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一
這是一篇科幻小說,主人公“我”要去度假,帶著一雙“眼睛”。我帶著這雙“眼睛”看遍了風景、野花、小草、溪流和大樹。甚至和這雙“眼睛”的主人——“她”建立了友誼。“我”一直以為”她“身處外太空,但機緣巧合才知道,這個年輕的女孩竟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為了人類,她將孤獨地把生命埋在地心。
文章引人入勝的法寶,在于巧妙安排。前期一直描繪美麗的陸上風光,直到最后才顯出深意,那是“她”最后看見的地面世界,那么在“她”眼中,一定會更加美好和珍貴。而結尾之所以能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反轉不顯突兀,則歸功于作者的鋪墊。
一個好的作品,就是會讓人反復品味,每一次再讀都還會為其付之驚嘆:“原來在這兒提過了啊!”文中的小女孩在前文被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寫,把天真可愛凸顯得淋漓盡致。她仿佛和你我年紀相差不大,連語調都似乎透著尚未褪去的童稚。她可愛的模樣躍然紙上,所以當后文“主任”說她會一個人待在地心,只因心系人類發展。我不禁心疼起她:她在黑暗的小空間里時,是否會想起月亮?想起地球表面的一切?她會再次唱起德彪西的《月光》嗎?如果可以,月光的清輝應該灑在她身上。
我不由想起了現在仍于一線搶治病人的醫護人員和志原者們。其實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都不過只是“喜歡月光“的“小孩”。但他們在災難面前責無旁貸,挺起胸膛沖進了最危險的地方。就像文中的小女孩,他們難道不想歲月靜好嗎?地上有花,有草,有蟬鳴,有鳥啼。對于醫護人員們來說,他們則是放棄了沙發,放棄了電視,放棄了安逸的日子,轉而義不容辭地奔向戰場。一個個穿著防護服的身影,是20年最美的風景。
故事中的女孩不像個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正如千千萬的醫務人員,普通而樸實,平凡而偉大,每個人都是”感動中國”的杰出人物!
最后,我想說,假如真的有文中的“傳感眼鏡”,我想戴上“它”,給所有可敬的身在前線忙碌的人們看看,我們少年學子的崇敬與感恩。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二
昨天回味了一下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令我感到震驚的是這篇文章是在寫的,距離現在已經有了,但是讀起來的那種感覺還是很好,和大劉的其它小說一樣讓我感到震撼。
小說開頭,作為一個普通工作人員的我終于有了個假期,出于傳統習慣,度假的人一般會帶上一副眼鏡,在外太空的人可以通過同樣的一副眼鏡接收看到的景色并且能和地面的人交流。因此我也會帶一副,不過主任把眼鏡給我的時候表情很嚴肅,仿佛這是什么重要的任務一樣,不過我也沒放在心上,就出發度假了。
眼鏡后的另一位是個女孩,說話輕聲細語的,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仿佛這些景色她只能再見這一次似的。她傍晚的時候把草地上的幾百朵花都命了名,夜里叫醒我幾次起來去看月亮,因為不勝其擾,我干脆把眼鏡掛在樹枝上讓她自己慢慢感受。
就這樣,兩天的假期很快就結束了。我百無聊賴的回去了,也把眼鏡交還了回去,主任還是一臉嚴肅的把眼鏡收了起來,我不知道他為什么這么嚴肅,不過管它呢,該上班還得上班。
幾天過后我的腦子突然過了電一樣想起,那個女孩和我說話的時候沒有延遲,所以她不可能是在外太空,那么她在哪?我找到了主任向他問起這件事,主任把她的一段錄像給我看,是她這次旅行的感想,原來她是探索地下世界的地下航行員,因為遇到突發狀況,她被困在了地心,而我帶她去旅行的兩天是她最后能和外界聯系的兩天!
女航行員在那種處境下仍然能夠堅持不放棄也很厲害,那種在地心的壓迫感我光是想想就很窒息。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三
篇幅太短,事故太大。誰是誰的誰也不清楚。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不知道為什么想起這樣的一首詞牌。花啊。草呀,弱小的讓人不忍。天啊,地呀。強大的讓人憎恨。
倔強的以為她一定是中國人,是個姑蘇之地,集天地之靈氣于一身的女子。你糾心,卻幫不上忙。她苦痛,卻安慰你。若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四
語文學習了《帶上她的眼睛》我才知道,精忠報國不只是男人,女人也可以!
我很難想象一個人生活在不足十平方米的艙里生活幾十年的場景,這未免有些殘忍,讓人不敢往后想,一個男人很難做到的事事,現在卻要讓一個女人來承擔這一責任。
他是何等的孤獨啊!一個人將在暗無天日與外界一點聯系都沒有的悶熱倉中穿著厚重的宇航服,生活幾十年,直至死亡,沒人想到,她還是個年輕的姑娘啊!那是她如花般的年紀,他的前程似景,卻因為一場事故什么都沒了。但,就是這樣惡劣的環境,他仍銘記它的使命,為了人民,他繼續收集樣本,他還堅信會有別的船艇來,會和他是有多么大的勇氣和揣著多大的希望啊。
這不得不讓我感動,一個女孩兒的剛毅真的太強大了。劉思欣真的讓我佩服它某種意義上詮釋了女性的光輝和人性的偉大,“我愿守土復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喝!”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五
“咚,咚”門打開了,對面出現了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您找我有什么事?”我一臉好奇地問,他沒有回答我,只是拿出了一封信給我,我打開信,里面掉出一張紙條,原來他是聾啞人,他說他想去看月亮,也想解開那個充滿天真的謎:月球上有嫦娥玉兔嗎?紙條里有一雙眼睛。
看過《帶上她的眼睛》的人一定知道這個所謂的“眼睛”是什么了,為了實現老人的愿望,我們便坐在了飛船來到了太空中的月球上,我戴好眼鏡,并沒有說話。我先在月球上走了一圈,這里沒有生物,只是一些由地球制造的垃圾進入太空后,飄在了月球上,“等等,那是什么?”有個隊友驚喜的說,天啊,那不會是什么外星人吧,看來書中說月球沒有生物是假的。那外星人長相很奇特,但卻很友好,更神奇地是他能聽懂我們的中國話,一位隊友驚奇地說:“我們中國話都聞名到太空。”一群人哈哈大笑,外星人說他想幫助我們做一些事,這更說明了他對我們的友好。“你好,我想請你幫我們一下,這里很顯然并沒有嫦娥,但有位老人見到她,你能幫助我們嗎?我開口了,當然,”隨即他們便穿上了衣裙,假扮嫦娥,我為了不引起老人注意,不敢讓她看到他們在假扮嫦娥,于是便若無其事的走過去走過來,眼睛始終對著土地。“好了,開始,”我將眼睛對準了嫦娥,我已經感受到老人無法按捺的激動。“等等,那是什么”?“是黑旋風!”外星人說這是因為地球上的垃圾飄到月球引起的,在我們快速躲避時,眼睛掉了下來,它壞了。我們返回地球后,主動登門向老人抱歉,沒有見到他,卻再一次看到地上的返回地球后,主動登門向老人抱歉,沒有見到他,卻再一次看到地上的一封信。我其實不是聾啞人,我只是身患癌癥,我怕你們不幫我完成心愿,才騙你們的,但你們讓我看到了最美的月球。看到這里,你們就不用找我了,我已經去世了。我們看到這里,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是悲傷也是喜悅。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六
她來到田野,在一叢鵝黃綠的柳樹邊靜靜候著。她望著柳絮飄飄灑灑,唱起了《月光曲》,突然周圍傳來沙沙的聲響,可怕的一幕發生了,周圍的花草樹木逐漸灰飛煙滅,她的神情開始不安定起來,嘴里念著:“不……不……”
夢醒,汗水浸透了她的后背,她喘著粗氣,還沒有從噩夢的陰影中走出來。“滴滴滴……”工作臺傳出了一陣陣聲響,她立刻走向工作臺,雙眼注視著屏幕,隨即,雙手靈活地在鍵盤上敲打著,不一會兒,屏幕上就顯示出“發送中”三字。
幾個月前,她承接著這項光榮而偉大的任務:駕駛“落日六號”前往地下工作站進行勘測工作。但飛船進入誤區,沉入地心,周圍極小的密度和高溫的工作環境讓她的隊友們一個個離她而去。她從未想過自己能堅持如此之久,但她仍記得撥通電話的最后幾個字:保證完成任務!
日復一日的地心工作,使她漸漸恐懼,夜晚時不時傳來陣陣低鳴,仿佛那來自大地深處的聲音正在喚著她下沉。但她始終是個女孩,她沒有十分堅強的意志,她卻有清醒的大腦,她時刻提醒自己:你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你不能放棄本站!這是你的責任!然而,就是這顆堅決完成任務的心,使她對危險的悄悄降臨渾然不知。
艙室內,她緊縮眉頭,面對屏幕前的一大串數據顯得手無足措。突然,警報器的聲音響起,“周圍質量加大,周圍質量加大,飛船將受到擠壓,飛船將受到擠壓!”聽到這,她頓時緊張起來,神情不安定起來,她望向屏幕,緊攥拳頭。她在害怕什么?死亡嗎?不是!是那未完成的報告!“咔!”飛船左側傳來了一聲巨大的聲響,她轉過頭去,那是一個巨大的凹陷,遭了遭了,要盡快傳文件過去!她的手快速在鍵盤上敲打著,移動著!隨著周圍一陣陣的聲響,她的心上仿佛壓著一塊又一塊的石頭。隨著鍵盤發出最后的一聲,以及屏幕上的“發送完成!”她松了一口氣,坦然地走向休息室,閉上了眼睛。
她感覺自己的身體仿佛被燃燒,整個艙室很安靜。她沒有呻吟,她對世界的最后一眼,是那屏幕上的“發送完成!”和文件的最后一句:“報告,我已完成任務!”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七
【】“請你們放心,我現在已經適應這里,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了,整個世界都圍著我呀,我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上面的大草原,還可以清楚的開機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劉慈欣,靠著自己別出心裁的筆墨讓文中小女孩躍然紙上,讓落日六號領航員躍然紙上,讓獻身科學,敬業樂觀的精神躍然紙上。
文章開始,以“眼睛”將領航員小女孩引出,這個謎樣的人,看盡草原風光,卻給我們留下一個又一個疑問?她是誰?謎底最終撥云見日,原來她是落日六號事故飛船的領航員,也是僅存的領航員,剩下的時光只能她一個人渡過。
她是偉大的,當她走上這條“落日”征程她就是偉大的,她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如果人類真的會有“落日計劃”,有多少人會想她一樣呢?趕赴地心,身先士卒,她與另外兩名領航員同舟共濟,向地表源源不斷地發送寶貴的資料。事故發生,僅剩她一個人,她跑不掉,選擇了看盡最后一眼地表。她沒有選擇自殺,為什么?不是因為懦弱,恰恰相反,她是勇敢的,勇敢的走上征程,勇敢地決定繼續與地心斗爭,為科學貢獻,“今后,我會按照研究計劃努力工作的”
讓我們銘記這個英雄,正如同人類歷史上無數奉獻自己的人,愿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八
這本書是可樂工廠的一個精品書,一開始我同學買了一本,所以我就讓他幫我買一本,買回來后,我天天做完作業后就看,有的時候還把我笑岔氣,差點暈過去。而還不止如此,他有事也會教你一些人生哲理和法律,比如說:
如果將英語的26個字母由a到z分別編上1到26的分數,
你們那些大人肯定會說:"小孩子看什么破笑話,還不去好好學習,"今日,我鄭重聲明:看笑話是一種藝術,誰也不能阻擋我追求藝術的腳步。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九
給她一縷秋日的夕陽。
我的腳步,她的腳步,
我的灰色的世界的綠色,
她來描繪。
小草,野花和月光,
她在草原的雨夜里等待日出,
聽著風。
我看夕陽,她看夕陽,
她給我描述色彩,
我給她光。
她的歌,她開始唱,
我的記憶,流淌著月光。
走一程,走一程,
我的歸途,她的旅途。
好了,散了,再見了,
感謝你帶給我的光明。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十
生活回到了正軌,我辭去了的工作,當一名地航員。
二十年過去了,組織通知我,讓我參加“落日二十號”的地航行動,我聽到后不是傷心,只是有些愣神,我想起了那個女孩,恐懼和興奮交織著。
在登地航器的時候,主任也來了,他拍拍我的肩膀,輕輕在我耳邊說:“把她帶回來。”我知道主任口中的她是誰,我堅定的點點頭。
十點整,地航器的尾部發出刺耳的聲響。我們要進入地下了。我緊張又害怕,整個人僵硬的不行。地航器恢復了正常,平穩地往下走,我稍微放松了些許,我呼了一口氣,額頭上已經冒出了豆大的汗滴。
當地航器下降到1000多公里的時候,它開始有些反常,抖動的十分厲害,那一刻,我緊張的的不敢呼吸,同時,這讓我十分難受。但是我知道,她在地下6300公里處,我現在的感受,連她的三分之一都沒有。但是地航器抖動的越來越厲害,我感覺我的五臟六腑都要被震出來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我看著顯示器,已經是地下2000多公里處了,這種感覺維持了30多秒,但我像是過了半個世紀那么漫長。
地航器慢慢恢復了平常,我從極度絕望中掙脫了出來,地航器之后一直都還好,現在是地下4000公里處了,還有2300公里,我閉上眼睛,舒了一口氣。在我的左手邊,靜靜躺著她的眼睛。
地航器慢慢到達了她那是十幾平方米的地方。她的模樣消瘦,大大的眼睛有些空洞,但是不難看出來之前她是十分漂亮的,她已經四十多歲了,她看到我之后,先是很愕然地愣了幾分鐘,忽然抬手打了自己一巴掌,然后哭著蹲在墻角,像個孩子一樣大聲的痛哭,她抖著手拉住我的,顫抖著嘴唇,“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她環顧了周圍密閉的屋子,擁抱我。我拉住她的手,帶她上了“落日二十號”。
六點三十分,距離地面還有五十米,她捂住嘴,淚水又一次落了下來。
“你,成功了。”主任抱住我,也抱住女孩。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十一
應為我沒有好的習慣,所以媽媽給我買了《好習慣》這本書。這本書像爪子一樣,緊緊地抓住我了。
這本書為我們介紹了58個好習慣,每一個好習慣都有詳細的講解。里面不僅有好習慣,還有名人故事、笑話和漫畫。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心要寬這個好習慣,書上說宰相肚里能撐船,讀到這里想想我自己,我的肚子里連條魚都裝不下。
記得上次,我離家出走拿回。那次,因為我中午自習老影響其他同學學習,所以老師讓我回家吃飯了。我一回家,媽媽就兇巴巴地說:“叫你調皮,連老師都不要你了……”家人都開始批評我,我一肚子怨氣,淚水不住的往外流。可媽媽還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說。我吃飯時也沒放過,又痛罵了我一頓,并狠狠地說:“走,去學校找老師去。”我非常生氣,氣沖沖地從后門走了……·今天讀到那個好習慣,一想那天真不應該,我應該像宰相肚一樣心寬,改了我的脾氣,把壞習慣改了。俗話說: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人生。由此可見,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我的這些行為,養成了壞習慣,讓我變了。我要行動起來,養成好習慣,做一個心寬的人。
這本書不禁讓我懂得怎樣做人,還給我帶來了快樂。我真是越來越喜歡看這本書了。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十二
起初,同“我”一樣,我覺得女孩的情感過于充沛了。一陣風,一朵花,一片云,一輪月,在她眼中都彌足珍貴,她仔細端詳眼見的每一件事物,甚至為它們一一取名以細致地區分。熱烈的喜愛過了頭,反而顯得異樣。
第一視角真的很神奇,受“我”的視野、信息、思維方式的限制,就像標題一樣,作者也帶著我的眼睛,讓我通過“我”的眼睛,去感受這個世界。帶入大劉筆下的世界很容易,情感的傳遞也很順暢,這歸功于他筆下世界的真實性。他的幻想大多是基于當今的現實世界展開的,從一個很生活化的小點切入,延伸出或宏大或玄奇的幻想世界,因為一開始落在了實處,所以后續的展開也就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真實性。
人類積極向外探索宇宙,對于地球自身卻知之甚少,因而同樣求知若渴。地下是什么樣子的,地心是怎樣一個世界?甚少人去思考,卻同樣富有吸引力。所以人們派了地心航行船深入地心探索。篳路藍縷,總歸不能一帆風順,第一批啟動的地心航行船失事了,最終只有一位姑娘還生存在船上。二十多歲的姑娘,即將在地心孤獨地度過余生。
地球最核心的地方啊,各個方向上都壓著6000多千米厚的層層物體,堅實的地殼、涌動的巖漿、熾熱的內核,層層壓力凝聚,灼燒烘烤,壓迫與窒息如影隨形。難以想象的無邊孤寂會吞沒她,將她脆弱的精神拉扯入比地核還恐怖千百倍的地獄。
不知道該說幸或是不幸,她的感情是如此的充沛,細膩而敏感。在那個地獄里,豐沛的感情避免她走入虛無的絕境,給了她活著的寄托以及為人類發展而探索地心的崇高信仰。卻也把她推向了孤獨的絕境,她是那么熱愛生命,熱愛地面上的一切山川河流花草樹木,而現在,眼見的只有熾熱的鐵鎳洪流,看不見聞不見觸不可及,失明失聰與世隔絕寸步難行。
而這次的旅行,是她與地面最后一次交流機會。她貪婪地攫取地面的一切,企圖刻在腦里心上,作為賴以渡過余生的養料。
“永別了,地面的一切,未來,如果還能找到我,我將成為地面的發展的養料。”
這種崇高的信仰,讓我想起那些大師,那些熠熠生輝永恒閃耀的星星。我還無法理解他們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從何而來,以何為支撐,唯有始終滿懷敬蒽。
大概“我”也是這樣的人。大劉將一位普通社畜設置為觀察視角,他被枯燥煩雜的生活折磨得麻木,知道這些景色的美好,這些理想的崇高,但是已經失去了敏感細膩的感知力。我也是一樣,這就是代入共情的點。
大劉將這位鮮活靈動姑娘送到枯燥乏味的我們面前,讓她驚嘆于常見的微小事物的美,又讓她展現面對地獄的鋼鐵意志,這是多么振聾發聵的事。
我們的失明失聰自我封閉的硬殼被敲開了一絲裂縫,抑或是一個大窟窿,山川草木風雨雷電,日月星辰音樂藝術,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這些這些,原本駐扎在心靈里,被繁雜的日常推擠在外的事物,重新入侵了。
此后,便如稚嫩的幼兒一般,每時每刻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真實地體味這個世界的美好。
至此,我們已經和她的心連接在一起。她在地球的內核中,我們在地球的表面,替她看著聞著聽著感受著。我們相聚6000多千米,而我們離她都不會再遠了。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十三
“這里真好!”她輕柔的聲音從她的眼睛中傳出。幾秒后,她突然又驚叫:“呀,花!能近些看那朵花嗎?”我聽從指令,蹲下來看。“真美!能聞聞它嗎?不,別拔下它!”我只好趴到地上聞,有一縷淡淡的清香,“啊,我也聞到了,真像一首隱隱傳來的小夜曲……”
來到一條小溪旁,她又叫我把手伸到小河里,感受清涼流遍全身;還叫我把手從水中拿出來,感受微風吹在濕手上涼絲絲的感覺。
就這樣,我帶著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轉了一天,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看草叢中躍動的每一縷陽光;一條突然出現的小溪,一陣不期而至的微風,都令她激動不已……她對這個世界的情感已豐富到不正常的程度,以至到了夜半,還叫醒我,讓我帶她看月光。她還輕輕哼起一首曲子,德彪西的《月光》。
所謂的“眼睛”,是一副傳感眼鏡,當你戴上它,你所看到的一切圖像發射出去,可以被遠方另一個戴同樣眼鏡的人接收,他能感受你所看到、觸到、嗅到的一切。
這次出來度假,主任叫我多帶一雙眼睛,起初我并不知主任為何會挑上她,直至后來我弄清了她的身份和經歷:
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落日工程”是系列探險航行,“落日”飛船不飛向太空,而是潛入地底。前五艘飛船都成功完成了地層航行,安全返回地面。六號的航行開始很順利,后面卻因誤入地核區域,發動機與主艙結合部斷裂,失去發動機的飛船在地層中失去動力,沉入地心,且獲救無望。兩名船員在事故中離世,船上,現只剩姑娘一人。
現在,飛船里通信設備的能量最后耗盡,她無法與地面溝通。飛船的生命循環系統還可運行50至80年,她將在地心世界度過余生!
我
從草原回到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我孤獨寂寞的精神沙漠中,一顆種子長出了令人難以察覺的綠芽:當一天的勞累結束后,我已能感到晚風吹到臉上時那淡淡的詩意;鳥兒的鳴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黃昏時站在天橋上,我也有耐心看夜幕一點一點降臨城市……世界在我眼中仍是灰色,但星星點點的嫩綠在其中出現,并在增多。這些變化,都因為她。
現在,地球常在我腦海中變得透明,我好像能看到泊在地心的“落日六號”,感受到從地球中心傳出的她的心跳,聽到她吟唱的《月光》曲。有個想法安慰著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離她都不會再遠。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十四
這是一篇科幻小說,是那種讀一遍就能把人深深吸引的文章。整篇文章只是講了一個小姑娘被困于地心的故事。一位剛畢業的小姑娘,放棄了自己的大好青春,獻身科學,怎不讓人為之震撼!
在一段段神奇的文字中,我仿佛見到了一個撲朔迷離地心世界——“在高達5000攝氏度的地核中,生命算什么,僅僅能用脆弱來形容它嗎?”
在小說中,我不禁感覺生命竟如此美好,原來在我印象中枯燥無味的世界還能這么絢麗多彩。
或許,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不能上陣殺敵,不能為國捐軀。但,我有一顆熾熱的心,有一腔飽滿的熱血,我的心與血定會在我所熱愛的這片土地上跳動,揮灑。
在文末,我剛平復的內心,又掀起陣陣波瀾。這是一位怎樣的女孩,愿為癡愛的工作獻出生命代價。她的話是那么鎮靜,似乎她已經離開了那恐怖的地核,回到了美麗的大草原,輕輕地哼唱著德彪西的《月光》。那輕柔的旋律將陪伴她在地核的所有時光,直到死去。
我現在仍記得小姑娘的那句話“今后,我會按照研究計劃努力工作的,將來,也許會有地心飛船找到落日六號并同它對接,但愿那時我留下的資料會有用……”
在喧囂的21世紀,也有像小姑娘一樣的科研人員,他們終日只能在繁瑣的數字與符號中穿梭,尋找。或許,他們的一生都在搜尋,又或許,他們在工作臺上早早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鑒于此,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放棄自己鮮活的生命呢?因為在這世上還有這么多值得留戀的事物,小到一花一草,大到親愛的家人,所以,我們應該要讓生命綻放出自己的色彩。
世界那么大,何不去看看?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十五
我認為這篇文章中的女孩是出類拔萃的,這篇文章記敘了一個深入地心的女孩與一個正常人的“對話”以及女孩最后一次“到”地球表面的場景。后來“我”才明白她是地心探險的“落日六號”的領航員,為此激動不已,但得知她要在這個小船艙里度過她的余生,“我”又為她難過。從她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她為人類對地心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這也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樣,這個故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我感覺到了她在地心中的無助和無助中的勇氣。她的無畏、她的毫不利己的精神令我感動!年紀輕輕竟有如此不可思量的勇氣以及對于國家對于人類的無私的奉獻,好像早已把個人的生死看得輕于鴻毛而又把人類對地球的研究看得重于泰山。
我為她的無畏點贊,為她的無私所感動,更為她把人類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欽佩。
我們不一定要像她那樣為人類做出犧牲的奉獻,但是我們也要盡所能服務社會,更重要的是不能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看看那些為了利益而破壞家園的人們,在我眼里他們沒有一絲可愛。愿那些蒙蔽了雙眼的人啊,早些醒悟吧!
帶上她的眼睛讀后感篇十六
二十年前的那個小姑娘,我依然記得她,還有那支在她頭上打璇的鉛筆。
二十年后的今天,“落日”系列地行飛船的探險依舊在進行著。在“落日六號”發射那一天的整整二十年后,“落日十三號”也啟動了,發射地點,是在印度洋。
夜晚十時,“落日十三號”潛入深海,透過藍得令人窒息的海面,紅光在水中散開,那一刻,海上亮如晝,陸地上的工作人員不禁伸出手擋住眼睛。紅光漸漸消散,“落日十三號”也漸漸潛入底層,只在潛入點留下了一個如海底火山的洞口,溢滿巖漿,海面上也噴出一道高達幾十米的水柱,幾百里的陸地都在微微顫動,像一顆微微顫動的心,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落日十三號”深入地層,熾熱的巖漿在地底翻滾著,隨著飛船的下潛,在船尾飛快收合的那一瞬間,巖漿瞬間充滿了飛船通過的空間,飛船上方的底層物質也在不斷增厚,封閉的空間加上物質的增多,形成了一種正常人難以體會的封閉感。
這一次,“落日十三號”做足了準備,他們想找到“落日六號”,找到二十年前僅剩的那一位女領航員,當下最先進的科學設備,都在地航飛船上。
在飛船航行的第七個小時,警報出現了,和以前試圖進入這里其他地航飛船一樣。到了,在前方十公里的地方,是地核區域,再前進,就是地心了。飛船減慢速度,呈浮游狀態,打開超光速發射器,往前方90°的角度范圍內發射出去4個高微分子探視器。地航本站員們聚集在主控艙,緊緊盯著面前的大屏。顯示屏上一片紅色,火熱的紅,翻滾的紅,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紅。
不對,不全是紅!五號探測器傳回來的圖像上有個黑色的點。興奮,激動,操控五號探測器,向黑點靠近,再靠近,在飛船上的全息電視上,中微子大小的探視器傳回來了完整圖像,竟是“落日六號”的發動機!“落日六號”就是在那里沉入地心的,多可怕的一塊地方啊!
“落日十三號”的領航員命令探測器繼續下潛,一段時間后,他們終于在全息電視上看見了“落日六號”,探測器與飛船對接,飛船處于緊急制動鎖閉狀態,從外面根本無法打開它。探測器無法進入,但通過它的透視功能,“落日十三號”的領航員們在屏幕上看見了飛船內部,二十年前的那位領航員雙眼緊閉,斜靠在控制臺邊,她的皮膚已經松弛,眼眶也深陷下去,太空服穿在她身上依舊那么肥大。
探測器自動檢測到“落日六號”的信息頻率,與它對接,傳回了很多信息,都是關于迄今為止只有她一人到過的地心的。一條接著一條的數據源源不斷地傳回,令“落日十三號”地航員們心跳持續加速,一臉的不可思議。
這就是她的愿望吧!在這樣封閉又孤獨的世界堅持研究,不就是希望留下的資料能給后人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嗎?也許,她感覺到了吧,全息電視上,傳來了她的一個微笑和那支依舊失重打轉的鉛筆。
“落日十三號”順利返回,帶回了她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