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感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一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世間最快的東西,一定是時間,就像此時,剛剛過了立秋,后日就是白露了,一夜之間,稻子黃了、歸倉了,柿子紅了。
我,的確不是那個仗劍走天涯的少年了,小半生,掰著手指,也就過了。從前,喜歡和人爭執,凡事見個高低,面紅耳赤,現在連話也懶得多說了。看慣了、看淡了,也就沉默了。從前,喜歡什么都寫在臉上,喜怒哀樂,不加掩飾,現在臉都僵著,一種職業的笑,好假,卻收斂不了。但凡種種,都是現世安穩的樣子。
不喜歡鬧騰騰的社會,當所有人往熱鬧處趕,自己卻逆向而行,只是一個人,也不覺得有多孤獨。那些喜氣洋洋的迎來送往,看起來多余了,倒騰來,倒騰去,我還是原來的我,始終還是一個人默默努力,始終堅信人生最大的貴人就是我自己。與人交往,平淡如水,不再把酒言歡,偶爾小酒一杯,也上頭,哪怕有人怒激,也無動于衷,對身體的愛,勝過酒席間的朋友之情。
不喜歡無聊的肥皂劇。生活閱歷多了,本身就是一部劇本,自己寫,自己導演,自己唱主角。當然,也不反對那些為劇情人物擔憂的人,因為不在乎,還覺得好笑。如果可以,更愿意一個人坐在時光一隅,敲打屬于自己的文字,或許,不成章節,但也消遣了時間,回憶了一段真實的內心故事。
更喜歡樸素了。好幾年都不再逛街,穿著打扮自己舒心就行,不太在意別人的眼神。生活是過給自己看,不是被別人左右。雖然不我行我素,但追尋簡單樸素,哪怕穿著有些過時,但降低了洋氣的回頭率,這樣,挺好的。
那些成功和失敗,也忘記了一些;那追逐功名利祿的躁動少了一些,多了追求安靜的想法。或許是因為記憶力在退化,或許是真的學會了放下。內心仍舊有憧憬,但不是很高大上,只是心存一座靜謐的小院,可以坐看云卷云舒、夕陽西下。閑暇時候,想種一片花花草草,把日子過成一首詩。
不再做人云亦云的人,對那些中傷自己的話,也學會了忍讓。有人告訴我,誰誰誰做了什么大事,誰誰誰說了什么不中聽的話,心情都是波瀾不驚的樣子。自己內心都藏著一大堆的東西,如果再去接受別人的東西,那就超負荷了,每天背著包袱上路,這不是我想要的樣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物克一物,何必自尋煩惱,所有的流言蜚語,都止于平常。
對錢也不夠敏感了。錢夠用就好了,畢竟不是萬能的。再多的錢,買不到真正的愛情,換不到父母的長命百歲,戰勝不了時光的流逝。如果苦苦追求錢,也就是追求一個虛無縹緲的數字,僅此而已。
當然,走過半生,懂得了淡看人生,坦然面世,并不是生命的墮落,而是生命的沉淀和升華。此刻,做人做事,更加有主見了;目標不好高騖遠,而是更加清晰了;遇事,不是走向極端,而是懂得了運籌帷幄了。
走過半生,心仍舊少年,有夢,有情,有心,有愛,給別人溫暖,也給自己溫暖。
愿你,走過小半生的時間,還能懷著少年的理想上路,用最好的方式打拼,做最美的自己。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二
唐納德認為媽媽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他爸爸因心臟病去世時,他才21個月大,哥哥5歲。她雖無一技之長,又沒有受過教育,卻毅然擔負起撫育兩個孩子的責任。
唐納德9歲時找到了一份在街上賣《杰克遜維爾日報》的工作。他需要那份工作是因為他們需要錢——雖然是那么一點點錢。但是唐納德害怕,因為他要到鬧市區去取報賣報,然后在天黑時坐公共汽車回家。他在第一天下午賣完報后回家時,便對媽媽說:“我絕不再去賣報了。”
“為什么?”她問道。
“你不會要我去的,媽媽。那兒的人粗手粗口非常不好。你不會要我在那種鬼地方賣報的。”
“我不要你粗手粗口。”她說道,“人家粗手粗口,是人家的事。你賣報,可以不必跟他們學。”
她并沒吩咐唐納德該回去賣報,可是第二天下午,他照樣去了,因為她自己就會這樣做。那年稍晚時候,唐納德在圣約翰河上吹來的寒風中凍得要死,一位衣著考究的女士遞給他一張5美元的鈔票,說道:“這足夠付你剩下的那些報紙錢了,回家吧,你在這外面會凍死的。”結果,唐納德做了他確信媽媽也會做的事——謝謝她的好心,然后繼續待下去,把報紙全賣掉后才回家。他知道:冬天挨凍是意料中的事,不是罷手的理由。
等到唐納德長大了以后,每次要出門時,她都會告誡他:“要學好,要做得對。”人生可能遇到的事,幾乎全用得上這句話。
最重要的是,她教他一定要苦干。她會說:“要是牛陷在溝里,你非得拉它出來不可。”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三
在日本有家拉面館,它的員工手冊上有一條特殊的規定:客人逃單,員工不準跑出店外追客人。
有個新來的員工不理解,一次他當班時,發現有客人吃霸王餐,員工放下碗就想追出門,老板攔住了他。過后,老板耐心地給員工解釋:不追逃單,一是因為追逃單的人工成本太高,即使追回一點拉面錢,也會浪費很多時間,這些時間本可以用來招待更多客人。二是追逃單會影響小店的形象,無論你的態度多么平和,穿著員工服裝在大街上與人爭執,總是不雅。三是因為,有的人并不是故意逃單,只是忘記帶錢;還有些逃單的是窮人,需要一碗保命飯填飽肚皮。
就這樣,“歡迎逃單”拉面館開了近二十年,店里逃單的客人反而越來越少,生意也越做越好。
有些事情,看似吃虧了,實際上卻能得到更多。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四
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因用腦過度患上嚴重的失眠癥,醫生告訴他睡前喝一杯杜松子酒就可安睡,他試過果然奏效。而后的十幾年,無論失眠與否,睡前喝一杯杜松子酒成了他必不可少的習慣。
有一年冬天,柯南·道爾去倫敦市郊一個清靜的小鎮寫作,那天下著大雪,馬車顛簸幾個小時才到了旅館,他在房間揮筆疾書白天構思好的章節,直到午夜1點多才寫完。當他準備上床睡覺時,很自然地想喝酒,帶來的一瓶酒還在行李中,他把酒瓶拿出來不禁一愣,原來瓶塞沒蓋嚴,酒已漏得精光。此時街上的酒吧、餐廳早已關門,唯一的辦法就是去火車站的商店買酒,但那至少要走3英里。
柯南·道爾開始深思,自己已養成了一個難以自拔的習慣,并愿意犧牲舒適去滿足,但這習慣并沒有好處,甚至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他的感悟使頭腦清醒起來,片刻就下定了決心。他把空酒瓶丟進垃圾簍,然后脫衣上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關上燈,閉上眼,聽著抽打門窗的風雪聲,幾分鐘就進入深沉、滿足的睡眠中。從那天晚上起他再也沒喝過一杯酒,也沒有再喝酒的欲望。
柯南·道爾在旅店里住了一個多月,完成了福爾摩斯系列探案小說《最后一案》的創作,他在這篇作品中加入了福爾摩斯因酒誤事,并因此警省戒掉了多年飲酒的習慣。他還寫道:
感悟:“一個人長久有能力滿足欲望就會慢慢變成習慣,除吸煙、飲酒還包括得到金錢、物質等等,要制服這些習慣不僅要靠毅力和意志,更要靠自我警醒,悟知習慣帶來的傷害,否則就會被習慣所制服而成了它的俘虜。”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五
1、一只火雞和一頭牛閑聊,火雞說:我希望能飛到樹頂,可我沒有勇氣。牛說:為什么不吃一點我的牛糞呢,他們很有營養。火雞吃了一點牛糞,發現它確實給了它足夠的力量飛到第一根樹枝,第二天,火雞又吃了更多的牛糞,飛到第二根樹枝,兩個星期后,火雞驕傲的飛到了樹頂,但不久,一個農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從樹上射了下來。
生存之道1:牛屎運讓你達到頂峰,但不能讓你留在那里。
2、烏鴉站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像你一樣,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嗎?烏鴉說:當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樹下的空地上開始休息,忽然,一只狐貍出現了,它跳起來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生存之道2:如果你想站著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須站的很高,非常高。
3、一只小鳥飛到南方去過冬。天很冷,小鳥幾乎凍僵了。于是,飛到一大塊空地上,一頭牛經過那兒,拉了一堆牛糞在小鳥的身上,凍僵的小鳥躺在糞堆里,覺得很溫暖,漸漸蘇醒過來,它溫暖而舒服的躺著,不久唱起歌來,一只路過的野貓聽到聲音,走過去看個究竟,循著聲音,野貓很快發現了躺在糞堆里的小鳥,把它拽出來吃掉了。
生存之道3:不是每個往你身上拉大糞的人都是你的敵人。也不是每個把你從糞堆里拉出來的人都是你的朋友,還有,當你躺在糞堆里時,最好把你的嘴閉上。
4、海底里有一個瓶子,這瓶子里困著一個巨魔。那是五百年前一個神仙把巨魔收到瓶里的。巨魔曾經許過一個愿,誰能把這個瓶子撈起來,把瓶塞打開,把他救出來,他就贈給這個人一座金山。可是,五百年過去了,還沒有人把這瓶子撈起來。巨魔十分氣惱。他詛咒說 : "以后,如果誰把我救出來,我就一口把這個人吞掉。"有一個青年的漁夫,他撒網捕魚,當他收網的時侯,發現網里有一個古舊瓶子,他把瓶塞打開,啊 ! 一陣濃烈的煙霧噴出來,徐徐吐出一個比山還大的巨魔。"哈哈哈哈 ! "巨魔的笑聲,震得海濤洶涌起來。他說 : "年青人,你把我救出來,我本應謝謝你,可是,你做得太遲了,倘若你早一年把我救起,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 ! 唉,我等了五百年,我太不耐煩了,我已經許了惡愿,要把救我出來的人一口吃掉 ! ”那青年吃了一驚,但立即鎮定地說 : “喲,這么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說謊,你再回到瓶子給我看看吧 !”
“哈哈哈哈 ,我不會上當的 ! 天方夜譚早把這個古老的故事說過了,我如果再鉆入瓶子里,你把塞子再塞上,故事不就說完了么 ? ”“什么 ? 你有看過天方夜譚么 ? 你真是一個博學多才之士呀 ! 你還有看過蘇格拉底的哲學著作嗎 ? ”“哈哈 ! 這五百年我躲進瓶子里,窮讀天下的經典著作,苦苦修行,莫說是西方的巨著,東方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啊,中國太史公的史記你也頗有研究吧 ? 墨子的著作有涉獵么 ? ”“別說了,經史子集無一不通 ! ”“不過,我想你一定沒有見過紅樓夢的手抄本,這是一部難得一見的版本呢 ! ”“哈哈哈,你這個小子太小覷我了,這本書的收藏者正是我呀 ! 讓我拿出來給你開開眼界吧 !”巨魔立即又化作一陣濃煙,徐徐進入瓶子里。這時侯,那青年漁夫不再遲疑,連忙把瓶塞堵住瓶子了。
5、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六
從前佛在世時,波斯匿王王后末利夫人生了一個女兒,名叫金剛,長相很丑,皮膚粗糙,好像蛇皮,頭發粗硬,好像馬尾。王看了很不喜歡,命令讓她住在深宮之中,不準出去。
后來女子漸漸長人、應當結婚了。國王就派人臣,尋找一位本是富家而現在貧窮的人,如果找到了,就帶他來見國王。人臣找到后就帶他來,國王領他到隱蔽的地方,私下對他說:聽說你原是富豪,現在貧窮了。我有一個女兒,面貌很丑,你如果接受,我會供給你錢財。當時這位窮人跪下對王說:就算大王賜狗給我,我也不敢違抗,何況是國王的女兒,王后親生的呢!國王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并為他造房子,門戶共有七層,國王囑咐他自己帶著鑰匙,出入要關緊門戶,不要讓人看見。國王拿了不少財物供給女婿,而且派作大臣。
后來這人常和富貴人家相聚,人家約定帶著妻子同去,其地的人都帶著妻子,只有這位大臣單獨前去。人家覺得奇怪,心想:他的妻子可能是很端正,也許很丑,所以不能露面。
又有一次聚會,人家秘密決定一起勸酒,使他喝醉,然后拿了鑰匙,派五人到他家去看,到家中正開門時,妻子懷疑可能不是自己的丈夫,心里責備自己,又懊惱地說:我從前造了什么罪?被丈夫幽禁家中,不能見天日。就誠心禮拜世尊,愿佛慈悲到我面前,暫時解救我的災難。佛知道了,就在女子面前,從地中涌現出來、青發顯現,這女子抬頭,看到佛的青發相,恭敬歡喜,自己的頭發也自然像青色;佛漸現出臉來,女子心里更歡喜,面容又端正了,丑相粗皮自然消滅;佛身完全顯現,讓他都看見,更加歡喜;身體端正好像仙女,佛就為他說種種法要,得須陀洹果。
佛告訴國王說:在過去世,波羅奈國有一位富貴、有智慧,德行的老人,經常供養一辟支佛,他身體丑陋,那人家中有一小女兒,見辟支佛,惡口罵說:面貌丑陋,皮膚粗糙,怎么這樣討厭?當時辟支佛要入涅槃(通稱圓寂),便顯神通,作十八變,那女子見了,立刻自己責備,求佛哀憐,懺悔業障。由于過去罵辟支佛的緣故,出生常丑陋,又由于回心懺悔,現在能夠端正,因為供養佛,所以出生的地方豪富尊貴,快樂無窮。
波斯匿王的女兒,原來面貌丑陋,卻變成面貌端正,如果不是佛說出過去因緣,凡夫必然不能明白。其實佛經上也說得很清楚。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復有十業能命眾生得丑陋報…六者于賢圣所不生恭敬,…九者見丑陋毀咨輕賤。…得端正報…四者尊直賢圣…九者見丑陋者不生輕賤起恭敬心。分別善惡業報應經:云何業獲報丑陋…五毀咨圣賢。何業得豪族富貴…七懺悔業障。由此可知因果絲毫不爽。
修持佛法全在三業清凈,而其中口業更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可不謹慎嗎?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七
有一個村莊,里面住著一個獨眼的瞎爺。
瞎爺的左眼是在他9歲那年瞎的。一場高燒之后,他忽然對他的爹娘說:“我的左眼看不見東西了!”兩位老人一驚,忙過來用手在他左眼前晃,而那只左眼果然像壞了的鐘擺一樣一動不動。他爹娘頓時淚流滿面,一個獨生的兒子瞎了一只眼睛可怎么辦呀!沒料到爹娘哭得傷心的時候,他卻慢騰騰地說:“爹娘,你們哭啥,應該笑才對!這場病不是只弄壞了我一只眼嗎?左眼瞎了,右眼還能看得見呢!總比兩只眼都弄壞了要好嘛!你們想一想,我比起世界上的那些雙目失明的人,不是要強多了嗎?”兒子的一番話,先是把兩位老人驚住了,后來想想也有理,于是停止了流淚。
他的家境不好,爹娘無力供他讀書,只好讓他去私塾里旁聽。他的爹娘為此十分傷心,瞎爺當時卻勸道:“我如今也已識了些字,雖然不多,但總比那些一天書沒念,一個字不識的孩子強多了吧!”爹娘一聽也覺得安然了許多。
后來,瞎爺娶了個嘴巴很大的媳婦。爹娘又覺得對不住兒子,瞎爺勸他們說:“能娶到這樣的一個媳婦已經很不錯了,和世界上的許多光棍漢比起來,簡真可以說是好到天上去了!”這個媳婦勤快、能干,可脾氣不好,不溫柔、不馴服,把婆婆氣得心口作疼。兒子勸道:“娘,你這個媳婦是有些不大稱你的心意,可是你想想,天底下比她差得多的媳婦還有不少。你的兒媳婦脾氣雖是暴躁了些,不過還是很勤快,又不罵人。”爹娘一聽真有些道理,嘔的氣也少了。
瞎爺的孩子都是閨女,于是媳婦總覺得對不起他們家,瞎爺又勸他的媳婦道:“這有什么值得愧疚的呢?我認為你還是個很有能耐的女人哩!世界上有好多結了婚的女人,壓根兒就沒有孩子,別說5個女兒,她們連一個女兒都生不出來。咱們這5個女兒,等到長大之后就會有5個女婿,日后等咱們老了,逢年過節的時候,5個女兒女婿一起提了酒、拎了肉回來孝敬咱們兩個老人,那該多熱鬧!那些雖有兒子幾個,卻妯娌不和,婆媳之間爭得不得安寧,我們與這樣的家相比,不知要強多少倍!”
可是,瞎爺家確實貧寒得很,妻子實在熬不下去了,便不斷抱怨。瞎爺說:“你只跟那些住進深宅大院、家有萬貫資財、頓頓吃肉喝酒的人家相比,你自然是越比越覺得咱這日子是沒法過了,但是你只要瞧瞧那些拖兒帶女四處討飯的人家,白天飽一頓饑一頓,晚上睡在別人家的屋檐下,弄不好還會被狗咬一口,你就會覺得咱家這日子還真是不賴。雖然咱沒有饃吃,可是咱們還有稀飯可以喝;雖然咱們家買不起新衣服,可是總還有舊的衣裳穿,我們家這房子雖然有些漏雨的地方,可總還是住在屋子里邊,和那些討飯維持生活的人相比,我們家的日子可以算是天堂了……”
瞎爺老了,想在合眼前把棺材做好,然后安安心心地走。可做的棺材屬于非常寒酸的那一種,妻子愧疚不已,瞎爺勸說:“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們的上等柏木是差遠了,可是比起那些窮得連棺材都買不起,尸體用草席卷的人,不是要強多了嗎?”
瞎爺活到72歲,無疾而終。在他臨死之前,對哭泣的老伴說:“有啥好哭的,我已經活到72歲,比起那些活到十歲的人,不算高壽,可是比起那些四五十歲就死了的人,我不是好多了嗎?”
瞎爺死的時候,面孔安詳,兩個眼角還留有笑容……
知足才能常樂
瞎爺的人生觀,正是一種樂天知足的人生觀,一種只和那些境況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而永遠不和那些比自己強的人攀比,并以此而找到了快樂的人生哲學。
美國人艾迪?雷根伯克在探險時,與他的同伴迷失在浩瀚的太平洋里,他們毫無希望地在救生筏上漂流了21天之久。艾迪說:“我從那次經驗里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如果你有足夠的新鮮的水可以喝,有足夠的食物可以吃,你就絕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了。”目前,艾迪在他浴室的鏡子上貼著這樣幾句話,好讓自己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時候都能看到:
人家騎馬我騎驢,
回頭看看推車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知足是對欲望的一種理性的審視。俄國作家契訶夫對知足常樂有深刻的體會,他說:“為了讓內心不斷感到幸福,甚至在憂傷悲愁的時候也不變,那就需要:善于滿足現狀;高興地體會到‘本來事情可能更糟’。如果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就要歡歡喜喜,因為你不是滿口牙都痛。你手上扎了一根刺,你高興地喊一聲:‘幸虧不是扎在眼睛里!’”
知足是一種境界,知足的人總是微笑著面對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過不去的河,他們會為自己尋找合適的臺階,而絕不會庸人自擾;知足是一種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在知足者的眼里,一切過分的紛爭和索取都顯得多余,在他們的天平上,沒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了;知足是一種寬容,對他人寬容,對社會寬容,對自己寬容,這樣才會得到一個相對寬松的生存環境,這難道不值一聲得慶賀嘛。知足常樂,此之謂也。
【慧語箴言】
俄國作家契訶夫對知足常樂有深刻的體會,他說:“為了讓內心不斷感到幸福,甚至在憂傷悲愁的時候也不變,那就需要:善于滿足現狀;高興地體會到‘本來事情可能更糟’。”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八
一只四處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頂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實在是
幸福
極了,它既可以在各層之間隨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供品。它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象的特權,那些不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隨意咀嚼;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閑,興起之時,甚至還可以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泄物。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時候,這只老鼠總是看著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它猛抽著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膝蓋竟然這樣柔軟,說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餓極了的野貓闖了進來,它一把將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著佛!”這位高貴的俘虜抗議道。
“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為你!”
野貓譏諷道,然后,它像掰開一個漢堡包那樣把老鼠掰成了兩半。
一個農民,初中只讀了兩年,家里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洼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里的干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里,他是一個想發財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后,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么,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數字。他的母親手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郁而死。
他后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
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只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受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沖入一條河里。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里,你憑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板臺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問記者:"如果我松手,這只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并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只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制作的。"
a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經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
時間
,算好他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可以打個招呼。他們的同事c更進一步。他詳細了解老總的奮斗歷程,弄清老總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份量的
開場白
,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后,終于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這準備二字,并非說說而已。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九
一群蛤蟆在進行競賽,看誰先到達一座高塔的頂端。周圍有一大群圍觀的蛤蟆在看熱鬧。
競賽開始了,只聽到圍觀者一片噓聲:“太難為它們了!這些蛤蟆無法達到目的,無法達到目的。”蛤蟆們開始泄氣了。可是還有一些蛤蟆在奮力摸索著向上爬去。
圍觀的蛤蟆繼續喊著:“太艱苦了!你們不可能到達塔頂的!”其他的蛤蟆都被說服停下來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繼續向前,并且更加努力地向前。
比賽結束,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廢,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堅持了下來,竭盡全力達到了終點。
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想知道為什么它就能夠做到!
大家驚訝地發現——它是一只聾蛤蟆!
堅持走自己的路
你是要成功還是要聽別人的話?如果有人說,你無法實現你的夢想!你,就做一個“聾子”!
小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宏大的理想,做偉人,成為世界首富,策劃許多有創意的事……總之,就是要過上精彩的人生,成為最杰出的人。
但是后來呢?當你年歲增長到可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時,四面八方的壓力一涌而至。你耳邊不斷縈繞著別人的議論:“別做白日夢了”,你的想法“不切實際、愚蠢、幼稚可笑”,“必須有天大的運氣或貴人相助”或“你太老”、“你太年輕”。
在這些議論的連番轟炸之下,你要么完全放棄,要么半途而廢。不是事情絕對不可能成功,而是太多的消極意見使你喪失了成功的勇氣。只有那些真正意志堅定的人能沖破這些消極意見,走向成功,而且是接連不斷的成功。
隨后他就把這個念頭說給他的老板聽,沒想到卻遭到了老板的大聲呵斥:“收回你這個愚蠢的主意吧,怎么能讓顧客自己選擇,自己包裝呢?”
可是桑德不肯放棄,他相信這樣可給顧客一種更輕松、更自在的購貨心理。
于是桑德辭去公司的工作,自己開了一家小雜貨鋪,并且引進了這種全新的經營理念。很快,他的小店就吸引了許多的顧客,門庭若市,生意逐漸興隆了起來。后來,他又接二連三地開了多家分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就是當今風靡全球的超市的先驅。
還有人可能自小就受到了近乎殘忍的判定。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并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
歌劇演員卡羅素美妙的歌聲享譽全球。但當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當工程師;而他的老師則說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獵、捉狗、捉耗子的。”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我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沃特·迪斯尼當年被報社主編以缺乏創意的理由開除,建立迪斯尼樂園前也曾破產好幾次。愛國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學的命運。
法國化學家巴斯德在讀大學時表現并不突出,他的化學成績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頓在小學的成績一團糟,曾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呆子”。
羅丹的父親曾怨嘆自己有個白癡兒子,在眾人眼中,他曾是個前途無“亮”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3次還考不進去。他的叔叔曾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而被勸退學。老師認為他:“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
之所以要走自己的路,完全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你是要成功還是要聽別人的話?如果有人說,你無法實現你的夢想!你,就做一個“聾子”!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十
春耕時節,連續下了幾天雨。在田邊我遇到了一位種樹的老農。
我說:“有這樣充足的雨水,樹木一定能長好。”
誰知老農的見解卻是:“不對!不要以為風調雨順就好,這只會使樹的根長在表土上,大風一刮它們就會立刻倒下。”
我有些震驚!
老農繼續道:“相反,如果現在天氣有些干旱,樹就會將根扎到泥土深處去吸收水分和養料。這樣,即使將來的風再大,天再旱,它們也照樣能夠活下去。”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十一
在一個多雨的午后,一位老婦人走進費城的一家百貨公司,大多數的柜臺人員都不理她。有一位年輕人走過來問她是否能為她做些什么。當她回答說只是在避雨時,這位年輕人沒有向她推銷任何東西,雖然如此,這位銷售人員并沒有離去,轉身拿給她一把椅子。
雨停之后,這位老婦人向這位年輕人說了聲謝謝,并向他要了一張名片,幾個月之后,這家店東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要求派這位年輕人前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這封信就是這位老婦人寫的,而她正是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當這位年輕人收拾行李準備去蘇格蘭時,他已經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伙人了。
惟有付出才能得到。要得到多少,就必須先付出多少。付出時越是慷慨,得到的回報就越豐厚。付出是沒有存折的儲蓄。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十二
平時忙碌的工作,也需要調劑一下。在業余時間,我會玩點小游戲,比如斗地主。玩了幾年后我發現,斗地主時出牌不能太急,要懂得“順水推舟”的道理。除非是贏定了的牌,再好的牌也不要出得太急。你若是每打一手都想吃住,然后按自己的思路“主導”牌局,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不得好死”。且不說對手可能隱藏著炸彈,就連對子也會出現“夾板”,即出現相同的對子。有了這些經驗后,我出牌都不會太峻急。我更喜歡從容地跟隨對手出牌,伺機出擊一錘定音,并不總想用大牌來“主導”什么。有了這樣的心態,我取勝的機率也就大些了。
這種出牌方式,讓我想到了老子筆下的水。《道德經》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面對高山,水不會以兇猛的架勢去征服它。湍急的水流直接進攻高山,而不是從容的方式尋找道路,那只會是死路一條,最終被高山阻斷。于是,水便總是順著山谷而去,避開不可一世的高山,從容地奔向大海。無論有多少艱難險阻,它也會找到自己的方式,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匯入大海。同樣,我們不必與對手的大牌逞一時之強,要學會避開鋒芒,從容地獲取勝利。看來,我們不得不承認,莊子哲學中蘊藏著深刻而又豐富的思想。我有一個朋友,他是非常優秀的語文教師,教學已經達到“水的境界”。他的專業基本功非常扎實,知識視野非常廣闊,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也是親切自然。用他的話來說,在課堂上他與學生是在打“太極推手”——學生“推”來問題,他將其“推”給學生,學生反過來“推”向他,如此循環,構成了“教學推手”。他的教學可謂“行云流水”,此乃課堂教學的最高種境界。
讀書不要太急,也要從容自如。有閑心即讀,有時間即讀,而不要強迫自己非得讀多少不可。讀得太峻急,可能會把自己困于岐途,還會錯過生活中美好的東西。老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對無涯,殆矣。”讀書是一生的事,我們不妨以一種“讀書似水”的態度來看讀書。
記得朱光潛先生說:阿爾卑斯山谷里有一條公路,兩邊風景如畫,路旁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行人:“慢慢走,欣賞啊!”世間熙熙皆為利來,世間攘攘皆為利往。在這個行色匆忙的世界里,人信都像阿爾卑斯山下的汽車拼命向前趕,不知道人生還有許多美好的東西,而我們人生的終級目標不是忙碌。在這個忙碌的世界,我們還需要一點從容。。。。。。懂得如何優游于于歲月長河,這才是人生的智慧。
《老子》還說,“小隱隱于林,大隱隱于市。”真正的隱者,就在普通的市井之中。在我們為功利祿奔波之后,坐下來玩幾圈斗地主時,我們是否只是為了一點輸贏?在輕松的娛樂之中,在我們從容地享受生活時,我們能否懂得,一副普通的撲克牌中,也能有人生真諦與宇宙奧秘?想必那些離群索居隱于林者,也就沒有機會參透撲克中的人生了吧。
經典哲理故事及感悟篇十三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后,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于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于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
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里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么?”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只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于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只蜘蛛真愚蠢,為什么不從旁邊干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于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于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只,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只鞋無論多么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