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己。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一
段落一:引言(大約150字)
父母課堂是我國社會性課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旨在幫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和引導孩子的成長。近期我參加了一次父母課堂,深感受益良多。通過此次課堂,我認識到了在現代社會中,父母的職責已經遠不僅僅是生活的供給者,更要扮演好引導和支持孩子的重要角色。
段落二:理解兒童(大約250字)
在父母課堂的第一堂課,我們了解到了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孩子從出生到青少年階段,心理發展會經歷一系列的階段。這對父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真正理解兒童,才能更好地與他們溝通和相處。我在課堂中了解到,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抗拒、粗暴、焦慮等,都是心理發展的正常反應。學會正確地理解兒童,能夠讓我們更加耐心地引導他們走向成熟。
段落三:溝通和親子關系(大約250字)
在父母課堂的第二堂課,我們學習了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以及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溝通是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課堂上,我們學習了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比如傾聽、共情、表達自己的感受等。通過這些技巧,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并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引導。而在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方面,我們也學習了一些方法,如互相尊重、建立信任和享受時光等。這些都是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長久、穩固的關系的重要因素。
段落四:教育方式(大約250字)
在父母課堂的第三堂課上,我們聚焦于教育方式的問題。現代社會中,教育方式與教育內容同樣重要。在課堂上,我們了解到了一些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激勵式教育、合作式教育和自主式教育等。只有選用適合孩子個性和特點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潛能。此外,我們還學習了如何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和懲罰,建立起明確的行為標準和規范。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父母能夠更好地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軌道。
段落五:總結(大約200字)
通過這次參加的父母課堂,我收獲了很多。我意識到作為父母,我們需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并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在教育方式方面,我們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式,并在引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懲罰。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父母課堂為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使我更加懂得如何成為一位更好的父母。我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能夠給予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茁壯成長,并為社會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二
近年來,中國社會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其中一項亮點就是父母大課堂。父母大課堂是指專門為家長開設的一種學習平臺,旨在幫助家長提高育兒水平,培養良好家庭教育方式。最近,我參加了一期父母大課堂課程,受益匪淺。下面我將以新知,親子關系,培訓體驗,實操效果和進一步學習為五個方面,分享我對父母大課堂的體會。
首先,這次父母大課堂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新的知識和觀念。在課堂上,我們學習了許多關于兒童心理發展,性格培養和溝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我更加了解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特點。例如,我之前不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反叛期是必經之路,而且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引導。學習了這些新的知識,我意識到在與孩子相處時要注重方法。我要以身作則,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他們提供適當的空間和自主選擇的權利。
其次,在這次父母大課堂中,我對親子關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親子關系是家庭的基石,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生活的忙碌和工作的壓力,許多家長忽略了與孩子進行真正的交流。通過這次課程,我獲得了許多改善親子關系的技巧。例如,我學會了傾聽,并在與孩子的對話中給予他們充分的表達空間。我也學會了夸獎和鼓勵孩子,讓他們感到自己在家庭中是被重視和肯定的。
第三,父母大課堂的培訓體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課堂上,我們參與了各種形式的互動和小組練習。這不僅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還培養了我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通過與其他家長的交流,我了解到許多其他家庭教育中的相似問題。我們相互鼓勵和分享經驗,使我感到這是一個非常溫暖和支持的學習環境。這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家長,我們不是孤單的,我們可以相互幫助,共同成長。
第四,實操效果也是我對父母大課堂的體會之一。在課堂結束后,我開始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我和孩子的相處更加和諧和親密。我學會了設立合理的家規,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我也更加注重與孩子的交流,盡量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這些實際操作使得我們的家庭更加溫暖和諧。
最后,這次參加父母大課堂的經歷激發了我進一步學習的欲望。通過這次課堂,我深深意識到教育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育兒水平。我計劃參加更多的家庭教育課程,并閱讀相關書籍來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總之,父母大課堂給予了我許多新的知識和觀念,深入認識了親子關系,提供了寶貴的培訓體驗,并且在實際操作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此外,這次經歷也激發了我進一步學習的欲望。我相信通過持續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己,我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家長,給予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和教育。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三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和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大,父母們對于子女教育追求完美的心態也愈發濃厚。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許多父母通過參加父母課堂來學習教育知識。我最近參加了一次父母課堂活動,深深體會到了父母課堂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首先,父母課堂為父母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在課堂上,我結識了許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家長,他們有的是企業高管,有的是專業教育工作者,有的是普通家庭主婦。我們通過共同參加課堂活動,傾聽專家講座,參與小組討論等形式,互相分享教育經驗和方法。這種交流和學習的過程,極大地拓寬了我們的教育視野,讓我們看到了不同家庭的教育特點和問題,使我們受益匪淺。
其次,父母課堂讓父母們了解到了科學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課堂上,我們聆聽了專家們的講座,學習了最新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和實踐經驗。例如,我們學到了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如何調節孩子的情緒、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等。這些知識不僅讓我們明白了教育的目標和建議,也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他們提供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第三,父母課堂提供了實踐和互動的機會,讓父母們親身體驗教育的過程。在課堂上,專家們通常會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和互動游戲,讓父母們通過參與來體驗教育的過程。例如,我們會模擬一些常見的教育場景,如家庭作業輔導、與孩子的溝通等,通過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些實踐和互動的活動,讓我們不僅能夠理論上了解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更能夠在實踐中檢驗和應用,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
第四,父母課堂鼓勵家長與學校、老師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在課堂上,我們與學校和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針,同時也向他們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需求。通過這種合作和交流,學校和家庭之間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聯系,形成了共同努力的教育力量。這種合作關系不僅能夠為孩子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資源,也能夠促進學校和家庭在教育中的共同成長。
最后,父母課堂提醒了我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并激發了我對教育的熱情和責任感。參加課堂活動讓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習慣,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和問題,并通過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來加以改進。同時,與其他家長的交流和互動,也讓我看到了家庭教育的多樣性和發展潛力。這種反思和學習的過程,不僅提高了我的教育水平,更增強了我對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而言之,參加父母課堂后,我深刻體會到了它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它為父母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讓我們了解到了科學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過實踐和互動,父母們能夠親身體驗教育的過程,并與學校、老師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最重要的是,父母課堂提醒了我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激發了我對教育的熱情和責任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參加這樣的課堂活動,不斷學習和進步,為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四
隨著教育觀念的變革,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增加。為了更好地了解子女在學校中的表現和問題,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參與進入課堂。近期,我也有幸參與了子女的課堂觀摩活動,并獲得了一些珍貴的心得體會。下面我將以五段式的方式,為大家分享我的觀摩心得。
在參與課堂觀摩的過程中,我最深刻地體會到了教育的艱辛和卓越。在觀摩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我發現老師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是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老師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讓課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有趣而富有活力。他們還能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和特點,給予他們不同的輔導和指導。看到這些,我意識到教師是一份充滿責任而奉獻的職業,他們的工作絕非容易。
通過觀摩,我還發現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并認識到了改進的必要性。在小學數學課上,我看到老師讓孩子們進行小組合作,在解題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和幫助,這激發了孩子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而我在家里,常常習慣性地為孩子解決問題,沒有給予他們充分的學習機會和空間。觀摩之后,我決定要與孩子進行更多的互動和交流,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觀摩課堂給予我一些啟示,讓我在家庭教育中能夠更好地引導孩子的學習。在中學物理課堂上,我看到老師通過實驗和示范,帶領學生們進行科學探究,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這讓我意識到,家庭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于是我在家里開始鼓勵孩子們進行一些小實驗,讓他們動手動腦,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和實踐能力。
參與課堂觀摩的過程中,我還感受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我看到老師注重與家長的密切聯系和有效溝通。老師定期與家長開展家庭作業輔導會,分享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改進意見。這種家校互動的方式讓我深感家庭和學校是一個教育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家庭與學校緊密合作,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最后,在觀摩課堂之后,我感觸最深的是對于教師的贊嘆和感激之情。他們在課堂上展示的思維和溝通能力,以及對學生個體發展的關注,都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和幫助。我深深地感激教師們為孩子們所做的一切,他們為我們打開了人生的大門,讓我們得以成長和學習。
通過參與子女的課堂觀摩活動,我對于家庭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會。我意識到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我也明確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才能夠更好地教育孩子。值得慶幸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也開始重視教育,進入課堂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相信在父母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將會得到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五
很高興能來到xx小家長課堂接受專家的指導。
通過這次專家的講解指導受益匪淺,發現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許多不足缺欠之處,能夠及時的修正。
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尤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為根本,因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靈魂,無德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古代的孔子就倡導以德育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對他的弟子言傳身教,乃至世人影響頗深,甚至衍生出儒學研究的課題。孩子呱呱落地第一眼看見的是自己的父母的微笑,聽到的第一聲是父母熱切的愛的召喚。孩子在自己身邊健康的成長同時深受為人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傳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習性、思路學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壞形成在家庭,表現在學校,表現在社會。學校的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專門教師進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為重,“才”為輔,讓孩子心里健康,道德品質好,去適應社會和學校,為孩子在學校有一個好的學習基礎和環境,為其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面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我的孩子劉博盈一直有個膽小,遇難而退的心里,往常我一發現就比較急躁,不斷的對孩子指責訓斥,孩子只是低頭不語,反而我發現孩子更膽小,通過這次老師的指導,我首先試圖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以緩和的態度,耐心的講,,我們和老師教你知識文化,變得更聰明,掌握豐富的知識,等長大了才能做你現在心中夢想的事情。孩子看到我的態度改變了,隨著她面對一心些困難也有了一些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我很欣慰。
1、自理能力。《生活與勞動》中編寫了“整理書包”、“整理床鋪”、“釘鈕扣”、“折疊衣褲”等有關培養自理能力的內容,這些課程教學在學校,但大量的實踐必須在家里進行,如果沒有孩子父母的指導、督促和嚴格要求,則無法實現教學目標。育人的實踐告訴我們,父母包辦代替過多,往往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要以長遠目標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2、家務和公益勞動。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從最低要求看,勞動是每-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為從小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生活與勞動》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編寫了“洗碗筷”、“紅燒豬肉”、“鋪路填坑”、“秋收勞動”等內容。這類課在學校的課堂教育中,教師在講授目的意義、相關知識、操作的基本方法、步驟提出相應要求的同時,只能作示范性的操作或組織一般性的實踐勞動。而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視勞動為美德,熟練地掌握家務和生產勞動的技能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堅持不懈的指導督促,逐步養成和掌握。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成為愛勞動,對勞動懷有一種光榮感和親切感的好孩子。
3、動手能力。《生活與勞動》課中的手工工藝制作,如“編籃子”、“繡手帕”、“制作七巧板”等內容,在小學低年級占總課時的25%左右。中高年級占33%左右。這充分說明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因為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讓他們手腦并用,理論聯系實際,不但能豐富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就一雙靈巧的手,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使機體充滿活力,磨練他們頑強的意志。對手工工藝制作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能充分展示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意識。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通過動手勞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會以創造的成果奉獻于社會,服務于他人。
4、衛生、生活習慣。一個人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反映了這個人的最基本的素質。衛生和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和給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又必須從小養成。《生活與勞動》課中的“看電視”、“不挑食、偏食”、“生活起居要定時”等課,明確地規定了看電視的正確姿勢,每天入睡、起床的時間,飯前便后洗手,衣著整潔,勤洗頭理發等等,這些規定和要求,學校在教學之后只能作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評比,平時的表現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親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體指導和及時督促勝于學校教師的教育,只有家庭與學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六
不學不知道,原來教育孩子有多樣化,通過這次閱讀了《父母課堂》我受益匪淺,發現自己教育孩子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這次閱讀了《父母課堂》讓我為將來教育孩子起到不小的作用。
我們都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寶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做人是父母的責任。孩子一生下來就跟隨我們一起生活,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隨父母的生活習慣,道德做人,所以孩子的品德好壞在于家庭,一個幸福的家庭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
教會孩子怎樣去關心別人,學會做事做人,教育她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做事要有信心,不怕苦,不怕累,培養她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一定要以誠信為主,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作為家長,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要遇到難題,由于我當過兵,所以經常用部隊的一些條例條令,規章制度來教育女兒,教她一切行動聽指揮,父母說的話就是命令,安排的工作必須完成,而且無條件服從。沒有顧及她的感受,讓她總覺得委屈和傷心。通過學習《父母課堂》,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父母應該多與孩子交流,了解她的心聲,讓她在一定范圍內自由安排學習和生活。
我的寶貝女兒,自從生下來我們就很愛她,從上幼兒園開始,她就很堅強,很熱愛學習,我們的工作很忙,很少陪她一起學習,交流,很少全家一起出去參加戶外運動,與其說自己沒時間其實都是在自欺欺人。
通過這段時間,我學習了《父母課堂》得出幾點結論:
一加強與子女交流:
我們應該多與女兒交流,把自己當成她的朋友,陪她一起去戶外運動。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多讓她講講她遇見的趣事,說說她的`想法.
二增強家庭共同學習:
讓孩子多花時間進行一些有益的課外閱讀,抒發孩子的求知興趣,同時我們自己也要多閱讀有關教育孩子的書籍,正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三增加父女互動
了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她的需要,多陪她做做游戲,帶她多參加她喜歡的活動。
四培養學習自覺性
女兒做作業很認真,但有時就是粗心大意,我們應該讓她學會自己檢查,首先與她進行討論約定,只要她覺得自己做得好,完成得出色,我們也可以允許她提一些小小的要求,隨著她的正確率提高,小要求就逐漸減少,直到不允許提任何要求。
五培養自理能力和愛勞動的習慣
我計劃逐步培養她的自理能力和愛勞動的習慣,形成她主動為他人服務和參加家務勞動的意識。我會幫助她,要求她從自己的房間開始,折疊衣物,每周周末,打掃自己的房間和書房,有空就把客廳物品擺放整齊。讓她自己做父母的清潔工小助手。
六注重品德教育
教育她百善孝為先,讓她向父母看齊,我們會一如既往自己的孝敬父母,更要教育她,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該怎樣去回報父母,孝敬父母,讓她從日常生活做起,從小事做起。坐公交時,主動為老弱病殘孕讓座。與同學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愛護大自然,碰到困難要自己解決,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能獨立,有自信,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人。
不是教不好孩子,而是我們做父母的不懂得怎樣去教育孩子,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將能茁壯成長,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七
上周六我去中心小學聽了牛平教師一堂"家長課堂"課--"賞識教育新天地"。牛平教師一開言就對家長們說:"家長朋友們,為了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未來,請走進'賞識教育新天地'家長課堂吧,在這里,你的觀念會得到更新,您的心態會回歸于平和,你會得到一把翻開孩子心靈的鑰匙,您會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
我一邊聽著便不住地點頭。回想我做過家長的時候,孩子有時問我這道題是怎么做的,當時我是做班主任工作,班級50多名學生哪有時間給自家孩子輔導呀,就臭嚼亂罵一頓,"你上課都干什么了,走神了是不?就這樣小簡單的題都不會,我不能給你講,你自己去想去做去,滾......"當時,母女倆人各自都氣得夠嗆,孩子臨身就哭啼啼地走了。
雖然兩個女兒都進入了大學校門,可我總感覺在孩子身上輔導有時不夠耐心、溫和,平時在她們背后還屢次地偷偷掉過眼淚,給人家的孩子都能熱情耐心講解,一遍不會兩遍,直至會了為止,在1976年那一年,在小學我曾教的那個班級初升高的時候就有7人升入重點高中,當時,一個學校升六、七個那就是很不錯的學校。為什么自家的孩子就不能這樣呢?不然孩子也能考上個最理想的院校。
我聽牛平教師的講座,確實受益匪淺。認識到自己在輔導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缺乏,深深地體會到: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是維系成長的后盾。家長教育是聯系兩者的紐帶,家長課堂是為家長提供正確信息的平臺。
孩子是第一次進入校園的'門檻,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懵懵懂懂,讓我們明白了教育的多面性,涵的豐富生動。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家長不能認為將孩子送入學校即送入了保險箱,認為教育只是教師的事情單純依賴學校教育。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而家長是孩子人生旅程的護航者,家長應與學校積極配合,相互溝通,共同教育好子女。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包括學習、行為習慣、心理狀態等,并抓住時機,適時教育好子女。通過家長課堂的學習,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幫助我們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
希望"家長課堂"應及時召開,經常性,持久性,使家長與教師溝通、交流,家長做表帥,為孩子樹立典范,正確引導孩子。讓天下所有的孩子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更安康、更快樂地成長!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八
記得看過《父母課堂》中的一篇,指出孩子身上出現的這樣那樣的毛病都是大人行為或教育不當的折射,歸根結底是大人造成的。隨著時間推移,我真真切切體會到確實是如此。我們或多或少都存在教育孩子的誤區,之所以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按規律辦,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而是事事從我們大人的意愿出發,強加于孩子,沒有以平等的方式與他交流,總是以教育者的姿態高高在上管教他。總之,對孩子的尊重不夠,當然我們也經常能及時發現大人們存在的問題,經常開家庭會議研究解決辦法,可實現起來又感到力不從心。不過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努力,只要發現孩子有點問題,馬上就找原因,幫助他改變。
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也是我們大人自我教育的過程,有了對孩子培養教育的過程,才發現原來我們自己還有很多地方是無知的。但愿我們與孩子一起健康快樂成長。閱讀《父母課堂》后,我更加明確了這一點。對孩子的行為,要表揚獎勵與批評懲罰相結合,好的要鼓勵,不好的行為一定要及時批評。當然,表揚與批評都要講究方式與方法,還要及時,這樣才能有好的效果。我們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就象我們大家小時候也有很多感興趣的東西一樣,家長不能不讓孩子接觸。對電視和電腦的內容,家長要給孩子分析,讓孩子知道哪些可以看和玩,哪些不能。其實,感受最深的是對看電視和玩電腦時間的控制,規定孩子的時間,不能長,也不要太短。有的家長限制孩子看電視和玩電腦。一周只有半個小時,這實在是太少了。關鍵要讓孩子能夠自我控制,到時間可以玩,玩的時間事先講好,不要超時。
我是從三個方面做的:
一是要以身作則,想讓孩子做的,自己要先做好,比如在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上,家長自己也要適當的控制,不能無限制地玩,到睡覺時間就休息。在工作生活中,也要盡量地考慮一下,孩子會怎么看,會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二是不要有家長制的作風,不能粗暴,不能感情用事,對孩子要講道理,以理服人,不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可以隨便打罵。要愛而不嬌,嚴而有格。
三是家中要有民主平等的氛圍。要尊重孩子,有事多和孩子商量,讓孩子成為家中的小主人。不能自己說了算,特別是在要求孩子的時候,要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見,取得共識,這樣孩子才能愿意去做。
《父母課堂》教導我們:要走進孩子的心靈,不是靠懷疑、監視,而是靠溝通。與家長溝通,是今天的孩子特殊的需要。他們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更渴望與父母溝通,與父母建立伙伴關系。要想走進孩子的心靈,就要靠溝通。良好的溝通能使我們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反之,不良的溝通則會破壞這種關系。每天孩子放學回到家里,會主動對我敘述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有快樂的,也有郁悶的。當他說到一天愉快的學習生活時,我會與他一同分享。當他傾訴不悅和困惑時,我又與他一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關心孩子不僅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撫慰,讓孩子真正擁有一個傾訴的對象。在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作為父母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以前我總覺得讓孩子遠離危險就是安全,專家們讓我們知道了其實安全感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的安全感,在家里我們首先要扮演好一個好孩子、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信任的生活氛圍,讓她真實的感受到你對家人和對她的愛。
作為父母我們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回歸原始母愛”真的是我們每個家長應該考慮的問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空間,這個空間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應該是精神上的交流。比如在給孩子做選擇時,多問問孩子的意見,無論是特長的選擇、課外班的選擇,哪怕是一件衣服、一雙襪子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學會分析、學會決定,當然我們也要對孩子做一定的指導,讓他對事物的正反面有更多的了解,這樣不僅有利于孩子決定,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在面對新事物時學會如何選擇和決定。在選擇以后,我們也要培養孩子懂得堅持,比如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困難,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放棄,而是該想辦法解決困難,堅持不懈,這樣才能有更大的收獲。
作為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情感。“當面教子”可能一直是我們貫徹的'“古訓”,通過學習和孩子成長過程,我們了解了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應該尊重孩子的情感,所以現在家里的餐桌、孩子的小被窩成為我們情感交流的場所,我們會在一起聊聊這一天學校、單位發生的一些事情,會問他今天你有沒有什么開心的事情、煩心的事情?剛開始孩子會告訴你沒有,慢慢的孩子會告訴我們學了什么,哪個孩子惹了什么禍等等,現在孩子會跟我們聊很多,包括她跟小朋友之間相處的細節等等,最重要的是孩子愿意跟我們溝通,也敢于告訴我們她自己真實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孩子再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訴自己冷靜,少批評,多溝通,當我們對問題達成共識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和孩子之間的矛盾更容易處理。收獲雖然很多,改變雖然很大,但是其實對孩子的教育到現在我也有很多不解和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做,想要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我們要學習的道路還很長。
再次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給我們家長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感謝你們平日對孩子的教育和關愛。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九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個人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使父母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如何教育孩子,一些學校開設了“父母課堂”,為家長提供教育知識和育兒經驗。我有幸參加了這樣的課程,并從中獲益匪淺。以下是我對讀父母課堂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了解教育原理與方法
父母課堂首先教給我最重要的是教育原理和方法。在過去,我常常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教育孩子,但是這樣往往效果不盡如人意。通過父母課堂,我學到了很多科學而有效的育兒方法。例如,家長要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這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家庭關系。我現在開始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些方法,發現確實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第二段:增強家庭教育意識
父母課堂還讓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品德和價值觀。在課堂上,講師通過案例分析和互動討論,讓我們認識到父母的行為和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我開始更加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希望能夠培養出有道德修養和積極向上的子女。
第三段:增強親子關系
父母課堂促進了我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通過學習和交流,我明白了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與孩子交流中,我學會了傾聽與理解的技巧,學會了與他們進行平等的對話。這樣的交流使我們之間的溝通更加暢通,也加深了我們之間的感情。現在,我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有了明顯的提升,我們能夠更加愉快地相處。
第四段:提升教育技能
參加父母課堂還提升了我的教育技能。在課堂上,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教育技巧,并通過實踐積累了經驗。例如,我學到了如何制定適合孩子年齡和能力的教育計劃和目標,以及如何對待孩子的各種情緒。這些技能讓我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教育過程中的各種挑戰,也使我在孩子教育上更加有底氣和自信。
第五段:獲得共情和支持
讀父母課堂讓我獲得了其他家長的共情和支持。在課堂上,我遇到了很多有著相似教育問題的家長,我們能夠互相傾訴和分擔壓力。在這個相互支持的氛圍中,我感到了家長們的理解和鼓勵,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經驗和智慧。這種共情和支持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讓我在面對教育困惑時更加有信心和堅持。
通過讀父母課堂,我的家庭教育觀念得到了升華和完善,我掌握了更多科學且適用的育兒方法,增進了與孩子的關系,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技能。我相信這些收獲將對我的子女的成長和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將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我感謝父母課堂給予我的機會和幫助,也感謝其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我希望未來還能有更多父母參與到這樣的課程中,共同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十
國慶長假之前女兒帶了《父母課堂》一書回來讓我看。
利用放假時間看了一遍讓我受益匪淺,發現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許多不足缺欠之處,能夠及時的修正.
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尤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為根本,因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靈魂,無德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孩子在自己身邊健康的成長同時深受為人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傳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習性、思路學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壞形成在家庭,表現在學校,表現在社會.學校的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專門教師進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為重,“才"為輔,讓孩子心里健康,道德品質好,去適應社會和學校,為孩子在學校有一個好的學習基礎和環境,為其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面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主要培養孩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習慣:
一、自理能力。從小孩開始上幼兒園開始就要求她能夠獨立“整理書包”、“整理床鋪”、“折疊衣褲"等有關培養自理能力的內容,要大量的實踐進行,父母包辦代替過多,往往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要以長遠目標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二、家務和公益勞動.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勞動是每一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視勞動為美德,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堅持不懈的指導督促,逐步養成和掌握。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并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成為愛勞動,對勞動懷有一種光榮感和親切感的好孩子。
三、動手能力。因為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讓他們手腦并用,理論聯系實際,不但能豐富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他們頑強的意志。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通過動手勞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會以創造的成果奉獻于社會,服務于他人.
四、衛生、生活習慣。一個人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反映了這個人的最基本的素質。衛生和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和給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又必須從小養成。明確地規定了看電視的正確姿勢,每天入睡、起床的時間,飯前便后洗手,衣著整潔,勤洗頭理發等等,這些規定和要求,學校在教學之后只能作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評比,平時的表現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親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體指導和及時督促勝于學校教師的教育,只有家庭與學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
五、尊老愛幼.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要做到言傳身教。為人父母者,同時也身為兒女,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養成尊重長輩、尊重他人的好習慣,父母就要做好榜樣,從自身先做起。比如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老人,就可以趁節假日休息的時候帶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頓飯;父母過生日或重大節日的時候,可以不失時機地買些禮物,還可以經常打電話詢問一下父母的身體狀況;上下公共汽車時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先上或者先下,車上沒有空位時可以把座位讓給老人,這些事情也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做,讓他也體會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如何孝敬老人、尊重父母的,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學會了尊重老人.利用睡前十分鐘,跟孩子聊聊天,給孩子講些尊老愛幼的小故事和名人小故事,從故事中學會做人。
我們父母對小孩的教育除了以上四個方面,還要緊記六個“不"。不寵,不慣,不遷,不就,不打,不罵.小孩子不能過于寵愛,讓她們覺得我們父母都要以她們為中心。很多家長會問為什么不能打,不能罵呢?由于現在的小朋友自尊心很強,加上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們越是打罵她們會越是判逆,所以教育小孩我們一定要用耐心,要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讓小孩從中領悟。
看了《父母課堂》這本書我認識到自己在輔導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體會到: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是維系成長的后盾。家長教育是聯系兩者的紐帶,《父母課堂》是為家長提供正確信息的平臺.
希望《父母課堂》可以讓家長與老師多方面溝通、交流,家長做表率,為孩子樹立榜樣,正確引導孩子。讓天下所有的孩子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簡寫篇十一
上周六我去中心小學聽了牛平老師一堂“家長課堂”課——“賞識教育新天地”。牛平老師一開言就對家長們說:“家長朋友們,為了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未來,請走進‘賞識教育新天地’家長課堂吧,在這里,你的觀念會得到更新,您的心態會回歸于平和,你會得到一把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您會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
我一邊聽著便不住地點頭。回想我做過家長的時候,孩子有時問我這道題是怎么做的,當時我是做班主任工作,班級50多名學生哪有時間給自家孩子輔導呀,就臭嚼亂罵一頓,“你上課都干什么了,走神了是不?就這樣小簡單的題都不會,我不能給你講,你自己去想去做去,滾……”當時,母女倆人各自都氣得夠嗆,孩子臨身就哭啼啼地走了。
雖然兩個女兒都進入了大學校門,可我總感覺在孩子身上輔導有時不夠耐心、溫和,平時在她們背后還多次地偷偷掉過眼淚,給人家的孩子都能熱情耐心講解,一遍不會兩遍,直至會了為止,在1976年那一年,在小學我曾教的那個班級初升高的時候就有7人升入重點高中,當時,一個學校升六、七個那就是很不錯的學校。為什么自家的孩子就不能這樣呢?不然孩子也能考上個最理想的院校。
我聽牛平老師的講座,確實受益匪淺。認識到自己在輔導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體會到: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是維系成長的后盾。家長教育是聯系兩者的紐帶,家長課堂是為家長提供正確信息的平臺。
孩子是第一次進入校園的門檻,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懵懵懂懂,讓我們明白了教育的多面性,內涵的豐富生動。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家長不能認為將孩子送入學校即送入了保險箱,認為教育只是老師的事情單純依賴學校教育。老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而家長是孩子人生旅程的護航者,家長應與學校積極配合,相互溝通,共同教育好子女。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包括學習、行為習慣、心理狀態等,并抓住時機,適時教育好子女。通過家長課堂的學習,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幫助我們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
希望“家長課堂”應及時召開,經常性,持久性,使家長與老師溝通、交流,家長做表帥,為孩子樹立榜樣,正確引導孩子。讓天下所有的孩子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