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紅樓夢讀書筆記回目篇一
《紅樓夢》然而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讀完它感觸頗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丑態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刻畫了兩百多個人物,他們各具特色。給我印象深刻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
賈寶玉這個人由于從小被祖母與母親溺愛而造成每日與女孩兒們玩樂,不顧學業,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但也然而因為這樣,他的父親賈政才會不喜歡他,寶玉也很懼怕他的父親。雖然大觀園里的人盡然而心靈骯臟,但然而也有真情在,賈寶玉與林黛玉真心相愛,最終卻套但然而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
林黛玉也然而多愁善感、經常落淚,都說她心眼小,但然而只有她才擁有賈寶玉這個知己。薛寶釵在大觀園里可算然而最有心機的一個了。她為人處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單純人的眼睛,她人緣極好,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極力討好沒一個人連賈母也不在話下。
王熙鳳然而最潑辣的一個了,不僅僅辦事干練,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說不上話來,她處處不吃虧,人們稱她“鳳辣子”,卻逃但然而早逝的命運。
大觀園里的人物我喜歡的要數探春了,他心機不如寶釵,文學功底不如黛玉,但然而她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許她有一點孤高自詡,但然而能在混濁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幾個呢?但她的命運同樣也然而遠嫁,離開家鄉,離開父母。
賈母可算然而仁慈的了,她疼愛孫子孫女們,甚至連與自我毫無血緣關系的小孩子也疼愛,但然而她的話何嘗不暗藏玄機呢!黛玉剛進榮國府時,賈母讓她做上座,她不肯,賈母說了句“你然而客,本應如此。”暗示了她從來沒有把黛玉當成然而自家人,雖然表面上和誰都很親切,但然而她但然而然而假慈悲罷了。
讀完《紅樓夢》讓我見識了人間的美與丑、善與惡,讓我懂得人們之間并不只有完美的事物,也有骯臟與丑陋的靈魂。
紅樓夢讀書筆記回目篇二
賈府最聰明的是誰?是賈母。
王熙鳳的聰明在機關算盡,寶玉的聰明在兒女意淫,寶釵的聰明在審時心細。而賈母的聰明,卻是歲月累積出的手段與經驗,所歷事物,皆是這些小輩不能比的。
賈母懂用人。黛玉處至賈府那章,以黛玉、熙鳳、寶玉為重頭人物,三人的外貌描繪不可謂不絢美,但對賈母,只一句“鬢發如霜的老母”淡淡待過,王熙鳳是賈府明面上的控權者,賈母是暗地里的掌權者,許是這樣的描繪方式更符二人身份:將賈府比作公司,賈母就是董事長,王夫人是掛名總經理,王熙鳳是能干的副經理。賈母捧起王熙鳳,使她有底氣管理賈府,當一切瑣事都被別人擔去后,賈母自然樂得清閑。擔在捧起王熙鳳時,賈母絕不會將權利盡數交與她。璉二爺在與鮑二家的廝混被王熙鳳撞見,王熙鳳借著酒意哭鬧到賈母那里,賈母半是安慰半是敲打的話語,讓鳳辣子暫歇下來。在賈母眼中,男人三妻四妾乃常事,倒是鳳姐如此吃醋是不該。以至后來在王熙鳳逼死尤二姐時,王熙鳳最要瞞住的便是賈母的眼睛。
賈母懂欣賞。賈母是極富雅趣,也及時行樂的人。她通曉音律,知道水波會對音樂聲有反彈的影響,便命樂師在水中庭榭演奏,自己領眾人在遠處吃茶賞聽。此外,譬如領眾人一同賞雪,譬如品茶口味,譬如房臥布置都可窺一斑。劉姥姥進入大觀園,賈母也被這鄉野之婦逗得不得了,這固然有找樂子的意味,但賈母的雅俗共賞使她疏風朗月的風雅里添了幾縷人間煙火。
賈母懂預見。賈府里預感到不詳命運的非迎春一人,賈母在元宵節時就已為元妃所制的“一拍就散”的炮仗心憂,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她隱約覺察到皇家細微的態度轉變,甚至她比迎春預見得更遠:賈府之衰不可避免。
作者的精妙之筆在于,賈母面對賈府將傾的未來,選擇的是及時行樂。一個在封建大家庭中的女子,一步步,到如今的老太君位置,各種艱辛,不必細想。可待到自己已盡可享樂時,已是暮暮老矣,及時行樂,不但有對剩下生命的享受度過,還暗含對自己的“補償”心理。及時行樂而非政治賈府,實質是在集體利益中追求個人利益,愚昧與貪婪,也在這個聰明人身上展露無疑。
愚與慧,俗與雅,這是作者用筆之精妙,也是人性之精妙。
紅樓夢讀書筆記回目篇三
世間本沒有不散的宴席,一切的事物終將由繁華走向敗落。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就向我們講述了其中的淚與笑。
書中的林黛玉給人的感覺是愛妒和嬌癡的,而賈寶玉則是癡和傻,還有王熙鳳的機靈和奸狠,薛寶釵的沉著冷靜等。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人生,這段人生中有酸甜苦辣,有許多事都是無法預料。面對不同的遭遇,不同人有著不同的態度。或許真如有人所說的那樣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吧!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沒有過錯,只是時代造就了這場悲劇。讀罷《紅樓夢》,林黛玉那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令人記憶猶深。一段:“花飛花落花滿天,紅銷香斷惹誰憐”更是令人疼惜。不過最后卻落得個含恨而終。我覺得黛玉的死亡就應該是淚盡,淚枯而終止自己的一生,文章當中的一句:欠淚的,淚已盡。也能說明黛玉是下世還淚的,淚已還盡,便生無可戀了。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它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
紅樓夢讀書筆記回目篇四
在《紅樓夢》中說起那些可恨又可憐的,提到有一個人,大家會覺得怎么能說這個人可恨了。是的,這個人看不出可恨,也并不覺得可恨,可是為什么還說他可恨呢?因為他是大觀園的破壞者,他宣告著大觀園青春頌歌的終結。這個人是誰,沒錯,就是王夫人,寶玉的母親王夫人。
寶玉的母親王夫人,是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千金,從小說中來看,她是一個不善言辭,嘴笨的,吃齋念佛的富家太太。
說她可恨,根本就看不出來她哪里可恨。但是,她主持的抄檢大觀園,預告了這個青春王國的破滅。
抄撿檢觀園,趕走了晴雯,入畫,司棋,而且薛寶釵在第二天馬上就搬出去住,再也沒來。抄檢大觀園這個行為粉碎了大觀園這個青春王國的夢。
大觀園是以寶玉為首的年輕人吟詩作賦的地方,在這里面,人人都是平等的,一切都是美好。大觀園可以說是一片凈土,但是王夫人主持的抄檢大觀園卻硬生生地打碎了這個夢。
可以說,王夫人是大觀園的破壞者,也是終結者。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王夫人是可恨的。
王夫人行為可恨還有一個地方。賈政暴打寶玉,王夫人得知消息之后,匆匆趕來,看到寶玉打成這樣,突然想起賈珠,居然叫著賈珠哭著,“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
一個母親,對著自己的兒子說出這樣的話,真的是有點過分。
王夫人表面吃齋,但是內心對權利是非常看重的。大家都知道,榮國府是二房理家,也就是王夫人理家。可能家太大,王夫人老了,所以她作媒,榮國府大房賈赦的兒子賈璉娶了王夫人的侄女王熙鳳,讓王熙鳳幫著理家。表面上看王熙鳳在賈府擁有很大的權力,但實際上真正的董事長是王夫人,王熙鳳只是經理而已,王熙鳳什么事都要向王夫人報告的。王熙鳳做得不好,王夫人馬上就指責她。王夫人看似念佛,對權利還是十分看重的。
王夫人對寶玉的態度,對權利的態度,看起來也并不可愛。但是,反過來看王夫人,王夫人也是很可憐的。
王夫人嫁給賈政,有二子一女,長子賈珠雖很優秀,但卻早亡。女兒元春也很優秀,卻在宮中,一年見不了幾次面。在身邊的只有寶玉,可是寶玉并不是當時人們所認為的優秀的孩子,不愛讀書,也不討賈政的喜愛。在古代,母憑子貴,賈珠死了,那么只能靠寶玉。可是寶玉實在是不得賈政的喜愛。還好,有賈母,寶玉是賈母帶大,所以與賈母有深厚的感情。只要賈母在,寶玉在賈府中的地位就有一席之地。所以,寶玉好,她才好。沒有寶玉,也就沒什么她。
王夫人已年老色衰,小說中多次寫到賈政白天與王夫人商量事情,晚上是到趙姨娘那邊睡覺的。也就是說,王夫人與賈政是名存實亡,也不得賈政疼愛。所以,王夫人才只好吃齋念佛,尋找精神安慰。
王夫人對權利的看重,也可以看做是為了保護自己。在一個侯門之家,如果在這個家沒有地位,也是很可憐的。像邢夫人。再說,賈政除了王夫人之外,還有趙姨娘等人。如果自己沒有權利,那么在這個家可想而知,一定過得很不好。
王夫人打擊大觀園,也是為了寶玉的名聲,她也怕寶玉做錯什么事。寶玉一旦保不住,她也保不住。所以,她的許多做法也是不得已。
王夫人,有時候看起來并不是那么可愛,有點討厭。但她也是可憐的,為了保護自己,做出的過度防范。
紅樓夢讀書筆記回目篇五
我奶奶說10多歲的孩子可以看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成人版太深,所以給我買了本兒童版《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作者曹雪芹所刻畫的人物性格鮮明,栩栩如生,故事描寫細膩婉約,以賈寶玉和林黛玉一場生死戀情為主線,架構賈、王、史、薛四大家庭興衰史,也凸現《紅樓夢》的悲劇美學價值。
在《紅樓夢》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榮國府賈赦的大兒子賈璉的夫人王熙鳳,她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夫人,過門后便把丈夫賈璉壓了一頭,府中上上下下沒有人不稱贊她、敬畏她。鳳姐在眾人眼里她辦事井井有條,說話干脆利落。
我覺得最可憐的是林黛玉,她本是林府的千金小姐,母親早年病故,黛玉因過于悲痛,從小身子弱,經常生病。父親公務繁忙,不能照料女兒,就把黛玉送到了外祖母家去住,自后形成她孤高自許,敏感多疑。
我知道了賈寶玉是榮國府賈政的三兒子,寶玉像個小孩一直和大觀園里同輩的女孩玩,他永遠長不大,有時還很調皮,一點也不像二十幾歲的人。
薛寶釵儀態端莊,謙和大度、尊奉婦道、守婦規,是王夫人的侄女。
《紅樓夢》里的人物很多,把人物的關系搞清楚,我都費了很大的力氣!雖然是兒童版的《紅樓夢》,但看起來也不容易!這本書我反復看了兩遍,還一知半解,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想我會去買一本成人版的《紅樓夢》。
紅樓夢讀書筆記回目篇六
如果沒有生在世家,沒有經歷過由盛到衰的過程,也斷然不會寫出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那么多人物的不同命運、不同悲劇。也斷不會把世間人情冷暖,寫得那么深沉、那么悲涼。
元春省親無疑是紅樓夢里最大的喜事。“寧榮二處人丁都齊集慶賀,熱鬧非常。”一方面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賈元春才選鳳藻宮。足以說明皇帝對賈家的厚愛,容許元春省親更是莫大的恩賜。元春省親在大的方面來說一種賞賜,更多的是賈府地位上升的一個象征。作者把那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景象寫得淋漓精致。另一方面,是親情方面的原因,骨肉團聚,在平常人家最基本的相守在他們看來竟是奢侈的,想來這才是作者的重點。
那么紅樓夢里的大悲之事是“秦可卿之死”嗎?好多紅學者都習慣拿可卿的死來探究元春的升職,來探究紅樓背后的奧秘。劉興武先生的“公主論”就認為,是元春的告密導致了可卿的直接死亡,那么可卿的死亡和元春省親就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可卿死亡之悲產生了元春省親之喜,但我并不這么認為,我一直認為,紅樓夢里的大悲是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涼,凹進館聯詩悲寂寥”。這一回,作者寫賈母等人在凸碧堂賞月,開篇就寫賈母見鳳姐、李紈病著,薛姨媽寶釵二人又不在,在那個合家團圓的中秋之夜賞月,賈母開始感傷,病的病,弱的弱,竟不如往昔熱鬧了,這里面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那就是賈母已感賈府的頹勢。品笛喝酒,喝道中間竟流下淚來了。而后寫黛玉、湘云在凹晶館聯詩,最后二人和妙玉在櫳翠庵聊天,相互取暖,悲涼至極。這才是大觀園里最悲涼的夜,與前面熱鬧的大觀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總在想,曹公晚年孤苦無依、再寫這種對比、這種反差。心里對親情對骨肉團聚的渴望。
元春省親,是何等熱鬧、何等榮耀。骨肉團聚,元春忍悲強笑說,“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黛玉湘云在凹晶館聊天,湘云說,“得隴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說的不錯。說貧窮之家自為富貴之家事事趁心,告訴他說竟不能遂心,他們不肯信的;必得親歷其境,他方知覺了。就如咱們兩個,雖父母不在,然卻也忝在富貴之鄉,只你我竟有許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連老太太,太太以至寶玉探丫頭等人,無論事大事小,有理無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況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讀到此處,淚落如雨,元春的不遂心、黛玉湘云的不遂心、老太太的不遂心,想來也是曹公的不遂心吧。
曹公借賈母之口說,“可見天下的事本難十全”。卻借黛玉之口說:“事若求全何所樂”。兩種心境完全不同,賈母是客觀接受,而黛玉是主觀接受,層次更高。
我發現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就是寶玉在這兩個重要場景都沒有出現,或者確切的說,他并沒有“參與”。元春省親,大家都高興,獨他悶悶不樂,因為秦鐘之死,他自身本能的躲避這種熱鬧;而在中秋賞月,他也因晴雯的病,早早睡了,沒有參與這樣的悲涼。這實在又是作者的別有用心。大觀園里眾人的.高調的樂與喜總與寶玉悄然的落寞放在一起來寫,我有時候一直在想,曹公在經歷人生大喜大悲之后,內心應該是平靜的吧,都說喜劇其實是最深的悲劇,紅樓高調的樂與喜背后都隱藏最悄然、最落寞的悲涼。
紅樓開頭最大的事情,莫過于秦可卿的死。從可卿的棺木到賈蓉被封為龍禁尉,從來的官員品級到賈府的排場,無不在彰顯賈府的地位與權勢。而與之對應的就是寶玉的婚事。所以,我個人認為曹公寫可卿之死是有伏筆的,這樣盛大的場面為得就是寫后來寶玉婚事的簡樸。賈府被抄寶玉犯病,在這樣倉促的情況下,寶玉的婚禮必定是潦草而簡單的,這樣的對比也足見世家每況愈下的人情冷暖。
而這兩件事情,寶玉都是主角。從聞可卿之死寶玉吐血到寶玉和寶釵成親,他一直是中心人物。而這都是寶玉的恨事,可卿之死對他的沖擊是比較大的,這是他第一次接受一個美好的女性被摧毀。黛玉離世,不得不與寶釵結婚,也是對他最后的打擊。
我覺得紅樓夢里最有意思的兩個人就是香菱(英蓮)和嬌杏。他們兩個本是主仆,都跟賈雨村有密切的聯系。雨村當日窮困潦倒,都是香菱之父甄士隱屢屢資助,雨村也是在那個時候偶然間邂逅了嬌杏,只望了彼此一眼。就此二人命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英蓮走丟,被拐子拐賣,最后被薛蟠帶到賈府。而嬌杏在大火之后,隨甄士隱夫婦回到他的岳父封肅家,后被一乘小轎送到賈雨村府邸,生了兒子,被扶了正。自此主仆身份顛倒。這是最極致的悲與喜。我們把英蓮的悲總結為“有命無運”;把嬌杏的喜歸為“僥幸”。
寶玉的悲喜都離不開世間美好的女子。“我看見女兒便清爽,看見男兒便污濁”。它的喜在于他遇到了那么多的女子,賢惠的襲人、直爽的湘云、愛他懂他的黛玉、紅顏知己妙玉等,是他們滿足了他當保護傘的這個欲望,而寶玉的悲也在于他最后眼睜睜看著一切美好在他面前轉瞬即逝,而無能為力。一次次又不得不面對現實,他的無能為力是無奈的、是心酸的。這個悲劇從可卿之死便開始了,金釧投井、晴雯被逐、黛玉離世。
特別想用一句名言來形容寶玉,“我從未長大,卻從未停止過成長”。
縱觀紅樓全書,寫得都是悲與喜。寶玉的悲喜、黛玉的悲喜、四百多小人物的悲喜、整個賈家的悲與喜,以及上流社會的悲喜,乃至與社會的悲喜。這所有的悲喜交織在一起,就成了紅樓,成了人生。然每個讀者總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讀懂這世間悲喜。這也是紅樓之所以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讀紅樓,常想起黛玉的“事若求全何所樂”。紅樓殘本也不應該是天下恨事。相反,因為后四十回遺稿,眾多紅樓愛好者對紅樓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探索,對紅樓背后的人性與人生的悲喜產生了思考。實在是欣慰的。這樣紅樓的悲喜就有禍福相依的味道了。
紅樓夢讀書筆記回目篇七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題記。
歷經千年的沉淀,《紅樓夢》這部曠世奇作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透過泛黃微蜷的書頁,循著那縷素雅繾綣于鼻翼的墨香,那一個個或靈動剔透、或沉淪腐朽的靈魂徐徐鋪陳開,在四個封建貴族家族的悲歡離合、興衰盛亡中栩栩如生,舉手投足皆扣人心弦。
它,蒙著一層繁復華貴的面具,面具上繪著賈府“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一幕幕嬉笑怒罵的戲碼。褪下皮囊的遮掩,那早已腐蝕不堪的骨肉便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在腐朽制度籠罩下,渲染于各階層人們間不同形式的不幸猶如病菌一般在社會中瘋狂滋長、蔓延。人們皆被無形的枷鎖牢牢銬住了身體與靈魂,幾欲窒息。“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賈府的繁榮最終付之一炬。這看似偶然,實則是必然的結局。素日清朝高門權貴奢侈無度的生活、綿里藏針的暗流涌動,早已為悲劇的收場埋下伏筆。
黛玉,這朵閬苑仙葩,是我最為喜愛的人物。眼淚幾多,皆付諸她那在一場水月鏡花的邂逅后黯然玉殞的生命。那個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衡量女子賢德的標尺,亦是牢牢禁錮女子羽翼的枷鎖。在葬送個性的潮流中,女子被鑄就成了一個個惟命是從、奴顏婢膝的傀儡,大觀園中冰清玉潔的女兒們亦成了封建禮教下的犧牲品。標新立異、才思聰穎的她如一株芙蕖,蕙心蘭質。誠然,命運待其何等不公,父母不在身畔的她孑然一身,在賈府這魚龍混珠的污濁之地寄人籬下,在紈绔之風的烏煙瘴氣中,她沒有選擇委曲求全、忍氣吞聲,抑或隨波逐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她始終秉持著那顆純粹的初心,勇于以一介女流的柔弱之軀,去與勾心斗角的權力旋渦抗衡,為自己爭得一分一毫的權利。
在大觀園諸多“哀其不爭,怒其不幸”的任人操縱己命運的女子中,她無疑是具有深遠目光與別樣膽識的。可惜,她失敗了,落得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凄清結局。在八面玲瓏地周旋于長輩間的寶釵眼中,黛玉的反抗便同飛蛾撲火。但她高潔的靈魂,猶如一面纖塵不染的明鏡,以高尚的人性光輝折射出世態炎涼、人心險惡。“堪憐詠絮才”,她孤傲的骨子里,是如寒梅般挺立殘冬的清高,是如蓮般濯清漣而不妖的操守。她走了,帶著多少未了的遺憾,卻終于不復囚禁于枷鎖之間。她終究不適合在那樣的繁華喧鬧中蹉跎年華。就讓她在另一個純凈的世界里完成她的夙愿罷。
紅樓夢讀書筆記回目篇八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
這里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里糊涂地成親了。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描寫了很多人物形象,雖然他們的生涯際遇和幻想追求各不一樣,但他們的喜歡與恨,苦楚與歡欣,也出現分歧的情節,但他們的悲慘劇命運倒是一樣的。作者用出神入化的筆法,塑造出了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王熙鳳等很多的藝術典型,他們曾經眾所周知。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異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活著界文學寶庫中也是稀有的珍寶,是我們小學生增強藝術涵養的優越讀物。
《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于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玉之終于出家,同一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