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一
今天,我從課本上學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學完后,我感受到了許多道理。
這篇課文講了三國時期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強,便懷狠在心,想害死諸葛亮。于是,他以軍中缺箭為名,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胸有成竹地答應了,還說只要用三天,他趁著漫天大霧,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使周瑜的詭計落了空。
值得我們思索的還是周瑜那嫉妒的心理。有些人為什么會有妒忌之心呢?那就是害怕別人超過自己。當別人有了成績,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的時候,這種人不是去探究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不是虛心學習,頑強拼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是冷眼譏諷,甚至惡語中傷,這是多么愚昧無知的表現啊!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嫉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嗎?比如自己考試成績不好,諸葛亮怎么會那么聰明呢?因為他撒謊善于動腦筋,遇事鎮定,所以才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活神仙。令大家對他敬佩。而我呢,為什么看上去沒有諸葛亮聰明?原因是我沒有他那么善于動腦,遇事慌張,碰到一點困難就哭,煩躁不安,也不肯去靜心想一想,所以我經常遭遇失敗。現在,我一定要把這部端正的態度改正過來,做一個優秀的自己、真正的自己,不要以遇到困難就忐忑不安,要把心靜下來,才有可能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情。
不是靜下心來分析原因,而是希望別人在下次考試也出一些差錯,好和自己拉平,讀后感《草船借箭的讀后感1000字》。結果,自己成績沒上去,還打擊了別人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嫉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嗎?這種想法不也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嗎?回想起來,是多么慚愧呀!
認識了妒忌心理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我們從小就應該杜絕這種心態的滋生和發展,做個正直向上的人。已故的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就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上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并不好,但是他并沒因此而妒忌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他常想:"大家都同在一個班里學習,都聽同一個老師講課,人家能學好,難道我就不能?今后我決不再貪玩了。"由于他能正確地對待別人的成績與自己的不足,勤奮學習,刻苦拼搏,因此學習成績很快就在班上名列前茅。由此可見,只有心胸開闊,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具有遠見卓識,建立豐功偉業。嫉妒著東西,害處真是非常大。所以,我們一定要杜絕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嫉妒像把雙刃劍,害別人也害自己。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對待比自己強的先進人物呢?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優點彌補自身的不足,盡快趕上甚至超過那些先進的人,而不能只是想盡辦法為別人設置"路障","絆腳石",有時不一定能把別人絆倒,反而會像周瑜那樣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妒忌會讓人心眼變細,良心變壞,所以我們應遠離妒忌,要心胸廣闊,這樣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二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國演義》。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并不想讀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文字是文言文,非常難懂,需要仔細推敲,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經過媽媽的一翻軟磨硬泡之后,我才開始看它了。才看第一章,我就覺得有點意思了,就開始往后看了。
這本書上形形色色的故事,十分打動我。上面有一個故事使我印象十分深刻: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記報復。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借到箭,且這些箭需解決軍*的燃眉之急。諸葛亮卻說,只要3天。本就想借著天數短而想使諸葛亮出丑的周瑜,聽諸葛亮這么說,開心不已,還立下軍令狀,心想著要借此機會讓諸葛亮身敗名裂。可諸葛亮卻想出一個好的計謀,不僅超額完成任務,還讓敵方損失慘重。
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候,壓迫感也能成大事。壓迫,本是一個貶義詞,可是,我確認為,如果沒有了壓迫,我們有時候反而不能成就大事。正是因為有了周瑜的壓迫,才會讓諸葛亮想出了至今還廣為流傳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正是因為現實的壓迫,才會讓居里夫人取得偉大的成就;正是因為有著“不是婦女的事業”的理念的壓迫,才會讓夏洛蒂勃朗特創作出《簡愛》這部舉世聞名的作品。
還記得我們以前的老師:王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十分地高,每次的期末考試,語文都要是全年級第一。當然,這可不是突發奇想,每天,我們的作業都是全年級最多的,連完成作業最快的同學,也至少要到晚上8點,才能完成所有的作業。每天都有抄詞、聽寫的作業,有的詞一而再再而三的聽寫、抄寫,就連復責報詞的家長都煩了。我們最不愿意的日子還不是這個,是接近期中、期末考試的那些日子。卷子總是做一遍,講一遍,到了期中、期末考試完了以后,收拾卷子,足可以趕得上新華字典的厚度了。正是有著如果考的不好,王老師在這個暑假、寒假布置的作業,肯定比一座大山還多的壓迫,每次期中期末考試時,總是保持120分的精神,一刻也不敢馬虎。
壓迫在成功的道路上也非常重要。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三
歷史上最懂天文曉地理,有知識,有膽量計謀,而且又知人心的人是誰?不用猜,一定是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東漢末年,諸葛亮到周瑜陣下助援,周瑜看他有才能,比自己強,就十分不服氣,想找一機會置他于死地。一次機會來了,他以與曹軍水上,交戰來陷害諸葛亮,命諸葛亮三天只內造十萬只箭,諸葛亮答應了。周瑜以為諸葛亮上了他的套,實際上,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的作法,暗地里已計劃出一套借箭方案,只等那一天取箭了。經魯肅的一手幫助,在第三天早晨,諸葛亮便開始了取箭計劃。他的預料是那么準確,一步也沒錯。到了天亮后,霧散了,船也回來了。在周瑜面前,正好十萬多只箭,周瑜驚訝極了,連連稱贊諸葛亮,說自己也比過他,神機妙算,天下第一!
諸葛亮確實是天下第一,讀后我們都十分認同這個觀點。周瑜是那么小心眼,為了自己聰明,千方百計陷害諸葛亮,但幸好沒被他得逞。諸葛亮的品質、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他做事認真仔細,多觀察思考,有計劃謀略!
早就聽說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今天我讀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發現諸葛亮果然是一個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于巧思的'人。在這篇文章中,諸葛亮很順利地完成周瑜交給他的任務——趕造十萬枝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第三天后會有朦朧大霧,使曹軍不知虛實,他還不停地把船頭船尾調換過來,使兩邊的草人都插滿箭,他還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么風,使船順風順水,像飛一樣地行駛20多里,讓曹軍追也來不及……更重要的是他了解魯肅和曹操的性格。他了解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動,他也了解魯肅是個老實、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計跟魯肅說,不讓他告訴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我讀完這篇文章心里想:為什么諸葛亮會這么聰明呢?于是,我查了好多資料才得知:原來諸葛亮讀書與大多數人不一樣,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并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專心鉆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
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鉆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要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高傲自大,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將來為祖國作出貢獻。成為國家的棟梁,像諸葛亮一樣聰明的人。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四
自古以來,總有那么一些人,看見別人才干比自己強,不是奮發努力趕超別人,反而是懷著妒忌心,不擇手段去陷害別人,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草船借箭》故事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妒忌心強,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招,便心懷妒忌,甚至想置諸葛亮于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名,生出一計,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妒忌心強,而且十分狡猾陰險。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胸有成竹的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又一次破滅。從而進一步揭露了周瑜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本性。
現實生活中,也有那么些人為什么會有妒忌之心呢?那就是怕別人超過自己。當別人有了成績,做了貢獻,受了眾人的尊重和愛戴的時候,這種人不是探究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不是虛心地學習,頑強拼搏,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而是譏諷,造謠,甚至重傷陷害,這是多么愚昧無知的表現啊!
讀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數學家華羅庚爺爺,華爺爺可以說是知識淵博,名揚天下了。可是他在讀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好,算術常常不及格。在這情況下,他沒有灰心,更沒有妒忌學習好的人,他自信“名人”是人,自己也是人,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經過刻苦學習,華爺爺終于成了舉世聞名的數學家。但是,華爺爺并沒有停止腳步,他又發現和推薦了陳景潤叔叔去摘取“皇冠”上的寶珠,華爺爺的這種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草船借箭》,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妒忌的心理不是也有嗎?有時自己考試成績不好,不是去分析原因,找錯在什么地方,而是去眼紅別人考得好,故意諷刺說別人,結果自己不進步,又傷害了同學。以后,我再也不做嫉妒小人了。
妒忌這個東西,害處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就杜絕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五
讀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草船借箭一節,深有感觸。故事講的事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加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取得了勝利。在事實面前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才能,并自嘆不如。
諸葛亮的成功給我們很多啟示。
1、現代的小學生應努力增強各方面的素質,只有博學多聞,素質全面,才能在種種復雜的情況面前從容自若地應付。
2、先做準備。
做好了準備你就會胸有成竹地去做一件事。
3、做人要寬宏大量。
我們不要因小事和同學鬧矛盾,更不要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產生妒忌之心。
4、做事要有巧妙的安排。
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把事情辦得妥妥帖貼。
總之,我們要從諸葛亮的身上吸取有益的`東西,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具有全面素質的優秀人才,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六
光陰似箭,我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寒假,媽媽也給我送上了假期禮物一本《三國演義"三國演義》。
我一打開書就被里面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給吸引住了,由其是我感受最深的那次諸葛亮草船借箭了。
文中講的是周瑜不服諸葛亮的才華,限他十天之內造出十萬只箭,結果諸葛亮僅用三天時間還不用任何造箭所需的材料,只用了二十只草船和一些稻草人還有幾張大鼓,就著天氣一舉騙得曹軍十萬多只箭,氣的曹操哇哇大叫,這一切周瑜看看得目瞪口呆心服口服,從此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才華了,再也沒有了之前的不服,更加重用諸葛亮了,還讓諸葛亮幫他統一天下。
讀完這一章后我的感受是,要知道你厲害有比你更厲害的,俗話說的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太自以為是,最終也只有落得羞得無地自容的份了,還有,不要一見到困難就屈服要努力面對,也許會做的很好,就算做錯了事也要知錯就改,羊補牢"亡羊補牢。
最后我想說:雖然我喜歡西游記里的齊天大圣也喜歡水滸傳里的綠林好漢,但我還是更喜歡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特別是草船借箭里的諸葛亮因為它告訴了我做人的道理。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七
諸葛亮又是怎樣借到的箭呢?為什么要借呢?借到了嗎?
《草船借箭》主要講的是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當周瑜和他打賭要十萬支箭的時候,
他胸有成竹地接受了挑戰!在充分地了解到當時的地理環境,氣候,知道哪天會刮大風,
而且所刮風的風向等,都已經做過仔細地調查研究,所以很順利地“借”到了十萬支箭。
而周瑜呢,因為他心胸狹窄,又沒有認真地了解當時的戰地情形,他輸給了諸葛亮!
我應該多多地學習,多多地積累知識!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得認真的思考,這樣就
能順利地完成自已心中的目標!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八
草船借箭是千古流傳的佳話,這篇故事生動有趣,情節引人入勝。特殊是將三國中幾位重要人畫得逼真傳神,主角諸葛亮的聰明與肚量體現得淋漓盡致,另外還有周瑜的嫉賢妒能,魯肅的誠實巴交,曹操的疑神疑鬼,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目光。
不過這樣經久不衰的典故往往引來更多的關注,有人提出借箭不足十萬支的話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眾所周知,故事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十萬支箭三天交清,否則治罪,但假如出現一些意外情況,比如大霧飄散,曹軍箭少,也很有可能是諸葛亮白忙一場,最后讓周瑜抓住把柄。
其實當我們思索問題的時候,應該清晰哪些是重點,哪些是次要,我們常批評“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做法。那么拘泥于借箭夠不夠十萬支,也有分不清主流與支流之嫌了。
故事要體現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草船借箭這一做法就是文章的重點,僅憑這一項就足以讓眾人心服口服。假設諸葛亮只借箭八萬支,或者五萬支,想必眾人也會為他的機敏大膽所征服,還有人會給他治罪嗎?周瑜必定是甘拜下風,自嘆不如,究竟想不出如此計策的周瑜是沒有臉面為箭的數量說三道四的。
因此,作為比周瑜還不如的我們,是不應該為足不足十萬支爭得面紅耳赤。我們看到的是草船借箭,而不是十萬支。
哲學的辯證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說,我們應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這已經上升為科學的理論。古人和今人一樣有理由抓住事物的本質,唐朝時有一位白袍將軍薛仁貴,用兵如神,為唐王朝攻取遼東,大唐天子笑逐顏開:“我不喜歡得遼東,喜歡得將軍。”擁有一位用兵如神的將才,何愁天下不定。
現代社會紛繁復雜,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我們應該保持蘇醒的頭腦,銳利的目光和靈敏的身手,抓住問題的重點。愛因斯坦曾說過:“數學題,什么x啦y啦,都只是一只逃竄的狐貍,你只要抓住它,就完成了一次打獵。”我們的生活中也布滿了狐貍。要做一名合格的獵人就不應該被路邊的風景所吸引,也不要被攔路的荊棘嚇住,更不能因為一些小利益而放棄了大原則。
當我們學會抓住根本,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離成功也不遠了,到那時,十萬支箭,八萬支箭,有什么區別呢?因為我們懂得了草船借箭的聰明。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九
《草船借箭》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草船借箭讀后感。故事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勝利。在事實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諸葛亮的才能,并自嘆不如。贊揚了諸葛亮杰出的神機妙算的才能和廣闊的胸懷。
讀完全文,我情不自禁地想:諸葛亮神機妙算地取得勝利的關鍵原因是什么呢?他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經過思考,我總結出諸葛亮取勝的關鍵原因是: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善于謀劃。具體說是:
一、諸葛亮熟悉氣象變化,知道三天必有大霧。
二、諸葛亮熟悉地理情況,把船停在受箭最佳的地方,回來的時候能順風順水。
三、諸葛亮知己知彼,深知魯肅為人忠厚,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敢請他幫忙;知道曹操多疑,用兵謹慎,不敢輕易出兵,只會放箭壓陣;明白周瑜心胸狹窄。四、謀劃周密,巧妙安排,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如:巡排草船,精心偽裝;利用大霧,逼近曹寨;擂鼓吶喊,虛張聲勢;箭滿歸來,順風順水。
諸葛亮神機妙算獲得成功給我們的啟示之一是:作為現代的小學生應該努力形成各方面的素質,只有博學多聞,素質全面的人,才能在各種復雜的情況面前從容自若地應付。
啟示之三是:做人應該寬宏大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事業推向新的境界。小學生不要因小事和同學鬧矛盾,要通過自己的智慧來證實自己的實力,讓別人佩服你。決不可以采取譏諷、造謠,甚至中傷陷害的卑鄙的手段來達到超過別人的目的,因為這種做法是愚而無能的表現。
啟示之四是:我們做什么事都要有巧妙的安排。只有做事精益求精,才能把事情辦得妥妥貼貼。如果沒有三思而后行的思想,做事沒有條理,沒有高瞻遠矚的眼光,任何事都不可能辦好。那種幻想名揚天下,又不采取周密行動的人,永遠都只能是紙上談兵。
總之,我們要從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謀事中吸取有益的東西,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具有全面素質的優秀人才,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十
周瑜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很想陷害他。
于是有一天,要求他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雖知這是周瑜的詭計,但還答應,并立下軍令狀,三天內完成任務,不然甘受懲罰。
周瑜叫魯肅去探聽探聽諸葛亮怎么做,諸葛亮讓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上三十名軍士,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諸葛亮還叫魯肅保密。
魯肅答應了。第三天天還沒亮,諸葛亮借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也看不清。所借的船只已靠近曹軍水寨。船尾朝東,一字擺開,一邊擂鼓,一邊吶喊。
曹操果真中計,以為敵人突然襲擊,不敢輕易出動,慌亂之中只叫士兵放箭,不讓他們近前,諸葛亮又下令把船調過來,仍舊擂鼓吶喊,直到兩邊插滿箭為止。于是,船順風順水,諸葛亮借箭——滿載而歸。
當魯肅告訴周瑜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十一
今天,我學習了《草船借箭》一課,讓我深受啟發。
《草船借箭》主要講了心胸狹窄的周瑜見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籌,便心生妒忌,相方設法要將諸葛亮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以軍中缺箭為理由,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否則軍法處置。由此可見,周瑜不僅妒忌心很強,而且陰險狡詐。然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沒有任何顧慮,還胸有成竹地答應下來,趁著第三天大霧彌漫,用扎滿了草把子的船從曹營“借”來了十萬支箭,使周瑜的奸計未能得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確有這種人。他們害怕別人比自己優秀,生怕別人超越自己。當別人有了成就,受到別人的敬重時,他們不去探究別人獲得成功的原因,不去虛心地請教,而是一味地去譏諷、造謠、傷害別人,這是多么的愚蠢啊!
讀了《草船借箭》,我不禁想起了數學家華羅庚。他在小學的時候算術常常不及格,但他沒有灰心,更沒有去妒忌別人,而是默默地告訴自己:別人是人,自己也是人,別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于是,他開始研究別人為什么能考得那么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最終成為了遠近聞名器的大數學家。但他并沒有就此止步,還推薦陳景潤去摘取數學的“王冠”上的“寶石”。華羅庚這種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讀了《草船借箭》,我也不由得想到了自己:那是一次期中考試,我在家緊鑼密鼓地準備了好久,本想著這次班級第一的寶座非我莫屬了,可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一直在班里默默無名的小李,竟然以高出我兩分的成績坐擁了班級第一的寶座!看著她接受全班同學的贊美和老師的表揚,我越發覺得不滿,一種叫妒忌的情緒在胸膛中蔓延。下午放學后,我一個人在班級里值日,突然,一張試卷從書桌里飄出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是小李的,我就悄悄地把它塞到了講臺角落,第二天小李來到學校找了好久都沒找到,在班里哭得很傷心。回想起來,我那樣的心思和做法是多么卑鄙啊!
妒忌這個東西,害人害己,我們不能有妒忌心,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十二
最近,我讀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我十分喜歡。
這篇文章講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自從東吳與蜀國聯合抗曹后,周瑜非常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是個極大的隱患,所以想借十天造出十萬支箭來除掉諸葛亮,可機智的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周瑜的陰謀。他將計就計答應三天造好,還立下了軍令狀,然后找到魯肅借裝備,最后逼近曹軍水寨,回來后果然“造”了十萬支箭,周瑜自嘆不如。
讀完這篇文章,我又重新認識了周瑜和諸葛亮。第一點,諸葛亮十分機智、自信;因為,周瑜剛說完,諸葛亮就識破了圈套并制定了策略自信地答應了周瑜還立下了軍令狀,可見諸葛亮有多機智、自信,畢竟自信才能辦大事。第二點,諸葛亮識人心:他知道周瑜不會借船給他,便找到魯肅借了幾條快船、軍士、草靶子,果然沒和周瑜說,由此可見魯肅很忠誠、老實。第三點,諸葛亮知天文、曉地理:諸葛亮知道第二天會起大霧,并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不斷逼近,離開時還算準風向,順水離開。
諸葛亮他神機妙算,周瑜心胸狹隘,我們以后要向諸葛亮學習,有著寬廣的胸懷!
回去后,讓魯肅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上放4個稻草人,到時候跟他去取箭,魯肅不知去哪里取箭,諸葛亮說去了便知。
第三天,諸葛亮才坐船到曹軍水庫,曹操怕是計,就讓弓箭手射箭,諸葛亮等箭射得差不多時才讓士兵們:“喊謝曹公獻箭!”曹操一看,但后悔也來不急了,諸葛亮已乘船歸去。后來,諸葛亮的箭只多不少,周瑜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比不上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必須懂得天時、地利、人和、知人、善用,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篇十三
最近我們新學了有關四大名著的課文,每一篇都使我印象深刻,但是給我觸動最深的是《草船借箭》。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吳國的大都督周瑜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設下圈套,讓諸葛亮十天造十萬只箭,并且暗中吩咐工匠延遲,以此來陷害他。這足以說明周瑜為了陷害諸葛亮不擇一切手段。但是諸葛亮胸有成竹,僅用三天時間巧妙地從曹操那里“借”來了十萬只箭,周瑜得知借箭經過后自嘆不如的故事。
當周瑜找諸葛亮讓他造箭時,他明知道這是周瑜的陷阱,不是去揭穿,而是沉著冷靜面對,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證明自己,讓周瑜心服口服。諸葛亮還知道對手曹操是一個謹慎多疑的人,這說明諸葛亮是一個知己知彼的人,同樣他還有淵博的學識,要不然的話,諸葛亮那次就得被周瑜重罰了。
像諸葛亮這樣足智多謀的人還有許多,例如我的好朋友王偉。有一次,我們在草地上玩小球,無意間球掉進了一個小洞中,其他人想用手取球,可洞又窄又深,怎么也取不到,大家都非常著急。這時,王偉靈機一動,讓小伙伴們往洞里灌水,小洞里一下子就灌了許多水,球很快浮上來了,孩子們高興地手舞足蹈,對王偉敬佩不已。解決眼前的不是著急,不是慌亂無措,而是沉著冷靜的思考和智慧。
我們要向諸葛亮那樣專心研究學習,遇事要沉著冷靜、心胸寬廣,用自己的才能證明自己,不要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只會妒忌別人。只有這樣,才能早日成才,將來為祖國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