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一
老王的燒餅在莘塍很有名氣,飯點一到,門口就擠滿了人,里里外外,大家都手里攥著錢,從鍋爐到馬路邊,圍得密不透風,是莘塍的一大奇觀。
老王做燒餅有年頭了,價格也從五毛提到一塊。最近,老王又在掰著指頭盤算起來了。店里新推出了一種“大燒餅”,價格提高到1.5元。我看那“大燒餅”個頭比原來的大了一些,我有些疑心:原來的燒餅賣得好好的,老王為什么要做大燒餅呢?接下來我給老王算了筆賬:
燒餅的成本費就是材料費,豬肉加面粉。按以前1元一個的小燒餅來講,豬肉估計為4毛、面粉3毛,共7毛,1-0.7=0.3元,老王有了3毛的利潤。再算現在的大燒餅的成本:豬肉為5毛,面料為4毛,共9毛。老王的大燒餅成本增加了2毛,而利潤卻增加了3毛(1.5-(0.5+0.4)=0.6(元),0.6-0.3=0.3(元) ),老王足足多賺了一倍的錢!
而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疑惑:既然做大燒餅賺的錢比小燒餅多,那老王為何還賣小燒餅呢?爸爸告訴我,老王是怕突然用大燒餅替代了小燒餅,有人會不接受,所以他需要先觀察大家的反應。
最后,爸爸提著滿滿一袋大燒餅,笑著對我說,老王雖沒有學過什么數學知識,可這套“生意經”里,卻都是他的心計啊!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二
今天,老師要我們當“醫生”。咦,老師要我們當醫生干什么呀?哦,原來,老師把我們前幾天筆算錯的題,寫在黑板上。
然后,老師要我們一起找出黑板那幾道算式的毛病。原來,有的毛病出現在十位不承認,個位向十位借一,十位說:“我這里還是原來的數。”還有的毛病是個位滿十了,沒有向十位進一。經過我們把他們錯的題糾正過來,他們終于病好了。我希望他們以后也會當醫生,不要再做病人了。
(點評:小作者的`題目就帶有趣味性,確實,數學并不是枯燥無味的,只要用心,善于發現,就能體會學數學的重要,產生“我要學”的強烈求知欲。)
今天我在家里發現了許多的數學問題,比如我們的樓道里每層有9個樓梯,一共有5層樓,那么就有45個樓梯。媽媽問我家里有5口人,一個人有2只手,5個人有幾只手呢?我馬上回答說:“有10只手。”中午吃飯的時候每個人用2支筷子,5個人我拿了10支筷子。媽媽告訴我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的數學問題,你要仔細地去發現它。
今天,媽媽交給我一項特殊的任務:和爸爸去買菜,由我來算帳。4元一斤的豬肝買二斤,黃瓜1元5角一斤買二斤,雞蛋2元5角1斤買四斤。4×2=8元,1.5×2=3元,2.5×4=10元,8+3+10=21元。今天的帳都是我算的,爸爸夸我是他的小幫手,我的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合理的復習資料能幫助大家更好的學好數學這門課程。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三
兩盒藥一共44元,一盒22元,爺爺付給她一張50元,營業員找給爺爺6元。
找好錢后,我用小數加、減法核算了一下。爺爺還可以這樣付:
1、先給營業員40元,再付5元,找1元。
2、如果爺爺有零錢,可以先付40元,再付4元。
通過這次陪爺爺買藥,我知道了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四
昨天傍晚,我和姥姥去買西瓜,這次我的任務是自己跟瓜農討價還價,買到好吃的西瓜。
小區門口有一排賣瓜的攤子。我先來到第一家瓜攤前,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獨立買西瓜,我輕輕地問她:“西瓜多少錢?”“7毛。”我心想:西瓜怎么這么便宜呀?。我就說:“1元錢我買兩個,行不行?”瓜農笑了:“一個都要五、六塊錢呢,你一塊錢就想買兩個?7毛是一斤吶。”“哦。”我覺得特別不好意思。突然,我發現前面有一個瓜攤賣的是黃瓤西瓜,是我最喜歡吃的。“哈哈,這下幫我解圍了。”我立刻拉著姥姥:“姥姥,我們去買黃西瓜吧。”然后,我飛快地跑過去。
這回,我有點經驗了,我知道瓜農說的7毛錢是什么意思了。我立刻要去和他討價還價。可姥姥說我不會,她就去買了兩個西瓜,可也只便宜了5毛,也就是6毛5分一斤。
把西瓜送回家后,我還是不甘心,又自己去了另一個瓜攤。這次,我成功地談好了價錢,我的成績可比姥姥的好多了:原來也是7毛一斤,我砍到6毛5分一斤,挑了一個西瓜,一共是9斤,也就是9x0。65=5。85(元),我又順利地談到5。5元,成交。
這次買瓜收獲可不小啊。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五
今天晚上,我和賈若琛、陳子赫、趙相辰一起到龍湖公園賣報紙。
開始分組了,我和賈若琛一組,陳子赫、趙相辰一組。馬上行動!我和賈若琛先沿著左邊的`路一邊走一邊大聲喊:“電視報!下周電視報!”不到一分鐘,我們組就賣了兩份,而他們連一份也沒賣出。
后來,我們就一個一個地問。如果是男的,我們就叫叔叔或者哥哥,如果是女的,就叫阿姨或者姐姐,就這樣,經過努力,我們賣完了手中的報紙。而陳子赫他們組才賣了4份,我們就幫他們一起賣。
所有的報紙終于賣完了。大伙一起分享勝利果實。我們一共批發了23份邯鄲廣播電視報。每份批發價是8角,零售價是1元,賣1份報紙就可以賺2角錢,全部賣完我們一共賺了4元6角。趙相辰賣了2份,分得4角錢,陳子赫賣了5份,分得1元,我和賈若琛賣得最多,一共賣了16份,分得3元2角,我們一人1元6角。真高興呀!
叔叔為了獎勵我們,帶我們去吃了刨冰。吃完刨冰后,我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不過,下個星期四我們還要一起去。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六
今天,我去鄉下的姥姥家玩。姥姥家辦了養雞場,一群群黑的,白的',花的,黃的雞。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問外婆:"有多少只呀?"外婆朝著雞群努了努嘴,說:"你自己數吧!"我便"一,二,三,四。"地數了起來。但是小雞總是跑過來又跑過去,我橫數豎數,怎么也數不清,把我給難住了。
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找來幾個竹筐子罩住小雞后再數,這個辦法果然有效,幾個筐里罩著的雞的只數分別是19只,13只、8只、21只、17只、32只,共有多少只就好算了。我們剛剛學會了用小括號來列式計算簡便一些,列式:(19+21)+(8+32)+(17+13)=40+40+30=110(只)。
我很快完成了姥姥交給我的數雞任務,姥姥笑得直點頭,連連夸我的數學學得好呢!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七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去買早飯。
我們來到飯店里,我問叔叔:“一根油條多少錢?一包豆漿多少錢?”叔叔親切地說:“一根油條5角錢,一包豆漿也是5角錢。”這時,媽媽對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一根油條和一包豆漿都是5角錢,那么買5根油條和5包豆漿一共需要多少錢?”這時,我仔細地想了想,五五二十五,2×25=50,等于5元錢。媽媽又說:“還有一種方法更簡單,你再想一想!”我一拍腦袋,想了一會兒,終于想出來了,我開心地告訴媽媽:“1根油條和1包豆漿需要1元錢,一根油條和一包豆漿也就是1份,那么5份不就是5元錢嘛!”媽媽把大拇指伸向了我說:“孩子,你真棒!”
數學原來這么深奧、這么有趣、這么重要,從日常生活中就能用到很多知識。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數學,不光數學別的課程也很重要。
總之,我們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八
今天,老師給我們上綜合與實踐。實踐是——稱出一小杯米有幾顆。
上課了,老師拿著米、天枰和砝碼。老師問我們:“誰能稱出這一小杯米有幾顆?”我不知道,心想:米怎么細小怎么算呢?……一連串的問號在我腦海里出現。老師就做給我們看。先稱出50粒米有幾顆,50粒米大約有1克,把1克50粒米看做1份;再稱出總共的米有幾顆,大約有55克;再用總共的克數除以1份,就是有幾個1份;最后,在乘以50粒米,代表有幾份里面里有幾克就可以了。我們算出來是3000左右。
回家,蔣老師讓我們算出一碗黃豆約有多少粒。
我先稱出一手巴黃豆有多少粒,有30粒;再盛好一碗黃豆,再一手巴一手巴的'抓份好數出來幾份;再乘以30就可以了。我算出來500粒左右。
數學實踐真有趣!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九
我家養了兩只小雞,一只叫鬧鬧,一只叫安安。鬧鬧吃米時一口吃三粒,安安吃米時,一口吃一粒,小雞點一下頭吃一口。恰好,等它們吃完了每只小雞都點了156下頭,我要算一算媽媽給小雞乘了多少米。我筆算了一下:鬧鬧156x3=468(粒),安安156粒。共468+156=624粒。
我家的寵物不僅有小雞還有一只小龜,名叫片克。一次我仔細地觀察了片克,給自己出了一道數學題:片克兩天吃肉50克,喝水半天0。5毫升,在我家待了一年,三個月長一毫米。問片克在我家吃喝共多少?共長了多少毫米?我算了一下:吃飯:50/2=25(克),365x25=9125(克),喝水0。5x2=1ml365x1=365ml。
一年小龜長12/3=4毫米。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十
今天,我去鄉下的姥姥家玩。姥姥家辦了養雞場,一群群黑的,白的,花的,黃的雞。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問外婆:"有多少只呀?"外婆朝著雞群努了努嘴,說:"你自己數吧!"我便"一,二,三,四。"地數了起來。但是小雞總是跑過來又跑過去,我橫數豎數,怎么也數不清,把我給難住了。
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找來幾個竹筐子罩住小雞后再數,這個辦法果然有效,幾個筐里罩著的雞的'只數分別是19只,13只、8只、21只、17只、32只,共有多少只就好算了。我們剛剛學會了用小括號來列式計算簡便一些,列式:(19+21)+(8+32)+(17+13)=40+40+30=110(只)。
我很快完成了姥姥交給我的數雞任務,姥姥笑得直點頭,連連夸我的數學學得好呢!
二年級數學日記篇十一
這個單元我學會了乘法,熟記了1-6的乘法口訣,比如,5個3的.乘法算式是5×3=15,6個4的乘法算式是6×4=24,乘法還可以解決生活中用加法算覺得麻煩的問題,比如媽媽買了6斤蘋果,每斤3元,如果用加法做:3+3+3+3+3+3=18(元),用口訣一算,三六十八元快極了。學了乘法后,在日常生活中,方便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