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名人故事讀后感篇一
其中,《為讀書遭毒打的人》這篇故事最讓我受益匪淺。這篇故事的主人公是:高爾基。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從小就喜歡讀書,因為家里貧窮,所以來到了一戶人家打工。因為在打工的過程中看書,而被女主人拿木柴打。高爾基忍痛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可以拿著這些柴刺去告女主人。于是高爾基拿著柴刺要去告女主人,因為女主人怕高爾基去告她,便答應高爾基在工余時間可以去看書。
讀完這篇故事,我知道我們要學會更好地利用空余時間去讀一些有意義的書,不要浪費任何一秒鐘。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我也要好好學習高爾基的這種求學的精神。
名人故事讀后感篇二
今天,媽媽為我買了一本《中國名人故事》,我高興極了,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認真地閱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我讀到了一個小故事,寫的'是恪守信用的宋慶齡。
這故事大體內容是這樣的:一天早晨,小宋慶齡與爸爸媽媽去李伯伯家,可剛要走的時候,宋慶齡忽然想起自己答應要教小珍迭紙花,不能去伯伯家,就跑去告訴爸爸。
爸爸說:“以后在教吧,再跟她道個歉,不就可以了嗎。”
宋慶齡怎么也不答應,她說:“我答應別人的事,怎么可以隨意改變呢?”
信守諾言的宋慶齡,為了朋友的一句話,寧可放棄與家人一起作客的機會,她的故事使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坦誠相待,遵守諾言。
我讀了《宋慶齡信守諾言》的故事后,深有感觸,心里覺得自愧不如。記得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學約好星期天去她家做作業后一起玩電腦,結果我沒守信用,讓人家等了半天;還有一次我買了一本課外書,內容非常精彩搞笑,有同學想借看,而我故意說被我弟弟借去了,使得那位同學非常失望。現在回想起來,真是過意不去。
誠信是做人之道,立身之本,不講誠信的人是不道德的。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只有講誠信,內不欺己,外不欺人,生活才會變得實實在在,絢麗多彩。
有一次,我到文具店精挑細選了一支鋼筆,正因為它漂亮,我捧著它有點愛不釋手,后來,我就把它放在文具袋里,舍不得用它。下午體育課后,我的鋼筆不翼而飛了,連我的故事書也不見了。我向老師反映了情況,老師就在班上語重心長地給我們講了關于做人的基本原則就是誠信,人無信不立,誠信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失去誠信就是失去朋友等道理,要求我們做誠信人,辦誠信事。經過老師的耐心教育,幾天后,我的鋼筆和書回到了我的身邊。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人類的花朵。只有從小養成做誠信人,辦誠信事,知錯就改的好習慣,長大了,才能擔起建設祖國的重擔。
名人故事讀后感篇三
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好書,書名叫做《名人成才故事》。這本書十分好看,不光故事豐富精彩,生動有趣,圖畫也非常精美,特別好看!
《名人成才故事》這本書里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其中有《林肯借書》、《列寧登山》,還有《愛因斯坦的小板凳》等等各種各樣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是《愛因斯坦的小板凳》。
這個故事所講述的是,愛因斯坦小的時候并不是十分聰明。因為反應很遲鈍,在學校里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嘲笑。
在一次手工課上,老師從一堆手工作品中挑出了一個粗糙的小板凳,說:“你們誰見過這么難看的小板凳嗎?”同學們看后,哄堂大笑起來。
這時,愛因斯坦站了起來,說:“我見過比它更粗糙的小板凳。”同學們都看向愛因斯坦,他從書桌下拿出兩個制作更粗糙的小板凳,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上去的是我第三次做的,雖然它并不是特別好看,但和前兩個相比,總要好一些。”這回,同學們都不笑了,大家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愛因斯坦。
正是憑著這種做事認真,不怕挫折堅持不懈的精神,愛因斯坦最后長大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物理學家。
《名人成才故事》這本書不僅非常好看,還能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同學們,大家快來讀一讀這本書吧!
名人故事讀后感篇四
從這個故事中我想到我們現代的小學生,想到現代嬌生慣養的“小皇帝”,“小公主”,想到現在整天只想著玩,上網的學生,我們應該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小時候是多么勤奮,多么努力,他才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向陶行知學習嗎?像他一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你難道不想成為嗎?所以,我們應該像陶行知一樣有這種精神,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無論你長大是不是個教育家,只要你努力奮斗,就會成功,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名人故事讀后感篇五
寒假里,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名人故事》,它是根據教育部最新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編寫的。
名人故事講述了古代的思想家、詩人、發明家、畫家、故事家、醫學家。
我看了《名人故事》讓我深有感觸,特別是描寫孔子、張衡的故事。下面我給大家說說孔子的故事吧。
孔子字仲尼,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以仁愛禮儀為本,建立了影響中國社會兩千多年的儒家學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追求“天下歸仁”的目標。他非常重視個人道德修養。認為關鍵在于自己的主觀努力,為人應該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自己有德行就不必擔心別人是否賞識和理解自己。君子要安貧樂道、舍身取義。孔子在文史方面的成就很大。在歷經了14年游歷碰壁之后,他放棄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回到了魯國。一心著書立說,寫成了《易》、《禮》、《樂》、《詩》、《春秋》等書籍。孔子逝世后,他的.弟子收集資料,將他的言行、語錄等編成書,定名為《論語》。
讀完《名人故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功是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也沒有天上掉餡餅這等好事。付出要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勤學苦練,不斷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邁進。同學們,都去看看《名人故事》吧!
名人故事讀后感篇六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中外名人故事》,它讓我知道了許多偉大人物的生平事跡,也懂得了許多道理。
打開這本書,走進那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感受他們的精彩人生,我不僅對他們的非凡才華贊嘆不已,對他們的頑強意志心生敬佩,對他們的高貴品質肅然起敬。從這些名人故事里,我找到了他們成功的秘訣。
書中許多偉大人物的成功,都會激勵于我們成長。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不能只看到故事的精彩,還要有所感悟。就像與名人面對面對話一樣,跟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讓他們的成功經驗化作我們成長的動力。
和這些名人相比,我感到自己非常渺小。尤其是在讀到他們青少年時代的事情,聯想到自己,慚愧不已。書中很多名人都有過不不幸的童年時代,僅從這一點來看,他們最后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有著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學習條件,可是我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些優越條件,更沒有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常常是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今以后我一定向這些名人學習,長大也做出一番成績。
古語說:“開卷有益。”《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的確是一本對我們大有益處的書。打開這本書,走進名人,你就找到了一條走向成功的道路。
名人故事讀后感篇七
最近讀了《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感觸很多。
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會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咸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作出了表率。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要一只一只換,辦公紙用完正面再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如此之強烈,令人贊嘆。
名人故事讀后感篇八
今天,我讀了《名人故事》里的一篇關于列寧的文章,讀了之后,讓我非常有感觸,更讓我受益匪淺。
列寧從小學習就非常刻苦,五歲時就跟媽媽認字,七八歲就能背誦好些詩文了。到九歲半時,就上中學一年級了。雖然在班上他年齡最小,但學習成績卻數第一。
列寧在學校學習期間就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就是遇到不懂的問題,就一定要打破沙鍋問到底。有一次,他和同學們挖開一個屎殼螂的窩,看到里面有很多圓圓的東西,列寧說:“這些糞球是屎殼螂從外面運進來的,它有個滾糞球的習性。”同學們不解地問:“屎殼螂把糞球滾到窩內去干什么呢?”這下兒可把列寧給問住了。他答應明天告訴大家。回到家之后,他先問比他早上五六年學的哥哥,又問當教師的父親和當醫生的母親,他們都不能確切地回答這個問題。列寧但翻閱家中所有的藏書,終于找到了答案。但是列寧并未就此而止,他又去了父親任教學校的圖書館,借了好幾本介紹昆蟲生活的書。關于屎殼螂的生活習性,列寧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了。第二天,他給同學們帶去了答案。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向他投去了贊賞的目光。同學們覺得真是大開了眼界。他們哪里知道這是列寧翻閱了好幾本書的結果啊!
在學習和生活中,列寧遇到過許多問題,為了能解答這些問題,他幾乎跑遍了市里的圖書館,還常常向同學們借書看。正是因為列寧有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好習慣,他對任何一門知識的學習都不是淺嘗輒止,而是非常深刻,都有獨到見解,后來他成為了一名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列寧的這篇文章深深地影響了我,我一定要向他學習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這樣才能更好的學好每一門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