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掃墓的心得體會篇一
掃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習俗活動,通過掃墓,人們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敬意。我曾有幸參與一次掃墓活動,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次活動中,我體會到了家族情感的傳承、人生的無常以及生活的珍貴,這些心得讓我對掃墓習俗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首先,掃墓是家族情感的傳承。當我走進墓園,看到眾多墓碑上刻著我祖輩名字的時候,一股家族榮耀的情感涌上心頭。我感受到了祖先們為家族所做的努力和犧牲,他們建立了家庭的基石,讓我們有了今天的生活。掃墓活動把家族成員聚集在一起,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有著共同的根源和責任。掃墓活動不僅是對逝去親人的紀念,也是家族情感的傳承,讓我們感受到我們的根基和使命。
其次,掃墓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站在親人的墓前,我反思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這些墓碑上的名字,曾經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有著夢想、追求和希望。然而,時光如梭,他們已經離開了我們。掃墓活動讓我意識到,生活沒有容忍偷懶和拖延的空間,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機會,追求自己渴望的目標。掃墓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時刻都要對生活充滿敬畏和感激,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
第三,掃墓給了我一個重新審視生活的機會。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迷失在瑣碎的事務中,忽略了生活本身的價值。然而,當我在墓園中靜靜掃墓時,我突然明白了生活的真正意義。我們不應該只是為了生存而活著,而是要把握每一天,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掃墓活動讓我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創造更好的生活。
第四,掃墓讓我意識到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親情。掃墓是家庭成員聚集在一起的機會,同時也是思念逝去親人的時刻。我們通過掃墓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但同時也感受到了現在親人的重要性。家庭是我們最堅實的依靠,親情的溫暖和相互的支持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掃墓活動讓我更加明白,當我面對困難時,家人永遠是我最可依靠的港灣。
最后,掃墓活動促使我思考死亡和人生的關系。面對逝去親人的墓碑,我感受到了死亡的無法回避。掃墓活動讓我深入思考自己的生命,我應該如何度過這有限的時光。與其為過去的事情煩惱和擔憂,不如珍惜當下的幸福和可能性。掃墓讓我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在于如何活得更有意義,給予世界和他人更多的愛和關懷。
總之,掃墓活動讓我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是對逝去親人的紀念,更是對我們自己生活的反思。掃墓讓我明白了家族情感的傳承、人生的無常、生活的珍貴、親情的重要和死亡與人生的關系。這些心得體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天,把握機會,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掃墓的心得體會篇二
3月7日,我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分團委發起組織了一次“烈士陵園掃墓”活動。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歸來,感觸頗深。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在即,天氣稍顯陰沉,人們的心情也多了幾分肅穆。早上七點的時候,同學們大多感到了集合地點,守紀律、有秩序的等車、上車。車行至鄭州南郊烈士陵園,我們首先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了祭奠、宣誓活動。敬獻鮮花之后,同學們舉起右手,與老黨員一起宣誓:在家中,要當勤勞懂事、孝順父母的孩子;在學校,要當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的學生;在社會……堅定響亮的誓言環繞在烈士紀念碑的碑頭,也深深印在了每一個宣誓人的心中。
懷著敬仰之情,我去參觀了烈士墓,并將帶來的白花獻在了人民英雄吉鴻昌的墓前。
吉鴻昌1920xx年入馮玉祥部,因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從士兵遞升至軍長。1930年9月,吉鴻昌所部被蔣介石改編后,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奉命“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吉鴻昌大義凜然地說:“我能夠加入革命的隊伍,能夠成為共產黨的一員,能夠為我們黨的主義,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這正是我畢生的最大光榮?!?934年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獄。
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必然是因為他做出了英雄的事跡,但影響力多么大的事跡,沒用強大的思想、崇高的理想、偉大的理念做后盾,都不能成為英雄事跡。英雄長眠了,他為黨的主義、人類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是英雄的精神永存!信念永存!生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不忘英雄的志向,學習英雄的品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民族精神傳承下去,在新時代新社會里真正為人民、為社會做出一點事。
既然拼搏,何必在意所謂的結果?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名垂千古的英雄,尤其是在和平年代。但是為了崇高的理想、為了遠大的目標、為了更多人的幸福努力了、拼搏了、奉獻了的靈魂就是每個人的英雄!新時代的年輕人,這不是一個成就戰斗英雄的時代,這是全國人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奮斗的時代,只要我們堅持我們的理想,堅定我們的信念,去努力、去拼搏,我們就是自己的英雄!
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我寫下這些。要是烈士們看到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生活、學習條件,會不會感到寬慰?一定會!這正是他們的夢想啊!是他們為之奮斗、犧牲的主義領導著我們奔向越來越美好的生活!勇士們,讓我們并肩作戰吧!把你們高貴的品質賦予我,將你們高遠的目標交給我,我會用你們拼搏的來的優越條件,去努力開創更美好的明天!
入黨積極分子們,團結就是力量,讓我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學習烈士們的偉大精神,提高自身的素質覺悟,在學校努力學習知識技能,走向社會多做貢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爭取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掃墓的心得體會篇三
掃墓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從小就參與這個節日,但直到最近,我才開始真正感受到掃墓對我的意義和價值。在今年的掃墓活動中,我收獲了許多感悟和體會。
第一段:掃墓活動的重要意義
掃墓活動是家族傳統文化的一種,許多家庭都會在這個節日前后掃墓,他們認為這是緬懷祖先、表達敬仰、感恩祖先的一種方式。對于我而言,掃墓也是一種自我審視和反思。在整理祖墳過程中,我意識到祖先辛勤勞動和仁愛的品質,更加珍惜生命和我們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第二段:掃墓過程中的各種場景
掃墓活動有許多場景,比如會看到許多人一起前往祖墳,有些人帶著祭奠品,有些人帶著擦拭的布,他們默默地工作著,沒有怨言和疲憊。還有一些人在墓坑中利用花瓶和陶制urns,來裝飾祖墳,這些精細的工藝品也能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第三段:對掃墓的認識和理解
雖然我們信奉的宗教不同,但掃墓對所有人都有意義。對于我而言,掃墓是一種宗教和精神上的信仰和尊重,幫助我更好地了解我的根和謙遜的品質。掃墓可以使個人的人格發生積極的變化,同時也是一個強有力的社群建設工具,把人們聯系起來,開創穩定、健康、和諧社區的文化和社會精神。
第四段:掃墓對人類社會的積極影響
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掃墓習俗來自祖先文化傳承,有利于維護家族的連續性和永續性。同時,掃墓活動也是一種歷史和文化傳承的方式,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們的子孫后代感受到家族歷史和文化成就,傳承家族的精神信仰,維護家族的榮譽和尊嚴。掃墓還有助于增強人類社會關系的紐帶,培養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凝聚人類社會共同文化和社會價值觀。
第五段:掃墓對我帶來的心靈啟迪
個人靈性和心靈成熟不是一兩天能夠完成的,而是通過日積月累的宗教和精神信仰的熏陶和內省來培養。掃墓活動對我的心靈造成了深刻的影響:我從祖先的骨灰和銘刻上,悟出祖先尊重自然、珍視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態度。我的心靈在這個交流和感恩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強烈,我感到由此獲得了宗教和道德的快樂。這種快樂是因為從團結、協作和敬仰中獲得的信仰和希望。
掃墓是一項重要的社會活動,它反映了許多華人的精神和文化信仰。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和尊重這個傳統節日,更好地表達我們對祖先的崇敬和紀念,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更好地反思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目標。掃墓可以讓人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幸福,更加意識到社會時代和價值觀的發展變化。
掃墓的心得體會篇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汕迕鞴澾€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倍拍吝@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著誰?
有很多朋友都在問清明果是什么,我去百度查了查,把部分資料放上來給大家看看: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節。綿軟的淡粉團在手里捏揉,隱隱有股子清香氣。那氣味是春天的甜腥氣。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边@首詩杜牧寫的詩大家一定都會背吧?清明節了,應該去墳前向各位前輩去祭拜,這都是我們晚輩的禮節嘛。星期六下午就出發向。
媽媽、爸爸、弟弟、我和我的堂妹一家子,一起買好了祭拜的食物準備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這座山說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說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這一座山看起來斜面很斜。雖然說每年來這里一次,但是感覺上并不是很陌生。
我們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墳墓,仔細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個五角心,上面的顏色已經淡化了。后來我問奶奶才清楚了,原來這代表曾經為國家捐軀過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為時間有限,沒有許多的時間在這里耗,所以這個夢想只好作為泡影。
到了,終于到了。我們擺好了祭拜的儀式,開始燒黃紙等掃墓必備的。我拜好之后就開始在附近逗留,這附近有好多的茶葉,嫩嫩的,綠綠的,雖然說旁邊有許多的墳墓不景氣,可是,加上這春天的鳥叫聲很茶葉的清香,好象旁邊是隱身的。我只顧自己差一點被他們落下。
到了最后的一站的時候,大家額頭上都冒出了汗珠,我們來的目標也漸漸好象不是在掃墓,而是在采茶葉(希望在天堂的前輩們不要生氣。),我們采了滿滿的一戴子茶葉,看這茶葉,我似乎可以看到這茶葉被我們處理過的味道了。
這次去掃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淺。
一年一季的清明節明天就要到了,
早上我早早的起床,梳洗好了之后便朗誦這“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上路了。在路上我看見很多人拿這小鐵锨、提著一大包“人民幣”“金元寶”之類的懷著對先祖的敬意出發。
終于到了自家祖地了,我們擺好了祭拜的儀式,開始邊燒黃紙邊和死去的先祖說說話。我拜好之后就開始在附近逗留,這附近有好多的茶葉,嫩嫩的,綠綠的,雖然說旁邊有許多的墳墓不景氣,可是,加上這春天的鳥叫聲很茶葉的清香,好象旁邊是隱身的。我只顧自己差一點被他們落下。
這次掃墓,我感觸很深!
掃墓的心得體會篇五
20xx年4月1日,我們學校組織了去烈士陵園掃墓的活動,到達目的地,首先看到的是革命烈士紀念碑,我們輕輕的給烈士們敬獻了花圈和小白花,生怕驚醒了沉睡的先烈們。
在莊嚴的紀念碑下,我們還給低年級的同學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并立下了自己的誓言,要好好學習,刻苦磨練,立志成人,報效祖國。
此時此刻我雙手緊緊地握著紅旗,生怕它倒下,因為我知道,打仗的時候,只要紅旗飄揚,就說明打了勝仗。為了護衛鮮艷的紅旗,有多少革命烈士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我聽媽媽說,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四顆小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其間的位置關系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星采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也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
我高高地舉起了五星紅旗,看著它迎風飄揚,我作為一個護旗手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掃墓的心得體會篇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轉眼又到清明節,淚珠滾滾如雨下,心中不禁升起絲絲的涼意。
每到清明節,我就會跟隨家人去追憶那逝去的親人,每每當我們來到他們的墳前,總會帶上他們最愛吃的食物,雞鴨魚肉樣樣齊全,我小的時候只是覺得好玩,有吃的,還有綿綿的細雨陪我玩耍,而且還很是快樂,直到我長大了,上了三年級,才稍稍領悟到了一些我從未想過的事。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的心也跟著壓抑的氛圍緊張了起來,在太爺爺的墳前,我沒有哭,而是靜靜的佇立在他的墳前,一言不語。直到家人把香點著,把酒灑在墳前,磕了幾個頭之后,我才回過神來,也連忙給太爺爺磕頭。
清明節,清明節,總是會下雨的,今年也不例外。
傍晚時分,我們回家了,一滴兩滴的雨從天上落下,打在屋檐上,衣服上,更打在我們憂傷的心里。這雨,應該是春雨吧!我從小就很喜歡春雨的,每次見到雨,總會在雨中奔跑,歡笑,而這一次,我沒有,而是靜靜的站在雨中,任它怎的擊打,我都默默無語,因為,我想我的太爺爺了。
雨還在下著,小草接受了春雨的洗禮,也悄悄從松軟的土地里鉆出來;大樹接受了春雨的洗禮,枯枝長出嫩嫩的小綠芽;行人接受的春雨的洗禮,滴滴熱淚紛紛落;大地接受了春雨的洗禮,小溪歡快東向流;我們接受里春雨的洗禮,世人天上笑開顏。
掃墓的心得體會篇七
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河大國旗班來到保定烈士陵園掃墓,一路上春滿花開從大家的表情中并沒有看出有什么沉重。途中我們經過了一所小學,也許是我們穿軍裝的緣故,小學生們把我們誤認為是解放軍,當然從隨后這些祖國的花朵中的謾罵聲中我終于找到了一種沉重感。是啊,國旗班本就是一個愛國教育的中心,都說我們肩上有著多么大的重任,這種責任來自于何,我想正來自于一種傳承文化的義務。而我們今天的五星紅旗-----這新中國的象征,它正是基于這陵園中無數先烈的前赴后繼。
但仔細想來,我們要祭奠的是英烈,可我們具體要傳承的精神又是什么呢?的確,有的東西只能敬仰無法傳承,比如我們先輩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不可能現在也處處拼命,那豈不是成古惑仔了?當然我們從小學到現在,學校主要教育我們去學習先烈的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等等。這當然很好很強大,但對80后的吸引力實在太差了,年輕一代似乎對紛繁復雜的新鮮事物更感興趣,而對過去老套的東西嗤之以鼻。所以我在思考這個問題,先烈精神在年輕人中就真的無興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問題是否定在何處,有人會說大多數年輕人都是尊敬先烈的,他們都有一顆愛國心。這其實等于沒說話,因為即使是一位無名的長者我們大多數人就會去尊敬他,而一個正常的中國人又必定愛自己的祖國,尊敬不代表信仰,這才是問題之所在。新一代人接受了許多新思想,自認為是有了自己新的信仰,其實這并不與我們先烈們的信仰相沖突,很多方面其實是一致的。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咱們處于當時那個年代,咱們如果是有血性的人,咱們會為什么去做先烈同樣的事,要我看其實很簡單:對現狀的不滿、對理想的渴望、對敵人的仇恨等等很多基于有血性的人的原始激情的爆發。魯迅曾寫到: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先烈們正是中國千千萬沉默者中的爆發者,承著一種原始的激情在血與火中鑄就革命的英魂。
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其實也不乏這種激情與信念,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和英烈的心是共通,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我們往往無法體會早已逝去的英烈們的心境。
我想狼牙山五壯士之所以跳崖,是他們不想讓大部隊有太多的犧牲,因為心中的善成就了這位勇士,我們應該為這份善所感動。
我想冉莊地道戰的民兵們之所以能痛殲日軍,是他們心中的氣節成就了這群戰士,我們應該為這份氣節所感動。
我想二師學潮中的學生們之所以在武裝軍警面前無謂,是他們深深痛恨當時腐敗的政府,因為心中的理想成就這群英雄,我們應該為這份理想所感動。
在我們過著美好新生活的今天,我們其實不簡簡單單做到敬仰英烈,更應感受到我們與英烈相通的心,抱著一種感動與感恩的心去面對新的生活。
掃墓的心得體會篇八
每年清明節,都是人們祭奠先烈的日子。近日,我隨父母前往位于北海市的革命烈士陵園掃墓,一路上歷歷在目的是父輩講述的革命前輩、烈士的事跡。走到烈士墓前,目睹著烈士的革命精神,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偉大和崇敬,也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掃墓經驗。
第二段:掃墓體驗
進入陵園,香煙繚繞、哀樂悠揚,人們在互相通報“掃墓”來時的名字、緬懷親人,我也和家人一起祭拜了先烈。在墓前,我心無旁騖地拜倒于烈士的墓碑前,獻上了深深的敬意和愛意。感受到先烈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心中產生了敬佩之情。
第三段:革命精神
這些烈士們拋棄一切,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為現代中國的繁榮、穩定奮斗。他們的奉獻精神及胸懷大志,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需要學習和繼承的重要精神財富。他們偉岸的形象和不朽的業績,也鼓舞了后人弘揚革命精神、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的信心和決心。
第四段:傳承精神
每年的清明節,都是我們祭奠先烈、悼念先烈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們不但要為先烈們獻上鮮花,更要銘記先烈們為民族獨立、人民幸福的卓越貢獻,掌握和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向先烈的精神致敬。
第五段:總結
通過這次先烈掃墓,我不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革命先烈的艱辛歷程和輝煌業績,同時也意識到了先烈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胸懷大志所賦予我們的巨大精神財富。我想,只有傳承下去,才能真正的讓先烈的精神重生。讓我們攜手前行,向這個美好的未來繼續前進!
掃墓的心得體會篇九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祭祀先人的重要時刻。每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前往祖先墓地,為先烈祭拜、獻上鮮花、燭炷和食品,為逝去的先烈們表達哀思和感激之情。作為當代人,我們應該牢記先烈的奮斗和犧牲,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努力將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第二段:心得體會之感恩
掃墓是表達對先烈的感恩之情的重要方式。在掃墓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先烈們為了新中國的獨立和建設所付出的一切。他們面對著形形色色的困難,義無反顧地為民族的解放事業奮斗,為我們贏得今天的幸福和安寧。我心存感激之情,深知今天的好生活來之不易,更應該倍加珍惜。
第三段:心得體會之敬仰
掃墓需要的不僅是感恩,還需要我們對先烈們的敬仰。先烈們的奮斗精神、犧牲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尤其是那些獻出生命的先烈,為了民族的繁榮和國家的發展,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事業,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壯烈的篇章。作為當代人,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先烈的功績,發揚革命精神,為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四段:心得體會之責任
掃墓是我們肩負的一份責任。作為后代子孫,我們應該傳承先烈的遺志和精神,將愛國主義發揚光大,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我們需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強化文明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發展,為人民群眾造福利民,為祖國繁榮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第五段:結語
掃墓先烈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我們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在此我呼吁廣大人民群眾認真履行掃墓職責,傳遞愛國主義精神,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