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精選8篇)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精選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30 09:33:01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精選8篇)
時間:2023-09-30 09:33:01     小編:紫薇兒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篇一

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里,交通便利。鳳凰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地流淌,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 ……這里不僅風景優美,且地杰人靈,名賢輩出。

美麗的小城鳳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江水從古老的城墻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船數點,山間暮鼓晨鐘兼鳴,懸崖上的吊腳樓輕煙裊裊,碼頭邊的浣紗姑笑聲郎郎,……啊!鳳凰猶如"一副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當你徜徉古城用條石砌成的巖板街時,兩邊的古建筑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如巨龍飛舞,似鰲魚展翅。細雨聲中,仿佛傳來進香人的牛皮釘鞋敲擊街面,發出"叮叮"的響聲,使人產生隔世之感。

沈從文故居位于南中營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紅石方石板鋪成。天井四周為磚木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四間,共十余間。房屋矮小,雖無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特別是雕花的木窗帶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 年12月28日,沈從文就誕生在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故居歷時一百多年,是沈從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辦的。由于歷史演變,幾經易主,為了表示對沈從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勤學自勵,艱苦筆耕,對國家文學事業的卓越貢獻的自學精神,激勵后人。1988年縣人民政府決定購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帶圖樣赴京送沈從文審定。沈從文帶病接見,對圖樣提出意見,并說:"房子爛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將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錢,家鄉還很窮,要盡量節約".

經過整修,使這百年古院再現原貌。現門上掛有"沈從文舊居"匾額。右邊一室,是沈從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從文書稿手跡,左邊廂房陳列各種版本的從文著作。正屋中堂掛著沈從文的素描畫像。左邊房是臥室,是沈從文出生的地方。右邊房陳列著大理石桌面的書桌等物。

熊希齡故居位于鳳凰古城北文星街內的一個小巷里,故居往東200米便是秀 麗的沱江。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現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調,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國6年(1917)夏秋之際京津一帶水災嚴重,他負責督辦水災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濟災民。民國七年(1918),得政府同意,將香山靜宜園改建為慈幼院,收養教育受災流浪兒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務,時20xx年之久。 他有一首詩寫道:

萬樹桃花手自栽,病中猶為看花來。

兒童月與花俱長,各自拈花笑一回。

楊家祠堂始建于道光20xx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 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座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糸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中國南部長城位于湘黔邊區,上自貴州銅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長380余里,建于明朝萬歷 43年(公園1615),幾經續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間定型,其碉堡墻一般高2.3米,基寬1.7米,頂寬1米,墻體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塊,頁巖砌成。中間填以亂石和泥土,繞山跨澗,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嶺上,沿途建有1232 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臺、碉堡、炮臺、關廂、關門及無數用石塊壘成的兵房,當時一般駐防軍隊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營、天星營、黃合營、王坡屯營、得勝營、乾石營、振武營、 牛斗營等帶營字的地方都是長城邊上的駐軍要點。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導游,為大家講解張家界旅游、鳳凰古城、長沙、韶山等地的景點及民俗風情。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后,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鳳凰古稱鎮竿,位于我州的西南邊,總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萬,是以一個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鳳凰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地,秦屬黔中郡,唐設渭陽縣,元、明設五寨長官司,清舌廳、鎮、道府,成為湘西軍事政治中心。鳳凰的旅游資源主要是厚重的歷史文化。這里特殊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的古跡,特殊歷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歷來是人們游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暉、南華疊翠、龍潭漁火、山寺晨鐘、奇峰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有譽滿天下的古城風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頭城--黃絲橋、苗漢隔絕的歷史見證苗疆邊墻--中國南方長城有被譽為華夏洞王的奇梁洞等。鳳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沱江從古城墻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舟游船點點,懸崖上吊腳樓,鱗次櫛比,碼頭邊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聲朗朗。沱江河畔的東門和北門古城樓雄偉壯觀。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四通八達。明清時代木質結構的房屋,錯落有致。這一切使得古城猶如一副濃墨淡彩的中國山水畫。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游鳳凰之后說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長汀,一是湖南的鳳凰。

鳳凰的美不僅在于它的自然景觀,它的風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跡和它的美麗傳說,而且還在于它的光榮傳統,它的斗爭精神。用沈從文先生的話說,即個人的浪漫情緒與歷史的宗教情緒結合為一的游俠精神,鑄成了這地方人格與道德的另一種典范。這種游俠精神一旦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只要領導得當,就能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沖鋒陷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確實如此,試看我國近代發生的一些大事,無不有鳳凰人參加,而且往往總是站在斗爭最前列。第一次片戰爭舍身報國的定海三總兵鄭國鴻,第二次片戰爭青巖、開州教案中正氣凜然的貴州提督田興恕,辛亥革命光復南京組織敢死對血戰雨花臺被孫中山先生授予陸軍中將的田應昭,抗日戰爭中血戰嘉善、會站長沙沖鋒陷陣的都有鳳凰竿軍。這里地方雖小,卻出過中華民國的第一人民選熊希齡,出了被稱為鄉土文學之父、影響遍于世界的沈從文,還有著名畫家黃永玉等等。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篇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鳳凰是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名勝古跡很多,歷來是人們游覽的勝地。城內的古代名樓和明清古建筑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還有南華山國家公園,還有唐代修建的黃絲橋古城,至今都保存得非常的完好。鳳凰不但風景秀麗,而且還人杰地靈。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邊城》、《湘女瀟瀟》《湘西剿匪記》等十多部影視劇也都曾在這里拍攝。

好了,我們現在到的這個地方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和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沈從文的故居是他的祖父沈紅富于清朝同治年間所建。19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四合院里,并且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19,沈先生只身來到了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創造了《邊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學作品,不久就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年長他20多歲的魯迅先生齊名。

20世紀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潛心于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寫出了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樸、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給后人研究舊中國與舊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這里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齡先生就出生在這間小平房里,熊先生少年時期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的時候他的私塾教師出了一副上聯“栽數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了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被傳為佳話。

熊先生成名以后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創辦《湘報》,時務學堂和常德西路師范學校,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后來,熊先生又出任東三省財政監理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務。19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政府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為“才子內閣”。后來,因為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了總理職務。1937年12月5日熊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歲。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橋,這座橋始建于明洪武七年,清康熙九年又經過加修。橋面上原有的吊腳樓亭,1956年因修公路,原來的樓亭和兩側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橋下,大家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歷史的舊吊腳樓,吊腳樓下是鳳凰傳統體育節目賽龍舟的地方。

大家沿著當年的官道,到達的就是沈從文的墓地。這里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為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大家看到沈先生的墓地沒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塊原始狀態的五色石矗立其間。這里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橫貫其間,這象征著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眾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的這條沱江里,一般就葬在這塊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的這一條沱江,發源于大地又回歸大地;他就像陪伴著他的這塊五色石,來源于大地又回歸大地!

他認識的湘西人介紹給全世界。在墓碑的背面,刻著沈先生妻妹張允和女士的銘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四句話,簡明扼要的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這兒了。希望鳳凰能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有機會我們再相聚鳳凰,謝謝大家!!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導游員,今天由我來給大家導游。在游覽整個鳳凰山的過程中,你們會有很多問題要問我,同樣我也會有很多問題問大家!如果您答得非常好,并且知道的東西比我還多,您將獲得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禮物嘛,暫時保密)

今天我們要旅游的是鳳凰山(鳳凰山名的來歷有三種,請大家注意聽一下有哪三種),鳳凰山位于丹東市西北57千米,風城市5千米處。景區面積24平方千米,屬于長白山余脈,最高峰海拔836.4米。早在清代,風凰山就被列為遼寧省四大名山之一(在遼寧四大名山中,它排在第幾位),近年又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景區)。它以其雄偉險峻、泉洞清幽、花木奇異、四季景秀(請大家體會一下這十六個字的真實含義,他們是否貼切)吸引了不少游客。景區內峽深谷幽,峰奇崖險,秀中有險,奇中有幽奧,歷代文人墨客來此留下了數不盡的詩文墨跡(你能說出來有哪些名人的)和摩崖石刻(著名的摩崖石刻有哪些),使得鳳凰山的文化底蘊(鳳凰山的悠久歷史有多少年從何時開始)也十分豐厚。

走在盤山路上,兩邊峰峰石石。高低參差,其千姿百態鬼斧神工。而此時最吸引人注意的恐怕莫過于山腳下的泉水了。水聲淙淙,清脆悅耳,水質清澈,甘甜清冽, 山水相映,更襯托出鳳凰山的媚人風光。

走在山路上,你一定全注意到路邊或崖壁上的石刻吧!天高氣清山高水長直上云青,振衣干仞(鳳凰山的十景有哪幾個請你說出來)字體無不剛勁有力,氣勢恢宏。與整座山的大氣與磅礴渾然一體。

進山后,我們首選來到的是紫陽觀,又稱三觀廟,因觀中供奉三位神仙而得名,紫陽觀(為何稱之為紫陽觀)面向北方,中間正殿供奉著紫陽真人,兩側有眾多小神守護,歷年來,紫陽觀一直香火興盛篤信道教的善男信女穿流不息,梵音道樂不絕于耳,在每年的農歷四月二十八廟會(廟會為何選在這個日子)之際,更是人如潮涌,紫陽觀棲身于奇山秀水之中,使大自然的造化與人工的雕琢更加融洽地合而為一,相映成趣。(游鳳凰山有三條主要線路即大循環、中循環、小循環,,請說出三條線路都經過那些著名的景點)

現在大家就要登比較險的山路了,幾位身體不太好的朋友可以乘坐纜車上去等候我們。沿著山路前行(請大家數一數腳下的臺階有多少節數到頭的時候,你可以許個愿216階108的兩倍!108是個什么數字大家猜一猜),就會來到導游圖(從這里開始這里有兩條上山路線)前,這里也是登山的十字路口,沿左邊一條路走,將會路經八只手,轉下來便是鳳凰洞,從鳳凰洞出來便是步步高等景點;沿右邊這條路,將經過三教堂,兩條路都將到達烽火臺。

八只手又稱斗母宮,臨崖而建,風格古補凝重,鳳凰山的古建筑始于南北朝時期,歷代都進行過修整與重建,在保持原有風格的同時,又體現著歷代工匠的智慧與技藝。

從娘娘廟走出,右行幾步,便是著名的風凰洞了,風凰洞是由天然形成的洞穴。洞中幽深奧秘,秀中有險峻,奇中有幽奧,走入洞中,但聞腳下流水淙淙,而伸手不見五指,讓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著小心翼翼的前行。在驚悚之余,又不能不慨嘆自然之神奇。幾經迂回之后乙眼前豁然開朗,這便是出了洞口了。俯身一望,才發現自己已經離入口百米,此時正在小山峰上呢。原來鳳凰洞并不是平地上水平的洞穴,而我們則一直在洞中登山呢,爬上了百米高的山峰而自己竟渾然不覺,讓人不能不稱奇。鳳凰洞吸引人的另外一原因,是傳說中這里曾是鳳凰巢空。到風凰的寓所里走一遭沾染些風凰的靈氣,也是游人的美好愿望。(鳳凰洞前有售票的每位10元;鳳凰洞的傳說是什么來歷里面的壁畫主要表現的是什么內容)

從三教堂(為什么叫三教堂供奉的是哪三尊神像)這一邊的路走,同樣是險象環生,三教堂是人工雕琢與天然形成融合而成的景觀,它的底部是鑿在石壁上的神龕,里面供奉著石刻的神仙,三教堂是由兩塊巨石互相支撐搭建而成的,兩塊巨石與水平面大概有七八十度的傾斜角,幾乎垂直的。是而兩塊巖之間的縫隙非常狹窄,剛好容得下一個人俯身爬過,幸好現在巖石上裝有鐵環,可以幫助游人安全地渡過險關。

從風凰洞與三教堂兩側的路都可以到達烽火臺,從這里開始,便是游鳳凰山的必經之路了。烽火臺是風凰山的主要山峰之一,也是古代邊韁防衛的瞭望臺,從這里向下望去,風城市全景盡收眼底。高樓、田園與河流的分布錯落有致。而作為現代化標志之一的沈丹公路則沿著山腳蜿蜓而過,各色汽車在公路上疾馳,如一條彩帶裝點著這美麗的城市。

站在烽火臺上,向西南方向望去,遠遠的能望見一塊巨石,斜臥在小山丘上,猶如一只蟾蜍在仰望著月宮,這便是著名的金蟾望月,據說這本是一只蟾蜍,因常年住在山中,沾染了山的靈氣便成了精,偶然一次會望見了月中嫦娥的容貌,從此便難以忘懷,日夜伏在山丘上等待月亮的出現,日子久了,便成了一塊巨石,而仰慕之情從未改變,這一望便是幾千年,一直到今天。

再往前走,便是將軍峰、兔耳峰、仙人臺等山峰(鳳凰山共有多少座山峰)了,各山峰遙相呼應,展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共同裝點著秀麗的景色。山中道路多崎嶇坎坷。上山路幾乎都是垂直的,而下山路又陡峭限險,有的兩峰之間有兩米多寬的距離,而僅僅搭了兩塊窄窄的鋼板,好象是山中的獨木橋。從一個山峰到另一個山峰真是不容易,可也讓人體會到了風凰山的奇、秀、險、美(奇在何處具體景點;秀在何處那些景點;險在何處哪個景點;美在何處哪個景點),讓人樂在其中。山間樹木蒼翠,到處都有高大的參天古木(最有名的古樹有哪幾棵)。蒼松翠柏挺拔高潔,弱柳扶風分外妖嬈,而山中的野花更是遍地盛開。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小松鼠(您看松鼠是時,請不要打擾它們,它們很害羞,奔跑速度很快,稍有不慎,您就有可能被它騙到山谷中)偶爾會蹦到游人眼前,可轉眼又無蹤影。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使得風凰山充滿了勃勃生機,為我們的旅游增添了無限情趣。

遠遠的,我們就可以望見前方突兀的山石了,如果裸露的脊背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在日光的照射下,平滑的巖石折射出刺眼的光芒,這便是險中之險的老牛背了。牛背上幾乎無路可走,唯有崖壁旁有被鑿開的小石窩,在幾乎直立的山崖上,兩側是扶梯,您要是往兩側看的話,保準能嚇出一身冷汗兩側都是陡峭的山崖。

前方不遠處就是箭眼峰了,它是鳳凰山最負盛名的山峰,也是公認的第二高峰(第一高峰為攢云峰-因何得名),箭眼峰是由幾塊巨石天然搭砌而成,中間是一個大洞(高約四米、寬約五米)。傳說中,唐將薛仁貴(關于薛仁貴的故事還有哪些、他是誰的夢中小將)在東征時,從距此30里的發箭嶺(鳳凰山東北的定軍山)上射箭,一箭洞穿而箭眼得名,站在箭眼峰上回頭望去,只見峰巒起伏,層巒疊嶂,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意味。

越過神馬峰(鳳凰山的第三高峰),峰上有一馬蹄印,大如園桌。相傳為薛仁貴騎的白龍馬所踏馬踏窩。在神馬峰的前面便是天涯海角了,與前面的奇與險相比,天涯海角顯露更多的是山的博大與偉岸、平坦而寬闊的峰頂散布著幾塊巖石,空空曠曠而讓人心不由暢然、慨嘆生活的重擔與生存的艱辛。

從天崖海角走下來,便是下山之路了,而我們這一天的旅程便已接近尾聲,而唯一未游覽的景點就是前方的石壁鶴影(他有何典故),遠遠的就能望見一只巨大的仙鶴振翅于石壁之上,欲飛向天空,鶴頭,鶴翅,乃至鶴足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人不敢相信這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逼真生動連能工巧匠都自嘆不如。

鳳凰山,秀麗而險峻,空靈而妖嬈。一峰一洞,一草一木,無不顯示出它的動人之處,不能不讓人驚嘆自然之神奇偉大。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的導游到此為止。(請大家想一想鳳凰山有哪些名峰名洞名草名木)

請大家比較一下,我和山里的其他導游員相比怎么樣他們的水平很高,你也可以和他們切磋技藝,或者詢問那些山里人,他們可是鳳凰山通啊!歡迎你們有機會在來!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篇五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

鳳凰是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名勝古跡很多,歷來是人們游覽的勝地,城內的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唐代修建的黃絲橋古城至今都保存地非常完好。

鳳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杰地靈。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邊城》、《湘女蕭蕭》、《湘西剿匪記》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里拍攝。

好了,我們現在到的這個地方就是我國著名作家和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朝同治元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座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四合院里,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

1919年,沈先生只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創作了《邊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學作品,不久就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年長他20多歲的魯迅先生齊名。20世紀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潛心于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寫出了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樸、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給后人研究舊中國和舊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這里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齡先生就出生在這間小平房里。熊先生少年時期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的時候,他的私塾教師出了一副上聯:“栽數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傳為佳話。

熊先生成名后,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經創辦《湘報》、時務學堂和常德西路師范學校,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后來,熊先生又出任東三省財政監理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務,1913年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政府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為“才子內閣”。后來,因為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了總理職務。1937年12月5日,熊希齡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歲。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橋。這座橋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清朝康熙九年又經過加修,橋面上原有吊腳樓亭,l956年修公路的時候,原來的樓亭和兩側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橋下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排百年歷史的舊吊腳樓。吊腳樓下是鳳凰傳統體育節目——賽龍舟的地方。

大家沿著當年官道,到達的就是沈從文的墓地。達里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為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大家看到沈先生的墓地沒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塊原始狀態的五色石矗立其間;這里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橫貫其間,這象征著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眾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這條沱江里,一半就葬在這塊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的這條沱江,發源于大地又大地,他像陪伴他的這塊五色石,來源于大地又大地!

作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寫著沈先生的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是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舍棄升官發財的從軍道路,選擇了清苦的從文生涯;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揮動了他那如櫞巨筆,將他認識的湘西人介紹給全世界。在墓碑的背面,刻寫著沈先生妻妹張允和女士的銘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這了,希望鳳凰能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有機會我們再相聚鳳凰,謝謝大家!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篇六

鳳凰古城,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游強縣,國家aaaa級景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八縣市之一。具體內容請看下文。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鳳凰是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名勝古跡很多,歷來是人們游覽的勝地,城內的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唐代修建的黃絲橋古城至今仍保存完好。鳳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杰地靈。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邊城》、《湘女蕭蕭》、《湘西剿匪記》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里拍攝。

這里就是我國著名作家和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

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朝同治元年所建。192017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四合院里,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1919年,沈先生只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創作了《邊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學作品,不久就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年長他20多歲的魯迅先生齊名。20世紀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潛心于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寫出了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樸、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給后人研究舊中國和舊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這里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齡先生就出生在這間小平房里。熊先生少年時期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的時侯,他的私塾教師出了一副上聯:“栽數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了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被傳為佳話。熊先生成名以后,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創辦《湘報》、時務學堂和常德西路師范學校,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后來,熊先生出任東三省財政監理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務,192017年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政府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為“才子內閣”。后來,因為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總理職務。1937年12月5日,熊希齡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歲。 在這條旅游商品一條街上,有很多苗族的民間工藝品供大家選購和參觀,還有別具一格的扎染工藝品和蠟染。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橋,這座橋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清朝康熙九年又經過加修,橋面上原有吊腳樓亭,1956年修公路的時候,原來的樓亭和兩側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橋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歷史的舊吊腳樓。吊腳樓下是鳳凰傳統體育節目——賽龍舟的地方。

大家沿著當年的官道,到達的這是沈從文的墓地。這里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為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就是回到故鄉。”沈先生的墓地沒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塊原始狀態的五色石矗立其間;這里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橫貫其間,象征著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眾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撤在面前這條沱江里,一半就葬在這塊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這條沱江,發源于大地又回歸大地;他像陪伴他的這塊五色石,來源于大地又回歸大地!

作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寫著沈先生的手跡: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是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舍棄升官發財的從軍道路,選擇了清苦的從文生涯;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揮動了他那如椽巨筆,將他認識的湘西人介紹給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寫著沈先生妻子張允和女士的銘文:

“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好了,我的講解就到這兒了,希望鳳凰能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有機會再相聚鳳凰,謝謝大家!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篇七

本文為大家分享的是鳳凰古城的導游詞及景點介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現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稱贊為中國兩座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湖南鳳凰古城。

這里與風景名勝區湘西猛洞河、貴州梵凈山毗鄰,是湖南懷化、吉首和貴州銅仁三地間的必經之地,是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故鄉。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跡很多,歷來是人們游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輝、南華疊翠、龍潭魚火、山寺晨鐘、奇峰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黃絲橋古城,地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風動巖、壯觀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達不峽、三門洞將軍巖以及如畫的屯糧山、鳳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臘樂山都在向您招手,《邊城》、《湘女蕭蕭》、《湘西剿匪記》、《烏龍山剿匪記》、《血鼓》、《粟裕大將》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里拍攝。

鳳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杰地靈。浙江處州鎮總兵鄭國鴻、貴州提督田興恕等民族英雄和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

現在沿著石板小路,來到中營街10號,這里就是我國著名作家和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

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座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四合院里,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1917年,沈先生15歲時,因家道中落,參加湘西土軍,離開了家鄉,輾轉于沅、澧、酉水流域,親歷了如火如荼的戰爭,從而激發了創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創作了《邊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學作品,不久就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年長他20多歲的魯迅先生齊名。20世紀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潛心于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寫出了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樸、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給后人研究舊中國和舊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欣賞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賞他故事清新的同時,不要忽略那背后蘊藏的熱情;在欣賞他文字樸實的同時,不要忽略那背后隱伏的悲痛。現在大家一起去尋覓沈先生作品中的溫馨甜美,去體會喧嘩后面的那片寧靜,去游覽人們向往的“世外桃源”——邊城。

現在到達的地方是朝陽宮,又叫陳家祠堂,是鳳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于古城區內的西門坡,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由鄉紳陳氏發動族人所建,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湘西王陳渠珍又率族人擴建整修,那時,每年的祭祖族議均在此聚會。

順著小巷的砂石板小道,從大成殿——即孔子廟的挑檐下經過,然后來到文星街10號,這里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

熊希齡,號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這間小平房里。熊先生少年時就有湖南神童之稱,15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稱點翰林)。

熊先生少年時期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時,他的私塾教師出了一副上聯:“栽數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了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傳為佳話。中舉后,新科舉人熊先生作畫以言志,他畫了一幅不起眼的棉花,并題詞“此君一出天下暖”令四座皆驚。

熊先生成名后,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創辦《湘報》、時務學堂和常德西路師范學校,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我國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林伯渠、騰代遠、左派宋教仁、武昌起義總指揮蔣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學生。后來,熊先生出任東三省財政監理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政府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為“才子內閣”。后來,因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總理職務。從此,熊先生轉而獻身實業和慈善事業,并開辦香山慈幼院,收養了一大批孤兒。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鳳凰縣遭大旱,絕大部分田土無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來賑災款大洋10萬元(其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捐大洋4萬元),救助了很多災民。晚年,熊先生就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會長,積極投身抗日戰場戰地救護,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齡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歲。

鳳凰縣城所在地原名鎮竿,元明兩朝為五寨長官司所在地,當時建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土城為磚城。清康熙年間,鳳凰直隸廳,廳通判、總兵和辰沅水靖兵備道衙門設在這里。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長2000米有余。開設四座城門,東門叫升恒門,南門叫靜瀾門,西門叫阜城門,北門叫壁輝門。各有巍峨的城樓。1940年,第九戰區司令兼湖南政府主席薛岳以“城堡一旦落于敵手,反攻不易,而不利于空襲疏散”為由,通令所屬各縣將所有城墻拆除。鳳凰東、北二門因防水需要,僅拆除城垛碉樓,其他城門城墻全部拆除。所以,現在只能看到東、北二門連接其間的半壁城墻。

沿著半壁舊城墻,出東門,是旅游商品——條街。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間工藝品供大家選購和參觀,獲得聯合國頒證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吳景蓮(吳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藝品和東門內熊氏的蠟染國畫更是別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畫家張仃先生的好評。

現在來到虹橋,這座橋始建于明洪武年間,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加修,橋面上原有吊腳樓亭,亭內設有32家店鋪,1956年因修公路,原樓亭和兩側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下了橋,步入沙灣,可以看到鳳凰縣舊時八大景中的“溪橋夜月”、“龍潭漁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現在看到的是萬壽宮,又叫水府廟,因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習慣叫江西會館。萬壽宮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鳳凰最大的民間建筑物。宮內的遐昌閣仍然保留完整。

現在到達的地方是三王廟,又叫天王廟、三侯祠。

相傳北宋時有三個叫楊應龍、楊應虎、楊應豹的同胞兄弟,武藝超群,在湘鄂西一帶保邊衛民,立下赫赫戰功,所以被皇上一起封侯并立廟祭祀。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鳳凰廳同知傅鼐為實行其對少數民族的“剿”、“撫”兼施的.政策,修建三王廟,三王廟建成后,人們常常在此地祭祀,求子乞福,一些墨客騷人也常在此地吟詩作畫。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十一月,鳳凰紳士田應全、唐力臣等人在此地召開大會,響應辛亥革命,誓師起義,并在此地慶祝辛亥革命的勝利。

三王廟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儺娘。相傳在原始洪荒時期,這里發生過一場特大洪水,只有一對兄妹逃脫性命。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長提出與妹妹成親,妹妹認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從高山上各甩出一葉磨盤,求天地作公斷。兩葉磨盤滾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兩人拜堂成了親,將苗家繁衍了下來。因此,在千里苗山,流傳著一句歇后語:兄妹拜堂,地久天長。當然,那只是過去特殊時代發生的故事。這里現在還廣為流傳著儺棠戲和儺舞,也是從祭祀儺公儺娘的儀式中發展起來的。

大家沿著當年官道,到達沈從文墓地。這條官道,是明清時期鳳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廣總督林則徐曾從這條官道來到鳳凰視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種,終年勤勞所獲不多,豐歲僅供口食,一遇歉收,輒形匱乏”,建議將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擔全數減免,將歷年被水沖刷損壞的屯田223畝報廢,體現了這位民族英雄憂國憂民的情懷。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幾步石級,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興廢周知”,這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手跡。1911年11月,鳳凰紳士田應全、唐力臣等人為響應辛亥革命,集結了鳳凰、乾州、花垣、松桃四縣苗、漢、土家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迫使駐鳳凰的辰沅永靖兵備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鳳凰成立了新政權——湘西軍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筆,為鳳凰題寫了這幅大字。

再上幾步,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為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就是回到故鄉。”

沈先生的墓地沒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塊原始狀態的五色石矗立其間;這里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橫貫其間,象征著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眾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這條沱江里,一半就葬在這塊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這條沱江,發源于大地又回歸大地;他像陪伴他的這塊五色石,來源于大地又回歸大地!

作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寫著沈先生的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是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舍棄升官發財的從軍道路,選擇了清苦的從文生涯;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揮動了他那如櫞巨筆,將他認識的湘西人介紹給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寫著沈先生妻妹張允和女士的銘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

鳳凰古城的導游詞篇八

黃絲橋古城是國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古為屯兵之所,是歷代統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釁的前哨陣地。昔日伏波將軍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喪于此,而苗民們也被迫深入大山人口劇減。黃絲橋古城古稱渭陽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20xx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這里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這里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也就是歷史學家稱這次起義是清朝中之戰,從此清朝走向落。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

古城系青石結構建筑,城墻高5.6米,厚2.9米,寬2.4米,占地面積2900平方米,筑城所用石料皆石灰巖的青光石,最大的約重20xx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砌筑時以糯米稀飯拌合石灰為砌漿灌縫,使數百米城墻,渾然一體,堅固牢實。古城開有三個城門,分別為“和育門”、“實城門”、“日光門”,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樓,三個城樓的屋頂均為歇山式,下層覆蓋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飛檐翹角,分外壯觀。城墻上部為鋸鑿形狀,箭垜300個,還有兩座外突的炮臺。

黃絲橋是唐時武則天被選中上京之時曾經歇腳的地方,和武則天有很深的淵源。在黃絲橋古城里,有一座御花園,據說是武則天當年下令所建。御花園里荷塘片片,怪石嶙峋,有形似巨龍的、形似巨龜的,寶劍倒插以及大鵬展翅的巖石。還有一條須扭曲身體才能勉強通過的石縫。

古城始建于唐朝年間,為渭陽廢縣故治。據光緒《鳳凰廳續志》載“鳳凰營,距鎮簞鎮六十里。有廢城,在坡山西址,建于唐,為渭陽廢縣故治。"又據《元和郡縣志》載:“渭陽縣,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折麻陽縣置。在坡山西址。"按此記載,黃絲橋古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

古渭陽城先為縣治,后自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20xx年)移建鎮后,古城一直駐兵,為防西部苗民起義。軍營至1920xx年共存在了220xx年。

黃絲橋古城為國內至今保存得最好的石頭城,它堅實牢固,雖歷時一千多年,至今仍完整無缺。城墻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巖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約重20xx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用糯米稀飯攔石灰漿砌筑,石面平整,工藝講究。

黃絲橋與其說這是一個村落,勿如說這是一座古堡。聯合國亨利博士20xx年盛夏在考察書架堂時就說:“我沒有見過比書架堂更古老、更完整、更幽美的古城堡了。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free女厕所vedio中国 | 成人久久18免费网 | 搞黄视频网站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6 | 免费一级特黄特色大片∵黄 | 人人艹在线 | 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精品卡1卡2卡三卡免费网站 | 国内精品视频 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无线 | 一 级 黄 色 片生活片 | 国产白丝丝高跟在线观看 | 一级特级女人18毛片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 在线播放 | 无遮挡一级毛片视频 | 国产日韩一区 | 麻豆国产在线视频 | 狠狠大日本亚洲香蕉亚洲 |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 中国美女大战黑人国产 |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五月天堂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在线看 |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 国产91视频 | 国产精品福利小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 | 黄色一级片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 涩涩漫画在线看 | 26uuu另类欧美亚洲曰本 | 欧美美女被爆操 | 精选国产门事件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亚洲黄色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