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一
昨天,我的數學書不見了,后來又找到了。
一開始,我回到家,媽媽也剛回到家,就給我檢查書包,一看,媽媽就說:“咦,你的數學書在哪呀!我沒有看到你的數學書。”
我說:“不可能的'事,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又在騙我。”
媽媽說:“你不信,好,你不信的話就來看看呀。”
媽媽說:“不會掉了吧!”
我說:“好像在桌子里,明天一早就去拿。”
今天早上,我到學校里去拿,一看,怎么不在了?我心里想,哎!我的書呢?這時,老師來上課了,是數學課,我特別著急,后來盧昌松把數學書還給了我,我一看,不對呀,怎么他會有我的數學書呢?我想著想著終于知道了,原來我昨天把數學書放在他的桌子上,他又當自己的書放進了書包里,怪不得我找不到呢,原來在盧昌松那里。
更多四年級日記數學書不見了星期五下午最后一節是班隊課世外桃源心情日記早上的雞人追逐戰唉,媽媽不在家洗 衣 服秋游前的興奮心靈的回音我是小小理財家“偷懶”的眼睛快樂的班隊課!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二
隨著新系統的發布,我那臺老的'像蝸牛的機子,是該徹底換換了。
在著寬屏橫行的時代,你要不是19或22寬屏,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說。
看著電腦書,上面介紹著多大多便宜,我也心動了,可是22寸到底多呢(思考!郁悶!)
那就先看看老機子的crt到底有多大吧!經過查詢,終于找到了關于英寸的最新資料(熱淚盈眶)。1英寸等于2。54厘米。這個問題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由來了____改怎么量是四個邊一起量還是帶著這個問題,我咨詢了我家的數學"教授爸爸。他對我說:"現在量屏幕用對角線量,寬屏只是調個角度罷了。"我沒顧的上向我爸道謝就急匆匆地來到電腦前,拿起尺從左上角量到右下角,共是43厘米,我算了一下英寸)這么說,老機子crt顯示器是17寸的了。
量完老機子,現在開始動手算一下22寸有多大了。1寸是2。54厘米,
22寸就是厘米)好大呀!我試著畫了一下(條件是普屏的話)就像兩個大毛巾橫著并排在一起,長38厘米,寬42厘米,面積約有平方厘米)。都可以當電視用了,玩游戲就是一個"爽"字!
掌握了方法以后,買顯示器就不會買錯了。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數學,(怪不得是主客。重要!),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學好數學。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三
在數學興趣課上,莊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壽星。
一打聽,這位老壽星已經141歲了,乾隆皇帝便贈了一聯給老人: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乾隆皇帝要隨行的大臣紀曉嵐對出下聯,這可難不倒他,他的下聯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老師說:“這一副對聯里,藏有一道數學題,請同學們算一算老人幾歲?”聽了老師的話,我想,“花甲”是指60歲,“重開”是指兩個60歲,“三七”是指二十一歲,上聯就是60×2+21=141歲;古稀是指七十歲,“雙慶”是指兩個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歲,下聯就是70×2+1=141歲。原來,對聯中也藏有數學問題呀!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文人們就常作對聯,以詠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數字嵌在對聯中,使對聯除了文學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識性。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四
通過上個學期數學期末考試,我發現數學基礎部分學得不是很扎實,于是我在暑假里認真學習,努力復習數學基礎知識,使我有所改進。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給自己訂了一個目標:每天做一張口算和應用題,做完讓爸爸審閱。過了沒多久,我的計算速度就變快了,讓我更有自信了。有時去逛超市,我會注意身邊的數字,我真可以說成了“數學迷”。
興趣班中,老師教我們學奧數,我們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向老師詢問。學奧數,使我開拓了思路,學到了解題的捷徑。
學數學是件快樂的事情,它使我的大腦轉動起來,讓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只要生活中有關于數學的事物,我都會嘗試著去完成,所以我認為學數學是一種樂趣。
在許多人眼中,數學是件很難的事,但我認為:只要我們認真、用心地去學習它,那么數學對你來說,一定不是問題。在這個暑假里,我要認真地復習數學,這樣我的數學才不會落后。只要認真、細心、仔細地去做任何事情,一定會成功的。
張熠誠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五
那天,數學的一個單元學完了,老師就進行了一次測試。
拿到試卷,我先大致瀏覽了一下,嘿,好簡單!我不禁沾沾自喜,立即拿起筆馬不停蹄地奮筆疾書起來。“沙沙沙”不到20分鐘,我就一口氣答完了所有的題目,筆朝桌上一扔,也不檢查,就趴在桌上神思起來。想著想著,我好像聽到了馮老師那響亮的又略帶點喜悅的聲音:“徐浩宇100分!”又仿佛看見了我滿面春風,伴著同學們們羨慕的目光和掌聲走向講臺……我越想越得意,竟控制不住地笑了起來。
真的到了報分的那天,我自信滿滿地來到學校,走路時甚至連門都嫌小,更別說拿正眼看人了。報分了,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沮喪地下臺,看著座位上等待報分的同學們擔憂的模樣,我又忍不住地漾起笑容。突然一個冷冷的聲音傳來:“徐浩宇84,要嚴重批評。”我一下子僵住了。我以為自己聽錯了,環顧四周,發現全班同學們都目不轉睛地盯著我,我確定了這一現實。我羞得滿臉通紅,真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我呆呆地站起來 ,呆呆地取回了試卷。
那一次,我哭了,傷心地哭了!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六
前幾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數據:美國是3.85美元一加侖汽油,而中國是6.6元人民幣一升汽油。我心里有點犯嘀咕了,升這個體積單位我知道,可加侖是什么,它和升的進率是多少呢?帶著疑問,我上網準備查閱資料。
剛打開網頁我就后悔了。老師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自己探索,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尋求他人的幫助。我便先查找了加侖的資料,得知了它也是一種體積單位。又查找了美元和人民幣目前的匯率,是6.5元人民幣換一美元。就決定自己算一下。
3.85×6.5=25.025,得出了25.025元人民幣一加侖的數據。知道了多少人民幣一加侖和多少人民幣一升,再用25.025÷6.6≈3.79。得出了3.791升大約等于一加侖。我又上網驗證一下,可網上的進率卻是3.785。為什么會不一樣呢?我想了想:原來,美元和人民幣的進率一直在變,所以會有些不同。不過,3.785四舍五入一下也差不多等于3.791。
報紙上還說美國人的人均年收入約是三萬六千美元,一個月三千美元。而中國人的人均月收于差不多是三千元人民幣。因此美國人一個月能買三千升汽油,而中國人買的汽油量僅是他的六點五分之一,約462升。
全部合成人民幣:美國人一個月能賺差不多兩萬元人民幣,而中國人相比之下就少多了,只有三千元人民幣。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因為咱們中國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全機械化生產,人力的勞動還有很多。他們用如雨的汗水換來的只是較少的薪酬。不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會發展的更完善、更強大!
其實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它也許只是報紙上的一句話,只是突然萌生的一個想法,或者可能是對未來的憧憬。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七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月之繁,無處不用到數學”特別是二一世紀的今天,數學的應用更是無所不在。
今天難得的假期,興趣班放假,我便拉著老爸老媽去逛街。其實說是逛街,還不如說是幫我買書呢!
老爸老媽也識破了我的心思,便說:“買書可以,但是你要算出書打折后的價錢,怎么樣,可以嗎?”我爽快的答應了。
第一本要買的是《伊索寓言》,這本書的價錢是10元,但因為是假期,所以打9折,應該乘0。9,可我還沒學過怎樣用有小數點的數字做乘法,便想用簡便的計算。“哦,有了,可以把0。9看作1,那么10x1=10,10分之一是10÷10=1再用10——1=9(元)哈哈,我算出來了!”老爸笑了笑,說:“那如果一本書是20元呢?”對呀,如果不是整數,那不就不好算了嗎?于是,我又冥思苦想起來。:“咦,我知道了!”可以把0。9擴大10倍,也就是9,再用9x20=180既然我們算的時候擴大了10倍,那么現在就要縮小10倍也就是180÷10=18(元)
于是,我便滿懷信心地說給老爸聽,這次,老爸露出了贊揚的笑容!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書。
這讓我真正明白了華羅庚的那句名言,我想:隨著年級的升高,一定要懂得在生活中充分利用課堂中所學的內容,才能進一步提高成績呀!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八
今天數學課又上新課了——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法則。我學會怎樣計算了方法是:
(1)數位對齊;
(2)從低位算起;
(3)對齊小數點位置,點上小數點。
(4)得數的末尾有0,一般都把0去掉。
我還知道了怎樣驗算,怎樣比較。想起我們以前不認真學習,現在就后悔了。時間是不等人的,一去不復返,大家珍惜時間并努力吧!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九
一做完作業,媽媽便走了過來,對我說:和你玩個游戲吧!”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被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著1—24個數。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
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贏不了媽媽,“為什么總是單數呢?”我絞盡腦汁地想呀想,終于讓我想起了老師曾經講過的公式:奇數+偶數=奇數。這下我可明白了,媽媽就是利用這個規律獲勝的。
在數學的世界里,有著許多奇妙的規律,只要我們學好數學、善用數學,它,就是無處不在的!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十
這是一個細雨蒙蒙的星期二.我撐著雨傘去學校,突然發現一樓《學習園地》圍著許多同學.好奇心馬上驅駛我跑過去想看個究竟.當我走近一看,”哇”,原來是《數學廣角》又出新題目了!難怪吸引這么多同學圍觀!我鉆進人群,見到上面寫著這么一道題:.
看了題目,我心里琢磨了起來……
我靈機一動,答案有了,狗不會吃菜,可以先把雞送過去,空手回來再把菜送過去,考慮到雞會吃菜,那就把雞帶回來,換著把狗帶過去跟菜在一起,最后再回來把雞帶過去。對,答案就是這樣,我甜甜地笑了。
《數學廣角》真好,以后我一定會經常光臨這里噢。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十一
星期六那天我們開始搬家,早晨一起來,我們就換上衣服開始搬,開始忙活。
媽媽把我和爸爸叫到廚房,說搬完家晚上吃餃子,還要在餃子上包上硬幣、辣椒、花生……吃到硬幣,搬家后的一年到頭都會起財運的;吃到辣椒,搬到新家后的一年都會精氣十足的;吃到花生,搬家后的一年里一定會穩穩當當的……大家都知道這是迷信,但是,大家只圖一樂嘛!
到了晚上——"煮餃子嘍!"媽媽喊了一聲,我以飛快的速度沖進廚房,睜著眼問媽媽:"媽媽你一共煮了多少個餃子呀?"媽媽說:"素餡的有50個,肉餡的占素餡的80%,你說,一共有多少個餃子呀?""50的80%就是40個,40加50就是90個,媽媽一共包了90個餃子。""對了。"媽媽一邊煮一邊表揚我。
吃完餃子我數了一下,我吃出5個硬幣、6個花生;媽媽吃出5個花生、3個、硬幣1個辣椒;爸爸吃出了9個硬幣、9個花生、3個辣椒。我問媽媽:"媽媽,你知道我吃的餃子占總數的幾分之幾嗎?""當然知道了,你吃了11個,共90個,用11除以90,不就是90分之11嘛。"媽媽滿懷信心地說。接著我又問爸爸:"你吃的硬幣占我的百分之幾呀?"爸爸不假思索地說:"我比你多吃4個硬幣,用4除以5,不就是80%嗎?"看來,我們家的人都還蠻聰明的嘛!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十二
我們家的書房是長方形的,它的長有7米,寬有4米,坐南朝北呈列著。
一進門,正對著的是一張大的紫紅色的.書桌,它也是長方形的,大約長有2。5米,寬有1。2米,那是我爸爸的書桌,旁邊還有一張小一點的長方形的書桌,大約長2米,寬1米,我媽媽經常在這看書。
最后,我發現我在我們家的書房中竟然沒有看到一個正方形,真奇怪!
這就是我家的書房,歡迎小朋友來我家玩。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十三
以前,我一直認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2路汽車去青少年宮。就在車子快要出發時,1路汽車正好與我們同時出發,此時爺爺看前面的這兩輛車,突然笑著對我說:“澤群,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2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輛車至少要經過多少分鐘后又能同時發車呢?”稍停片刻,我說:“爺爺,你出的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和2路車的起點是在同一個地方。”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