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歷的事件、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和反思。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鐘志申紅色家書心得體會篇一
家書是家人之間傳遞愛和關懷的紐帶,而紅色家書更是一封封寄托著革命戰士對家人深深思念和囑托的特殊家書。讀完紅色家書,我深受感動,對這些家書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和家庭倫理產生了深深的思考。
首先,紅色家書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人之間深厚的親情。在這些家書中,革命戰士們對家人的思念和對他們關心的表達讓我觸動頗深。無論是他們在行軍打仗時,還是在囚室中,他們都在信中表達了對家人的濃濃思念之情。這種親情是跨越生死和困境的,體現了家人之間的牽掛和關懷。讀著這些家書,我仿佛看到了革命戰士和他們的家人間那無言卻深濃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其次,紅色家書讓我感受到了家國情懷的偉大與崇高。在這些家書中,革命戰士們無一例外地表達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對革命事業的錚錚誓言。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信念,用生命書寫著對祖國的深情厚意。這種家國情懷讓我深受感動,也讓我想起了那些曾為國家獻出生命的英雄們。他們無私、勇敢而堅定的精神,在紅色家書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讓我們明白了家國情懷的偉大和崇高。
再次,紅色家書對我而言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讓我在家庭倫理的大道上找到了方向。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也是人們最重要的精神家園。在紅色家書中,革命戰士們對家人的囑咐和叮囑讓我深受啟發。他們在信中提到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關心父母的身體、重視家人之間的感情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需要牢記和實踐的家庭倫理。紅色家書讓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讓我認識到了家人對我個人成長的重要影響。
最后,紅色家書對我產生的最大影響是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在這些家書中,革命戰士們對信仰和追求的堅守讓我深受觸動。他們用自己堅定的信念和為理想奮斗的精神,為我們樹立了一個追求真理、追求進步、追求幸福生活的榜樣。紅色家書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將從中獲得堅持和勇氣。
紅色家書是家人之間傳遞愛和關懷的特殊紐帶,它們蘊含著家人之間深厚的親情、體現了家國情懷的偉大與崇高、是家庭倫理的絕佳示范,更讓我們思考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這些紅色家書不只是革命戰士的愛,更是一種傳承,讓我們懂得要珍惜現實中的親情和家庭,要有對家國的熱愛和對人生的堅守。紅色家書似一面明鏡,照亮了我們的心靈,也給予了我們前行的力量。
鐘志申紅色家書心得體會篇二
紅色家書,是指在中國革命戰爭時期,父輩們給子輩寫的家書,以告誡他們堅定信仰、保持斗志,傳承紅色基因。這些家書不僅僅是家庭之間的書信往來,更是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精神力量的源泉。紅色家書的背景和意義十分重大,它們見證了那個特殊時期的共產黨理想與信念,也見證了抗擊日寇和解放戰爭中無數英勇犧牲的先烈們的家國情懷和家族責任。
紅色家書中,父輩們不僅告訴子輩們戰火中的重重困難,更是通過書信傳遞了師傅與徒弟之間的深深情誼,以及對斗爭目標的不懈追求。在一封封紅色家書中,父輩們傾注了深情厚意,讓子輩們在讀書中感受到他們的殷切期望和鼓勵,堅定了他們繼續戰斗的信心。
紅色家書通過真摯的文字和個人經歷,向子輩們傳遞了家族和民族的歷史責任。家書中的教育功能十分深遠,它使得子輩們意識到自己成長在一個充滿英雄壯麗歷史的環境中,從而培養了他們對家庭、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報國情懷。紅色家書潛移默化地熏陶著一代代中國人,成為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追求共同目標的重要力量。
紅色家書不僅僅是家族成員之間的書信交流,更是家族精神的激勵和傳承。通過家書,子輩們不僅了解到自己的家族曾經為了信仰和國家做出的犧牲和奉獻,更能夠從中獲得力量,繼續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紅色家書激勵著后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并將自己的追求與家族傳統相融合,不斷傳遞愛國主義情懷。
紅色家書在當今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今,我們已經走過了那個革命戰爭的年代,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根和傳統。紅色家書作為一種傳承紅色基因的載體,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了我們的家庭和國家的發展歷程。它向我們提醒,我們不能停滯不前,而是要以樂觀向前的姿態,不斷創新和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紅色家書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它載著父輩的驕傲與信仰,也激勵著子輩們努力奮斗、追求夢想。紅色家書是一串串催人奮進的情感的凝結,它喚起了我們對家國情懷的思索和堅持。讓我們繼承和傳承紅色家書這一傳統,將紅色基因永遠傳承下去。并以此為動力,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我們的力量。
鐘志申紅色家書心得體會篇三
第一段:
作為一部現代文學名著,《紅色家書》是以中國革命家焦裕福的信件為基礎寫就的,通過他的字字句句,深入地敘述了他為了無產階級利益而孜孜不倦的奮斗歷程。我在閱讀《紅色家書》時感受到的是焦裕福為人民奮斗的那份堅定和熱愛,同時也是那份無私的情感,這是一種大愛情懷,在每一個時代都應該傳承下去。
第二段:
對于焦裕福的故事,我在閱讀過程中深受觸動。他的信中不僅包含了大量的現實生活細節,也包含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革命信念。在信中,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者的意志堅定和不妥協的態度,我們也看到了這位革命者的執拗和堅毅,這樣的態度和信仰,也引發了我不少的思考。
第三段:
《紅色家書》中最讓我難忘的是他一次次的拼搏和奮斗,以及對個人的考慮。在離別時寫給親人的詞句中,他深情地道出了他的母愛和他的仇恨,母親的不幸和國民黨的罪惡。這些話表達了焦裕福對于革命事業的執著和救國救民之心的細膩。
第四段:
閱讀這部書籍之后,我感悟到,作為一個時代的見證者和英雄,焦裕福一生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而且不畏艱險,不管是與蔣介石國民黨打交道,還是在蘇區怎樣始終堅守理想,保持節操,一路艱辛,一直堅守著自己的想想,實踐著自己的崇高使命。
第五段:
總之,讀完《紅色家書》后,我對焦裕福的印象就像石柱一樣深刻。他所倡導的革命理念和價值觀不僅是我們今天應該銘記的,也為我們的道德重建提供了正面的啟示。在今天的社會里,我們更需要開拓進取,革新創造,來實現正義與美好。我對《紅色家書》這部作品充滿敬意,不僅對焦裕福本人感到敬佩,也感到他留下的思想和理念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下去的。
鐘志申紅色家書心得體會篇四
一封信箋,傾述無盡思念;紙短情長,訴盡家國情懷。《紅色家書》一書精選了百余封家書,時間涵蓋了從共產黨創建初期到新中國成立,寫這些家書的作者都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親歷者,他們遠離親人,告別妻兒,義無反顧地走出溫暖的小家走向殘酷的戰場,把對家人的思念付諸筆端,寫成一封封充滿親情、愛情、與家國激情的家書。這些家書是革命者與家人的心靈交流,帶著戰火的記憶,蘊含著對親人無盡的思念,留給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們一筆富貴的財富。
從一封封透著歷史滄桑的家書中,我仿佛聞到了戰爭的硝煙彌漫,感觸到了家書作者們為實現救國理想的蓬勃心跳,家書中包含親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傳統文化的精華,作者以樸實真摯的情感,發自內心的抒發著他們愛國愛家的赤子之心,體現了他們為了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設不惜英勇犧牲的豪情壯志。
從這本書中讓我獲得的不僅是震憾、銘記、還有永不言敗奮進前行的力量。小小的家書寄托的不僅僅是家庭的瑣事,還折射出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再現了不同時期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堅強黨性,他們在水深火熱之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為中國的崛起、民族的復興奮斗終身。我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寫給兒女的諄諄教誨和嚴格要求;也能體會到他們創業的艱辛和對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熱血追求,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強大動力。
鐘志申紅色家書心得體會篇五
引言:
紅色家書是指中國革命時期,革命先烈與家人之間的信件。這些信件載有家人溫情的寄語和對革命事業的期許,成為了革命先烈堅定信念的力量源泉。通過閱讀紅色家書,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家人之間的深情厚愛以及對國家和革命事業的忠誠,同時也感受到紅色記憶在我們心中的珍貴意義。
第一段:家庭情感的真摯展示。
紅色家書傳達著家人之間的深情厚愛。革命先烈在艱苦的革命斗爭中,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化作了字里行間的真心話。這些家書中充滿了對孩子的叮囑和囑托,也包含了對妻子的關切和愛意。通過書信,革命先烈表達了心中的柔情與堅定,使我們深情體會到了家人之間的溫暖與牽掛。這對于當下來說,也是一種珍貴的傳承,讓我們感受到了家庭情感的真摯和溫暖。
第二段:忠誠的信仰與對國家的期許。
紅色家書中彌漫著革命先烈的忠誠與堅定信仰。在那個亂世中,革命先烈為了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以血肉之軀捍衛了人民的利益。紅色家書中,他們表達了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對國家建設的期待。這種堅定信仰和對國家的深情厚愛,讓我們深深感動。
第三段:對紅色記憶的珍貴意義。
紅色家書帶給我們珍貴的紅色記憶。這些家書記錄了革命先烈的事跡,承載了歷史的痕跡,是紅色記憶的重要載體。紅色記憶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是歷史的見證,是一種傳承和堅守。通過閱讀紅色家書,我們可以了解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體會到紅色記憶在我們心中的重要意義。紅色記憶使我們感恩前輩的犧牲,也激勵我們繼續為民族的獨立和富強而努力奮斗。
紅色家書賦予了我們當代人以堅定的信念和家國情懷。這些家書所表達的忠誠、信仰和忍耐,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無論是家庭關系、事業發展還是社會責任,我們都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紅色家書讓我們意識到家庭情感的珍貴,告訴我們信念的力量是無窮的,鼓勵我們堅定目標,勇敢拼搏。它們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我們應當傳承紅色家書的精神,繼續前行。
結論:紅色家書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它記錄了革命先烈的忠誠和對國家的深情厚愛,展示了家人之間的真情實意。通過閱讀紅色家書,我們可以深刻領悟到兒女情長、親情無價的珍貴。同時,紅色家書也帶給我們堅定信仰和家國情懷的力量,使我們感激前輩的奮斗和獻身精神,激勵我們以更加昂揚的斗志,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讓我們翻開紅色家書,感受家人的深情,銘記先烈的犧牲,傳承紅色記憶,繼承紅色基因。
鐘志申紅色家書心得體會篇六
《紅色家書》一書通過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家信,生動反映了中國革命時期的人生追求、家國情懷、為民奉獻的精神風貌,讓我深受感動。這些家信中流露的作者與家人相依相托、心手相連的親情,溫馨而又真誠,充分體現了“家國天下”的理念。他們將自己的人生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忘我地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斗。我深受他們的影響,也會銘記他們的精神和家書所傳遞的感人力量。
第二段: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下的《紅色家書》。
在當代社會里,讓人傾耳傾心的家書越來越稀缺。而在革命時期,由于通訊工具缺乏,家書更是學習、生活、情感交流的唯一途徑。《紅色家書》中反映的是20世紀初的中國,這個時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極度落后和黑暗時期,但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復蘇興起的時期。這些家信記錄了革命時期的很多細節,從而讓讀者更好地了解社會的歷史和人們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下的《紅色家書》使我們了解了當時人們的反抗和堅定信仰,讓我們更能夠珍視當下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紅色家書》對于個人成長的啟示。
在讀完《紅色家書》后,我深深地感覺到讀書對于人內在成長的重要性。《紅色家書》中記錄的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對于他們的家庭、人民和國家都寄托了深深的情感,表現了信念和家庭對于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我們也應該尋找屬于自己人生的信仰和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我們的成長和發展才能更加穩固。去傳承和發揚這樣的精神,去迎接人生的挑戰和決戰。
《紅色家書》中的主人公是一群偉大的人物,他們的言行鼓勵中國人民,落地傳統中國文化的精髓。他們用自己的智慧,以家信的形式,傳遞出一些哲理,倡導一種信仰以及一個自己的人生觀念。這些觀點并不僅僅是對軍事或者政治傳播的篇章,更是對普通百姓的關注與指導。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直到今天依然存在。通過這些家書,我們能夠感受到當代價值思想的延續與傳承,讓我們更加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
第五段:總結。
《紅色家書》所反映的歷史和文化,其實已經不再是一個派別、紅色、革命的代表,而是人們應該走向公正和公平的標志。它是一種寶貴的文化積淀,為人們埋下了內心深處的火種。我們應該時刻銘記這些家信所傳遞的價值理念,借助這種價值理念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構建自己的人生觀。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堅定信仰,向人生和人類之間的更高層次和更廣闊的方向發展。
鐘志申紅色家書心得體會篇七
近日,我參加了一場特別的講座,主題是“聽紅色家書心得體會”,這場講座帶給我許多啟發和思考。通過聆聽這些紅色家書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兩代人的血脈相連,也更加明白了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首先,紅色家書讓我感受到了兩代人的血脈相連。據講座主講人介紹,紅色家書是一代代革命者寫給后代的家書,這些書信記錄了他們的革命經歷、感受和期望。從這些信件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革命事業的赤誠熱愛和為之奉獻的精神。同時,也能感受到這些家書對后代的期盼和希望,希望我們能夠繼承和發揚他們的事業,為實現祖國繁榮富強而奮斗。這讓我感到非常振奮和自豪,也更加深了我對家國情懷的理解。
其次,聽紅色家書讓我對家國情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紅色家書中透露出的愛國情懷無疑深深觸動了我。這些革命者不論身在何方,不論遭受何種艱苦,他們始終念念不忘祖國和人民。他們的家書中寄托了無限的愛意和無限的期待,這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也應該心懷家國情懷,為實現祖國的繁榮發展而努力。紅色家書所展現的家國情懷值得我們深思和發揚,只有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家國情懷,我們的國家才能變得更加強大。
聽紅色家書也給了我啟發,讓我思考如何將家國情懷付諸實踐。紅色家書中的一位革命者提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幾十年前的革命者為了我們心中的祖國奮斗,而如今輪到我們這一代人繼續傳承和發揚。面對紅色家書中的感人故事,我深感自身的擔當,我們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將家國情懷付諸實踐。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員工,我們應該認真工作,刻苦鉆研業務,為國家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只有通過實際行動,我們才能真正體現出家國情懷所蘊含的深厚意義。
最后,聽紅色家書讓我對家庭和親情有了更加珍視的認識。紅色家書記錄了革命先烈和他們的親人之間的深情厚意。這些革命者通過家書向親人表達了懷念和愛意,也囑咐他們要照顧好自己,為國家的建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這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重要性和家庭的溫暖。在紅色家書的感召下,我更加珍視自己與家人之間的羈絆,要時刻關心他們,照顧他們,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同時,也要提醒自己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家庭責任,為家人和親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通過聽紅色家書,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兩代人的血脈相連,對家國情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思考了如何將家國情懷付諸實踐,同時也珍視了家庭和親情。這次講座極大地拓寬了我的視野,讓我對家國情懷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我相信,只有每個人都擁有堅定的家國情懷,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昌盛,我們的家庭才能幸福美滿。讓我們以實際行動踐行紅色家書中的家國情懷,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鐘志申紅色家書心得體會篇八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紅色家書》出版于中國共產黨85周年華誕前夕,是一本由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組委會編輯的民間家書系列圖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紅色家書》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前不久,江西省委書記、省長劉奇同志在井岡山干部學院調研時,向全省黨員干部推薦《紅色家書》,并號召“每位同志都要認真讀一讀紅色家書”,這是我讀《紅色家書》的初衷。
國將不國,何以為家,在此國難當頭之際,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身陷囹圄。《紅色家書》,大多是在就義之前,于牢獄中寫給父母、妻子兒女、親友的。人非草木,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即使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也同樣惦念父母年高卻不能長伴膝下,思量妻子芳華卻不得不獨自撐起一個家,不忍兒女尚幼卻要寄人籬下。可為了革命的最后勝利,雖百死猶未悔。“燦英吾愛:亮東奔西走,無家無過,我事畢矣,望善撫吾兒,以續余志。亮。”這是郭亮最后的話,把嚴刑拷打當家常便飯,視死為告老還鄉,一紙遺書,寥寥數語而已,然一字一語,先國后家,不禁垂淚,令人敬佩。
《紅色家書》記錄了革命先烈們在面對巨大困難所表現出的決心與篤定。在我黨事業的初期,對面數千萬倍于己的敵人,那是蜉蝣與天地斗爭,然而革命理想高于天,堅信五湖四海的星星之火,終將匯集成莽莽燎原。以身許國的王孝錫是一個,這位25歲的青年,誓將“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以筆墨書報做槍的王器民是一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遺書里向妻子高喊“繼我志呵!繼我志呵!”這一聲吶喊,叫醒了妻子,更叫醒了飽受國民黨壓迫的萬萬國民。一封家書,代表一個靈魂,更代表一個團體,他們都是共產黨人,他們是魯迅筆下的“大寫的人”。
讀一段家書,思一分社稷,就我個人而言,作為一名組工干部,要努力向革命先輩們學習,自覺用紅色精神筑牢思想根基,補足精神之鈣,更好為人民服務。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近日,我心懷虔誠和敬畏,細細品讀了《紅色家書》。讀罷掩卷,我感慨萬千。家書寄語,透過這一封封家書,我不僅感受到了先烈們對于家人、朋友的那份熾熱、深沉的愛,更讀到了先烈們那堅定的革命信仰、無私的奉獻精神、執著的使命擔當。這些紅色基因必將凝聚磅礴力量,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砥礪前行。
紅色家書啟示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烈士_面對死亡毫無所動,他說:“(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絲毫動搖我們的信仰。”作為一名鄉鎮黨委書記,更要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信念”,堅決維護以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干。
紅色家書啟示我們,要強化責任擔當。認真感受共產黨人強烈的使命擔當,不計個人得失,全身投入革命的精神。作為鄉黨委書記,要著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有效落實基層黨建工作任務。發揮“黨建+”優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提高各村發展的“造血”能力,通過“黨建+項目建設”、“黨建+結對幫扶”等方式,有效促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紅色家書啟示我們,要堅持理論學習。為保證我鄉黨組織凝聚力、執行力,要堅持學習貫徹_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黨委中心組學習和機關干部集中學習按年初制訂的計劃堅持落實,做到提高政治站位,忠誠領袖、看齊領袖、跟隨領袖,對標對表,深刻領會、全面貫徹、抓好落實。
紅色家書啟示我們,要抓好廉政建設。鄉鎮黨委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懲防體系建設,不斷加大對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要積極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工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明確責任多措并舉,完善各項制度,提高全鄉黨員干部思想認識,進一步轉變作風,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形象,夯實基層基礎。
以上是我的學習體會,希望能夠通過全鄉干部群眾的努力,傳承紅色經典,建設美麗西湖。
重溫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讓思想受到洗禮,讓精神得到升華,省委書記、省長劉奇同志號召全省黨員干部“認真讀讀紅色家書”,展現的是一種“信仰”力量。
《紅色家書》是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中,無數共產主義戰士在遠離家鄉親人、在異地他鄉、在惡劣的環境條件和殘酷的戰斗中、在緊張白色恐怖下的工作之余,面對生死給親人的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細讀《紅色家書》,重溫革命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的不僅僅是一種紅色基因,更多的是那份家國情懷。先輩的那種“不忘初心”信仰力量,蘊含著凡人對家、對親人那種細膩情感。楊開慧那封未曾寄出的家書,里面那份妻子對丈夫的相思之情,讓我心痛,讓我流淚。“誰把你的信帶給我,誰把我的信帶給你,誰就是我的恩人”“又是一晚沒睡,我忍不住啦,我要跑到你那里”“我要哭啦,我真的要哭啦,我怎么都不能不愛你,我怎么都不能,人的感情真是奇怪,我真愛你呀,天啦,給我一個完美的答案吧”,多么真情無奈的告白,蘊含著多少對丈夫的思戀和愛,但是楊開慧明白,自己的丈夫為蒼天下的勞苦大眾,為了新中國,她只能把這種思念用文字描述出來。信是否能寄出去,收信人是否能夠看到這封信,她也未知。作為一個女性,她那種大愛無私,為了革命的勝利,她奉獻的是全部,她真實感情的自然流露,體現的是人間真情。生活在當代的我們,憑什么不去履職,不去擔當,不去做好每份工作。
紅色家書所展現出來的各個時期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定信仰和追求,對家人和親友的濃濃親情,都是觸手可及,感人至深。革命先輩的那種崇高精神和感人情懷,讓我為之流淚,為之動容,讓我黨性得到升華。他們為了民族解放、獨立、富強而堅持不懈的戰斗。多少個日夜,他們為思念家鄉和親人而惆悵難眠,但是也為追求革命理想,為革命日夜奮斗那樣的幸福快樂。“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來奮斗,請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時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在家書中寫到。“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別二十一個月了,何時相聚?念,念,念,念!愿在黨的整頓之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這是他在犧牲前三天寫給妻子劉志蘭的最后一封信中描述對妻子的相思之情。從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雖然是一名威振敵膽的抗日名將,但更是一名情感細膩的威風男兒。這字里行間的綿綿相思之情,深深地震撼我的心靈。
一大代表何叔衡_年在莫斯科期間給兒子家書中寫道“我的人生觀,絕不是想安居鄉里以求善終,絕不能為一家一身升官發財以愚懦子孫,此數言請你注意”這擲地有聲的語句,字里行間透露出何叔衡參加革命為的是黨和人民的事業,而不是為了個人和家庭的利益。
一封紅色家書,一段革命歷史,一種不忘初心的精神。從紅船到二萬五的長征之路。從八年抗戰到推翻蔣家王朝,從建國之初到改革開放,到現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_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傳承的是共產黨人偉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多少先烈為祖國的強大而付出所有,他們凝聚在黨的旗幟下,信仰堅定,不忘初心,吃苦受難,流血犧牲,義無反顧,心甘情愿。
今天的我們,需傳承好這種紅色基因、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好共青精神,永葆敢為人先的銳氣。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_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為建設美麗江西的展示區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一封封紅色家書浸潤著血脈親情和革命豪情,穿過烽火硝煙,將革命先賢立志救國、以身殉國的悲壯歷史展現在我們面前,映照出一個個為著理想信念寧死不屈的鮮活生命。讀來,眼中常含淚水,滿腔熱忱抒發一二。
我們切身感受信仰之力。說:“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革命英烈一生短暫而輝煌,他們之所以能在任何艱難困苦、險境絕境中義無反顧、向死而生,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們有無比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_在就義前寫道:“我們是共產黨員,為革命而死,毫無所怨、更無所懼!”共產主義信仰自他們開始,如星火燎原之勢燃遍神州大地,成千上萬烈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扛起馬克思主義大旗,為危在旦夕的中華民族走出了一條光芒萬丈的共產主義道路。
一個人有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荊斬棘、無所畏懼,一個政黨有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帶領全國人民沖破黑暗、無往不前。在“七一”講話中指出:“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的信仰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和我們黨獨特的政治優勢。看《紅色家書》,就是一次感受信仰力量、接受精神洗禮、補足精神之鈣的過程,我們要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和安身立命之本,鑄牢堅守信仰的銅墻鐵壁,練就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始終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矢志不渝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勇往直前!
我們深刻體悟家國情懷。《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正因懂得小家命運與國家興亡同命相依、同頻共振,共產黨人從孝親敬老走向濟世救民。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在給親人的最后一封家書中,有了最酣暢淋漓的表達。史硯芬在給弟弟妹妹的信中說:“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請你們不要因喪兄而悲吧!”劉伯堅在給兄嫂的信中說:“為了中國民族就為不了家和個人,諸兄嫂明達,當能了解,不致說弟這一生窮苦,是沒有用處。”劉謙初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望你不要為我悲傷,希你緊記住我的話,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要好好愛護母親!孝敬母親!聽母親的話!”這里的母親,借指黨中央。“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為國家和人民甘于承擔一切是共產黨人偉大的精神氣節。老一輩共產黨人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把個人價值融于對國家人民的大愛中,勇于奮斗犧牲,書寫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忠誠信仰和偉大擔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要傳承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多一些家國情懷。多一些家國情懷,就是要常懷愛民之情。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始終沉下身子聯系群眾、尊重群眾、關心群眾、依靠群眾,把維護好、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時刻把人民記在心頭,把群眾問題解決在手頭;多一些家國情懷,就要保有實干之心。干是真理,是真功。和平年代黨員作用更多展現在做好本職工作上,反應在具體工作中。要力戒“大事不得,小事不為”,樹立“只顧攀登不問高”的實干精神,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既要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又要勇于創新,敢于創造,不斷增強做事干事的本領,不遺余力、精益求精地做好工作,切實肩負起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多一些家國情懷,就要恪盡興國之責。位卑未敢忘憂國、人微未敢忘憂黨。身為黨員干部,面對愈發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要有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常思國之興衰,常思黨之安危,切實把個人抱負與遠大理想、個人追求與家國情懷融為一體,團結帶領身邊人,在推進復興偉業中尋找生命的真實意義。
我們必當牢記初心使命。陳覺、王希閔等一批共產黨員面對死亡,在囚車上高唱:“叫一切不合理的制度滅亡,叫一切勢力死亡。為了后一代的幸福自由,我們愿——愿把牢底坐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激勵中國共產黨員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任何歷史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承擔更為艱巨的任務,作出更多艱苦的努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一個黨員也要每日三省,常問自己何為黨員,黨員為何?在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中我有何為?要有所作為,成為合格黨員,就要遺傳好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紅色基因,保持好革命戰爭時期的不屈斗志,把歷史使命扛在肩上。
是片紅色熱土,有豐富紅色資源。我們著力挖掘紅色資源,將紅色基因不但在黨員干部中弘揚傳承,也不斷注入黨外人士血脈當中。近年來,全市同心教育基地遍地開花,建設了“鉛山石塘”等一批新的同心教育基地,也專門在橫峰葛源閩浙皖贛革命舊址群等原有基地中,深入挖掘其中的統戰元素,設立統戰工作陳列室,并結合統一戰線各主題教育活動狠抓宣教,用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感召更多的黨外人士,不斷聚起前行的磅礴之力!
現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一通電話和視頻就可以和遠在外地的家人、朋友聯系。但是在烽火連天的革命時代,無數仁人志士將對親人的思念寫成一封封充滿親情、激情與愛情的家書。
《紅色家書》通過一封封直指心靈的家書,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張張昂揚向上的老照片,重現了歷史。書中記載了互報平安、家庭之間的小事,其中穿插寫信人之間的思想情感的變化,實實在在,觸手可及。這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崗位雖然是平凡的,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并不是離我們遙不可及,榜樣其實就在身邊。
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許多共產黨員脫穎而出,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用血、用汗、用寶貴的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換得大地陽光燦爛,讓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么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謝《紅色家書》,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勇敢頑強的人。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熱血沸騰。
讀《紅色家書》,使我更加端正了人生態度。正像何叔衡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命運并非上天的安排,要積極面對人生。路在腳下,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對于自己走過的路,無論成敗,都不應該后悔。對于未來的路更要靠自己來走,而最重要的還是腳踏實地走好眼下的每一步,踏實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就組成了未來的幸福。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讀《紅色家書》,不僅使我的思想得到凈化,而且錘煉了黨性,更加激發了工作熱情。作為一名組織工作者始終要追求和諧、健康、科學、文明、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要與時俱進,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當中。
古人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組工干部必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敏銳的政治嗅覺、鮮明的政治態度、強烈的集體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始終保持高度一致,用_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鐘志申紅色家書心得體會篇九
近期在工作之余潛心誦讀了革命先烈的《紅色家書》,里面的一字一句,無不展現出了革命英烈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濃厚的家國情懷,感人至深,發人深省,讀罷禁不住淚流滿面。
紅色家書顯示了革命先烈們的忠肝義膽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抗戰英雄高捷成在《致叔父書》里寫到:“在這六年中東西奔波,南北追逐,歷盡一切千辛萬苦,雪山草地,萬里長征,在所不辭!無非為的是挽救國家的危亡!志向所趨,海浪**在所難阻!”“這是從戎的決心,這是救國抗戰為國犧牲堅決的立志!救國才能顧家,國亡家安在!”這種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黨絕對忠誠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當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指引。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烈們的紅色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按照中央和省、市、縣經濟工作、“三農”工作會議的部署,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發展實體經濟為重點,以鄉村振興為抓手,著力實施重點項目建設,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紅色家書體現了革命先烈們殞身不恤、抵御外侮、振興中華的家國情懷。革命烈士左權在他的家書中寫道:“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奮斗。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這擲地有聲的話語,抒發了一個共產主義戰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矢志不渝奮斗的遠大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