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龍門石窟導游詞講解篇一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龍門石窟參觀游覽,我叫張甡喆,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小張,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來找我,我的電話是63849426,如果走散了我們的隊伍,就可以撥打這個電話,希望大家在龍門石窟玩得愉快。
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出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了,造像以北魏, 隋,唐為主,北魏時期建造石窟有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石窟有賓陽南洞,唐代石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下面我們就一一參觀。
首先我們來到潛溪寺,窟內頂端有一朵大蓮花,洞內的主要佛像是阿彌陀佛,佛高大約7米,他面腴豐滿,表情慈祥,洞兩旁各有一個護法天王,體格健壯,身披鎧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賓陽洞了。賓陽洞是賓陽南洞,賓陽中洞和賓陽北洞的總稱,它是由三個朝代雕刻而成的,所雕刻的佛像造型表情各不相同,生機勃勃,形象逼真。大家可以近距離觀賞,拍照留念。
現在,我們前往萬佛洞,因洞內有15000尊佛像而得名,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有蓮花,主尊佛為阿彌陀佛,他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正在向弟子們說法。
前面就是著名的蓮花洞了,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一朵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的象征,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大多以蓮花為飾。但這種大型蓮花,雕刻得如此精美,在石窟中還非常少見。
再登幾十級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里,當然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主佛為盧舍那,全身高約17米,頭部高約4米,兩耳大約高2米。傳說盧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她面容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容慈祥。請大家細細欣賞。
前方就是古陽洞了,喜歡書法的游客一定不要錯過哦。
好了,龍門石窟的主要洞窟已經介紹完了,待會兒我們將穿越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去觀賞西山龍門石窟的全景,希望大家保護環境,我們11:30在石窟廣場會合,謝謝大家!
龍門石窟導游詞講解篇二
歡迎大家來到洛陽龍門石窟,現在我們就在龍門的入口,不要心急,我們立刻就進去領略里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
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20_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它們詳實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大家都知道龍門石窟已經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相信大家都是為了這個慕名而來。
龍門石窟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后,多稱其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沖,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巖體石質優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遠遠看過去,石窟安靜佇立在那里,前面的湖面跟它挺有默契的,都是靜靜的。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會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
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時公元471~477年,歷經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20_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們最先看到的是賓陽洞,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大概公元386~520_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后用了20_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兩只姿態雄健的石獅。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薩,菩薩像含笑凝眸,溫柔敦厚。洞中還雕刻著眾菩薩,弟子聽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的刻畫也十分傳神。
我們沿著棧道繼續前行,會經過珍珠泉、萬佛洞、藥方洞(內有許多濟世藥方)、蓮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蓮花洞為特殊。蓮花洞是繼賓陽三洞之后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此雕刻的非常精美,開鑿于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0_年前后,屬于北魏后期作品。據說,人大會堂的頂燈就是仿它而做。這里除了大佛造型細膩外,最大的看點是南北它是龍門兩壁上方各有似為“法華經”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厘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為龍門一絕。好了,我們現在前往奉先寺。它是龍門石窟的精華部分。或許你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現在讓我們走近它,親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走到這里遠遠可以看到那邊人很多,我們還可以看到那里有一尊大大的佛像,它是奉先寺那大佛,而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代表了唐代石刻藝術的風格。它長寬各30余米。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看!這個就是遠處看到的盧舍那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盧舍那佛像總高約17米,豐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雙眼,稍稍向下俯視,目光正好與朝拜者仰視的目光交匯,令人產生心靈上的震撼,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它的面容豐滿秀麗,雙目寧靜,微露笑意,形象莊嚴又不失睿智慈祥,被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里,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這尊主佛卻被女性化,傳說盧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按照武則天的容貌雕琢而成。相對云崗石窟,看過龍門后我們都明顯感覺云崗石窟佛像雕刻線條古樸粗獷,龍門則精致細膩的多。奉先寺的天王造像肌肉突出,線條清晰,給人已孔武有力的感覺。我想大家都非常喜歡這里。盡情地享受它的熏陶吧。當然,除了欣賞盧舍那佛像之外,我們也不能忽略旁邊的那些同樣令人震撼的雕像,就像這些,都同樣雕刻得十分傳神的。同樣能令人產生心靈上的震撼。
好,參觀完奉先寺,我們就到龍門石窟歷史最悠久的古陽洞。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為世人所推崇。《龍門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題記拓本,北魏書風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記》本是附屬于佛龕的題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于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題記由孟達撰文,朱義章楷書。此碑與其它諸碑不同之處是全碑用陽刻法,逐字界格,為歷代石刻所僅見,在造像記中獨樹一幟。記文內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懷,兼為往生者求福除災。清乾隆年間始被黃易發現,受到書壇重視,列入“龍門二十品”,此碑文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鋒芒畢露,顯得雄峻非凡,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
看完石窟最精華的部分,讓我們近距離接觸石窟,感受它的每一個細節。就像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洞,一進來就可以感受它濃厚的貴族色彩,是典型的皇家風格。像在這道墻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石窟的每一處都是古人非常重視的,不容馬虎。好了。大家就自主參觀一下石窟,到晚上我們還要欣賞石窟的夜景。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讓我們吃完晚飯就一起來感受龍門石窟的夜景吧。
大家請看,石窟晚上看過去是不是跟白天看到的很不一樣?
是啊,晚上的石窟看起來是非常現代的,好像一座城堡,充滿了神秘感。進去里面看,燈光照到佛像上面,像不像靈光?這些金色的燈光把佛像襯托得更有神圣感。不愧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好了,龍門石窟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樣充滿了感慨,覺得真是不枉此行。歡迎大家下次有機會再來感受一下石窟的魅力和震撼。謝謝。
龍門石窟導游詞講解篇三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的導游叫××。今天我們游覽的景點是舉世文明的龍門石窟,和有著《龍門二十品》的古陽洞。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城南12.5公里處,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迄今有1500余年的歷史。這里有一條伊水河,河兩岸是香山(東山)和龍門山(西山)。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延至清代,歷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群。
約2870多塊。龍門石窟最大的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石窟長寬各30米。
集中在這里。可以說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這次旅游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
龍門石窟導游詞講解篇四
大家好!歡迎光臨世界遺產———龍門石窟,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黃x,大家可以叫我小黃,很高興為大家服務。現在我帶大家去龍門石窟游覽,跟我來吧!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2公里處,是我國的5a級景區,與莫高窟和云岡石窟稱為我國三大石窟,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時(471年—477年),歷經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存石窟1300個,佛像97000余尊。
現在,我們來到了奉先寺。看!這里有九座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如彎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地凝視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容。
各位游客們,這里就是古陽洞了。傳說,老子曾在這兒煉丹,所以古陽洞又稱老子洞。古陽洞是由天然的石灰巖開鑿成的。主佛為釋迦牟尼,著雙領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詳地坐在方臺上。
游客們,現在你們可以自由地去游覽龍門石窟,記得要時刻保護文物喲!
龍門石窟導游詞講解篇五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姓孫,大家就叫我孫導好了。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座繁華的城市就是素有“十五朝古都之稱”的洛陽,雖然洛陽的牡丹甲天下,但今天我可不是帶大家千里迢迢的來看洛陽的牡丹花,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洛陽最有名的一處名勝古跡,大家猜猜是那里,哈哈!這位游客猜對了,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就是美麗的龍門石窟,下面我就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吧!
龍門石窟于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與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那里風景優美,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像一座天然大門,簡直無與倫比,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呢!最小的卻小得可憐,僅有2厘米長,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到龍門石窟,奉先寺是一定要去的,它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洞中的佛像個個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雖然看著有些可笑,卻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
游覽完奉先寺,就可以去賓陽洞,洞內有11尊大佛像。佛和菩薩面相清瘦,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很值得一覽。
哦!龍門石窟不知不覺就到了,我也不多說了,請大家下車,跟我一起去細細游覽吧!
龍門石窟導游詞講解篇六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聞名于世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營造時長達400余年,在這里您不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風秀骨、還可以看到唐朝的豐腴之美,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體現,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風尚,堪稱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現有佛龕2300多個,佛塔70余座,佛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其中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和唐朝諸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都是書法藝術的珍品。我國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這樣描繪過石窟藝術: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藝術,一千年始終活著,脈絡相通,呼吸均勻,這是一種何種狀闊的生活。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石窟中其實為磅礴,藝術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尊大佛呢就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梵文音譯,意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您有可能會問,為什么不零不整剛好是17。14米呢?這是因為7是佛的數字,天的數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級佛徒”那么再讓我們我們來看看17。14,它有一個十,意為十全十美;14含有2個七在加上個七,就是3個七,擁有3個7的盧舍那大佛是無限大,無限寬大,功德圓滿的。
有人說盧舍那大佛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集善良與美貌于一身的,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做俯視態,兩道彎眉如鉤如月,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風之感,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詢問,長者的關切,母親的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實的轉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佛教藝術上的折射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終于完成了漢化的過程,因此中國的佛教藝術在洛陽的龍門石窟也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才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典范。”
另外大家請看盧舍那兩側的是二弟子,左為迦葉飽經風霜,莊重嚴謹,有為阿難聰敏溫順,擅長記憶,他們兩側站的是菩薩、天王、力士及供養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線條,高超的技藝,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壯麗無比的交響樂動人心魄。
朋友們參觀完這麼雄偉的雕塑,您難道不為之震撼嗎?那么就請您拿出手中的相機把他拍攝下來,留住這份心情,本次的景區講解到這里就結束了,下面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11點在這里集合,由于剛下過雪,地面比較滑,大家在自由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龍門石窟導游詞講解篇七
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導游李茂,初次見面,請多多關照。我們要去游覽世界文化遺產三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另兩個石窟是云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好了,現在我們處于河南洛陽南邊約十三公里處。大家看,龍門石窟就在我們面前的這座高而巨大的龍門山上,我們一起上山去游玩吧!
到了,這是上山后的第一個洞穴,叫古陽洞,里面的佛像占全部佛像的百分之六十。看,內有一些精品書法藝術,共有十九品,字跡氣勢大方,端正有力。還有一品在慈香窖內。古陽洞從公元四百九十三年開始修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一十五年,可謂歷史悠久的古建筑。十萬多尊佛像矗立在里面,那可是名不虛傳的。
我們準備離開古陽洞去奉先寺了。奉先寺里有龍門石窟的高之最和矮之最,分別是17.14米高和2厘米矮,形象逼真。大家請看奉先寺的左側,是石陽洞,里面仙氣撲鼻,佛像雕刻得十分精致。
我們繼續走,看,我們面前的這個洞比古陽洞還出名,叫賓陽洞。它從魏朝末修建到了唐朝初,中間曾停過一個世紀的工。賓陽洞洞口兩側原有兩幅畫,十分出名,畫得逼真的不能再逼真了。是《皇帝禮佛圖》和《太后禮佛圖》,后被盜竊。現置于美國紐約博物館。賓陽洞花了二十四年才建成,內有巨大佛像十一尊。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有的高鼻大眼,體態端詳;有的神態自若;有的青面獠牙,張牙舞爪……真是一個名不虛傳的佛洞。
大家快離開賓陽洞,我們還要去萬佛洞。萬佛洞內有一萬五千多尊小佛像,小巧玲瓏,做工精巧。洞中還有一把蓮花椅,背后刻有五十四枝蓮花。
龍門石窟有三十余洞,還有一些洞我們下次再來觀賞。唐代詩人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真是名不虛傳,是個名副其實的文化遺產。
好了,龍門石窟游覽完畢,歡迎下次再來,拜拜!對了我還要送大家去車站呢,走吧!
龍門石窟導游詞講解篇八
大家好!我叫冰冰,是開心旅游團的一名導游,歡迎大家的到來。大家都知道“洛陽牡丹甲天下”,實際上洛陽還有一處人人都知道,家家都曉得的地方,那就是洛陽的龍門石窟!今天,我就來帶領大家去龍門石窟看一看,但愿我的講解,能讓大家滿意。
游客們,現在展現在你們面前的就是龍門石窟了。大家請看:中間的就是主像盧舍,像高17。14米,規模之大居龍門石窟所有造像之首。
請大家看,右邊那里有5個佛像,左邊也有5個佛像,這些佛像都沒有盧舍高大。大家有誰知道龍門石窟開鑿于哪一年呢?沒人知道呀!呵呵,龍門石窟于魏太和十二年(488)開鑿古陽洞開始的。
大家現在一定想更近距離地欣賞她的雄偉和神奇吧?好,給大家留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我們兩個小時后在此集合。請大家注意: 不要攀爬佛像! 不要亂扔垃圾! 更不要亂涂亂畫!請大家注意安全!兩個小時后在再見。
……
今天的旅行結束了,朋友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