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津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一
非常榮幸能陪同大家共同游覽我們天津的母親河――海河。我們再上船之前有幾點注意事項需要跟各位說一下。首先請您看護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免損壞和丟失,第二,請您注意保持船上的衛生,請不要在船上吸煙。第三,請帶小孩的朋友們看護好您的孩子,不要讓孩子在船上單獨行動,以確保孩子的安全。第四,請您不要將頭和身體探出窗外。最后,在每個座椅下都有一件救生衣以備急用。請上船。
現在我來介紹一下咱們天津市的母親河――海河。這條海河是天津特有的,具有標志性的經濟命脈,它承載著天津600年的歷史,孕育了天津的古代和現代文明。海河全長72公里,海河流域綜合開發分三段實施,從三岔口到外環線為上游段,重點發展金融、商貿旅游等第三產業;從外環線到二道閘為中游段,規劃建設海河自然風景旅游區,和高新技術研發區;從二道閘到入海口為下游段,規劃發展現代物流,加工制造和港口經濟貿易。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海河綜合開發的上游段,起步段的建成區域。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永樂橋。它是海河綜合開發的.起始點。永樂橋上安裝直徑110米的摩天輪,它已超過英國泰晤士河畔的"倫敦之眼",成為名副其實的"天津之眼"。橋上設置48個懸掛式座艙,每轉一周大約需要30分鐘的時間,屆時您可以俯瞰方圓40公里的海河美景。
現在我們游船到達的地方是三岔河口。這里是海河,北運河,南運河,三條河流的交匯處,歷史上天津有這樣的說法:"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城"。這里是天津的發祥地和近代工商業發展的搖籃,曾是天津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經濟中心,具有豐富的歷史積淀。已經在此修建的"天津現代工業與城市歷史博物館",用于展現咱天津在中國近代工業發展過程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在我們游船的左手邊,是天津大悲院文化商貿區,這里重點建設鳳凰城和鳳凰廣場兩個項目。它依托天津大悲院這座最主要的佛教寺廟,發展佛教旅游文化經濟,所以我們稱這里既是佛教旅游文化經濟帶,又是天津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現在我們來到了金剛橋,它始建于1903年,新的金剛橋于1996年底建成,為雙層拱橋,這種拱梁式相結合的橋可以減少因車輛對橋的水平沖擊力而造成的水平移動變形。新橋建成后造型新穎、美觀、壯麗,具有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風貌相匹配的時代建筑感,為海河又添一宏偉壯觀的新景。
現在船頭左手方,青灰色的建筑就是著名的望海樓教堂,它始建于1869年,在1870年的時候曾經發生過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就是在這里發生的,當時被燒毀。然而在1900年,義和團的運動中,第二次被燒毀。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建筑,就是1904年重建的。
天津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諸位來天津古文化街參觀游覽。1985年建成的古文化街為天津城市增添了幾許異彩,以其特有的“中國味”、“天津味”、“古味”、“文化味”吸引著來自遠來的異鄉游客。
這條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它原名“天妃宮”,后該稱“天后宮”。天津東臨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天后宮就是在漕運大發展的情況下,為庇佑漕運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廟宇。
天后宮始建于元朝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坐東朝西,是天津市區目前最古老的建筑。
天后宮,從東到西,由戲樓、幡桿、山門、樓牌、前殿、正殿、藏經閣、啟圣祠,以及分列南北的鐘鼓樓、張仙閣和配殿等建筑組成。
幡桿,在天后宮門前。據說,幡桿初立時,一方面掛燈,為往來三岔河口的漕船導航,另一方面則作為天后宮的陪襯物,使整個建筑群顯得錯落有致,氣勢不凡。后來,幡桿在農歷每月初一、十五進香日及廟會期間,專門懸掛天后封號長幡。
山門是磚木混合結構組成。門額是用整磚雕刻“敕建天后宮”,這個山門是清朝乾隆年間增建的。
進得山門,迎面是木結構的兩柱——樓式牌樓。牌樓是元、明時代天妃宮前的標志。“護國庇民”意思是“上以護國家,下以庇民生。”
在牌樓兩側的,北邊是鼓樓,右邊是鐘樓。
過牌樓,就是前殿。前殿是天妃宮最早的山門,供奉護法神王靈官和人稱“四大金剛”的'“千里眼”、“順風耳”、“加善”、“加惡”。
越過前殿,就是天后宮的主體建筑正殿,正殿是敬奉天后娘娘的地方,天后娘娘中局佛龕,身披霞披,頭戴鳳冠,四位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兩旁。
穿正殿,即為藏經閣。藏經閣是磚、木結構的二層樓閣。現為民俗博物館展廳。
在藏經閣的后面,過甬路,為啟圣祠,即后殿。
昔日,天后宮供奉主神,當然是天后娘娘。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天后宮在漫長的歲月里,形成了佛道混雜,百神聚集的復雜情況。南北配殿供奉王三奶奶、挑水哥哥、送藥天師、白老太太、龍王、藥王諸神。
現在的天后宮內兩側廂房陳列有介紹天津城、天后宮及皇會的興起和變遷,陳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及各種民俗造型(婚禮儀仗、服飾等)、清代水機等文物。
綜觀天后宮的建筑,經歷了各個時期的重修、大修及重建階段,形成了其特有的風格。
出廟門,以北的一段街,叫“宮北大街”,廟門以南的大街即名“宮南大街”。
“宮南”、“宮北”口兩處樓牌共有樓匾四塊。
南口南面樓匾為“津門故里”四字,北口北面樓匾是“沽上藝苑”,二字八句,對仗工整,恰似極好地一副聯語。
漫步古文化街,進出店鋪時,您會看到許多店鋪門面檐下、枋間有一幅幅極具江南造園藝術風格的蘇畫。構圖生動有典,形態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絢麗無比,風采迷人。
讓我們來瀏覽一下蘇畫吧!
南口集珍閣檐下枋間畫的是《三國演義》,從最東一架梁枋是“桃園三結義”,接下去依次是“虎牢關三英站呂布”、“鳳儀亭呂布戲貂禪”、“三顧茅廬”、“當陽拒曹”、“甘露寺劉備招親”、“夜戰馬超”、“截江奪斗”等八幅,從西蜀角度著重刻畫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忠義、英勇故事。對面的梨園閣枋間也有畫八幅,畫的是古典戲劇名著《西廂記》,也就是相府小姐崔鶯鶯與趕考書生張君瑞的戀愛故事。從北邊的一架梁枋起依次是“張生驚艷”、“張生普救寺借廂”、“墻角遙見”、“崔鶯鶯夜聽琴”、“張生跳墻”、“書齋相會”、“拷打紅娘”、“長亭送別”。
此外,鄉景齋枋間的“化蝶”、“十八相送”;文運堂書店的“水漫金山”、“祭塔救母”;蕓萃齋、印景軒、風來閣、石古齋的枋間畫的也都是《紅樓夢》中大家熟知的一些故事。
在門面建筑裝飾中除彩繪故事畫外,另樹一幟的是磚、木雕刻裝飾。其內容廣泛,多數帶有濃郁的民俗氣息和吉祥喜慶寓意。
士寶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圖》幾處波瀾起伏、情節變化的畫面。北頭一幅是:汴河岸邊泊著許多船只,河心一只大船上七八人拼命搖櫓。船工的奮力以進,說明載重量之大河水上運輸的繁忙緊張情況。中間一幅,畫面正中是汴河上東水門外的虹橋。橋下一只載滿大船正要通過,全體船夫緊張操作,橋上車輛、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構成一股都會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圖》畫卷的高潮部分。
當您走進店鋪前,抬頭瞧瞧門面字號,會發現這里每家店鋪的牌匾都帶有古老的傳統,給講求“生意興隆”的商業環境增添了不少濃郁的文化氣息。“金字牌匾”在文化街各店鋪普遍懸掛,為街區增添了墨妙異彩。
正是這樣,古文化街無論建筑風貌、店鋪裝修、匾額楹聯,經營商品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賞心悅目;而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等專業店鋪叢聚本街,供您觀賞、選購。至于中西樂器、藝術陶瓷、裝潢小件也都有專店,買上一兩件,固是愜人心意的事,而流連一番,或許也可以受到熏陶、啟迪,攝取到一些營養吧。
好,謝謝大家,我的講解到次結束了。
但愿后會有期,我能再次為您服務。愿天津古文化街一行留在您美好的回憶中。
天津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三
各位游客: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隨我從五大道游客服務中心出發,步行來游覽五大道風景區,很榮幸擔任這次的導游工作,我叫__,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在我旁邊的這位司機師傅姓x,有著多年的駕駛經驗,今天就由我和x師傅一同為大家服務,如果在此期間,您有什么問題或是困難,請盡管提出來,我會盡量幫您解決的。希望我的講解,可以讓您更加的了解和喜愛這和地方。
我們今天游覽的“五大道”凝聚了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風云,已經成為天津小洋樓的代名詞了。提起小陽樓,上海、青島、廈門、武漢都有很多,但比起來,天津卻是現存最多、保存最好、最為集中也是最出名的。其中,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居住在其中的人不同尋常。天津租界的劃定始于清咸豐十年(1860年)在外國殖民者的脅迫下,清政府屈服,簽訂了《北京條約》,天津被迫開埠,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奧地利、意大利、俄國、比利時就過相繼在天津開辟租界地。(天津被迫成為通商口岸的時間和條約,以及九國租界分別是哪幾個?)
“五大道”位于市中心的和平區,坐落于成都道以南,馬場道以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與南京路以西的,一片長方形地區,共有22條道路,總長17公里,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名為五大道,實為六條道,分別為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成都道。在這里有代表性的小洋樓就有230幢,較多的有英式89所,意式41所,庭院式46所,公寓式40所等等,堪稱“萬國建筑博覽會”。
天津旅游景點導游詞篇四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
海河外灘公園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街,是天津市海河開發中最早開發、最早竣工的項目。東起新華路立交橋,西至悅海園高層住宅小區,北至上海道解放路商業步行街,南臨海河,平面呈不規則帶狀梯形。
外灘是天津市海河開發中最早開發、最早竣工的項目。外灘平臺的迎賓客道長1000米,平均寬9米。東起新華路立交橋,西至悅海園高層住宅小區,北至上海道解放路商業步行街,南臨海河,平面呈不規則帶狀梯形。天津外灘開闊的空間無疑使其成為濱海地區最大的休閑廣場,為百姓休閑、健身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天地,體現了“還河于民”的主導思想,改變目前人們臨水不親水的.現狀。為確保外灘廣場夜晚亮起來,廣場內外裝點各種泛光燈、景觀燈1萬套,另有19組風格各異的青銅景觀雕塑點綴在廣場的不同部位,極具觀賞價值。
天津外灘是濱海新區一項重要的還河于民的民心工程,是由國際一流大師精心設計,由塘沽建委與宏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集休閑、娛樂、購物、美食于一體的現代城市景觀經濟區,是天津市綜合開發海河的龍頭工程。東起新華路立交橋,西至悅海園高層住宅小區,北至上海道解放路商業步行街,南臨海河,平面呈不規則帶狀梯形。外灘建設推倒擋在海河岸邊的三四米高的防洪墻,建高5米的漫坡式弧形山體,以滿足百年一遇的防洪要求。山體下建一條寬30米、長約700米的箱體商業走廊。
外灘延線由文化娛樂區、商業休閑區、綠化景觀區和高臺景觀區四部分組成,以沿河木制人行步道相貫通。最為搶眼的三組大型標志物“海之魂”自西至東分別高達100米、70米、50米,分別矗立在第一、第二、第三景區內;三個構架像大海中航行的帆船,環繞三個標志物形成的景觀水體約9000平方米,與蔚藍的海河水相映成輝。
天津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五
各位好,如今咱們要去的是海河外灘公園,海河外灘公園是天津市海河開發中最早開發、最早竣工的項目。東起塘沽新華路立交橋,西至悅海園高層住宅小區,北至上海道解放路商業步行街,南臨海河,平面呈不規則帶狀梯形。外灘公園建造推倒擋在海河岸邊的三四米高的防洪墻,建高5米的漫坡式弧形山體,以滿意百年一遇的防洪需求。山體下建一條寬30米、長約700米的箱體商業走廊。外灘延線由文化娛樂區、商業休閑區、美化景象區和高臺景象區四有些組成,以沿河木制人行步道相貫穿。最為搶眼的三組大型標志物“海之魂”自西至東別離高達100米、70米、50米,別離矗立在榜首、第二、第三景區內;三個構架像大海中飛行的帆船,盤繞三個標志物構成的景象水體約9000平方米,與湛藍的海河水相映成輝。海河外灘公園開闊的空間無疑使其變成沿海區域最大的`休閑廣場,為大眾休閑、健身供給了一片寬廣的六合,表現了“還河于民”的主導思維,改動當前我們臨水不親水的現狀。為保證外灘廣場夜晚亮起來,廣場表里裝點各種泛光燈、景象燈1萬套,還有19組風格各異的青銅景象雕塑裝點在廣場的不一樣部位,極具觀賞價值。
海河外灘公園建有全國高度最高、長度最長的噴泉景象。其主噴高度達170米、東西長360米,這組噴泉共有27種水型,并有“水上噴火”的共同景象,可謂國內水景之最。廣場建造有萬平方米的綠洲、花壇及熱帶雨林的美化景象,建造有萬平方米的商業設備。到目的地了,我們下車縱情享用吧。
天津旅游景點導游詞篇六
各位好,如今我們要去的是海河外灘公園,海河外灘公園是天津市海河開發中最早開發、最早竣工的項目。東起塘沽新華路立交橋,西至悅海園高層住宅小區,北至上海道解放路商業步行街,南臨海河,平面呈不規則帶狀梯形。外灘公園建造推倒擋在海河岸邊的三四米高的防洪墻,建高5米的漫坡式弧形山體,以滿意百年一遇的防洪需求。山體下建一條寬30米、長約700米的箱體商業走廊。外灘延線由文化娛樂區、商業休閑區、美化景象區和高臺景象區四有些組成,以沿河木制人行步道相貫穿。最為搶眼的三組大型標志物“海之魂”自西至東別離高達100米、70米、50米,別離矗立在榜首、第二、第三景區內;三個構架像大海中飛行的'帆船,盤繞三個標志物構成的景象水體約9000平方米,與湛藍的海河水相映成輝。海河外灘公園開闊的空間無疑使其變成沿海區域最大的休閑廣場,為大眾休閑、健身供給了一片寬廣的六合,表現了“還河于民”的主導思維,改動當前我們臨水不親水的現狀。為保證外灘廣場夜晚亮起來,廣場表里裝點各種泛光燈、景象燈1萬套,還有19組風格各異的青銅景象雕塑裝點在廣場的不一樣部位,極具觀賞價值。
海河外灘公園建有全國高度最高、長度最長的噴泉景象。其主噴高度達170米、東西長360米,這組噴泉共有27種水型,并有“水上噴火”的共同景象,可謂國內水景之最。廣場建造有2.5萬平方米的綠洲、花壇及熱帶雨林的美化景象,建造有3.4萬平方米的商業設備。到目的地了,我們下車縱情享用吧。
天津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七
大沽口炮臺位于天津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于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系海口”的`“海門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門戶,海河要隘。
炮臺始建于明代后期,清代多次進行修正。中國軍民冊曾在這里多次浴血抗擊外國侵略者,1840年至19整整60年間,大沽口炮臺曾4次被帝國主義列強入侵,1858年(咸豐八年)5月,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大沽口炮臺失陷;1860年的侵華戰爭使天津淪為半封建、辦殖民地,開辟為通商口岸;199月7日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并拆毀了大沽口炮臺。在將炮臺遺址整修對外開放。
大沽口炮臺現存炮臺3座,以威、鎮、海三字命名。大沽口炮臺已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重要遺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津旅游景點導游詞篇八
天津古文化街是中國天津市南開區的一條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組成的商業步行街,原為以天津天后宮為中心的“宮南大街”和“宮北大街”,是天津最早的文化、宗教和商貿聚集之地。天津市規劃局將這里納入歷史文化街區規劃,定名古文化街歷史文化街區。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
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組成的街道。以元代古跡天后宮為中心,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至東北角,位于鬧市區,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東臨海河、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長687米,寬5米,系商業步行街。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會娛樂之場所。現已修復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天后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游項目。
這條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它原名“天妃宮”,后改稱“天后宮”。天津東臨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天后宮就是在漕運大發展的情況下,為庇佑漕運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廟宇。
天津古文化街于1986年元旦建成開業。自古以來,這一帶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貿易和年貨市場,每年春季,天津規模盛大的皇會——娘娘誕辰吉日就在這里舉行,屆時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新建的古文化街內除兩端牌樓及宮前戲樓為仿清大式建筑外,其余近百棟房屋皆為仿清民間小式古建筑。
漫步古文化街,進出店鋪時,您會看到許多店鋪門面檐下、枋間有一幅幅極具江南造園藝術風格的蘇畫。構圖生動有典,形態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絢麗無比,風采迷人。
在門面建筑裝飾中除彩繪故事畫外,另樹一幟的是磚、木雕刻裝飾。其內容廣泛,多數帶有濃郁的民俗氣息和吉祥喜慶寓意。
士寶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圖》幾處波瀾起伏、情節變化的畫面。北頭一幅是:汴河岸邊泊著許多船只,河心一只大船上七八人拼命搖櫓。船工的奮力以進,說明載重量之大河水上運輸的繁忙緊張情況。中間一幅,畫面正中是汴河上東水門外的虹橋。橋下一只載滿大船正要通過,全體船夫緊張操作,橋上車輛、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構成一股都會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圖》畫卷的高潮部分。
古文化街無論建筑風貌、店鋪裝修、匾額楹聯,經營商品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賞心悅目;而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等專業店鋪叢聚本街,供您觀賞、選購。至于中西樂器、藝術陶瓷、裝潢小件也都有專店,買上一兩件,固是愜人心意的事,而流連一番,或許也可以受到熏陶、啟迪,攝取到一些營養吧。
天津古文化街于一九八六年元旦建成開業,整體建筑為仿清民間式建筑風格,天后宮(媽祖廟)位于全街的中心。全街近百家店堂,有經營天津地方特色的`楊柳青年畫的楊柳青畫社,經營泥人彩塑的泥人張彩塑工藝品經營部,有經營文房四寶,名人字畫的四寶堂,春在堂,有經營文物古玩的文物公司萃文齋門市部,還有經營全國各地的景泰藍,雙面繡,牙玉雕,藝術陶瓷,中西樂器金銀飾品等上萬種名優工藝品的幾十家店堂,各種商品貨真價實,物美價廉,商家以質量和信譽吸引中外游客。古文化街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辛苦經營12年,總營業額累計6.9億元,創利稅5800萬元,共接待中外游客1200萬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先后來這里參觀視察,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古文化街時說:“古文化街很有特色,對外國人一定有吸引力。”古文化街以濃郁的民俗風情,熱情周道的優質服務歡迎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參觀,購物,同時也希望走出國門,去世界各地參加各種商品展銷,參觀交流。
天津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九
相知、相愛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兩位偉人始終把天津作為第二故鄉,臨終前他們分別留下遺囑將骨灰撒在祖國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為世世代代緬懷銘記周恩來鄧穎超的豐功偉績和高尚品德,0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0經報請0中央批準在天津建立了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2月28日,正值周恩來百年華誕之際隆重開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位于天津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北側,占地面積7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是一座園林式的偉人紀念館。建筑高21。3米主體為三層,布局呈“工”字型,屋頂采取傳統重檐形式并結合現代工藝,石材屋面,外檐鑲嵌花崗石,色彩樸素淡雅。館外紀念廣場、巨型花崗巖雕像《高山仰止》、不染亭、紀念林、草坪花卉與主建筑相互襯托,環境幽雅,氣氛莊重。館內藏品豐富、文物價值彌足珍貴。據有關資料顯示,該館已征集文物、文獻、照片及其他資料8000余件,珍品達百余件。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現已成為天津市舉行入黨、入團、入隊宣誓,成人儀式,新兵入伍,老兵退役和重大紀念日、節假日多種主題教育的重要場所,特別是在周恩來、鄧穎超的紀念日、清明節、“七。一”及“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來自各地的觀眾以各種形式來館緬懷偉人,形成一個又一個參觀。
天津旅游景點導游詞篇十
大沽口炮臺位于天津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于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系海口”的“海門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門戶,海河要隘。
炮臺始建于明代后期,清代多次進行修正。中國軍民冊曾在這里多次浴血抗擊外國侵略者,1840年至1900年整整60年間,大沽口炮臺曾4次被帝國主義列強入侵,1858年(咸豐八年)5月,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大沽口炮臺失陷;1860年的侵華戰爭使天津淪為半封建、辦殖民地,開辟為通商口岸;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并拆毀了大沽口炮臺。在1997年將炮臺遺址整修對外開放。
大沽口炮臺現存炮臺3座,以威、鎮、海三字命名。大沽口炮臺已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重要遺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