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yīng)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一
一、目標要求
3.通過介紹墨子在光學中的貢獻,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對光沿直線傳播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理論的片面性。
二、重點與難點
設(shè)計與組織關(guān)于“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這一問題的探究活動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實驗探究過程設(shè)計
實驗前展示一些霞光萬道、晨曦中穿透樹林的道道陽光、節(jié)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等優(yōu)美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欣賞絢麗景象的同時認識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
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學生在小學科學中已經(jīng)知道,“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引導(dǎo)學生探究“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是什么?”
引導(dǎo)學生設(shè)計實驗
(1)光在遇到其他物體,在界面處發(fā)生反射;(2)光遇到其他透明物體,在界面處發(fā)生折射:(3)在同種不均勻介質(zhì)中,光線可能發(fā)生彎曲。
在探究活動中要求給每組學生配備激光筆,教師要強調(diào)激光束一定不能直射入眼睛。可以把激光筆發(fā)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光滑的桌面以及小平面鏡上,觀察反射現(xiàn)象。用激光筆發(fā)出的激光束照射到水中或玻璃中,觀察激光束在玻璃或水中的傳播路徑。為了能看到水中的光路,可以在水槽的里面鋪一張白紙作襯,也可以在水中滴少許牛乳或墨水。光在同種不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的實驗難度較大,建議課上放一段實驗的視頻,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課下探究。
通過以上探究,教師應(yīng)該引導(dǎo)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物理現(xiàn)象作出總結(jié),并得出“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光在兩種介質(zhì)的交界面,發(fā)生反射和折射”這一結(jié)論。
2.光的傳播速度
在真空或空氣中的速度c=3×108m/s。光在各種介質(zhì)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此,可以介紹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使光在特殊介質(zhì)里1s只傳播幾米,增強民族自信心。
為了使學生理解光速有多快,教材中用一幅漫畫加以注解,形象生動地說明光速非???。教學時應(yīng)使學生了解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間最快的速度,并記住c=3×108m/s這個重要的物理常數(shù)。
四、作業(yè)
(一)“自我評價”參考答案
1.可以。根據(jù)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直線傳播的規(guī)律,將兩條光線作反向延長,交點即是室內(nèi)
電燈的位置。
2.7.46
3.瞄準器等。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解形變的概念,解彈力是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產(chǎn)生的.
2、能夠正確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的方向,正確畫出物體受到的彈力.
3、掌握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二力平衡條件確定彈力的大?。?/p>
2、針對實際問題確定彈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斷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一)、基本概念:
3、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guān),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
4、形變有拉伸形變、彎曲形變、和扭轉(zhuǎn)形變.
(二)、基本技能:
1、應(yīng)用胡克定律求解彈簧等的產(chǎn)生彈力的大小.
2、根據(jù)不同接觸面或點畫出彈力的圖示.
二、重點難點分析:
2、彈力的有無和彈力方向的判斷是教學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
教法建議
一、關(guān)于講解彈力的產(chǎn)生原因的教法建議
二、關(guān)于彈力方向講解的教法建議
如所示的簡單圖示:
第三節(jié)彈力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演示形變用的鋼尺、橡皮泥、彈簧、重物(鉤碼).
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復(fù)習提問
1、重力是的產(chǎn)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樣?
2、復(fù)習初中內(nèi)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fù)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
2、將鉤碼懸掛在彈簧上,彈簧另一端固定,彈簧被拉長,提問:
(1)鉤碼受哪些力?(重力、拉力、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誰加給鉤碼的?(彈簧)
(3)彈簧為什么對鉤碼產(chǎn)生拉力?(彈簧發(fā)生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彈力的概念:
就上述實驗繼續(xù)提問:
(1)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jié):
4、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5、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繼續(xù)提問:電燈對電線產(chǎn)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chǎn)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質(zhì)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誰?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jié).
6、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guān),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的關(guān)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的大小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即:
8、練習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強調(diào)為形變量的大小.
(三)、布置課后作業(yè).
探究活動——運用彈簧的串并聯(lián)知識研究鋼材的拉伸
課題1:
題目:關(guān)于彈簧的串并聯(lián)——鋼材的拉伸
內(nèi)容:在建筑力學中,關(guān)于鋼筋的勁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據(jù)彈簧的串并聯(lián)進行研究。
有關(guān)彈簧的串并聯(lián)內(nèi)容可以參考“探究活動”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探究活動——自行設(shè)計實驗求解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課題2:
題目:自行設(shè)計實驗求解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內(nèi)容:學生自行組織利用工具研究彈簧的勁度求解,方法不限,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寫出實驗報告——說明實驗?zāi)康?、實驗儀器、實驗原理以及結(jié)論。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能認識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3.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
4.能認識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教學重難點
重點: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運用實驗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一)導(dǎo)入新課,板書課題
提出問題:1.船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書:第二節(jié)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課件展示學習目標,指導(dǎo)學生觀看。過渡語:看完了沒有?
二、先學
(一)出示自學指導(dǎo)
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本p49----p52內(nèi)容,要求邊看、邊劃、邊記。
1.看課本p49圖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據(jù)圖10.1-3總結(jié)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實驗:測量鋁塊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學會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課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guān)?與哪些因素無關(guān)?你能舉例說明嗎?
(二)學生自學教材
老師巡視,了解學情,掌控學生高效學習,時間到,問完成的請舉手?
過渡語:合上書,獨立完成自我檢測
(三)自學檢測反饋
要求:6分鐘完成自學檢測題目,要求書寫認真、規(guī)范。讓四個小組的基礎(chǔ)較差的同學到黑板完成,書寫成績和題目成績記入小組量化,要求書寫認真、規(guī)范。
1.鴨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鋼鐵做的輪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說明水對他們有_____力。
2.你游過泳嗎?當你的身體浸入水中體積越大,你會感覺到水給你向上的托力____這個水對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實就是_____力。再比如,我們從水中抬起一個石頭要比在空氣中抬起感覺要___(“輕”或“重”),這些事例都說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___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樣的_____,它與重力方向_____。
4.如果用測力計測出銅塊重為1n,將銅塊沒入水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yōu)?.87n,銅塊受到的浮力是_____。
5.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_____。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統(tǒng)一答案
先交換學案,然后更正。2分鐘時間讓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學生到黑板上用紅筆更正,提出先學中未解決的疑惑,小組或全班討論解決。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實驗設(shè)計,小組長組織進行探究實驗,展示交流,老師給予即時評價。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探究2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_____。
實驗:將一去掉底的礦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蓋,向瓶中加入水,可觀察到乒乓球_____(會不會上浮),因為乒乓球下底部沒有受到壓強作用。_____將瓶蓋蓋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觀察到乒乓球_____(會不會上浮),此時乒乓球受到_____力的作用。
分析:蓋上瓶蓋后,向瓶內(nèi)加水,乒乓球在水中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_____,所以上下表面所受的液體壓力不同,下表面所受的向上的壓力_____上表面所受的向下的壓力,這個壓力差就是浮力。
結(jié)論: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
(三)同學總結(jié),調(diào)查學情.
四、當堂訓練
(一)過渡語
請同學們合上課本,完成學案訓練題。10分鐘完成。
(二)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1.彈簧測力計下掛一石塊,下列情況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最小的是()
a石塊在空氣中b石塊在水中c石塊在酒精中d石塊在鹽水中
2.某同學將一金屬塊輕輕放入盛滿水的燒杯中,當它浸沒在水中后,溢出了重3n的水,如果將該金屬塊浸沒在鹽水中則受到鹽水的浮力將3n。(填“”“=”或“”)
3.一金屬塊在空氣中稱重27n,把它全部浸沒在水中稱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7n,則該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
(三)展示答案,學生交換批閱,小組長檢查小組互評,老師了解學情
(四)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總結(jié)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
浮力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認識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能通過實驗證明上述結(jié)論的正確性。
2.能認識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經(jīng)歷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過程,認識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guān),跟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浮力的存在、稱重法測浮力的大小
教學工具
鋁塊、燒杯、水、彈簧測力計、鹽水、體積不同的圓柱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船可以浮在水面,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節(jié)日放飛的氣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魚可以輕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動等等是一些有關(guān)浮力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一.浮力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實驗:放入水中的木塊放手后,木塊從水里浮上來,最后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
小結(jié):從水里浮上來的木塊受到豎直向下的,施力物體是。還受到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是。上浮過程中木塊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重力。木塊浮在水面靜止不動時,受到豎直向下的和豎直向上的。木塊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tài)??梢?,從水里浮上來的物體和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受到浮力。
(2)演示實驗:把鋁塊放入水中,放手后鋁塊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問:下沉的鋁塊受浮力作用嗎?50頁圖10.1-2
甲圖:鋁塊受到豎直向下的和豎直向上的。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體是細線。二力的關(guān)系是彼此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是鋁塊所受的重力。
乙圖:鋁塊此時受到三個力的作用,一個是豎直向下的,施力物體是地球;一個是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是細線;另一個是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是水。
鋁塊靜止不動說明:鋁塊受到的重力一鋁塊受到的拉力十鋁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鋁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所以鋁塊受到的重力一鋁塊在水中秤的讀數(shù)十浮力。彈簧測力計兩次讀數(shù)的差就是浸沒在水中的鋁塊受到的浮力。浮力一鋁塊重一鋁塊在水中秤的讀數(shù)(也可叫做鋁塊在水中時的視重)。以上實驗,說明浸入水中的鋁塊也受到浮力。
稱重法測量物體受到的浮力:
(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g。
(2)把物體浸入液體中,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示
(3)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f示
2.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我們知道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觀察課本圖,完成下列問題。
為什么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
f上f下,其合力f豎直=,方向。
歸納: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二、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物體所受的浮力和深度(填有沒有)關(guān)系。
2、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填有沒有)關(guān)系
3、如果將上述實驗過程中的水換成煤油或酒精重復(fù)上述實驗,我們會發(fā)現(xiàn)物體所受的浮力和在水中的。
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課堂練習:52頁1-5題
四、小結(jié):略
五、布置作業(yè):練習冊.
課后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教學容量大,所以反饋和鞏固主要留待課后完成。如果課堂上有剩余時間,可請同學回顧板書內(nèi)容,歸納出通過本節(jié)課學到的三種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稱量法,為下一節(jié)課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實驗作準備。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懸浮和漂浮的區(qū)別。三是求壓力差法,指出這是浮力大小的決定式。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四
八年級物理彈力教案:
第一節(jié)彈力彈簧測力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2.能正確使用彈力測力計。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力測力計的結(jié)構(gòu)。
2.通過自制彈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jié)內(nèi)容的學習,初步認識科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增強學習物理知識、探究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彈力的概念及產(chǎn)生條件。
教學準備:彈弓、鋼尺、鋼鋸條、拉力器、彈簧、木板、鉤碼、鐵架臺、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玩具弓箭或彈弓)這是同學們小時候玩過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變長,發(fā)生形變,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復(fù)了原狀。請同學們利用你身邊的東西試一試,看還有哪些物體有類似橡皮筋的特性。
播放視頻:物體的彈性——前面介紹形變的部分
通過觀看視頻,這些例子中物體的共同特性是什么?受力時會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fù)到原來的狀態(tài)。
我們把物質(zhì)的這種特性叫做彈性。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些物質(zhì)表現(xiàn)的是和彈性不一樣的特性呢?玩橡皮泥時,橡皮泥變形后就不能恢復(fù)原狀。玩泥巴時也是一樣,撤去外力泥巴也不會變回原來的樣子。像橡皮泥和泥巴這樣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fù)原來形狀的特性叫做塑性。
二、進行新課
1.彈力
剛才同學們在彎鋼尺、拉橡皮筋(或彈簧)時,有什么感覺呢?我拉彈簧時,感覺到它對手也有力的作用。我們把這種力就叫做彈力(elasticforce),彈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它的施力物體是誰呢?請動手做一做,然后討論。
我們不拉彈簧也不壓彈簧時,彈簧對手就沒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壓或拉彈簧時,彈簧的形狀改變,對手就會有力的作用,所以彈力是由于物體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彈力的施力物體是發(fā)生形變的物體。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對別的物體施力,物體肯定也會對你有力的作用,所以我認為物體不發(fā)生形變也會有力的作用。
請同學們一起來觀察下面的實驗。
演示:
(1)放在平面上靜止的小車,用手推動后運動起來,力改變了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
(2)將小車和一端固定、處于自由伸縮狀態(tài)的彈簧挨放在一起,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不會改變。
(3)將小車和一端固定且被壓縮的彈簧挨放在一起,松開彈簧后,彈簧恢復(fù)原狀,小車向右運動,如圖。
分析上面的實驗,你有什么收獲嗎?小車受到力以后運動狀態(tài)才會改變。和自由伸縮的彈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車運動狀態(tài)沒有改變,說明彈簧不發(fā)生形變時,對車沒有力的作用;和被壓縮的彈簧靠在一起的小車在彈簧被松開后,在彈簧的作用下運動狀態(tài)改變,說明受到了彈簧的彈力,說明只有彈簧發(fā)生形變,才能產(chǎn)生彈力。
我們用的自動鉛筆和一些圓珠筆里面要利用彈簧的彈力。跳水運動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彈力。射箭運動員利用了弓的彈力才能把箭射出去。撐桿跳高運動員利用了桿形變后產(chǎn)生的彈力。體操比賽中。跳馬運動員利用踏板的彈力才能騰空,跳遠運動員也要利用踏板的彈力。自行車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彈簧的彈力。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彈簧的彈力。
2.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
制作彈簧測力計,請一組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你們制作的過程。
(1)將一塊光潔平整的硬紙板豎直地固定在鐵架上。再將一根帶有掛鉤的彈簧的上端固定。在紙板上。彈簧自然下垂時記下彈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紙板上作好記號。
(2)將0.5n的鉤碼掛在彈簧上,記下彈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紙板上作上記號。
(3)分別將1n、1.5n、2n的鉤碼依次掛在彈簧上,并在硬紙板上分別記下彈簧最下端對應(yīng)的位置。
(4)在對應(yīng)的位置上標出所用鉤碼的重量。這樣就做成了一個彈簧測力計。
播放視頻:物體的彈性——彈簧測力計的部分
其他組的同學有不同的地方嗎?將0.5n、1n、1.5n、2n的鉤碼掛在彈簧下端時,用刻度尺測量硬紙板上相鄰兩個記號間的距離是相等的,所以彈簧伸長的長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們把每相鄰的兩個記號間又平均分成了5等份,這樣測量可以更精確。
老師再在你們共同制作的測力計上加一個拉環(huán),就變成了實驗室常用的彈簧測力計。(出示彈簧測力計),同學們來觀察一下常用的彈簧測力計的結(jié)構(gòu)。
實驗室常用的彈簧測力計由彈簧、掛鉤、拉環(huán)、刻度、指針等幾部分組成。實驗室常用的彈簧測力計和同學們自己制作的測力計比較,有什么不同?實驗室常用的測力計刻度盤是活動的,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針沒有指在零點,可以方便地調(diào)整。
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給我們演示一下用彈簧測力計測一個物體的重力,同學們注意觀察,看他使用的對不對。
播放視頻:物體的彈性——后面介紹彈簧測力計的部分
讀數(shù)時視線應(yīng)該和刻度線正對,拿彈簧秤的時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環(huán)而不應(yīng)該用手抓著外殼。使用前要先估計被測物重力,以免被測物重力太大,損壞彈簧秤。
演示:一根彈簧在持續(xù)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
剛才同學們看到的演示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即使撤銷外力,彈簧也不會恢復(fù)原狀,所以,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的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利用彈簧秤測量文具盒及課本的重力,然后歸納彈簧秤的使用規(guī)則。
使用測力計應(yīng)注意下面幾點:
(1)所測的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測量限度,以免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針沒有指在零點,那么應(yīng)該將彈簧秤的指針調(diào)到零點。
(3)使用時力的方向必須和彈簧的軸線方向一致,使彈簧秤能自由伸縮而不受阻礙、若指針與外殼有摩擦,應(yīng)及時消除。
(4)觀察彈簧秤的量程與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確讀數(shù)。
(5)彈簧秤穩(wěn)定時才可讀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應(yīng)正對刻度線,與刻度板面垂直。。
三、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我們知道了彈性,了解了彈簧測力計的構(gòu)造,并且還可以自己制造測力計,用自己做的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
四、板書設(shè)計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五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簡單機械的一些應(yīng)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jié)構(gòu)
(2)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yīng)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shù)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作用
2、難點:正確引導(dǎo)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三)教學準備
定滑輪、動滑輪、鉤碼、細繩、測力計、鐵架臺、刻度尺。
(四)教學過程
一、總述
學好本節(jié)應(yīng)注重實驗。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體會各種簡單機械的特點。在探究活動之前,先畫出簡單機械的草圖,用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分析會有什么結(jié)果,然后再用實驗驗證。如果有出入要去認真分析原因,必要時請老師參與。例如,探究定滑輪的特點時,先畫草圖、再分析:一根繩子,通過定滑輪轉(zhuǎn)了一彎,估計不能省力,但明顯能改變力的方向,然后實際做做看。做后我們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與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實驗誤差還是分析有問題)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二、引入
讓同學們觀看書上的漫畫。問:為什么瘦子卻拉不住這個物體?
三、定滑輪和動滑輪
1、介紹滑輪
周邊有槽,能繞軸轉(zhuǎn)動的輪子。
2、請學生用滑輪把鉤碼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學生自由組裝)
這個時候?qū)W生應(yīng)該會出現(xiàn)不同的方法。在學生實驗完成后,選取不同的類型放在講臺上進行講解。
(1)定滑輪:提升物體時滑輪不隨物體一起移動。
(2)動滑輪:提升物體時滑輪隨物體一起移動。
3、探究: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特點
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明確探究目的,
設(shè)計數(shù)據(jù)表格,通過分析得出結(jié)論。
如右圖,在學生自己探究時,引導(dǎo)是非常
重要的,強調(diào)學生在提升物體時一定要勻速
移動。
分析: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動滑輪在省力的同時,卻費了一倍的距離。
此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用杠桿的知識分析一下,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
四、滑輪組
動滑輪可以省力,卻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卻不能省力。有什么辦法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嗎?引入滑輪組。
1、將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輪組。
讓學生自己組裝,教師巡視指導(dǎo)。(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再讓學生用測力計測量一下,歸納其特點:
2、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五)小結(jié)
(六)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
附:課后總結(jié)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六
1.知識與技能
(1)結(jié)合實例知道機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機械功都不省功。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shù)應(yīng)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功的概念和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功的概念。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shè)備
教學過程
一、引人新課:
提問:平時,我們常用力去移動物體,使其位置改變。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做三個小實驗。
1.學生實驗:用手勻速將放在桌旁地面上的書包和4本書分別提到桌面上。
問:兩次移動的距離怎樣?哪次“累”一些呢?為什么?
2.學生實驗:用手將放在桌旁地面上的書包分別勻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問:哪次“累”一些呢?為什么?
3 .學生實驗:用手將書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將 4本書從地面提到桌面上。
講述:由此,人提物體“累”的程度,不 能僅僅單獨由力的大小或單獨由移動的距離大小來比較或表示,所以我們引人一個新的物理量—— 機械功(簡稱功)。
二、講授新課:
功這個物理量和 什么因素有關(guān)呢?
請同學們看圖:課本104頁圖15.1-1:
這兩幅圖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體都移動了一段距離。
問:移動的距離和力之間有何關(guān)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講述:在物理學中就說圖中的力對物體做了功。
請同 學們看圖:課本104頁圖15.1-2:
甲:用力而未移動距離;
乙:水平方向移動的距離但水平方向上卻沒有力。
分析得出: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演示1]手提著鉤碼在空中靜止不動,問拉力是否對鈞碼做功?為什么?
[演示2]手提著鉤碼勻速水平移動一段距離,問拉力是否對物體做功?為什么?
[演示3]手提著鈞碼勻速上升,問拉力是否對物體做功?為什么?
功的大小與力和距離這兩個因素有何關(guān)系呢?
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這個力的成效越顯著,說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2.物理學中,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即功=力×距離用
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f-力-牛頓(n),s-距離-米(m)。
3.功的單位:焦耳(j)
1焦耳=1牛頓o米 1j=1nom
分析:因為馬在水平路面上前進,豎直方向上沒有通過的距離,所 以車受的重力不做功 。求馬的水平拉力,可從已知拉力做功和車前進的距離,由w=fos公式求得。
答:車受的重力沒有做功,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
學生閱讀課本106頁,小結(jié) :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也就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三、鞏固檢測:
[例題 3]回憶上課起始做的三個實驗,若勻速提書包和 4本書所需的力分別為30牛和5牛,課桌高80厘米,計算下面情況下拉力做功的大?。?/p>
(1)把書包和4本書從地面提 到桌面上, 拉力分別做功多少?
(2)把書包提高5厘米,把4本書從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別為多少?
小結(jié):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大小共同決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離長的過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解題時要注意單位統(tǒng)一。
[例題4]小剛把重為1000牛的箱子沿著水平地板推動1米,小剛對箱產(chǎn)做的功()
a.1000焦 b.1焦 c.0焦 d.無法確定
引導(dǎo)學生分析物體受到幾個力, 畫出力的示意圖
課后小結(jié)
強調(diào)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公式w=f·s及單位1焦耳=1牛·米。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七
1、 知識功的原理
1、 觀察、分析、總結(jié)、歸納的能力
2、 動手實驗?zāi)芰?/p>
3、 應(yīng)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為科學勤奮學習的情感
功的原理,第三冊功的原理。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創(chuàng)設(shè)物理情景,學生討論等方法突出重點
一、 新課引入
1、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功和功率,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與機械做功有關(guān)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學習目標)
片一:
我們的目標:
1、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
2、出示一個重物,問:在生活中,要把這個物體運到高處,你有哪些方法?(討論)
討論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體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桿把物體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動滑輪,定滑輪或滑輪組把物體提升(片四)
3、請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體拉上去,拉力對物體做功了嗎?
用杠桿,動滑輪等簡單機械提升物體時,動力對機械要做功嗎?如何計算?(w1=fs)機械要對重物做功嗎?如何計算?(w2=gh)機械對工作對象做功,我們就說機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實際生活中,大家為什么要選擇簡單機械呢?討論思考,小結(jié)(見投影片五)
片二: 片三
可以省力 (但費距離 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離 (但費力 所以不省功)
使用簡單機械
可以改變施力方向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同樣不省功)
片四 片五(做成覆蓋片)
二、 新授
1、那么,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與機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兩者大小是否一樣?或者說,使用簡單機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們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實驗研究這個問題(引導(dǎo)學生預(yù)習實驗方法,原理,實驗步驟及實驗注意事項)
2、學生實驗,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實驗次序
鉤碼重(牛)
彈簧秤示數(shù)(n)
鉤碼提升高度(m)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m)
動力對機械做的功w1(j)
機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四、課堂練習(投影九)
1、 功的原理內(nèi)容是什么?
2、 既然任何機械都不做功,人們?yōu)槭裁催€要使用機械呢?
3、 判斷對錯:
a、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也不省功 ( )
b、使用動滑輪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 )
c、使用機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 ( )
d、省距離的機械一定費力 ( )
e、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機械是無益的( )
f、功的原理只適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計的理想機械 ( )
g、要把20n的物體舉高1米,不論使用何種機械都不省功,動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對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機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 一人用一根輕質(zhì)杠桿將重為500牛的物體舉高時,做了250焦的功,求物體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業(yè)
1、 完成課后作業(yè)1、2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八
知識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2,能正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能力目標:
1,觀察和實驗?zāi)芰Γ撼醪搅私馕锢韺嶒灥幕具^程;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應(yīng)用能力:解決實驗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思考實際現(xiàn)象中的問題.
情感目標:
1,教育學生愛護儀器設(shè)備,培養(yǎng)愛護公共財務(wù)的品德.
2,良好的實驗習慣.
3,記錄數(shù)據(jù)要如實,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學生要先觀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應(yīng)當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測量習慣,使用測量儀器前應(yīng)當觀察清楚.教材對減小誤差沒有做過多的要求,沒有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測量課本和作業(yè)本的長和寬時,只注意要在記錄結(jié)果時,估計一位,并注明單位.
測量細銅絲時,要強調(diào)緊密纏繞,測量的長度值除以圈數(shù),就是細銅絲的直徑.測量硬幣的直徑時,要求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
主要使學生在動手中學到知識,并強調(diào)實驗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為學生第一次動手實驗的課程,應(yīng)當遵守實驗室的規(guī)則,做實驗一般應(yīng)注意的問題,養(yǎng)成嚴肅認真的實驗態(tài)度,記錄結(jié)果時,應(yīng)當尊重實際,不能隨便改動數(shù)據(jù),對于結(jié)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學設(shè)計示例
第二節(jié)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課題】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重點難點分析】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正確讀數(shù),用特殊方法測量長度.
?教學過程設(shè)計】
1,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室的規(guī)則,說明物理實驗應(yīng)當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
2,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結(jié)合上一節(jié)的內(nèi)容,讓學生能敘述刻度尺的正確使用的方法和讀數(shù)的規(guī)則.
測量課本和作業(yè)本的長和寬,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單位,在讀數(shù)時,應(yīng)當在準確值后面估計一位數(shù)值.
學生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應(yīng)當注意把鐵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測量出總的長度,除以圈數(shù),得到細銅絲的直徑.記錄數(shù)據(jù)后,應(yīng)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一篇紙張的厚度,然后總結(jié)這是用累積法測量,今后這種方法還會用到,在實際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這種方法經(jīng)常用到.
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硬幣的直徑,應(yīng)當讓學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圖幫助說明,并在記錄完成后,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如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長度等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動畫來展示,也可以用圖片幫助學生想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教學工具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觀察木塊、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思考并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在實驗基礎(chǔ)上引入本課內(nèi)容。
二、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dǎo)學生總結(jié)出力學中關(guān)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jié)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jié)。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以上事例分析、總結(jié)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呢?指導(dǎo)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三、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guī)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題,啟發(fā)學生分析計算。
四、功的原理
1、啟發(fā)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dǎo)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啟發(fā)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提出問題,猜想。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設(shè)計實驗方案,并在實驗基礎(chǔ)上進行分析、論證。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jié)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nèi)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布置作業(yè)
估算一下你上樓到教室時,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組進行本節(jié)課的評估與交流。
課后小結(jié)
不論是否考慮機械本身重,使用機械要省力就要多費距離,要省距離就必須費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離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就是功的原理。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十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如:城市內(nèi)種樹,修隔音墻等。
(3)在人耳處減弱。如戴上防噪聲耳塞,用雙手捂住耳孔等。
5、人耳聽到聲音的頻率
人耳聽到聲音的頻率為20hz---20000hz
6、超聲波
(1)定義: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叫做超聲波。
(2)性質(zhì):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于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傳播距離遠。
(3)用途:超聲波的聲吶測距、超聲成像、超聲測速(多普勒效應(yīng))、超聲清洗、超聲焊接及超聲碎石。
7、次聲波
(1)定義: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叫做次聲波
(2)用途:可用來預(yù)報地震、臺風和監(jiān)測核爆炸。
8、課堂練習:
(1)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噪聲是指聲源做________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影響人們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聲音,以及人們在某些場合_________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2)人們把_____________稱作“隱形殺手”,這是因為它影響人睡眠、休息、學習和工作以外,還會損害人的______________,使人產(chǎn)生頭痛,____________力哀退等神經(jīng)哀弱癥狀,噪聲還是誘發(fā)__________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現(xiàn)代城市把控制噪聲列為城市_______________的主要項目之一。包括我國在內(nèi)的許多國家都制定了針對不同環(huán)境的__________。
(4)對噪聲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消除或減弱噪聲,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條,分別是控制___________,阻斷_________,在___________減弱噪聲。
(5)下列關(guān)于噪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a噪聲一定會致人傷害b在家里,幾位同學旁若無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聲
c與環(huán)境需要不相符合的聲音都是噪聲d控制噪聲只能從聲源和人耳處減弱
(6)下列各聲音屬于噪聲的是()
a音樂會里的鋼琴聲b節(jié)目的焰火鞭炮聲
c指甲在鋼板上劃過的聲音d郊游時,樹林里的鳥鳴聲
(7)下列措施不能減弱噪聲的是()
a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b裝在城市高架道路兩側(cè)的透明板墻
c在人耳處戴上助聽器d在聲音傳播途中植樹造林
(8)聲音頻率__________________的聲波叫超聲波,低于____________的聲音叫次聲波。
(9)利用聲吶測距時,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需測出______________,從而測算出該物體所處的位置。
四。布置作業(yè)
一份練習
八年級物理功的教案篇十一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現(xiàn)象。
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知道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2.過程與方法
觀察光色色散現(xiàn)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通過分析生活中的實例,了解實踐是檢驗知識的最有效途徑。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通過對科學家的生前故事的學習,感染科學巨人們勤奮好學、勇于創(chuàng)新的開拓精神,樹立為真理、為人民而服務(wù)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難點
4.重點
光的色散。
5.難點
透明物體體的顏色是由它能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決定的。
教學過程
光的色散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現(xiàn)象。
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知道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2. 過程與方法
觀察光色色散現(xiàn)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通過分析生活中的實例,了解實踐是檢驗知識的最有效途徑。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通過對科學家的生前故事的學習,感染科學巨人們勤奮好學、勇于創(chuàng)新的開拓精神,樹立為真理、為人民而服務(wù)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4. 重點
光的色散。
5. 難點
透明物體體的顏色是由它能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決定的。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器材:
三棱鏡、有色玻璃。
教學過程設(shè)計:
6. 引入
就有這樣一種生理缺陷,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不能體會五彩的世界,這就是色盲癥。色盲一般分為三種。
全色盲:只看得出明暗之分,卻看不出色彩區(qū)別;
紅、綠色盲:分辨不出紅色或綠色;
全反色盲:看到的顏色和常人相反。
偉大的化學家,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的道爾頓,就是一個紅色盲患者,他給母親買了一雙“灰色”的襪子,母親卻因為襪子的顏色太過艷紅而拒絕了這個禮物。道爾頓發(fā)現(xiàn)自己和常人不同之后,并沒有因為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反而刻苦鉆研,終于發(fā)現(xiàn)了“色盲癥”這一癥狀,為醫(y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人類打開了認識色盲癥的大門。
我們對于患有色盲癥的同學,不應(yīng)該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而是要在生活中給予他們幫助和關(guān)心。
7. 光的色散
解釋現(xiàn)象:白色的光經(jīng)過了三棱鏡的折射,不同顏色的光折射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光帶上面的光從一側(cè)到另一側(cè)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種現(xiàn)象就叫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現(xiàn)象是由偉大的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牛頓發(fā)現(xiàn)的,牛頓一生有很多貢獻,他的成功伴隨著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的精神。牛頓出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庭,他的母親每天都要派他去集市上賣農(nóng)產(chǎn)品,不過牛頓天生熱愛學習,就悄悄地躲在樹叢后面看書,舅舅發(fā)現(xiàn)以后,被牛頓執(zhí)著的學習精神打動,終于同意讓他進入學校學習。牛頓后來經(jīng)過自己的刻苦鉆研,終于成為了改變世界的科學巨人,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8. 光的三基色和顏料的三原色
提問:要是讓你組織一場晚會,為了達到色彩繽紛的效果,你會用到幾種顏色的燈光?
科學家從陽光經(jīng)過色散后得到的其中色光中找出了三種色光,并且由這三種色光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所有顏色的光,這三種色光的顏色分別是紅、綠、藍,它們叫做“光的三基色”。色光的混合規(guī)律見下圖:
學過水粉畫的同學應(yīng)該知道,要得到不同顏色的顏料,只需要用三種不同顏色的顏料進行調(diào)配,它們分別是:紅、黃、藍,因此,這三種顏色被稱為“顏料的三原色”。
顏料的混合規(guī)律見上圖:
9. 物體的顏色
(1) 不透明的物體:
白色的陽光照射在同學們的身上,為什么反射到我們的眼睛里確看到五彩斑斕的色光?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反射的色光決定的,比如說綠色的樹葉,能夠反射綠色的光,而將其他顏色的色光都吸收了。
答:應(yīng)該用紅色的燈光照射它,因為綠色植物之所以是綠色,是因為它能反射綠色的光,也就是說它不喜歡綠光,因此要用紅色的光照射,更加利于它吸收光中的能量。
(2) 透明物體的顏色
將一個紅色的玻璃片放在眼前,看到的白色墻壁是什么顏色的?(紅色的)為什么?
因為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透過的色光決定的,比如說,紅色的玻璃,能夠吸收其他顏色的色光而讓紅色光透過,因此,我們在紅色玻璃的后面,就只能看到紅的光。
例1:舞臺上有一個演員,穿著白色的上衣,紅色的裙子,舞臺上綠色的燈光照射的演員身上,臺下的觀眾可以看見:
a. 演員穿著白色的上衣,紅色的裙子;
b. 演員穿著綠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
c. 演員穿著綠色的上衣,黃色的裙子;
d. 演員穿著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
答案:b
答案:不能得到任何顏色的光,因為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他能透過的色光決定的,白光經(jīng)過了紅玻璃后,只剩下紅色的色光透過,紅光遇見了綠色的玻璃,被他吸收,故在光屏上不能得到任何顏色的光。
10. 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光的三基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物體的顏色是由什么決定的?透明物體顏色是由它能夠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的物體顏色是由它能夠透過的色光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