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一
生活中的數學很多,這不我也發現了一個,寒假到了,寒假作業依次發了下來,我一天改寫寫多少呢?我想一天語、數大本寫兩頁英語寫四頁,因為語數大本都是37頁所以37/2=18.5(天)約是19天寫完,而英語有61頁61/4=15.25(天)約是16天,過了幾天爸爸覺得速度太慢了,所以便改成語、數一天寫三頁37/3=12.333(天)約是13天寫完,這樣就可省下更多的時間去預習,又過了幾天,我學的很好,爸爸帶我送我去吃德克士,我們要脆皮炸雞我們有打折卡打兩折,我們買了兩個9/2*2=9(元),超級雞腿堡、夏威夷菠蘿雞腿堡、鮮橙汁、百事可樂、13*2+7+7。5+9=49.5(元)
生活中的數學多的數不勝數,等待你我去發現!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二
“冬冬,快去做張數學試卷!明天就要考試了,你還不緊不慢的,真不自覺。”媽媽又嘮叨了起來,我也只好惟命是從,乖乖地去做試卷了。
我拿起筆,飛一般地寫起了試卷,可做到了一題,我手中的筆停住了。這一題的題目是這樣的:3輛卡車要將910噸水泥運到某工地去,已知第一輛比第二輛多運30噸,第三輛比第二輛少運20噸。3輛卡車各運多少噸?這種題目可是有點兒棘手啊。和以前我們做過的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的類型的題目可不一樣,以前都是只有兩個數要求,可這一次要求三個數。我想了很久,終于是豁然開朗,知道該怎么做了。其實,做這種題的方法和以前做過的也一樣,只不過是換個形式罷了。于是,我便做了起來。因為不知道第一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所以先算第二輛的,用“910—30+20=900(噸)”第一輛卡車比第二輛卡車多運30噸水泥,所以要減去30噸,第三輛卡車比第二輛卡車少運20噸水泥,所以要加上20噸,算出三輛卡車如果全是第二輛卡車運水泥的噸數共運多少噸,再用“900÷3=300(噸)”算出第二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由于題目中說了第一輛卡車比第二輛多運水泥30噸,第三輛卡車比第二輛少運20噸,我們就可以直接用“300+30=330(噸)”算出第一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用“300—20=280(噸)”算出第三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就這樣,我把這一題的答案輕輕松松地算了出來。
自從做出了這一題后,我總結出了一個道理——數學是活的,是瞬息萬變的,有些新的題型都不過是把舊的題型換個形式或說法而已,我們只有跟著它變,用已經學會的舊方法來解決新的題型,才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數學的奧秘,在數學王國中不斷地進步。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三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并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于,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么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于自豪的笑了。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四
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十八家菜市場買菜,采購一天的.“配”。
到了菜場,爸爸先是買胡蘿卜和魚,而后爸爸決定排骨和蘑菇讓我去買,親身體驗如何與菜販做交流。我最喜歡吃糖醋排骨了,所以我先是走到肉鋪前,這個老板很熱情,說他的豬肉是本地豬,又便宜,我就說了爸爸事先教我的,問:“排骨多少一斤?”。老板回答:“給別人都是22塊錢,給你小朋友就20塊吧。”我高興說:“我要一斤。”稱好排骨,爸爸要求老板剁小塊點,但我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個老板把排骨裝到袋子里時,又從別處切了一小塊肉放進去。
我們又走到蔬菜攤前,“老板,蘑菇多少錢一斤?”我問道。“12塊一斤。”忙碌的老板說。“那拿10個干凈的大點的吧。”把10個大蘑菇放到稱上一稱,電子稱顯示是9塊2,老板說:“再加一個正好10塊錢吧。”說著又放了一個小蘑菇。我感覺賣豬肉和賣蘑菇的老板都很會做生意,總會想辦法讓你多買些。
我們這次在那里買了一條鯧魚8兩重,一斤80元,64塊錢;排骨買一斤,每斤20元;蘑菇買8兩3,一斤12元,共10塊錢;胡蘿卜買6兩,一斤4元,2塊4。合計96.4元。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五
冬天到了,今年的冬天特別冷。
媽媽帶我到商店買東西,我看見店里有一批一次性的暖寶寶和一批電力暖寶寶。正好我覺得冷,就對媽媽說:“媽媽,這幾天天冷,我們買一些暖寶寶吧!”媽媽聽了笑笑說:“好呀!但你要算算哪個合算?”我想一個電力暖寶寶是30元,而一個一次性暖寶寶是6毛錢,一個電力暖寶寶一次充電要15分鐘,還需要3毛錢的電費,只能保溫120分鐘,但一次性暖寶寶用了12個小時之后就不能再用了,就以一天12小時來計算的話,一次性暖寶寶只需一個就花6毛錢,電力暖寶寶就要花電費6x0.3=1.8毛錢,也就說明電力暖寶寶不加本錢光花電費還比一次性的貴。我就大聲對媽媽說:“媽媽,我算出來了,買一次性的實惠,電力暖寶寶非但價格貴,而且還有可能爆炸,即不方便也不環保。”媽媽贊同了我的說法,就買了一次性的暖寶寶。
原來生活中也有數學呀!所以我們學的知識是無處不在呢!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六
今天,我仔細看了看我家的電話機,上面有1、2、3、4、5、6、7、8、9、0和*、#這些數字和符號,我發現這些數字通過不同的排列組成了很多電話號碼。我家的是63732156,我爸爸的電話號碼138數學六年級上冊數學六年級上冊3578,數字的用處可真多!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七
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事事也離不開數學,我從一上學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測量和計算,在姥爺的指導下,我不但學會了計算三角形和多變形的面積,還學會了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我想:規則物體的體積用數學公式計算并不難,如果是不規則物體,它的體積該怎樣計算呢?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姥爺,姥爺給我找了兩塊不規則的鵝卵石和一個臉盆,讓我自己想辦法用學到的知識計算出鵝卵石的體積。我想來想去,突然靈機一動,想起了水,對呀!用水測量,于是,我用臉盆接了半盆水,把鵝卵石放入水中,使鵝卵石被水淹沒,待水面平靜后,在水面處做上記號,拿出鵝卵石,稱出水盆(包括水)的重量是1520克,然后,再往臉盆里加水,一直加到放鵝卵石時水面的記號處,再稱出臉盆(包括水)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八
中午爸爸下班回來,哼著小調,興高采烈地跨進家門我迎上去問道:“爸爸,今天有什么事這么高興?”爸爸說:“這個月我漲工資了。”我問道:“那你現在一個月拿多少工資?”爸爸想了想,微微一笑說:“我比你媽媽的工資高,我倆的月工資加起來是2800元,月工資差是100元,你說我一個月拿多少工資?”
聽了爸爸的話,我動手在紙上畫出了線段圖幫助我理解:
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訴爸爸。首先把媽媽的工資看作和爸爸同樣多,那么爸爸、媽媽的月工資一共是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是元。
爸爸聽了,滿意地直點頭。這時,正在做飯的媽媽對我說:“你還有其它方法嗎?”“還有其它方法?”我驚奇地說。我報著好奇的`心情靜下心來再次觀察、思考,我發現此題關鍵是找出以誰作標準的問題,標準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種方法:就是以媽媽的工資作標準,假設爸爸和媽媽的工資同樣多,那么倆人的月工資和就是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媽媽的月工資最后加上爸爸比媽媽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為元。
聽完了我第二種方法的介紹,爸爸、媽媽笑了……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九
4月8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閑著沒事干,就想去幫阿姨買菜。我就想這樣也好我也能完成數學日記了。
一來到菜市場,熱鬧非凡。喧鬧聲,讓人感到好煩。我馬上就去買我的最愛的雞腿吃了,剛到那一股香氣讓我迫不及待的過去。我馬上問老板幾元一只,老板回答說:“4.5元一只:”我掏出10元錢給了他,他給了我錢我就走了。當時我沒注意就跑了。我準備在去買東西時卻發現少了5毛錢準備去換了,當時我真糊涂馬上來到了當時來買雞的地方去換。我真的很馬虎怎么沒注意看呢?那位老板也是個熱心的人他沒說什么就給了我錢我羞愧的'低下頭說了聲:“謝謝”就走了。
一回家我來到爸爸面前說:“爸爸對不起我算錯錢了,”爸爸笑了笑說:“沒關系,在生活上肯定有馬虎錯誤的。”這次我原諒下次不能犯了。我聽見了說什么。所以說一般數學不能犯馬虎錯誤,一犯馬虎就吃虧了。后來我去買菜不會犯了。懂得上次的教訓。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十
今天是星期六,媽媽帶著姥爺和我一起坐車去森林公園玩。車費:5元錢。
到了森林公園,我和媽媽去買門票,價格如下:大人每人2元,兒童每人1元。我掐指一算,兩個大人,一個小孩兒,共需5元錢。
我們拿著門票高高興興地進入了森林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青青草地上的一群可愛的白鴿子。媽媽用3元錢買了一包鴿子食,讓我和姥爺到鴿子群中喂小鴿子。我們在鴿子群中照了六張照片,淘氣的小鴿子把我的右手給抓了,好像在和我握手一樣。
我們走啊走啊,來到了“水上樂園”。我對“滾筒”特感興趣,它“旋轉”得真有趣。然后,我們又花了20元錢玩了“游船”,它是一個“平移”現象。我和姥爺玩累了,餓了,媽媽就跑到商店買了一些美味佳肴:4根香腸、2個冰淇淋。媽媽說:“一根香腸2元錢、一個冰淇淋1元錢。媽媽一共花了多少錢?”我板著指頭算出是10元錢。
過了一會兒,爸爸來接我們啦,我們又去游了“動物園”,看見了獼猴、鹿、藍孔雀……這些動物真可愛!
回來時,我們坐車、吃飯共花費27元錢。媽媽笑瞇瞇地說:“寶寶,算算今天共花了幾元錢?”我用加法認真地算了兩遍,說:“一共花了65元錢。”
看,今日一行,離了數學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