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蝸牛觀察日記篇一
我家養了七只活潑可愛的蝸牛。
蝸牛的背上總是背著一個巨型的螺旋狀房子,行動非常慢。這讓我想起了一句歌詞:“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它們的頭上還長著兩對觸角,那對長一些的觸角上,還長著一雙小圓點似的黑眼睛。當它們想觀察事物時,就會仰起頭,伸出長長的脖子,那對長的觸角左右搖擺,四處張望,好像在打聽消息呢!
他們也很膽小呢!有一次,我不小心用筷子碰了一下正在爬行的蝸牛,它的頭立刻“嗖”的一下沒了蹤影。咦,怎么只剩下個殼了,蝸牛呢?不會是長了腿丟下“房子”跑了吧?我邊看邊想著。過了一會兒,蝸牛居然從那殼里鉆出來了,搖晃著觸角,好像在說:“嘻嘻,我在這兒呢!”然后,又開始緩慢地向前蠕動。
不要以為蝸牛都很膽小,其實玩起來也是很瘋狂的喔!我還看到過他們玩疊羅漢呢!他們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玩,一個一個爬到對方的背上,有些甚至爬到對方頭上來。一次,有五六只小蝸牛一只疊著一只地趴在一只大蝸牛的“房頂”上。大概是因為太重了,這歪歪扭扭的“高墻”壯烈地倒塌了下來。小蝸牛的自我保護意識還很強哦,眼見大事不妙,馬上把頭縮進殼里,以免受傷。才稍緩了口氣,它們又一只只伸出頭來,各自爬去找玩伴了。
你看,我家的這七只蝸牛可愛不?
11月15日星期三陰轉小雨。
昨天下午放學了,我一回家,就抽出點時間,給一些小懶蟲蝸牛們做“健身活動”。
過了一會兒,當我再去看它們時,奇跡發生了。縮頭烏牛們把頭伸出來了,脖子伸得很長很長。趁它們還伸著脖子,停留了一下,我趕緊把尺子拿來量。啊!不得了,脖子長度竟然有三厘米兩毫米這么長,一般情況下可只有一厘米多呢。
它們是太怕水了吧,拼命地往上爬。其中一只蝸牛寶寶太小了,只能爬到一只大蝸牛的背上,讓大蝸牛背著它爬上去!
原來把縮頭蝸牛放到有水的瓶子里,它們還是會自己爬出來的。
11月18日星期六天氣陰冷。
早上,我還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突然傳來媽媽的大叫聲:“你們快來看,蝸牛怎么脫殼了?”聽了媽媽那難以置信的叫聲,我立刻爬起來,套件外套,就沖到大廳,看看蝸牛是怎么了。
當我看到那只蝸牛時,嚇了我一跳。原來,蝸牛脫了殼以后,背上的肉就掉到下面來了,它爬動時,后面就像拖著一個螺旋狀的大石頭,看起來爬得很吃力,比原來背著房子爬動還辛苦。
這時,我還發現這蝸牛旁邊的一個角落里,有一堆又小又圓的小顆粒,好似米黃色的小珍珠,這些是什么呢?難道是那只脫了殼的蝸牛生的小寶寶?難道蝸牛生了小寶寶就會脫殼?脫殼了后還會長出殼來嗎?我不禁疑惑起來。后來爸爸告訴我,螃蟹脫了殼會再長出來,我猜測蝸牛也是一樣的。
哈哈,我又想捉弄蝸牛啦,看看它在沒有殼的情況下受到危險是怎么自衛的,還會不會把頭縮起來呢?于是我把筷子拿起來,往他眼睛旁一碰,你們猜會怎么樣?告訴你們,它還會像原來那樣把頭縮回去,而且整個身子縮成一團,一動也不動。
呼——我的這只蝸牛,你居然變成了一只“縮頭無殼”的蝸牛了。我會繼續觀察你的,期待你再一次長出殼來!
蝸牛觀察日記篇二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抓了一只蝸牛,放在一個瓶子里,喂了些菜葉后,我就去寫作業了。
寫完作業,我看著瓶子里的蝸牛,想到它會縮進殼里,不禁產生了好奇心。我拿鉛筆輕輕觸碰它的眼睛,它馬上縮回眼睛。過了一會兒,它才試探著伸出眼睛向外看,好像在觀察“敵情”。我把它從瓶子里拿出來,它馬上縮進殼里,我想:它有“恐高癥”吧。為什么我一碰它,它就會縮進去呢?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資料,原來,它縮回殼里是為了躲避危險,防止天敵來打擾。蝸牛在冬眠的時候也會縮回它的“小房子”里,但是,如果把它的殼砸碎的話,它肯定會一命嗚呼。
蝸牛走路的速度很慢,它是怎么走的呢?我把它貼在玻璃杯上,從外面透過玻璃杯往里看,只見它的底部呈波浪狀規律地向下移動。那呈波浪狀的就是它的腹足,利用腹足伸縮向前走。蝸牛底部還會產生出粘液,使它緊緊貼在玻璃上。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勁,根本不可能把蝸牛從玻璃上拿下來。
我在這天里解決了兩個問題,過得真是充實啊!原來,小小的蝸牛身上還有這么多奧秘。
蝸牛觀察日記篇三
我家養了一只蝸牛,它長著一雙芝麻大小的眼睛,背上背著大大的殼,有點像田螺的殼。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上面說蝸牛有26000多顆牙齒,可是我在觀察的過程中并沒有發現蝸牛有牙齒。以后我要用顯微鏡看看蝸牛的牙齒到底長在哪里。
蝸牛的觸角可以伸縮,我用鉛筆碰了它一下,它的觸角立刻縮了進去。我向它吹了一口氣,觸角又縮了回去。原來,蝸牛的觸角不僅碰到物體會縮進去,氣流大一點也會縮進去。
最讓我驚訝的是蝸牛的一項技能——爬鋼絲。我拿了一根線,把蝸牛放在那根線上,蝸牛果然慢慢地在線上爬。蝸牛是軟體動物,跟章魚、魷魚等一樣,它用腹足走動,經過的地方會留下很多粘液,這些粘液可以使腹足和地面直接摩擦時不會受傷。
蝸牛平時喜歡吃什么呢?我們問賣蝸牛的老板,老板說只要在蝸牛面前放一片菜葉子就行了。我們回家把菜葉子放在蝸牛盒里,然后坐在旁邊觀察它的動靜,可是,過了好一會兒,蝸牛始終沒有動靜,我就先去上培訓班了。回來的時候看見菜葉上有一個小小的洞,原來蝸牛已經偷偷吃了點菜葉子了呀!
通過觀察蝸牛,我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從中我也明白了大自然的奇妙之處,以后我會用自己的雙眼、雙手去發現更多未知的奧秘。
蝸牛觀察日記篇四
今天,學校里科學老師叫我們買蝸牛觀察,我叫媽媽買了一只。
我充滿期待地想:這是一只小巧玲瓏的蝸牛呢還是巨大無比蝸牛?我開始想入非非,希望是一只巨大無比,銅墻鐵壁的蝸牛。可是還沒有放學,我急得團團轉,一會兒跑動跑西,一會兒拳打腳踢。
終于,放學了。我來到車里,看見這蝸牛,只見它大的像海螺,身上的螺紋千奇百怪,仿佛在講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它長著一對長長的觸角,一碰就縮回去了。當我看見它在狼吞虎咽地吃包心菜時,心里頓時感到很溫暖。過了一夜,它拉了好多大便,有青色的,有黑色的,有一半是黑色的,一半是綠色的,還有黑中帶綠,綠中發亮的,這么多大便弄得籠子臭氣沖天,連蝸牛也嫌臭,爬到天花板上看風景去了。
別看蝸牛嘴巴小,牙齒可多呢!這些牙都長在舌頭上叫:“舌齒”,數目可達兩萬,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我覺得蝸牛真可愛。
蝸牛觀察日記篇五
今天,我在麥冬叢里抓了一只蝸牛,給它取名“小小”,因為它還真有點小!
蝸牛“小小”可可愛了!它的背上有一個褐色的殼,那個殼就像蝸牛的“家”一樣,讓它休息。殼上還有漂亮的花紋呢!它有兩對小小的觸角,一對是長的,一對是短的。那長長的觸角上長著一對圓溜溜的、小小的眼睛,要是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到呢!我想:蝸牛的眼睛長在觸角上,大概是為了看到遠方的路吧!
蝸牛爬得可慢了,它為什么爬得這么慢呢?原來,蝸牛是用腹足呈波浪狀爬行,爬過的地方還會留下銀白色的粘液。
觀察了這么久,我想它可能餓了,便拿了一片菜葉給它吃。“小小”慢慢挪動身子,我還以為它要吃了,便瞪大眼睛觀察。誰知,它還不吃呢!但到了晚上,我就發現菜葉上有洞洞了,到了第二天,菜葉就一點也不剩了,我想,它吃得可真快。它為什么吃得這么快呢?后來,我查了資料,才知道,蝸牛嘴里有齒舌,它的牙齒可多了,有幾萬顆呢!
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什么問題都能解決。
蝸牛觀察日記篇六
我家來了一個新成員――蝸牛,它特別小,黑黑的,所以我叫它“小蝸”。它每天早睡早起,每天晚上,沒等我睡著,它已經在那狹窄的小房子里“呼呼大睡”了;早上,我匆匆地起床趕緊去探望它,沒想到它已經背著厚厚的殼在“健身”了。
記得有一次,科學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我興奮極了,連鞋子也顧不得脫,直奔“小蝸牛”拿起放大鏡開始觀察。我先看頭部,發現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聽老師介紹,蝸牛的長觸角能感知周圍的環境變化,而眼睛就長在長觸角上,卻只能在陰暗的地方才能看清楚。短觸角是用來尋找食物的,我小心翼翼地放點樹葉進去,果然,只見蝸牛用短觸角一碰三碰的,好有趣。我再觀察腹部,把蝸牛整個翻過來,只見白花花的,始終沒看出什么東西,我查了查科學書,才明白,蝸牛的腹部有腹足,可以幫蝸牛爬行。又順著觀察蝸牛尾部,這時,我看見它爬過的地方有粘液,我連忙問媽媽粘液是從哪兒出來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媽媽說粘液是尾部流出來的,蝸牛順著粘液可以讓速度更快。放下放大鏡,我又去查小學生百科全書,看看有沒有關于蝸牛更多的相關知識。
通過觀察,我知道了好多好多蝸牛的秘密,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地觀察,就可以發現更多的秘密!
在春節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玩,爸爸當心我在奶奶家無聊,便在野外抓了十只蝸牛給我玩。我仔細地看著這十只小可愛,竟然發現有七只蝸牛的殼是“右旋”的,而另外三只蝸牛的殼是“左旋”的,而且它們的殼上還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條紋和星星點點的斑點,美麗極了。
我放了幾片菜葉給它們吃。可是,只有一只蝸牛在菜葉上留下了一個個的大坑,而其他蝸牛卻碰都不砬一下,我帶著疑問去問爸爸。爸爸二話不說,拿起一塊雞肉放在食槽里,蝸牛們馬上“飛奔”過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著一頭霧水的我,解釋到:“蝸牛的食性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蝸牛喜歡吃犖食,有的蝸牛喜歡吃素食,還有的蝸牛犖素不均呢!“聽了爸爸的話,我恍然大悟。
過了幾天,我發現了蝸牛的一個奇怪現象:十只蝸牛全都在產卵!我想:爸爸在野外抓的蝸牛們,一定有的是公的,有的是母的,不可能全是母的啊!我上網查找了資料,終于知道了:原來蝸牛的身體里有兩個生殖器,一個是雄性生殖器,另一個是雌性生殖器,所以蝸牛它既是“先生”又是“太太”,怎樣,很有趣吧!
蝸牛觀察日記篇七
今天,我又來觀察蝸牛了,蝸牛已經漸漸長大了。上次我看見它的時候它只有中指的手指甲那么小,現在有大拇指的手指甲那么大了。
我又組織它們進行爬行賽。我想看看它們長大了,速度有沒有變快?我觀察了很久,感覺它們的速度還是那么慢。我想蝸牛可能饑餓過度跑不快。于是我拿來了充足的食物菜葉和面包屑,蝸牛爬得慢吃東西的速度也很慢,過了好久食物才有所減少。好容易等它們吃飽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來。
于是我得出了一個結論:蝸牛是長大了,但是速度卻沒變快。
觀察身邊的東西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好玩!如果不信你可以親身去體驗一下觀察的樂趣。
蝸牛觀察日記篇八
有天下午放學的時候,我和同學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路上發現了兩只蝸牛慢悠悠的向前爬動,看著它們我非常感興趣,于是就在路邊采了片樹葉把那兩只蝸牛帶回了家。
到家后,我把葉子放在了桌子上,其中有一只蝸牛已經從殼里探出頭來,把身子慢慢伸出來,緊接著二只小小的角都伸了出來。就見它背著小殼緩緩的沿著樹葉走著,留下一條白白的細線,那是它的黏液。大概是沒有感覺到危險,另一只蝸牛也緩緩地從過殼里面伸出來,一前一后的在樹葉上爬著。
可是,它們走了一會兒,又不動了,低下頭在吃葉子。仔細一天,會發現它們吃的時候會發出一種咔咔的聲音。不一會兒,那片葉子就已經被它們吃光了,只剩下一根樹葉梗。可它們好像沒有吃飽樣的,小腦袋左觸觸右觸觸。于是,我飛快地跑下樓去采了幾片葉子來。待它們吃飽后,從樹葉上爬了下來,沿著桌子的邊沿慢慢的爬著,身后留了一條條白線,可愛極了。從那天后,我每天放學都會采幾片新鮮的葉子回來,靜靜地看著它們吃完。
可是,小蝸牛還沒有在我家待幾天,就被我那愛玩的表弟拿走了一只,又把最后一只蝸牛掉在地上給踩死了,但是蝸牛可愛的樣子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蝸牛觀察日記篇九
這幾天,爸爸媽媽一有空就陪著我尋找蝸牛。
媽媽笑著跟我說:“也許我們的運氣是比較差,但是有可能我們找的地點和方法不對。如果我們能到一片菜地里找,如果我們能在一下過雨之后就去找,如果我們的觀察力再敏銳一點,說不定我們就能找到蝸牛了。所以做任何事情講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是呀,我不能因為做不好事情就埋怨運氣太差了,這樣是不對的。
正當我心灰意冷的時候,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卻無意間在金時代廣場附近的草堆里看到了一只蝸牛,當時我很興奮。可惜的是,這是一只沒有窩的蝸牛,我真好奇它怎么就沒有待在像“螺螄殼”一樣的窩里呢?那樣我就能把它抓回家養幾天了。這只蝸牛脖子伸得很長,尾巴也拖得尖尖長長的,它的眼睛長在觸角上面,好像兩盞探照燈,爬起來很慢,但是卻一直向前爬著。
我沒有把蝸牛捉回家,希望它能早點找到它的殼,可以給它遮風擋雨。
蝸牛觀察日記篇十
蝸牛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今天,我在菜葉里發現了一只可愛的小蝸牛,我把它放在飼養盒里,開開心心地喂它菜葉。
我仔細觀察,發現跟科學老師說的一模一樣。它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觸角上長著一對“黑珍珠”似的眼睛。它的嘴巴就像一條縫隙,你可別小看它的嘴,科學老師說蝸牛有兩萬五千六百顆牙齒,吃起東西來可快了,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蝸牛是靠腹部行走,人們叫“腹足”,走路就像吸鐵石吸住金屬一樣,再伸著長長的身體,像個匍匐前進的戰士。每當它走過的路,都有一條像膠水一樣的粘液,粘液有兩種作用:一是保護自己的身體,二是減少摩擦力。
蝸牛的殼有兩種,一種是左旋,一種是右旋,右旋的較多。你知道為什么把它的頭放進水里不會死嗎?因為它的呼吸孔和肛門都在殼上。蝸牛的背上背著一個精致漂亮的“小房子”,就使它爬得這么慢吧!當你碰到它的觸角時它就會縮回去,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它感到安全了又伸出來,繼續往前爬。
科學老師說:“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一般在16℃到31℃。蝸牛是一種軟體甲殼類小動物,怕光,晝伏夜出,是一種害蟲,喜歡吃農作物的葉、莖、花、果等。因此農民伯伯都討厭它。”
蝸牛雖然是害蟲,但是我贊美它的精神,雖然背著沉重的包袱,邁著艱難的步子,卻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蝸牛觀察日記篇十一
今天早上,我在野草叢里一下子發現了好幾只蝸牛,為了便于觀察,我決定把它們帶回家,飼養起來。
10月11日下午晴。
我放學回到家里,得到爸爸的幫助,很快給蝸牛們安排了一個既舒適又樸素的家,便開始認真觀察起來,并對它進行了“追蹤報道”.蝸牛真可愛,圓溜溜的身子,腦袋上兩只觸角不停的一伸一縮,觸角上還有一對小小的眼睛,蝸牛的背上有一張薄薄的殼。
10月12日上午晴。
今天,我清理菜葉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個像面條一樣的東西,我問爸爸這是什么,爸爸說:“這就是蝸牛的大便啊。”我又問:“那蝸牛是從哪兒大便的。”這下,他可答不上來。于是我上網查了查,原來它是用一個叫“氣孔”的器官來大便的。照理說這事應該完了吧,可我卻還要親自看看氣孔。最后,我終于看到了他原來是長在肉上的`一個小孔啊。
10月13日下午晴。
前幾天,我還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事情,由于太忙疏于記錄,今天我發現蝸牛不怎么活潑了,便把它們放回了大自然。
蝸牛觀察日記篇十二
今天,我去了哥哥家,一進門,哥哥就對我說:“快點,拿來一個塑料袋,我帶你去捉蝸牛!”我們捉了一些蝸牛。
回到家里,我把蝸年放在桌上,拿來了一個放大鏡,開始觀察起蝸牛來。我發現,蝸牛的殼下方有一個東西,那是什么?哦,它的名字叫腹足。
我又找蝸年排便的氣孔,我拿著放大鏡仔細查找,卻一無所獲。忽然,我發現蝸牛的殼上好象有個小孔,我立刻拿起放大鏡,沒錯,是氣孔,我立刻拿筆記錄下來。
我還把蘋果、白菜葉子和雞腿放在桌子上,蝸牛對蘋果和雞腿都是無動于衷,卻向白菜爬去,原來,蝸牛愛吃白菜啊!
通過這次觀察,我知道了蝸牛的身體和它愛吃的東西。
蝸牛觀察日記篇十三
今天,我在小區里散步。突然,在路邊的草叢里發現了幾只小蝸牛。于是,我把它們都帶回了家。
我把這些小家伙都帶回了家后,把它們放進一個小盒子里,然后對它們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看,它們長著一對觸角,觸角上各有一顆黑珍珠——它的眼睛。它還背著一個“小房子”,每次遇到危險或受到驚嚇時,它都會躲進自己的“小房子”里來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受到一丁點的傷害。
到了下午,我繼續觀察這幾只小蝸牛。我發現蝸牛的身體是潤滑潤滑的,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每只蝸牛都沒有腳,只能爬行,所以它們的身體流出一種很滑很滑的液體,是用來幫助前進的。
蝸牛真神奇呀!從此,蝸牛成了我喜歡的動物之一。
蝸牛觀察日記篇十四
今天早上,爸爸說:“菜地里有很多蝸牛,把青菜吃得花花的。”我一聽,便讓爸爸捉幾只回來放在玻璃盒里,順便放幾片菜葉,我要仔細地觀察蝸牛。
蝸牛的顏色是深灰色的的,背上有個“小房子”。它是螺旋狀的,看起來挺漂亮。蝸牛的頭上有兩對觸角。它的身體軟軟的,好像沒有骨頭,總是躲在“房子”里頭。蝸牛的身體濕濕的,粘粘的。它爬過的地方有一條長長的線,干了的時候是白色發亮的。資料上說這是蝸牛肚皮上的小點流出來的,這是它的腹足,蝸牛是靠它爬行的。蝸牛爬起來非常慢,難怪我們會用蝸牛來比喻動作慢呢!
看來蝸牛身上有更多的奧秘等待我去發現。我以后要更加仔細地觀察這個可愛的“小家伙”。
蝸牛觀察日記篇十五
每個人都有喜歡的動物,而我喜歡的動物是蝸牛。
我一直想捉蝸牛,可是都找不到。有一次,媽媽準備洗菜,發現葉子上有兩只蝸牛,我喜出望外,找來一個玻璃瓶,在里面放一些土,給小蝸牛準備了一個溫暖又舒適的家。“小蝸牛喜歡吃什么呢,它也喜歡吃肉嗎?”我問媽媽。媽媽笑了,“傻孩子,它可不像你,喜歡吃肉,小蝸牛喜歡吃青菜!”我挑了一片嫩綠的菜葉,放進瓶子里。我就蹲在地上仔細觀察起它們,小蝸牛有兩對觸角,上面一對長,下面一對短。媽媽告訴我,長的這對觸角上有眼睛,短的這對觸角是用來尋找食物的。沒過多久,菜葉上就被這兩個“饞貓”吃了兩個窟窿,可能是吃飽了,一只蝸牛懶洋洋地爬開了。我驚奇地發現小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銀色的路,原來小蝸牛還是一個“小畫家”啊!
動物世界真奇妙,我好喜歡這對帶給我無限驚喜的小蝸牛!
蝸牛觀察日記篇十六
今天真開心,爸爸從金雞山回來的時候給我帶回了一只可愛的小蝸牛,我叫它叫小q,聽說這種小蝸牛還可以吃,但是我不舍得,就把它養了起來!
今天是養小蝸牛的第一天我去摸摸它的小肚子吧!摸下黏乎乎的,真惡心!但是我不害怕,看著它在水缸的墻壁上爬來爬去,真可愛呀!我十分開心!哎呀,忘記了它肚子是不是餓了?好吧!就讓我這個大姐姐拿好吃的給你吃吧,就是——菜葉子!看他吧唧吧唧的吃著菜葉子,是多么可愛呀!我輕輕的碰了碰它的觸須,它還以為有壞人來了,趕緊躲回了殼中,好好玩呀!但是也有不幸的事發生。今天我早上起來的時候,便跑到了陽臺外,想去看看它嗎,但是它不見了,我大哭了起來,我心想小蝸牛你可別死呀!我最愛你的,雖難只和你相處了一天但是我也很愛你的,你別走呀!突然,我才水缸后面看到了它,便叫奶奶把它又抓回了水缸,但是它在水外待了太久了,差點就死了,行好抓了回去它又活了!
進過這次的驚嚇,小蝸牛我以后一定要好好保護你!讓你把這當成自己的家吧!我會好好照顧你的!
蝸牛觀察日記篇十七
今天,老師叫我們去觀察蝸牛,于是,我到了又潮濕、又陰暗的學校花壇里找起蝸牛來。“我終于抓到了一只‘可愛的小寶貝’啦!”
回到家后,我急切的把它放了出來,開始觀察它的一舉一動來。開始時,它的身體還在硬殼里,它的殼是褐色的,并帶著一些小斑點,外形像極了螺螄。不一會兒小蝸牛的觸角伸了出來,在打探周圍的情況。發現沒有危險,便把身體慢慢地滑了出來。我把它輕輕地引到小棒上。它的吸力可大了,木棒豎直起來,它都掉不下來。小蝸牛把身體奮力的蠕動起來,并把它那重重的殼一起帶動著,好像在快樂地跳著舞。
我又把它放在桌子上,并在它旁邊放了一片小菜葉。小蝸牛開始時,觸角碰了一下小菜葉。仔細地看了看面前的食物,確定安全了,便馬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葉子上多了許多小洞。我壞壞地用木棒碰了一下它軟軟的身體,它迅速地縮回它的殼里去了,趁這個機會,我把葉子偷偷地放到了最遠的角落上。不一會兒,小蝸牛又將身體鉆了出來,用眼四處打探,發現自己的食物不見了。于是便用它觸角上的眼睛來回晃動,然后身體向前不斷地蠕動,慢慢向前爬。努力去尋找它的食物。我仔細觀察后,發現它是用腹足爬行的,爬行過的地方留下了一條深深的水印。我已經等的不耐煩了,說:“怎么爬地這么慢呀?”但它并沒有放棄,還是不停的向食物進發。爬呀爬,它終于吃到了自己的食物。它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蝸牛觀察日記篇十八
星期六早上,我寫完毛筆字去廚房洗手。咦,水池上面的墻壁上有一只可愛的小蝸牛。小蝸牛長得太怪了,它好像沒有骨頭,全身都是肌肉,身上背著一座淡黃色的、螺旋形的小房子,頭上還長著兩對像天線一樣的觸角,只見它用扁平的像吸盤一樣的足,緩緩地向上蠕動,真是太奇妙了!
這時,我滿懷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墻壁上怎么會有一只小蝸牛?”“可能是你奶奶送來的青菜上面的。”“哦,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小蝸牛是從樓下爬上來的了。”說完,我就興致勃勃地拿來一個小盒子,輕輕地把小蝸牛捉下來放進盒子里,小蝸牛頓時被嚇得縮進了小房子里,一動不動。于是,我就拿水來給它喝,又拿青菜葉給它吃……嘿,這個小東西卻不領情,任我用盡各種方法“誘導”,它還是不肯把頭伸出來,不吃不喝的,急死我了!一直到下午,小蝸牛還是緊縮著,哎,像這樣下去,它一定會沒命的。
看著可憐的小蝸牛,我難過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想還是把小蝸牛放了吧。它可能是想媽媽了。””好孩子,這就對了,小蝸牛本來就屬于大自然的。“媽媽撫摸著我的頭微笑著說。后來,我把小蝸牛送回了廣場的草地上,奇妙的小蝸牛好像一下子精神了許多,仿佛在對我揮手道別:”謝謝你,小主人!“不一會兒,小蝸牛便消失在草叢中。
蝸牛觀察日記篇十九
星期天中午,媽媽洗菜時,忽然發現了一只可愛的小蝸牛。原來媽媽用水泡青菜的時候,小蝸牛從水里爬到了洗手盆的左側,媽媽還把它當成了“肉”,要把它沖走。但是,媽媽看見“肉”在動,所以拿放大鏡來看,一看,咦!一只小蝸牛!她馬上叫我去看,啊!是一只肥嘟嘟的小蝸牛!我馬上小心翼翼地把它從洗手盆里拿了出來。
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嘟嘟”。我也給它做了個“房子”。我先用水把一個玻璃杯洗干凈,用紙巾擦干,然后用一張紙巾撕一條,圍在里面,再把剩下的紙巾鋪在下面,再用一片嫩嫩的菜葉鋪在上面。我把它送進了它的新房子。不一會兒,它爬上“屋頂”,四處張望,有點害怕,不肯回去。我用手表放了幾首“搖籃曲”給它聽,它馬上回到房子里縮進殼里安心地睡了。
我每天早上都會去看看嘟嘟。它有時很懶,還沒睡醒,有時醒了,躲在葉子底下跟我玩躲貓貓。多頑皮的嘟嘟啊!
文檔為doc格式。
蝸牛觀察日記篇二十
今天晚上媽媽帶我去草地上觀察蝸牛。來到廣闊的草地我忍不住大喊一聲:“哇,”觀察蝸牛咯我在草地仔細的觀察著,啊!我發現了一只蝸牛啦!我高興地喊著,我立刻拿起放大鏡觀看它的身體結構,這時我發現了它的眼睛、觸角、口、腹足,它的眼睛小小的、觸角長長的、口小小的、腹足粘粘的。我并把這只蝸牛帶回家繼續觀察。
11月1日星期六晴。
今天早上我起來的時候我看見這只蝸牛在津津有味地吃著美味的菜葉,我也津津有味的看著它吃這時它發現了我立刻縮回殼里去,現在我真的認為蝸牛好膽小。
11月2日星期天晴。
吃完早飯我決定帶它去散步,當我來到飼養盒前的時候,我竟然看見它生了一只小蝸牛,我現在才知道這是一只女蝸牛,我頓時放下帶她去散步的決定,立刻拿來許多綠油油的菜葉給它吃,因為我希望它生多一些小蝸牛。
11月3日星期一陰多云。
下午放學回到家里我再次發現它又生小蝸牛了,就在這時我忍不住想:是誰幫它生產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去問爸爸媽媽,結果爸爸媽媽也回答不上來,于是我下定決心要查清楚。
11月4日星期二晴。
晚上準備睡覺的時候我又走過去觀察蝸牛,雖然沒有什么發現但是我看見小蝸牛不見了,原來它們是躲在溫暖的泥土呢,因為泥土就像是它們的被子。真有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