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一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好幾本書,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寶葫蘆的秘密》。
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寶葫蘆真是一個寶貝,我要是有一個寶葫蘆該有多好啊,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當我把整本書讀完以后我的想法就變了,我認為,寶葫蘆雖然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但是更多的也許是討厭和煩惱吧!
文章是從這里講起的:有一個叫王葆的孩子,他非常喜歡聽奶奶講故事,奶奶就總是講寶葫蘆的故事,有了寶葫蘆就會變得好幸福,要什么有什么。有一天。王葆自己在釣魚的時候,意外的釣到了一個寶葫蘆,他一連在地上打了好幾個滾。覺得他自己總算可以要什么有什么,可以過得幸福了。開始的時候,他認為寶葫蘆真好,要什么有什么。可是到了后來,卻發現寶葫蘆知道了自己的心事,把他要做的事全部做了,自己沒有什么事可做了。而且還發現寶葫蘆的東西是偷來的,一氣之下,就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大家,使得寶葫蘆沒有用了,他也就把寶葫蘆給扔了,自己也就徹底輕松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什么事都是要用你的勞動的成果換來,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就拿這個寶葫蘆來說吧,當你覺得你要什么有什么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很開心、很快活,可是當你發現這些東西是偷來的時候,你心里又會怎么想?不勞而獲的東西在你的面前你會吃嗎?寶葫蘆知道我的心思,在鄰居和同學面前把我想要的東西偷來放在我手上,這不是讓我在鄰居和同學面前難堪嗎?所以,我們做什么事都不能貪圖小利,貪心的人是沒人理睬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貪圖小利的人,這個寶葫蘆的故事正告訴了我們,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己的勞動而換來的成果才是最珍貴的。有了自己用勞動換來的成果,才知道勞動的辛苦,就不會把別人的勞動不當回事了。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寶葫蘆偷了東西我若接受了,也就等于是我偷了東西,時間長了我就會養成好逸惡勞的壞毛病我提議,大家來一起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不偷任何東西,也不拿不勞而獲的東西。
王葆最后把寶葫蘆扔了,我們大家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有的是認為王葆把寶葫蘆扔了是不對的;而有的人卻認為王葆把寶葫蘆扔了是一種正確的選擇。我是這樣認為的,王葆把寶葫蘆扔了是不對的。因為王葆認為寶葫蘆做得不對,那就應該提早地對寶葫蘆說說自己對它的意見,而不是對寶葫蘆大喊大叫的,我想如果寶葫蘆真的懂得主人心里想什么,就應該和王葆一起做王葆自己想做的事,那寶葫蘆也就可以和主人成為最好的一對了。我們不能收不勞而獲的東西,但是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愛勞動、珍惜別人勞動、誠實的孩子吧!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二
昨日,我讀了一本名叫《寶葫蘆的秘密》的書,這是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張天翼的作品。
書中主要講的是:小作者王葆夢中擁有了一個神奇的寶葫蘆,這個寶葫蘆要什么就能變出什么。這下可把王葆樂壞了,讓寶葫蘆變出名貴的花、漂亮的魚、嶄新的自行車……寶葫蘆不但給王葆帶來了很多快樂,同時也給他帶來了許多煩惱。例如:一次數學考試,王葆在答卷時遇到了許多令他傷腦筋的題。正當他陷入沉思時,隱約傳來三四個同學離開座位準備交卷的聲音。王葆心里馬上想起了寶葫蘆。恰恰,坐在他前面的蘇鳴鳳也交了卷。就在這時,奇跡出現了,王葆空白的卷子上竟出現了幾行完整的答案。看到有許多同學都交了卷,王葆也交了卷。
但是,令我想不到的事情又發生了。蘇鳴鳳本來擁有滿滿答案的試卷竟變成了一張白紙。當然,這也逃不過老師的眼睛。老師觀察了一會兒王葆的試卷,發現王葆試卷上的字和蘇鳴鳳平常寫的字一模一樣。于是,老師讓王葆和蘇鳴鳳每人寫兩行試卷上的答案,蘇鳴鳳不一會就寫好了。可王葆遲遲沒有寫一個字。
同學們這才知道王葆把蘇鳴鳳的答案抄到了自己卷子上。王葆獨自跑到了河邊,抓起寶葫蘆就問:“你為什么不給我做出答案,而要抄別人的答案呢?”“我又沒學過數學,我怎么會呀?而且,所有我變出來的東西,都是拿別人做好的呀!”寶葫蘆委屈地說。這時的王葆一心想甩掉可惡的寶葫蘆,解除心理的怨恨,但始終沒有甩掉。于是,王葆在同學面前揭發了寶葫蘆,并貼上告示,讓那些被寶葫蘆拿走東西的失主找王葆認領。
讀了這本書后,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勞動來取得。我們不能像書中的王葆一樣,凡事都讓寶葫蘆替他做,自己什么也不干。最后他想甩掉那可恨的寶葫蘆,也很難甩掉。就像我們養成了個壞習慣,時間一長,想改掉也非常困難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來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三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寶葫蘆的秘密》,感受頗深,現在我給大家講一下我讀后的感受。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王葆的小學生,因為不滿同學們對他的看法,所以自己一個人來到河邊釣魚,在無意中發現寶貝—寶葫蘆。這是一個有魔力的寶貝,可以滿足他的主人的任何愿望,條件是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這個秘密。王葆接受了這個條件,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不是一般人享受的幸福,比如他要演講比賽,想要一份演講稿,馬上就會有一份演講稿出現在桌子上;如果他想買東西沒有錢,他的口袋里立刻有一大把錢任他花。王葆自以為獲得了一件神通廣大、魔力無邊的寶貝,但是卻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后來王葆才知道,寶葫蘆變出來的各種東西,原來都是被人做好的:演講稿是別人寫好的;花草是別人培養的;機械模型是別人做好的,最終,紙包不住火,王葆把寶葫蘆出賣了。
其實生活中的我也有和王葆一樣的經歷。我希望自己有一個三頭六臂的機器人,幫我寫作業,幫我穿衣服,幫我收拾書包……這樣多舒服啊!曾經有這樣一件事:以前我不會系鞋帶,總是媽媽幫我系。又一次上體育課,我的鞋帶開了,不知道該怎么系,我就隨便系了個大麻團,結果一會兒就又開了,一跑就摔倒了。最后我終于忍不住回到家里想媽媽學習系鞋帶。學會系鞋帶后,對我幫助可不小,開了還能再系上,也不會摔倒了。這系鞋帶就難不倒我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貪圖小利的人,這個寶葫蘆的故事正告訴我們,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成果才是最珍貴的。有了自己用勞動換來的成果,才知道勞動的辛苦,就不會把別人的勞動不當回事了。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寶葫蘆偷了東西我若接受了,也就等于我偷了東西,時間長了我就會養成好逸惡勞的壞毛病。
讀完《寶葫蘆的秘密》,我知道了我們不能收不勞而獲的東西,做一個愛勞動珍惜別人勞動、誠實的孩子。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四
《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是著名作家張天翼所寫。
他的童話總共不超過七種,但其中的一些童話人物,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
張天翼是在魯迅直接關懷下成長起來的現實主義杰出作家之一。
張天翼曾說,對他影響最大的除魯迅外,外國的作家有八人,其中居于首位的是英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張天翼英文能力很強,無疑是熟悉狄更斯的全部作文。
讀完《寶葫蘆的秘密》,給物的第一感覺是,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賴于被人。這本書給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是,王葆。他很懶,什么事情都想要現成的,遇到困難的事。就幻想有這么一件東西。
在這個故事里王葆不是個壞孩子,他挺想學好,助人為樂,關心同學,熱愛集體。就是遇到難事,就幻想有這么一件寶貝,可以幫他做許多事,想要什么有什么。你看王葆,有了寶葫蘆,想啥有啥。但是沒有讓王葆幸福過,倒讓他感到苦惱。自己想親手做一家飛機模型,寶葫蘆已經提前做好了。王葆很生氣,要把它砸碎。燒掉。再也不要它了。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是,以后一定要好好學些和勞動,不把困難,要有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將來好好為自己的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五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寶葫蘆的秘密》的書,里面的情節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時也震撼著我的心靈。
這本書主要講了愛聽故事的主人公王葆做的一個夢,他夢見在一次釣魚中,他得到了一個寶葫蘆,并擁有了”特殊幸福“。但日子一天天過去,他感到這種幸福并不幸福,反而帶來了許多煩惱和不快,使他漸漸失去了爸爸的信任,朋友之間的友誼。當得知他的所有東西都是寶葫蘆給他”偷“過來的時候,他毅然向大家坦白,使寶葫蘆失去了魔力,又一件件地歸還別人的物品的事。
剛開始看到寶葫蘆帶給王葆好吃的,好玩的,我認為這個寶葫蘆真是個好寶貝。可當看到寶葫蘆編出來的東西給王葆帶來的愁苦之后,我伴著王葆的思想,和情節的發展,悟著金魚的話,想法慢慢發生了轉折。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雖然很好,但失去了勞動的樂趣,僅有自我靠雙手得來的東西,才會讓你更珍惜,體會到歡樂。王葆也好像明白了:不能不勞而獲!當看到王葆告訴大家真相的時候,我心里懸著的一塊石頭最終放下了,感到無比的簡便。經過那么多復雜的情節,和一次次的誘惑,王葆最終理解了做人的真諦,幡然醒悟,我真替他感到高興。
答案當然不得而知,我曾被如山的作業所壓倒,也以往歷過堅苦困苦也曾幻想過有一個像寶葫蘆這樣的寶貝,幫我完成這一切。可我此刻明白了,生活就想一場美麗的夢,總有夢醒的時候,你如果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有朋友就有朋友。作業是別人寫的,偉績是別人創造的,錢是別人賺的,沒享過友誼的芬芳,沒受過努力的喜悅。那時的你,就像當時的王葆一樣,會感到生活的無趣,整日生活在撒謊的苦海里。
所以,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僅有你靠著自我的雙手去創造的東西,才有它真正的價值。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六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上幼兒園時就會了的一句話。那天下午,我和弟弟一起在電腦的風行網上看了《寶葫蘆的秘密》這部電影。
影片中,主人公王葆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中“釣”到了寶葫蘆。于是,寶葫蘆“幫助”王葆完成了許多事情,可是每次都違背了王葆的心愿。為此,寶葫蘆自己也是心存愧疚,不過,他是真心希望主人能夠高興的。
寶葫蘆幫王葆“偷”答案,害的王葆被劉老師批評;寶葫蘆幫王葆釣魚,結果讓同學們不相信這些魚是王葆自己釣的;王葆和同學比賽下象棋,寶葫蘆幫助王葆“吃棋”;王葆很喜歡模型玩具,寶葫蘆將所有的玩具都送到了王葆的家里;寶葫蘆幫助王葆制作了一個模型,讓同學覺得這是王葆買的……等等。寶葫蘆給王葆幫倒忙的事情數不勝數。最后,王葆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游泳錦標賽中為學校榮獲了冠軍。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世界上是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也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所有的成功都是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所爭取的。比如那些偉人,他們成功的背后,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正是因為他們付出的汗水和艱辛要比我們多,所以他們才會如此的偉大,被人們稱贊的。
以后,我要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爭取取得一個優異的好成績!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七
這個學期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了。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叫王葆的小男孩,每當他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或在課余生活中遇到麻煩時,他就幻想有一個神奇的寶貝出現來幫他輕松地實現目標。一天,他去湖邊釣魚,結果釣到了寶葫蘆,他高興極了,于是便把寶葫蘆帶回了家。寶葫蘆幫他完成了許多事:幫王寶釣魚、幫王葆寫作業、幫王葆做模型,幫助王葆吃棋。
可是,漸漸地,王葆發現寶葫蘆原來不分青紅皂白,只懂盲目服從,他生氣了,把寶葫蘆升扔回了湖里,但同時他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檢討了自己的行為,成了勤奮好學的好孩子。
這本書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王葆老師常說的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是啊,這句話是真對,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凡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回報。
讀完這本書我想到了一個故事。宋國有一個農民,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它因受了驚嚇而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后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等著天上掉餡餅,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農田里的苗也枯萎了。
回想以前,我也做過這樣的傻事。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數學老師布置每天寫兩面口算題卡,我一直偷懶沒有寫,等到老師快檢查的時候,就找同學抄一遍。回到家后,我把《口算題卡》交給爸爸批改,就心虛地趕快開溜了,去寫別的作業。沒過多長時間,爸爸就怒氣沖天地把我叫了過去,我仔細一看,原來是太著急了,把前一面的答案抄到了后一面,這一面沒對一題。我低著頭,不敢看爸爸那張陰云密布的臉,我羞愧極了,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我知道再也瞞不下去了,就只好跟爸爸媽媽坦白,媽媽聽了我的話,氣極了,把我打了一頓。
看了《寶葫蘆的秘密》,我明白了: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只有一點一滴的不懈努力,才能收獲最美最甜的果實,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八
小學生王葆意外獲得一枚有求必應的寶葫蘆,少年與寶葫蘆的故事由此展開。解析這個故事,我們不妨從“葫蘆”入手。
相傳周文王制禮之時,將葫蘆對半劈開,一半為男,一半為女。男為陽,女為陰,二者合二為一,陰陽結合,才構成了完整的生命體。
文王演周易,制八卦,其中最核心最本質的思想便是陰陽結合。伏羲氏一畫開天,從此便分陰分陽,陰陽不斷轉合,萬事萬物便在這動態的平衡中實現了永恒的發展。
葫蘆花雌雄同體,葫蘆本身即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微觀世界。小小的一只葫蘆,蘊含著宇宙發展最樸素的自然法則。葫蘆之“道”,道法自然。
故事的一開頭,主人公王葆的性格特點便躍然紙上。家里,奶奶追著王葆洗腳,王葆一會兒說怕燙,一會兒說怕冷,最后以講寶葫蘆的故事為代價才勉強配合。緊接著奶奶提出剪腳趾甲的新要求,于是王葆又開始以此為要挾索要新故事。
對家人的付出理所當然,甚至以合作做為置換條件,從這里我們大概可以判斷出王葆的自私與驕縱。
家庭是孩子接觸最早的社會構成,與家人的相處模式是孩子最初社會認知的啟蒙。“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一味無條件的滿足,是以愛為名義的懶政。
成語驕奢淫逸的典故,就是來自于衛莊公對小兒子州吁的過度溺愛。大夫石錯看不下去,諫曰:“臣聞愛子,教之義方,費納于邪。驕奢淫洗,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衛莊公不聽,為兒子埋下禍根,為社會所不容,終被處死。
家中的唯我獨尊和踏入新社會關系后的處處碰壁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認知失調,“不合群”就是最顯著的特征。
學校里,王葆和同學合作“見難就收”,把同學好心的建議當作對自己的敵意和否定,由此我們也能大約領略到王葆內在的惰性與能力無法匹配自大情節的矛盾。王葆與同學產生爭執拂袖而去,接著寶葫蘆登場了。
榮格曾經說過:“潛意識決定了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王葆與同學的爭執看似隨機,實質早晚會發生;王葆與寶葫蘆的相識看似是一場偶遇,實質卻是冥冥中的必然。
不勞而獲是王葆潛意識的欲望,而葫蘆只是將其潛意識意識化的契機——它讓王葆的欲望以一種更直接、更迅速的方式得到即刻滿足——金魚、美食......只要王葆一動念,腦中的東西就會出現在王葆的手上或是家中。最初的王葆口嫌體正地表示:“我對這樣的幸福生活還不十分習慣哩”。
寶葫蘆在給王葆帶來各種驚喜的同時,一些惱人的問題也在慢慢浮現。它能夠識別王葆腦中轉瞬的欲望,但實現的方式卻有些“不擇手段”。
比如把學校有且僅有一本的《科學畫報》不分青紅皂白地從同學手中變到王葆書包里,差點讓王葆被誤會,還好最后蒙混了過去;比如,王葆和同學下象棋,想要“吃”掉對方的棋子,寶葫蘆就直接把棋子變到了王葆的嘴里讓他“吃”,對弈局變社死局;再比如一切腦中浮現的東西似乎來得太過容易,反倒有點索然無味。
王葆忍不住與寶葫蘆談判:“往后一些個事兒讓我自己來辦,你別來插手行不行?” “哪些事兒?” “那些個有興趣的事兒。”王葆是這樣定義興趣的:“比如你要去做一件事,可是挺不容易,你得自己想辦法去克服困難,你得自己去斗爭——這么做成了,那才有興趣。越是不容易,做起來越是有興趣。”
王葆所謂的“興趣”其實就是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利·切克森米哈賴定義的心理學最優體驗——心流。切克森米哈賴在《心流》一書終表示:“能帶來樂趣的活動常是為挑戰而設計的。心流的專注,加上清楚的目標和即時的回饋,確立了意識的秩序,從而產生無窮的樂趣。 ”
就像詩中所言:“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樂趣、心流是知行合一的產物。而只有知,沒有行,只有結果,沒有過程,隨著刺激的邊際效益遞減,一切似乎也變得沒那么令人向往和愉悅了。
面對王葆意識覺醒的萌芽,寶葫蘆給了王葆兩個選項,第一是自此王葆想干什么事,都得自己去辦,寶葫蘆不插手或者干脆扔掉寶葫蘆。這個選項王葆不假思索地否定了。第二個選項是安安心心做寶葫蘆的主人,只要動念即可,完全不用費力。王葆既沒表示同意,也沒表示反對,他默認了。
王葆終究還是沒有抵抗得了心想事成的誘惑,選擇了唾手可得的“易”,放棄了埋頭苦干的“難”。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坤轉乾旋,陰陽消長,天真的王葆并不知道,這表面“看上去很美”的易得之幸,早已暗潮洶涌。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法國的“禍國妖后”——在大革命被送上斷頭臺的瑪麗皇后。
茨威格在她的傳記中寫道:“命運輕而易舉地把一切饋贈給她,恰好是這種不應得到的生活饋贈,使她內心貧乏。命運過早過多地嬌慣了她,高貴的出身和更加高貴的地位,都落在她身上,她無須費什么力氣,于是她認為,根本用不著努力,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一切似乎都合適。”“她想要統治,同時又要享受;她想要王后的權柄,還要女人的自由;她伸出玉手,抓起王冠,就像拿起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諷刺的是,這個道理王葆不知道,寶葫蘆卻知道。“我既然是個寶葫蘆,就得起寶葫蘆的作用。假如我老待在河里,什么事兒也不做,什么作用也不起,就那么衰老掉、枯掉,那我可不是白活了一輩子嗎?我既然活在世上,我就得有我的生活,我就得活動,就得發展,就得起我的作用。要是我不活動,又不使力,又不用心,那我就會枯掉爛掉。我得找機會把我的能力發揮出來——這才活得有個意思。能力越磨越強,我就越干越歡。”
洛克菲勒在家書中告誡兒子“白吃午餐的習慣不會使一個人步向坦途,勤奮工作是唯一可靠的出路。”
不僅人如此,萬物皆如是——有這樣一種大蔥的種植方法,就是從蔥芽破土而出的那一天開始,隨著大蔥的生長,每天往大蔥的植株上培土,每次只讓大蔥露出一點點尖,據說如此培養出來的大蔥,比普通的蔥要高一倍。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植物生長都需要陽光,大蔥為了得到更多的陽光,不得不掙扎著成長,努力的破土而出,努力的接近陽光。反觀普通大蔥,安逸的生長環境讓它們失去了努力挺拔向上的動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于生命而言,得來越易,成長越難。
果不其然,寶葫蘆對王葆的欲望處理得愈發得心應手,而王葆的生活卻愈加混亂。
他似乎更加無能,開始對寶葫蘆有了習慣性的依賴——遇到問題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去解決,而是寶葫蘆什么時候能解決。
他開始變得恐懼,因為他越來越發現,那些莫名其妙的麻煩開始透支了周圍他在乎的人的信任,他看似擁有一切,卻孤立無援。更要命的是,他發現,那些寶葫蘆變到他面前的東西,竟然都是他人之物。換言之,這不是變,是明目張膽的偷竊。
王葆的內心崩塌了,原來所有一切看似輕而易舉的獲得,都是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的,而他為此付出的是自己內心最珍視的品質——誠信,以及最寶貴情感——親情,友情。
寶葫蘆對此的回應輕描淡寫:世界上吃的用的東西,沒有一件是打天上掉下來的,都得有人去做出來。“你不去做,就得有別人去做,要不然,世界上就不會有這些個東西。世界上這些東西怎么來的,我以為你準知道哩”。
是啊,連葫蘆都知道的道理,王葆卻不知道。
《易經》中損卦、益卦互相對應。損卦損下益上,益卦損上益下,損中有益,益中有損,周而復始,源源不斷,終歸于零——“損益,盛衰之始也。”沒錯,世界的本質是能量的守恒,陰和陽就是在此消彼長中實現動態的平衡。
于是看似的“得到”可能是“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而看似的“失”卻可能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而能量守恒的背后,是因果的守恒。“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選擇是因,得失是果。選擇的那一刻便是種下了因,而后續的發展,皆圍繞最初的“因”展開。
世人常患得患失,有的人在喜悅中感嘆“怎么我如此幸運”,有的人在痛苦中扼腕“為什么是我”,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最初那個不起眼的選擇,早已冥冥中決定了一切。就像最初的王葆,冥冥中對不勞而獲的執念和欲望,讓他選擇了寶葫蘆,而之后的一切驚喜與困擾,都只是基于選擇的發展而已。
這就是為什么“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了。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患得患失的背后,是因果邏輯的混沌。
與患得患失相對的是“不期必”,而“不期必”的背后,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篤定與智慧。
葫蘆的諧音為“福祿”,而葫蘆的莖也叫“蔓帶”,諧音為“萬代”。又因腹中多籽,自古以來都有著“福祿萬代,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可是《寶葫蘆的秘密》里的這只寶葫蘆,卻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它有些狡猾,有些自私,甚至有些邪惡。寶葫蘆的到來,似乎處處在給王葆惹麻煩。
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自身的看法決定了客觀世界在我們內心的呈現,想要獲得內心的滿足,需要的不是去改變世界,而是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
《心理學通識》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都以為時間是療傷的圣藥,其實時間從來都不是,重新評價才是。 ”那么,如果換種角度,寶葫蘆的出現對于王葆來說,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首先,寶葫蘆的出現,激發出了王葆內心的真善美。
之前的王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眼高手低,唯我獨尊,自私自大,似乎有那么點兒“混不吝”的氣質。
寶葫蘆出現之后,雖然為王葆制造出了種種危機,但是他在這些危機中最本能的表現,恰好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少年不可一世的外表下那顆柔軟而美好的心——他在意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他渴望家人的認可,他愛憎分明,他討厭不誠實的自己。
而當王葆得知寶葫蘆為他變出的一切都是通過“偷”的形式得來的,王葆憤怒了、暴走了。
他有良知的不安,因為他有內心的底線。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沒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財富地位,需師出有名,以正當方式獲取。君子之所以為君子,是因為其無論在匆忙還是顛沛之際,都能夠守住仁德。
正所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即君子在意的是道德與法制,而小人在乎的卻是土地和利益。從這個角度我們不難看出,在德與利之間,王葆選擇了前者。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王葆君子的一面被激發了出來。
其次,寶葫蘆的出現,也讓王葆對自己的世界進行了重新的價值排序,也讓他意識到了什么對于自己來說是最珍貴的。
“我翻來覆去地想著家里的人,想著學校里的人。說也奇怪,我似乎到今天才真正體會到他們是怎么樣地愛我(我以前好像從來沒這么想過)。可是今天——就是這會兒——又覺得他們仿佛跟我離開得老遠老遠了似的”。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離別、求不得、不欲臨。其中后四苦,更多的來自人的主觀意愿和價值判斷——是人自己的選擇:擁有的不加珍惜,得不到的翹首以盼,失去的扼腕嘆惋,自造罪孽,自食苦果。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些需要先人終其一生甚至以失去摯愛至親為代價才能幡然醒悟的人生真諦,卻因寶葫蘆的出現提前讓王葆領悟到了。這何嘗不是人生的一筆巨大財富。
葫蘆自古與醫藥息息相關。道家始祖以葫蘆做法化出妙藥靈丹,隨身攜帶以解蒼生之苦。八仙中的鐵拐李也是背著一葫蘆的靈丹妙藥游走天下,治病救人。
葫蘆本身自重很輕,去除內瓤,內部空間巨大,在我國歷史上也素用來盛放藥物,同時也承載了我國源遠流長的中醫文化。
王葆摒棄了驕縱、自大、懶散、自以為是和凡事妄圖不勞而獲的“病根”,懂得了選擇的代價,來之不易的珍貴,得失的轉換,因果的守恒,以及生命的真正意義所在,最終藥到病除,驅邪扶正,重獲新生。
故事的最后,王葆與寶葫蘆的奇遇原來只是一場夢。但真的只是一場夢嗎?又或者我們都是夢中之人?昔莊周夢蝶,醒來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而這到底是不是夢,或許只有寶葫蘆自己知道。道教中,道人們幻想葫蘆能夠裝進一方天地。蘆同“壺”,因此也有了“壺中天地”的說法。
小小葫蘆,內有乾坤。葫蘆之道,道法自然啊。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九
我看過里面的主人公分別:王保、王保的妹妹、王保的奶奶、王保的同學和寶葫蘆。
有一天,王保想去釣魚,他走到一個池塘里的釣魚,于是他把水桶放下來。開始釣魚了,王保釣到一半水浮上來了,有一個東西好像在水上。原來是個寶葫蘆,寶葫蘆出現在水上,王保很驚訝。他驚訝的說:“這不是傳說中的寶葫蘆嗎?”
寶葫蘆說:“主人沒有關系,我給你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我覺得這個寶葫蘆太神奇了。你想得到這個寶葫蘆嗎?我想得到這個寶葫蘆,可是現實還是現實。
你們喜歡這本寶葫蘆的秘密嗎?如果喜歡快去買吧!里面有很多知識等著你。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十
“《寶葫蘆的秘密》?”對!最近,我讀了一本這樣的書,它就像是一本魔法書,讓我時時刻刻都想看,上學的路上看,放學的路上也看,就連上廁所的時候我還在看。今天,就讓我帶你們去領略一下這本書的風采吧!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開心的,是激動的,是期待的,帶著這樣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頁,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串串生動的文字,便映入了我的眼簾,我心中的期待又濃了幾分。我又翻開了第二頁,一個個搞笑、有趣、疑惑的故事,看得我一會兒捧腹大笑,一會兒懊惱不已,一會兒激動,一會兒驚訝,此刻,我的好奇心已經上升到了極點,我帶著這樣的心情又翻開了下一頁,一篇篇精彩的文章,看得我目不轉睛,越看越入迷,不知不覺中,我都看了一大半兒了。
看完后,我輕輕地合上了書,但臉上的驚訝還在,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場夢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心里感到很欣慰,再仔細回想前面的內容,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任何事情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每個人都有夢想,只要為夢想付出了汗水,才會無愧于心!
這,是一本好書!
寶葫蘆的秘密寫讀書心得篇5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十一
我看了一部令我難以忘懷的書《寶葫蘆的秘密》。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王葆釣到了一個寶葫蘆,這個寶葫蘆可以讓王葆要什么有什么,然而,就是這個寶葫蘆,王葆為了不讓其他人發現寶葫蘆的秘密,對自己最親的爸爸撒了謊,最后把寶葫蘆給扔了的故事。
其實學習生活中的我也有和王葆一樣的經歷。我希望自己有一個三頭六臂的機器人,幫我寫作業,幫我穿衣服,幫我收拾書包,這樣多舒服啊!曾經有這樣一件事:以前我不會系鞋帶,總是媽媽幫我系。有一次上體育課,我的鞋帶開了,不知道該怎么系,就隨便系了個大麻團,結果一會兒就又開了,一跑就摔倒了。最后我終于忍不住回到家里和媽媽學習系鞋帶。學會了系鞋帶后,對我幫助可不小,開了還能再系上,也不會摔倒了。這下系鞋帶就難不倒我了。
有時候,我的`題做錯了,想偷懶就不管錯在哪里,直接問媽媽:”哪里錯了?“媽媽總是回答我:”自己好好看看。“我就不得不自己認真地檢查演算,最后總能查出錯在哪里,這樣一來到鍛煉了我的檢查能力。學會了檢查可是個好事情,每次考試都能查出錯誤來,這樣考試就有好成績啦。
我也想做一個夢,能和寶葫蘆坐著飛機在天空翱翔,能坐著飛船游向太空,那是多么暢快的事啊!不過,還是得自己努力。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心得篇十二
今天學校組織觀看了教育電影:《寶葫蘆的秘密》,這場電影讓同學們歡樂聲不停,但又讓我們在歡樂聲中學到了許多。
故事講述小學生王葆,當他在學習上碰到困難的時候,或在課余生活中遇到不順利的時候,就幻想有一個神奇的寶貝來幫他輕松地實現目標。一天,王葆在釣魚時偶遇傳說中能實現任何愿望的寶葫蘆,他想要什么寶葫蘆都能信手拈來。寶葫蘆幫王葆釣到魚、做成高級的模型、完成回家作業,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成什么。有了這個寶葫蘆后,他在學校的表現是突飛猛進,讓同學們大為驚詫。寶葫蘆更幫助他在泳池中大顯神威,輕易獲得了參加校隊的機會。
可是,王葆逐漸發現寶葫蘆原來不分青紅皂白,只懂盲目服從,因此屢令王葆哭笑不得,最后更令王葆在數學考試中鑄成大錯!到最后他終于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能力贏得了市的游泳比賽。
電影雖有趣,引人發笑,卻不失深刻寓意,告訴了我們:做事必須老老實實,投機取巧的心態是成功的絆腳石。只有努力不懈,自強不息,才能成功。俗話說的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一條鐵規則。很多人都擁有自己的夢想,但很多人卻都沒有實現,是因為他們沒有進行讓夢想變成現實的努力,老是坐在那里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得東西,天上掉下的餡餅往往隱藏著對人不利的東西。
寶葫蘆的秘密觀后感
《寶葫蘆的秘密》的觀后感
【熱】《寶葫蘆的秘密》觀后感
【熱】寶葫蘆的秘密觀后感
寶葫蘆的秘密讀后感作文300字錦集九篇
最好的讀書心得
巴金的《家》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