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一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每當這熟悉的曲調盤旋在我的耳際時,我總是會想到《城南舊事》這本書。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七歲至十三歲的童年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它描寫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睦的一家。透過英子童真的雙眼,向人們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讀了《城南舊事》后,我受益匪淺。我體會到了他們的友誼,還有當社會的窮苦,百姓的無奈。說起英子,她是最讓我敬佩的,她有著一顆最純凈的童心,也總是對一切的事物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剛開始的時候:“宋媽的雞毛撣子輪到來撣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撣到了,撣子把兒碰在床欄上,咯咯的響,我想罵她,但她倒先說話了:‘還沒睡夠啊!’說著,她把我的被大掀開來,我穿著絨褲褂的身體整個落在被外,立刻打了兩個噴嚏。她強迫我起來,給我穿衣服。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我以前讀過的《童年》,那是高爾基寫的,講述了高爾基童年生活的不幸。這兩本書一對比,便可以體現出高爾基童年生活的不幸,也可以體現出林海音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這本書又讓我領略到了另外一個名人——林海音的童年生活,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啊!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二
“走過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讀完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的心情也變得沉重起來,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既有酸甜苦辣,又有悲歡離合的書確實是一本實實在在的好書。
三毛曾經說過:“童年,只有在回憶中顯現時才成就了那么完美。”可是在林海音的筆下,這個童年故事散發著一種憂郁的味道,仿佛不是一篇小說,而是一段過去的回憶。
本書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包括五篇小說:即《惠安館傳奇》《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全書通過小姑娘英子的眼睛,講述了當時北京胡同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文筆清淡、敘事平靜,沒有普通小說的起承轉合,但每一篇都有化不開的濃濃的惆悵氤氳著,懷念特有的憂郁滋味充斥其間,像一朵開在山間的寂寞的花朵,清冷而又美麗。
英子疑惑,但她終歸會明白的,可我倒不明白了:英子口中的“我們看海去”和那個男青年口中的“我們看海去”有什么不同嗎?哦!我突然明白了:英子口中的“我們看海去”吸納了兒童天真單純的渴望,有著滿心的愉悅和歡樂,而男青年口中的“我們看海去”,特別是男青年最后一次說這句話,卻令人傷感,和小孩子單純的世界相比,成人的世界復雜得多,充滿了無奈。
在英子那個舊社會里,無權無勢的人只能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有權有勢的人即使沒有文化,也能輕輕松松得到一切想要的東西。沒錯,這不公平!我想,這是好多人的心聲吧。
在英子的童年里,許許多多人和物與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但這些人都在童年匆匆的腳步聲中離她而去,許許多多個朋友只要離別一次,就再也聯系不上了。而現在的通訊、科技發達,有手機,有微信,想找什么人都能做到。那時候的英子時刻都為他人著想,關心別人,富有同情心,所以她身邊才有那么多朋友。而且英子每天都撒了歡兒的奔跑,盡情的玩耍,與朋友一起捉迷藏、玩游戲……再看看我們的童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食無憂,還抱怨著這個沒弄好,那個沒弄好,還時不常就耍小性子。看手機,玩電腦,以電子產品為伴,我們的童年不應該這樣度過!我們應該走出室內,約上朋友到外面嬉戲、也像英子那樣盡情的玩耍;過上一個撒了歡兒的童年。
這本書,像一面鏡子,映出了當時社會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它讓我明白:花兒落了可以再開,一曲終了可以再播,但童年卻不可再來,讓我們珍惜童年,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三
《城南舊事》中“我們看海去”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很深。
本文主人公林美子,意外地在草叢里發現了一個人,他是個小偷,但他偷東西全部是為了他的弟弟。他的弟弟在上小學六年級,成績是第一名。為了他的弟弟上學,他瞞著弟弟,自己去偷東西。最后,他被發現了。
一位好哥哥,一位壞小偷,為了做一個好哥哥而當小偷,我想,你的弟弟不會同意吧!如果你是一位好哥哥,也要為弟弟想想吧,如果你被捉走了,那么你的弟弟怎么辦?當小偷你只能讓弟弟富一時,但他卻富不了一世。
希望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重新做一位好哥哥!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四
讀書如品茶,品第一口是苦澀的;第二口苦澀中卻能品出絲絲甘甜,唇齒留香……每次品都別有一番滋味,但越品越醇,越品越香。
與《城南舊事》的第一次邂逅在書店,雖沒蕩氣回腸的文字,卻寫得樸實可貴。但一向喜歡熱鬧的我還是更青睞像《魯濱遜漂流記》那樣的書。
第二次與它相遇,是媽媽推薦我讀的。這回讀,我總覺得這字里行間透著股神奇的力量,捧起書來便放不下了。主人公小英子是一個被溫柔而又嚴厲的父母、善良能干的宋媽等人寵愛著的女孩,幾乎每年都會多個新的弟弟妹妹。她擁有著一顆純潔美麗的心靈。大人們因世俗,時常分不清美丑與善惡,她卻能看得清清楚楚。小英子上學之前,家附近有一個惠安館,聽大人們說里面住著個“瘋子”。他們每次經過那兒,都會不禁地加快腳步。可英子卻不,她背著大人偷偷進了惠安館,還與“瘋子”成了好朋友,也慢慢知道:原來秀貞不是真瘋,而是因為太想念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才“瘋”的。
那個在雨中目送秀貞母女漸漸遠去的女孩;那個與宋媽媽挨家挨戶找孩子的女孩;那個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的女孩……都把我給感動得稀里嘩啦的。讀著這書,就像是在看一場真真實實的“生活劇”。小英子的成長是充滿坎坷的,但她卻總以陽光的心態面對一切。
也許每經歷一次辛酸就是一次成長,每一次成長都是一次心靈的蛻變。人生如戲,最美的鏡頭在童年。請將這鏡頭好好地珍藏在心間,因為楊柳枯了可以再青,燕子飛了還會再來,但我們的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五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再次觸動我的心弦時,我仿佛又看到學駱駝吃草的小英子,瘋瘋癲癲的秀珍和身世可憐的妞兒。
《城南舊事》是我看過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名著,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寫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雙眼,觀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主要寫了小英子眼中的老北京,寫出作者林海音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嘆。"惠安館"、"我們看海去"、"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些故事都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讀完這本書,我好像長大了,看得清事物的是與非,對與錯了。
拿起《城南舊事》的時候,書中描寫的一切是那么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駱駝隊和緩緩而逝的歲月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讀書的時候,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文字中間蕩漾著一種淡泊與純潔。在半個世紀離別中,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飄零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
看罷,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樸素的東西,因為它不可以表達什么,只一個場景接一個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一樣,那樣的不疾不徐,溫厚醇和,那樣的純凈淡泊,彌久恒新,那樣的滿是人間的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
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我感觸最深的一章,寫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種影響自己一生的最真摯的父愛。當我讀到"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帶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在臺上一樣",就明白父親不能看見女兒上臺做代表,僅僅以一朵夾竹桃襯托女兒渴望父親去看的心情。作者一直以來都把父親的話銘記于心,努力拼搏。文章寫英子父親病危,以花暗示了父親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現實,她鎮定地接受了事實,決定擔負起幫助家人的責任,長大就意味著不再讓人擔憂。文中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孩子了"結尾。是呀,長大了就得負責任。雖然生活的重擔壓在了幼小的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靈已經長大,不再任性。
暮然回首,滿地零落的花瓣兒,訴說著盛夏的情懷……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絲懵懂,為了一份緬懷。落寞之后,那清越悠然、古樸婉轉的音樂仍在耳畔縈繞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六
寒假我讀了一本叫《城南舊事》的書。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主要講述了小主人公林英子通過童稚的雙眼所看到的世界和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反映了作者對于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
英子的童年是彩色的,也是灰色的。有冬日溫暖的陽光和那緩緩的駱駝隊。住在城南小胡同的英子認識了惠安館的“瘋”女人、遍體鱗傷的好伙伴妞兒、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宋媽、愛穿衣打扮,性格耿直的蘭姨娘。還有櫻子所向往的大海。這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讓人難忘。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在北京城南的小胡同里結識了常常在胡同里尋找孩子的“瘋”女人秀貞,倆人還成為了朋友,在慢慢相處之后,英子知道了秀貞的過往。
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恩康暗中相愛,后來恩康回了老家,就在也沒有回來,但秀貞已有身孕,最后秀貞決定把孩子生下來,但家人卻偷偷將孩子送到了城墻根腳下,從此不知去向。英子十分同情秀貞的遭遇,決定一起幫秀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經意間發現妞兒的脖頸后有塊青記,這也是秀貞和英子說過唯一認出小桂子的方法。英子急忙帶妞兒去找秀貞,母女相認,她們母女倆決定坐上火車去尋找小桂子的爸爸。但就在趕火車時母女倆卻慘死在了車輪下。
就這樣英子同時失去了兩個朋友,英子過于傷心高燒不退,昏迷了十天,差點失去性命。后來英子一家搬到了新簾子胡同,英子又認識了一個少年,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也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少年被警察帶走,英子非常難過,英子認定他是她的朋友,但卻失去了他。直到蘭姨娘的到來,給英子和英子媽媽帶來了許多歡樂。但英子爸爸不喜歡蘭姨娘。于是英子做起了紅娘,給蘭姨娘和德先生牽起了紅線,最終蘭姨娘和德先生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宋媽是英子的奶媽,兒子淹死了,女兒被送走了,英子九歲那年,她的丈夫把她也接走了,英子很難過。身邊的朋友都相繼離她而去,在她的童年里,嘗到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直到英子十二歲那年,爸爸因肺病去世,她沒有感到傷心難過,真正讓英子體會到的是一種責任和擔當,那時的她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英子的童年時光也結束了,英子是一個聰明善良,活潑開朗,她的世界是單純的,也是最可貴的。
每個人只能經歷一次童年,我們要珍視現在的美好時光,做一個善良,勇敢的好少年。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就悉的旋律在耳畔回響時,《城南舊事》的故事浮現在眼前,那純真的重心和那淡淡的美麗哀愁,浸潤著人的心靈。讀《城南舊事》幾多感慨浮上心頭......
讀《城南事》.更為它里面的人物深深打動。這本書里描寫了老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從童年的駱駝隊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間英子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里:惠安館內被稱做瘋子的姑娘秀貞.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被施家趕出來留宿英子家的蘭姨娘,英子家的仆人宋媽,因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重要的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秀貞的執著與不幸;妞兒和純真與坎坷命運;蘭姨娘的不屈抗爭和對幸福的大膽追求,處處透露著人生的力量,催人在感慨唏噓的同時不斷奮進。
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這樣幸福的時代,比英子少了那么多別離與無奈。我們何其有幸,能渺拜讀到《城南舊事》,冬日里的駱駝鈴聲將永遠回響在我們的生命里,浸潤我們的一生。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八
這個周末,我讀完了《城南舊事》,感受匪淺。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林海音,本書分六個章節—《冬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本書通過主角英子充滿童真的雙眼,來描寫北京的大事小事,描繪的都是普通、平凡的生活。
書中刻畫了很多的人物形象:惠安館的瘋女秀貞、躲在草叢里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秀貞。
惠安館里有一個大姑娘叫秀貞,幾年前丟失了女兒小桂子,之后就日思夜想。媽媽認為秀貞是瘋子,不讓小英接觸她。可善良的英子撇開偏見,最終還是與她成為好朋友。由于小桂子的脖子有一塊青記,最后秀貞認定英子的朋友妞兒就是小桂子。本章節的結局,英子拿媽媽的金鐲給秀貞和妞兒當盤纏,兩人坐火車離開了。
讀完《城南舊事》這本書,我不得不被英子的善良所感動。在《我們看海去》這章中,英子與小偷在一起,小偷給了英子佛像,還告訴她不用動包袱。英子天真無邪,分不清好人和壞人,最終使小偷被捕。小英子善良、純真的性格是我們要學習的。
《城南舊事》是一本好書,我把它推薦給大家。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九
最近在家悶得慌,就閱讀一下書籍來解解悶。仔細讀了林海音全集《城南舊事》中的《我們去看海》這一短篇小說。小說中的故事發上在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故事。其實,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社會矛盾尖銳,戰爭也是烽火連圖。小主人公英子源于偶然的事情,與一個陌生的中年男子成了朋友,兩個人十分要好。在身為兒童的英子來看,他是個和善的老實人,關心弟弟的好哥哥,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對他崇敬得不得了,英子喜歡聽他講故事,與他約定一起“看海去”。
但他們的約定永遠沒法實現了。為了贍養老人,供弟弟上學,他以收破爛為名入戶盜竊他人財物,雖屢得手,但最中英子的這位“大朋友”,被警察拘留,兩人就這樣分開了。小說通過小英子與這位“大朋友”的交往,展示了20世紀初北京的生活畫面和深刻的社會矛盾,為了生存,窮人甚至被逼上了偷盜的犯罪道路,透過樸實無華的字。感受到了作者對社會幽深的憂慮,對下層百姓深刻的同情。文章簡短,敘事明快,但細水流長,色彩豐富,讀后我也有了自己的`感慨。
感慨一:優良的環境成就人,惡劣的環境毀掉人。惡劣的社會環境,使普通民眾食不果腹,為了生存興好,雞鳴狗盜,老實人都變成了卑鄙無恥的盜賊小人。
感慨二:人具有善惡,美丑兩面性,應當抑惡揚善。“大朋友”是個好兒子,好哥哥,又是個盜賊,我們無法辯論他的言行對錯人性難逢!非也!我們也許看到的仁和的一面,而另一面或許都會被表面表現的所蒙蔽了,所以人就是個偉大的生物。
我認為人應該盡量表里如一,才能創造和諧社會,再就沒好的生活環境。高爾基講: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我們就多讀書,讀好書,讀名著,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更多的感慨。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十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我對古代的北京已有很深的感觸。這本書雖然寫的是作者小時候的事,但在我這個北京愛好者看來,更像一本介紹當時北京的生活、習俗的珍貴史料。
那時的北京,充滿了古建筑的風味,北京對小巷的稱呼為胡同。每當讀到賣玩具的,賣吃的地方時,那股老北京的風味會更濃,哪怕此時吃我最不喜歡的食物,我也會吃的津津有味。
當讀到作者要搬進新簾子胡同時,作者提出了兩個疑問:一切都過去了嗎?我將來會忘記嗎?這兩個問題都使我陷入了沉思,我不禁暗暗佩服林海音———她的問題可提的真好啊!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讓我了解了北京,更了解了北京的人們。當時的北京雖然沒有現在先進,但熱鬧的氣氛從來沒有斷過。攤飯吆喝的聲音,夜晚的寧靜,中國古建筑的宏偉……在林海音的筆下,是那么的優美,浮現在腦袋中的話面肯定比電影、電視演下來的真實一萬倍,等我長大后,也要把自己小時候的事寫下來,編成一本書,讓童年永遠存在于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城南舊事》一書中,小孩子的玩具萬分可愛,如小腳兒娘,珠子,過子兒等,都是很有趣的游戲。它們比現在的玩具要珍貴的多!因為這都是她們親手制作出來的!
北京因林海音而驕傲,北京因林海音而盛榮,《城南舊事》更是北京人民心中的寶貝,因為這本書記錄了北京的曇花一現!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十一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每當聽到《童年》這首歌時,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歡樂童年,也想起《城南舊事》這本書。
在上個世紀的老北京,不時響起小販叫賣聲的胡同、種著夾竹桃的四合院、屋里冒著熱氣的暖爐、厚厚的能直立起來的小棉褲、西廂房的小油雞、城南游藝園、大鼓書場……書中的善良、天真、機智和富有同情心的主人公英子被這些充滿溫情的事物包圍著,又被慈祥而嚴厲的爸爸、操持著家務的媽媽、善良的宋媽等人寵愛著……這樣一家的生活溫暖無比的。
然而幸福對英子來說是如此的短暫,當我看到《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篇時,不禁為英子擔心起來,她爸爸病倒了,不能來學校看英子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并且致謝詞。等英子回到家,看見夾竹桃垂下了好幾個枝子,石榴也都掉下了,缺一根手指頭的廚子老高告訴英子,爸爸已經死了……從此年幼的英子挑起了家里的重擔。
讀完這本書后之后,我掩卷沉思。在童年里,我們一定要學會堅強和獨立。就像一顆弱小的樹苗,經歷了風吹雨打,就能長成一顆蒼天大樹。我們現在就是那棵小樹苗,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后,我們漸漸地會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就會長高一節。所以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不能向挫折認輸,要勇敢地站起來。我們現在正處在美好的童年時代,我們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我們更要好好珍惜身邊每個人;認真地對待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人的生命不在于長度,而在于厚度!人生之路是美好的,會得到許多,也會失去許多。熱愛學習吧!熱愛生活吧!你會發現生活是美好的,也會發現人生的真諦!
童年是快樂的,像一條小河,一去不復返,我們的童年過得很快很快。所以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麗童年時光,努力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十二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的女孩來到北京生活的一些事。
“我們看海去”里的那些學生讓我認識到了那個年代的艱苦(學生也要抓去)。
在讀這本書時,我看到了精細又生動的文筆,她通過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將小時候的自己眼中的北京風光寫出了。
我喜歡,因為它讓我知道了一個著名女作家的故事。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十三
我們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時光,當有一天坐著搖椅慢慢回憶時,腦海里都是滿滿的愛,都有一本屬于自己的《城南舊事》。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真的很不錯,叫《城南舊事》,是臺灣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聽著冬陽下駝鈴聲,勾起了作者對兒時的懷念,為了記下這些一去不返的童年,作者用五段往事讓心靈的童年永存了下來。
她叫英子,一個可愛又善良的女孩,這本書講的就是她從學前到六年級畢業,與一家人住在北京所經歷的一些人和事。《惠安館》里的秀貞和妞兒,《我們看海去》有個草叢里的“大朋友”,《蘭姨娘》里敢想敢做的蘭姨娘,《驢打滾兒》里執著的宋媽,故事里的每一個人都與英子有著真摯的感情,北京城南的生活仿佛就在眼前。其中《蘭姨娘》和《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兩篇,尤其讓我印象深刻。
蘭姨娘不滿前夫家人的欺負逃到了英子家,在這里遇到了在北京大學讀書、到英子家避風頭的德先叔。在英子的巧妙撮合下,德先叔和蘭姨娘走到了一起,兩人離開北京去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了。多么美好啊!
但人生不可能永遠都是美好的,總會遇到挫折。就在英子六年級畢業那天,她的爸爸永遠離開了她。回想到父親的嚴厲,回想到父親對花的喜愛,以及自己賴床被父親追著打,其實英子深深感受到的是父親滿滿的愛。一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讓人不免心生憐惜,又不得不敬佩英子的勇敢和堅強。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書中的人物因為種種原因,大多已不在英子身邊,甚至有些已經永別,但美好的童年是無法忘懷的,深刻的記憶是無法抹去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時光,當有一天坐著搖椅慢慢回憶時,腦海里都是滿滿的愛,都有一本屬于自己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十四
清晨的露水滋潤了童年懵懂的渴望,朝陽的光輝照亮了窗外朦朧的世界。
純真童年,如夢境一般晶瑩剔透;如夢境一般令人沉醉,但似乎只需要一瞬間,一切都變成了過去,化作白霧,現在人生的秋日風景之中。
這一本圖文并茂的《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自傳,記錄了民國十二年的老北京,記錄了英子天真目光中的點點滴滴;英子在這座老城中逐漸成長的歡樂與憂愁。這本書通過孩子天真的目光和口吻,展現出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的略帶悲傷的復雜情緒。
在惠安館里,英子與幾乎沒人搭理的秀貞成為了朋友,并對他的處境深表同情;搬家之后找到草叢里的小偷卻不認為它是壞人,并經常來找他;看到街上拉在車上的囚犯,便是疑惑與同情。
在英子的世界里,似乎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在英子的世界里,似乎有著那么多對這個世界的不解與好奇,這大概就是小孩們心中那種好奇的心吧。英子在這樣的世界里,逐漸成長,內心也愈加堅強。
在《城南舊事》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通過畢業典禮穿插著的許多回憶,淡淡地寫出了父親的去世。英子得知這個消息之后,成熟地往醫院趕去,從此,英子的童年已經逝去,將要擔上生活沉重的擔子。
是的,童年只是人生中的一個短暫瞬間,我的童年早已離我遠去,在我的心中它的記憶似乎也并不清晰,只是依稀記得某些瞬間——美好的或痛苦的。
從瘋女人秀貞,一同玩耍的妞兒,草叢中蹲著的小偷,到緩緩地駱駝隊,緩緩地馬車,緩緩地歲月,這一切隨著童年的時光,告別了英子。只有童年的這段回憶,卻在英子身后的影子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成長中,終究會得到一些東西;也終究會失去一些東西,不足為奇。
一切悲歡離合,都融在了時間的流里,悄無聲息的離去,但它在時光上留下的火光卻永不熄滅,伴隨著我們抬起頭,向著明天勇往直前。
城南舊事讀后感篇十五
《城南舊事》這本書是描寫了舊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從童年的駱駝隊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間英子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里:惠安館內被稱作瘋子的姑娘秀貞、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常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被施家趕出來留宿英子家的蘭姨娘、英子的奶媽宋媽、因病去世的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
當讀到英子和瘋子秀貞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心里不禁為英子害怕起來,當讀到英知道自已的好伙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幫助她們母女重逢,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鉆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三叔。
此刻,我不禁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然比我更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著她在成長吧!讀著讀著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真的心,正因為她有這樣一顆心,她的童年才這么快樂。
當我讀到英子的叔叔被日本人害死,她爸爸急得吐了血,我心里很難過。我憤恨日本人。我想日軍在中國何止害死一個英子的叔叔,南京大屠殺有30萬以上的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我們要牢記抗日戰爭歷史。我們要記住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記住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我們還不能讓這歷史重演。
《城南舊事》絕不僅是一本回憶錄,它還是一篇佳作,它以它獨特的特點,洗滌我們的心靈。當我合上書的最后一頁,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讀完此書,我深深體會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衷、樂、酸、甜、苦、辣,每一種感覺我都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