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一
“我的確不喜歡那條毛褲,灰不拉嘰,真的很土氣。前天,母親才完成了這件“作品”,沒想到被我潑了一頭冷水。”――《母愛的溫度》。
你是否收到過那樣的棉褲呢?你是否喜歡那樣的棉褲呢?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無論在哪里,穿著母親做的衣服,才是最溫暖的。作者的母親為作者織了一條毛褲,但是作者卻不怎么喜歡,她因為毛褲難看,上班時沒有穿而感到寒冷。但是母親仍然想著她――這就是母愛的溫度。
小時候,我見過奶奶給爸爸織毛褲,一針搭一針,手法很嫻熟,織毛褲特別累,織一會兒胳膊就會又酸又麻,但自己家織的毛褲要比買的毛褲厚實得多,奶奶織的毛褲同樣又重又難看,但卻在那個冬天溫暖了爸爸。
也許你以后會收到像文中那樣的灰不拉嘰的毛褲,請你不要嫌棄它,請你收好它,因為里面有母愛的溫度。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二
母親,是我們一生最要感謝的人。她用愛,感動兒女;母愛,永遠崇高,即使多么貧窮,但這抹不去母愛的深沉與寬厚。《血染的母愛》一文,讓我對母愛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文中的母親不惜用生命和鮮血保住女兒的生命。你一定為這位母親非常感嘆吧!但是,母愛的表達有許多方式,它不需要任何豪言壯語,也不需要任何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對母親的愛。天下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兒女呀!
母愛是一把傘,為我們擋住成長路上的風風雨雨;母愛是一盞燈,為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母愛永遠崇高!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三
今天下午,我在家讀了《感動小學生的100個母親》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母愛的姿勢》,讀完后,我深深的被文中的母親打動了,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家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兩層上鋪里,母親半夜起床上廁所,忽然聞到一股濃濃的煙味,馬上便意識到出事了,等丈夫從夢中驚醒已來不及了,全家兩個女兒和三個兒子還有兩個雇工都被困在大火中。
孩子們驚醒后,注意聚攏到母親身邊,他們嚇壞了,母親忽然想起閣樓上的天花板只有一層,砸開它就可以逃生,父親立馬帶著兩個雇工砸開天花板逃了出去,出去后就再也沒回來,屋里大火離母親和幾個孩子越來越近了,幸好有一個雇工留了下來,她把手伸向大兒子,可大兒子夠不到,于是母親跪下將大兒子托舉著救了出去,又用同樣的方法就出了二兒子和小兒子還有小女兒,此時屋里僅剩大女兒和母親,火已經燒到了她們的衣服,母親快沒有力氣了,他奮力抓起大女兒,求出了最后一個孩子,可當雇工把手再伸向母親時,母親已經沒有了站的力氣,轉眼被大火吞滅了,等消防隊員撲滅大火去尋找母親時,看到了極為壯觀的一面:母親跪在閣樓內的墻下,雙手保持著托舉的姿勢。
這位母親太偉大了,為了把自己的孩子送出火海,他拼盡全力,不畏熊熊的烈火,最終自己葬身火海,死的時候還保持著托舉孩子的姿勢,那是發自內心、偉大無私的愛的表達,血濃于水,為了孩子,母親能不顧一切。母親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遇到災難的時候,他毅然選擇犧牲自己,給予孩子第二次生命,是母親給了孩子兩次生命,它是多么的讓人敬佩呀!
我相信,母愛能創造奇跡!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四
周五的閱讀課上,語文老師帶領我們閱讀了一篇名為《母愛的較量》的文章,文章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對母子在荒山野嶺中碰到了兩只狼,一只母狼和他的狼崽。面對著兩只惡狼,母親舉起了手中的砍刀。最后卻是小狼壓住了母親而母狼壓住了兒子。兩方對峙著誰也不敢先動,因為對方必將殺死自己的兒子。在黑夜中兩位母親對峙了五分鐘,卻誰也沒有動手,因為他們都無法承受那巨大的損失。最后母狼先一步妥協,放開了兒子,母親將狼崽扔進草叢中,母狼便沖了過去。母親則抱著受驚的兒子,向家中跑去,剛剛到家就昏倒在地。
對于題目中的“較量”,指的應該就是文中母狼與母親對峙的情節。在短短五分鐘的對峙中,他們無時無刻的不在較量,無論誰輸了這場較量,結局都十分的悲慘。但是他們都沒輸,他們都保護了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她們的兒子。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母親也給了我很多幫助,在我尚不懂事的時候,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又幫助我學習,當我的輔導老師;初中時我開始住校,她幫助我適應住校生活……在我短短十幾年的生活中,母親已經成為我最重要的人之一,在母愛的支持下我才能成為現在的樣子,我才能伴隨著坎坷一路成長。
動物之間尚有母愛,人類之間的母愛就顯得的更加的珍貴與理性。人人都有母親,而母親的愛,是上天賜予的最大恩賜。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五
撐起了一把保護傘。鳥媽媽本可以展翅飛去,可是它沒有那樣做,而是用自己的生命保護著翅膀下的孩子們。眼淚不由得模糊了我的雙眼,仿佛回蕩著鳥兒焦急的喊叫聲,眼前仿佛浮現出鳥媽媽那堅定的眼神和絲毫不動的身軀。鳥媽媽在列火燒身時強忍劇痛,一心只想著孩子們的安全。在烈火中,它譜寫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母愛之歌!
我們的母親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可在無私的母愛的庇護下成長的我們,有時忽視了母愛的本質。是自己被什么迷住了雙眼,還是我們的心靈上有了冷漠的灰塵?母愛是普通的,但同時也是最偉大的。它普通得就像小草,遍地都是;偉大得絕不遜色于大海的深度。母愛是一首歌,在寒冷的冬夜在我耳邊縈繞,使我倍加溫暖;母愛是一汪泉水,在我干渴時會突然出現,讓我那干啞的咽喉倍感滋潤。母愛不會在你千鈞一發的時刻縱然消逝,也不會在你貧困無助時無情離去。
母愛,人世間最溫暖最美麗的愛!讓我們也熱烈地愛護,尊重我們的母親吧!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六
原來,這時一直產后不久的母黃鼬。怪不得它求生的欲望那樣強烈,怪不得它為逃生而不惜慘烈地脫皮而去,因為它是母親。母親的天職,促使它掙脫架子時已將死置之度外,已將扯皮裂肉的痛苦拋在腦后。被困后它只有一個信念:盡快喂養嗷嗷待哺的孩子,哪怕……想到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眼淚也不禁奪眶而出,這就是神圣的母愛!它為了和自己的孩子團聚,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痛苦置之度外,為了孩子,它居然忍著劇痛,把自己身上的皮扯掉了,是什么力量讓它的信心那麼堅強――是母愛,是因為它是一位母親!
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感情,也是人世間最真摯的感情。看來隨意的眼神,聽起來似乎平淡的話語,無不蘊含著令人動心的真情!母親為我,甘愿含辛茹苦,操碎了心,她給予我的愛太多、太深了!
媽媽,她不如比爾?蓋茨那樣有錢,不如花木蘭那樣英勇,不如爸爸那樣能干,但我,深深的愛著她,而她的愛也都寫在我心靈的最深處。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七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篇比以前都深刻的,關于母愛的文章。那就是《母愛的較量》。它選自《成長的歲月》2。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人的母愛和狼的母愛。這兩樣都是極其深刻的。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小孩放學了以后,沒有及時回家。被母親發現并帶回家的路上,發現了兩只狼。一只是母狼,像一條碩大的狗。身后還跟著一只小狼。它們做出要攻擊的姿勢,想要把這個母親和孩子當成訓練捕食的對象。后來,這個母狼咬住了這個孩子,而這個母親抓住了這只小狼。母狼最后放了孩子,母親最后也放了小狼。
她們都把對方的孩子放了,這是為什么呢?這都是因為母愛。那個母親要是不愛她的孩子,她會拿到去砍小狼嗎?不會。正因為他知道所有的母親都有母愛,所以她才會去砍小狼。她知道母狼一定會來救小狼的。而那只母狼,在母親剛剛把小狼抓住的時候,如果它不懂得母愛,她就一定會去和母親拼命,不會去抓住孩子。正因為它跟人一樣,也有母愛,所以,最后他才會去抓住孩子,以這個條件來救自己的孩子。而且,他們兩個都理解對方的母愛,都把對方的孩子放了。
我覺得這兩個母親都很了不起,他們都能為自己的孩子著想,哪怕自己出事也行。我覺得這跟我們學過的課文《麻雀》差不多,那只勇敢的老麻雀,為了自己的孩子,她什么都不怕,竟然去阻擋獵狗,就自己的孩子。她母愛的力量還真把獵狗下了一跳,母愛的力量竟然是它逃過一劫,真是奇跡。
這兩個母親在這篇文章里,是在較量母愛。她們都在比誰的母愛強,誰的母愛強,誰就能勝利。母狼非常愛小狼,那么,它就拼命地讓孩子受苦,這樣,母親就會害怕,就會放了小狼。母親非常愛孩子,它也就要在母狼面欺負小狼,讓母狼讓步,放開自己的孩子。她們兩個都這樣做,才持續了兩個人沒有退步的局面。最后,還是母狼退步了,它不想這樣持續下去,它知道,如果這樣下去,自己的孩子肯定會有危險的,還不如早早把它救下來好。
這篇文章的兩位母親感動了我,我希望天下的母親都能成為這樣。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八
我們常常說:“母親很愛我們,我們也很愛母親。”可是,母親對我們的愛是大海,我們對母親的愛最多算上是一條透明的小溪,跟大海的浩瀚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母愛無邊。
我曾讀過一篇名為《母愛的力量》的文章,講的是在春秋時代,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捕捉黃鼬,那時的黃鼬皮相當值錢。“我”的父親捕捉到了一個相當大的黃鼬。天剛亮“我”就去看。可只有一塊皮,卻不見黃鼬的身影。突然,“我”看見了一條血色的痕跡,“我”順著走去,“我”驚呆了,原來……讀到這里,我眼睛濕潤了。這是一只產后不久的母黃鼬,那天晚上它被鐵夾子夾著,它不斷地向前跑去,想掙脫開鐵夾子,但都無濟于事。但是它不放棄,還是不斷地向前掙脫。它早已把撕皮裂肉的痛苦拋到九霄云外,心里只有一個念頭:盡快哺育剛出生不久還在嗷嗷叫的孩子。是什么驅使它這樣做呢?是母親的天職,因為是一位母親,母愛無邊!
媽媽,她不像科學家那樣博學多才;也不像戰場上的戰士一樣英勇奮戰;她不像醫生那樣救死扶傷;也不像運動場上的體育健將那樣為祖國爭光,但是,平平凡凡的她給予了我們偉大的母愛。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九
初衷:
野狼特戰隊一周一次的思維導圖訓練,本周的訓練主題是“三八婦女節”。
原因是:
1、這書里涵蓋了“婦女”的兩個角色,就是媽媽和女兒。
2、我又是媽媽,又是女兒。可能媽媽的使命感會更強。也想看看自己給到的母愛是不是羈絆的。
看了書評,有些人哭了,有些人很有感觸,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夠重新正視自己與母親的關系,有些人后悔自己沒有在20幾歲的時候看了這本書。
內容分享:
自戀型的媽媽,有2大特征:一是情感匱乏,她整天關注的都是自己的感受。二是強烈的自我關注,做任何事情的考慮角度都是從自己出發,很少關注別人,她會控制女兒按照她的方式去生活。
自戀型的媽媽,有9個特質,我進行了歸類:
1、從自身定位開始。她總覺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總覺得自己做什么都是最好的。她覺得自己享有特權,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讓她等。她相信她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只能被其他特別的人、地位高的人或社會名流所理解。
2、從需求而言,她需要過度的崇拜,她對為你做的每件事情她都需要得到你的贊美、感激和恭維,比如做的飯很美味、挑選的衣服很有品味等等。她專注于無止境的成功、名利、美貌、才華的幻想。比如瘋狂的騎著電動車、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一天能帶著孩子五六個班的跑下來。
3、從人際關系而言,她喜歡利用別人來幫自己實現目標,她覺得這很正常。她缺少同情心,當女兒難過的'時候,她總會說,你應該堅強一點,而不會安慰她、理解她。她嫉妒別人,甚至有時會嫉妒自己的女兒。她傲慢、目中無人。
自戀型媽媽的女兒,她要按照媽媽的想法生活,又會是怎樣的呢?
一、為什么我總覺得沒人愛我?
二、為什么我總覺得我做的不夠好?
三、為什么我經常覺得空虛?
四、為什么我總不自信?
在這樣的心里環境下生存的兩個人中間,有十根毒刺:
第一根:女兒總想得到愛和嘉許,但是卻永遠無法取悅母親。“為什么我怎么做你都不滿意!”
第二根:母親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你感覺怎么樣。出門前會把你收拾的漂漂亮亮,而不考慮你是否舒服;找男朋友要找個什么樣的男朋友才有面子、才門當戶對,而不是這個人愛不愛你。
第三根:母親會嫉妒女兒。在西方會比較多見。但在中國,在家庭會議中也可以看到一點。
第四根:不支持女兒的自我表述。有時媽媽會用哭來做逃避的通道,當女兒試圖去講清楚事情時,媽媽總會拒絕。
第五根: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圍著母親轉。甚至家里的父親也不得不圍著母親轉。
第六根:母親沒有同情心。這是自戀型媽媽的標志性特點。
第七根:母親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情緒就會摔門、摔東西。能夠發泄出來的情緒也只剩下了憤怒、抱怨,所以有些女兒會表述“媽媽像石頭一樣冰冷”。
第八根:母親愛挑毛病,指責別人。
第九根:和女兒成為閨蜜,穿相似的,做類似的事情。其實這也是一種容易讓孩子對母女關系界定不清晰的方式。甚至隨著年紀增長,女兒充當起了媽媽的角色。
第十根:女兒和媽媽之間沒有隱私,她不尊重女兒。
自戀型媽媽如何識別?共有6張面孔,而且也會影響出女兒身上的一些特點:
一、浮夸外向型媽媽。
二、成就導向型媽媽。
要求女兒做任何事必須成功,所以會為了成功不惜任何代價。她給予的評價多半是外在的,而不是內在。比如“孩子是個成績很好的人”、“孩子是個表現很棒的人”就是外在因素決定的評價;而“孩子是個心地很善良的人”等等等就是是孩子的內在表揚。
三、心身疾病型媽媽。
動不動就會說自己身體哪兒哪兒不舒服,經常要孩子帶去醫院檢查。其實檢查也沒有什么大問題。其實這個可能是由于她自己在小的時候就很缺愛,所以在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之后,就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家里人圍著她轉,來獲得愛。
四、成癮型媽媽。
五、不懷好意型媽媽。
經常“潑冷水”的媽媽,愛挑事。
六、情感饑渴型媽媽。
女兒會呈現出的特點是:
1、過度在意形象。
總覺得自己長得不好,不夠完美。
2、自我加壓。
永遠是通過不斷的努力,當下的是不滿意的,幸福永遠在下一刻。
3、尋找外在的補償。
找老公一定是找特別寵她的,獲得想要的愛。
一、感受比外表更重要。
和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感受對方的感受,重視她舒不舒服,重視她的男朋友愛不愛她,而不是外在的東西。
二、試著獨立出來。
從空間上,可以搬出來。從情感上,交流上,可以不按照她的方式,也可以和她表明你的底線。
三、在改變的期間和諧相處。
不指責她,而是要感謝她。因為所有的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孩子,只不過她以她的方式來愛你。
四、建立自己的愛的體系。
很多時候,這種傳承是一代接著一代,有時我們最不想成為的那個人,很有可能你最后就成了他那樣的人。如果想讓自己的下一代讓自己的女兒不走相同的路,那就建立自己的愛的體系。重品格,培養孩子有愛人的能力。這樣才會結束這樣的“遺傳”。
感悟:
我也是媽媽,也是女兒。很慶幸自己沒有這樣的“自戀型”媽媽。但是我相信這本書并不是專門給自戀型媽媽看的。更多的我們,是要在這本書中找到我當下或許也有相同的一些些問題,進行改善,更注重內在,注重愛人的能力。女兒是一個單純的個體,給她贊美、嘉許,幸福就在當下,而不是下一秒。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十
讀《這就是母愛》,一種令人震撼的母愛感動著我,使我潸然淚下。
那是一個發生在土耳其地震中的故事。地震兩天后,救援人員在縫隙中看到一位母親用手撐著地,用背部頂著沉重的石塊為自己7歲的女兒撐起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當救援人員好不容易把小女孩從媽媽的身軀下救出時,小女孩早已氣絕多時。當面對媽媽“我女兒還活著嗎?”的問話時,救援人員終于忍不住放聲大哭,并騙她說還活著。因為他們知道女兒是她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
這就是母愛!整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讓我從頭到尾都被感動著。母親撐起的不只是石頭,還是一片愛的天空。母愛使這位母親創造了奇跡,她用瘦弱的肩背撐起了巨石,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女兒還活著的希望使她堅持到被救出的那一刻。在故事中,我讀到的全是母愛。母愛讓母親創造了奇跡,母愛讓母親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生活中,我們可能不一定碰到地震這樣的事,但我們的母親也一樣在為我們默黷付出母愛。我們應該感到幸福,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母親創造的港灣里。
課文母愛的讀后感篇十一
在我最喜歡的一個作家的博客中看到了他推薦的一本書《母愛的羈絆》,買回來以后迫不及待的將整本書讀完,感觸良多。
在《為何家會傷人》那本書中,提到每個成人其實也是小孩,每個成人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性格的缺陷,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小時候我們的父母或是環境給我造成的,每個人都有兩次的成長的過程,一次是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第二次就是自己哺育孩子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夠認識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問題所在,那么在第二次哺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就能夠避免自己性格缺陷在孩子身上重蹈覆轍。
《母愛的羈絆》這本書的英文名字就是“healingthedaughterofnarcissisticmother”,就是指出了之所母愛會有羈絆,就是因為母親的自戀的性格特質造成的,孩子永遠會問自己一個問題“willieverbegoodenough”,一直會有一個陰影籠罩著自戀母親的孩子:我足夠優秀嗎?我的這些優秀的特質能夠討得母親的喜歡嗎?孩子不得不在很小的時候就給與自己很大的一個壓力,自戀母親沒有帶給孩子一個溫暖安全的成長心里環境。這本書令人動容之處是:“這不是一個生氣、不滿、憤怒的投射之旅,而是一個理解之旅。”之所以有這樣的自戀的母親,是因為母親在還是小女孩的時候肯定也遭受過不能克服的心里障礙和陰影,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教會女兒和母親一起面對這些成長過程中不能逾越的障礙,從而是母女關系得到改善,母親和女兒都得到康復。
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還是最后一章《結束自戀母親的影響》,自戀母親的女兒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惑,怕自己重蹈自己母親的覆轍,告訴你做為母親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做為母親必須解決自己的問題,最小程度的讓自己的孩子收到這種自戀的傷害。
同情、責任、特權、價值、真誠、這些至關重要的人格特質,我們都要給予孩子,最后在生活中找到生活中的另一半,完成自己的只屬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