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博物館的導游詞(通用13篇)

2023年博物館的導游詞(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5 07:17:03
2023年博物館的導游詞(通用13篇)
時間:2023-12-15 07:17:03     小編:筆舞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一

今天我去了參觀活動的第三站——上海航海博物館。上海航海博物館很大,一共有三層,里面展出了很多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古今船模,這些船模做得真的很精致、很逼真。此外博物館還展出了古代用來捕漁的真船,很像我在菲律賓看到的最簡單的螃蟹船。展出的船模中最大一艘是木制船,由真船改造,有三層樓那么高,好氣派呀,我還上去拍照留影了呢!

船在以前是運輸貨物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博物館里有一個展廳專門放映造船過程,還展出船上的主要設備,我看了覺得人類真聰明真偉大,能發明這么好的交通工具。為了體現船的'功能,航海博物館還展出了很多古時候用船運輸的各種物品,有瓷器、銅器和絲綢,真的很珍貴。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模擬體驗艙。模擬體驗艙就是一個模擬的船體駕駛艙,里面的設備是模仿真船制作的,有方向盤、儀表盤,窗子就是一個大屏幕,屏幕下方是黃浦江,兩邊是黃浦江兩岸的江景,最神奇的是模擬艙會配合屏幕上的江水輕微晃動,這時只要你戴上立體眼鏡,兩手把住方向盤就會感覺你真的把船開起來了。真高興我今天當了回船長,這種感覺和我昨天體驗開火車一樣奇妙。

一出航海博物館我就迫不及待地問爸爸下一站的參觀內容——上海玻璃博物館,我好期待啊!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二

如果要領略一下本世紀初澳門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島南岸的海邊馬路看看。這個區域被本地人稱為『龍環葡韻』,它是島上的舊城區。這裡有五棟建於十九世紀未,外型優雅的葡式住宅。

其中一被用作住宅式博物館,展示了當時土生葡人的家居風格;歐式的家俱擺設和中式的裝璜融洽地共處一室,把當時雙重文化地區內,上流社會的悠閑雅致表露無遺。

其餘的.房子分別用作可容納四百名觀眾的展覽廳、工藝中心、酒吧和葡國民族史展覽館。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三

今天我們來到了北京軍事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共有三層。

我們先來到了第一層,我看到了軍用大炮、飛機和坦克。我們還看了專門存放軍用輪船和飛機的大倉庫。首先軍用飛機映入了我的眼簾,這里有世界各地的軍用飛機,還看到了三個破損的飛機機殼。還有幾艘大輪船,媽媽說這些都是軍用輪船。

接著我們來到了軍事博物館的第二層,第二層首先看到的是一些槍支彈藥,還有一些被切割開“內臟”看上去像腸子一樣的手榴彈。看到這些手榴彈讓我想起一個阿姨講的:日本和中國戰爭時期,中國人撿到一個手榴彈,可是沒有拉弦就扔了出去,沒有爆炸,得到了日本人的嘲笑。我想首先要學會使用武器。我們走啊走看到了一個大水雷,我問媽媽:“媽媽,水雷會不會爆炸啊?”媽媽說:“這些都是展覽用的,不會爆炸。”

接著,我們看到了許多軍刀,還有輕機槍。槍上面有一幅圖,是世界上第一個制造輕機槍的介紹。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了許多輕機槍,都是由那把輕機槍改進而成。

后來,我們又來到第三層。我們看了許多關于軍隊救災的圖片。我們看到了大興安嶺火災的圖片,看了在大興安嶺救火時使用的電機和工具。然后我們看了關于解放軍擋洪水的模型,有幾個解放軍在訂木樁,有幾個解放軍在扛麻袋,一個解放軍在水中解救困在樹上的小孩。

我們又往前走,看到了一些人的模型,他們穿著各種各樣的海軍服。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了一個大圖片,上面有一些軍人在走步,我也學著他們的樣子走步。

媽媽看了一下表快到時間了,就趕緊下樓了。到了集合的地方,又發生了意外,姨姥姥走丟了。然后好多人去博物館找她。媽媽說姨姥姥可能去大門口了。姥姥走到門口終于找到了她。

一場虛驚后,我們上了車向下一個目的地駛去。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四

各位朋友:

你們好!

歡迎來國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十佳人文景觀、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的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參觀游覽。我是講解(導游)員小明,希望我的講解(導游)能給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虢國博物館是依托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周虢國墓地遺址而建立起來的遺址性專題博物館。它北依黃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博物館,也是三門峽市目前唯一的一座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現在請各位隨我一起來領略虢國博物館的風采吧!

游覽虢國博物館必然要提到“虢”、虢國。在這里我一一向大家介紹。虢“字最早見于安陽殷墟甲骨一期卜辭,本義為雙手奮力搏虎的會意兼形聲字,引伸為象猛虎那樣去搏斗。用虢取名,表明了作為西周初期分封的嫡親諸侯國——虢國人的能征善戰,并因其軍事力量強大,功績較多,受周王室器重而威鎮邦國。西周晚期,它從陜西東遷到河南三門峽一帶,建都上陽(今市區李家窯)。在諸侯雄起,并蔑視周王的情況下,三門峽虢國國君為維護周王室權威,不遺余力,并因此得罪晉國。公元前655年,晉國用計借道虞國,出兵滅掉了虢國,”假虞滅虢,唇亡齒寒“的成語典故由此而生,并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進入館區,在具有虢國特色彩旗的映照下,極具震撼力的是這磚紅色大型浮雕墻——《虢國車馬出征圖》。它由716塊廣東運來的紅砂巖刻繪而成,長57米,寬9.3米。作為全省最大的巨型浮雕作品,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軍事強國——虢國軍隊東征西討的史實。仿佛使人一下子進入2800多年前的虢國,品味其獨特歷史文化內涵。

在高高的黃河樓及二樓平臺上,四周景色盡收眼底。不遠處如帶狀的河流就是黃河。腳下,館的主體建筑,如同一輛周代的戰車橫亙在黃河之濱,向世人展示著曾經的威武英姿,建筑學家用建筑的凝固語言表述著虢國的歷史。

進入序廳,右面墻壁上的這張巨幅彩照是攝影藝術家在附近的黃河邊拍攝的。光與影的組合顯示了母親河最亮麗的一瞬。“我們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用毛澤東這位彪柄千秋的偉人的感慨作為題記,點明了黃河與中華民族的深厚關系。作為黃河文化其中一環的虢國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樓梯口的這兩組玉人造型,各位可以猜猜它們象什么?它們是按照虢季墓出土的一個玉人仿制的。大家看它們,上頂玉壁,就象頭戴寬大的帽子,雙目下垂,雙手交叉于胸前,好似兩位迎賓使者畢恭畢敬的佇立在這里,真誠地歡迎各位的到來。

虢國博物館向社會開放的基本展覽有五個,它們分別是《虢國春秋——虢國歷史文化展》、《虢寶擷英——虢國墓地出土文物精華展》、《車轔馬蕭——虢國大型車馬軍陣遺址群展》、《國君覓蹤——虢季墓遺址群展》、《梁姬風韻——國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下了樓梯,這五個展館在古香古色的背景音樂聲中一一展現。

《虢國春秋》展用文字、圖片、沙盤、壁畫、藝術造型等多種形式,向大家介紹虢國的歷史(由來、都城、疆域、國君世系)及虢國墓地的發掘情況。請大家看虢國墓地位置沙盤,在這里我向各位介紹虢國墓地發掘情況。虢國墓地遺址就位于三門峽市區北部上村嶺的這片高崗上,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大型邦國公墓。西周、春秋時期的高級貴族族葬地在河南省浚縣辛村的衛國墓地、平頂山的應國墓地、北京房山縣琉璃河的燕國墓地和山西晉侯墓地等都有發現,但象虢國這樣如此嚴整、如此規模的公墓及陣容龐大,氣勢恢宏的車馬坑群則極為罕見。從20世紀50年代發現以來,虢國墓地先后經過5次鉆探,兩次大規模發掘,探明各類墓葬遺址近800處,出土各類文物3萬多件。其中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北部高級貴族墓葬區發掘的兩座國君墓,一座國君夫人墓和一座太子墓等最為著名,相繼出土各類文物26000多件。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制作之精、保存之好、價值之高都是建國以來兩周考古中僅有的。國君虢季、虢季夫人梁姬及太子的陪葬車馬坑群氣勢壯觀,按行軍隊列擺放,構成了我國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車馬軍陣。它們充分體現了西周時期級別最高的諸侯君王的奢華生活,為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史料。難怪世界著名的考古學家俞偉超先生贊譽其為“驚人的考古發現,燦爛的古代文明”。一位外省來的老考古工作者也不無感慨地說:“我一生中能挖掘一座有這樣豐富內涵的墓葬,將死而無憾。”虢國墓地也在1990、1991年連續兩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又入選“20世紀河南10項、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在各位對虢國的歷史有了一個簡要的了解之后,請大家隨我進入《虢寶擷英》展廳。

《虢寶擷英》展出的是90年代以來虢國高級貴族墓葬區發掘出的文物精品,它們按青銅珍品、玉器精華和其它質地文物三部分進行展出。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因其顏色青灰而得名。虢國墓地出土的青銅器不僅有威嚴凝重的食器、水器、酒器、樂器等廟堂禮器,也有紛繁多樣的兵器、生產工具和車馬器。它們數量眾多,造型別致,制作精美,青銅的應用滲透到虢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這組展柜中陳列的是2011號太子墓出土的一整套禮器鼎、簋、鬲,它們是貴族們平時生活中使用的食器,被組合使用在大型禮儀場合以表示其身份和地位。他們活著時這樣使用,死后也按這樣的規格隨葬。據當時的規定,貴族們身份和地位不同,所使用的鼎、簋、鬲數量也不同。這7鼎、8簋、8鬲體現的是相當諸侯一級的級別。在“青銅珍品”中,獸叔盨,虢碩父簠等均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盨作為食器,流行于西周晚期,它的蓋上有四個足,可以讓器蓋反過來平放盛物。這件盨可謂極品文物,它制作精美,色澤光亮,表面幾乎沒有銹蝕的痕跡,器蓋上鑄有4行31字,為“獸(單)叔奐父乍(作)孟姞旅盨,用(盛)、(稻)、(穛)、需(糯)、(粱),加(嘉)賓用餮,有飤(食)則邁(萬)人(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翻譯成現代文就是:獸叔奐父為孟姞作銅盨(讓她)用此盛粱、稻、糯米等做成的食物供佳賓們享用。有了食物就能夠萬年無疆、萬壽無疆,子子孫孫們可以永遠使用它。從銘文內容可知這件銅盨是單國貴族為女兒嫁到虢國所送的陪嫁,這為研究虢國與其它諸侯國的關系提供了實證。簠也是禮儀活動時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的青銅食器,出現于西周后期,流行于西周未春秋初。它的形制以幾何形為主,棱角分明,俊秀灑脫,蓋和器形狀相同,上下對稱,合起來成為一體,分開則為兩個器皿,使用時極為方便。這件虢碩父簠,通高19厘米,蓋、器銘文相同,銘文自左至右豎排三行為:“虢碩父乍(作)旅(簠),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因古文字中石與碩相通,使我們想到西周末年為幽王出烽火戲諸侯點子的有名權臣虢石父。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曾提到他。根據史料記載虢石父憑著周幽王的寵信,挑唆幽王廢掉申后和太子臼,立幽王特別寵愛的美女褒姒為皇后,立褒姒的兒子為太子,并與褒姒結成死黨,狼狽為奸,這就極大地破壞了周立國以來執行的嫡長子繼承制,嚴重降低了周天子的威信,激化了周王室與申國(在今河南南陽市北)的矛盾。后來,幽王為換取褒姒一笑,竟聽從虢石父的鬼話,以烽火戲弄諸侯,招致諸侯們判離。公元前771年,申國、曾國(在今河南方城)一氣之下聯合犬戎等少數民族部落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于驪山腳下。申侯和曾侯就立原太子臼為王,這就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到前720年在位)。周平王即位后,遷都洛邑(今洛陽),人們后來就稱洛邑的周為東周。

商周時期,高級貴族在舉行各種禮儀活動時,都要配以音樂,以此來協調動作和烘托氣氛,“鐘鳴鼎食”這個成語就是反映他們這種奢華生活的。在虢國墓地,國君和太子墓出土的青銅樂器主要有鐘、鐃等。

鐘是一種打擊樂器,用木槌敲擊演奏。在當時,它同鼎一樣是一種權力和身份的象征,是體現當時社會等級制度的重要工具。按照懸掛方式的不同,鐘可分為甬鐘和紐鐘。這里展出的是甬鐘。鐘在使用時一般成組出現,形制、紋飾、銘文一樣,只是大小依次遞減,這樣的一組稱為編鐘。商代的編鐘三枚一套,晚期五枚一套,西周中晚期增至八枚一套,東周時期增至九枚一套,也有單獨一枚的稱“特鐘”。鐘的大小與音的高低有很大關系,大小相差越大,越可以利用其不同的聲響效果演奏出一種莊嚴崇高,甚至是肅穆可怖的樂曲。虢國墓地2009號墓出土的這八件鐘鐘體厚重,造型相同,大小依次遞減,只是個別遞減幅度有所不同。鐘體各部結構勻稱,鑄造精細,經專家鑒定,有六枚為雙音鐘,就是說這六枚鐘,每一個鐘可敲出兩個音。在中間部位敲出的叫“隧音”,轉角處敲出的叫“鼓音”。兩個音相差大三度或小三度。鐘的內壁還有調節音的高低的調音槽,可見它們都是實用器。雙音鐘與單音鐘的區別,就在于鐘的右鼓部是否有側鼓音的敲擊點標志鳳鳥紋。根據資料我國古代的音列為宮、商、角、徵(zhi至)、羽五個音節,也即現在的1,2、3、5、6缺4、7兩個半音。而這八枚鐘,卻有4個音1、3、5、6缺2(即商)。這是因為西周滅商后,出于對商朝的蔑視,認為“2”為亡國之音而不用商音,故周代的音列只有4個。虢國墓地出土的編鐘音列在五聲中用四聲,這反映了作為周的一個諸侯國,虢人在此時仍然恪守著周在禮樂制度上規定的這一條重要的政治準則。看完了莊嚴大氣的青銅器之后,我們接著欣賞虢國墓地出土的精美玉器。

整個虢國墓地共出土玉石器3500多件組,其中90年代第二次發掘出土的占絕大多數。它集兩周玉器之大觀,是繼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之后,最為引人注目的一批商周玉器,為其它地區所罕見。從玉材看,它們的絕大部分為優質的新疆和田玉(新疆和田玉是我國玉質最好的玉器);從制作水平看,它們形神兼備,多為精絕之作。其中的絕大部分出自虢國國君治下的玉工之手,還有部分來自是周王室的制玉作坊;從時代上看,有屬于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圓雕豬龍,有商王武丁、帝乙、帝辛時期的玉器,也有西周早、中、晚期及春秋早期的玉器。總之,發掘出土的這批玉器是虢國墓地出土文物中的精華,是虢國物質文明的象征。為兩周史、玉器史的研究提供了難得而龐大的標準器群。

“玉器精華”展出禮玉、佩玉、殮玉三大類玉器。禮玉是周代貴族在祭祀、朝聘、宴享等禮儀場合使用的玉器,有壁、璜、圭、琮、戚等。龍紋白玉壁是禮玉中的精品。看完了禮玉,接著向各位介紹佩玉。身上佩玉這種習俗從新石器時代后期開始,殷商時常見,到了周代,隨著玉器被貴族們視為人格化的象征,喻人以玉,用玉多少、佩飾的長短,復雜的程度成為其身份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虢國貴族墓地出土的玉佩飾可分為組合佩飾和單體佩飾。組合佩飾有發飾、項飾、腕飾及大型多璜組玉佩等。單體佩飾包括玉玦、管、璜、璧及數量眾多的仿生玉器。仿生動物玉佩中,神秘莫測的玉龍、玉鳳,兇猛咆哮的玉虎、玉狗,活潑可愛的玉鳥、玉兔,水中游動的玉魚,溫順小憩的臥牛等北溫帶常見的動物物種幾乎全部囊括。由和田玉做成的這件玉人形佩,玉人為側面,雙腿向上彎曲呈蹲狀,面部瘦削似猴臉。神奇的是,其頭頂雕琢一盤龍,龍頭朝下,附于人頭后部,另有兩條龍分別雕琢在玉人的頸部及臀部,它們巧妙地寄附于人體之中,遙相呼應,極為生動,體現出周人與龍的特殊關系。殮玉是指專門為死者制作的祈求尸體不朽的玉制品。古人相信靈魂不滅,因而想方設法保護死者遺體。受玉器堅硬特性的影響,從舊石器時代開始,人們認為玉能保護尸體精氣,使死者的精氣與現實社會相勾通,從而形成了用玉殮葬的習俗。商周時期以玉殮葬的風氣更為盛行,并已初步形成一套殮玉制度:高級貴族死后下葬,頭上枕玉,面部覆蓋玉,口中含玉,手中握玉,腳下踩玉,腳趾縫夾玉。虢國貴族墓地出土的殮玉主要有綴玉面罩(綴玉瞑目)、玉琀、玉握等。

這是覆蓋在死者臉部的綴玉面罩。它由14件玉石片仿制成成年男子的眉、眼,鼻、口、耳等形狀,按人五官的位置排列,聯綴于絲織物構成的襯地材料上。這組玉器是截止目前西周時期墓葬發掘中所發現的結構最為完整,形制最為規范,工藝最為講究,且專門制作的殮玉,是后來漢代的玉衣的雛形。

在其它文物中,這件“中華第一劍”,讓人留連往返。它是一件有代表性的國寶,正式名稱應叫玉莖銅芯鐵劍,出土于被編為2001號的虢國國君虢季墓中。出土時,該劍插在精心縫制的牛皮鞘內,只是由于長時間受壓,已斷為兩截,殘長34.1厘米。整個劍分為劍柄、劍身兩部分,由鐵、銅、玉三種材料復合而成,代表了我國當時冶鐵技術的最高水平。由和田青玉制成的玉柄,玉質細膩、光潔,前端圓弧狀內收,末端呈正方形,在玉柄之內的銅芯與柳葉狀的鐵劍身相連處還鑲嵌有條狀的綠松石片。經北京科技大學鑒定,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鐵實物,將我國人工冶鐵的歷史向前提了近兩個世紀,被譽為“中華第一劍”。難怪楊成武,這位叱咤風云、戎馬一生的老將軍,看了此劍后,激情難耐,揮毫潑墨“中華第一劍”。

走出《虢寶擷英》展廳,就進入了令人神往的《車轔馬蕭》展廳。大家可以看到,寬敞的大廳里,虢國太子、國君虢季、虢國夫人梁姬的陪葬車馬坑由東向西一字排開。坑里的車全部是實用戰車,馬全部是活馬殺死后擺放。中間的虢季陪葬車馬坑長47.6米,寬3.7-4.16米,隨葬13輛車,64匹馬和6只狗,是我國截止目前考古發現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大型車馬坑遺址。這些車從北向南錯列擺放,前一輛車壓在后一輛車轅上,每一輛車下壓兩匹馬。南半部分的馬四肢長伸,昂首朝北側臥,按行軍行列分成兩列縱隊,一幅臨戰狀態;西側的梁姬墓陪葬車馬坑19輛車,由西向東分成三列擺放,每輛車下也壓兩匹馬,為迄今發現的陪葬車子數最多的超大型車馬坑之一;東側的太子墓陪葬車馬坑遺址,只做了局部清理。從清理出的那一排比較完整的高大輪子,不難想象車子的氣派和車馬坑的規模。如此之多的真車真馬集中在這樣一個極為有限的區域內,不能不說是一個罕見的奇觀,它構成了我國迄今所見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車馬軍陣,開創了以軍陣形式隨葬車馬的先河,比聞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馬俑軍陣早700來年。

看罷氣勢恢宏的地下車馬軍陣,就進入《國君覓蹤》展廳,大家可以領略虢國國君大墓的規模和氣勢。這座大墓將近12米深,完全按出土時的樣子展示,沿樓梯下行,大家可以就近觀看。從出土的器物銘文推斷,墓主人叫虢季。由于當時同一輩的弟兄們,名字按伯、仲、叔、季叫,不同輩份的人都可能叫虢季,因此,這位“虢季”到底是誰?他在周王朝的地位如何?此墓埋葬于何時?近年來,一些專家根據墓中出土文物結合史料考證,認為墓主人就是西周晚期向周宣王進諫要重視農業的著名政治家虢文公。他是西周晚期周宣王(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在位)時的執政大臣、虢國國君。該墓的埋葬年代在周宣王執政的晚年,距現在有2800年左右。墓中出土隨葬器物總計5293件,依質地可分為銅、金、鐵、玉、石等十九大類。這批出土文物不僅數量多,器形高大,造型別致,制作精美,而且多為稀有罕見的精品,填補了西周時期考古研究的一些空白。如出土的“中華第一劍”、綴玉面罩、七璜組玉佩飾、12件金器構成的黃金帶飾等。因而輕松入選“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從墓葬情況看墓主人下葬時口中含玉,面部覆蓋綴玉面罩,胸佩七璜組玉佩,腰佩黃金帶飾組成的腰帶,雙手握玉,腳趾夾玉,腳下踏玉。真是一個奢侈和富有的諸侯國君!南側的三座侍從墓及其殉馬坑根據級別高底,從北向南排列。這些侍從們生前效忠于虢季,死后也陪伴著他,呈現出虢國墓地聚族而葬并依身份高低墓葬從北向南排列的特征。由于周天子大墓到目前為止無一發現,該墓葬群可說是西周春秋時期級別最高、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的墓葬。

虢季大墓是如此豪華,作為其夫人,梁姬墓隨葬品也毫不遜色。梁姬是來自梁國的嬴姓女子。她的墓位于墓地西北部,西北距其陪葬的二號車馬坑9.6米,西南與其夫君虢季墓相距9米。棺槨內外出土文物共1506件,依用途分為禮器、工具、車馬器等四類,沒有兵器、樂器。《梁姬風韻》展廳按梁姬梳妝景觀,棺槨復原,出土的青銅器、玉器展示等四部分進行展出。高技術的手段,使梁姬梳妝景觀生動逼真,極富生活情趣。在1506件隨葬品精選出的展品中,梁姬罐及五璜組玉佩是其中的極品。呈球形的梁姬罐因蓋內有兩行五個字的反書銘文而聞名,其最后的兩個字因目前無人能釋讀而成為一個謎。這套大型的五璜組玉佩飾,掛于脖子達于小腹下,由一件人龍合紋佩,五件形態各異的璜、368顆紅色或桔紅色瑪瑙珠、16顆菱形料珠相間串系而成。為我國目前考古所見唯一的一套,充分顯示出墓主人生前的高貴與嫵媚。

走出展廳,各位漫步在館東側的園林區。在這100多畝綠草如茵的地下還有300多座墓葬、車馬坑等,其中有多少驚世駭俗的發現只有待后人的發掘了。

需要給大家指出的是,虢國博物館美倫的國寶重器,威武的地下軍陣,作為河南省乃至全國一個獨具特色、高品味的文物旅游景點,從2001年開館以來,接待了大量的海內外游客,且好評如潮。時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劉云山參觀后指出:“這個博物館在同類博物館里是第一流的,作為一個專題性的博物館,搞的比較好,它的管理、陳列都是一流的”。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講在“國內目前有影響的三個遺址博物館是河姆渡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和虢國博物館。其中虢國博物館是最好的”。瑞典駐華公使傅瑞東先生題詞“祝賀你優秀的、偉大的博物館”。截止目前,虢國博物館先后獲得“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河南省十佳人文景觀”等榮譽,并是2000年以來河南省唯一一個被評為“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的博物館。

我的講解(導游)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的合作!如果有講不到或錯誤的地方,請多提寶貴意見。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五

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9號,即天安門西面長安街延長線上,是是唯一一座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由毛澤東親自提名,是。

向國慶10周年。

獻禮的`首都十大建設之一。游客可乘坐一號線地鐵至軍事博物館站下車或乘坐公交車1路、特1路、特5路、特6路、21路、32路、68路、205路、308路、320路、337路、617路、728路、802路、827路等直接到達。

人民解放軍對外軍事交往友誼館、軍事藝術館。軍事博物館主要是收藏、研究、陳列反映共產。

黨領導。

的軍事斗爭歷程和人民軍隊建設成就的文物、資料實物和文獻等,以及上下五千年的文物古物等,同時會舉辦許多時事性,紀念性,專題性展覽,有時也作為接待外國來賓的重要地點。

免費。

對外開放,但須現場領票,票可憑借身份證領取。博物館周二至周日開館,節假日照常,夏季開放時間為8:30至17:30,冬季開放時間為8:30至17:00,閉館前半小時停止領票入內,一般2小時即可把軍事博物館參觀完畢。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六

遼博館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書畫特別是晉唐宋元書畫、歷代絲繡,東北地區考古發現,特別是遼瓷,古地圖與歷代貨幣、甲骨、青銅器、碑志較為著名。館藏書法精品有樸實秀碭的傳世珍寶晉人書《曹娥詩辭》,剛勁挺秀的唐歐陽詢《夢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書千字文》,歐氏真跡堪稱廖若晨星,歷年為書家之典范。另外,還有已成為傳世孤本的唐武則天時弘文館鉤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和唐狂草派創始人張旭《古詩四帖》等,以及兩宋時期皇帝趙佶、趙構、趙昚祖孫三代流傳下來的真跡。其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高宗趙構《書曹植洛神賦卷》兩幅作品,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大詩人陸游八十歲時的《自書詩帖》爐火純青,草法蒼勁豪邁,堪稱詩書雙壁。

繪畫精品有中唐開元年間周昉之《簪花仕女圖》,其筆下仕女“曲眉豐肌,艷麗多姿”,使人不僅能從中領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也深刻地體味到了唐貞觀年間上層貴族們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林木陰森山巒起伏,官員待渡,意境幽遠”。顯現出中國畫的絕佳境地,被稱為劃時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通過對虢國夫人等貴婦人游春的描述,顯露楊貴妃家族驕奢,圖中精巧構思,精美的筆法,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寶。

至于館藏之元、明、清書畫更是風格各異,流派紛呈。這些藝術珍品中的一部分是愛新覺羅·溥儀,這位清朝末代皇帝從北京攜至長春,于偽滿州國垮臺時散佚,而后輾轉得歸遼博收藏。

刻絲又名緙絲,是一種通經斷緯,正反面紋樣相同的藝術織作。遼博收藏的北宋《紫鸞鵲譜》、南宋名家朱克柔運絲如筆的刻絲力作《牡丹圖》、《山茶圖》等品藝高雅,堪稱世界奇技。

館內藏品中尤為富于地方特色的還有遼代瓷器,它們大多出自墓葬之中,遼瓷源中原制瓷工藝,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形制依契丹族習俗,適應游獵騎牧生活,有雞冠壺、鳳首瓶、長頸瓶、三彩海棠式盤、碟等。可謂豐富多彩。至于遼代帝陵出土的遼圣、興、道宗三代帝、后哀冊,有漢文和契丹文兩種,鐫刻精細,保存完整,為海內僅存珍寶。

館藏青銅器亦頗為豐富,既有考古發掘品,又有傳世佳品,遼寧出土的青銅器中,禮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則頗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古地圖類藏品中有明朝的萬歷年間李應試本刻本利瑪竇繪制的《兩儀玄覽圖》,由八幅組成通屏世界地圖,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學成果,明、清兩朝得以據此進一步認識世界。

遼博非常重視陳列展覽,《遼寧歷史文物專題陳列》以中國通史為經,以地方歷史為緯,依遼寧地區重要考古資料為據,采取重點文物專題組合的形式,以突出遼寧地方特色為宗旨。以舊石器時代的營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漢以后各時期以漢族為主體,包括匈奴、鮮卑、高麗、契丹、女真等諸民族的文化遺存為內容,構成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點和豐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陳列體系,得到了專家學者及廣大觀眾的欣賞和好評。

遼寧省博物館有著較好的基礎和廣闊地發展前景。為了進一步適應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需要,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九五”重點建設項目中,已將遼寧省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工程納入規劃,于1998年在市政府廣場內破土施工,作為世紀性的形象工程,遼博新館建成后將對推進遼寧文博事業的發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豐富和繁榮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七

遼寧省博物館于1949年成立,是新中國第一座博物館,現位于市府廣場東側。原館舍位于沈陽市和平區十緯路二十六號,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后,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經東北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東北博物館,于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20xx年11月12日,籌建六年的遼寧省博物館新館開館。

成立至今的60多年間,遼寧省博物館在首創講解員制度、率先摹制清宮散佚書畫等方面作為先行者積累下了很多可資參考的經驗。

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在國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注與社會各界的熱切期盼下,跨世紀的遼寧省博物館新館已于20xx年11月12日隆重開館。新館位于沈陽市中心——市政府廣場東南角(沈河區市府大路363號)。開館之際推出了“清宮散佚書畫國寶展”等七個專題展覽,觀眾參觀踴躍,盛況空前,充分展示了遼寧省博物館豐富的文化底蘊。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八

鴉片戰爭博物館(虎門林則徐紀念館、海戰博物館,三個館名一套班子),坐落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是紀念性和遺址性相結合的專題博物館,管理的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鴉片戰爭時期的歷史見證,管理面積約80萬平方米。

鴉片戰爭博物館始建于1957年,建館初期館名為“林則徐紀念館”,1972年更名為“鴉片戰爭虎門人民抗英紀念館”,1985年重新定名為“虎門林則徐紀念館”,為利于對鴉片戰爭遺址的管理,又增加一個館名——鴉片戰爭博物館。1987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后成立沙角炮臺管理所和威遠炮臺管理所,分別管理沙角和威遠島諸炮臺遺址。1999年12月,海戰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鴉片戰爭博物館負責收藏、研究、陳列林則徐銷煙與鴉片戰爭文物史料,保護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及有關文物,利用這些文物資料向廣大觀眾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

鴉片戰爭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是《虎門銷煙》、《鴉片戰爭海戰陳列》。

虎門林則徐紀念館位于虎門鎮口社區,管理的銷煙池舊址是1839年林則徐銷毀英美鴉片的歷史遺存。具有炮臺神韻的門樓、陳列大樓,抗英群雕、林則徐銅像、虎門銷化鴉片紀念碑、抗英大炮等,共同營造了濃郁的歷史氛圍。

由___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的“海戰博物館”,位于虎門鎮南面社區,由陳列大樓、宣誓廣場、觀海長堤等組成紀念群體。基本陳列《鴉片戰爭海戰陳列》被評為“20___年度全國十大精品陳列之最佳形式設計獎”。《虎門海戰半景畫》,采用藝術與聲、光相結合的現代展示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全國禁毒教育展覽》是青少年禁毒教育的重要課堂,海戰博物館被列為全國禁毒教育基地之一。

沙角炮臺管理所管理的炮臺舊址位于虎門鎮沙角社區,保存完好并對外開放的有沙角門樓、瀕海臺、臨高臺、捕魚臺、節兵義墳、林公則徐紀念碑、功勞炮、克虜伯大炮等文物遺存。沙角炮臺是扼守珠江口的重要要塞,依山傍海,景色秀麗。

威遠炮臺管理所管理的炮臺舊址位于虎門威遠島南面社區,包括威遠、鎮遠、靖遠、南山頂、蛇頭灣、鵝夷等炮臺,這些炮臺構成立體的海防防御體系,被譽為“南方海上長城”。

多年來,鴉片戰爭博物館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物工作方針,努力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充分利用文物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每年接待國內外觀眾超過400萬人次。___等7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該館視察。1996年,中央六部委(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公布該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中宣部公布該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___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級aaaa旅游景區”;20___年7月被中宣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先進單位”。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九

濰坊風箏博物館坐落在山東省濰坊市,建于1987年,系全國第一座風箏專業性博物館。占地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100平方米。館內有大小展廳12個。琳瑯滿目的風箏展品,展現了從公元前5世紀“魯班風箏”至今的中外各式風箏。

濰坊風箏博物館座落在濰城白浪河東崖岸,占地面積一萬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積八千一百平方米,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風箏博物館。其建筑造型選取了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為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托于孔雀蘭琉璃瓦屋頂上,似蛟龍遨游長空,擊蕩九霄。館內有一個近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大廳和大小十個共三千多平方米的展室。如今本館在原來展覽的基礎上,又從文、圖、物等方面進行調整充實,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業性民俗博物館。

館內將收藏、陳列古今中外的風箏珍品,還可通過錄相重現歷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盛況,給觀眾系統地介紹中國濰坊的風箏發展、沿革及各流派的風箏制作技藝和由風箏技術啟迪派生的人類飛行的廣闊前景,陳列介紹了世界各國的風箏發展及扎、畫、放的技術。還有風箏藝人的現場制作風箏。

風箏博物館又具有多功能用途,既是一個收藏、陳列古今中外風箏、民間工藝的專業性博物館,還是一個文化娛樂中心。如果全部配套,它將成為風箏都的一個旅游、文化、娛樂和風箏貿易中心。本館以大量的實物、照片、資料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風箏的起源和風箏沿革史;介紹了風箏的流派、種類和特點;展示了濰坊國際風箏會與各國風箏團體和人民的友好交流。

展出的風箏有:一、傳統風箏。主要有各種大中小型龍頭蜈蚣,軟硬翅蝴蝶風箏,七星、八卦風箏,各種魚鳥、昆蟲風箏以及筒子風箏和傳說故事人物造型的人物風箏。還展有吉林、濟南、浙江的優秀作品。二、濰坊創新風箏。是濰坊風箏藝人和業余愛好者扎制的新意風箏、特技風箏、多特點風箏、微型和巨型風箏,表現出濰坊風箏愛好者大膽創新的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三、國外風箏。

是近幾年來國外風箏愛好者制作的具有本國風情特色的風箏。所收藏陳列的風箏在選材、色彩、藝術等方面,把自然界千姿百態的物象進行夸張升華、剪裁加工后運用于風箏的創作之中,使主體內容與風箏造型協調,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相溶,表現了濰坊風箏工精藝巧、渾厚大方的獨特民俗風格。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十

在千姿百態的風箏世界中,濰坊風箏具有濃郁的地方生活氣息和生動的傳統氣韻。早在明代末年,楊家埠藝人就把年畫藝術巧妙地糅合在風箏的制作上,尤其是在風箏的造型結構和繪畫色彩上,借用了木版年畫的工藝和國畫的傳統技法,形成了造型優美、扎工精細、色彩艷麗的風格特點,使楊家埠風箏具有了"掛在墻上是年畫,飛在天上是風箏"的獨特魅力,與京式風箏、津式風箏交相輝映,鼎足而立,成為中國傳統風箏三大流派。

"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這是鄭板橋在《懷濰縣》一詩中描述的風箏放飛情景。當時的.濰縣,就是現在的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相傳夏代寒浞在此立國,史稱古寒國。漢王莽改古國為亭,寒亭因此得名。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濰縣做過縣令,解放戰爭時期以"濰縣戰役"聞名全國。楊家埠是濰坊市寒亭區的一個行政村。它東依浞河,南靠206國道,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是濰坊風箏和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發祥地。

今天的楊家埠風箏,內容上有以祥瑞吉利、神話傳說、小說戲曲為題材的人物風箏,也有鳥、獸、魚、蟲、花卉風箏,在形式上可分為板子、硬翅、軟翅、長串、筒子五大類,每類又按1986年國家體委關于風箏競賽標準的規定分為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五個型號。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十一

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國家級現代大型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位于小寨東路大雁塔西北1公里處,是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約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5萬多平方米。它匯集了陜西文化精華,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鑒于陜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國家共投資1.44億元人民幣,興建了陜西歷史博物館,于1991年6月建成開放。博物館建筑古樸典雅,別具特色。珍藏出土文物精品11.3萬件,展室面積達1100平方米。

陜西歷史博物館主要展示陜西出土的歷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形象地展現出115萬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陜西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11個朝代在陜西建都,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陜西古代史是中國歷史的濃縮。

特點:陜西省博物館融中國古代宮殿與庭院建筑風格于一體,典雅凝重,古樸大方,布局協調,氣勢宏偉,體現了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館內設有中央空調、多功能照明系統,采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和中央控制系統。設有現代化文物庫房和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陜西歷史博物館建筑造型繼承唐代博大雄渾、典雅凝重的風格,借鑒我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布局形式,同時運用現代先進技術,把我國盛唐時期古典建筑風格與現代博物館功能要求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既保持了古老風貌,又有現代化的特點。屋頂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綠色琉璃瓦,顯得華貴莊重,古樸大方,墻面材料為仿石棉磚,門窗則采用大塊茶色玻璃和鋁合金框架,館內配備可控制溫濕度的全封閉中央空調系統,多功能的照明系統,自動防火防盜系統,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設有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具有先進的化驗、測試技術和文物保護修復手段。為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建有電腦控制并擁有30萬冊藏書的圖書館和6國語言同聲傳譯的國際學術報告廳。此外,還有設施完善的文物庫、資料室、購物中心等。

珍藏:館內珍藏了陜西出土文物精品37萬件,游客可欣賞到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萬年前到公元1840年間的陜西歷史文物。

結構:展室總面積達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大部分,其中陜西古代史陳列、陜西青銅器珍品展、陜西歷代陶傭精華展和唐墓壁畫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進入博物館大廳,迎面巨幅照片向人們展現出奔騰咆哮的黃河和綿亙無垠的黃土高原。這是孕育誕生陜西歷史文化的地理環境。陜西的歷史是黃土地文明的歷史。昂首屹立在大廳中央的巨獅是這種文明的標志。它造型雄偉,氣勢澎湃,石刻之精美,氣魄之弘大,堪稱“東方第一獅”。這頭石獅來自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母親楊氏的順陵。中國古代的獅子及獅子雕刻藝術由阿富汗傳入,中亞的浪漫奇特與東亞的深沉渾厚在這里如此完美地融合為一體,集中體現了陜西歷史文化的基調。近1500米的展線由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部分組成。首先,我們先來看下陜西古代史的第一部分是史前史,從距今約115萬年至公元前21世紀。新石器時代區別于舊石器時代的標志有3個:一是出現磨制石器;二是發明陶器;三是開始定居并出現了原始農業。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00年,處于仰韶文化社會的半坡人生產力已大大提高。從半坡出土的陶塤,是我過迄今發現最早的吹奏樂器,引起了國際音樂界極大興趣。

這里是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包括從公元前21世紀在陜西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國、西周王朝3個歷史發展階段。這件是牛的肩胛骨,是用來占卜,事后在卜骨記錄下結果。這些占卜記錄便是最早形成―甲骨文。西周是我國青銅時代繁榮興盛的頂峰。青銅器也是是奴婢社會的禮制,即權力與等級的象征。這些是鼎,是古代的一種炊具,用來煮肉類。銅鼎是由原始社會的陶鼎演變而來的。在夏、商、周三代,銅鼎作為禮器,在奴婢主貴族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時使用。傳說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為政權的象征。所以,以后把取得天下叫“定鼎”。青銅器紋飾是研究青銅器藝術的重要內容。青銅器紋飾有兩大類:動物紋和幾何紋。二者均神秘怪誕,很難看懂。這是因為制作的本意是用這些青銅器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說明構思的巧妙和成功。

大家看這些出土的大量的鐵農具,是在秦朝農業為主出土的物品,秦朝以農業為主,這說明鐵器當時已經取代了青銅器被廣泛使用。公元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秦始皇繼位后,在10年先后吞并6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秦。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采取了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對促進我國封建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秦始皇兵馬俑發現的兵器、馬俑銅車馬,集中展示出秦王朝在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所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朝代,構成中華民族主體的漢族也在這時正式形成。漢長安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國際性大都市。它比當時西方的古羅馬城還大兩倍。漢代非常重視農業,發達的農業也是漢代強盛的物質基礎。漢代在冶鐵、紡織、造紙等手工業的規模和技巧上都超過了前代。這是1957年在西安霸橋一座漢墓中出土的西漢紙。霸橋紙的發現將我國造紙的時間向前推進了近200年。漢代絲織品種繁多,這些是從絲綢之路沿線發現的絲綢殘片,而求良馬正是汗王朝開通絲綢之路的重要目標之一。

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的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大動蕩、民族大融合的時期。這是匈奴大夏政權在今陜北靖邊縣建立的都城統萬城的照片。統萬城堅固無比,雄偉壯觀,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之一。

隋、唐兩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長安城面積達84.1平方公里,是東古羅馬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達6倍,明代長安城的9.3倍。我國瓷器起源很早,這些是唐三彩,是唐盛時的一種以黃、褐、綠3種顏色為主色釉的陶瓷工藝品。三彩器流行的時間較短,燒制的區別較少,因此遺物不多,非常珍貴。

這些是在陜西發現的元代文物。蒙古族統一中國建立元朝。1369年,明王朝攻占西安,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就是從此得名的。宋代到清代是中國瓷器的繁榮時期。這里陳列的壺、罐、茶座、等器物工藝高超,造型古樸,使人留連往返。

文檔為doc格式。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十二

我們首先看到的第一個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約十萬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長2.4米,是1959年洛陽修中州渠時發現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屬于生活在距今5萬——20萬年前納瑪象的象牙化石。

右邊還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鴕鳥蛋和水龜化石,證明在遠古時代,洛陽地區生長著高大的植被,生活著各種動物,非常適合原始人群在這里進行采集和狩獵等生產活動。20xx年在洛陽欒川孫家洞遺址發現的直立人下臼齒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處于一個時期,填補了我國中原地區人類發展的空白,也證實了早在七十萬年前,洛陽的先民們就已經在這里繁衍生息了。

1994年南昌路中亞大飯店出土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齒象化石,經復原長5.7米,高2.8米。古菱齒象軀體雄偉龐大,兩根門齒粗壯,生活在距今3到5萬年前地質時期的更新世晚期。中原一直以來都與大象關系密切,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兩漢時期,中原地區發現的古代遺存中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現,河南省的簡稱“豫”字的右半邊,就是一個“象”字。

從1921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了仰韶文化遺址開始,中國考古學界就在一步步的證實了中國大陸有著屬于自己的新石器歷史。洛陽地區分布著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不同文化類型的遺址。

裴李崗文化,因1977年首次發現于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屬于距今約8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類型。裴李崗文化以農業為主,飼養豬、狗等家畜,兼營漁獵和采集,顯示出定居農業村落的特色。生產工具仍以石制工具為主,以石磨盤和石磨棒為代表性器具,它是進行糧食加工的工具,為糧食、谷物脫殼使用的。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也是最為繁盛的時期,因最早發現于豫西地區澠池縣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是原始社會由繁榮走向分化、逐步趨向文明社會的時期。仰韶居民喜愛在河谷階地上營建聚落,過著定居的農耕生活,仰韶先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同時飼養家畜,兼營采集、狩獵、捕魚等經濟活動,還從事制陶、治玉、紡織等多種手工業活動。尤其是當時制陶工藝已相當成熟,流行泥條盤筑法和彩陶制品,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標志,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藝術形式。

小口尖底瓶為汲水工具,1959年洛陽孫旗屯遺址土。其腹部兩側有雙環可系繩,汲水時手提繩子將尖底瓶置入水中,瓶會自然倒入水中,注滿水后,瓶體就會自然朝上直立起來。它是原始人掌握重心轉移原理的經典之作,也有一說認為它是作為葬具使用的陶器。

伊川缸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縣發現而得名。為仰韶文化較為典型的彩陶葬具。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圖板上所展示的繪有一幅顴魚石斧圖案的伊川缸,為1980年臨汝閻村遺址出土,通高47厘米。左側為顴鳥銜魚,右側為帶柄的石斧,顴、魚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神靈,斧表示武器或者勞動工具。原始畫師為表現鸛的輕柔白羽,將鸛身涂白色,石斧和魚則以簡練、流暢的粗線條勾勒出輪廓再填充色彩,猶如后世中國畫"填色"畫法,被認為是中國畫的雛形。今天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陶火種器,是古人用來儲存火種的工具。火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用來取暖、烹煮食物、開辟田地,當時人們取得火種十分困難,在不使用時把火苗儲存起來,繼續使用就十分的方便。同時證明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正在一步步增強。

彩陶罐,容器,1959年偃師市灰嘴遺址出土。該器紅胎細膩,它與常見的彩繪陶器不同是以紅彩描出網狀紋及羽狀紋,極為罕見,別具一格。

龍山文化因1928年首先在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發現而得名,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分布較廣泛的文化類型。龍山文化時期農業有了進一步發展,不僅農具種類繁多,而且已經出現稻、黍、粟、小麥等農作物,人們的飲食生活有明顯的改進。制陶業有明顯的進步,普遍使用了輪制技術。

黑陶鏤空高柄豆,盛食器,形制規整,造型典雅。下方的喇叭形托柄,裝飾圓形鏤空圖案,上方為一托盤。豆形器,是古人用來盛放食物的容器,商周時期逐漸成為專門盛放肉醬和腌菜類佐味品。豆形器得名于甲骨文中的“豆”字,古人將食物放置盤中,席地而坐,下方的高柄將托盤墊高,方便取食,反映了遠古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

骨針,縫紉工具,洛陽市東郊西呂廟遺址出土。共兩件,一件長10.8厘米,另一件長3厘米。兩件骨針出土時皆裝在長13.5厘米、以動物肢骨制成的骨管中。骨針的形制與今天的鋼針沒有區別,可見原始人制作加工工藝之高超。

博物館的導游詞篇十三

四川省博物館,它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社會歷史與文化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創建于1941年3月,館址在皇城明這樓。1949年改名為“川西人民博物館”,館址遷至人民公園內。1952年改為“四川省博物館”。1965年,由人民公園遷至現址(原“蘇聯和平利用原子能展覽館”)至今,館址占地面積50畝。1984年5月鄧小平提寫館標“四川省博物館”。現四川省博物館已免費對外開放。

四川省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歷史性博物館。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建于1941年3月,原名四川博物館,后改名為川西博物館。1952年定名四川省博物館。原館址在原皇城內明遠樓。后又遷至成都市人民公園。

1965年遷現址。該館藏品16萬多件,其中,一、二級文物20xx多件。藏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征。其中出土于川東巫山縣大溪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的人面形石佩,距今5000多年,以一長6厘米、寬3.6厘米的天然橢圓形黑色石塊為料,正、背兩面均琢雕出人的雙目和鼻口,構成1個人型面龐。重慶巴縣冬筍壩出土的戰國銅劍,全長62厘米,無格、扁莖,劍身和劍柄一次鑄成,形如柳,有“柳葉劍”之稱。劍的全身鑄滿紋飾,除劍脊兩側的虎斑紋外,在劍基部位還刻鑄出虎紋和花蒂、手臂、手掌等紋飾。這些紋飾、圖案是研究巴蜀文化的珍貴資料。漢代畫像磚、石刻在該館藏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該館的“四川省歷史文物陳列”和有關反映四川省革命斗爭歷史的文物陳列,共展出文物資料約4000件,展廳面積近3000平方米。

素享“天府”盛譽的四川省,擁有秀麗的山川和遼闊的沃土,遍布各地的名勝古跡和豐富多彩的出土文物,反映著四川歷史的發展進程,它是我國文化寶庫的組成部分。

四川省博物館便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場所之一。

四川博物館創建于1941年3月。創辦伊始,設備簡陋,經費不敷開支,專業人員甚少,直至1949年底,全部藏品僅近萬件。1950年改稱“川西博物館”,1952年改為“四川博物館”。

新館落成。

易名“四川博物院”。20xx年5月新館落成后現有館藏文物26萬余件,位居全國前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銅器、張大千繪畫作品、四川漢代畫像磚和陶塑、書畫、佛教造像、少數民族文物民俗文物、近現代革命文物皆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四川省博物館的藏品是經過幾代考古人的辛勤工作積累而成的。1941年,原館長馮漢驥教授主持發掘前蜀永陵,開啟了四川省博物館文物收藏的先河。

建國后,四川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當時擔負著四川地區主要考古任務的我館在幾十年的田野工作中獲得了大量文物資料,豐富了館藏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 120秒视频高清观看免费 |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 网站黄免费 | 日本福利在线 | 欧美成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 99资源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网在线播放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www.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 日韩免费不卡视频 | 在线观看片成人免费视频 | 成年人污视频 | 欧美乱子伦xxxx96 |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 | 午夜欧美|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看片在线 | 天天插天天舔 | 日韩毛片 | 欧美色成人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特黄aaaa大片野外 | 91成人精品视频 | 色噜噜噜噜色 |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 色哟哟久久 | 521香蕉视频 | 全黄一级裸片视频免费区 | 91久久线看在观草草青青 | 成人黄18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一爽一毛片 | a黄网站| 日韩精品 欧美 | 男女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