明法律援助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時,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機構予以更換;
3、如實陳述案件事實與相關情況,提供有關證明和證據材料,配合法律援助人員開展法律援助;
4、經濟狀況和案件情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告知法律援助機構。
相關援助倡議書素材整合篇二
這是一份由真情來信催生的代表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傅一鳴把這封信和自己的建議附在一起,遞交給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議案組。“希望這封曾經打動我的來信和它背后的故事,能夠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盡快建立大病醫療救助制度,讓更多的人不再因為沒錢而治不起玻”
一封來信 向代表求解救助問題
去年4月,在浙江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工作的傅一鳴收到一封嘉興秀州中學高一(2)班學生的來信。署名沈青、鄧楚瑤的兩位學生在信中說,他們讀到嘉興一中實驗學校學生周麗霞的一封信,信中透出了她身患白血病無錢治病的悲哀與無奈,和永不言棄、渴望活下去的信念。
一場重病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就是一場近乎毀滅性的災難。60余萬元的治療費讓周麗霞的父母、來自大橋鎮衛星村的農民終日以淚洗面。“我們只為救同學1嘉興一中實驗學校的同學們自發地為周麗霞組織捐款。捐款由全班發展到了全校,愛心由學生傳遞給了學生家長,蔓延到了整個社會。沈青、鄧楚瑤就這樣從他人手中接過了周麗霞的信和同學的倡議書。
“對于這些貧窮的患兒,社會救助機制是如何運作的?醫院是否會減免醫療費?紅十會是否也會伸出援助之手?銀行又是否會給一貧如洗的他們貸款?民政局是否也會來操一份心?”兩位學生寫信給傅一鳴,希望她作為一名教師和全國人大代表,能夠給他們一個解答和承諾。
愛心捐助 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所幸的是,各界的熱心奔走和全社會的慷慨捐助,讓同學們和學校幫助周麗霞籌集到了40余萬元的善款。加上全家舉債,周麗霞的手術最終得以實施。幾個月后,傅一鳴讀到了周麗霞寫給所有關心她的人的信,“我現在可以下地了。有朋友對我說,提前面對死亡或曾與死亡擦肩而過的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會變得更加珍惜他所擁有的一切。我想,我屬于這類人,你們和家人的愛讓我重生……”傅一鳴熱淚盈眶。
捐款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倘若每一位重病患者只能靠社會愛心捐助來渡過難關,長此以往,即使是最富有同情心的人也會變得麻木與冷漠。這件事引起了傅一鳴對周麗霞這樣一個群體以及如何建立相應機制的關注。她四處搜集材料、開展調研。中國勞動保障科學院副院長劉學民的一份可行性研究報告,更堅定了她在今年全國人代會上提交相關建議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