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總結和反思,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一
第一段:引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200字)。
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素養,引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德育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我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德育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意義,也積累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第二段:德育教育的重點與方向(200字)。
德育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他們具備健康的人格,善于自我認識和自我管理。在實踐中,我發現關注學生的品德領域和行為修養是德育教育的重點。學生的誠實守信、忍辱負重、友善互助等品質是塑造他們良好人格的基石。同時,學生的行為修養與社會規范相契合,具備和諧相處和積極減少沖突的能力也是德育教育的方向之一。
在實施德育教育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首先是通過榜樣引領,以身作則。教師應該時刻保持良好的師德操守,注重自身修養,成為學生的品德楷模。其次是通過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對美、善、愛等積極情感的感受和表達能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對教育的熱情和信任度也至關重要。另外,我還注重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德育價值,培養他們的道德判斷力和行為規范。
德育教育的評價與反思是德育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在我教育實踐中,我經常與同事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教育的成效與問題。通過這些途徑,我發現確切的評價和反思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及時調整德育教育的方向與策略。同時,教育評價的公平性和科學性也是必須關注的重點,避免片面追求效果或者簡單量化標準。
展望未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變革,德育教育也需與時俱進。在我看來,未來的德育教育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人文素養涵蓋了人格品質、審美修養、藝術鑒賞等方面,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此外,德育教育還需加強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跨學科教育的結合,形成全方位的培養模式。
總結:
德育教育的發展不僅與學校的責任和使命相關,更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學生家庭環境息息相關。通過我的實踐體會和反思,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和意義。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堅持以德育為先導,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從而更好地引領和培養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成為有德有才的社會棟梁。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二
在2023年9月24日至9月30日期間,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德育教育第九期的培訓活動。在這期間,我收獲頗豐,對于德育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下面將分享一些我在培訓中的心得體會。
在培訓中,我們深入探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傳播知識的工具,更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德育教育不僅僅是傳遞道德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品德素質。通過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段:培訓內容與實踐。
在培訓中,我們學習了一些德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我們理解到,德育教育需要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我們參觀了一些優秀的學校,了解了他們的德育教育實踐。通過實地參觀和與那些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交流,我們深刻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實踐和改變對學生的影響。
通過這次德育教育培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的責任與使命。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通過親身行動成為學生的榜樣。同時,我也意識到只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品德。
第五段:展望與未來計劃。
通過這次德育教育培訓,我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深度,希望將這次培訓中學到的新理念與新方法實際運用于教學中。我打算從調整課程設置入手,通過寓德育教育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同時,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我也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品德培養,通過組織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和適量的課外教育,幫助學生積累社會經驗,培養他們的品德素養。
以上是我在德育教育第九期培訓中的心得體會。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把學到的理念和方法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學生的德育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三
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在我參加德育教育第五期培訓班后,我深感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對此次培訓班的心得體會。
首先,通過這次培訓班,我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現代社會中,學生除了要學習科學知識,更需要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這對他們的終身發展至關重要。培訓班中,我們學習了德育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何培養學生的品德,如何進行德育教育。這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德育工作不僅僅是教書育人的副產品,而是我們職責和使命的一部分。
其次,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和互動,我深感德育教育需要團隊的力量。在培訓班中,我們分組討論、合作演練,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除了培訓班,我還加入了學校的德育教育研究小組,在小組中與其他教師分享和交流。團隊合作和共享資源,不僅增強了我的個人能力,也提高了學校的整體德育水平。
第三,德育教育需要從家庭開始。家庭是學生最初接觸道德教育的地方。培訓班中,我們學習了如何與家長合作,共同促進孩子的德育發展。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共同協作,形成合力。在實踐中,我不斷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他們了解并配合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通過家校合作,我發現學生的德育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他們的品德素質逐漸提高。
第四,德育教育需要關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特點和需求各不相同。培訓班中,我們學習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如何通過個別化教育來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在實踐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需求,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對于內向的學生,我采用了溫和的方式來引導他們,慢慢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品德;對于外向的學生,我則注重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觀念。這樣的個別化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德育教育。
最后,德育教育需要由點及面,注重長期效果。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培訓班中,我們學習了德育教育的長期規劃和評估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德育品質,我們需要在學校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中貫穿德育教育。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文化活動、家庭訪問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品德;同時,我們要定期對學生的德育發展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德育教育的長遠目標。
總之,通過參加德育教育第五期培訓班,我對德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團隊合作、家校合作、個體差異以及長期規劃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將為我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指導和啟示。我會將所學所思融入自己的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德育教育工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四
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育機構開始嘗試使用沉浸式德育教育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道德教育,更好地內化道德價值觀。我也有幸參加了這樣一場教育活動,并對其感受頗深。下面我將分享我對沉浸式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
沉浸式德育教育是一種新型的德育教育方式,它讓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體驗道德決策,在此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對錯、利害、責任等問題,并從中獲得教育啟示,增強道德意識和責任感。與傳統的道德課相比,沉浸式德育教育更具真實性和體驗感,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它不是簡單地灌輸道德知識,而是讓學生親身經歷并感受其中的道德價值。
沉浸式德育教育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可以應用于各個年齡段和領域。比如,在學校中可以通過模擬情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企業中可以通過對員工的工作崗位進行沉浸式培訓,引導其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等。沉浸式德育教育讓學習者更容易接受、理解和內化道德價值觀念,因為這種方式更加直觀、真實、生動。此外,沉浸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合作、決策等能力,讓他們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緒和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
沉浸式德育教育并非沒有局限性。想要實施這種教育方式需要大量的投入,如場地、教材和師資等方面的投入都會較大。此外,沉浸式德育教育還必須要求教師們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以便能夠設計出情境教學的材料和方法。許多學校的教育資源都十分匱乏,使得他們充分開展沉浸式德育教育非常有難度。因此,對于貧困地區的學生來說,他們很難獲得這種最新形式的教育資源。
(五)結語。
總之,沉浸式德育教育是一種創新的德育教育方式,通過模擬情境體驗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知識,增強道德意識和責任感。然而,我們也需要充分認識到它的局限性,并著力解決這些問題。相信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沉浸式德育教育的優點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我們對沉浸式德育教育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五
小學的德育主要是養成教育。即讓小學生從小養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樹立熱愛特區、熱愛祖國的思想,并愿意為特區和祖國的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己的小學的德育主要是養成教育。
即讓小學生從小養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樹立熱愛特區、熱愛祖國的思想,并愿意為特區和祖國的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己的一切。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既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陣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陣地,應該在這個陣地上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積極滲透品德教育,充分發揮每一學科的德育功能。
要使這一思想教育落到實處,首先要認識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號,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輸。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除了學習有關法律、法規,還必須深入學習教學大綱和教材,積極)課必須適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科學的思想方法;自然課可利用自然現象和實驗引導學生愛護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并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美術、音樂可結合實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只要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把思想教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會于教學過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為課堂教學中一個任務來完成。其次,教師要結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課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詞句,深挖其思想精華,科學地滲透品德教育。當然,品德教育還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之中,使學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規范行為,形成良好習慣。
我們完全可以結合班級實際和學校的中心工作來進行。例如,學校抓校風建設時,教師可以結合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和違紀現象,引導學生去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區分好壞,明辨是非,從而增強學生的“免疫”力。如果學生無法分辨或意見不統一,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切忌過早下結論和簡單地灌輸。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授課的內容,相應地開展主題班會、集體游戲,參觀旅行等一系列的課外活動,深化教學內容。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六
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養。為了提高教師的德育教育能力,我校開展了第五期德育教育培訓活動。在本次培訓中,我深深體會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從中汲取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首先,在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德育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和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做出榜樣,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我們學習了如何通過情感教育、道德規范、班級管理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品德和道德觀念,深入了解了問題環境、授業教育和示范引領等方法,這些理念和方法將對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指導作用。
其次,在本次培訓中,我認識到了德育教育需要與課程教學相結合。德育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教育上,更需要與學科知識相結合,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如何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中注入德育元素,如何通過教材選擇、教學設計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感。這讓我深感德育教育是學科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將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才能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
第三,本次培訓還強調了教師自身的德育修養的重要性。一個教師的德育修養不僅是一種“說”和“教”的力量,更是一種“做”和“為人”的力量。在德育教育中,教師需要做到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學生。我意識到,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德育教育職責,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榜樣。
第四,本次培訓還強調了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學校德育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校園,更應該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在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如何更好地引導家長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觀念。培訓結束后,我積極與家長溝通,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環境。
最后,我感受到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一次培訓或者一節課程,而是需要貫穿于整個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德育素養,培養學生充滿愛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的良好品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
總之,通過這次德育教育培訓,我更加認識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習到了豐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將以這次培訓為契機,不斷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能力,做一個有情懷、有責任心、有擔當的好老師,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我也將與家校共同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共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養。德育教育是一項事關國家和社會未來的偉大事業,讓我們銘記職責、肩負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七
德,何為德?古人常曰:止學至善為德。
作為一名90后,從小便接觸internet,email,phone等21世紀的產物。數字世界于我們已經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了。比起直接的與人交流,我們更擅長使用msn等電子通訊工具。因此在與人相處時,我們往往會有疏忽,以至于留下不會以德待人,以德自處的映像。因此,身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改變這種映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而一切良好的品德都是建立在愛上。學會愛每一個愛你的人,你就走出了道德的第一步。
愛,對于人類不是一種遭遇,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周國平說,當一個人類愛上他人時,他才是人類。否則,他只是一個高級生物。那么如何讓別人知道,你是愛他的?關懷。關懷是愛的基礎表現。當父母會家時,遞上一杯茶,是關懷;當朋友遇上哭泣時,遞上一張紙巾,是關懷;當路人摔倒時,給予一聲問候,是關懷。關懷是愛的體現,愛并不內敏。
誠信,是道德的第二步。信用,只占心靈的一角落,卻能讓你擁有整個世界。古人云:誠信于君為忠,誠信于父為孝,誠信于友為義,誠信于民為仁,誠信于交為智。人與人的相處不過時一個“誠”字。卻讓許多人覺得萬分困難。其實,始終用善感的心靈去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就是誠信。
其實,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簡單。只要做到以上兩步,你就基本邁向道德之路了。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八
沉浸式德育教育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逐漸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重視和青睞。我曾有幸參與了一場沉浸式德育教育活動,從中受益匪淺,獲得了令人難忘的體驗。在這里,我將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沉浸式德育教育是以情景教學為基礎,結合多元化的培養方式和教具,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感同身受,形成正確的道德理念和行為習慣。比如,在某次活動中,我們進行了近距離的接觸MMI,參觀了工藝品展覽,親身體驗了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的差異,并就這些話題展開了討論。
第三段:分享我成功的案例。
在沉浸式德育教育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個人在其中的收獲。我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例如,在我的面對困難時,我能夠平靜地思考、有效地組織思路,最終獲得了圓滿的解決方式。從此往后,我更加堅定了自己追求卓越的信念,并不斷推動自己向前發展。
沉浸式德育教育具有許多顯著的優點。它可以使學生在流暢的場景中學習,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價值觀,提高基本的思維能力,培養出色的領導和組織能力。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法,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類社會的操作機理和實際運作方式。
第五段:個人的總結與反思。
沉浸式德育教育是一種未來教育的趨勢,并采用有效的手段提升學生的素質。它是我獨特的成長經歷中的一個令人難忘的部分。我感謝這次難得的機會,讓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為未來的成長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九
推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塑造成合格的“產品”,就應該在德育工作上下工夫。
但德育工作是一個龐大而又冗繁的工程,就像“老虎吃天——無從下口”,因此必須找到突破口,學生德育工作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德育工作應從“學會做真人”和“培養責任心”兩個方面入手。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而真正的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把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基于以上原則,我主要抓住兩個“基本”進行教育。
1、基本思想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面生長出人類的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可窺知:基本思想教育是學生學會做真人的基礎。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日常基本思想教育:
愛國愛民教育:我主要結合歷史故事和現代時事引導學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
愛心孝心教育:古人說“養親必敬”,要對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體貼,使父母感受到兒女時刻在關心他們的一片真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老年生活的幸福。
友愛平等教育:孟子曾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只要與人為善平等,那么社會關系就會改善,生活就會安寧,社會風氣就會清新。
誠實守信教育:中華民族歷來把誠實守信作為立身處世之本,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別人對他的信任,這是學生應當遵循的道德標準。
團結協作教育:“一箭易折,數箭難斷”,懂得團結協作,就能發揮集體的力量和優勢,影響個人和整個班級。
衛生習慣教育:就是教育學生要養成一定的衛生習慣和保潔習慣;同時進行環保教育,教育學生從小事、從身邊做起,進行一些諸如:回收舊電池、不焚燒污染垃圾、植樹綠化等活動。
法制常規教育。
調查表明:職校生違紀違法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法律知識模糊、法制意識淡薄、守法觀念膚淺。要讓學生不觸碰這根“高壓線”,就要組織學生學習跟他們密切相關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從而讓學生明白觸犯法律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真正地從源頭上遏制學生違紀違法事件的發生。也讓學生明白:如果你犯法被判了刑,那么痛苦的不只是你自己,更痛苦的是生你養你的父母,還有疼愛你的兄弟姐妹,一個美好的家庭就有可能分崩離析。
2、基本行為教育:“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所以,為了維護班級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學生健康的成長,我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著重抓學生的紀律教育。
上課紀律:主要強調“兩個不”,即“不影響同學上課”及“不影響老師上課”,做到這兩點既能到教與學的完成,學生也就養成一定的習慣,在其他場合也會有紀律觀念。
課間休息紀律:主要堅持“文明”和“安靜”,“文明”是指課間休息時不打鬧、不喧嘩、不追跑;而“安靜”是指學生要利用十分鐘時間,進行腦力和精力的調節,從而更好地為下一堂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活動紀律:主要講究“適時”(講究合適的時間)“適地”(指合適的場地)“適量”(指合適的運動量)“健康”(指活動要健康有益)。
校外紀律:主要突出“注意身份”和“注意安全”兩個方面。其實質精神分別是:“注意身份”是指學生在校外不得做與中學生形象不符的任何事情。“注意安全”是指學生在校外要注意人身安全(交通、用火、用水等安全)和財產安全。
責任心的基礎支撐是良心,事實明證:有良心的人也會有正直的責任心。所以責任心的教育支點是良心的教育與培養。良心的教育與培養主要是通過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不斷地通過實踐和社會中實際存在事件的分析講解來進行。
對良心的教育與培養之同時,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對自己的責任心、對他人的責任心、對父母的責任心、對工作的責任心、對社會的責任心。
以上只是拋磚引玉,各位同行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宜”,不可生搬硬套,真正地做好學生德育工作,把我們的學生塑造品、德、能兼備的優秀“產品”。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十
對青少年開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為他們以成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公民打下堅實基礎,是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課題。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社會發展迅速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這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新的形勢迎接挑戰,有效的開展中學生的德育工作?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不得不深思的問題。通過《英德市中小學實效德育工作方案》的學習,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的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不講粗話,要講文明、講禮貌,要求學生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說一百遍不如。
做一遍給學生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在我任教的班級中,同學們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潔,經常在教室里面亂扔紙屑、果皮,特別愛講粗話,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英語課,我走進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紙屑,就默默的把紙屑撿起來,同學們都感到很驚訝,紛紛撿起身邊的紙屑放到抽屜里頭。當撿完紙屑以后,說了一句話:“看,我們的教室多么整潔,我們也覺得很舒服,沒有老師的批評,心情也好,如果我們每一個都自覺保持教室的整潔,每一天都有好的環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嗎?”從此以后,教室總是保持得很整潔。因此我們教師要強化自身修養,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開展形式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創設廣闊平臺。
課外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課外活動是為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課外對學生實施多種影響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受到教育、啟發與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時效性的有效途徑,課外活動多以集體的方式進行,是學生自愿參加。因此,他們會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這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團結互助的團隊意識及集體主義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修養,開拓視野,同時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情感。組織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的宣傳活動,這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關愛他人,助人為樂和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親近學生,及時發現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糾正,及時引導。
教師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從多方面培養學生教育學生。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有人引導他,偏離道德準則時及時把他拉回來,引導他走入正軌。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做一個細心人,深入學生生活中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積極開展個別談話與反映他們心聲的集體活動,用“因材施教”的方針,重視做好轉化工作,變簡單灌輸為啟發誘導,變消極約束、看管為積極自我激勵、自我管束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八年級有幾位同學的時間觀念較差,紀律散漫,上課遲到,我就及時找他們來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當的指出他們的不是,而是給他們講一些關于時間觀念、紀律的故事,給他們講珍惜時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改正過來。通過個別談話,這幾位同學都很快轉變了過來,再也不遲到,再也不搗蛋,對待人也文明禮貌了。因此,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學生,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則,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密切與家長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深遠而持久的;老師是學校與家庭取得聯系的紐帶,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學生。老師要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介紹學生在校內的表現,介紹學校教育的計劃和對學生的要求,向他們宣傳教育的意義以及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經驗,共同探索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實施性。在取得家長的聯系,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長,抱著和家長共同研究、探索的態度,其次是向家長反映的是真實情況,而不是告狀,所以語氣要委婉,方法得當,既反映缺點又反映優點,既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進的作用。教育是長期的,持久的,因此,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應是長期的,持久的。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十一
近年來,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在這個背景下,沉浸式德育教育應運而生。今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次沉浸式德育教育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在此,我想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沉浸式德育教育是一種通過體驗和感受來傳授德育知識的教育方式。通過將學生置身于不同的場景中,讓他們像主人公一樣融入,感受到人物角色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應如何行動和思考,進而對德育教育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與傳統的德育教育相比,沉浸式德育教育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
第二段:活動的組織與展開。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被安排了一些場景和角色扮演。比如,我們身穿工作服去做義工,去老年公寓聊天和陪伴老人,去貧困山區搬磚并觀察貧困農民的生活。而在這些場景中,我們與貧窮、弱勢的群體們接觸,親身感受到貧困和壓力。同時,我們也在、做義工、關愛他人、擔當社會責任上得到了提高。
第三段:活動的收獲。
回顧這次活動,我獲得了很多收獲。首先,我認識到了自己的稟性,整理出自己的優缺點,并提高自己的意識和素養。其次,我結識了各種不同類型的人,在交流中,我更深刻的了解了許多文化差異、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等,也培養了我的合作能力。最重要的是,這次活動給我帶來了莫大的成長與啟示,激勵我更好的去認識這個世界,去改變自己并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第四段:反思與總結。
盡管這次活動給了我極大的收獲,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幾點不足需要反思或者改進。首先,當前我國的義工系統亟需完善,參加義工服務的人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培訓和知識指導。其次,針對不同的學生需要進行個性化的德育教育培訓。再者,學校應在這個方面花費更多的精力,來推廣和組織沉浸式德育教育。
第五段:總結。
總之,沉浸式德育教育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學習到更多有益的知識和體驗。同時,也幫助我們更好的發現和規劃自身的人生方向,成為更好的自己。希望同學們能夠參與到這樣的德育教育中,并從中體會到德育教育的意義,同時也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德育教育的心得體會篇十二
這兩支隊伍一是班主任隊伍,二是學生會隊伍。
班主任工作決定著德育工作的質量,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質和德育管理能力是我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重點。
(1)組織班主任學習現代德育理論,破除管學生的舊德育觀,樹立理學生的新德育觀。
(2)完善班主任職責、培訓、考核和獎勵制度,實行自薦、競聘上崗,學校擇優錄用制度。對新班主任采取見習班主任制度,進行以老帶新。
(3)堅持周例會、月學習、專題研討會和班主任培訓制度,增長班級管理知識,開拓視野,提高抓不良傾向和處理偶發事件的能力。
(4)建立班主任工作激勵機制。學年兩次定期對班主任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把班主任工作的質量分層次記分,公開獎勵和表揚優者。
(5)積極發動、組織班主任參加德育科研活動,每學期對優秀德育方案、優秀德育論文給予表揚并向各報刊推薦。
另一支隊伍學生會,是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要力量,是建設良好校風、學風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隊伍,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有力幫手。
接手政教工作初我就萌生了建立學生會的念頭。在我走訪了很多學校,學習了他們學生組織建設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決定擬訂學生會章程、學生會干部工作制度,采取學生自愿申請、政教處面試、學生評議、班主任推薦的綜合考評模式組建學生會干部隊伍;采用職責明確,分層培養、專項培訓,個別指導、以老帶新,共同進步的培訓套路;同時對干部隊伍的培養滲透于各種管理之中,滲透于學生各類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中,讓學生會干部在實踐中探索并通過直接經驗的獲取,產生態度情感體驗,實現自我教育。
在實際工作中,突出學生主體,讓他們自己想自己做,走在學校管理的前臺,使他們逐步建立自信、學會溝通、善于理解、勇于創新,學生會現已經成為我校學生管理的一支生力軍,實現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標。
我校自98年建校以來,有關學生管理的成文內容比較少,對于學生行為和做人準則界定模糊,學生考核無據可依。針對于此,相繼出臺了《學生常規管理細則》、學生宿舍管理規定、胸卡管理規定、考勤規定、教室守則、一日常規等規章制度匯編成冊。新生入學帶給家長,征求意見通過此途徑,將校規校紀面向社會,增加透明度。幾年來,各種規章在規范學生的行為、整頓校園秩序,提高我校辦學聲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光有嚴厲的規章制度,沒有知、情、意、行的情感教育,德育教育是失敗的。憑幾年的工作閱歷,我嘗試著進行序列教育。
高一年級重在規范的養成,邁好職校生轉軌教育。
新生入學,學習意志消失,紀律渙散.在班主任周例會上要求班主任從情感入手,幫助學生矯治失落\自卑心理,培養自信心重塑自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盡快的適應向職校生的轉變。如進行一系列的《中小學生禮儀常規》、《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等的學習規范了新生的紀律性、著裝的形象性、行為的文明性;以新生軍訓為切入點,要求班主任開展“讓我們彼此認識”、評選“優勝方隊”等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重建做人、學習的自信心,重塑自我。在高一級部開展年度內的“一當”(當優秀班集體的促進派)、“二愛”(愛老師、愛同學)、“三比”(比誰行為文明、比誰學習好、比誰進步快)、“四過關”(衛生過關、兩操過關、考勤過關、紀律過關)活動,有效的建立了激勵機制,使學生的目標轉化為行為,培養了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和通力合作的職業認識。
高二年級重在健全人格,進行三觀教育。
高二是關鍵的一年,是品格定型,明確人生目標的一年,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對所學專業已有所了解,多數同學已將自己所學專業跟自己的未來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但動搖性較大。部分同學職業情感意志未形成,懶散未收斂,無所事事。為幫助他們定位自己的“坐標”,幫助他們適應社會諸方面的要求,在高二級部開展“五個一”系列教育活動,即落實一個目標、學習一種精神、克服一個缺點、記住一句格言、樹立一個信心。幫助學生把自己的人生要求落實在日常生活學習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融入學生生活點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