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名言故事篇一
要瞄準了大方向,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夠掃除擋在夢想前面的障礙,實現美好的人生藍圖。我們要學會借鑒前人的生活經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名言故事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么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么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后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后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里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里,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很差,別人背一篇文章,讀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點的讀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讀幾十遍才行。為了背文章,司馬光看書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為白天也在看書,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睜不開眼睛,有時竟會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兒睡著了。
后來,他拿了一段圓木頭來當枕頭。半夜,他一翻身,圓木頭就滾走了,頭部跌下來就馬上會清醒,又可以起來繼續看書了。他把圓木頭叫“警枕”。
蘇步青,1901年生,我國著名數學家、學者,曾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他出生于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就在地里勞動: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時他想,這輩子肯定沒有讀書的機會了。
恰好,村里一戶有錢人請了家庭教師,教他的公子讀書。蘇步青有空,就在窗外聽聽,隨手寫寫畫畫。想不到,那位公子沒學好,蘇步青卻因此學到不少知識。他的叔叔見他這么想學習,便拿出錢,說服蘇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學去讀書。
在小學的第一個學期,蘇步青考了個倒數第一名,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熱忱地鼓勵他。這使蘇步青大受感動,決心發憤圖強。真下了決心,情況就不一樣了,從第二學期起一直到大學畢業,他每學期都考第一。
蘇步青是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典范。他從小學起,就抓緊時間讀了好多好書。進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師一看,那寫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傳》的寫法,便懷疑這是不是蘇步青自己寫的。上課時,老師要考考他,隨便點了《左傳》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說說寫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錯地把那篇文章背給老師聽。這使老師和同學們大吃一驚:原來,他讀《左傳》讀得能夠背出來了!
釋義: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后,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并讓后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后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并沒有什么了不起,憑什么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于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名人名言故事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名人名言故事篇二
曾看過一句話:“別人對我的看法取決于我自身的實力”,但我理解的真正實力是指:低調謙遜平和務實真誠友善,對于別人的嘲諷和歧視能泰然處之,并且靠著自己的能力成就一翻事業且不張揚的一種卓越的品德。因為,你的努力終究不是為了別人,別人的評價也未必是你真實的自己。
雞蛋石頭在一起,磕磕碰碰傷痕累累,雞蛋終于受不離開石頭。后來遇到棉花,棉花的擁抱是那么的溫暖,雞蛋才明白:不是努力。
堅持。
和忍耐就能換來溫暖,是要選擇對的適合的,就會很輕松很幸福。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人。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再真誠,也得趕上有心的人。再謙讓,也得面對珍惜的人。
有些話我們說了卻做不到,那是我們還年輕,有些事我們做了也沒有說,那是漸漸成熟了。
行走在紛亂的世界里,我們都在尋找一種安全感。希望有一個人,不管你什么時候轉過身,他一直都在。
管理好你的情緒,讓心情舒暢,讓人生優雅。心態決定情緒,情緒決定心情,心情決定心境,心境決定生活。心態好,一切安好。好心態,一半在性格,一半在涵養。性格怎樣,看你和什么人在一塊;涵養如何,看你怎樣要求自己。打造好心態,管理好情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自在,從容優雅,幸福常在。
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健康。如果說人生是一棵樹,健康就是這棵樹的根,根深才會葉茂。沒有健康的身體,榮華富貴皆煙云。二是心態。人生的成敗得失,只在一念之間。心態不同,人生的境遇便會天差地別。只有修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人生才會風清月明。
當你真正喜歡一樣東西,但它又常常給你帶來傷害的時候,其實這是老天在考驗你是否足夠堅持。
人生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時刻在改變著命運的走向。他人的一句勸誡,自己的一個閃念,偶爾的得與失,都會改變我們原有的決定。世事雖然難以預料,但不要輕易改變初心,忘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要么旅行,要么。
讀書。
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人生就是一段路或長或短或彎或直。要么讓身體硬朗地行走要么讓靈魂高貴地云游。你能觸及的無論是身體還是靈魂都是一種閱歷。旅行親歷各種不同的風景;讀書領悟各種不同的人生。只要在路上光陰就不是虛擲幸福就會光臨。
似水流年才是一個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歡娛和不幸。——王小波。
有一天你會明白,人不能太善良,因為人們只會挑軟柿子捏。如果事事太大度和寬容,別人也不會感激你,反而會變本加厲。人就應有點脾氣,過分善良會讓你丟失自己的價值和尊嚴,過分善良也是一種傻。記住一句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凡事適可而止,善良過了頭,就缺少心眼;謙讓過了頭,就成了軟弱。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沒有歸屬,不管你知不知覺,承不承認。
總有一些人,漸行漸遠,總有一些愛,無法告別。
你的努力,別人不一定放在眼里,你不努力,別人一定放在心里。
成功。
時低調,失敗后灑脫。
人生的真理就是“及時行樂”,不要吝嗇沿途發現美的眼睛,不要委屈自己的胃和心,趁著年輕,去看看這個世界,總會重新拾起希望。可當我經歷無數的斗轉星移,時光如白駒過隙,越覺得,如果有你陪我,生活就更完美了。
可能我只是個過客,但你不會遇到第二個我。
一段很好的話: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覺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哭哭啼啼和別別扭扭改變不了糟糕的現狀。心子開一點,認真地該干啥干啥,反倒走得順暢許多。抗得住多少東西,最后就會得到多少東西,大致就是這么個理兒吧。
寧靜的內心,才是女子終生的依靠。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干,靠人人會跑。紛繁世界,唯有自己才是永恒的依靠。內心寧靜的女子,沒有太大的野心,只渴望實實在在的幸福;內心寧靜的女子,從不癡心妄想,總能在平淡之中發現動人的美麗;內心寧靜的女子,不求,不悲,隨緣自在,淡然飄逸。
不管發生什么,都不要放棄,堅持走下去,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風景。
人生,總有太多期待一直失望,總有太多言語無人可訴。其實,有些事,輕輕放下,未必不是輕松;有些人,深深記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開,未必不是歷練。坎坷路途,給身邊一份溫暖;風雨人生,給自己一個微笑。生活,就是把快樂裝在心中,然后,靜靜融化,慢慢擴散。
很多人不想談戀愛,并不是心里有一個人,而是害怕付出了真感情,最后卻把自己弄得傷痕累累。對于死去的。
愛情。
還是入土為安的好,但你不能因此而拒絕愛情,沒有不死人的戰爭,也沒有不傷害的感情,怎么可能在擁有愛情的同時又拒絕受傷呢,別忘了,丘比特射出的是箭,不是玫瑰。
格局,決定人生的走向。人的關注點,則決定了他的格局。瑣碎小事計較太多,人會變得小器。一句話:有大志向的人,無小是非。
名人名言故事篇三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梁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后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干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于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于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里,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曲折,最后終於苦學成才。
名人名言故事篇四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有哪些讀書。
1.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趙樹理。
2.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王安石。
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4.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7.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8.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冰心。
9.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美國)富蘭克林。
10.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美國)富蘭克林。
11.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朱用純。
12.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16.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陸游。
17.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18.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9.多讀書多學習多求經驗,就是前途的保障。——羅曼·羅蘭(法)。
20.學問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書吧!——契坷夫(俄)。
21.貪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王安石。
22.讀書而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波爾克(英國作家)。
23.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若禪。
24.良書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塔帕(英國)。
25.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別林斯基。
26.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愛迪生。
27.學會讀書就是點燃火炬。——。
雨果。
29.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托馬斯·卡萊爾。
3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3.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34.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3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7.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38.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39.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囊螢映雪。
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干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于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于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里,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2.宋濂苦讀的故事。
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曲折,最后終於苦學成才。
3.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名人名言故事篇五
你看我像—座山峰嗎?我這個人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沒有—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們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頂的人!
有—次,愛因斯坦在—所大學演講,—位女生站起來問:“你被譽為科學界的巨人,你認為自己是巨人嗎?”
愛因斯坦微笑著說:“巨人并不是長的高大的人,大家看我如此瘦小,怎么能有巨人的形象呢?也許我看的遠—些,那也只是因為我站的高—些而已!”
—個男生接著問:“您提到比別人站的高—些,我想起不久前您在阿爾卑斯山的高峰之巔曾和—位女士長談過—次。我不想問您談話的內容,只想知道站在山頂的那—刻,您有沒有意識到在科學史上自己也已站成—座山峰呢?”
愛因斯坦仔細的看了看發問的人,問:“你看我像—座山峰嗎?我這個人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沒有—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們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頂的人!”
說著,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行字:站在山頂,你并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
“最后我可以告訴大家—句話,這句話也是我在阿爾卑斯山絕頂之上對那位女士講的最后—句:‘任何—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從無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
臺下掌聲—片。當年在阿爾卑斯山聆聽愛因斯坦教誨的那位女士,正是居里夫人。
高爾基讀書的故事。
有—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面幫助我在—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爾基幽默小故事。
高爾基旅游時迷了路,晚上走到中國邊界—個小村莊里,外面漫天大雪,他冷得受不住了,便去敲農家的門要求住宿。
—個老太太在屋里大聲問:“你是誰啊?”
高爾基說:“阿歷克謝·馬克希·莫維奇怪·彼什科夫!”
“人太多了!”老太太“嘭”地把剛打開的門關上,干脆地拒絕道。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面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饑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仆: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板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板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毛澤東的小故事。
毛澤東—生酷愛讀書,不管走到哪里,總是書不離身,手不釋卷。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是這樣。毛澤東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談古論今,皆成文章。
—次毛澤東問身邊的工作人員:“你看過《三國演義》嗎?”工作人員回答說:“在濟南讀書時看過。”毛澤東又問:“你知道關羽姓什么?”工作人員隨口回答說:“姓關。”毛澤東說:“不是,關羽原來不姓關,也不叫羽。因為關羽生性仗義,在家鄉殺了人,被官兵追捕。他逃到潼關,但出關要登記姓名,簽字畫押。為了安全,他便指關為姓,以羽為名,比喻自己像鳥—樣飛出潼關。所以后來就叫關羽。”毛澤東的話引起了工作人員考證關羽原來姓名的興趣,特地查閱了魯迅寫的《古代小說史考》,也問了歷史學家,都沒有找到答案。關羽原來到底姓甚名誰,人們至今也不清楚。
還有—次,毛澤東爬玉皇山。那時,山頂上的廟里有周武王、姜太公和哪吒、玉皇大帝等塑像,都是《封神演義》中的主要人物。毛澤東看了塑像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封神演義》你看過沒有?”工作人員回答說:“在家讀中學時看過。”毛澤東問:“你知道殷紂王為什么被周武王打敗?”回答說:“紂王寵信妲妃,亂了朝政。”毛澤東說:“不對。紂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在軍事上采取分兵把守、消極防御的辦法。而周武王用的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辦法。所以紂王敗了,周武王勝了。”毛澤東又說:“看來蔣介石沒有看過《封神演義》,要么看了沒有真正看懂。蔣介石搞的就是分兵防守的辦法,我們用的就是集中優勢兵力的辦法,所以蔣介石被我們打敗了。”毛澤東博古通今,古為今用,隨便抓住—個話題闡述,就能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4、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5、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7、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8、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14、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6、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17、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8、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1、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3、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4、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趙樹理。
5、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6、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7、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葉圣陶。
8、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9、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10、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12、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么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13、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14、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之。
17、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名人名言故事篇六
6.民眾不思考就是政府的福氣。——德國元首納粹黨黨魁希特勒。
8.人憑借思考而能變成神。——法國浪漫抒情詩人拉馬丁。
11.安而后能慮,止水能照也。——明代文學家,思想家呂坤《呻吟語》。
12.哲學是思考的顯微鏡。——法國作家雨果。
18.思考,就是暫時地摒除細枝末節。——布克明斯·福勒。
19.智力取消了命運,只要能思考,他就是自主的。
20.明·呂坤《呻吟語》只有安靜下來以后才可以思考,靜止的水才可以映出完整真實的影像。
25.明·呂坤《呻吟語》只有安靜下來以后才可以思考,靜止的水才可以映出完整真實的影像。
27.要獨立思考問題,不要人云亦云。——美國作家愛默生。
28.安而后能慮,止水能照也。——明代文學家,思想家呂坤《呻吟語》。
33.思考,就是暫時地摒除細枝末節。——布克明斯·福勒。
34.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35.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赫爾岑。
名人名言故事篇七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經典的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故事篇八
5.研卷知古今;藏書教子孫。作者:《對聯集錦》。
7.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作者:孫中山。
8.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作者:《神童詩·勸學》。
9.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作者:(漢)徐干。
11.春庭早色和煙暖;午夜書聲帶月寒。作者:《對聯集錦》。
14.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作者:毛澤東。
1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者:孔子。
16.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作者:郭沫若。
17.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作者:(三國)諸葛亮。
18.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作者:《格言聯璧》。
20.任何倏忽的靈感事實上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作者:羅丹。
21.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
22.略翻書數則,便不愧三餐。作者:(明)陳字自。
23.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作者:《清詩鐸·讀書》。
24.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作者:《論語》。
25.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兒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作者:《神童詩·勸學》。
2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自知。作者:(金)元好問。
29.必日退。作者:(宋)晁說之。
30.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作者:(漢)劉向。
31.家貧志不移,貪讀如饑渴。作者:(宋)范仲淹。
32.好書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類活動最豐碩長久的果實。作者:史美爾斯。
33.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作者:華羅庚。
34.熟讀之法,于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作者:(宋)朱熹。
35.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作者:(宋)王安石。
36.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作者:《增廣賢文》。
37.人無賢愚,非學曷成?作者:(清)陸以田。
38.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作者:陶淵明。
39.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作者:郭沫若。
40.圣人無常師。作者:韓愈。
41.凡欲顯勛績揚光烈者,莫良于學矣。作者:(漢)王符。
42.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作者:(宋)陸游。
46.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作者:(漢)王符。
47.閑有余日,正可學問。作者:(明)陳繼儒。
50.學習永遠不晚。作者:高爾基。
5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作者:(宋)鄭耕老。
52.努力向學,尉為國用。作者:孫中山。
53.業精于勤,荒于嬉。作者:韓愈。
54.人家不必論富貴,唯有讀書聲最佳。作者:(明)唐寅。
55.忠誠是愛情的橋梁,欺詐是友誼的敵人。只有真心愛人的人,才能獲得得別人的愛。愛,不會在負心者的樓臺前留步,卻能夠在真情人的茅舍中永駐。愛情不中人是春天的花朵,夏夜的明月,也還會有秋天的泥濘、冬天的冰雪。只有用純潔的品德作橋梁,以崇高的理想為紐帶連結起來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愛戀著的雙方,應該——政治上互相幫助,品行上互相砥礪,工作上互相促進,學習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關心。愛情才能得到鞏固,愛情之花方能越開越艷。
名人名言故事篇九
3.能使所愛的人快樂,便是得了報酬。——巴爾扎克。
4.愛情沒有特定的法則。——高爾。
5.愛情是不講法律的。——圣哲羅姆。
6.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了。——法國。
7.愛情是興致勃勃的外來客,是外來的自我。——愛獻生。
8.培育愛情必須用和聲細語——奧維德。
9.當你幸福的時候,切勿喪失使你成為幸福的德行——莫羅阿。
10.誰口口聲聲說我不愛,誰就在愛。——奧維德。
名人名言故事篇十
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4.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7.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8.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冰心。
9.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美國)富蘭克林。
10.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美國)富蘭克林。
11.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朱用純。
12.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16.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陸游。
17.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18.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9.多讀書多學習多求經驗,就是前途的保障。——羅曼·羅蘭(法)。
20.學問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書吧!——契坷夫(俄)。
21.貪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王安石。
22.讀書而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波爾克(英國作家)。
23.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若禪。
24.良書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塔帕(英國)。
25.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別林斯基。
26.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愛迪生。
27.學會讀書就是點燃火炬。——雨果。
28.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培根。
29.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托馬斯·卡萊爾。
3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3.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34.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3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7.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38.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39.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名人名言故事篇十一
讀書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下面小編整理了。
歡迎閱讀!
1.學知不足,業精于勤。作者:(唐)韓愈。
2.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作者:(唐)杜甫。
5.研卷知古今;藏書教子孫。作者:《。
對聯。
集錦》。
7.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作者:孫中山。
8.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作者:《神童詩·勸學》。
9.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作者:(漢)徐干。
11.春庭早色和煙暖;午夜書聲帶月寒。作者:《對聯集錦》。
14.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作者:毛澤東。
1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者:孔子。
16.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作者:郭沫若。
17.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作者:(三國)諸葛亮。
20.任何倏忽的靈感事實上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作者:羅丹。
21.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
22.略翻書數則,便不愧三餐。作者:(明)陳字自。
23.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作者:《清詩鐸·讀書》。
24.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作者:《論語》。
25.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兒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作者:《神童詩·勸學》。
2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自知。作者:(金)元好問。
29.必日退。作者:(宋)晁說之。
30.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作者:(漢)劉向。
31.家貧志不移,貪讀如饑渴。作者:(宋)范仲淹。
32.好書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類活動最豐碩長久的果實。作者:史美爾斯。
33.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作者:華羅庚。
34.熟讀之法,于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作者:(宋)朱熹。
35.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作者:(宋)王安石。
37.人無賢愚,非學曷成?作者:(清)陸以田。
38.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作者:陶淵明。
39.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作者:郭沫若。
40.圣人無常師。作者:韓愈。
41.凡欲顯勛績揚光烈者,莫良于學矣。作者:(漢)王符。
42.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作者:(宋)陸游。
46.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作者:(漢)王符。
47.閑有余日,正可學問。作者:(明)陳繼儒。
50.學習永遠不晚。作者:高爾基。
5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作者:(宋)鄭耕老。
52.努力向學,尉為國用。作者:孫中山。
53.業精于勤,荒于嬉。作者:韓愈。
54.人家不必論富貴,唯有讀書聲最佳。作者:(明)唐寅。
55.忠誠是愛情的橋梁,欺詐是友誼的敵人。只有真心愛人的人,才能獲得得別人的愛。愛,不會在負心者的樓臺前留步,卻能夠在真情人的茅舍中永駐。愛情不中人是春天的花朵,夏夜的明月,也還會有秋天的泥濘、冬天的冰雪。只有用純潔的品德作橋梁,以崇高的理想為紐帶連結起來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愛戀著的雙方,應該——政治上互相幫助,品行上互相砥礪,工作上互相促進,學習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關心。愛情才能得到鞏固,愛情之花方能越開越艷。
名人名言故事篇十二
3.愛祖國高于一切。——肖邦。
4.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5.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佚名。
6.國恥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7.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其然。——崔顥。
8.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宋之問。
9.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10.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陳毅。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經典的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故事篇十三
二戰中,英軍尼克森上校和他的幾百名士兵被日軍俘虜,關押在泰國無人區,日軍強迫英軍戰俘建造大橋,以便火車運送軍用物資。身為英國紳士的尼克森上校,縱然被俘也維持著一貫觀念。因對日軍的對待戰俘政策不滿,他拒絕執行修橋任務。
日軍十分惱怒,把上校關進了鐵牢。失去長官的英國士兵開始消極怠工,日軍不得不把上校放出來,并答應了他改善戰俘待遇的要求。差點丟掉性命的尼克森上校突然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尼克森上校選擇了建橋,他知道,橋除了給敵人運送物資,也可以給后人帶來便利,從此,自己的名字就會和橋一樣永存。
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會有尼克森上校的痛苦,人生的意義和信念有時候會產生巨大的矛盾,于是,許多人習慣把信念與人生的意義完全等同起來,把人的一生看作是追逐一個信念的過程,在信念的驅使下,成就某種事業,一種是正義的,一種是非正義的。
在我看來,人生的終極追問應該是“你的信念使你給這個世界帶來什么”,而不僅僅是你認為你的信念有多么的崇高。尼克森上校的悲哀就在于,他生在戰爭年代,他是軍人。如果在和平時代,我想他會成為一個很好的人。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