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護理開題報告題目篇一
面對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帶來的巨大挑戰,當前我國的社區護理教育培養形式不完善,國家還沒有設置一個相對獨立的專業,也沒有可借鑒的符合我國國情的經驗。因此,護理教育者應針對當前我國社區護理教育現狀,從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需求出發,對社區護理教育進行改革,提出針對性的對策,為培養順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實用型、技能型高素質社區護理人才提供參考依據。
2.1構建專業化社區護理師資隊伍首先,引進更多具備護理本科以上學歷、中高級以上職稱、教學/臨床經驗豐富、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兼備的“雙師型”教師[8]。其次,開展適合社區養老衛生服務的社區護理教師培訓模式,提高護理院校社區護理師資的理論水平及教學能力。劉桂萍等[17]的研究也表明,以社區工作需要為導向,立足現有師資水平與教師的培訓需求,以培養教師教學能力及綜合素質為中心,綜合運用講授、小組學習、專題研討會、現場參觀、行動學習等教學方法,定期對其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社區護理師資培訓是提高社區護理課程師資力量的有效途徑。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的考核評價制度。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教學效果評價、滿意度評價、師資自我評價和專家評價[18],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素質,保障教學質量。最后,在社區護理學的教學中,教師應不斷進行自我提高,及時更新現代教育和人文理念及社區養老護理專業知識,了解國內外社區護理現狀及發展前沿,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和社區特定的情景相聯系[3]。
2.2完善社區護理課程設置
2.2.1整合社區護理課程內容《社區護理學》是一門交叉型的綜合學科,也是一門綜合的應用型學科。在應對當前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構建社區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時應注意多角度整體性開發,將最具有時代性的新知識、新技能納入課程體系,制定規范、明確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上,不能片面強調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更多地要考慮今后在社區工作中的實用性,教學內容不必過多地重復,重點要讓護生把學到的知識和社區特定的情境相聯系,不斷擴充關于社區的補充知識,還要突出人文、法律和倫理學科在社區護理教育中的綜合性特色[19]。在此基礎上,為迎合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應將《社區護理學》和《老年護理學》很好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給護生灌輸并強調在從事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時,群體性與個體性健康教育方法并重;提高康復護理技術并在提供康復護理過程中維護老年人的尊嚴;注重多元化照護能力的培養[3]。
2.2.2加大社區護理實踐課程比例社區護理實踐基地是護生將理論聯系實際最好的途徑。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盧琦[19]建議,要求理論課與臨床實踐的時間為1∶1,學校與醫院、社區養老衛生服務機構等實踐基地形成密切的伙伴關系,共同完成培養護生的責任。但目前我國社區護理教育一般30個學時,并無社區護理實踐課程,由于缺乏完善的或標準的社區實踐基地,使大多數護生社區實習流于形式[3]。在此狀況下,張偉等[3]建議,社區護理教育者應變通思維,積極尋找可利用資源,如在校園內、福利院、養老中心、康復中心等,以任務為形式,以發展能力為目標,指導護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健康教育、康復功能訓練等活動。
2.3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下的多種教學手段
2.3.1案例教學法(cbl)引導的項目驅動教學法在當前的社區護理教育中,應不斷豐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以發展護生核心能力為目標,采用案例教學法,選取適合我國人口老齡化國情的社區護理學教學案例[5],在此基礎上聯合能提升護生自學、合作、解決和分析問題以及職業能力[20]的項目驅動教學法[21],以具體的項目為載體,融技能于任務,建立課堂學習與社區養老服務實際工作的聯系,使護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綜合職業能力[22]。2.3.2基于網絡平臺的“慕課”“翻轉課堂”本土實踐基于現代計算機多媒體網絡平臺,護理教育者應以護生興趣為導向,著眼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養老問題,積極開發、構建本土化、特色化社區養老服務課程體系及課程知識體系網絡精品課程模式[23],如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又稱為慕課[24]。在mooc模式下,課程、課堂教學、護生學習進程、護生的學習體驗、師生互動過程等均被完整地、系統地在線實現。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另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也被引入教學本土實踐。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護生在課下完成知識的學習,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將時間有限的課堂變為學生消化知識的場所[25]。2.4改革教學評價內容和標準教學評價內容與標準應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程度進行評價。社區護理教育應形成一種標準化的培養方法和人才評價模式,構建統一的社區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標準[3]。在重視基礎理論知識考核的前提下,應從應用的角度,將理論考試與社區實踐相結合,平時考查與實踐技能操作考核相結合,設計情境與真實病例相結合等,測試護生認知能力及創新能力。
2.5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社區護理教育和學科建設意見》[5]中指出,社區實踐是社區護理學教育的重要環節。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學校-醫院-社區”聯合性質的實踐教學基地。在人口老齡化社會需求背景下,高等醫學院校還應承擔社區護士培訓基地的師資和人員培訓任務,以及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從而加強社區實踐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
3小結
當前,我國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階段,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多對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發展社區衛生事業則成為解決這一難題最切實有效的方式,而社區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的培養。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更需要標準,社區護理教育者和研究者必須盡快統一社區護士核心能力培養標準,在充分考慮老齡化社會需求和社區養老趨勢的基礎上完善、豐富教材內容,開發利用資源培養護生社區實踐能力,為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積極培養實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質社區護理人才。
護理開題報告題目篇二
作者姓名孫靜
所在單位山東省費縣人民醫院
聯系方式13793923627
指導老師
提交時間20xx年6月
急性白血病是一種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目前并非少見,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臨床上以化療為主,但化療毒副作用大,合理化個性化護理對化療后并發癥及不良反應具有較好的療效。國內許多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總結了不少護理體會,如范菁、張輝,張樹風、吳紅梅等。高安麗則著重總結了老年白血病化療后骨髓抑制的護理,彭素近、秦社靈分別總結了20例、76例小兒急性白血病化療期間的護理經驗,馬愛武、單秀梅強調急性白血病治療期的營養護理。而在關于比較合理化個性化護理與常規護理措施的優缺點方面很少有人涉及。本研究旨在探討合理化個性化護理對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不良反應的影響。
本研究旨在探討合理化個性化護理對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不良反應的影響。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減輕化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保證化療的順利進行及取得成功。
白血?。患毙裕换?;護理
急性白血病:為骨髓中原始與早期幼稚細胞急劇增生的惡性疾病,其特點為體內有大量的白血病細胞無控制地增生,出現于骨髓和許多其他器官和組織,并進入外周血液中;發病急,發展快,預后差,死亡率高。
化療:是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它是用含有特殊化學成份的藥物來殺滅或抑制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護理:護理(nursing)一詞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繹而來,原為撫育、扶助、保護、照顧殘疾、照顧幼小等涵義。1980年美國護理學會將護理定義為:“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護理的基本屬性是醫療活動,但它具有專業性、服務性的特點,并以其專業化知識和技術為人們提供健康服務,滿足人們的健康需要。
急性白血病為血液系統惡性病,發生于所有年齡組,像其他腫瘤一樣,年齡大于50歲發病率明顯增高。成人患者主要是二種類型,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或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而兒童主要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1】?;熓羌毙园籽∽钪饕畛S玫闹委煼椒ā?】。國內許多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總結了不少護理體會,如范菁、張輝【3】,張樹風【4】,吳紅梅【5】等。高安麗則著重總結了老年白血病化療后骨髓抑制的護理【6】,彭素近【7】、秦社靈【8】分別總結了20例、76例小兒急性白血病化療期間的護理經驗。馬愛武,單秀梅強調急性白血病治療期的營養護理,包括鼓勵患者進食和靜脈營養支持【9】。總之,科學的護理方法可以避免或減少化療中出現的并發癥和副作用,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護理開題報告題目篇三
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孕產婦的心理保健已成為圍產保健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妊娠雖然是發育年齡婦女一種正常、自然的生理現象,但對孕婦來說,終究是一次巨大的生理改變和心理應激過程,她們在經歷懷孕、分娩、產后恢復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心理、生理的改變。孕婦積極的心理反應有利于胎兒發育和分娩過程,而負性心理反應會使心理活動失衡,導致神經活動和內分泌失調,不同程度地影響妊娠結局及母兒的安危。因此,正確把握待產婦的心理,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是確保待產婦順利分娩以及產后恢復的重要工作。
近幾年,隨著對分娩期精神衛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們已經從單純的產后抑郁認識到整個圍生期焦慮和其他心理問題,并提出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目前研究表明圍生期的主要心理問題包含焦慮、恐懼;陌生、孤獨;沉重、抑郁;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癥狀和睡眠障礙。
產生上述心理問題的原因大致包含以下幾點:產痛;矛盾與痛苦;孕婦的性格;大部分孕婦缺乏妊娠生理知識;家庭及社會支持系統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護理干預模式包含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論(cbsei)模式。按照不同的干預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預方法包含產前干預(健康教育)和產時干預。
(1)對孕產婦產生的心理問題原因進行分析
(2)針對孕產婦產生的心理問題做相應的護理干預
技術關鍵問題:通過觀察、交流、與家屬溝通了解孕產婦的心理狀況,分析出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應的護理干預。
運用護理心理學手段,在進行護理過程中,通過親切交流。了解她們的.思想狀況,了解她們對妊娠、分娩生理常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在分娩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
研究對象:某醫院產科的**例孕產婦。
(2)運用護理學知識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考察干預效果;
(3)分析干預效果的有效性;
護理開題報告題目篇四
一,研究題目:
護理本科生的專業角色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
二,選題背景,目的及意義
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增長,人們對于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推動了醫學從治療疾病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這一轉變.護理模式也經歷了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到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再到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這一漫長的轉變.護理學通過實踐,教育,研究,不斷得到充實和完善,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論和實踐體系,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護理專業存在著高等護理教育規模小,知識體系不夠完善,科研未能很好地服務于實踐,以及學術團體少等方面的不足.這些都說明了我國的護理事業尚處于專業化的進程之中.對此,護理高等教育負有重大的責任.但是,一些調查研究表明,我國自1983年恢復高等護理教育以來,在培養的近3000名護理本科生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離開了護理隊伍[1].其根本原因在于對護理專業角色的認同度不高.
實習是護生由學生角色轉變為護士角色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的任何有關因素都會影響學生對于護士的角色認同度,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實習生的護理專業角色認同程度及其影響因素做相關的研究,為護理教育和臨床帶教提供參考的資料,以便培育出更多更專業更穩定的護理人才,推動護理學科的發展.
目前,國內外有很多關于角色認同的研究,其大多是對于教師這一職業角色的研究.關于護理專業的研究也有一些,多數是對于護士的職業觀,專業認同的相關研究.而對于護生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國外對于護理學生的專業認同研究,大多數都是以訪談,觀察的方法進行的質性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義
明確護理本科實習生對護理專業角色的認同情況;
了解本科實習生對護理專業角色認同的影響因素;
根據本科實習生對護理專業角色的認同情況和影響因素對護理教育和臨床帶教提出建議.
三,文獻回顧
以往研究表明,我國護理人員短缺,特別是高學歷護理人才.我國自1983年恢復了護理本科教育后,至1995年共培養了本科畢業生3000余人,但這僅占全國護士總數的0.26%(按1995年全國護士總數112.42萬計),遠遠不能滿足護理專業發展的需要[2].而美國1992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具有學士學位的護士占護士總數的27%,碩士及博士占8%[3].在中國護理必須與國際接軌的今天,這種差距更加說明了發展護理高等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另外,有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對護理專業地位的理解較消極,專業觀不穩定[4].戴葉花的調查中,僅3.13%的男性護生及3.92%的女性護生熱愛護理專業[5].羅萍的一項研究報道的結果顯示,僅有2.9%的護生對護理專業感興趣[6].張婷等人的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對護理專業不感興趣,對專業發展無信心,畢業后希望改行,尤其是在畢業實習期間表現的更為突出,而且,本科護生的專業認同壓力遠遠高于大專生和中專生[7].這都表明了,護生對護理這一專業的角色認同度很低,尤其是本科護理學生,這使得我國護理高等教育的發展更加困難.
影響護生專業角色認同的主要因素則可大致劃分為兩類:
四,研究設計(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從武漢大學hope護理學院05和06級護理本科生中用方便抽樣的方法每個年級抽40個學生做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及工具
(1)一般情況調查
根據研究目的,分別了解學生性別,年級,實習醫院,學生來源,入學志愿,家庭是否支持學習護理等情況.
(2)學生對護理專業角色認同度的測量
1995研制的“護理專業自我概念量表”.用該量表反映護理本科實習生對護士角色認同情況.該量表設計嚴謹,效度和信度滿意,應用成熟,由五個緯度組成:領導能力(leadership),靈活性(flexible),技能(skill),滿意度(satisfactory),溝通交流(communication).同質信度為:0.89,0.76,0.78,0.80,0.86.
3.倫理考量
(1)問卷會附著一份知情同意書,在征求到被調查者同意后才開始調查,被調查者可以在任何時候退出調查.
(2)問卷采用不記名形式,問卷填寫結果由調查人親自保管整理分析.
4.收集資料的方法和步驟
由調查者到05和06級學生宿舍中去發放問卷,取得被調查者同意后開始填寫問卷,同一宿舍的人同一時間填寫,再由調查者統一回收.在填寫問卷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可以向調查者詢問.
五,研究進度和安排
.12.14~2014.12.17查閱相關文獻,確立課題,書寫開題報告
2014.12.18~2015.12.31發放問卷并回收
2015.12.31~2015.1.4整理回收問卷并分析,撰寫完成約4000字的論文初稿.
2015.1.10~2.20:根據導師的批改意見修改完成論文第二稿.
2015.2.24~3.10:論文定稿,準備答辯
護理開題報告題目篇五
五.護理措施
我們首先要“報喜不報優”,盡量多談一些使病人和家屬感到愉快、寬慰的話語和事情。安慰病人及其家屬,目的是為了讓病人精神寬松,早日恢復健康,所以,決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憂慮和不安的消息帶去,還要避免談論可能刺激對方或對方忌諱的話題。這是起碼的道德。當見到病人及其家屬后,一般先可以講述一些,憑自己直觀得到的印象,例如:“你的氣色不錯?!薄澳惚纫郧芭至恕!薄澳愕木窈芎??!苯又?,還可多講一些醫院外和與病情無關的內容,如單位里、家庭里甚至國內外的重大消息,盡可能地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然而一般來說,病人及其家屬總要對探病者講講病人的病情和感覺,這時,應該認真聆聽,并從中發現一些對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過話題,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安慰。例如病人說過“胃口不錯”的話,探望者就可以借題“發揮”,多講些胃口好對戰勝疾病的重要意義,使病人認同這是個有利條件,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要有真摯的同情心,和藹可親的態度,親切美好的語言,理解家屬對親人生病帶來的痛苦,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通過細致觀察,專心傾聽家屬的陳述,仔細分析家屬不同心理問題和產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進行護理。
致謝
首先感謝學校在畢業之際給我們一個可能讓我們把所有的知識總結起來的機會,通過這次畢業設計,使我對以前所學的知識有了一個整體上的概括,學到了好多東西,也讓我們具體了解到護理是高尚的職業。
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謝曾科對我整個畢業設計由始至終地悉心督促指導,并提供了大量而又詳實的資料給我,使我從困惑迷茫的初期走向論文的順利完成,在完成論文的同時也深受啟發和教育,使我受益終生。最后接受我最誠摯的謝意!
護理開題報告題目篇六
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孕產婦的心理保健已成為圍產保健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妊娠雖然是發育年齡婦女一種正常、自然的生理現象,但對孕婦來說,畢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變化和心理應激過程,她們在經歷懷孕、分娩、產后恢復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心理、生理的變化。孕婦積極的心理反應有利于胎兒發育和分娩過程,而負性心理反應會使心理活動失衡,導致神經活動和內分泌失調,不同程度地影響妊娠結局及母兒的安危。因此,正確把握待產婦的心理,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是確保待產婦順利分娩以及產后恢復的重要工作。
近幾年,隨著對分娩期精神衛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們已經從單純的產后抑郁認識到整個圍生期焦慮和其他心理問題,并提出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目前研究表明圍生期的主要心理問題包括焦慮、恐懼;陌生、孤獨;沉重、抑郁;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癥狀和睡眠障礙。
產生上述心理問題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幾點:產痛;矛盾與痛苦;孕婦的性格;大部分孕婦缺乏妊娠生理知識;家庭及社會支持系統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護理干預模式包括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論(cbsei)模式。根據不同的干預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預方法包括產前干預(健康教育)和產時干預。
研究內容:
(1)對孕產婦產生的心理問題原因進行分析
(2)針對孕產婦產生的心理問題做相應的護理干預
技術關鍵問題:通過觀察、交流、與家屬溝通了解孕產婦的心理狀況,分析出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應的護理干預。
研究方法:運用護理心理學手段,在進行護理過程中,通過親切交談。了解她們的思想狀況,了解她們對妊娠、分娩生理常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在分娩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
研究對象:某醫院產科的xx例孕產婦。
(2)運用護理學知識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考察干預效果;
(3)分析干預效果的有效性;
(4)處理資料,寫出論文。
護理開題報告題目篇七
應用spss13。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以相對數表示,各構成比間差異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論文研究的主要領域論文研究的主要領域為: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心理護理、??谱o理、社區護理和其他等,具體分類情況見表1。
論文選題的主要類型
論文選題的主要類型為:經驗性、研究性、綜述和個案護理,具體分類見表2。
指導教師職稱分布情況
指導教師的技術職務分別為:中級、副高級和正高級(從他院聘請部分指導教師),具體分布情況見表3。
論文開題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及對策
論文開題存在的主要問題論文開題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選題、查新、設計問題和報告問題,具體分類見表4大專大專。從表4中分析發現,論文選題方面的問題較多,占36.21%,學生選題未體現護理專業特點,選題的廣度、深度把握不準,存在文題大而全、空而泛、舊而陳的問題。如有位護生的選題是活體肝移植術后護理進展,活體肝移植術后的護理包括:基礎護理、??谱o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等等,選題面面俱到,導致沒有具體的切入點。有的選題是前輩早已研究過且已在臨床應用的,無需再次進行研究和論證,如重癥監護室護士壓力分析,李曉琳等[1]在這方面已于20xx年進行了研究。
原因分析
學生因素學生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較薄弱,對論文的選題、設計、開題和實施等過程不熟悉,缺乏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能力較弱,不會從實踐中找課題;從思想上沒有高度重視論文開題工作,沒有意識到論文開題是畢業論文設計的關鍵一環,有的護生在開題前不積極主動進行科研設計,存在被動和應付的現象,另外,學生的精力有限,白天進行臨床實踐,晚上忙于準備4級、6級英語考試和研究生考試,還有的學生忙于找工作,其精力和時間開始偏移,沒有將主要的精力放在論文的開題上。
導師因素
指導教師對學生疏于管理,不重視對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些導師缺少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不能定期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度和質量;有些導師對學生較新、較偏的選題所投入的精力較少,缺乏整體、科學和規范的指導。
管理因素
對策
加強論文開題組織管理針對以上問題醫院則采取了在護生實習初期便對學生的開題進行指導,重點了解學生研究的大致方向、設計的困難,明確開題的時間和具體要求。實施導師負責制,根據學生的研究方向有針對性地選擇指導教師,確保能對學生一對一地指導大專工作報告。導師與護生的搭配時力爭做到兩個一致:導師的研究領域與護生的選題方向一致,導師的研究專長與護生的特長一致;中期要對教師的指導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重點檢查導師對所指導課題的掌握情況,課題的條件是否具備,是否對課題進行了論證和檢索;后期則要對論文的開題過程進行規范,明確學生開題報告的內容、方法和要求,以提高報告的質量。
加強學生科研能力培養
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校和醫院齊抓共管。盡管學生在大學期間的護理科研課程為必修課,使學生了解和熟悉了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為學生撰寫科研論文和開展護理科研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往往只是給學生傳授了初步的、基本的護理科研知識,為此,學校要有步驟、有系統地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適當延長科研課程的學時,或為高年級的學生開設護理科研第二課堂,在護理科研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設定短期和長期目標,引導和點撥學生自學與思索,達到認知與技能同步收獲[2]。
成效與思考
建立和完善指導教師的數據庫嚴格選拔科研輔導導師是本科護生科研能力提高的關鍵,為此我們嚴格按照其標準選擇高素質的輔導導師,確保帶教工作質量。對導師的學歷、技術職務、專業水平、科研能力、責任心等方面要進行全面考核,按照堅持標準、規范程序、擇優遴選的原則[4]儲備優秀導師。同時,加強橫向聯系,聘請院外導師充實我學院本科護生輔導導師數據庫,不斷擴大導師隊伍,從而根據學生認為雙導師具有集思廣益、理論互補、資源共享,能提高科研能力的優點[5],采用雙導師制指導護生護理科研實習。
構建論文設計管理系統
隨著本科護生數量的不斷增加,給教學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此,為進行科學管理,要構建論文設計管理系統,該系統應包括3部分內容:學生模塊、導師模塊和管理人員模塊,第一部分內容應能提供所需的完整信息,并能滿足學生、導師和管理人員的需求。學生模塊:錄入個人信息,查詢檢索文章,與導師、管理人員溝通信息和選擇導師等。
導師模塊:查看學生信息,查詢檢索文章,與學生、管理人員溝通信息和選擇學生等。管理人員模塊:查看學生信息,查看導師信息,查詢檢索文章,與導師、管理人員溝通信息,統計生成報表和系統維護等。
護理開題報告題目篇八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件開發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筑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筑物。建筑結構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xx的gb50010-xx,該規范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占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范內容的部分約占50%,規范全面總結了原規范發布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鑒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建筑中,結構是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筑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于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并且所涉及的規范和標準很零碎。并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復雜xx,許多多高層建筑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筑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筑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于結構體系、結構布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制、則是另令人xx苦的具體程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序代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代碼來實現。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該標準是為了合理地統一各類材料的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荷載規范、鋼結構、薄壁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設計規范以及地基基礎和建筑抗震等設計規范應遵守的準則,這些規范均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規范時,可參照此標準規定的原則。本標準適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構筑物)的整個結構,以及組成結構的構件和基礎;適用于結構的使用階段,以及結構構件的制作、運輸與安裝等施工階段。本標準引進了現代結構可靠xx設計理論,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分析確定,即將各種影響結構可靠xx的因素都視為隨機變量,使設計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統計數學的基礎上,并以主要根據統計分析確定的失效概率來度量結構的可靠xx,屬于概率設計法,這是設計思想上的重要演進。這也是當代xx上工程結構設計方法發展的總趨勢,而我國在設計規范(或標準)中采用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是迄今為止采用最廣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