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材料作文題目篇一
樹上有一只很誘人的蘋果熟了。因為太高,踮起腳都夠不著,只好搬來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蘋果突然脫枝而落,摔在地上,“啪” ,成了一團蘋果泥。這便是生活中所謂的無奈——眼看到手,卻又失去。但不算白費力,至少我知道了這只蘋果不屬于我。如果這時從木梯上下來,再去摘其他樹上的蘋果也不算晚。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從本質上講,都是成功的。
上帝召開了一次會議,了解他自從賜給鳥兒翅膀后,鳥兒是怎么使用的。
鷹說:“我用我的翅膀在天空中飛翔,一切獵物都逃不過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無憂。”
鴕鳥說:“我用腿在地上奔跑,翅膀對我好無用處,它成為我沉重的負擔。”
企鵝說:“我已把翅膀變作了鰭,它讓我能像魚一樣在海洋自由來往。”
這時,上帝發(fā)現(xiàn)會場里還坐著一個人,便奇怪地問: “你沒有翅膀,來這兒干什么?”
人說: “你雖然沒有賜于我翅膀,我卻可以作靈魂的飛翔,可以達到腳步所不能達到的地方。”
要求:1.要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只要與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除詩歌以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立意分析】
人類在對生活或真諦的探索中,會有許多的無奈:眼看到手,卻又失去。但只要端正態(tài)度,就會認識到,對那些原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大可不必心存幻想。要做的就是,總結經(jīng)驗教訓,另辟蹊徑,繼續(xù)新的探索,毫不氣餒,這樣就一定會取得最后成功。明乎此,要寫好這篇作 文,就不成問題。
中考材料作文題目篇二
“庭下水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我獨自坐在窗前,傾聽著水田中那鏗鏘有力的蛙鳴,宛如在欣賞一首交響曲,撼人心魄……
我靜靜地聽著,癡癡地看著,一切仿佛凝固起來,靜謐的,幽深的,動聽的……
忽然一束燈光出現(xiàn)在水田中,他四處張望著,尋覓著,搜索著……不一會兒,他好像發(fā)現(xiàn)了什么似的,燈光也不再驚疑不定,此時此刻他儼然一個狙擊手瞄準目標一樣,全神貫注,雷打不動……
我的心也隨之緊張起來,他在干什么?難道又有……不會的,我立刻否定了心中的猜疑,繼續(xù)看著,祈禱著,希望剛才的那個假設永遠也不會成為現(xiàn)實……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燈光躍動了一下,“他撲上去了!”我的心揪得更緊了。緊接著剛才那優(yōu)美絕倫的蛙群大合奏沒有了,只剩下那雜亂無章而又略帶凄涼的蛙鳴——聽著這一切,我的心“咯噔”一下,泠泠的,我的思緒變得凌亂不堪,心潮如滾滾江水開始翻涌奔騰——從那燈光的迅捷可以看得出剛才那人的舉動。我的心也隨著他的舉動而一次次地揪著,甚至揪得很緊……結束了,該收場了,燈光離開了,我聽到一聲聲的悲鳴隨他而去,黑暗中,我仿佛看到了他那滿臉堆著笑的面龐,以及他那鼓鼓的蛇皮袋。
水田里的“雜光”消失了,四野里又恢復了平靜,只是不再是“聽取蛙聲一片”熱鬧場面,只留下那“苛全性命”之蛙對逝去者的哀鳴,似乎在吟誦著“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欲別故鄉(xiāng)難”。
傾聽著凄戚的蛙鳴,一股沖動沖擊著我的心靈,難道人們就不能坐下來與我一起聽蛙嗎?難道非要聽那蛙痛苦的鳴叫嗎?難道還要聽那農藥帶來的痛楚心扉的呻吟嗎?難道……
人類啊,讓我們都靜下心來,一起傾聽那歡快的蛙鳴吧,傾聽那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音吧……
中考材料作文題目篇三
朋友,你喜歡讀書嗎?書,拉近了時間的距離,縮短了地域的間隔;書,使您暢游千山萬水,鳥瞰古今中華;書,伴你踏上理想的征途,人生從此充滿陽光,光滿希望。
是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太陽;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我喜歡讀書。就寢前,我總喜歡躺在床頭,順手抽出一本書,在燈光下隨意翻閱。我曾順著魯迅的墨跡,去聆聽那聲聲吶喊;曾伴著遙遠的絕響,去搜尋文明的碎片。書藉是思想的航船,在時代的波濤中破浪前進。書籍給予我們的,不是單純的知識,也不是轉瞬即逝的激動,而是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備的才智和勇氣,并喚醒我們的心靈,使人對生命的尊嚴肅然起敬。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結識了一位百折不撓的英雄—保爾·柯察金。我仿佛看到了那激動人心的場面。無數(shù)蘇聯(lián)青年,懷揣這本書,高呼“為了祖國,前進!”勇敢地沖向瘋狂的法西斯侵略者,鮮血染紅了莽莽雪原。我終于明白了:生命屬于每個人,雖然只有一次,但只有把它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yè)—共產主義事業(yè),那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在泰戈爾園丁和飛鳥的溫情對白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芳醇;在燈下秦淮河的槳聲中,我隱隱辨出父親那蒼老的前影;在寒夜的小橘燈下,我看到了童真與母愛的無私:在那濁浪排空的海域中,我理解了老人對海的不屈的斗爭!
青春入畫,看人生的風景翩然而至。燈下,聆聽成功的絕響,共享人生的快樂,體察失敗的辛酸,領悟生命的真諦。書,給予我的不止是一次品讀精美文章的機會,還給了我們讀書的樂趣、做人的真知。
孤獨時,書是益友;憂悶時,書是敞開的窗戶;郁悒時,書是燦爛的陽光;意冷時,書是熊熊的火焰……我們與書中的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流,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
有書的生活,真好!好書,我永遠的朋友!
中考材料作文題目篇四
但今年的作文題寫作提示中說,可選兩段話中的一段或兩段兼顧,確定立意。這就把難度降了,考生不需要在觀點提煉上耗費太多功夫。
楊建曉也說,此次作文題集中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思想,兩段話充滿了哲思,彼此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近年來中考作文提倡思辨性的導向。
如此一來,考生可選擇多個角度切入開展寫作,降低了寫作難度,使得每個孩子都有話可說。
吳積興說,“一團火焰熄滅了,另一團火焰燃起。”有點像結束了意味著開始的意思。“誰錯過了這一瞬間,它決不會再恩賜第二次。”有點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意思,但內涵更豐富。
若把兩段話組合在一起,第一段話強調的是“錯過了還會有”,第二句強調的是“錯過了就沒有了”,還可引發(fā)考生深層次思考。
但有多種內容觀點可以寫,是不是意味著組合一起進行寫作更高明,這也不一定。
楊建曉說,材料一通俗點講表達的'是“傳承”、“延續(xù)”、“新的開始”等意思,不僅是形式的延續(xù),更是精神內核的傳承。
考生有較多的素材可寫,如寫自己經(jīng)歷挫敗后重拾信心的過程。若取材新穎,考生還可放眼社會生活,如寫手藝人,他們對傳統(tǒng)手工藝的堅持。
考生若寫議論文,還可以結合最近走紅的《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現(xiàn)象,也是不錯的選擇。探討失落與傳承,遠去與重拾。
材料二簡言之是“錯過”與“把握時機”。這個材料適合寫“人與自我”,比如寫自己想做的某件事,因為沒有及時抓住機會,從而追悔莫及。
吳積興說,今年的中考作文題背后暗含著命題者對名著閱讀的一種思考。因為在寫作思路里,明確提到可寫讀后感。
對此,楊建曉也認為,此次作文題明確提出可以寫讀后感,是命題的一大亮點。等于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也有助于今后讀后感寫作教學的推進。
中考材料作文題目篇五
短短幾秒,瞬間的天崩地裂,一切被封上死神的烙印,當黑暗席卷而來,用我們的手為你們撐起希望的藍天。
-----題記
(一)
地被撕裂開來,吞噬著房屋、樹木,無盡的黑暗中人們都在焦急地等待,一秒鐘、兩分鐘、三小時……
來了,終于來了,那熟悉的搬動石塊的聲音鼓舞著人民的耳膜,那熟悉的綠色的背影振奮著我們的心靈,他們將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生命拯救出來,手指被劃破了,血與汗融在一起,一滴一滴的滴落在廢墟上,嘴巴渴的發(fā)干了,開裂的如貧瘠的土地,但這一切,一切都沒能使他們放棄,因為他們是軍人,是人民的保護神,他們履行著在黨旗下發(fā)過的誓言,他們必須對得起肩上的徽章!
但……誰能知道!他們的妻兒、父母也被壓在了廢墟之下,生死未卜,他們忍著痛并奔赴在第一線,舍生忘死。
這就是中國的男兒,這就是中國的漢子,天壓不彎的脊梁,雨沖不夸的斗志!
(二)
“孩子,你要記著,媽媽愛你!”當戰(zhàn)士從廢墟里找出這對母子時,孩子在廢墟中安靜的入睡,逝去的母親旁邊的手機里這條感人的短信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靈!
孩子,當你長大后,知道媽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你贏得了生的希望的話,你會不會才正真感覺到母愛的偉大?即使在天堂里,你也可以聽到她為你而虔誠的誦經(jīng)!你有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給了你第一次生命,也是她給了你第二次生命。
孩子,如果你以后再也喝不到那甘甜的乳汁,那你就品嘗一下雨水吧!那是你**的淚啊!那是她奉獻所有之后唯一的賞賜啊!孩子,聞一聞媽媽曾經(jīng)穿過的衣服吧,那上面有她曾經(jīng)把你抱在懷里初為人母的喜悅!
(三)
這片被死神光臨的大地,在第二天的黎明綻放出人性的光輝!
愛不曾在廢墟中沉睡!
中考材料作文題目篇六
一、梳理寫過的材料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規(guī)定,“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數(shù)不少于0。7萬,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算一算,到了初三年級,同學們寫過的文章已有數(shù)十篇,加上平時練筆,應該說掌握的材料已經(jīng)很豐富了。在中考前,同學們首先應該把已經(jīng)寫過的材料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并按一定程序進行編程,這樣,就能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網(wǎng)狀的材料圖。有了這張材料圖,在中考時如果遇到能夠使用以往材料的作文,馬上就可以從記憶中把材料調出來,省時,省力,且有利于發(fā)揮出自己的寫作水平。
二、補充新鮮的材料
在把寫過的材料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還應根據(jù)需要補充新鮮的材料。在補充材料的過程當中,要做到五個關注,即關注社會、關注媒體、關注學校、關注自己、關注別人,這樣,積累的材料就會更加充實、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特點。
三、梳理材料的方法
下面介紹幾種梳理材料的方法供同學們
1、按空間
①學校:老師、同學、集體、學習、讀書、活動
②社會:人、事、場景、活動、見聞
③家庭:家庭成員、發(fā)生在家中的事、課余生活(集郵、小制作、繪畫、書法、養(yǎng)花、養(yǎng)魚、剪紙、放風箏、學下棋、學計算機)
例題:我家的變化、我家的新鮮事、我愛我家、我愛爸爸媽媽、我的課余生活
④定指與不定指:
例題:發(fā)生在的事
2、按時間
①現(xiàn)實:學校、家庭、社會的(人、事、場景、活動)
②過去:回憶過去的(人、事、場景、活動)
例題:往事難忘、忘不了、童年的伙伴、他留在我記憶的深處、師恩難忘、懷念
③未來:展望、假設、想象。
例題:假如我、我多想、我有一個夢想、二十年后再相聚、展望、20xx年的北京、明天會更好
④定指與不定指:
例題:1993年《中考的前一天》、當我的時候
中考材料作文題目篇七
作為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我主持過許多電視節(jié)目。一次,在赴懷俄明州夏延市的途中,發(fā)現(xiàn)繁花似錦,一叢叢雛菊和野天竺葵,山腳一簇簇山耬斗菜,山坡大片大片紅扁萼花。越往前走,越燦爛奪目,漫山遍野,紅、藍、白、紫、黃,直鋪天際。
我們立即開動機器,把這一幅美景盡收鏡中,直拍至太陽下山。
晚上,我們開始感到傷腦筋:這些野花大部分連名字都不認識,怎樣去寫解說詞呢?記起一名雜志編輯說,什么是知識,知識就是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尋找。如電光石火,我們相信,懷俄明州有野花專家。
我們查看地圖,梅迪辛博、石河、拉勒密……啊,拉勒密有所州立大學,那里總會有植物系吧。
這天是周末,次日是假期,只能占用他寶貴的休息時間了。
一切如同我們預料的那樣。當我們這些陌生人敲響懷俄明大學植物系主任耐特博士家門,說明了來意后,他雖愁容滿面,但還是答應了。他的家人去了野餐會,他卻留在我們車上看錄像。
耐特簡直是百科全書,走遍天下都不會找出第二個。我一面聽他講,一面用打字機記下來,差點就跟不上了。
屏幕上,一種花“定格”了,我說:“像紫羅蘭吧?”“萱亞麻,”他說,“劉易亞麻,紀念 19 世紀初橫渡美洲大陸的劉易斯上尉的。”
下一格出來了,“雛菊?”我猜想。“鳳仙花,”他說,“大角羊春天吃它。”“你看,”他繼續(xù)指下一格,“你猜這是什么?”“毛茛?”我說。“對了!”他說,“你猜中了!”他興奮起來,“景天花。這是一種景天屬植物,生命力很強,你以為它死了,一場雨,又活了。”
那晚我回旅館,寫了一篇文字優(yōu)美、資料豐富的稿子。看過這個節(jié)目的人都以為我是博物學家呢。
中考材料作文題目篇八
團結生出偉大,團結生出力量,團結同樣生出人性的光輝。
當大地在猛烈地顫動時,全國億萬人民的心也在隨著顫動。一時間,白衣天使、子弟兵、志愿者踴赴抗震救災的前線。
圣潔的白云永遠為你綻放一一
那穿梭在廢墟里,走動在帳篷中的白色身影,他們見證了生命的堅韌,也向世人詮釋了職業(yè)的神圣。在汶川地震中,在那個破舊的寺廟里,有32個嬰兒出生在了產床上。他們的出生凝聚了白衣天使的心血。白色的身影穿梭在房前屋后,他們不停的付出,換來一聲聲嬌嫩的啼哭。當記者采訪一位醫(yī)生時,他說“這是全體醫(yī)護人員的功勞……”在白衣天使愛的團結中誕生了不屈的生命。
常翠的四季青為你驕傲一一
他們揮汗如雨,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這是子弟兵救人的宗旨。在大地震發(fā)生后的168個小時子弟兵仍然沒有放棄救人的信念。當他們用生命探測儀探測到生命存在的跡象時,他們歡呼雀躍。在拼盡了幾十個小時后,幸存者被救出,子弟兵用綠色染透了生命,他們讓生命充滿生機,生命因他們的團結而萬古長青。
燦爛的野菊為你喝彩一一
那一條條橙色的絲帶飛舞在天地間,也溫暖了一個個受傷的心靈。他們是抗震救災的志愿者。在廢墟上、病床前、道路上,他們伸出愛心的雙手,幫扶一個個期待救助的心靈。正是因為有他們的愛心,救災工作才順利進行他們是野菊花,香氣也許不怡人,但品質卻感人。在他們的團結心中,生命的道路被開啟,被搶通。
在汶川大地震中,愛在團結中生出,苦難在團結中化解。這是因為,13億中國人堅信:再小的愛心乘以13億都會變成愛的海洋,再大的苦難除以13億都會變得微不足道。團結13億的力量,生出愛的火花!
中考材料作文題目篇九
是夜,周圍一片寂靜。我靜靜躺在床上,思索著:“什么樣的人能創(chuàng)造機會?”但——沒有答案。
突然,我聽到一聲天籟之音:“什么樣的人能創(chuàng)造機會?”
我抬起頭,一個扇動著翅膀的小天使盈盈飛來。只見他全身金光:“我是安琪兒,讓我來告訴你什么樣的人能創(chuàng)造機會。”說話間,霧氣彌漫,我眼前發(fā)生了變化……
背景:漲潮了,東風刮來。孤島上,兩個被困的年輕水手。
“啊,東風來了,恰好帶我們回格里蘭島。”
“可是,我還沒準備好啊,誰知道半個月了,這時候來東風呀!”
結果,第一個水手順利到達目的地,另一個水手仍然沒有準備行裝,依然是一次次等來東風,又一次次不能離開。
安琪兒問:“第一個水手為什么會成功?”我答道:“因為他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機會。”
“那么他又是怎樣做到的?”“他準備好行裝,隨時準備離開。”
背景:運動賽場上,一位剛剛贏得比賽的普通運動員,一位比賽失利的王牌運動員。
“我怎么會輸,我一直是很好的選手啊。”
“可是你驕傲,不把比賽放在眼里,準備活動不充分,隨隨便便就來參加了。”
“這也有錯嗎?我以為我有能力的。”
“機會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可也是因為自己才失去的。”
……
天使又問:“那個普通運動員是怎樣成功的?”我說:“是因為他重視比賽,做了充分的準備。”
天使一笑,我眼前現(xiàn)出“第三幕”,然后一片空白。
“這是什么?”我問道。
“這第三幕的主角便是你,因為你的勤思好想,上帝派我來點撥你。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自己好好體會吧。”說完,天使便消失了。
我猛地從夢中驚醒。我?主角?我也可以創(chuàng)造機會……
我突然領悟,迅速記下:
“去格里蘭島的第一個水手創(chuàng)造機會,因為他經(jīng)過周密的準備,順利離開孤島;普通運動員贏得比賽,因為他做好了準備活動,依靠實力,獲得了勝利;我創(chuàng)造了機會因為我冥思苦想,得到了安琪兒的指點。原來,機遇寵愛有準備的人。”
中考材料作文題目篇十
第四部分 作文
專題一 河南中招材料作文講解
一、考情分析
二、材料作文破題、構思七法
(20xx河南)讀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獅子每次捕獵失敗時,總是告訴自己,我的耐力可能比不上獵物,但我的爆發(fā)力強,下次捕獵時,我要想辦法更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三年后,它成為草原上最棒的獅子。
要求:①根據(jù)材料寓意,選好角度,自擬題目。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1. 審題兩步破題法
(1)讀懂材料內容,概括材料中心要點
“讀懂”就是從整體上把握材料,千萬不能看到只言片語就輕易下筆。這則材料源于動物世界,敘寫的是獅子追趕獵物屢敗屢戰(zhàn),但是它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和優(yōu)勢——缺點“耐
力比不上獵物”,優(yōu)勢“爆發(fā)力強”,它總是鼓勵自己“我要想辦法更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最終成為草原上最棒的獅子。分析材料可知,獅子的成功在于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優(yōu)勢”就是表現(xiàn)的中心內容。
(2)把握材料關鍵,確定寫作內容主旨
材料往往有“點睛”之筆,特別是那些寓意性強的材料。為了降低審題的難度,往往在材料中間或者材料最后,用關鍵句點明寓意。如“我要想辦法更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就是關鍵句,“優(yōu)勢”是關鍵詞語,一個人,哪怕是個看起來一無是處的人,總會有他的優(yōu)勢存在。區(qū)別在于,自己身上的某些優(yōu)勢,有些人堅信它的存在,并盡力將其發(fā)揮出來,就像材料中每次捕獵失敗時告誡自己的獅子;而有些人遇到挫折、坎坷,則會灰心喪氣,絲毫沒有看到、也不會相信自己身上存在的某種優(yōu)勢。結局很明顯,前者一定成功,就如材料中的獅子;而后者,則一定會繼續(xù)失敗,并最終一蹶不振。所以作文可以從“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立意,也可以從“自信和成功”“善于總結”和“目標堅定”等方面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