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景區導游詞書籍篇一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北京與天津相鄰,并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小編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些。
導游詞。
希望你們喜歡呀。
景區看點。
大柵欄”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別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華的商業鬧市區。頭頂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塔內聯升”曾是北京傳統商業的象征。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保存著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
景區介紹。
曾經的繁榮勝景一直延續至今,百年老店迎來了新的春天。除了舊址老房的北京絲綢商店、瑞蚨祥綢布店、內聯升鞋店、六必居醬菜園還略顯百年的光韻之外,同仁堂、張一元茶店、長春堂、月盛齋熟肉店都已經門庭更新了。在這里您可以買到傳統古樸的手工藝品,逛一逛別具情趣的百年老店,感受一下北京舊時的市井特色。古老與現代交織在一起,極具老北京風味。
景區交通。
乘20、59、110、120、742、803、819、826、859路大柵欄站下;或地鐵2號線前門站下。
景區介紹。
大覺寺,又稱大覺禪寺,西山大覺寺,是位于北京西郊陽臺山(旸臺山)南麓的一座千年古剎,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大覺寺始建于遼代,稱清水院,金代時大覺寺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后改為大覺寺。
大覺寺內共有古樹160株,有1020xx年的銀杏、320xx年的玉蘭,古娑羅樹,松柏等,此外,還有大量的被列入保護范圍的古樹。大覺寺的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稱為北京三大花卉寺廟。
1997年,在大覺寺院中成立了明慧茶院,在大覺寺的在憩云軒、四宜堂和院內南北廂房和耳房中設茶室,戒堂改建為紹興菜館,僧房改為客房,還有豪華套房。此外,寺內還改建了會議室和其他娛樂設施,院內的空地上也擺了很多明慧茶院的躺椅和茶桌。此后茶香就和花香,古樹一起成為大覺寺的一個特色。
每年4月,大覺寺都舉辦大覺寺玉蘭文化節,除觀賞盛開的玉蘭花外,還舉辦一些展覽和文化活動。20xx年05月25日,大覺寺作為明至清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大覺寺八絕:古寺蘭香、千年銀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靈泉泉水、遼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韻清池。
景區門票·開放時間。
旺季20元,淡季10元。
景區交通。
在北宮門乘346路周家巷站下,步行15分鐘;或者清河小營乘633路,大覺寺站下。
自駕車:頤和園到太舟塢后向左走老路過溫泉有路標。
老象峰簡介。
老象峰景區位于平谷大華山鎮小峪子村村北五公里長的大峽谷內,峽谷兩側植被豐富,綠樹茂盛,為平谷旅游“西老象峰線”上的重要景區,它距北京80公里。站在谷內放眼北望,有一峰猶如一頭巨象天造地設般屹立在山巔。巨象頭朝西,尾朝東,身高51.8米,體長82米,自成一峰,鼻、眼、身、腿惟妙惟肖。好象俯身用鼻子飲水,因此而得名。老象峰景區總面積為40多平方公里,為一條曲折蜿蜒的峽谷。老象峰景區森林茂密、百花爭艷、崖如塊壘,山如古堡,古藤纏繞,野菊飄香,老象天成,三十多處別具特色的景觀點綴其間,奇趣盎然。
門票價格開放時間:每天上午8:00——下午18:30。
門票:20元。
老象峰旅游交通。
交通提示乘918公交車直達官莊路口后轉5路城鄉風景車。
從北京東直門至景區自駕車行程里程:80公里;所需時間:1小時30分鐘;。
具體線路:走京順、順平快速路沿路標達官莊路口后轉5路城鄉風景車直達。
沿途加油:沿途有近30家加油站。
老象峰特色景點。
一是:老象天成,天造地設的老象獨立于山頂之上自成一峰,令人稱奇。老象身高51.8米,體長82米,其體型之巨大,形態之逼真,實為罕見,堪稱一絕,凡見之者無不贊嘆大自然之奇妙。
二是:元寶水庫依山勢而建,夏季水滿時,碧波悠悠,山水渾然一體,水應山更綠,山襯水更清。
三是:植被豐富,北方所有樹種幾乎都可在此尋覓到蹤跡,老象峰的密林幽長而深遠,樹形奇特,形態各異,更有縱橫交錯的古藤纏繞其間,鮮花野草蘑菇遍布綠谷,原始古韻令人心曠神怡。
四是:崖壁古城,老象峰之山崖高而陡、美而奇,一段段山崖似人工壘砌而成,形似塊壘,恰如城墻。百姓傳為神仙之極樂城郭。
五是:菊花遍谷,自夏至秋,歷經數月,谷內之野菊花,遍布山坡,爭芳斗艷,為景區增添不盡風韻。
六是:千畝果園,春季數十萬株果樹花滿枝頭,滿股飄香;夏秋果實累累,壓彎枝頭,杏、桃、李子、蘋果、梨、柿子、核桃、栗子山棗,你方熟罷我登場,自采自摘,自是一番悠然之田園情趣。
七是:野生動物安享其中,密林深處狍子、黃羊、獾可覓蹤跡,野兔、山雞、松鼠、山鳥隨處可見,雞蹄、鳥鳴、鼠跑、兔竄更添自然情趣。
老象峰山谷探險。
1.白天山谷的風從山頂吹向山谷,夜間從山谷吹向山頂。
2.早晨出現絹云,而后黑云增多,并徐徐下沉犀牛望月。
3.云團行走很快,并有增多之趨勢,著可是暴風雨的前兆。
4.風向突然變化,并愈吹愈大,同時還伴有烏云吹來。
5.在干熱或霧氣彌漫過后,突然能見度轉好。
6.清晨霧滿山谷,至晚仍不消散。
7.白天太陽周圍出現大暈圈,夜間月亮周圍出現小暈,這是大風的征兆。
8.在黎明前星光閃爍不定。
9.傍晚氣溫增高,夜間很暖,并有悶熱感。
10.半山谷的云霧上升,可能是暴風雨來臨的兆頭。
北京景區導游詞書籍篇二
參觀到這里石花洞洞體全長5華里我們就全部游覽完畢,后祝愿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順風,并歡迎您再次光臨。
大家來到了三層的入口處,它是95年8月18日新開放的,它的洲了水游覽路線呈往返形式,有800米長,我們所在的是景區-石花長廊。首先請看前面有一塊石盾,取名“龍女繡花臺”,它有1.2米高直徑1.5米,是洞內的石盾,在燈光的打照射下,我們能看到它是通體透明的。
好,接著大家抬頭看,洞頂上面,這是石鐘乳、鵝管、石枝、石花生長密集的地方,它們全部倒掛在洞頂,景觀取名“石花滿掛”,您在這里看到的石花是與眾不同的,象海底的珊瑚一樣,而我們看到的鐘乳石,離我們比較近,能看到它是空心的,水順著圓孔滴下來,所以它是慢慢生長的,不過速度太慢了,我們不容易看出來。
大家現在來到了懸空寺,在空中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度,而這兒比三層入口處低了0.6度,這是很奇特的。您看前方是雷峰塔,在塔的旁邊,有一根豎起的小石柱,是白娘子,壓在這個塔下,還沒有被許仙救走,大家請往遠處看,有兩顆小石筍,矮的是許仙,高的這顆石筍,是被許仙請來的觀音。許仙請來觀音幫忙,才能把白娘子救走。現在呢,我們看到許仙沒有救走白娘子是其中還有原因,那是為什么呢?請大家回過頭來看,我們看到這顆白色石鐘乳和地面上長的石筍,中間距離只差5公分,沒有連接上,需要的時間大約200年,在200年后,石筍和鐘乳石連接上了,許仙和白娘子也相見了,在此我衷心祝愿大家長壽,您200年以后再來參觀,看到石筍和鐘乳石相接的同時,許仙和白娘子也就相見了。
大家來到第二景區-戲臺大廳,在我們前方您看到了裝飾華麗的這就是個舞臺,它的帷幕已經拉開,您能看到這個橢圓門,它有16.8米寬,門口的高度有米,我們經過這里,可到東廂看臺,它分一、二、三層,站在這兒,就能看到大戲臺的節目,現在帷幕已經拉開,但是沒有節目演出,是因為關公坐在上面還在審查著節目單,您看我手電筒打照的地方,很象一個人坐在那,回過頭來,我們看山坡上有一只海龜,抬著頭正奮力的向上爬,想去偷吃上面的靈芝,也就是燈光打照下的石筍,但是我們看到,這只龜現在還沒有吃到,是什么原因呢,因為二郎真君正坐在上面看守著。
北京景區導游詞書籍篇三
位于香山東麓,原名碧云庵,始建于元代,為西山風景區中最完整的一座寺院,頗像西湖的靈隱寺。
全寺面積4萬平方米,內有羅漢堂、孫中山紀念堂、水泉院、金剛寶座塔等名勝。寺里風景秀麗,松柏參天。山門外邊是一座懸空石橋,溝旁高槐大柳,溝底水聲潺潺,四季不涸。門前有一雙頗負盛名的石獅子。
從山門到寺頂共分六層。山門內的中軸線上有四層大殿,殿后兩廂是生動高大、威武勇猛的哼哈二將。前殿是胖乎乎的彌勒佛。中間為釋迦牟尼殿。殿內有雕飾精美的金龍藻井、金色蟠龍,正中是釋迦牟尼講經時的雕像,周圍是他的門徒和羅漢。
大殿后面是裝飾一新的孫中山紀念堂,院內松柏合抱,草地如茵。堂上是孫中山先生的塑像。院里還有孫中山先生的事跡展覽室。從孫中山先生紀念堂拾級而上,經過長達34米的牌坊小徑,是全寺最高的建筑——金剛寶座塔,塔高34.7米,建筑宏偉,雕琢精致,是京郊的名塔,也是西山東麓的致高點。登臨塔頂,京郊景觀,一覽無余。
景區門票·開放時間。
10元,不售半價票。需要購買香山公園的門票方可上山。
景區交通。
乘公交318、331、360、634、714、696、698路香山站下。
北京景區導游詞書籍篇四
優秀作文推薦!各位游客,您們好,歡迎您到石花洞來參觀游覽。今天由我擔任您的導游和解說工作。我是×××,首先我把石花洞的概況向大家作一簡單介紹。石花洞原名潛真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境內,距市中心50公里,最早發現于明代公元1446年,一位叫圓廣的法師云游到此發現此洞的。石花洞多層多支,現已探明六層,對外開放的是一、二、三層,游覽路線5華里。現在我們來看洞內第一個自然景觀,這是一頭由巖溶形成的石獅子,獅子的頭部、身部和尾部五官具備,在獅子頭部上方,可以清楚的看到眼睛、鼻子和嘴,它正回頭觀望洞口,歡迎著每一位前來參觀的客人。景觀取名“雄獅迎客”并賦小詩一首:
東方雄獅醒,一吼當世驚。
回頭喜迎客,讓路進仙宮。
下面我就陪同大家走進石花洞這座地下巖溶的藝術博物館。
現在大家來到了第二個景觀,我們可以看到前方有一道天然形成的石板墻,就象是能工巧匠雕刻成的石屏風一樣,在它的前面,一些高低不同的小石筍,構成了一片石林、石林深處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遠方,這些石筍,又好象是一群仙人,在此恭候著大家。請看最高的一座,好象是一位老仙翁,懷中抱著一位童子,景觀取名“眾仙迎客”,這真是:
石林有小徑,迎面一翠屏。
眾仙喜迎客,請您往前行。
現在我們大家站在這個小橋頭來看前方,在對面的石壁上有一塊突出的石筍,它象是一條肥大的鯉魚。圓圓的眼睛清晰可見,在它的頭部上方,是鯉魚的尾巴。鯉魚不甘忍受水中的寂寞,高高的躍出了水面,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
曲徑回廊小橋頭,紅波綠水蕩花綢。
鯉魚跳到龍門上,要看青山樓外樓。
景觀取名“鯉魚戲水”。這洞內的景觀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您說象就象,您說不象就不象。
現在大家來到了第一大廳??蓬萊仙境。站在這里,我們大家來看里面,綠光打照的景觀取名“仙宮別院”。三位仙人正在圍著桌子下棋,兩位仙人棋逢對手,中間一位觀棋不語,又似一位裁判。這里除了棋盤、棋子是人工擺設之外,三位仙人都是天然形成的,由于雙方的棋藝都很高超,所以至今都沒有決出勝負,我們說這是一盤永遠下不完的棋。正是:
仙宮有別院,內有對棋翁,
拼殺幾萬年,不見輸和贏。
回過頭來,我們看紅光照射的景觀,叫蓬萊仙島。在這島的上面有兩位仙人,正在幽閑的打坐,是一前一后,一胖一瘦,由于打坐的時間長了,前面的這位老仙人都有些駝背了。
我們走到這里,請看對面的石壁上,電筒照射的地方,有一個一尺高的小石筍,它的外部形狀就象一支雄雞,正在迎著霞光引吭高歌,報曉著黎明的到來,取名“金雞報曉”。在它的旁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松樹,有樹干、樹冠,上面還積壓著厚厚的白雪,下面掛著冷冷的冰錐,此時正彎下腰身,迎接著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們叫它“迎客松”現在大家請看前方,我手電筒照的是一道天然形成的石門,在門的里面有一個一人高的石筍,它好象一位老仙人一樣,在這里觀看前方飛流直下的石瀑布,景觀取名“仙人觀瀑”。
現在我們來到了仙人休息的地方,在我們前方用紅光打照的景觀,特別象一頂蚊帳,帳子的頂端是由石盾形成的,帳簾是由石幔形成的,看起來是千蒼百孔,破爛不堪的,可見仙人們也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精神,我們送它小詩一首:
仙人一去不知年,空留仙帳在人間。
誰人能來帳中住,不需休煉自成仙。
這里是“后宮仙帳”。
通過奧來門,我們來到了第三景區??洞天福地。您現在看到的是水簾洞,它是石幔垂掛而成。洞的里面張燈結彩,收拾得非常干凈,可惜大家來得不湊巧,孫悟空去龍宮探寶去了,不能在此歡迎您的到來。臨走的時候,吩咐了手下的猴兵猴將,來迎接我們大家,請大家看看我們前方的花果山,山上面是層層花果疊落,旁邊這一突出的石筍,好象是一對互相背抱的石猴,正奮力向上攀登,搶摘上面的是花果。花果我們是誰也摘不到的,這是因為:
花果本是仙人物,凡胎肉眼難識形。
誰人識得花果面,龍體鳳眼亦仙成。
也就是說,誰要是看到了山上的花和果,誰就可以得到成仙了,這就是花果山和水簾洞?
通過小天池和南天門,我們大家就來到了第二大廳,這大廳的垂直高度是27米,長64米,寬23米。我們看到前方有一條支洞,這是一條天然形成的換氣孔,長有20多米,一直通到山上的巖石縫隙。象這樣的通風換氣孔,洞內非常多,全都是天然形成的。洞內就是靠這些換氣孔自然通風的。
現在呈觀在我們眼前的是王母娘娘欣賞荷花的地方“瑤池石蓮”。形成這些蓮花的是月奶石,月奶石是國寶,在我國洞穴中前所未聞首次發現。它形成了3.4萬年左右。這些似荷、似蓮又似寶的大菜花的月奶石形成物,被列為國內的第一大奇觀。我們大家抬頭看一看,今天王母娘娘正端坐在中央,這一左一右的兩個石筍就好象是兩個貼身仕女一樣。一位老作家觀后盛贊“瑤池石蓮”:
半池清水半池花,十里香魂十里家。
深埋洞俯三千日,潛真仙境綻奇葩。
請大家回過頭來看這里,有兩根天然形成的石柱子,前面這根因在頂端有一個雙嘴的大桃子,取名叫“玉樹蟠桃”,據說是一萬年左右成熟一次,誰要是吃到它,即可以長生不老了。第二根柱子上天然形成的圖案尤如一條青龍盤繞而上,所以取名“盤龍玉柱”,并賦小詩一首:
萬年玉柱擎天廳,默默無聞建奇切,
青龍玉柱騰空勢,喜看蟠桃落日紅。
回過頭來,我們看洞頂上方有一座空中樓閣,傳說是玉皇大帝辦公的地方,叫凌宵寶殿。如今玉皇大帝已不在默守陳規,在上面裝了彩燈,準備舉行一個大型的音樂晚會,大家誰要是收到了請柬,請您準時參加,千萬不要錯過了機會,這是“凌宵寶殿”。
石花洞一層348米,到此就全部游覽完畢,下面我們通過人工開鑿的連接洞,進入第二層,它的坡長是47米,可以說是坡陡路滑,大家走的時候,請注意安全。
下了47米的連接洞,我們來到了第二層,第一個大廳:“神洲勝境”。眼前的景觀是“竹籬茅舍”,好象是農家住的房子一樣,房子上面鋪了厚厚的稻草,墻壁是由一捆捆竹子扎成的,您看中間一根草繩穿連。看房子的左邊有一扇門,那邊是魚塘,這里田園,真可謂是:
竹籬茅舍小康家,瓊樓玉閣不如它,
男耕女織中原景,勝似桃園一仙家。
石花洞內的溫度是一年四季恒溫13度,冬暖夏涼,溫暖濕潤,有人寫了這樣的對聯:“北京城四季分明,石花洞天天如春”。
下面我們要游覽的是“銀旗洞府”,銀旗洞府于94年4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因洞內發現一塊罕見的潔白大石旗,稱“銀旗洞府”。因為中心大廳向西擴展,又稱西支洞,游覽呈巡回路線,右邊進左邊出,長288米,好了,下面我們大家就進去看一看。
好,現在我們大家來到了太上老君兜率宮,老君堂60米長,垂直高度將近10米,請看前面有棵人狀石筍,象天兵天將把守在兩旁,中間的兩根筒狀石柱,是太上老君煉丹爐,而太上老君還悠閑地坐在這兒,頭上梳了一個高高的發髻,傳說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就是從這煉出來的。上面這幾個石筍就好像是天兵天將,正準備把五花大綁的孫悟空投入煉丹爐內,大家知道孫悟空是會72變的,請看他已經變成了一只鸚鵡站在這里。
現在我們來到了銀旗洞府的最高處,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洞頂上方垂下了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鐘乳,它們是由于石灰巖質的純凈所造成的。請看我手電筒照的這叫石旗,旁邊是石花、石蛇、石劍,它們相竟崢嶸,一比高低,取名“白玉天蓬”。右前方是一塊巨大潔白的石旗,這就是洞內的第二大奇觀-銀旗漫卷。銀旗垂直高度2.18米,寬度有2.1米,受洞內氣流的吹動,經過幾萬年的時間,它才剛卷起了一道邊。在我們的溶洞中,它是石旗的典型代表,外部形狀好象是一只大海螺,又似一只倒掛的馬蹄蓮。
來到這里我們看前方是一個大型的石瀑布,3丈高,20余米寬,由泥沙沖積而成的,在我們的溶洞中是比較大的。7、8月份雨水豐沛,雨水會順著瀑布往下流,整個景觀非常狀觀,所以取名“騰流瀑布”。
現在我們大家看我手電筒照的這塊石筍,它是通體透明的。外部形狀好象一盞燈一樣,象這樣的石頭在洞中是非常多的,看旁邊幾塊都是透明的。這里有一塊鈣華物,看上去象一只狗,此時正抬頭張望著天空,尋找著月亮,月亮在哪里呢?大家回過頭來看一下洞壁上方,我電筒照的石壁上有一塊天然形成的白色巖石,它好象一輪圓圓的明月,懸在半空,叫“天犬曉月”。
現在我們看橋的下面,這是一個長約22米的“月奶溶潭”,里面是月奶石,形成約2.2萬年左右,首先發現在石花洞是82年1月23日,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碳酸鎂組成。月奶石的特點是外部堅硬,里面柔軟細膩,用手指輕輕一拈,會成為白色粉沫,是一種稀有的礦物質,堪稱國寶。請您抬頭看一看,已請來了南海的觀音菩薩在此看守著它,取名“觀音看寶”。
過了靈隱寺大殿,我們抬頭往上看,洞壁上方有兩片薄薄的石盾,相比之下,我們大家看燈光打照的這一片薄薄的石盾它的直徑近1000毫米,厚度卻只有7毫米,是洞內第一薄盾,用游客的話說,象山東的大煎餅一樣,看上邊有兩根小石筍,形似兩根大蔥。
銀旗洞府全長288米到這就參觀完畢了。從這我們來看洞內第三奇觀-黃河瀑瀉,請看上面紅色燈光打照的景觀,它象黃河的底部被戳穿一樣,黃河水順流而下。在紅色燈光打照下,又象是一把火炬在熊熊燃燒。它的垂直高度18米,直徑3米,是洞內最大的石鐘乳,列入石花洞第三大奇觀。
北京景區導游詞書籍篇五
1985年,曾長期在平西戰斗過的蕭克、楊成武、肖文玖等老將軍和李德仲、陸平等老同志倡議,在十渡建立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以永遠緬懷抗日戰爭期間在平西犧牲的先烈。1985年10月2日在十渡拒馬河畔臥龍山之上,建立了“平西抗日烈士紀念碑”。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真情關愛下,經過的辛勤建設,平西抗日烈士陵園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平西抗日烈士紀念碑、無名烈士紀念地、烈士碑林、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占地近50000平方米的著名烈士紀念性建筑。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投資近0萬元、總建筑面積4350平方米的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新館落成。紀念館里陳列著實物、照片、文字等珍貴的史料,集中反映了抗戰時期平西軍民在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英勇斗爭的偉大精神和眾志成城、前赴后繼的革命氣概,向世人展示著一幅幅血與火的歷史畫卷。
“青山有幸埋忠骨”。距離平西抗日烈士陵園約20華里的“無名烈士墓”,高山聳立,青柏蒼翠,埋葬著抗日戰爭時期犧牲在這里的無法查據姓名的先烈忠骨。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建園以來,利用難得的史料遺跡,宣傳平西軍民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精神,使前來瞻仰參觀的社會各界群眾受到了難得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20年來,已先后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瞻仰參觀者愈百萬人;近百所大、中、小學在這里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平西抗日烈士陵園先后被國務院、民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烈士紀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國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北京景區導游詞書籍篇六
距市中心60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素以古剎、奇松、怪石、溶洞”聞名。主峰海拔1291米,山勢陡峭,花草清麗。有日出、晚霞、霧凇、山市等時令景觀,有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朝圣廟會,是北京周邊最具文化底蘊的風景名勝區之一。
妙峰山中坐落有久負盛名的敕建惠濟祠,始建于遼代,三座功能不同的廟宇(靈感宮、回香閣、玉皇頂)皆依山取勢,參差錯落,高低有致,14座殿宇供奉著釋、道、儒、民間俗神等各路神靈,是明清時期北京的民眾信仰中心。
妙峰山傳統廟會始于明朝,距今已有300余年的歷史。妙峰山峰底開闊,空氣清新,有木本植物570余種,優質藥材20多類,形成了四面有山皆如畫,一年無日不看花”的景致。
妙峰山古寺林立,名勝眾多。著名的有遼代皇家名剎仰山棲隱寺、大云寺,有靈巖探勝”的滴水巖,還有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的別墅等。
景區門票·開放時間。
30元,有老年證或學生證半價15元。
景區交通。
乘地鐵到蘋果園地鐵站轉乘929支線車到達擔禮村后,租車約30元即可到達。
北京景區導游詞書籍篇七
石花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境內,距市中心46公里,距京石高速公路15公里、西六環良坨路出口15公里。是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溶洞群觀光區、國際洞穴會員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市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被譽為:中國最佳溶洞奇觀。石花洞巖溶洞穴資源以典型性、多樣性、自然性、完整性和希有性享譽國內外,豐富的資源,顯示了石花洞在地質科學研究,地質科普教學和旅游觀賞的價值。原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視察后,題詞為"地下地質奇觀,溶洞博物館"。
石花洞洞體為多層多枝的層樓式結構,分為上下七層,一至六層為溶洞景觀,七層為地下暗河。石花洞中層次分布明顯,洞穴沉積物分布密集,類型全,數量多。有滴水、滲透水、流水、停滯水和飛濺水五種沉積類型,四十多種沉積形態。石花洞現已開放1―4層,游覽路線2500米,共有十八個景區,景觀120處,有十六個廳堂、十大奇觀,五個迄今為止全國溶洞之最。洞中最大的月奶石為國內首次發現,石旗、石盾是中國洞穴沉積物的典型代表。石花洞中四季恒溫13℃,四季如春。
石花洞中洞穴沉積物記錄了地球的演化歷程和沉積環境的變化,是一處研究古地質環境變化的重要信息庫。洞內豐富的巖溶資源,洞外奇特的地貌發現,是進行地理教學、科普教育的理想自然課堂。
北京景區導游詞書籍篇八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京石花洞地質公園位于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與佛子莊鄉境內大石河流域中游地區的低山谷內,屬中低山丘陵地帶。地形南高北低。
區內最高峰連三頂海拔高程1180米,此外還有桑樹嶺、鳳凰山、轎子山等,其海拔高程分別為838米、735米和544米。最低區位于東部萬佛堂一帶,海拔高程100-150米。區內地形起伏變化較大,谷地比較開闊,溝谷形態多呈放射狀分布。區內地貌類型屬典型的中低山構造剝蝕地貌,在碳酸鹽巖沉層分布區經長期風化剝蝕和地表水的切割溶蝕,形成了較典型的巖溶地貌形態。
石花洞地區是全國巖溶洞穴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之一,20xx年12月北京市。
政府批準建立北京市石花洞自然保護區,界定與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同。
等面積的36.5平方公里為自然保護區。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