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毛相林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毛相林,江蘇淮安的一名普通農民,因其孝順慈愛,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他用自己的言行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精神,深深觸動了眾多人的心靈。通過了解毛相林的事跡,我對他的品質和行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加堅定了我要追求真善美的信念。以下是我對毛相林事跡的個人體會。
首先,毛相林的孝心讓人感動不已。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父母的孝心,一心一意地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當父母年邁體弱時,他放棄了機會到外地打工,選擇留在家鄉照顧自己的父母。如今,當人們都忙于賺錢的時候,他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犧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顧他人。這種至親至愛的孝道精神深深地觸動了我,也讓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庭的重要,孝敬父母的責任。
其次,毛相林的善舉令人肅然起敬。從小,他就懂得造福他人的重要性,常年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樂于助人,沒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只是出于內心的善良而行動。在我看來,與其追求一時的虛榮和物質,不如像毛相林一樣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身邊的世界。他敢于做,敢于行動,敢于為他人默默無聞地付出。這種善舉特別折射出毛相林為人的真誠和善良,讓人深感佩服。
再者,毛相林的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令人耳目一新。盡管在他的肩上背負著沉重的家庭負擔,但他仍然保持了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的挑戰。他相信努力付出終會換來回報,他相信成功只是時間問題,于是他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一步一步不斷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堅韌不拔的精神,看到了信仰和希望的力量。我意識到,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堅持努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最后,毛相林的身上還有一份智慧和正義的力量。他愿意幫助他人,不容忍不公正的事情,積極為社會公益事業獻力。他明白,在一個個小事上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就能夠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他身上流淌的是東方孝道、農民精神和社會公德的融合體現。他的行為鼓舞著更多人,讓每個人也都意識到,“我可以做一些事情,我可以作出改變”。
通過對毛相林事跡的理解和參悟,我對他的做人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尊敬父母、幫助他人、堅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和追求正義,這些都是我要努力踐行的品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會努力將這些心得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為一個孝順慈愛、樂于助人、積極向上和正直正義的人。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面對毛相林的事跡,我的人生將會得到新的啟迪,并且我將不負時光,追求真善美。
毛相林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不能讓大山“困”住下莊!開始,“愚公”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用了整整7年時間,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路通了,產業也活了。在毛相林帶動下,鄉親們種起了臍橙等水果,發展生態旅游。隨之,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來來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曾經最窮的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村民人均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毙r候,毛相林就常聽長輩們念叨。坐“井”觀天,村民們有時也開玩笑說要修路,可沒人敢下決心。
直到年的一天,38歲的毛相林去縣里開會,發現鄰村村民家里有電視機,還有車子來收購蔬菜?!皼]想到山里還能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馬上召集村民們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這山,鳥都飛不過去?!薄板X從哪里來?”“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幾百畝地,鄉親們不想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難也是特別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毛相林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公路預計七八公里,計劃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將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沒出路!幾經周折,全村人終于下定決心。
男女老少齊上陣,冬去春來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辦法,一塊塊石頭鑿。絕壁上,一個個“空中飛人”綁著繩索鑿開炮眼、放上炸藥……鞋子磨破就赤腳,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終于,春天,一條“玉帶”出現在山腰上,下莊人終于打通康莊大道!
“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干!”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當天就能往返縣城。不少村民開始外出務工,賺錢補貼家用。
不過,村里沒有產業,只能自給自足,村民依然貧困。“修好路,還要發展產業,打開財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來,帶領村民繼續“折騰”。
毛相林看到其他村發展蠶桑賺了錢便號召村民種桑樹養蠶。沒想到100多畝桑樹欣欣向榮30多張蠶子卻死氣沉沉。原來下莊村海拔高、氣溫低不適合養蠶。
“毛矮子蠻干,就知道瞎搞!”失敗后,村民們意見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會作檢討。
“老毛心還是好的嘛,只是急了點。哪個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產黨員還怕這個?”會上,老黨員楊元玖鼓勵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議論。
山里人,脾氣倔。失敗反而激發了毛相林的韌勁:“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縣城吃到一種西瓜,覺得特別香甜。他又動心了,想種植西瓜。不過,這次他精明了,先請教農技人員,自己試種兩分地。
可喜的是,種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給村民們吃,還賣到縣城,賺了一筆錢。在毛相林帶動下,下莊村終于有了第一個像樣的產業。今年,村里西瓜種植面積達200畝。
村民們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勢而上。,他邀請市縣農業專家深入考察分析,確定發展柑橘、桃、西瓜三大產業。
在毛相林帶領下,下莊村終于打通了脫貧致富路——650畝柑橘套種西瓜、南瓜,150畝桃園套種西瓜。村民劉恒保種了10畝柑橘,去年初掛果就收入2萬多元?!肮饪坑慰烷_著小車來采摘,就賣完了,都不用出門嘞?!眲⒑惚Uf,明年柑橘進入盛產期,收入還將翻番。
“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過六旬的毛相林依舊閑不下來。他在琢磨,怎么能讓村里在外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振興鄉村。
29歲的毛連長曾在外種西瓜、跑銷售。今年春節回家,毛相林上門找他,“連長,留在村里吧,下莊村需要你們年輕人?!?/p>
看著毛相林滿頭白發,毛連長又回憶起當年修路的場景??粗謇锂a業蒸蒸日上,他動心了,選擇留下,還說服女朋友也回來,準備發展民宿,搞直播帶貨。
這兩年,返鄉村民越來越多。200多名外出務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選擇回來,振興家鄉。
毛相林提議建一個全村的事跡陳列室記錄下莊人修路的故事:“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在鄉黨委、政府支持下,下莊人事跡陳列室于20落成。毛相林自告奮勇,當起講解員。
在村口的下莊人事跡陳列室里,常??梢姷矫嗔值纳碛?。他在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講述當年的奮斗故事。
“這是我們當年修路時穿的鞋子,已經磨穿了……”毛相林說。這樣的話,毛相林不知講過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滿感情。
看著一撥撥年輕人來來去去,毛相林感慨萬千:“我愿當一輩子筑路人!”
毛相林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共產黨人就是開路先鋒,只要我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天路’精神,就一定會蹚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路?!?2月17日,榮昌區舉行“榜樣面對面·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時代楷?!泵嗔致氏鹊桥_,聲情并茂地向大家講述了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民絕壁修路改善出行條件、發展柑橘產業助農脫貧致富的感人事跡,近400名榮昌干部群眾現場聆聽。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模范就是一座豐碑。2020年11月18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同志“時代楷?!狈Q號,x市委、x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深入開展向“時代楷模”毛相林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社會向他學習。
“我們邀請毛相林同志來榮昌作報告,旨在進一步激發全區黨員干部群眾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睒s昌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先平介紹,本次報告會不僅請來了“時代楷?!泵嗔郑惭埩恕叭珖鴦趧幽7丁惫?、“全國十佳農民”林其鑫、“全國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楊媚、“全國優秀團干部”武英雨、“x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劉恩麗、“x市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陳明才、“x市杰出英才”秦兆宏、“巴渝工匠”廖偉共8名榮昌先進典型到場宣講,充分發揮“身邊榜樣”的帶動作用?!皞ゴ髸r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我們要把開展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的過程,變成向先進學習的過程、自我審視的過程、牢記初心和使命的過程,推動榮昌各項事業繁榮發展?!标愊绕秸f。
不忘初心扎根基層,牢記使命一心為民。報告會后,不少與會干部群眾表示,聆聽先進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讓自己受益匪淺?!氨M管先進典型人物來自不同單位、崗位,卻有著共同的信仰和擔當、共同的奉獻精神,在不同領域作出了非凡而又突出的成績,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便~鼓鎮高山村駐村工作隊干部鄭崇熠說,“我們將繼續抓好各項工作,持續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以實干實績鞏固提升高山村脫貧攻堅成果。”
據了解,下一步,榮昌區將利用“小院講堂”基層宣講平臺,讓身邊典型講身邊事,讓榜樣人物對黨忠誠、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使命擔當,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敢為人先、精益求精的價值追求走進小區、鎮街和村(社區),凝聚起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的智慧和力量。
回到下莊英雄譜前告慰筑路犧牲群眾。
毛相林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老下莊村坐落在巫山縣竹賢鄉的大山深處,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是名副其實的“天坑村”,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條在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到縣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下莊的閉塞和貧困成了壓在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當時全縣村級干道建設規劃是由易到難,下莊的路太艱險,未列入規劃,縣上何時規劃修路也不確定。但下莊人要想改變貧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從“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過去封閉落后的鄰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電燈亮、戶戶電視響,毛相林下定決心要帶領村民修路,走出貧困。在全村黨員干部會上,毛相林對大家說:“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帶領村民在“魚兒溪”畔正式動工修路。村民們個個腰系長繩,趴在籮筐里,吊在幾百米的懸崖上打炮眼,在懸崖峭壁上放炮,炸開一處處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穩步向前推進。
自修路以來,毛相林身上的擔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嶺到各個工地巡查安全,晚上還要在工地上。
總結。
安排工作。為了早日修通絕壁路,毛相林最長在工地駐扎了3個月沒回家。
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雙膠鞋,手上和腳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時間,毛相林帶領村民克服了一個個困難,終于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天路”,修通了人們盼望已久與外面世界溝通的連接路、出行路,讓村民們看到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毛相林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在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當前,我國正處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共建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能否切實做好當前階段的各項工作,對于未來各項工作的開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紀檢監察機關是黨和國家監督專責機關,在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上肩負著重大政治責任,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就更要求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堅持問題為導向,將執紀問責的目標緊盯脫貧攻堅領域的腐敗問題和作風問題,把作風建設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依紀依法堅決查處貫徹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弄虛作假問題,執紀問責絕不手軟。
中央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就曾專門指出,要把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做深做細做實,紀檢監察機關要找準定位、服務大局,始終緊盯扶貧中群眾反應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的人和事,正風肅紀、反腐懲惡,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有力的紀律保證。
作為紀檢監察機關,必須要緊盯重點人、重點部門和特殊人群,要進一步深化“執紀問責的四種形態”的運用,對發現的苗頭性問題要早發現、早處理,切實做好提前的預防和提醒教育,深化監督體制和模式,切實筑牢“第一道防線”;必須要持續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對于那些開展扶貧工作脫離實際、對扶貧項目監管不力的相關行為必須要嚴肅查處;必須要要以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考核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重點查處那些脫貧攻堅政策脫離實際、不接底氣,缺乏可操作性,侵害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行為;必須要加強問責力度,以責任追究激發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對于扶貧領域的腐敗問題要以零容忍的態度一查到底,用貼的紀律為真脫貧、脫真貧保駕護航。
毛相林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學習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跡,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深深地被打動?!敝貞c市南川區廟壩村第一書記宋建峰說,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從毛相林身上學到很多。在關鍵時刻,一定咬緊牙關,沖鋒在前,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
重慶市巴南區圣燈山村扶貧干部謝志耕說,下莊人脫貧摘帽,毛相林這個帶頭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為榜樣,時時處處為群眾著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重慶市綦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科長謝邦金說:“毛相林是當代黨員的優秀代表,我們要認真學習他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的精神,引導退役軍人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p>
重慶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方旭表示,激發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至關重要,毛相林等下莊人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西南政法大學哲學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學生要學習毛相林的奮斗精神,立志到基層去,將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會的“大我”中去,讓青春之花在廣闊天地綻放。
毛相林事跡心得體會篇七
柑橘是伴隨公路修通發展出來的新產業。2004年公路通車時,下莊村還戴著“貧困帽”,大多數村民生活在貧困線下。毛相林明白,要想脫貧致富,光靠路還不夠,得搞出像樣的產業來。
他請來農業專家對下莊村的土壤、氣候、光照等進行全面考察評估,最后確定發展柑橘、桃、西瓜三大脫貧產業。縣里也派來了果樹栽種技術專家,手把手培訓村民。
經過幾年的悉心培育,全村650余畝柑橘產業初見成效。2015年,下莊村整村脫貧;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1.3萬元。
今年春節前,柑橘集中上市,目前下莊村柑橘收入已有50多萬元。毛相林說,現在果販的車能直接開到村里,最多一天賣出去好幾萬斤。
看到去年的好收成,毛相林也想讓柑橘的品質和產量再上一個臺階。眼下,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回村過年,正是一年中壯勞力最多的時候,也正當柑橘剪枝的農時。年還沒有過完,毛相林就和農業技術員一道挨家挨戶走,指導村民剪枝。
第三件事是抓鄉村旅游。在毛相林眼中,鄉村旅游就是下莊村振興的方向。春節假期前幾天,每天來村里的游客不下200人。而現在村里只有3戶農家樂,旅游接待條件還沒有跟上。他算過一筆賬,農家樂一天接待一桌客人,就能收入200多元,還能進一步拓寬村里農產品的銷路。他說,在相關扶持資金的支持下,村里有接待能力的30多戶,今年都有望把農家樂開起來。
于是,毛相林決定在大年初八晚上召開一次群眾院壩會。會上,他要和村民一起商量,今年怎么把村里的鄉村旅游搞得更紅火。為了把這次會議開好,他與支委們積極醞釀。
毛相林說,今年村里還將有個大動作,關掉各家的豬圈,找塊地集中養豬,安裝環保處理設施,改善村里的人居環境。和當年修路、種柑橘一樣,這個提議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在下莊村當了40多年村干部的毛相林,在這個春天,又要大干一場了。
毛相林事跡心得體會篇八
很難想象,那副瘦弱的身軀,竟然蘊藏如此堅韌的力量:為改變落后面貌,他20多年執著堅守,矢志不渝。懸崖峭壁上,他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辦法開山劈石,一干就是7年,終于開出一條出山路;為發展產業,他勇于嘗試,失敗了再重新開始,最終帶領鄉親們打通脫貧致富路。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壁立千仞,群山合圍。翻幾座大山,盤過108道“之字拐”,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便映入眼簾。這里地處巫山深處,如“深井”一般,“井底”緩坡上,小樓星羅棋布,大片柑橘林連綿起伏。
毛相林是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也是老村支書,當地人稱他當代“愚公”。
成為“愚公”,是被窮逼出來的。“鎖”在深山里的下莊村,以前是巫山縣最窮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過絕壁,到縣城得花兩天時間。
不能讓大山“困”住下莊!1997年開始,“愚公”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用了整整7年時間,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路通了,產業也活了。在毛相林帶動下,鄉親們種起了臍橙等水果,發展生態旅游。隨之,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來來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2015年,曾經最窮的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小時候,毛相林就常聽長輩們念叨。坐“井”觀天,村民們有時也開玩笑說要修路,可沒人敢下決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歲的毛相林去縣里開會,發現鄰村村民家里有電視機,還有車子來收購蔬菜。“沒想到山里還能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馬上召集村民們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這山,鳥都飛不過去?!薄板X從哪里來?”“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幾百畝地,鄉親們不想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難也是特別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毛相林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公路預計七八公里,計劃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將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沒出路!幾經周折,全村人終于下定決心。
男女老少齊上陣,冬去春來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辦法,一塊塊石頭鑿。絕壁上,一個個“空中飛人”綁著繩索鑿開炮眼、放上炸藥……鞋子磨破就赤腳,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終于,2004年春天,一條“玉帶”出現在山腰上,下莊人終于打通康莊大道!
“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干!”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當天就能往返縣城。不少村民開始外出務工,賺錢補貼家用。
不過,村里沒有產業,只能自給自足,村民依然貧困。“修好路,還要發展產業,打開財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來,帶領村民繼續“折騰”。
2009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發展蠶桑賺了錢,便號召村民種桑樹養蠶。沒想到,100多畝桑樹欣欣向榮,30多張蠶子卻死氣沉沉。原來,下莊村海拔高、氣溫低,不適合養蠶。
“毛矮子蠻干,就知道瞎搞!”失敗后,村民們意見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會作檢討。
“老毛心還是好的嘛,只是急了點。哪個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產黨員還怕這個?”會上,老黨員楊元玖鼓勵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議論。
山里人,脾氣倔。失敗反而激發了毛相林的韌勁:“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縣城吃到一種西瓜,覺得特別香甜。他又動心了,想種植西瓜。不過,這次他精明了,先請教農技人員,自己試種兩分地。
可喜的是,種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給村民們吃,還賣到縣城,賺了一筆錢。在毛相林帶動下,下莊村終于有了第一個像樣的產業。今年,村里西瓜種植面積達200畝。
村民們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勢而上。2014年,他邀請市縣農業專家深入考察分析,確定發展柑橘、桃、西瓜三大產業。
在毛相林帶領下,下莊村終于打通了脫貧致富路——650畝柑橘套種西瓜、南瓜,150畝桃園套種西瓜。村民劉恒保種了10畝柑橘,去年初掛果就收入2萬多元。“光靠游客開著小車來采摘,就賣完了,都不用出門嘞?!眲⒑惚Uf,明年柑橘進入盛產期,收入還將翻番。
“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過六旬的毛相林依舊閑不下來。他在琢磨,怎么能讓村里在外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振興鄉村。
29歲的毛連長曾在外種西瓜、跑銷售。今年春節回家,毛相林上門找他,“連長,留在村里吧,下莊村需要你們年輕人?!?/p>
看著毛相林滿頭白發,毛連長又回憶起當年修路的場景??粗謇锂a業蒸蒸日上,他動心了,選擇留下,還說服女朋友也回來,準備發展民宿,搞直播帶貨。
這兩年,返鄉村民越來越多。200多名外出務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選擇回來,振興家鄉。
2018年,毛相林提議,建一個全村的事跡陳列室,記錄下莊人修路的故事:“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在鄉黨委、政府支持下,下莊人事跡陳列室于2019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奮勇,當起講解員。
在村口的下莊人事跡陳列室里,常常可見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講述當年的奮斗故事。
“這是我們當年修路時穿的鞋子,已經磨穿了……”毛相林說。這樣的話,毛相林不知講過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滿感情。
看著一撥撥年輕人來來去去,毛相林感慨萬千:“我愿當一輩子筑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