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是練習普通話的好機會,特別要注意字正腔圓,斷句、斷詞要準確,還要注意整篇講來有抑有揚,要有快有慢,有張有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文化。
今天是6月x日,農歷五月初一。到這個星期x,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也叫端陽節。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流行。在歷史的這一天,人們將通過賽龍舟和包餃子來紀念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誠實、博學、有才華,在楚國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堅持要對抗秦國的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在流放期間義憤填膺,寫了很多充滿愛國主義的詩,如《離騷》,《天問》,《九歌》等等。后來,秦軍攻占了楚國的都城。楚失千里,尸橫遍野。屈原的心被刀子絞著,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國家毀滅的慘狀。農歷五月初五,他寫完巨著《懷沙》后,投河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
人們喜愛屈原。聽到屈原自殺的消息后,他們劃船去打撈屈原的尸體,但沒有找到。他們怕河里的魚蝦咬屈原的尸體,就把糯米裝進竹筒里,扔進水里。他們想用糯米喂魚蝦來保護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也在洶涌的波濤中劃船,象征著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尸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賽龍舟的習俗就形成了。
屈原已經去世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以及“與日月爭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無論時間如何變遷,他永遠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被人們銘記在心!
讓我們懷著對偉大愛國者的尊重和珍惜來看待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謝謝大家耐心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你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你。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二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文化
今天是6月xx號,農歷五月初一。到本周五,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著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
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三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流行。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于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占有重要地位。因為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非常憤怒,在流放期間寫了很多愛國詩詞,最著名的是《離騷》。后來,秦軍攻占了楚國的都城。楚失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想看到他的國家毀滅的悲慘景象。農歷五月初五,他抱著眼淚跳進了洛江。他62歲。
人們喜愛屈原。當他們聽到屈原自殺的消息時,他們劃船到河邊打撈屈原的尸體,但他們找不到。他們怕河里的魚蝦咬屈原的尸體,就把糯米裝進竹筒里,扔進水里。他們想用糯米喂魚蝦來保護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也在洶涌的波濤中劃船,象征著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尸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中國南方就形成了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
端午節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想出了富國強兵的好主意,卻沒有被國王采納。相反,他被逐出皇宮。屈原非常生氣,跳進了汨羅江。當地漁民得知后,把竹筒里的米劃到汨羅江,送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飯換成粽子,把賽艇換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崇拜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慶祝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粽子。我們家有真正的粽子制作高手?我媽媽。每年端午節,我們全家都能吃到美味的粽子。母親常說:粽葉包裹的粽子最香。因此,每年端午節,媽媽們都用蘆葦葉包粽子。做粽子前,她做了準備:把蘆葦葉放入水中,將準備好的糯米和大棗分別洗凈。當蘆葦的葉子涼了,她開始做粽子。她先拿了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然后放一個棗進去,再放糯米進去,然后中間放幾個棗。最后,她用線綁好葉子,包了一個粽子。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像老佛爺睡覺。餃子包好后,我媽會用高壓鍋蒸40分鐘,然后放上三四個小時,讓味道變好,然后就可以吃了!我媽的粽子太香了,我一看就會大口吃下去。所以,每當我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很多!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需要賽龍舟!
我最喜歡看龍舟比賽。幾十個水手用槳劃水,擊鼓的水手士氣高昂,敲得很重。“加油,加油!”體育場外的拉拉隊充滿激情,發出雷鳴般的喊聲和歡呼聲,水手們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劃船。整個龍舟比賽精彩而熱烈。
吃粽子和賽龍舟,這兩種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著褐色的種子,看著賽龍舟的時候,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
讓我們帶著尊重和珍惜來看待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四
各位老師、各位小朋友:
早上好!今天我
講話
的主題是《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有關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為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懷抱石塊,跳進了江。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劃著船到江邊,悼念屈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每到這天人們便把用五色絲線包裹的粽子投到水中,表達悼念之情。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
精神
血脈和延續基因。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兒童,我們要傳承中華文明,并將它發揚光大。完了,謝謝大家。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五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所以,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隨想。相傳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時候,悲憤交加,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就這樣,端午節這天人們通過包粽子、賽龍舟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他熱愛祖國,嫉惡如仇、追求真理,用死展示了忠貞愛國的高尚情操。他成了中華民族愛國憂民的千古榜樣。
這一天,我們要好好陪陪父母,努力為他們做點什么。我們得永遠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謝他們愛我們勝過愛他們自己,感謝他們把我們撫養長大,感謝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多為別人著想,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幫助別人。試想,如果屈原只想著自己,他可以舒舒服服地過他的貴族生活,不用去管其他老百姓的生活。當然,他也不會這樣被千古傳頌;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我們更要學會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開始,我們要做的還很多很多,但歸根到底,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做一個優秀的x學子。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作貢獻的人。
我的講話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七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著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大家接受我提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八
敬愛的家長、可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中五班的張老師。我念一首兒歌給大家聽,聽完以后,我要問幾個小問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小朋友,你們知道兒歌里說的是什么節日嗎?(端午節)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是我們的傳統佳節。這一天,吃粽子,嘗咸蛋,劃龍船,掛艾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大家都非常喜歡過端午節,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你們高不高興呀?讓我們一起再把兒歌念一遍吧,感受端午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九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農歷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x日。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里,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毀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最后頭汨羅江自盡。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兩千年之后的今天,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最后祝同學們期末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十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6月10日。后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所以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這一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后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記得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消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鐘,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別扭。”后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么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演講稿幼兒園篇十一
全體同學:
下午好!同學們,你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
也許,你能早已經習慣了圣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簽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著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征著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著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端陽,午日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習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還有懸鐘道像以驅邪,掛艾草以避邪驅瘴,佩香包驅瘟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獨特的文化記憶。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出自當代詩人文秀筆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下一周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你們想用什么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