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挑戰是每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部分,只有通過挑戰才能取得進步。利用統計數據和具體事例來支撐總結的觀點和結論,讓總結更有說服力和可信度。這些總結范文涵蓋了不同領域和不同主題,可以豐富我們的思維和寫作技巧。
致敬英雄篇一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看到了一則新聞:“去年6月,印軍公然越線挑釁我方,我方幾名官兵前出交涉,卻遭敵方蓄意攻擊,他們英勇作戰,消滅了數倍于己的敵軍,但還是有4名戰士犧牲,一名戰士身受重傷。”
剛看到這條消息時,我為這些戰士感到熱血沸騰,他們殊死搏斗,保家衛國,都是中華好兒女。再往下翻,我沉默了,有人評論道:“這些戰士為什么會死?他們,是為我們而死。”我眼眶濕潤了,戴上了紅領巾,對著屏幕上的他們莊重的敬了一個禮,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現在我能坐在溫暖的房間里看著手機,就是因為有了他們護我們平安。我一直以為自己淚點很高,現在才知道,原來我是更會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戰士所動容。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有人在網絡上發表侮辱烈士,詆毀英雄,歪曲事實的言論。這些人有沒有想過,在他隨手敲著鍵盤,發出這樣的言論時,是誰給他提供了這樣安全的環境,這些人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那些戰士們對祖國邊境不遺余力的保護,你現在享受的一切還會存在嗎?但這么淺顯的道理這些人一定不會不懂吧,那他們的目的是什么呢?恐怕他們就是當代的“網絡叛國賊”!
我們雖然不能為祖國守護邊疆,但我們不能忘記英雄,讓我們記住這五名英雄:祁發寶,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讓我們不要把英雄當做一個個數字,他們都是一條條守護著我們的生命,是最可愛的人。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向英雄,致敬!
致敬英雄篇二
舉起右手,向崇高的白衣戰士致以隊禮!
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災難,降臨在春光明媚的祖國大地。一批又一批視死如歸的醫務工作者,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救死扶傷的醫德,義無返顧地走上抗擊非典一線,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經受嚴峻的考驗。不是戰場,勝似戰場,疫情就是戰斗號令,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與非典展開了殊死搏斗,以實際行動實踐著“南丁格爾精神”丁格爾精神”。在災難中經受考驗,在危難中眾志成城,對醫護人員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膽識與意志的考驗,更是一次精神與品格的檢驗。我從電視上看到白衣戰士舍小家、顧大家,拋下嗷嗷待哺的孩子,離別年邁的雙親,割舍新婚燕爾的愛人,堅定從容地走向抗擊非典一線。他們冒著時刻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危險,長時間奔波在病房、手術間,為患者送上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把生的希望帶給病人,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用熱血鑄就抗擊非典的鋼鐵長城,用愛心疑聚偉大的民族精神。
當我讀完《學習抗非英雄弘揚抗非精神》這篇文章時,一股熱血直涌心頭。除夕,一位姓周的非典病人在中山二院傳染病區進行治療。當時,姓周病人劇烈咳嗽。在處理痰液過程中,病人劇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帶著血腥從插管中噴出,在場的醫護人員從頭到腳都被污染,病房到處充滿病菌。二院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鄧練賢等醫護人員,明知身處危險,但沒有一人退卻。鄧練賢就是在這次救死扶傷中被感染的。頓時,我的眼睛濕潤了。大量帶血的痰液排出意味著高度的傳染性,但醫護人員們還是毅然決然地為病人做診治。鄧練賢就這樣被感染殉職了。他化作了一縷陽光,留下了光照人間的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覺得他們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們把生的希望帶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們把病人當作親人,一股親情的暖流溫暖著病人和他們家屬已冷透的心,令全國人民感動和敬重他們像陽光一樣高尚的情操。在抗擊非典中,這樣的英雄人物何止千百個,他們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確需要我們學習。
在20的中國里,在我們白衣戰士里,有這樣一群無私無畏、以救死扶傷為己任、舍生忘死奮戰在抗非典一線的英雄群體。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以自己莊嚴的隊禮,向戰斗在抗擊非典一線的英雄致敬!
致敬英雄篇三
一.廷巴特爾的藍色蒙古袍。
邊陲遙遠殿堂高,
悅目一襲蒙古袍。
海碧浪涌憑鯉躍,
天藍云卷任鷹遨。*。
風饕五秩無搖動,
雨沐八千根固牢。
草茂牛肥牧人富,*。
披紅掛獎氣更豪。
注1.藍色面料、祥云紋飾是廷巴特爾蒙古袍的元素。注2.從當地實際出發創新性采取“減羊增牛”保護草場,改善生態,帶領牧民致富。
二.張桂梅的觀音手。
雙手纏帖消痛藥,
十指扭曲訴辛艱。
常為孩子爭命運,
更替貧窮撐起天。
五更夜黑燈舉亮,
百程坎坷領行前。
踏石抓鐵初心踐,
鯉躍龍門改坤乾。
2021.6.30.
楊德義簡介軍旅生涯幾十年,退休在北京。曾長期從事部隊宣傳文化工作。喜歡古詩詞,也愛好散文寫作。有作品在《解放軍報》《紅葉》《戰友報》《內蒙古日報》等報刊雜志和《臥虎詩苑》、《古風新韻》等網媒微刊發表。咬文嚼字汲取營養,韻律平仄樂在其中。
致敬英雄篇四
當我們被迫窩在家中時,一批又一批的逆行者出現了。
他們是人民英雄!他們奔赴武漢,忙碌在一張張病床前,將自己置身于危險之中,只為了讓病人脫離危險,恢復健康。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個被確診為“漸凍癥”的病人,他拖著已有些僵硬的腿,用已經進入倒計時的生命,爭分奪秒地搶救一個個病人。還有一位醫護人員,一秒也不肯停歇,忘了休息,忘了吃飯。當她摘下口罩時,臉上幾塊地方已被口罩硌得青紫……那些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他們都穿上了防護服,戴上了口罩和護目鏡,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也看不到他們的樣子,但是,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本站——白衣天使,他們是最美麗、可愛的英雄!
我的媽媽,作為單位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員,也從大年初三開始就奔赴抗擊疫情的第二戰場,為了統計相關數據,每天早出晚歸,毫無怨言,為抗擊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微薄之力,雖然這份小小的力量可能不值得一提,但在我眼里,她也十分偉大,我為她感到驕傲!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正是因為這些英雄,才有我們安定的保障,我們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讓我們向那些戰疫情的英雄們,致敬!
致敬英雄篇五
大家好!
xx月xx日至xx日,我市境內普降特大暴雨。由于降雨強度大,匯流時間短,雨量集中,河水、溪流水位驟漲,引起山洪暴發、山體滑坡、公路塌方、水庫損毀、農田淹沒,交通、水利、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全市共有x個鄉鎮x個村、居委會不同程度受災,特別是xx鄉遭特大暴雨襲擊,受到毀滅性損失,降雨量高達x毫米。此次洪災,全市受災人口達xx萬人,并有xx人因災死亡,損壞房屋x間、倒塌房屋x戶x間,此次洪災造成全市直接經濟損失達xx億元。
災情發生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啟動抗洪搶險應急預案,積極采取措施開展抗洪救災各項工作;全市干部迅速投入到抗洪搶險第一線,積極開展抗災自救、恢復生產。由于此次洪災破壞性極大,防汛搶險物資非常短缺,災區群眾的日常生活和醫療衛生面臨諸多難題,救災資金緊缺給災區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工作帶來較大的困難,亟需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救死扶傷、扶危濟困、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幫助和支持災區人民重建家園,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在此,市慈善會向全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向社會各界人士發出緊急倡議: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伸出真誠的援助之手,幫助受災群眾度過難關,重建災后家園。
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舉不分先后,貴在有份愛心。對所有的捐獻款物我們將專款專用,全部用于我市災后生產自救,對于捐款捐物名單數額我們將在市媒體宣傳公布,以示鳴謝!
謝謝大家!
undefined。
致敬英雄篇六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那是一個動蕩的時代,他的童年時光,幾乎都是戰爭的威脅中度過的。那時的他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處逃難。
年幼的他不懂,為什么我們中國要受欺辱?為什么我要東奔西走?為什么中國要忍受饑餓和貧窮?等到袁隆平高中畢業,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穩定了,但在他的學業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難。上了大學是好事,可是學啥?父親的思想比較傳統,希望兒子能通過上學走入仕途,升大官,賺大錢。可袁隆平不樂意呀,他不喜歡錢,偏偏喜歡花花草草。在袁隆平的心里,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歸宿,在別的孩子把賺錢當成理想時,他卻對鮮花,綠草,果樹有著異常的向往。而他也確實這么做了。1949年,他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畢業后,被分配到了湖南農校任教。在那幾年,他邊教課邊學習,不光給學生提問題,更喜歡給自己提問題。課堂外的他,經常埋頭在田野間,去從實踐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災害來了,很多地方都鬧起了饑荒,人們有的餓死,有的病死,就連袁隆平的身體也有些撐不住。
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他愁得連覺都睡不好。在當時,雜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難題,就連發達國家的專業人員也沒有攻克,很多人都覺得袁隆平在癡人說夢,可他偏偏不服輸——“外國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們中國人不行!”人民挨餓的景象就是他的動力,他邁開雙腿奔走進田野,去尋找那從未有人見過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頭頂著大太陽,腳踩在爛泥里,彎著腰一點點地觀察、尋找,后來他終于找到了,可這僅僅是第一步。實驗,觀察,整理數據,撰寫論文……潛心研究了好幾個春秋,他才使雜交水稻成為了可能。
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斯博士曾這樣評價過他“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還給全世界帶來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開設了一片試驗田。他忘記自己是知識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驕陽下,哈著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認尋找他夢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陽光炙烤著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個悶熱的火爐,汗水流了一層又一層,在背上結了一層鹽霜,皮膚曬得黑得透亮。每天拖著沉重的身軀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說:“要不我們倆一起去,這樣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這樣艱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農民都自嘆不如。他的行動讓人不解,很多農民兄弟都問他:“你個知識分子,月月有工資拿,每天講講課,做做實驗多清閑啊。和農民一起吃這個苦;遭這個罪是為啥呢?”是啊,為什么呢?他們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著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夢想,讓人類戰勝饑餓的夢想。每當這時,袁隆平都會手拿煙袋笑一笑,隨即又鉆進那一望無際的稻田里。
袁隆平就是這樣安貧樂道,不懼困苦,不怕失落,他會從雜交水稻事業的每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致敬英雄篇七
小時候這兩個字存在于課本上,存在于電視上。現在這兩個字存在于2020年的春節,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共同抗對新冠肺炎疫情,上下一致,眾志成城。
這個時候,英雄出現在身邊。奮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小區村莊里的志愿者、日夜揮灑汗水的建筑工人等,他們用自己的力量保家衛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英雄!
古往今來,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的英雄,同時,也出現了無數贊美和歌頌英雄的話語。有流傳千古的詩詞,也有當代人真情的歌詠。今天,小編就跟孩子們來分享一下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熠熠閃光的英雄語錄。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這是中華英雄兒女們內心最真切的聲音。英雄可以是戰死沙場的士兵,可以是沖進火海救人的消防員,可以是衣著白衣的醫護人員,也可以是每天打掃衛生的環衛工人,可以是頂著烈日依舊干活的建筑工人,也可以是為了自己不辭辛苦付出的父母。
英雄不在天邊,而在身旁。
致敬英雄篇八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縱觀歷史長河,英雄輩出,豪杰云涌。在那璀璨的星河中,他們用那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他一直都是勝利者,卻輸掉了一場足以改變中華五千年歷史進程的戰役;他一直都心狠手辣,但到了性命攸關的時刻,他卻優柔寡斷了起來;他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但當四面響起楚歌,他卻顯得兒女情長。
他率軍五萬背水一戰,擊敗了不可一世、數倍于自己的秦軍,一戰成名;他一路高奏凱歌,鐵騎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但當曾經的手下敗將劉邦聯手叛離他的昔日屬下韓信,在楚漢爭霸中擊敗了他,他才品嘗到了失利的苦果,干澀而又深刻。
他曾一戰埋死了數十萬秦軍俘虜,由此背上了心狠手辣的千古罵名。但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中,我們分明又看到了那個優柔寡斷的他,那個本可東山再起卻不愿天下人在遭戰爭之苦的他,那個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他,那個烏江自刎的他。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在他的《駭下歌》中,我們讀懂了那份力能拔鼎的霸王;“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們分明又讀出了了這位英雄的俠骨柔情與兒女情長,以及他那有血有肉的真性情!
他是項羽,他叫英雄。
絕世梟雄。
荀彧曾是他最得力的助手。當他征討呂布時,張邈造反,正是荀彧為他保住了基業,為他日后稱雄中原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但他,卻讓荀彧自盡。
許攸是他戰勝袁紹的最大功臣,當初他赤腳相迎的許攸和被他手下將軍殺害的許攸是一個人,一樣的趾高氣揚,居功自傲,但他當時認為其仍有利用價值。過河拆橋,他干過不止一次。
但他仍是天下能人志士投奔的頭號選擇。知人善用,他親手提拔了于禁和徐晃兩員“五虎良將”;禮賢下士,是他為大魏留下了司馬懿這個天賜良將。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那個亂世,英雄亦奸雄,奸雄亦英雄。三國人物最難讀懂的是他,而要讀懂三國,必須先讀懂他。
他是曹操,他是英雄。
安邦英雄。
他是最無爭議的英雄,一個中國歷史上最標準的英雄。他將自己的一輩子都投入到抗擊金兵的戰斗中,畢生精忠報國,卻在即將大功告成時,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叱咤疆場的他,卻被小人秦檜的三言兩語擊敗,遺恨風波亭。
他是那么意氣風發,用八百人擊敗十萬金兵;他是那么勇猛無敵,殺退無數金兵;運籌帷幄,率領八錘大鬧朱仙鎮……一切的一切,都因為他有著愛國情懷和不屈不撓的民族魂。
他是岳飛,他叫英雄。
致敬英雄篇九
不知過了多久,我睜眼一看,眼前竟是一片戰火紛飛的激烈戰場。一群戰士正前赴后繼地向前挺進,可是一個橋形碉堡噴出的火舌阻撓住他們的前進。我覺得這個場面有些眼熟,不知在哪見過。忽然,一個戰士抱著炸藥包沖到橋洞里,然后,他毅然地用手撐起了炸藥包,點燃導火線。只聽“轟”的一聲,碉堡被炸塌了。戰士們一擁而上,消滅了敵人“這是董存瑞!”我猛地一拍腦袋說。剛才的小人又“倏”地冒了出來:“是呀!他為了讓這座城市早日解放,不惜犧牲自我。沒有他,這座城市的人們也許還是處在黑暗的社會里。”我的心頭不禁一震,趕緊點了點頭。
這時,小人又把我拽到一旁。只聽見“嗖”的一聲,我的四周一下被白光籠罩了。過了一會,白光消失了。我環顧四周,一個穿長袍,戴著副圓眼鏡的人正匆忙地收拾著東西。一隊人突然破門而入,把他抓走了。我們趕緊尾隨他們,來到了一間昏暗的房子里。一群兇神惡煞般的特務坐在桌前,墻角放著許多刑具。我被驚出了一身冷汗。那個人卻鎮定自若,無論特務怎樣拷問,那個人都冷冷地說:“不明白。”惱羞成怒的特務最終把他殺害了。突然,那個小人又蹦到了我面前,說“你明白嗎?剛才那個戴圓眼鏡的人,就叫李大釗。他是.....的創始人之一。”我一下呆住了,是他,這位.....的偉大創始人之一,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為我們今日的完美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石。如果沒有他,中國革命不知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
我的腦瓜豁然開朗,革命先烈們為了新中國,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多少鮮血和汗水!他們在無聲的戰場與真正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而今日的我們,怎樣能不祭奠他們,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呢?電腦小人欣慰地笑了笑,一下消失了,而我也回到了自我家里。
致敬英雄篇十
尊敬的戰役英雄們:你們好!
“我看到朋友圈的文章,好像又有一種病毒出現了。”還記得那天在客廳坐著剛刷到這條消息,就聽到家人也在討論這件事。“是sars嗎?算了還是別相信網上的謠言吧。”我說著。旁邊的姐姐也說不清楚。這次討論也在幾分鐘后就不了了之了,但誰都沒能想到,即將到來的,是比sars還嚴重的呼吸道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正月二十三是過年前一天,大家都著急忙慌收拾著東西準備回老家過年了,我注意到微博的消息放送:新型冠狀肺炎已感染了數多城市,其中武漢是最多感染地。消息一放出,整個網絡都沸騰了,我開始真正重視起來這種病毒,也是第一次認識到“野味”這個詞匯。我上網查找相關信息之后,看到一些人為了“長命百歲”,以吃到“天然珍寶”為傲,可如今的結果,是你們想要的嗎?魯迅曾在《狂人日記》寫到“我翻開歷史一看,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其實你我都知道,真正殺人的不是蝙蝠。
在那個本應全家團圓,闔家歡聚的除夕夜,幾百位醫護人員奔赴一線進行支援。曾經抗擊過sars病毒的鐘南山院士如今已八十四歲高齡,但他堅守崗位,始終如一。他用堅定眼神,用鏗鏘的話語,告訴我們,疫情面前,刻不容緩;即將退休的醫生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毅然決然奔赴防控最前線,在進入隔離病房前,給兒子寫下了一封家書;年輕的護士李瓊,因為長發不方便穿防護服,義無反顧將自己蓄了幾年的長發剪掉;感染病科的教授汪玲,一天戴八個小時的口罩和防護鏡,臉上被勒出紅紅的印子,臉頰和鼻子被磨的出了血;十六歲的陳琪方,她將自己的母親和外公“借”給患者,她說:“在我的世界里,我的媽媽和外公是很能干的人,他們能頂起這個家,同樣也能頂起患者的'這片天。”
只因有人需要,他們竭盡所能在抗疫一線沖鋒陷陣,這是他們的責任。隨著天數的增加,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死亡人數,出院人數的起伏,中國人民的心也隨之波動,因為對于我們來說,密切關注病情,為醫護人員加油,是我們的義務。
一批批醫療工作者奮不顧身,他們是英雄,他們背后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此致
敬禮
陜西師范大學錦園中學。
高于童。
20xx年2月26日。
致敬英雄篇十一
觀歷史,鑒水滸,識英雄,一壺煮酒蕩氣回腸;冰封火,臥沙場,那一場旗開得勝豪情萬丈。
且說那愚魯直人,禮數不到,言語冒失,剃度為僧,性質不改,偏嗜酒如命,兩桶酒下肚卻是“頭重腳輕,眼紅面赤,前仰后合,東倒西歪。似當風之鶴;搖搖擺擺回寺,如出水之蛇。”遭攔遇戒,惡語相向。此和尚不與一般,其性烈也。
又云這落魄小官,剛被革職,因著囊中羞澀,無奈賣刀,怎知寶刀出賣兩個時辰并無一人問價。將到晌午時分,卻遭潑皮牛二,撒潑愈奪其刀,幾番糾纏,其一砍銅剁鐵,二之吹毛得過,皆于其為之,唯獨其三殺人刀上沒血……難也。身在京中,如何敢殺人,說殺狗罷,牛二不與。言買刀罷,其又沒錢。幾番僵持不下,刀落人亡。這漢子,其心直也。
略地攻城志已酬,陳辭欲伴赤松游。時人苦把功名戀,只怕性命到頭。
幾分豪情壯肝膽,三寸巧舌嚼不爛,運酬帷幄梁山里,一戰誓把惡氣宣。
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云酬。
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
一百零兒慷慨激昂鐫寫的詠嘆調,在最后也沒能得到完滿結局,這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傷,但是魯直的烈,楊志的直或又是宋江的義,遠勝過那乏味空虛的時光。
當代英杰誰人又敢輕易浪費大好時光?
致敬英雄篇十二
在我看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勇于追求自己夢想的人,不論夢想大小,成功或失敗。
萊特兄弟出生在一個窮苦的牧羊人家里,每天放羊時望著頭頂上大雁飛過,他們夢想自己有天也可以像大雁一樣飛在空中,這在當時任何人看來都是傻得可憐的異想天開。但他們并不為此感到羞恥,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們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最終,第一架飛機問世了。
萊特兄弟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們就是真正的英雄。
西楚霸王項羽,力能扛鼎的一代英雄豪杰,幼時觀秦始皇出游,許下“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志。巨鹿之戰中,他破釜沉舟,帶領八千子弟兵打垮秦軍主力,擊敗各路諸侯。他追求幼時取代秦始皇稱帝的夢想,愈戰愈勇。雖最后兵敗垓下,無顏見江東父老而在烏江邊自刎,但他無疑生為人杰,死亦是鬼雄。
項羽最終沒能實現夢想,他失敗了,但也可以說他成功了,因為他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他是真正的英雄。
夢想人人都有,但追求夢想的道路不會好走。一路上會有嘲笑、有阻礙、有打擊,還會有你摔倒時毫不留情的落井下石。如果你退縮了,那你就是的懦夫。丑小鴨也會堅持相信自己能變成白天鵝,毛毛蟲也勇于追求破繭成蝶的夢想。真正的英雄會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等你有一天成功了,你會發現:英雄氣魄就在你身上。
致敬英雄篇十三
2020年農歷鼠年的春節遭到了“冠狀病毒”的兇猛襲擊,往日車水馬龍的大街上變得空無一人,清冷極了,只有幾片落葉孤零零地從風中飄過,時間也仿佛停止了。電視上,手機上滿是疫情的最新信息……人心惶惶之時,來自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逆風前行,奔赴戰場,向疫情發起了頑強的進攻。
德高望重的鐘南山爺爺已經84歲了,本可以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但他仍在此刻挺身而出,來到了抗疫前線。2003年,“非典”來襲,已經67歲的鐘南山爺爺承擔重任,直到取得最后的勝利。“把重癥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這句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給全國人民帶來了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時隔17年后,他又一次披掛出征,重上戰場。這種舍生忘死,為人民鞠躬盡瘁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動啊。
現在,終于看到這場戰爭勝利的曙光了,前線的將士們也在陸續返回。我有多少心里話想對那些英勇無畏的白衣天使們說,我想告訴他們,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也是我心中最美的天使。我要以他們為榜樣,不怕一切艱難險阻,最終實現自己美麗的人生目標。
英雄的精神讓我們更加相信,疫情無法擊垮我們,只能讓我們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