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十篇一
《海底兩萬里》主要講了一艘潛水艇在千奇百怪的`海洋世界旅行的事。
《海底兩萬里》的主角是阿尤納斯和尼摩船長,才開始大家都認為那艘潛水艇是海怪,他們不停的追擊潛水艇,可是不但沒有抓住海怪還差點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去了,阿尤納斯和他的仆人和尼德都掉落在潛水艇里了,他們從此只能在潛水艇上生活,而且還必須聽從尼摩船長的。
尼摩船長代領他們見識了各種的貝殼和水母,他們還看見了海底的森林,海底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啊。
他們在島上吃到了人間美味,他們還做出了西米面條,真是太神奇了。
他們捕捉過鯊魚,他們看過海底火山,他們還看過毀滅的城市。
…………。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十篇二
從2月19日至20日,在不到2天的時間內,我一氣呵成讀完了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原以為這書內容精深、涉及知識性強,是一本很難快速讀完的科幻小說。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書語言生動,邏輯嚴謹,字里行間充滿了懸念,引人入勝,讓人產生了一種小說看不完,心里不放下的執念。歸納起來,這本小說有四個亮點:
一是超強的想象力。看完這書,仿佛你的思想與凡爾納在海底世界暢游了兩萬里,書中每個章節,每個段落的第一句話,詳細記載了時間及“鸚鵡螺”號行駛路程,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海、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南極、北冰洋。跟著凡爾納一起在海底周游世界,跟主人公一起經歷海底的探險之旅。旅途中有難以想象的喜悅,歷經艱辛終到南極,看到了憨態可掬的企鵝,有血腥殘暴的殺戮,獨角鯨對抹香鯨的追殺,還有漫步在海底的愜意,各式各樣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千奇百怪,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海底奇觀。
二是個性的敘事力。一部好的長篇小說,好比長跑,哪里該放慢腳步,哪里要補充能量,哪里應該沖刺,作者心里早有規劃,每個章節都設有懸念,在一個個高潮后總有一段篇幅幫忙讀者釋放情感,找到出口。每個高潮之間互相聯系,情節互為支撐,小說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發。例如:主人公乘坐驅逐艦意欲捕捉“神秘怪獸”,一場激戰之后,反而被困禁于“神秘怪獸”,最終逃出“神秘怪獸”的控制,登上了陸地,回到了家鄉。整篇小說敘事宏大,敘事風格嚴謹,不是胡編亂造,不是虎頭蛇尾,而是經過科學推測所得的數據。
三是嚴謹的科學性。我讀完小說后第一反應就是查閱作者的生平資料,剛開始猜測他是地理學家、博物家、還是生物家、或是航海家?后來發現他其他的什么家也不是,20歲時遵照父親的意愿到巴黎研修過法學,但在巴黎的文化沙龍中他愛上了文學,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但是小說中的主角有捕鯨能手,生物家、工程師等等,海底許多生物的名稱和描述,我卻是第一次耳聞目睹,盡管沒有可參照對比的樣本,但本人特別留心小說中每個數據的描述。正是小說這種嚴謹的科學性,才使得作者想象出來的“鸚鵡螺”號成為現代潛水艇的原型,這部科幻小說誕生于18世紀潛水艇未被發明,從這個層面上講,文學是科技進步的先知,有人甚至認為,正是《海底兩萬里》所描寫的“鸚鵡螺”號啟發了現代工程師,從而設計出了潛水艇,能下潛幾萬英里,有堅硬的金屬外殼,能抵御水壓和各種鯨魚的襲擊,能利用海底的資源發電、制造氧氣。《海底兩萬里》中“鸚鵡螺”號身上種種功能和運行原理和現代潛水艇有太多相似之處。
四是富有人文精神。這一點使小說的主題有所升華,小說通過對“鸚鵡螺”號船長尼莫重點刻畫,展現了作者的人文情懷。尼莫是一個神秘莫測的人物,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他善良又霸道,仇視陸地又深愛海洋,愛護下屬又痛恨人類,就是一個矛盾體。最后正是因為尼莫毫不留情擊沉了人類的戰艦,惹怒了法國阿龍納斯教授,他放棄了繼續深海探險的想法,選擇了逃出潛艇。
總之,文學是科技進步的先知,想提升你的移情力——感知世界變化的能力,不妨讀讀《海底兩萬里》。
由凡爾納創作的三部作品,《神秘島》、《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奠定了他“現代科幻小說之父”的地位。有時間的讀者可順道一起讀讀。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十篇三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雨水敲打著玻璃,仿佛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霧氣,從里到外什么都看不清楚。這時,我正坐在書桌前,聽著鬧鐘的滴答聲,看著一本科幻小說。
這本書介紹了尼摩船長駕駛《鸚鵡螺號》,帶康塞爾、尼德蘭和劉博士到海底。他們跨過太平洋,跨過印度洋,跨過紅海,跨過地中海,跨過大西洋和南極海域,成功地克服了各種困難,領略了海底的奇觀。其中,康塞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誠實、強壯、善良、熱情、勤勞、聰明、忠于主人。尤其讓我感動的是,他把最后一點氧氣給了主人。
當然,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他們被困在冰里。想想看,鸚鵡螺號只能提供兩天的氧氣,但破冰需要四天五夜。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能不讓人擔心呢?但是,他們并沒有過于慌張,而是保持冷靜,想出了各種加快破冰的方法。最后,在最后的關鍵時刻,他們在鸚鵡螺號強大推進器的推動下破冰而出,讓大家呼吸到了海上的新鮮空氣。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被他們的英氣所震撼。如果我走了,我可能已經去天堂報道了,我只會在船艙里匆匆忙忙地跑來跑去。和他們比起來,我們的氣勢相差太遠了!看著它們,挑戰兇猛的鯊魚,折磨食人族,與大章魚搏斗,走出冰面,并不是一次驚心動魄的冒險。我覺得我們要改變吃完就伸手張嘴的習慣,開始磨練自己的勇氣和毅力!
雨還在下,風還在呼嘯。我明白了,要想冒險,光有想法是不夠的。只有勇氣和智慧相結合,你才能有一次完美的冒險。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十篇四
它告訴了我各個我不懂的美麗的島嶼,它告訴了我康塞爾是何等的忠誠,還告訴了我許多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作者在海底遨游,能看見許多珍貴的魚兒,又能經歷這么多希奇古怪的事,我是多么的羨慕。
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這本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采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后,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非常佩服他們都不自私自利。
這本書還寫了冰山封路、章魚襲擊……許多險情。這些故事情節都是非常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爐。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
不得不說,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十篇五
文章開頭是寫海上的怪物,從而深入到去探查被俘的情形,展開對諾第留斯號的描寫,這樣安排,不僅劇情完整,還吸引讀者眼球。彬彬有禮的“我”,忠實的仆人康塞爾,率直的尼德·蘭,古里古怪的尼摩船長,這是我讀后4個主要人物給我的第一印象,也是這樣稀奇古怪的4個人早就了精彩的劇情。總體內容可分為:船中參觀,海底打獵,陸上光顧,海底葬禮,南極遇險,船長復仇,逃出海底。
最有意思的是海底的打獵。我在物理上學過水壓,在海底沒有防護的衣服就會被海水擠癟,而富有的尼摩船長根本不怕這些。“衣服用橡膠做成”“胸前還有兩塊鋼板”還有“一個鋼頭盔”,作者的想象力真是是豐富。文中“我”的好奇心理和船長的沉穩老練對比,簡直是把整個真實的過程展現在我面前。捕獲時的驚喜,鯊魚來時的驚險,探索海底秘密的驚奇。主人公尼摩船長的勇敢,特有的一種善良,留下了正面形象。
最令我感動的是在海底的葬禮。尼摩船長讓“我”給船上的一名船員看傷,“我”診斷他已“沒救了”的時候,“尼摩船長渾身發抖,兩行熱淚流上了臉頰。”隨后,他們用海底的土地當墳墓,埋葬了那位船員。我不禁肅然起敬,沒想到冷靜古怪的尼摩船長對船員也有如此深摯的感情。
最讓人回味無窮的是船長的復仇。他攻擊了一艘船,同時和15名船員一起“用復仇的眼光”望著慢慢下沉的船。然后,“他跪在一幅一個婦人和兩個小孩的畫像面前”。真是沒想到,本認為是善的一面的尼摩船長,居然也有瘋狂惡毒的時候,他不僅是“一個博學多識的`學者”,還是一個復仇者。但仔細品味,尼摩船長也是被逼出來的,“壓迫者”使他離開了自己的妻子兒女,這一定條件下反映了當時法國的社會背景。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于現實或高于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這部書充滿了科幻性,“我”的海底冒險經歷貫穿全文;同時不乏文學色彩,語言的安排和使用上都有講究。它是我最喜歡的書,也使我受益匪淺。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十篇六
斑斕的游魚追逐著著耀眼的光亮,各種水生植物隨著水波搖蕩著自己的身姿,方圓幾里的海水都被船的舷燈照得通透,幽幽藍光,宛如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奇幻花園。
我迷醉的注視著這一切,盡管不能像書中的博學教授那般,準確的叫出它們的名字,也不能像那位忠實的仆人那樣,不厭其煩的進行分類,但是只要看著它們,心就會不由自主的寧靜下來!
海洋是一切生靈的母親,她的愛,始終如一。即使人類的祖先早已從水生過渡到陸生,又在陸地上不斷繁衍、進化,她依舊在大洋的深處保留著一座美得傾心的——奇幻花園。
緩緩開合的蚌,吐出了一串生命的芬芳。它,就這么久久地、靜靜地,依附在那幾近枯腐的木樁上,漸漸與朽木融為一體。碩大的蚌殼,猶如神圣的凈水盆,頓生莊嚴的色彩,肅穆之內,又隱約透出了刺眼的光芒。這顆不知歷經了多少年的珍珠,日復一日隱匿在這片海水之中,日復一日的增加著它不為人知的價值。
不知還有多久,一個真正的內莫,能造出像鸚鵡螺號一樣的'潛艇,帶領人們盡情游覽海洋深處的奇幻花園,穿那奇特材質的衣服,吃永無止盡的佳肴,在森林獵場中狩獵,在深海峽谷中穿梭,從大洋的深處到南極點探險!甚至在死后,都可以安靜的沉睡在一片珊瑚墓地。
也許內莫說的對,大海可以毫不吝嗇地給我們一切,因為她是所有生物的母親。等到人類的科技達到又一個巔峰,海洋深處的奇幻美景將永遠成為人們精神上的財富。
終于有一天,人類又返回了海洋居住,家家戶戶都有一片園地,每個人都可以自豪的說:“海洋,我的奇幻花園!”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十篇七
在這個假期里,我讀了一些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法國作家、人稱科幻小說之父的儒勒凡爾納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海底兩萬里》。
該書中記敘了當時在世界上人們發現了一艘潛水艇,但被誤認為是一只大鯨魚,結果因潛水艇經常撞壞海上的船只,法國政府就派林肯號剿滅這只“鯨魚”。林肯號船長邀請阿斯拉龍教授和他的助手,教授應約,登上了船。結果在日本附近海域發現了“鯨魚”,就在魚叉手投擲魚叉的一剎那“鯨魚”撞上了林肯號,把阿斯拉龍教授、他的助手和魚叉手摔入了海里。到此刻他們三個人才明白它是一只人造的鋼鐵之怪。善心大發的船長把他們救起,帶他們仨游覽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并踏上了從未去過的南極,結果三個人為了以后的自由在北極圈中,冒著北極大風暴逃走了。
幻想自古以來便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而至這天,事實證明作者儒勒·凡爾納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現實作為基礎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阿拉伯海底地道,蘇伊士下方一條通往地中海的地道),一塊沉沒的陸地(大西洋洲)。
我聽了媽媽的話,明白了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想象,才能把完美的想象變為現實,才能使祖國更加興旺。這本書向我們講訴了團結的力量是無限的,只要團結起來,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的!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十篇八
作為必讀書籍,《海底兩萬里》以冒險,有趣,科幻的標簽出現,吸引了大量讀者。在老師和同學的推薦下,我滿懷好奇地走進這片奇幻的海底世界。
這是一次奇妙的經歷:阿羅納克斯教授被邀參與追捕“海上怪物”,卻反被俘獲。那怪物其實是只潛水艇。艇長是一個叫“尼摩”的人。他帶著教授一行人,游覽了無數海底風景,也經歷過種種危險。最后三人逃離潛水艇,將這個秘密公諸于世。
與其說這是一本書,還不如說是一部電影。作者生動而有趣的語言讓人感到身臨其境,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知識庫富足,想象力豐富而合理。法國元帥利奧臺說過:“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他的話便在《海底兩萬里》中得到了證實。
書中第十二章,艇長尼摩向阿羅納克斯教授介紹艇內的設備。尼摩還專門用“艇上的主宰”“機械的靈魂”來強調這一切來源于電,并介紹了如何在海底提取電源。在艇長介紹廚房和浴室的設備時,提到了用處相當于現代的電磁爐、電熱爐和熱水器的設備。但凡爾納生活在距今約120年,當時還沒有人提出這個這種器械的概念,真是讓人大呼驚奇。
這個發現讓我了解到,對于科技來說,想象力和實踐力十分重要。
記得上小學時,有一篇命題作文叫:未來的世界。同學都奮筆疾書。有寫未來世界人們在月球上生活的,有寫全智能社會的。有一個同學他寫的是一種特殊的衣服。這種衣服可以自行調節溫度,在不同環境下切換溫度,避免了在運動后,衣服過于厚重,一起的身體不適。在那個時候,這種想象對于我們來說只是天方夜譚,不真實。但是就在前不久,國外一家網站上出現了一款由多倫多大學的兩名大學生發明的智能內衣fuelwear。其功能與那件衣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