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優秀8篇)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優秀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26 10:38:05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優秀8篇)
時間:2023-12-26 10:38:05     小編:文鋒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篇一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這就是大家向往的山,意義,水。

沒有風吹,沒有煙熏,沒有悲傷的心情,只有天山一樣的顏色,駕著船,讓你的思緒漸漸帶你進入大自然的畫面。

這是從富陽到桐廬的獨特仙境。

山的兩邊,樹密綠,山爭高。

在這里,山水如仙境,期待著游人。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篇二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正置身于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的富春江。瞧,這山,這水,真是名副其實——集富春江的美于一身。

從古時起,便已經有文人墨客為富春江折服,不禁傾筆寫下句句名言。此時,我們身臨其境,定能品出這詩文中之神韻,可能還有人會大喊出“我愛富春江!”的沖動呢!可這對于真正見到它美懂得欣賞它美的人眼中,并非什么可笑之舉。因為她的美確是能傾倒眾生。

那“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雖映照出其生機勃勃,卻掩不住其真正的奇偉嶙峋,雖令人心生寒意,卻更有一種興奮之情。

那“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的水,潺潺細流,清澈見底,游動的小魚兒與細石“交縱嬉戲”不亦樂乎。瞬間心靈得到了詮釋,心如止水,仿佛真正讀到了人生真諦。

她美,卻真實。她險,卻活潑。她難道不是令人不得不愛嗎?富春江的景由水與山組成,站在各個角度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站在山的最頂峰,一覽無余。這樣,才能體驗到“一覽眾山小”的霸氣。山,峰巒如聚,各具特色。橫看,有排山倒海之勢。側之,給人以天崩地裂之感,此為山也,水有水的魅力。西湖的水是寧靜的歲,洞庭的水是清澈的水,而富春江水正是具備了兩者的長處。水,氣勢平緩之處如平地,那么心如明鏡。氣勢澎湃之處如鯨波巨浪,翻江倒海的氣勢自古無人不為之驚嘆。總而言之,富春江的獨一無二的山水會讓大家的旅行過得愉快而富有意義。

游客們注意了,現在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富春江景區。南朝文學家吳均曾在《與朱元思書》中,竭力贊揚富春江道:“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元朝吳恒贊也曾詠過:“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很明顯,富春江的招牌便是山與水。

要說秀色哪里好,古今當推富春江。今天,我們就來到了美麗的富春江,關于富春江的美麗,且容我這個導游慢慢道來。

富春江因山青水碧而名聞遐邇,早在古代,便有吳均“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贊嘆。是啊,瞧那水,清澈縹碧,泠泠作響,水底還有那靈活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塊,他們享受這舒適的家園,向人們訴說著富春江的美。還有瞧那山,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一富春江是中國浙江省中部河流,為錢塘江桐廬至蕭山聞家堰段的別稱,它長110公里,流貫浙江省桐廬、富陽兩線,其間風景絕美,無可比較,因此古代文學家吳均有文《與朱元思書》寫到: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富春江地域山高水清,有“小三峽”之稱,現在,我將為大家詳細介紹這里的山水之美。

先看這邊,富春江水極清,呈青白色,有種晶瑩清澈的靜態美。但靜中有動:可以一眼見到水中嬉戲的魚兒。動中又存靜:水中的細石也可以一覽無余。江水有時又有種動態美:急湍勝箭,猛浪假設奔。有一瀉千里的豪氣,使江水的秀麗美和壯觀美完美的結合。

再看那邊,富春江夾岸高山也別有一番美感,高大巍峨,“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更顯出“負勢競上”的山勢之奇。在這幽遠的山谷中,大家應該感到了一種平靜、祥和,這也就是吳均所說的“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山間泉水叮咚,百鳥鳴聲嚶嚶,給山一種勃勃的生氣。真正是“長川不是春來綠,千峰倒影落其間”。

游客朋友們,置身于如此美麗的山水之間,你們一定很愜意,吳均也在1600年前至富春江“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讓他充滿了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這里可體會高山之壯麗,觀看江水之清澈,聆聽蟬和猿的叫聲。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篇三

要說秀色哪里好,古今當推富春江。今天,我們就來到了美麗的富春江,關于富春江的美麗,且容我這個導游慢慢道來。

富春江因山青水碧而名聞遐邇,早在古代,便有吳均“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贊嘆。是啊,瞧那水,清澈縹碧,泠泠作響,水底還有那靈活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塊,他們享受這舒適的家園,向人們訴說著富春江的美。還有瞧那山,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倘置身于此,還以為來到了仙境哩!富春江的美,美就美在流水,清澈澄清;富春江的美,美就美在青山,郁郁蔥蔥,生機盎然。

今天,就讓我們共游富春江,感受那來自天宇外的美!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篇四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富春江景的奇山異水在全天下都是絕無僅有的。

山峰高聳入云,湍流清澈見底,一座座山峰似雨后春筍般奮力直向上聳。成千成百的匯聚在一起,巍峨壯觀,高峻雄奇,一條條水流如絲帶般纏繞在山澗。水里飛快流動的魚鱗,反射著太陽的光輝。圓潤的石頭,使人看了心曠神怡。林茂蔭濃,泠泠清響,嚶嚶鳥鳴,蟬嘶猿啼。富春江景,天下獨絕啊。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篇五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的富春江。你有沒有去過?今天我們一起去瞧一瞧吧!希望你們喜歡。

游客們注意了,現在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富春江景區。南朝文學家吳均曾在《與朱元思書》中,極力贊揚富春江道:“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元朝吳恒贊也曾詠過:“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很明顯,富春江的招牌便是山與水。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正置身于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的富春江。瞧,這山,這水,真是名副其實——集富春江的美于一身。

從古時起,便已經有文人墨客為富春江折服,不禁傾筆寫下句句。

名言。

此時,我們身臨其境,定能品出這詩文中之神韻,可能還有人會大喊出“我愛富春江!”的沖動呢!可這對于真正見到它美懂得欣賞它美的人眼中,并非什么可笑之舉因為她的美確是能傾倒眾生。

那“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雖映照出其生機勃勃,卻掩不住其真正的奇偉嶙峋,雖令人心生寒意,卻更有一種興奮之情。

那“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的水,潺潺細流,清澈見底,游動的小魚兒與細石“交縱嬉戲”不亦樂乎。瞬間心靈得到了詮釋,心如止水,仿佛真正讀到了人生真諦。

她美,卻真實;她險,卻活潑。她難道不是令人不得不愛嗎?

導游講解內容:釣臺簡介——“嚴子陵釣臺”碼頭、牌坊——嚴先生祠堂——大型精品碑廊(中間經過“天下第十九泉亭”、“李太白醉酒處”、“留芳亭”)——東臺——“雙清亭”——西臺謝翱慟哭處——夢鼎亭——“清風軒”茶室——小碑廊、客星亭、滄波橋——回碼頭上船。

諸位游客,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富春江嚴子陵釣臺和富春江游覽。嚴子陵釣臺是富春江——新安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簡稱“兩江一湖(千島湖)”上的主要風景點,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聞名于世的東南古跡之一。因為東漢高士嚴子陵拒絕光武帝劉秀之召,拒封“諫議大夫”之官位,來此地隱居垂釣而聞名古今。歷代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蘇軾、陸游、李清照、朱熹、康有為、脬達夫、張大千、陳毅、郭沫若、巴金……等來過釣臺,并留下不少詩文佳作。據統計從南北朝至清朝就有1000多名詩人、文學家來過此地,并留下20xx多首詩文,所以,這條旅游線在以前也被稱為浙西。

唐詩。

之路旅游線。1949年4月,毛澤東同志的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寫道“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就是用嚴子陵隱居垂釣富春江畔這件事,來規勸柳亞子先生應留在北京參加建國工作。

嚴子陵釣臺,座落在被譽為“清麗奇絕,錦峰秀嶺”的富春山山腰。這山高312米(海拔),逶迤35公里。山下的這段江面又稱“七里瀧”、“七里灘”、“七里瀨”。諸位請看,前面那蔥郁的山巒之中,一對奇峰屹立水涯。李白詩中曾描繪為“釣臺碧云中,邈于蒼山對”。右邊的稱為東臺,左邊的則稱為西臺,所以這一景也叫“雙臺垂釣”。

諸位,釣臺碼頭就要到了,在此,我們已可以看到:在碼頭上,有一些大小規格各異的石碑立在那里,體現出“嚴子陵釣臺”濃郁的文化氣息。這些碑文都是現代名人如郁達夫、巴金、譚啟龍、陳立夫、朱玖瑩、孫友等人的作品。好,船就要靠岸了,請大家按次序下船,注意安全。

諸位,首先請大家先來看一下郁達夫的這塊《釣臺的春晝》碑。這是1931年3月郁達夫來游釣臺時寫的,那時的釣臺“只寂寂的看不見一個人類……歪斜的亭子……縱橫蕪雜的草木……祠堂是廢垣殘瓦……”可想當年的釣臺就如同當時的時局一樣,充滿著陰霾,而現在的釣臺已是游人如織。

這塊石牌坊正面的“嚴子陵釣臺”幾個字是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書寫的:背面的“山高水長”是原西冷印社社長,浙江省書法協會主席沙孟海先生書寫。此牌坊上面還有許多雕琢,更是栩栩如生,諸位請隨我一同去觀看。

諸位游客,站在這里請大家抬頭往上方看,在山腰有兩塊大盤石,高近百米,這就是東西兩臺了。你們看,東臺前面還有一支石筍非常突出。在這個位置上看,好象是一位古代的仕女,頭上梳著發髻,身穿裙袍,甚至裙上的皺折好象全看得清。有人說:這大概是陪伴嚴子陵的仕女。諸位看像不像?但如果你要登上東臺左側那塊稱為“棋盤石”的石臺上往下看,它卻象是一支直上直下的石筍。有人說它更象是嚴子陵的釣魚桿?諸位等會兒可以自己上山去觀看。同時,還可以在上面的“棋盤石”上留個影。它的背景有山、有水、有房、有樹、有船、有亭臺,還有一支石筍。

我們現在去“嚴先生祠堂”游覽。

1、祠堂里。

這祠堂,唐朝時原是嚴氏的家祠。宋朝景佑中期,也就是960多年前北宋時,由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所建。并繪像立碑祭祀嚴子陵。同時還著有《嚴先生祠堂記》。后來這祠堂屢壞屢修。現在的祠堂是1983年重建。是范仲淹興建祠堂之后第17次重建,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重建。這尊塑像是1982年由浙江省美術學院雕塑系湯守仁教授塑的。

嚴子陵,名光,浙江余姚人。他本姓“莊”,因為避漢明帝劉莊之諱,而改姓“嚴”。他博學多才,少有高名。年輕時與漢光武帝劉秀是同窗好友。劉秀登位稱帝后,嚴子陵改名換姓,隱身不見。劉秀很想念他,命畫工繪像,派人各處尋訪,了解下落。后來在齊國的土地上,發現一人披羊裘,戴斗笠,很象子陵。于是備車備禮去接他,往返三次,才召其入京。歷史上還有這樣一段記載,說的是:嚴子陵被召到京城洛陽之后,不去朝拜光武帝,反而要光武帝來看他。后來被邀請和光武帝劉秀同床酣睡。子陵睡相不好,將自己的腳放在皇帝的肚子上。第二天看星相的太史急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劉秀笑著說:這是因為我與老朋友同床睡覺的關系。后來劉秀封嚴子陵為諫議大夫,他不肯當,來到這里耕種垂釣。從此,人們為稱贊子陵這種不事王侯的精神,稱他為“客星”。這“客星”碑,那“釣臺”碑,都是按釣臺原有的明朝弘治十年薛敬之題書的拓片重新鐫刻的。這一段史實在《后漢書》中的《嚴光傳》里有記載。山上的東臺亭內就有一塊石碑鐫刻了此文,大家一會兒可上山去仔細閱讀。

祠堂中最有價值的碑文是那塊——范仲淹的《嚴先生祠堂記》,諸位請隨我去觀看。

2、碑前。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因宮遷矛盾受到牽連,由右司諫被貶到睦州任知州。睦州后來改為嚴州,也就是現在的桐廬、分水、建德、壽昌、淳安、遂安六縣。當時州治所在地是梅城,那年他已經四十六歲。范仲淹在睦州當官時間不長,卻做了不少被后人稱道的好事,其中之一就是新建“嚴先生祠堂”,并寫了《嚴先生祠堂記》。.

《嚴先生祠堂記》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清代康熙年間被吳楚材、吳調侯編入《古文觀止》一書后,流傳更廣,影響更大。《嚴先生祠堂記》中第一句話:“先生,光武之故人也。”就明確指出嚴子陵是光武帝的老朋友。結尾的“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佳世名句,傳誦至今。介紹到這里,大家就清楚了,剛才大家看到的釣臺牌坊的“山高水長”和這個祠堂正中橫額的“光武故人”的出處了。

對面是明代人鐫寫的《重修嚴先生祠堂記》。諸位,請看這是1983年的《重修嚴先生祠堂記》。它們記載著對嚴光的追憶和重修“嚴先生祠堂”的情況。

嚴子陵釣臺自從1981年10月1日開放以來,桐廬縣旅游局先后于1984年、1993年在釣臺建造了兩座一小一大的碑廊,這些碑都是請國內外著名書法家書寫,由桐廬縣當地匠人鐫刻的,今天大家要游覽的是大型精品碑廊。

3、照壁前。

這些碑廊全長260米,總面積278平方米。它共分四部分:照壁、天下第十九泉、太白醉酒處和上下三層的碑廊,共有碑106塊。現在我們已站在照壁前,各位,往上看,但卻看不見碑廊在哪?那是因為這座碑廊如游龍盤臥在富春山茂密的綠蔭叢中,是一個高低錯落的爬山式碑廊。

這個碑廊于1993年2月18日開始動工,僅以226天的速度基本完工,于93年10月21日剪彩,接待國內外游客。現在我們先看一下這塊石照壁。它長7.58米,高2.4米,陽面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大學教授王學仲先生撰文、著名書法家孫釗先生書寫的《嚴子陵釣臺文》,本文用精湛的語句描繪了富春山水的秀美,對嚴子陵作了公正的評價。

照壁陰面是一幅石雕山水畫。節選于元朝著名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癡道人,常熟人,博通經史,工詩能文,尤其善畫山水。后來放棄書吏生活后,隱居富陽縣,遨游富春山水之間。至元20xx年到20xx年的三年里,繪成長6.4米,寬33厘米的《富春山居圖》。繪出了富春江兩岸荒村蔬林、山澗江畔、亭臺、小橋、漁舟、飛泉……明清以來視為國寶,可惜在明朝萬歷年間,成了火中的殉葬品,從此首尾分離,分別收藏在浙江博物館和中國臺灣故宮博物館。

這方石畫寬3.68米,高1米,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冷書畫院畫師壽崇德先生挑選原畫中最近似釣臺的第五部分,精心設計:畫面4/5為畫,1/5為原題字,并親自臨摹,然后由桐廬縣旅游局基建科的同志用15天時間放大并描在這石塊上,再由三位石匠師傅用90天時間鐫刻完成此畫。諸位可以仔細觀看石雕畫如此精細、逼真。它保持了原畫冼煉、流暢的筆法。

4、十九泉亭前。

進入了“聽泉”圓洞門,我們來到了“天下第十九泉”。這里面積雖然不大,但幽靜、緊湊、中心突出。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的題詞,道出了景點名稱,不言而喻眼前這座石亭就是“天下第十九泉亭”。那高高聳立的石雕像是茶圣陸羽。陸羽與桐廬、與嚴子陵釣臺這天下第十九泉有什么關系?我來給大家作個簡單介紹。陸羽,字鴻漸,唐代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縣)人。據說他是一個被遺棄的嬰兒,三歲時孤苦伶仃被竟陵龍蓋寺智光禪師收養,智積禪師嗜好飲茶,陸羽從小給他煮茶,積累了許多經驗,后來他收起僧衣,擅自離開寺院,去戲班子學演木偶戲、參軍戲和幻術。又曾到火門山鄒夫子處讀書,使他在文學上得到深造。他勤奮好學,酷愛大自然,對茶葉專業興趣很濃。他跋山涉水,深入各主要茶區進行調查研究,鉆研茶葉生產和科學技術。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我國第一部完整系統的茶葉專著《茶經》問世了。陸羽在《茶經》中寫道:“西揚、武昌、廬江、晉陵好茗而不及桐廬”。當年又品天下水位,桐廬嚴陵灘水位被評為第十九位,“天下第十九泉”因此而得名,這里水味清洌甘甜,原泉亭臨江而建,1984年修復于此。

除陸羽塑像外,碑廊連接處及林間花木叢中有20尊歷代到瞎嚴子陵釣臺的文豪塑像,這些塑像由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設計制作,像高2米,其中最重的康有為像約3000斤,最輕的也有1800斤。這些雕像是先用電腦把設計圖“打”在石頭上,然后分別用“麻布”或“斬斧”的手法刻服飾,用“磨光”法刻臉。形態或立、或臥、或坐、或捋胡須、或手握卷書、或佩劍,神態各異,光彩照人。

下面請大家隨我去觀看孟浩然、張繼、杜牧、白居易等大文豪的石像。

孟浩然為中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主要作家之一,他寫了一首“經七里瀧”詩,描繪了嚴陵瀨的風光,表達了“觀奇恨來晚”的感情。這首詩鐫刻在左側的另一碑廊中。

張繼,唐代詩人,博覽有識。他的《楓橋夜泊》詩國內外流行甚廣。他來釣臺朝拜嚴先生后,著“題嚴陵釣臺”詩一首,既描繪了釣臺景色,又抒發了登臨釣臺的感想,此詩鐫刻在另一碑廊內。

杜牧,晚唐杰出的詩人。他在睦州任刺史兩年:武宗六年(846年)至宣宗二年(848年)留有釣臺詩多首,其中一首以通俗、精美語言描繪睦州優美景色的五言律《睦州四韻》,鐫刻在另一碑廊內。

5、醉亭。

“子陵魚,加皮酒,喝得太白不放手。醺醺醉臥嚴陵灘,一篇詩章寄山友。”這首詩引導我們來觀賞眼前這一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醉臥在“醉眠石”前,昏昏中仍瞇著眼不舍得放棄對富春江美景的觀賞。此亭名為“醉亭”(由浙江省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胡理琛先生書寫)。諸位也可在此亭中飲酒作詩,亭前這塊大石坪不但可供諸位觀景,還可供有興趣者醉臥嚴灘,陪伴李太白。

6、山門。

此山門由洛陽博物館館長,我國考古學權威蔣若是先生書寫。

進入嚴子陵釣臺碑廊山門,我們才真正開始觀賞這大型精品碑廊了。碑廊內容分為兩部分,前69方是從3000多首古詩中精選出來的描繪富春江桐廬清麗奇絕的風光和贊美嚴子陵高風亮節的作品,后部分是現代作品,多為書法家本人撰文并書寫。

碑頭是由民盟中央名譽主席楚圖南先生書寫的。這方碑文是楚老先生九十多歲高齡,身體欠佳,住院期間為我們書寫的,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幅作品,彌足珍貴。

這幅為清朝著名畫家任伯年的“嚴子陵五月披裘圖”。嚴子陵頭戴斗笠,身披羊裘。據記載,光武帝劉秀派車在齊國土地上接子陵時,他就是這個裝扮。那幅畫中的人物神態惟妙惟肖。

這塊楷書碑是由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國際書畫學會會員劉川寫的南朝吳均的《與宋元思書》。文中的“自富陽至桐廬,一百里許,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極精辟又干練地贊揚了富春江這段美景。

這一方是日本國金石書畫大家梅舒適先生(稻田一文先生)的“桐江晚景”,以印章形式寫題目,而正文采用了行草書寫,在同一首碑作中,既有印章,又有行草,顯得新穎而別具一格。

1993年10月21日梅舒適先生率領日本篆刻家協會訪中團一行97人來桐廬嚴子陵釣臺參加揭幕儀式。梅先生與夫人非常興奮地為自己這方碑揭幕,他對碑石的選擇,碑文的鐫刻都很滿意。他說:“桐廬之行使我終生難忘。桐廬的山美、水美、人美。桐廬是我到過的中國第一個好地方。”釣臺游覽之余,他欣筆題詞:“嚴子陵釣臺天下第一觀”,把釣臺稱為“天下第一景觀”。

我們這個碑廊除了有劉海粟、劉開渠、楚圖南、錢君陶、沈鵬、賴少其、尹瘦石、馮其庸等全國著名書法家和31個省、市一些知名書法家的墨寶外,還有港澳臺的名人陳立夫、謝舸及日本、韓國、新加坡書法藝術家的作品。

請看這兩方碑都是唐朝著名詩人嚴維的《發桐廬寄劉員外》詩,一方是隸書,一方是篆書,而且是以印碑形式書寫的。前一方碑的書寫人是篆刻家、書畫家錢君陶先生,這方印碑書寫人是87歲高齡的趙林女士,這種碑也叫金文碑。

我們這個碑廊書寫的形式,不但有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還有一方碑是澳門頤園書畫會會員謝舸先生書寫的“富春”詩碑,采用破體的寫法,就是把五種書體綜合在一起,寫得和諧自然,請隨我前去觀看。

這是中國美術界一代宗師、原中國美術館館長劉開渠先生在重病住院期間寫的范仲淹的《瀟灑桐廬郡十詠》,可謂絕筆碑。

這塊碑是新加坡中華書學協會會長陳聲桂先生的《桐君山》詩,這首原詩的摩崖石刻距今已有650多年,現仍然完好地保留在桐君山山麓。

下面10方為明朝詩作。這里邊疆幾方碑刻全屬于行草,行草是以行書為主,個別字為草書,書寫比較流暢、奔放,也容易辨認。

清朝的碑文共有13方。下面兩方碑文,全是誦謝翱的。謝翱名皋羽,是文天祥帳下咨議參軍。至元二十七年,就是1290年,他來七里瀧,并著有《登西臺慟哭記》,一會兒大家登西臺可見到這方碑。

這里的一組石像是:明朝著名戲曲家湯顯祖(臨川人,現江西撫州),他曾到瑤琳洞附近的桃溪拜訪江西臨川知縣潘仲春,途中游了個仙洞——瑤琳,曾寫詩記敘此事。此詩說明湯顯祖曾游過瑤琳。

這位是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他曾寫了《嚴陵瀨》、《桐中道中》、《過嚴子陵釣臺》幾首詩,表明他對嚴子陵及嚴子陵釣臺深厚的情感。今天的嚴子陵釣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此立像,趙孟若有靈在天更要贊美“不知此地塵凡”了。

上面那位昂首沉思的的是唐伯虎。他性格狂放不羈,畢生致力于繪畫,富春江一帶曾留下他不少足跡。嚴子陵釣臺也是他注目的地方,他的《嚴灘》詩描繪了釣臺如畫的風光,表達了對嚴光隱居生活的羨慕。鐫刻在山麓左側的碑廊內。

唐寅雕像上面的是清朝著名的書畫大師鄭板橋,他于乾隆5年(1720xx年)7月到過釣臺,并書寫了楹聯一副。

下面碑文都是現代作品,大多是作者自己撰稿,自己書寫的,就由大家自由的觀賞吧,一會我們在“留芳亭”前集合,在游覽中請大家留意一下,這個碑廊的牛腿是木刻的100位來過桐廬的文人雕像。

7、留芳亭。

現在來到了留芳亭前面,亭子迎面的楹聯是李敬忠先生根據施肩吾的《過桐廬場鄭判官》詩中書寫的:“幽奇山水引高步,千古篇章冠后人。”施肩吾是唐代詩人,桐廬縣分水賢招鄉人,他雖中了狀元,但不愿在宦海中沉浮,沒有等到授官就東歸故里,晚年他率族人到中國臺灣、澎湖一帶去定居、墾荒,是我國歷史上開發寶島的先驅者之一,他也是澎湖詩的第一詩人。

亭子另一副楹聯是選自宋朝孫沔的《題子陵釣臺》?“列傳古碑言未盡,一灘鳳竹自蕭騷。”是中國蘭亭書法博物館副館長喻革良先生書寫的。

現在請大家在此小憩一會兒,接下去隨我去東、西兩臺游覽,到東臺需再登360級臺階,去西臺需登130級臺階。

8、東臺。

東臺為“嚴光垂釣臺”,請大家隨我先去看看東臺亭。

這個亭最早建于明正統元年(即1436年),由嚴州知府萬觀在東西臺各建一亭,并刻石為額,東臺亭曰:“不事王侯”。明末兩亭都曾毀壞。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羅氏兄弟復建,更改石額為“垂竿百尺”。十年內亂,東臺亭被毀。1980年我們又重建此亭,這東臺的石額為“七里灘光”。石柱楹聯為“登釣臺而望,神怡心曠。想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都是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題,亭內的石碑,這邊是由孫釗書寫的范曄“嚴光傳”。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我在祠堂里已介紹給大家了,陽面是由湖州畫院86歲高齡的譚建丞先生書寫的“漢嚴子陵釣臺”。

大家站在亭前一定感到視野開闊,向東眺望,白云源重山插天,云煙迷蒙,俯瞰大江,綠山悠悠,船舟點點,真是“兩岸畫山相對出,一脈秀水迤邐來。”

這里東南三公里處,名叫“蘆茨村”,是晚唐詩人方干故居。范仲淹任睦州知府時,登釣臺,望東巖崖絕壁,白云徐生,問同行人,那是什么地方?回答說:唐朝處士方干隱居處。范仲淹題名“白云源”。白云源是我們桐廬縣開發的又一個風景點,這里自然風景保護完好,清涼宜人,夏天平均氣溫在26℃左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從這小山徑登山,有十余畝田,記載是嚴光耕種的地方,稱為“嚴陵田”。

下面這塊大石,平坦如磯,可坐幾十人,因為古人曾在這里對弈,所以稱它為“棋盤石”。這下面有一支石筍依山而立,就是大家在山麓看到的那支如仕女的石筍。有人說他因崇拜嚴光的賢德,永世站在這里陪伴;也有人說它象嚴光的釣魚桿,永遠插在這里,到底象什么呢?請大家看看,想想。諸位可以隨意觀賞、拍照,但要注意安全。現在我們去西臺觀賞,中間要經過“雙清亭”。

9、雙清亭。

這座石亭名為“雙清亭”。是民國十四年,也就是1920xx年由廣東籍人陳煥之所建。

這亭完全是一塊塊石條建成的,左右石柱上刻的楹聯是“遠道息塵勞,向此間坐石看云,放懷宇宙”,“高臺瞻勝跡,羨當日耕山釣水,俯視王侯”,這付楹聯曾使許多墨客騷人拍手叫絕,為之傾倒,里面由浙江書法家商向前老先生題詩一首。

讓我們越過“雙清亭”,去西臺游覽。

10、西臺。

現在我們來到了西臺。大家一定感到耳目一新,第一個感覺,自己被青山碧水蘭天所環抱,真有頂天立地的感覺。江面游船、快艇往來穿梭,游客歡聲笑語貫耳。遠眺上游,水遠山高,蜿蜒無盡,那就是人們贊譽的富春江小三峽。西臺是愛國詩人、抗元民族英雄謝翱哭祭文天祥的地方,大家可以坐在亭子內的石凳上,也可憑欄眺望,聽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愛國志士。

謝翱,字皋羽,號瞻發子,謚樂耕公。生于公元1249年,逝世于1295年。他原籍福建長溪,父親謝鈞精通《春秋》,有傳世作品《春秋衍義》、《左化辯證》。他先祖謝邦彥是宋朝著名詞人。謝翱小時候就很聰明好學,曾隨父親游學,學識與日俱增。公元1266年,謝翱十七歲,隨父親移居臨安,已能詩善文。1276年7月,文天祥開府于南劍州(州府在今天的福建南平市),號召四方起兵保護宋朝。謝翱雖是富家子弟,文人儒身,但激于愛國義憤,傾家蕩產,率數百名鄉兵拿起刀槍,親臨前線,投奔文天祥,被任命為“資議參軍”,當時,謝翱僅有二十七歲。1277年由于元軍大批南下,謝翱部隊多次率兵英勇突圍,但寡不敵眾,文天祥不幸被俘。謝翱脫險后,一邊暗中組織鄉兵,等候時機,揭竿繼續抗元,一邊暗中組織會社,用詩歌繼續進行抗元活動。聽到文天祥在北京遇害的消息后,他悲痛到了極點,穿麻衣、著草鞋,長夜不明在外野祭文天祥。他曾在姑蘇夫差臺、會稽越王臺設臺哭祭文天祥。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謝翱來到七里瀧嚴子陵釣臺,由嚴光第三十五世孫嚴侶等陪同,登上西臺,在這里備酒哭祭文天祥。據史料記載,他野祭時,一面用竹如意擊石,一面長歌當哭,“竹石俱碎,人也昏倒三次”。其歌名曰:“登西臺慟哭記”,這塊石碑就刻了此文,陰石的題字由南京女書法家肖嫻女士書寫。

諸位現在看到的西臺亭最早石額為“高尚其志”,后來改為“留鼎一絲”,亭子的一副楹聯是選自清朝徐夜的一首詩句“生為信國流離客,死結嚴陵寂寞鄰”。它高度概述了謝翱的一生。

謝翱還是一位愛國詩人,他在南宋文學史上的地位僅次于文天祥。與謝枋并列,號稱“南宋二謝”。他雖只活了四十七歲,但作了兩件讓人敬仰的事:一件是前面介紹的,當國家危難之際,盡傾家資棄筆戎,追隨文天祥抗元,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二是寫了許多光同日月的愛國詩文,這些詩文既反映了南宋軍民團結抗元情況和大無畏精神,又以憤怒心情譴責元兵南侵給人民帶來的無窮苦難,還有的詩文悼念亡臣,抒發亡國之痛。可惜他的作品大部分已在元、明兩朝散失。

今天我們來西臺瞻仰謝翱,學習他這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國家建設多做貢獻。

東臺、西臺的游覽到此結束了,不少游客都會產生一人疑問:釣臺這么高,當初嚴子陵怎么能釣魚呢?在山腰“夢鼎亭”內可見到一方石碑,這塊碑文也許能解除這個疑問,請大家隨我下山去看看。

11、夢鼎亭。

1961年11月30日,郭沫若同志偕同夫人乘快艇,游富春江而上,來到桐廬,上午游覽了桐君山,下午驅車來到了嚴子陵釣臺。遠眺蒼翠青山連綿不斷,一條銀帶環山而繞,稱贊說:釣臺的山光水色實在美呀!怪不得嚴先生要在此隱居垂釣。聽了桐廬縣委同志對東、西臺的介紹后,郭老追問道:西臺是不是謝翱傷心處?東臺是不是嚴光垂釣處?答聲剛落,郭老才思敏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詩一首,就是亭內石碑上這首詩。(讀詩)。

這首詩喚起了廣大游客的聯想:1968年富春江電廠建成后,七里瀧一帶水位上升20多米,滄海桑田的變化,嚴光當初在灘頭垂釣,在山頂耕種的意境,今天是難以想象了。據記載,過去這一帶小沙灘多,嚴光常常在灘頭上垂釣,其中最常釣的魚叫“烏石灘”,現已被水淹沒,但郭老這首詩對我們能啟迪遐想,增添游興。

郭老那次來桐廬,一天之內寫了五首詩,桐君山上有一首,參觀電廠工地有一首,乘小艇溯錢塘江有一首,臨走時,為表達對桐廬縣委熱情款待之謝意,又把他作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書寫后贈縣委留念。當代大文豪郭沫若來桐廬的一天內留下五首詩,這也是罕見的,是桐廬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為紀念郭老來桐游覽參觀,我們特意建了此亭。

12、清風軒前。

這里稱“清風軒”茶室,諸位可以在這里品茶休息。

“清風軒”左側是一條53米長的小碑廊,碑廊內共陳列23塊碑文。這些碑文大部分是浙江省書法家書寫的,原稿良的掛落上有54幅東陽木雕,是我國54位歷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的雕像。碑文的內容有《漢光武與嚴子陵書》,信中光武帝委婉地、誠懇地表露出希望子陵輔助其“鴻業”,有羅隱的《刻嚴子陵釣臺》,有謝靈運的《七里瀨詩》、李白的《松柏本孤直》、杜牧的《睦州四韻》、蘇軾的《滿江紅·釣臺》……,其中有兩塊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碑,一方是劉基的《釣臺詩》,一方是張浚的《過嚴子陵釣臺》。如果說兩個碑廊里絕大部分詩文是贊揚嚴子陵不事王侯的高節的話,這首詩的內容就截然相反,這首詩借用周武滅商時,伯夷兄弟和姜太公所執的不同態度這件事發表議論。議論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他表明:首先要有功臣們的苦站和勝利,才有百姓,包括隱士們的安居樂業生活。具體來說:沒有光武帝中興漢室,重整漢王朝,那么桐江之畔還是一片撕釘,哪有嚴光悠閑的耕種垂釣的生活呢?這首詩在不貶低嚴光的前提下,強調了與嚴光相反的一條路,給人以哲理性的啟示,由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商向前同志書寫。

《過嚴子陵釣臺》,撰寫者張浚,這個張浚不是跪在岳飛墓前的張浚。一個是“氵”的浚,一個是“亻”的俊,他們是同時代人。這個張浚是個愛國將領,是宋孝宗時的樞密使,就是統率全國軍隊的長官,是全國武臣之首。他是南宋時主持北伐抗金的將領,曾重用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因此,一生遭受秦檜等主和派排斥,三次被貶到永州,但仍然力主抗金,矢志不渝。被貶永州后,還連上五十道奏疏反對議和。這首詩是隆興甲申,就是1164年5月22日來嚴子陵釣臺后撰寫的。

全詩先是生動地描繪了翠綠中被煙霧籠罩的釣臺風光,然后對嚴光的歸隱漁樵和修身養性加以肯定,加以贊賞。最后表達自己決不肯和主和派同流合污,要抗金到底的雄心。來釣臺后的當年他就逝世了。這塊碑也是幸存下來的古碑之一。十年內亂中曾被造反派砸碎成十幾塊,還缺了一只角。這次我們修補好,豎在這里,也是十年內亂破壞文化的罪證。

“清風軒”右側是“客星亭”。“客星亭”最早由宋朝的顏為建。位于“嚴先生祠堂”的東側,名叫“客星閣”。明朝時改建在祠堂西側,改閣為亭。現在的“客星亭”于1983年重修,亭前新造了一座“滄波橋”供大家觀景、垂釣用。為什么叫“滄波橋”,出自碑廊中唐代哪位名詩人的詩作,有興趣的游客不妨找找看。

下面安排大家自由活動,可品茶、可購物、可觀小碑廊,也可拍照留影,但千萬注意安全,同時希望諸位能與我們一塊來愛護這里的青山綠水及花草樹木。

好,諸位游客,我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各位的配合,也非常希望富春江之行給諸位留下一份最美麗的記憶。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篇六

有著“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的富春江是無數人們心之所向的旅游勝地,但富春江的。

導游詞。

困擾了不少導游。為此,小編為大家提供富春江導游詞:要說秀色哪里好,古今當推富春江。今天,我們就來到了美麗的富春江,關于富春江的美麗,且容我這個導游慢慢道來。

游客們注意了,現在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富春江景區。南朝文學家吳均曾在《與朱元思書》中,極力贊揚富春江道:“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元朝吳恒贊也曾詠過:“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很明顯,富春江的招牌便是山與水。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正置身于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的富春江。瞧,這山,這水,真是名副其實——集富春江的美于一身。

從古時起,便已經有文人墨客為富春江折服,不禁傾筆寫下句句。

名言。

此時,我們身臨其境,定能品出這詩文中之神韻,可能還有人會大喊出“我愛富春江!”的沖動呢!可這對于真正見到它美懂得欣賞它美的人眼中,并非什么可笑之舉因為她的美確是能傾倒眾生。

那“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雖映照出其生機勃勃,卻掩不住其真正的奇偉嶙峋,雖令人心生寒意,卻更有一種興奮之情。

那“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的水,潺潺細流,清澈見底,游動的小魚兒與細石“交縱嬉戲”不亦樂乎。瞬間心靈得到了詮釋,心如止水,仿佛真正讀到了人生真諦。

她美,卻真實;她險,卻活潑。她難道不是令人不得不愛嗎?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到了富春江的中下游,就讓我們在這里暢游一番吧。”我知道,我第一次的導游解說開始了。

富春江的景由水與山組成,站在各個角度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站在山的最高峰,一覽無余。這樣,才能體驗到“一覽眾山小”的霸氣。山,峰巒如聚,各具特色。橫看,有排山倒海之勢;側之,給人以天崩地裂之感,此為山也。水有水的魅力。西湖的水是寧靜的歲,洞庭的水是清澈的水,而富春江水正是具備了兩者的長處。水,氣勢平緩之處如平地,則心如明鏡;氣勢澎湃之處如鯨波巨浪,翻江倒海的氣勢自古無人不為之驚嘆。總而言之,富春江的獨一無二的山水會讓大家的旅行過得愉快而富有意義。

要說秀色哪里好,古今當推富春江。今天,我們就來到了美麗的富春江,關于富春江的美麗,且容我這個導游慢慢道來。

富春江因山青水碧而名聞遐邇,早在古代,便有吳均“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贊嘆。是啊,瞧那水,清澈縹碧,泠泠作響,水底還有那靈活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塊,他們享受這舒適的家園,向人們訴說著富春江的美。還有瞧那山,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倘置身于此,還以為來到了仙境哩!

富春江的美,美就美在流水,清澈澄清;富春江的美,美就美在青山,郁郁蔥蔥,生機盎然。

今天,就讓我們共游富春江,感受那來自天宇外的美!

導游講解內容:釣臺簡介——“嚴子陵釣臺”碼頭、牌坊——嚴先生祠堂——大型精品碑廊(中間經過“天下第十九泉亭”、“李太白醉酒處”、“留芳亭”)——東臺——“雙清亭”——西臺謝翱慟哭處——夢鼎亭——“清風軒”茶室——小碑廊、客星亭、滄波橋——回碼頭上船。

諸位游客,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富春江嚴子陵釣臺和富春江游覽。嚴子陵釣臺是富春江——新安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簡稱“兩江一湖(千島湖)”上的主要風景點,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聞名于世的東南古跡之一。因為東漢高士嚴子陵拒絕光武帝劉秀之召,拒封“諫議大夫”之官位,來此地隱居垂釣而聞名古今。歷代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蘇軾、陸游、李清照、朱熹、康有為、脬達夫、張大千、陳毅、郭沫若、巴金……等來過釣臺,并留下不少詩文佳作。據統計從南北朝至清朝就有1000多名詩人、文學家來過此地,并留下20xx多首詩文,所以,這條旅游線在以前也被稱為浙西。

唐詩。

之路旅游線。1949年4月,毛澤東同志的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寫道“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就是用嚴子陵隱居垂釣富春江畔這件事,來規勸柳亞子先生應留在北京參加建國工作。

嚴子陵釣臺,座落在被譽為“清麗奇絕,錦峰秀嶺”的富春山山腰。這山高312米(海拔),逶迤35公里。山下的這段江面又稱“七里瀧”、“七里灘”、“七里瀨”。諸位請看,前面那蔥郁的山巒之中,一對奇峰屹立水涯。李白詩中曾描繪為“釣臺碧云中,邈于蒼山對”。右邊的稱為東臺,左邊的則稱為西臺,所以這一景也叫“雙臺垂釣”。

諸位,釣臺碼頭就要到了,在此,我們已可以看到:在碼頭上,有一些大小規格各異的石碑立在那里,體現出“嚴子陵釣臺”濃郁的文化氣息。這些碑文都是現代名人如郁達夫、巴金、譚啟龍、陳立夫、朱玖瑩、孫友等人的作品。好,船就要靠岸了,請大家按次序下船,注意安全。

諸位,首先請大家先來看一下郁達夫的這塊《釣臺的春晝》碑。這是1931年3月郁達夫來游釣臺時寫的,那時的釣臺“只寂寂的看不見一個人類……歪斜的亭子……縱橫蕪雜的草木……祠堂是廢垣殘瓦……”可想當年的釣臺就如同當時的時局一樣,充滿著陰霾,而現在的釣臺已是游人如織。

這塊石牌坊正面的“嚴子陵釣臺”幾個字是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書寫的:背面的“山高水長”是原西冷印社社長,浙江省書法協會主席沙孟海先生書寫。此牌坊上面還有許多雕琢,更是栩栩如生,諸位請隨我一同去觀看。

諸位游客,站在這里請大家抬頭往上方看,在山腰有兩塊大盤石,高近百米,這就是東西兩臺了。你們看,東臺前面還有一支石筍非常突出。在這個位置上看,好象是一位古代的仕女,頭上梳著發髻,身穿裙袍,甚至裙上的皺折好象全看得清。有人說:這大概是陪伴嚴子陵的仕女。諸位看像不像?但如果你要登上東臺左側那塊稱為“棋盤石”的石臺上往下看,它卻象是一支直上直下的石筍。有人說它更象是嚴子陵的釣魚桿?諸位等會兒可以自己上山去觀看。同時,還可以在上面的“棋盤石”上留個影。它的背景有山、有水、有房、有樹、有船、有亭臺,還有一支石筍。

我們現在去“嚴先生祠堂”游覽。

1、祠堂里。

這祠堂,唐朝時原是嚴氏的家祠。宋朝景佑中期,也就是960多年前北宋時,由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所建。并繪像立碑祭祀嚴子陵。同時還著有《嚴先生祠堂記》。后來這祠堂屢壞屢修。現在的祠堂是1983年重建。是范仲淹興建祠堂之后第17次重建,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重建。這尊塑像是1982年由浙江省美術學院雕塑系湯守仁教授塑的。

嚴子陵,名光,浙江余姚人。他本姓“莊”,因為避漢明帝劉莊之諱,而改姓“嚴”。他博學多才,少有高名。年輕時與漢光武帝劉秀是同窗好友。劉秀登位稱帝后,嚴子陵改名換姓,隱身不見。劉秀很想念他,命畫工繪像,派人各處尋訪,了解下落。后來在齊國的土地上,發現一人披羊裘,戴斗笠,很象子陵。于是備車備禮去接他,往返三次,才召其入京。歷史上還有這樣一段記載,說的是:嚴子陵被召到京城洛陽之后,不去朝拜光武帝,反而要光武帝來看他。后來被邀請和光武帝劉秀同床酣睡。子陵睡相不好,將自己的腳放在皇帝的肚子上。第二天看星相的太史急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劉秀笑著說:這是因為我與老朋友同床睡覺的關系。后來劉秀封嚴子陵為諫議大夫,他不肯當,來到這里耕種垂釣。從此,人們為稱贊子陵這種不事王侯的精神,稱他為“客星”。這“客星”碑,那“釣臺”碑,都是按釣臺原有的明朝弘治十年薛敬之題書的拓片重新鐫刻的。這一段史實在《后漢書》中的《嚴光傳》里有記載。山上的東臺亭內就有一塊石碑鐫刻了此文,大家一會兒可上山去仔細閱讀。

祠堂中最有價值的碑文是那塊——范仲淹的《嚴先生祠堂記》,諸位請隨我去觀看。

2、碑前。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因宮遷矛盾受到牽連,由右司諫被貶到睦州任知州。睦州后來改為嚴州,也就是現在的桐廬、分水、建德、壽昌、淳安、遂安六縣。當時州治所在地是梅城,那年他已經四十六歲。范仲淹在睦州當官時間不長,卻做了不少被后人稱道的好事,其中之一就是新建“嚴先生祠堂”,并寫了《嚴先生祠堂記》。.

《嚴先生祠堂記》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清代康熙年間被吳楚材、吳調侯編入《古文觀止》一書后,流傳更廣,影響更大。《嚴先生祠堂記》中第一句話:“先生,光武之故人也。”就明確指出嚴子陵是光武帝的老朋友。結尾的“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佳世名句,傳誦至今。介紹到這里,大家就清楚了,剛才大家看到的釣臺牌坊的“山高水長”和這個祠堂正中橫額的“光武故人”的出處了。

對面是明代人鐫寫的《重修嚴先生祠堂記》。諸位,請看這是1983年的《重修嚴先生祠堂記》。它們記載著對嚴光的追憶和重修“嚴先生祠堂”的情況。

嚴子陵釣臺自從1981年10月1日開放以來,桐廬縣旅游局先后于1984年、1993年在釣臺建造了兩座一小一大的碑廊,這些碑都是請國內外著名書法家書寫,由桐廬縣當地匠人鐫刻的,今天大家要游覽的是大型精品碑廊。

3、照壁前。

這些碑廊全長260米,總面積278平方米。它共分四部分:照壁、天下第十九泉、太白醉酒處和上下三層的碑廊,共有碑106塊。現在我們已站在照壁前,各位,往上看,但卻看不見碑廊在哪?那是因為這座碑廊如游龍盤臥在富春山茂密的綠蔭叢中,是一個高低錯落的爬山式碑廊。

這個碑廊于1993年2月18日開始動工,僅以226天的速度基本完工,于93年10月21日剪彩,接待國內外游客。現在我們先看一下這塊石照壁。它長7.58米,高2.4米,陽面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大學教授王學仲先生撰文、著名書法家孫釗先生書寫的《嚴子陵釣臺文》,本文用精湛的語句描繪了富春山水的秀美,對嚴子陵作了公正的評價。

照壁陰面是一幅石雕山水畫。節選于元朝著名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癡道人,常熟人,博通經史,工詩能文,尤其善畫山水。后來放棄書吏生活后,隱居富陽縣,遨游富春山水之間。至元20xx年到20xx年的三年里,繪成長6.4米,寬33厘米的《富春山居圖》。繪出了富春江兩岸荒村蔬林、山澗江畔、亭臺、小橋、漁舟、飛泉……明清以來視為國寶,可惜在明朝萬歷年間,成了火中的殉葬品,從此首尾分離,分別收藏在浙江博物館和中國臺灣故宮博物館。

這方石畫寬3.68米,高1米,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冷書畫院畫師壽崇德先生挑選原畫中最近似釣臺的第五部分,精心設計:畫面4/5為畫,1/5為原題字,并親自臨摹,然后由桐廬縣旅游局基建科的同志用15天時間放大并描在這石塊上,再由三位石匠師傅用90天時間鐫刻完成此畫。諸位可以仔細觀看石雕畫如此精細、逼真。它保持了原畫冼煉、流暢的筆法。

4、十九泉亭前。

進入了“聽泉”圓洞門,我們來到了“天下第十九泉”。這里面積雖然不大,但幽靜、緊湊、中心突出。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的題詞,道出了景點名稱,不言而喻眼前這座石亭就是“天下第十九泉亭”。那高高聳立的石雕像是茶圣陸羽。陸羽與桐廬、與嚴子陵釣臺這天下第十九泉有什么關系?我來給大家作個簡單介紹。陸羽,字鴻漸,唐代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縣)人。據說他是一個被遺棄的嬰兒,三歲時孤苦伶仃被竟陵龍蓋寺智光禪師收養,智積禪師嗜好飲茶,陸羽從小給他煮茶,積累了許多經驗,后來他收起僧衣,擅自離開寺院,去戲班子學演木偶戲、參軍戲和幻術。又曾到火門山鄒夫子處讀書,使他在文學上得到深造。他勤奮好學,酷愛大自然,對茶葉專業興趣很濃。他跋山涉水,深入各主要茶區進行調查研究,鉆研茶葉生產和科學技術。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我國第一部完整系統的茶葉專著《茶經》問世了。陸羽在《茶經》中寫道:“西揚、武昌、廬江、晉陵好茗而不及桐廬”。當年又品天下水位,桐廬嚴陵灘水位被評為第十九位,“天下第十九泉”因此而得名,這里水味清洌甘甜,原泉亭臨江而建,1984年修復于此。

除陸羽塑像外,碑廊連接處及林間花木叢中有20尊歷代到瞎嚴子陵釣臺的文豪塑像,這些塑像由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設計制作,像高2米,其中最重的康有為像約3000斤,最輕的也有1800斤。這些雕像是先用電腦把設計圖“打”在石頭上,然后分別用“麻布”或“斬斧”的手法刻服飾,用“磨光”法刻臉。形態或立、或臥、或坐、或捋胡須、或手握卷書、或佩劍,神態各異,光彩照人。

下面請大家隨我去觀看孟浩然、張繼、杜牧、白居易等大文豪的石像。

孟浩然為中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主要作家之一,他寫了一首“經七里瀧”詩,描繪了嚴陵瀨的風光,表達了“觀奇恨來晚”的感情。這首詩鐫刻在左側的另一碑廊中。

張繼,唐代詩人,博覽有識。他的《楓橋夜泊》詩國內外流行甚廣。他來釣臺朝拜嚴先生后,著“題嚴陵釣臺”詩一首,既描繪了釣臺景色,又抒發了登臨釣臺的感想,此詩鐫刻在另一碑廊內。

杜牧,晚唐杰出的詩人。他在睦州任刺史兩年:武宗六年(846年)至宣宗二年(848年)留有釣臺詩多首,其中一首以通俗、精美語言描繪睦州優美景色的五言律《睦州四韻》,鐫刻在另一碑廊內。

5、醉亭。

“子陵魚,加皮酒,喝得太白不放手。醺醺醉臥嚴陵灘,一篇詩章寄山友。”這首詩引導我們來觀賞眼前這一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醉臥在“醉眠石”前,昏昏中仍瞇著眼不舍得放棄對富春江美景的觀賞。此亭名為“醉亭”(由浙江省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胡理琛先生書寫)。諸位也可在此亭中飲酒作詩,亭前這塊大石坪不但可供諸位觀景,還可供有興趣者醉臥嚴灘,陪伴李太白。

6、山門。

此山門由洛陽博物館館長,我國考古學權威蔣若是先生書寫。

進入嚴子陵釣臺碑廊山門,我們才真正開始觀賞這大型精品碑廊了。碑廊內容分為兩部分,前69方是從3000多首古詩中精選出來的描繪富春江桐廬清麗奇絕的風光和贊美嚴子陵高風亮節的作品,后部分是現代作品,多為書法家本人撰文并書寫。

碑頭是由民盟中央名譽主席楚圖南先生書寫的。這方碑文是楚老先生九十多歲高齡,身體欠佳,住院期間為我們書寫的,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幅作品,彌足珍貴。

這幅為清朝著名畫家任伯年的“嚴子陵五月披裘圖”。嚴子陵頭戴斗笠,身披羊裘。據記載,光武帝劉秀派車在齊國土地上接子陵時,他就是這個裝扮。那幅畫中的人物神態惟妙惟肖。

這塊楷書碑是由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國際書畫學會會員劉川寫的南朝吳均的《與宋元思書》。文中的“自富陽至桐廬,一百里許,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極精辟又干練地贊揚了富春江這段美景。

這一方是日本國金石書畫大家梅舒適先生(稻田一文先生)的“桐江晚景”,以印章形式寫題目,而正文采用了行草書寫,在同一首碑作中,既有印章,又有行草,顯得新穎而別具一格。

1993年10月21日梅舒適先生率領日本篆刻家協會訪中團一行97人來桐廬嚴子陵釣臺參加揭幕儀式。梅先生與夫人非常興奮地為自己這方碑揭幕,他對碑石的選擇,碑文的鐫刻都很滿意。他說:“桐廬之行使我終生難忘。桐廬的山美、水美、人美。桐廬是我到過的中國第一個好地方。”釣臺游覽之余,他欣筆題詞:“嚴子陵釣臺天下第一觀”,把釣臺稱為“天下第一景觀”。

我們這個碑廊除了有劉海粟、劉開渠、楚圖南、錢君陶、沈鵬、賴少其、尹瘦石、馮其庸等全國著名書法家和31個省、市一些知名書法家的墨寶外,還有港澳臺的名人陳立夫、謝舸及日本、韓國、新加坡書法藝術家的作品。

請看這兩方碑都是唐朝著名詩人嚴維的《發桐廬寄劉員外》詩,一方是隸書,一方是篆書,而且是以印碑形式書寫的。前一方碑的書寫人是篆刻家、書畫家錢君陶先生,這方印碑書寫人是87歲高齡的趙林女士,這種碑也叫金文碑。

我們這個碑廊書寫的形式,不但有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還有一方碑是澳門頤園書畫會會員謝舸先生書寫的“富春”詩碑,采用破體的寫法,就是把五種書體綜合在一起,寫得和諧自然,請隨我前去觀看。

這是中國美術界一代宗師、原中國美術館館長劉開渠先生在重病住院期間寫的范仲淹的《瀟灑桐廬郡十詠》,可謂絕筆碑。

這塊碑是新加坡中華書學協會會長陳聲桂先生的《桐君山》詩,這首原詩的摩崖石刻距今已有650多年,現仍然完好地保留在桐君山山麓。

下面10方為明朝詩作。這里邊疆幾方碑刻全屬于行草,行草是以行書為主,個別字為草書,書寫比較流暢、奔放,也容易辨認。

清朝的碑文共有13方。下面兩方碑文,全是誦謝翱的。謝翱名皋羽,是文天祥帳下咨議參軍。至元二十七年,就是1290年,他來七里瀧,并著有《登西臺慟哭記》,一會兒大家登西臺可見到這方碑。

這里的一組石像是:明朝著名戲曲家湯顯祖(臨川人,現江西撫州),他曾到瑤琳洞附近的桃溪拜訪江西臨川知縣潘仲春,途中游了個仙洞——瑤琳,曾寫詩記敘此事。此詩說明湯顯祖曾游過瑤琳。

這位是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他曾寫了《嚴陵瀨》、《桐中道中》、《過嚴子陵釣臺》幾首詩,表明他對嚴子陵及嚴子陵釣臺深厚的情感。今天的嚴子陵釣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此立像,趙孟若有靈在天更要贊美“不知此地塵凡”了。

上面那位昂首沉思的的是唐伯虎。他性格狂放不羈,畢生致力于繪畫,富春江一帶曾留下他不少足跡。嚴子陵釣臺也是他注目的地方,他的《嚴灘》詩描繪了釣臺如畫的風光,表達了對嚴光隱居生活的羨慕。鐫刻在山麓左側的碑廊內。

唐寅雕像上面的是清朝著名的書畫大師鄭板橋,他于乾隆5年(1720xx年)7月到過釣臺,并書寫了楹聯一副。

下面碑文都是現代作品,大多是作者自己撰稿,自己書寫的,就由大家自由的觀賞吧,一會我們在“留芳亭”前集合,在游覽中請大家留意一下,這個碑廊的牛腿是木刻的100位來過桐廬的文人雕像。

7、留芳亭。

現在來到了留芳亭前面,亭子迎面的楹聯是李敬忠先生根據施肩吾的《過桐廬場鄭判官》詩中書寫的:“幽奇山水引高步,千古篇章冠后人。”施肩吾是唐代詩人,桐廬縣分水賢招鄉人,他雖中了狀元,但不愿在宦海中沉浮,沒有等到授官就東歸故里,晚年他率族人到中國臺灣、澎湖一帶去定居、墾荒,是我國歷史上開發寶島的先驅者之一,他也是澎湖詩的第一詩人。

亭子另一副楹聯是選自宋朝孫沔的《題子陵釣臺》?“列傳古碑言未盡,一灘鳳竹自蕭騷。”是中國蘭亭書法博物館副館長喻革良先生書寫的。

現在請大家在此小憩一會兒,接下去隨我去東、西兩臺游覽,到東臺需再登360級臺階,去西臺需登130級臺階。

8、東臺。

東臺為“嚴光垂釣臺”,請大家隨我先去看看東臺亭。

這個亭最早建于明正統元年(即1436年),由嚴州知府萬觀在東西臺各建一亭,并刻石為額,東臺亭曰:“不事王侯”。明末兩亭都曾毀壞。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羅氏兄弟復建,更改石額為“垂竿百尺”。十年內亂,東臺亭被毀。1980年我們又重建此亭,這東臺的石額為“七里灘光”。石柱楹聯為“登釣臺而望,神怡心曠。想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都是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題,亭內的石碑,這邊是由孫釗書寫的范曄“嚴光傳”。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我在祠堂里已介紹給大家了,陽面是由湖州畫院86歲高齡的譚建丞先生書寫的“漢嚴子陵釣臺”。

大家站在亭前一定感到視野開闊,向東眺望,白云源重山插天,云煙迷蒙,俯瞰大江,綠山悠悠,船舟點點,真是“兩岸畫山相對出,一脈秀水迤邐來。”

這里東南三公里處,名叫“蘆茨村”,是晚唐詩人方干故居。范仲淹任睦州知府時,登釣臺,望東巖崖絕壁,白云徐生,問同行人,那是什么地方?回答說:唐朝處士方干隱居處。范仲淹題名“白云源”。白云源是我們桐廬縣開發的又一個風景點,這里自然風景保護完好,清涼宜人,夏天平均氣溫在26℃左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從這小山徑登山,有十余畝田,記載是嚴光耕種的地方,稱為“嚴陵田”。

下面這塊大石,平坦如磯,可坐幾十人,因為古人曾在這里對弈,所以稱它為“棋盤石”。這下面有一支石筍依山而立,就是大家在山麓看到的那支如仕女的石筍。有人說他因崇拜嚴光的賢德,永世站在這里陪伴;也有人說它象嚴光的釣魚桿,永遠插在這里,到底象什么呢?請大家看看,想想。諸位可以隨意觀賞、拍照,但要注意安全。現在我們去西臺觀賞,中間要經過“雙清亭”。

9、雙清亭。

這座石亭名為“雙清亭”。是民國十四年,也就是1920xx年由廣東籍人陳煥之所建。

這亭完全是一塊塊石條建成的,左右石柱上刻的楹聯是“遠道息塵勞,向此間坐石看云,放懷宇宙”,“高臺瞻勝跡,羨當日耕山釣水,俯視王侯”,這付楹聯曾使許多墨客騷人拍手叫絕,為之傾倒,里面由浙江書法家商向前老先生題詩一首。

讓我們越過“雙清亭”,去西臺游覽。

10、西臺。

現在我們來到了西臺。大家一定感到耳目一新,第一個感覺,自己被青山碧水蘭天所環抱,真有頂天立地的感覺。江面游船、快艇往來穿梭,游客歡聲笑語貫耳。遠眺上游,水遠山高,蜿蜒無盡,那就是人們贊譽的富春江小三峽。西臺是愛國詩人、抗元民族英雄謝翱哭祭文天祥的地方,大家可以坐在亭子內的石凳上,也可憑欄眺望,聽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愛國志士。

謝翱,字皋羽,號瞻發子,謚樂耕公。生于公元1249年,逝世于1295年。他原籍福建長溪,父親謝鈞精通《春秋》,有傳世作品《春秋衍義》、《左化辯證》。他先祖謝邦彥是宋朝著名詞人。謝翱小時候就很聰明好學,曾隨父親游學,學識與日俱增。公元1266年,謝翱十七歲,隨父親移居臨安,已能詩善文。1276年7月,文天祥開府于南劍州(州府在今天的福建南平市),號召四方起兵保護宋朝。謝翱雖是富家子弟,文人儒身,但激于愛國義憤,傾家蕩產,率數百名鄉兵拿起刀槍,親臨前線,投奔文天祥,被任命為“資議參軍”,當時,謝翱僅有二十七歲。1277年由于元軍大批南下,謝翱部隊多次率兵英勇突圍,但寡不敵眾,文天祥不幸被俘。謝翱脫險后,一邊暗中組織鄉兵,等候時機,揭竿繼續抗元,一邊暗中組織會社,用詩歌繼續進行抗元活動。聽到文天祥在北京遇害的消息后,他悲痛到了極點,穿麻衣、著草鞋,長夜不明在外野祭文天祥。他曾在姑蘇夫差臺、會稽越王臺設臺哭祭文天祥。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謝翱來到七里瀧嚴子陵釣臺,由嚴光第三十五世孫嚴侶等陪同,登上西臺,在這里備酒哭祭文天祥。據史料記載,他野祭時,一面用竹如意擊石,一面長歌當哭,“竹石俱碎,人也昏倒三次”。其歌名曰:“登西臺慟哭記”,這塊石碑就刻了此文,陰石的題字由南京女書法家肖嫻女士書寫。

諸位現在看到的西臺亭最早石額為“高尚其志”,后來改為“留鼎一絲”,亭子的一副楹聯是選自清朝徐夜的一首詩句“生為信國流離客,死結嚴陵寂寞鄰”。它高度概述了謝翱的一生。

謝翱還是一位愛國詩人,他在南宋文學史上的地位僅次于文天祥。與謝枋并列,號稱“南宋二謝”。他雖只活了四十七歲,但作了兩件讓人敬仰的事:一件是前面介紹的,當國家危難之際,盡傾家資棄筆戎,追隨文天祥抗元,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二是寫了許多光同日月的愛國詩文,這些詩文既反映了南宋軍民團結抗元情況和大無畏精神,又以憤怒心情譴責元兵南侵給人民帶來的無窮苦難,還有的詩文悼念亡臣,抒發亡國之痛。可惜他的作品大部分已在元、明兩朝散失。

今天我們來西臺瞻仰謝翱,學習他這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國家建設多做貢獻。

東臺、西臺的游覽到此結束了,不少游客都會產生一人疑問:釣臺這么高,當初嚴子陵怎么能釣魚呢?在山腰“夢鼎亭”內可見到一方石碑,這塊碑文也許能解除這個疑問,請大家隨我下山去看看。

11、夢鼎亭。

1961年11月30日,郭沫若同志偕同夫人乘快艇,游富春江而上,來到桐廬,上午游覽了桐君山,下午驅車來到了嚴子陵釣臺。遠眺蒼翠青山連綿不斷,一條銀帶環山而繞,稱贊說:釣臺的山光水色實在美呀!怪不得嚴先生要在此隱居垂釣。聽了桐廬縣委同志對東、西臺的介紹后,郭老追問道:西臺是不是謝翱傷心處?東臺是不是嚴光垂釣處?答聲剛落,郭老才思敏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詩一首,就是亭內石碑上這首詩。(讀詩)。

這首詩喚起了廣大游客的聯想:1968年富春江電廠建成后,七里瀧一帶水位上升20多米,滄海桑田的變化,嚴光當初在灘頭垂釣,在山頂耕種的意境,今天是難以想象了。據記載,過去這一帶小沙灘多,嚴光常常在灘頭上垂釣,其中最常釣的魚叫“烏石灘”,現已被水淹沒,但郭老這首詩對我們能啟迪遐想,增添游興。

郭老那次來桐廬,一天之內寫了五首詩,桐君山上有一首,參觀電廠工地有一首,乘小艇溯錢塘江有一首,臨走時,為表達對桐廬縣委熱情款待之謝意,又把他作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書寫后贈縣委留念。當代大文豪郭沫若來桐廬的一天內留下五首詩,這也是罕見的,是桐廬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為紀念郭老來桐游覽參觀,我們特意建了此亭。

12、清風軒前。

這里稱“清風軒”茶室,諸位可以在這里品茶休息。

“清風軒”左側是一條53米長的小碑廊,碑廊內共陳列23塊碑文。這些碑文大部分是浙江省書法家書寫的,原稿良的掛落上有54幅東陽木雕,是我國54位歷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的雕像。碑文的內容有《漢光武與嚴子陵書》,信中光武帝委婉地、誠懇地表露出希望子陵輔助其“鴻業”,有羅隱的《刻嚴子陵釣臺》,有謝靈運的《七里瀨詩》、李白的《松柏本孤直》、杜牧的《睦州四韻》、蘇軾的《滿江紅·釣臺》……,其中有兩塊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碑,一方是劉基的《釣臺詩》,一方是張浚的《過嚴子陵釣臺》。如果說兩個碑廊里絕大部分詩文是贊揚嚴子陵不事王侯的高節的話,這首詩的內容就截然相反,這首詩借用周武滅商時,伯夷兄弟和姜太公所執的不同態度這件事發表議論。議論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他表明:首先要有功臣們的苦站和勝利,才有百姓,包括隱士們的安居樂業生活。具體來說:沒有光武帝中興漢室,重整漢王朝,那么桐江之畔還是一片撕釘,哪有嚴光悠閑的耕種垂釣的生活呢?這首詩在不貶低嚴光的前提下,強調了與嚴光相反的一條路,給人以哲理性的啟示,由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商向前同志書寫。

《過嚴子陵釣臺》,撰寫者張浚,這個張浚不是跪在岳飛墓前的張浚。一個是“氵”的浚,一個是“亻”的俊,他們是同時代人。這個張浚是個愛國將領,是宋孝宗時的樞密使,就是統率全國軍隊的長官,是全國武臣之首。他是南宋時主持北伐抗金的將領,曾重用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因此,一生遭受秦檜等主和派排斥,三次被貶到永州,但仍然力主抗金,矢志不渝。被貶永州后,還連上五十道奏疏反對議和。這首詩是隆興甲申,就是1164年5月22日來嚴子陵釣臺后撰寫的。

全詩先是生動地描繪了翠綠中被煙霧籠罩的釣臺風光,然后對嚴光的歸隱漁樵和修身養性加以肯定,加以贊賞。最后表達自己決不肯和主和派同流合污,要抗金到底的雄心。來釣臺后的當年他就逝世了。這塊碑也是幸存下來的古碑之一。十年內亂中曾被造反派砸碎成十幾塊,還缺了一只角。這次我們修補好,豎在這里,也是十年內亂破壞文化的罪證。

“清風軒”右側是“客星亭”。“客星亭”最早由宋朝的顏為建。位于“嚴先生祠堂”的東側,名叫“客星閣”。明朝時改建在祠堂西側,改閣為亭。現在的“客星亭”于1983年重修,亭前新造了一座“滄波橋”供大家觀景、垂釣用。為什么叫“滄波橋”,出自碑廊中唐代哪位名詩人的詩作,有興趣的游客不妨找找看。

下面安排大家自由活動,可品茶、可購物、可觀小碑廊,也可拍照留影,但千萬注意安全,同時希望諸位能與我們一塊來愛護這里的青山綠水及花草樹木。

好,諸位游客,我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各位的配合,也非常希望富春江之行給諸位留下一份最美麗的記憶。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篇七

大家好!我是本次中的導游,有什么事情給我說。先讓我給你們講講這里的美景吧。

在這里水很清,連水里的石頭和小魚小蝦都能看見,這里的水很急,比火箭還要快!所以你們不易下河,在這里山好象筆直的`鉛筆,直攀云天,你們要想爬到頂的話,我想你們必須帶夠糧食在去。

對了!在這里還有美麗的鳥兒給你們唱歌,泉水沖擊石頭的聲音。鳴聲相拌,十分動聽。如果你們不詳想走了,你們可以聯系我讓我朋友給你們蓋房子,最低價!大家注意!我們要轉過水急的地方,做穩了!總算過去了啊。好拉!大家下來玩把,你們可以在這里野炊,或者放風箏。

富春江導游詞結合與朱元思書篇八

富春江(fuchunriver)中國浙江省中部河流。為錢塘江建德市梅城鎮下至蕭山區聞家堰段的別稱。長110公里,流貫浙江省桐廬、富陽兩縣區。自梅城以下5公里至蘆茨埠附近為峽谷段。

朋友們,大家好!本次將由我帶領大家游覽富春江的奇山異水。

富春江是中國浙江省中部河流,為錢塘江桐廬至蕭山聞家堰段的別稱,它長110公里,流貫浙江省桐廬、富陽兩線,其間風景絕美,無可比擬,因此古代文學家吳均有文《與朱元思書》寫到: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富春江地域山高水清,有“小三峽”之稱,現在,我將為大家詳細介紹這里的山水之美。

先看這邊,富春江水極清,呈青白色,有種晶瑩清澈的靜態美。但靜中有動:可以一眼見到水中嬉戲的魚兒;動中又存靜:水中的細石也可以一覽無余。江水有時又有種動態美:急湍勝箭,猛浪若奔。有一瀉千里的豪氣,使江水的秀麗美和壯觀美完美的結合。

再看那邊,富春江夾岸高山也別有一番美感,高大巍峨,“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更顯出“負勢競上”的山勢之奇。在這幽遠的山谷中,大家應該感到了一種平靜、祥和,這也就是吳均所說的“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山間泉水叮咚,百鳥鳴聲嚶嚶,給山一種勃勃的生氣。真正是“長川不是春來綠,千峰倒影落其間”。

游客朋友們,置身于如此美麗的山水之間,想信你們一定很愜意,吳均也在1620xx年前至富春江“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讓他充滿了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這里可體會高山之壯麗,觀看江水之清澈,聆聽蟬和猿的叫聲。

本次游覽到這就結束了,如果游客朋友們有興趣,還可以拍照留念。

杭州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浙江省省會,早就被民間譽為“人間天堂”。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錢塘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并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0xx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余年。民國元年(1920xx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并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0xx年),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杭州市轄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高新(濱江)、蕭山、余杭8個區,建德、富陽、臨安3個縣級市,桐廬、淳安2個縣。全市總面積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3068平方千米。杭州市總人口大概在660萬左右,也是我國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城市之一,更何況每天還有成千上萬來這里旅游觀光的游客。

由于杭州歷史悠久,文化和物質遺產豐富。

杭州名稱最早的由來,是由大禹治水時曾經在這里舍杭登陸,杭就是方舟,船的意思,后人于是就把杭州稱之為禹杭,不知道從何時,為何事,老百姓把禹杭稱為余杭,至今在杭州仍有余杭這個地名,清朝最大的一個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就發生在余杭。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和宋代。

詩詞。

大家蘇軾,曾先后任職杭州,寫下大量吟詠西湖山水的名篇佳作,膾炙人口,留傳至今。

杭州能夠發展到如今這樣繁榮,最大的功臣就是吳越國的建立者——錢王鎦,他的保境安民政策,使的中國大地有了一塊在戰火中休養生息的土地。吳越國時,杭州文化建設上以造像藝術的成就最為突出,飛來峰造像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北宋時間,杭州已成為東南第一州,南宋就更不用說了,中央政權在此建都,杭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球第一大都會。宋室南渡,全國的藝人云集杭州,大大促進了這里的繁榮。到了元代,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發出了由衷的感嘆,稱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而華貴的城市”,這無疑是對這座城市作出的最高贊嘆。

明清兩代杭州作為江南最繁榮的城市,不但名人輩出,而且經濟特別繁榮,作為杭嘉湖平原上最大的城市,由于交通便利,貿易也非常方便,其中最有代表的人物就是紅頂商人——胡雪巖。

杭州可以用四句話,十六個字來概括:人間天堂、絲綢之府、茶葉之都、美食之城。說到杭州是人間天堂那可來不得半帶虛假,古人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把杭州比喻為人間天堂,歷代的文人墨客也對這座天堂般的城市留下了許多耳熟能詳的篇章。

而文人墨客贊譽的杭州之美,美于西湖,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白居易曾說: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在杭州。天底下叫西湖的地方太多了,可是沒有一座城市的西湖可以與杭州的西湖相媲美。所以西湖就是杭州的心臟,從唐代白居易、宋代蘇東坡、五代錢鎦、明代楊孟瑛,到如今的新西湖,只有西湖美麗,才有杭州的美麗,才有這么多文人的贊美詩篇,才有這么多如織的游人。

說到杭州的水,不得不說到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雖然最早是春秋吳王開鑿了邗溝,但是真正的開鑿是隋煬帝時期,直至元代才大體全線貫通。這條貫穿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兩市的人工運河,溝通了長江、黃河、海河、淮河、錢塘江五大水系,也為大運河終點的這個城市帶來了無限的繁榮和發展。

錢塘江是杭州另外一大水系,發源于黃山,從千島湖新安江一路往東南奔流而下,由于錢塘江入海口是個喇叭口,受月亮的影響,每到陰歷八月中旬就形成了壯觀的錢塘江大潮。

江南絲綢自古有之,蘇杭的絲綢更是聞名全世界,杭州城外一路的桑樹林更說明了這一點,在古代,絲綢衣物就是貴族和官宦人家的代表,而今,從絲綢衣服、蠶絲被,到絲綢雨傘都走入了民間,為廣大百姓所喜愛,而杭州絲綢的各種制品更是其中的代表。

茶葉在中國各地都有,可是綠茶中的精品——龍井,只有杭州西湖邊有,“虎跑泉水配龍井茶葉”這就是杭州的雙絕。十大綠茶之首的龍井茶更不是浪得虛名,西湖龍井茶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而聞名于世。成茶扁平挺秀,光滑勻稱,翠綠略黃;泡在杯中,嫩芽成朵,一旗一槍,交相生輝,芽芽直立,栩栩如生;馥若蘭,清高持久;湯色明亮,滋味甘鮮。人們夸稱它為“黃金芽”,“無雙品”,已成為國家高級禮品茶。所以杭州又被稱為“茶葉之都”。

杭幫菜,如今在全國都非常著名,許多菜肴大家都耳熟能詳:東坡肉、西湖醋魚、宋嫂魚羹、干炸響鈴、叫花子雞、龍井蝦仁等等。其中樓外樓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餐廳了。而每一道菜肴都有自己一個美麗的傳說啊!

杭州歷史名人眾多:三國吳的建立者孫權,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升,《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明朝的抗金名將于謙,等等,而在這里任職過的最著名的就是白居易、蘇軾、岳飛等,無一不為杭州的山水風光增添了無限風采。

杭州的景點除了西湖,還有靈隱、六和塔、云棲竹徑、九溪十八灣、岳廟、胡雪巖故居、萬松書院、宋城等,景點眾多。這些景點都充滿了優美的傳說,而其中白娘子與許仙、梁山伯與祝英臺、蘇小小與阮郁、石娃與花姑等故事使得杭州成為一個愛情之都。年輕的情侶們在黃昏慢慢踱步在西湖邊、柳樹下,浸淫在浪漫的傳說與美麗的風景之間,這將是多么充滿詩意啊!如果你想看看這些傳說如何真實展現在你眼前,建議您可以去宋城看場精彩的表演噢!

娛樂場、酒樓,燈紅酒綠,歌舞升平。這里的出租車是全國出租車車型最好的,從現代到尼桑,甚至還有奔馳;這里的公交車也是全國最漂亮的,有金龍空調車,有沃爾沃,還有仿古的觀光公交車呢;這里的夜生活也是很豐富的,酒吧、歌舞廳、俱樂部,許多都是24小時營業的;當然,這里的房價也是很貴的,能夠看到西湖一絲身影的房子,就能夠賣到25000元/平方米,所以杭州的消費在華東線上是除了上海以外最貴的城市。

由于城市的改造,許多老地方的身影已經看不到了,可是杭州對景點的保護和開發還是可以的。如今的杭州是一個美麗而現代化的城市,高樓大廈、高架高速與青山綠水并存,這個城市會給你更多的驚喜和感嘆的!

游客朋友們:

家好!

歡迎您來到富春江風景區,下面我將引領您瀏覽富春江沿岸的山山水水,讓您飽覽天下聞名的富春江美麗風光。

家看一看,富春江風景區兩岸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而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的名勝古跡。

再看這邊的西線,以"華東明珠"--新安江水電站、千島湖、好運島等景點為旅游點,其千島湖集太湖之浩瀚、西湖之娟秀于一身,堪稱天下奇觀,是千島湖山水風光旅游線;而新安江城又以"風涼、水清、霧奇"三絕聞名,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城鎮避暑勝地。錦繡新安江被譽為國的"多瑙河"。新安江龍舟漂流、新安江九姓漁民水上婚禮、月亮島等旅游項目、景點與新安江水電站、千島湖、好運島等景點組合成新安江城郊水上旅游線路。

游客朋友們,置身于這樣的山水之間,你有什么感覺呢?距今1620xx年前的文學家吳均也曾來到富春江,家來看看這位文豪寫的《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

作者: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翻譯過來就是:風塵煙靄全部散盡,天空與山峰顯露出同樣清澄的顏色。讓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任憑它或東或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異的流水,天下獨一無二。江水全都呈現出一片青蒼之色,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動的魚和細細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飛箭,洶涌的江浪勢如奔馬。兩岸夾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耐寒常青的樹木。山依恃地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比遠。爭著向高處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巒。泉水沖擊著石塊,發出泠泠的聲響;好鳥彼此和鳴,織成嚶嚶的諧美旋律。蟬兒則無休止地鳴叫不停,猿猴則千百遍地啼叫不絕。在仕途上鷹一般沖天直上的人,望一眼這么美的峰巒就會平息熱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籌劃治理世俗事務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會漏下一些光斑。

游客朋友們,你也有同感嗎?歡迎您長留富春江三百年。今天我們的愉快旅途結束了。祝各位一路順風!再見!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无圣光高清一区二区 |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高清 | 性欧美乱又伦 |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 人人艹人人射 | 国产无内制服肉丝精品视频 | 国产免费啪视频观看网站 | 日韩美女va在线毛片免费知 | 冈本视频污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视频不卡 | 日韩亚洲欧美视频 | 一卡二卡3卡四卡网站精品国 |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免费黄色毛片视频 | 91娱乐|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 欧美成人久久久免费播放 | 午夜性影院爽爽爽爽爽爽 |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 | 91桃色污无限免费看 | 免费一级黄色毛片 |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48 | 日韩精品欧美视频 | 久久久久综合国产 |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 99成人在线视频 | 永久免费在线视频 | 国外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色影院 | 日韩美女一级片 | 成年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 又粗又硬又大久久久 | 久久午夜国产片 | 麻豆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 免费黄色小视频网站 | 理论片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