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只有一個地球篇一
《僅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本文經過列舉說明了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整篇文章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
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課前經過資料去充分了解地球。之后,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圍繞地球寫了哪幾個方面的資料?然后讓學生圍繞課文資料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具體步驟如下:
一、感受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
本文列舉了“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活動范圍很小,地球被破壞沒有其它星球可去”。這三個方面,說明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僅有、本來、至少”等重點詞語,經過指名讀、分開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感受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從而感受到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
二、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教育意義很強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自學中自悟,寫下自我讀文后的感受。然后深入教學,充分利用資料等資源,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課文的情感線,使學生的心隨著課文資料的深入越收越緊,越來越沉重,最終,發自內心地呼喊出:“我們僅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三、利用課文的說明方法,深入理解資料
本文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課文的重點資料。教學中,我經過說明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它們的作用。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四十億千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并不明白,四十億千米到底是多大。于是,我借助以前學過的課文《太陽》,它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千米,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樣一估算,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這樣就使學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萬億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我們也是無法到達的。
只有一個地球篇二
本篇課文是六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該組課文以環保為主題,第一篇課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通過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地球的可愛與容易破碎,同是又是唯一的,呼吁人們要愛護地球。
在第一課時中,我引導學生在解決完字詞的基礎之上,對全文進行了結構劃分,從整體上引。導學生把握全文。因此,在這一節課上,我主要是想通過讓學生抓住宇航員在太空俯瞰地球時發出的一句感慨,來引導學生學習地球的可愛及容易破碎,以及地球的唯一性,最后再帶著整節課的體會,來發出熱愛地球的呼吁。
上課伊始,我采用視頻導入的方法,將邁克爾杰克遜的《地球之歌》mv播放給學生,雖然前期營造了較好的氛圍,但視頻時間太長,擠占了后面的時間。在回顧舊知識,可以找一兩個人回顧一下,不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
在地球的可愛這一環節還能順利的完成,但是,到了地球容易破碎這一環節,就出現了一些問題,我沒能以較好的銜接形式將這一部分呈現給學生,同時,朗讀和分析的方式單一性,也使得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教學的過程中缺少個性閱讀,同時又在方法的講解上忽略了科學小品文最重要的說明方法。整個中后期顯得較為混亂,同時課堂氛圍顯得死板。最后由于時間不足,撰寫廣告語的小練筆也沒能進行。
此外,板書字體還有待于進一步練習,板書的設計不容忽視,應該再多用些心,將其設計得更為完美而嚴謹。
這次講課,問題還是很多的,尤其是對于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還得不斷加強。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下次要盡量避免并改正。
只有一個地球篇三
首先精心備課吧!
我先是自己精讀課文,雖說曾經教過不止一次這篇課文,但是再重讀課文又有新的體會感受。接著,我在網上查詢觀看有關這課的ppt,看著優美直觀形象的幻燈片——地球的外觀,我體會到了課文第一段中“宇航員在天際遨游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晶瑩的球體”,這里的“晶瑩”準確形象地刻畫了地球美麗而又易碎的外表。我又進一步欣賞ppt,看到地球在茫茫的宇宙里,的確是一個渺小的球體。我更加體會到課文第二段中的內容,“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
在學習新課前,我把自己的手提電腦帶到教室,讓學生和我共同分享了直觀形象的地球幻燈片,學生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認為地球真是太美了,這樣對文本的理解也較容易了。
在學習新課前,我讓學生預習,讓學生到黑板上書寫課前檢測兩個題,可是學生對用關鍵詞提煉課文內容并不理想。叫了兩個程度比較好,一個程度居中等的三個同學,,都沒有答對。
如何再深入研究文本呢?六年級的同學看來還需要引導他們學習。
于是我和學生逐段學習。先是指名一位學生讀第一段課文,針對讀課文同學的錯別字、感情、聲調等讓學生先把握評價,之后我再評說、總結,而后提煉本段的主要內容,那些關鍵詞體現了文本的內容,又表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那些句子又比較關鍵,對句子如何理解?這樣對于每一段的互動學習,學生能夠較好地學會。
就這樣學生搞清楚了課文分三個方面來寫:地球的外觀和渺小、有限的資源、人類生存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
學生了解到水資源、大氣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由于人類的隨意破壞成為不可再生資源,人類的亂砍濫伐使自然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學生觀看ppt、又聯系自身親眼看到的身邊河流污染現象,切實感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劉永惠同學說:“地球媽媽你辛苦了,您哺育著我們人類,孕育著萬物,而我們卻不懂得珍惜,仍破壞著您的身體,從此我們一定會好好保護環境,讓您再次露出青春的笑臉。”她的話語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然后我讓學生以
我驕傲—————————————
我自豪—————————————
我悲傷—————————————
我決心—————————————
幾種句式自由發揮,有的同學回答到:我驕傲我是地球媽媽的孩子,我自豪地球媽媽無私地養育著人類,我悲傷由于人類的愚蠢無知地球媽媽受到了嚴重的傷害,我決心爭當一名環境小衛士,保護地球媽媽。學生回答得太精彩了!
至此對于課文最后一段:“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多形式朗誦比賽,學生在保護地球的熱烈氣氛中結束了學習。我又讓學生準備幾個宣傳語,學生回答到:“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由于本節課我精心準備,所以講起課來比較從容,尤其是對地球媽媽想說的話,以及我自豪、我驕傲等句式的拓展、宣傳語的延伸都是我本上沒有預設的,但是課前積極的準備,查閱資料,使我駕馭課堂的能力增強,結果使課堂有效生成,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好結果。
因此積極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
而我也更加認識到:一篇課文中文眼的重要性。對于文眼的理解,是非常關鍵的!一節課至少要有一個亮點生成,這對于學生的有效學習是很重要的!
只有一個地球篇四
本文《只有一個地球》,是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很好地緊扣了本單元保護地球,熱愛自然,節約資源的主題。課文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同學們對地球也多多少少地有些了解。上課開始后,我用毛主席的一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詩詞所描述的自然現象聯系本課所要講到的地球,讓同學們更好地聯系生活實際。在正式引領同學感知課文之前,先以提問同學的形式讓學生大膽交流“你對地球的了解”這個問題,由于之前已經布置課前預習,學生都已經查閱了相關資料,通過這個問題的展示,著重培養學生口頭表述的表達能力,但這個環節也暴露出我在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明顯過于拖沓,浪費了很多時間,使這堂課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也影響了后面環節的展開。時間的科學分配是保證課堂效率的基本,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一定要特別留意這一環節,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游刃有余。
在課堂課文感知環節,這堂課上完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邏輯混亂。由于本課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標要求兩課時結束本文課程,但本次聽課要求在一課時的時間內抓出課文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并在課堂上解決這些問題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緊湊,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把原定的教學課件進行了較大的修改,這也導致我對本文的整體把握不足,沒有吃透教材和課標要求,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課件,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充分地吸取教訓,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一定要自己首先認真備課,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在課文感知環節,我主要抓住“本文從哪幾個方面描述地球的?”、“人類和地球的相互關系”、“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解讀文中個別句子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點”這幾個問題進行課文的解讀,雖然基本上涵蓋了本文教學重點,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層次地發掘,僅僅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層面上。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通過提問學生相關問題,充分暴露了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以下問題:我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學習差異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想當然地進行教學設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重點注意這些問題。
課堂感知環節結束后,為了加深同學們對本文主題:“只有一個地球”的理解,我特意在課堂上設計了隨堂練筆的環節,我設計這一環節的初衷是培養學生主題寫作的能力。但是由于前面的課堂設計沒有拿捏好時間,這一環節并沒有充分展開,也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這一環節更加充分地暴露出了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尤其是時間分配上的問題。
在聽課結束后,五六級部全部老師都參加了評課活動,各個老師積極踴躍地發言,及時地指出了我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使我獲益匪淺。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才能不斷地取得進步,這次的聽課評課活動讓我發現了很多自身存在的問題,我相信只要我深入地總結和針對性地糾正提高這些問題肯定會得到解決,我對自己有著充足的信心。
只有一個地球篇五
這周學校組織教研活動,我執教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闡述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其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對課文進行了預習,并搜集有關地球知識的材料。
教學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愛,緊接著我讓學生談談對地球的了解,之后抓住一條主線,即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引導學生從“可愛”和“破碎”兩方面進行學習,突破難點,從而體會保護地球的重要意義。現就這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
1、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形象直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讓學生體會地球的美麗壯觀時,在學生讀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認識后,再輔以課件演示,出示有關地球的圖片,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麗壯觀,使學生對地球媽媽的感性認識更加豐富生動,這時再次讀文,理解和朗讀就比較到位了。再如,在理解“資源枯竭“和”生態災難“時,我利用課件補充有關圖片資料:人類怎樣破壞自然資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災難。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又出示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統計,學生從中了解了我們面臨的十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我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思中質疑,在議中交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時時在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
3、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課堂上,我通過親切的微笑,真誠的鼓勵,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中,激發了孩子的進取心,課堂氣氛融洽,孩子們表現得主動積極。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有許多需要可加以改進的地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能實現,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這段話還應通過朗讀訓練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但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設想”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這僅僅是設想;“但是”要強調,以引起人們注意“但是”之后的內容,“即使”可強調,使人們感到,這種設想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又有多少人”稍加強調,以便使人們意識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極少數人。雖然學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但卻未能讀出其中的味道。
2、文章中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如:“本來”、“至少”等詞語的運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嚴謹的特點。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地加以體會。但是,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緊,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體會。
總之,這節課給我帶來的思考還有很多很多,這次上課的經驗積累,也激勵著我在將來的教學中不斷探究,努力構建生態高效課堂。
只有一個地球篇六
一篇課文就是一個語言文字的大千世界,字詞句篇,語修邏文各種語言現象無處不在。在講課時,我們不能貪多求全,詞詞講,句句說,這樣會違背學生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破壞課堂教學有限的容量。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主導全都滲透在語言文字里,對語言文字訓練越準確,對文章主旨就把握得越深刻。《只有一個地球》在講地球的美和小時,把地球比作一葉扁舟,我選擇“扁舟”一詞作為訓練點,讓學生通過這一比喻,明白地球像一葉小舟行駛在茫茫宇宙中,而這葉小舟上載著60多億人,人類的安危全系于這葉小舟,如果人類在這“生命之舟”上任意破壞,后果則不堪設想。地球這個生命之舟將不復存在,而人類就更無處容身了。從“扁舟”這個詞中,我們不難看出地球的“飄搖不定”,從中體會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因而人類更應該精心保護地球,對這一講詞語的深刻領悟無疑為課文中心的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巧設訓練法
課文講到人類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時,為了淋漓盡致地揭露人類給地球造成的危害所在,我從“一系列”這個詞著手分析,什么叫“一系列”就是連鎖反應,體會生態災難的危害所在,從而意識到環境保護的燃眉之急。
我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句子的練習,以此來體會用詞的精妙所在:我是()資源,()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可是,由于人類的破壞,我()不能再生,()造成()生態災難。如()()。這樣的練習多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模式,學會使句子的表達更具體生動。此練習答案的多樣化無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
三、精選片段練讀
課堂上讓學生比賽讀書,讓學生替老師比賽讀,讓課堂上生動活潑,趣味盎然,通過讀洋溢著師生情,形成一種“相似的和諧的振動”。情生趣,趣激學,在師生比賽讀書的過程中,學生學習情緒高漲,練習讀書十分投入,其表現欲、好勝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不知不覺中,課文讀得流利了,讀得有感情了。
我們平時有效實施語言文字訓練,需要扎扎實實體現在每一課的教學中,使學生領會其博大精深,進一步發展祖國的語言文化。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不但具有人文性,而且具有工具性,不失“語文味”,這將是我們語文教師的不懈追求。
只有一個地球篇七
《僅有一個地球》一課是小學社會課第六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這樣二個方面:一、使學生明確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的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而需要養活的人口越來越多。人口增長過快、資源和能源緊張、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問題;二、使學生明白為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們必須保護地球。
經過課前的設計和教學實踐,我覺得本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突破了教學重點。這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新的理念:
首先,針對社會課信息量大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把教材作為教學資料的一部分。課前,我讓學生搜集了很多我國資源環境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僅將課內與課外相聯系,豐富了課堂的容量,并且增長了學生的知識。
其次,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讀自我所搜集的資料的方式;在探究環境污染構成原因的時候,采取了讓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
再次,巧妙地使用課件。播放地球在太空中旋轉的動態畫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組環境遭到污染的照片,觸動了學生“憎恨破壞,保護地球”的渴望。這些手段的運用,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到動起來,我讓他們參與了教學的整個過程: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了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各種資料;課堂上,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暢談自我對地球的了解;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環境污染的構成原因等。這些全是學生自行完成的。
課前的資料搜團體現了本課知識化的特點,而學生經過親自參與也學會了搜集資料及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了他們的動手本事和合作意識。另外經過課件播放環境污染的照片,讓學生談觀后感,激發了學生對環境遭到破壞所產生的痛心之情及要保護地球的正確價值觀。
只有一個地球篇八
《僅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本文經過列舉說明了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整篇文章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
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課前經過資料去充分了解地球。之后,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圍繞地球寫了哪幾個方面的資料?然后讓學生圍繞課文資料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具體步驟如下:
一、感受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
本文列舉了“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活動范圍很小,地球被破壞沒有其它星球可去”。這三個方面,說明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僅有、本來、至少”等重點詞語,經過指名讀、分開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感受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從而感受到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
二、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教育意義很強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自學中自悟,寫下自我讀文后的感受。然后深入教學,充分利用資料等資源,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課文的情感線,使學生的心隨著課文資料的深入越收越緊,越來越沉重,最終,發自內心地呼喊出:“我們僅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三、利用課文的說明方法,深入理解資料
本文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課文的重點資料。教學中,我經過說明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它們的作用。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四十億千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并不明白,四十億千米到底是多大。于是,我借助以前學過的課文《太陽》,它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千米,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樣一估算,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這樣就使學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萬億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我們也是無法到達的。
只有一個地球篇九
《只有一個地球》這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其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我想在本節課中努力體現新的教學理念,但是,粉墨登場之后,我反觀整個教學過程,我總覺得丟了點什么。現就這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與大家切磋:
1、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特點,采用了變序教學的方法,抓住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一句中心句直奔主題,再輻射全文,避免了瑣碎的、按部就班地講解課文,同時讓學生自主讀書,邊讀邊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的、自由的與文本直接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與思考,所以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發表的意見也比較全面和獨到。
2、能較好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重難點,如:讓學生體會地球的可愛時,在學生讀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認識后,再輔以課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可愛、美麗,使學生對地球媽*的感性認識更加豐富生動,這時再次讀文,理解和朗讀就非常到位了。
3、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適時的補充有關知識:我國的森林資源危機及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出示我國生態環境的幾個數字及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個國家的排序,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這時學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礎上,感情的抒發水到渠成,同時自然地引用課前閱讀的資料故事發散地從我們身邊環保、生活實際來談體會,這一環節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我們只有一個家園一一地球,精心保護它吧!終于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最后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整理搜集到的有關地球奧秘的資料,辦一份小報,這樣不僅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1.學生理解宇航員說的這句話不夠全面,學生回答的面有點窄,而我也沒加以適時引導,這證明課前備課不夠充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能實現,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讀這段話,但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設想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這僅僅是設想;但是要強調,以引起人們注意但是之后的內容,即使可強調,使人們感到,這種設想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又有多少人稍加強調,以便使人們意識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極少數人。
3.合作學習能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學習以及表現自我的機會。就我們班級現狀:有六十多人,在開展學習過程中,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舉手者數十人。只有一人有幸發表高見,其他人則無露臉的機會。開展合作學習,可化整為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和交流的機會。能搭起展示才華的舞臺,使學生感到有被人尊重的愉悅機會。但也有著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決定了我今后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只有一個地球篇十
近幾周,我校教科室組織了語數教學研討活動,我執教了《僅有一個地球》這一課。課一上完,我真切地體驗到課堂教學真的是“遺憾的藝術”。
《僅有一個地球》這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其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僅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課前,經過反復的思索,我給這節課定了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的主角,重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方法。《僅有一個地球》一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我讓學生抓住主線自主提出問題,在質疑的同時產生探索的欲望,并引導學生從“可愛”和“破碎”兩方面進行學習,突破難點。同時我還想抓住另一條主線——“自豪”到“心痛”這條情感暗線,意在經過多層次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讀中悟情,感受到強烈的情感變化。我想在本節課中努力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可是,“粉墨登場”之后,我反觀整個教學過程,我總覺得十分遺憾,預定的教學環節全亂套了。現就這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與同行切磋:
一、做平等的合作者
課堂中,我不僅僅身體走下來了,心靈也走下來了,我盡力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齊交流,與學生一齊活動。較好地充當了一個平等的合作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努力與學生一齊共建了一個歡樂,和諧,發展的課堂氛圍。
二、做真誠的賞識者
在現代教育中要重視賞識孩子,這是每個教師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課堂上,教師能不能真正做到賞識每一個孩子,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討論的。課堂上,我經過親切的微笑,真誠的鼓勵,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中,激發了孩子的進取心。
孩子們表現得主動進取,課堂上偶爾出現了精彩的場面。當讓孩子想象地球媽媽美麗的樣貌時,孩子們竟像一個個小詩人一樣用優美的語言把地球媽媽描繪成一個天仙似的美人,連基礎較差的鄭雪健同學也進取地站起來抒發他的情感。是的,把賞識的目光投向孩子,給孩子們一個機會,他們會還給我們一片精彩!
三、閱讀教學要注重理解、感悟
俗話說,動人心者,莫不先于情,情不深,則無以驚心動魄。教師教學不僅僅要重知識的教學,還應重視學生情感活動。于是,我著力對教學材料進行組織,明暗兩條主線相互交錯進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潛心學文,綜合思慮,結論讓他們觸目驚心。“我們僅有一個家園——地球,精心保護它吧!”最終成了大多數孩子的呼聲。
四、不足之處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很多,主要表此刻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未調動起來,課堂活力不夠。因為一堂成功的閱讀課應當讓課堂短短的四十分鐘成為師生共同度過的完美時光。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是無盡的回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也是我渴盼到達的語文教學的夢想境界。
只有一個地球篇十一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十四課《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本文是一篇比較生動的科普作品,同時緊扣環保主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在教學新課之前,我比較重視對學生的預習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搜集了相關資料,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了解,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地球家園的美好,對地球母親的親切,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通過不少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圖片和觸目驚心的數據統計,學生從中了解了我們面臨的十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自然產生了保護環境的強烈愿望。
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因為預設學生在理解"太可愛"與"太易碎"中會偏向于后者,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就努力讓學生體會地球母親的"可愛"。
從多媒體課件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圖片,美得令人驚嘆的自然風光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從文本,從生活實際,從課件圖片去充分感受地球母親的美麗可愛以及她的慷慨無私。正是有了這樣的感情積淀,在后文的教學中通過理解"不加節制""濫用""隨意破壞"等重點詞語才更強烈地對比出,人類是多么地自私,多么地貪婪,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制"地"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有許多需要可加以改進的地方,例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朗讀第四自然段的時候,"但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要強調"但是"后面人類的行為,以引起人們注意"但是"之后的內容,"不但……還……"可強調,人們的行為是在走向自我毀滅。
在朗讀訓練中,雖然我有各個層次的安排與預設,希望通過文本,通過交流生態災難,看視覺震撼的圖片,看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一次又一次深入地感受,朗讀好文本,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情緒沒有隨著教學的深入而高漲,使得學生的朗讀也沒有質的飛躍。由于學生初讀課文用時比較多,交流地也比較充分,后來的寫話就顯得特別匆忙,最后梳理課文用的小結也沒有完成。
總之,這節課給我帶來的思考還有很多很多,這次上課的經驗積累,也激勵著我在將來的教學中留住精華,摒棄糟粕,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