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大全13篇)

202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1-12 04:44:04
202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大全13篇)
時間:2024-01-12 04:44:04     小編:琉璃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一

【頒獎詞】:病,壓垮了身體,但不能摧毀母愛。草根母親嘔心瀝血,為孩子縫補夢想,而深厚的愛,更鋪就孩子精神的未來。請上天給你多一些時間,讓你把美好的愿望,織進這春天的圖景。

【事跡介紹】:

姚厚芝,女,38歲,重慶市巫溪縣塘坊鎮紅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給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東煤礦打工。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姚厚芝專心在家帶孩子,丈夫在煤礦挖煤。2006年,一場病魔突襲,徹底摧垮了這個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腫瘤,需立即做切除手術。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姚厚芝選擇了“藥療”.幾年下來,病情沒有絲毫好轉。

2009年2月,姚厚芝從電視上得知,繡十字繡也能賣錢。第二天,她坐車輾轉十余小時,咬牙花2800元購回一幅6.5米長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樣。這次的“先斬后奏”,讓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覺得她是在瞎折騰,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從此,姚厚芝過起了“兩點一線兩頭黑”的生活,每天繡十字繡長達17個小時。2012年7月,經過3年零5個月的晝夜追趕,這幅共需127萬針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圖》終于落針。有收藏家上門出20萬收購,姚厚芝拒絕了。

姚厚芝想將十字繡保存下來,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賣出去,孩子們上大學的錢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兒子王銳讀初中,女兒王瓊讀小學。王銳說長大了要當醫生,給媽媽治病。不善言辭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勸說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點掙夠錢給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繡完工后,姚厚芝又買回了一幅長22米、寬0.85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樣。這幅刺繡的難度、時間和價錢是第一幅的好幾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湊了一萬元,瞞著丈夫說只花了兩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著急,因為家里實在是負擔不起。從2006年到現在,姚厚芝花去的醫藥費已達10多萬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東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兩個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說,第二幅《清明上河圖》已繡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給她3年時間。她現在就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時會終結。她沒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盡自己所能多給孩子留點什么。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二

央視網消息:27歲,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中士。

杜富國:傷情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

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頒獎辭。

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三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30多年對家人守口如瓶保守國家機密,他用自己整個一生來實現對國家的誓言,讓人們知道了他的承諾比山重,比海深。

黃旭華,男,87歲,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1958年,我國批準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系尚處于蜜月期,依靠蘇聯提供部分技術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提出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項目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毛澤東聽后發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

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

核潛艇是集核電站、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于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制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開始的。

為研制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后來他把家安在了小島上。為了艇上千萬臺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多家科研單位,工程復雜。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

1964年,黃旭華終于帶領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1988年,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曾先后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為國防事業、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感動中國給黃旭華的頒獎詞: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三十載赫赫而無名,花甲年不棄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天山的一場暴風雪中戰友將生的希望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退伍之后他回到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立誓做他們今生今世的守墓人。

陳俊貴,男,漢族,55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筑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1979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參加修筑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1980年4月6日,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帶著最后的`干糧出門求援,在風雪彌漫的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后一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

班長和戰友陸續犧牲了,陳俊貴終于找到了人群,部隊得救了。接受4年凍傷治療后,他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托:希望陳俊貴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陳俊貴不知道戰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聽無果,1985年冬天,陳俊貴作決定,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20多年里,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終于,他從一名掃墓的老戰友口中得到班長在湖北省羅田縣白蓮鄉的地址。10月,陳俊貴趕赴羅田縣,得知班長父親母親都已去世。陳俊貴跪在班長父母墳前說:“對不起,我來晚了,你們不要牽掛,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

目前,陳俊貴已將班長和副班長的遺骨,從新源縣移到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筑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還擔任了這里的管理員。陳俊貴說:“我不僅可以和班長在一起,還可以守護為修筑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戰友們了!”

感動中國給陳俊貴的頒獎詞: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后陣地,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

身患癌癥的段愛平用自己無私的行動為村官正名,讓人們看到“小村官”卻有大胸懷!

段愛平,女,57歲,山西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借錢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當時的返底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村小學的教室是危房孩子們沒有教師上課。沒上過學的段愛平決定出資為村里建一所新小學。19段愛平在沒有參加候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后段愛平先后給村里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為了建養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

去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經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身體已經到嚴重透支的地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感動中國給段愛平的頒獎詞:山梁擋住了陽光,你用肩膀扛起鄉親的盼望,沒有驚天動地,總是一點一滴。村莊在漸漸豐滿,你的身體卻慢慢柔弱。莊稼,總要把一切還給泥土。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四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

【事跡】胡佩蘭,女,98歲,解放軍3519職工醫院和鄭州市建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醫生。

1944年,胡佩蘭畢業于河南大學醫學部,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堅持坐診。

胡佩蘭生活節儉,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

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xx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后,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院坐診。

胡佩蘭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平時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儀器。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對患者也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一百元。如今,胡佩蘭的記憶明顯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況她卻記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著助聽器,聽不清的地方,便由旁邊的學生解釋。

胡佩蘭對病人的態度有目共睹,她經常說:"醫患關系搞不好是因為交流不夠,醫生只要對病人認真負責了,病人也自然會對醫生極力配合,不管面對哪一個病人,都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第一個病人來對待。"。

直至今日,胡佩蘭已經在一個工廠職工醫院和現在的地方,連續坐診20xx年,堅持每周出診6天,風雨無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五

【頒獎詞】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一壇又一壇,都是滿滿的鄉愁。

【事跡】人物介紹:臺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東菏澤。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臺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了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

初登央視演播廳,74歲的高秉涵顫顫巍巍。他說,腿腳還挺利落,只是實在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從后臺走到舞臺中央,是一段起伏彎曲的布景橋,高秉涵卻把這看作黃河、長江,是任何一切能勾連起他對故鄉強烈思念的圖景。

家是什么?高秉涵說:“家就是這個曾經再怎么努力都回不來的地方,但我從沒有放棄過努力!”60多年生活在臺灣,鐫刻在高秉涵腦海中的卻是另一個地名:山東菏澤。他出生在菏澤,在那兒度過了年少時光,菏澤才是他的家鄉。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對他這樣一個大半生住在海島上的“外省人”來說,通往家鄉的路意味著什么。

高秉涵不愿去回憶離開母親、離開老家村莊的清晨,可那個清晨總會從記憶中清晰地跳出來。1948年,山東菏澤處于國共兩黨“拉鋸區”,高秉涵的父親高金錫被槍斃,母親宋書玉告訴他,“因為你父親是國民黨”。

當國民政府所屬軍隊及地方各級政府開始陸續向長江以南撤退時,宋書玉將曾經參加過“三青團”的兒子送到國民政府在南京設立的“流亡學校”。在兒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輩子都在小學教書的母親幾乎沒經歷過團圓:兩個女兒在抗戰初期外出求學沒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決定讓兒子離開。少年高秉涵用了6個月,穿越6個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擠上了由廈門開往金門的班船。數十年后,他在圖書館翻查史料,發現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廈門駛往臺灣的最后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個月前,在遙遠的北京,新中國宣布成立。

對所有從各個港口逃至臺灣的人來說,回家是最迫切的夢想,可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與親人團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從臺灣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系畢業后,被派往金門任審判員,“金門逃兵”是他審理的第一個案子。

那個“金門逃兵”的家就在對岸廈門,他本是漁民,與偏癱的母親相依為命,在一次給母親抓藥的路上被強拉入伍到了臺灣。碰上天氣晴朗時,隔著并不寬闊的海峽,一眼就能看到家鄉,他決定利用自己的漁夫本領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個汽車輪胎,趁人不注意時坐輪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時,他到岸了。海水沖澀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舉手大喊:“我是從小金門逃來的,沒帶武器!”可沒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終卻游回了金門海岸。一星期后,這個因“回家”獲罪的“金門逃兵”被處以極刑。高秉涵哭得難以自已,他對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如今,兩岸已經開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艱辛。200多個從菏澤一路歷經戰火和逃難來到臺灣的同鄉,組成了“菏澤旅臺同鄉會”,高秉涵來臺時年齡最小,在同鄉會里最年輕,被推選為會長。他視每一個同鄉為親人,雖已無法再見母親,他卻盡力幫每一個同鄉與親人團聚。74歲高齡的他,仍堅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鄉一起返鄉。

“我答應過他們,只要還有一個人要回家,我就陪著他們一起回來。”對每一個希望魂歸故里的鄉親,他都會親手帶上骨灰壇,站到菏澤老家的村頭,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六

2月8日上午,在英雄王鋒的家鄉——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村部里一派忙碌,村支書姚金嶺正在準備村里晚上集體收看20xx“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頒獎晚會的事宜。人們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王鋒的懷念。

20xx年5月18日,王鋒三入火海救下20余名鄰居,自己卻被燒成重傷,當年10月1日,不幸在北京離世。英雄雖已離去,但他舍生取義的精神感動了中原大地、感動了全中國,王鋒再次為“河南好人”書寫下濃重的一筆。

俠肝義膽河南人再次感動中國

“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這是“感動中國”給予救火英雄王鋒的頒獎辭。晚會錄制現場,王鋒的遺孀潘品接過了丈夫的獎杯,并再次表達了對社會各界的感激之情。

“代替王鋒站在感動中國的領獎臺,我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為我的丈夫感到自豪,他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是全社會對他的支持和認可。”堅強的潘品說。

盡管對王鋒的事跡早已經耳熟能詳,但錄制現場再次播放的短片還是讓在場的觀眾感慨不已。當潘品出現在領獎臺上,觀眾用熱烈的掌聲給予她敬意。

“看到王鋒燒傷的那一幕,我心里還是猛地咯噔一下。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人性中最大的善良,令人敬佩。”觀眾張藝藐說。

王鋒此次當選,已是河南人連續四年榮登“感動中國”領獎臺。自20xx年“感動中國”推出以來,河南人已15次站上這個舞臺,“河南好人”的品牌愈加響亮。

砥礪前行愛的力量照亮前路

再次見到潘品是在她新租住的家中,她和兩個孩子正在整理書柜。新租住的房子雖顯得有些簡陋,但卻井井有條。

“這里的世界名著都是這次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中的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給孩子寄過來的。”潘品指著書柜告訴記者,在參加“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前,女兒王婷給她布置了一項任務,要她和潘建偉院士一起合張影。

潘品不僅順利完成了女兒的任務,潘院士還特意為兩個孩子寄來了書籍,這讓潘品又一次感受到了無限暖意。每次提起王鋒,除了悲傷,潘品說得最多的就是感激。

春節前,縣里特意為她的婆婆進行了全面體檢,縣里和鄉里的領導定期會到家中看望,被救學生的家長在春節期間也專門打來電話關心他們現在的生活。在潘品心中,這些關懷都是她以后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新的一年,潘品想繼續從事教師的工作。“以前做過老師,有經驗,而且做老師把知識傳授給別人,也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同時,她已經申請加入了南陽市社區志愿者協會,希望能為需要幫助的人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七

金銀潭醫院——武漢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這些天,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常常凌晨2時才能躺下,6時30分就起來工作。張定宇在這場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的戰事中,已經戰斗了33天。而他自己,也在同“漸凍癥”進行著頑強斗爭。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在十幾公里外的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57歲的張定宇顧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繼日地與病毒賽跑。

在過去的三十多天,張定宇院長一直戰斗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前線,可是他是一名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上下樓梯都艱難的漸凍癥患者,曾隱瞞病情也要沖鋒陷陣,因為他是一名醫生,是一位共產黨員,秉持著治病救人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擔當。他用自己“漸凍”的生命托起更多生命的希望;爭分奪秒搶救患者,甚至無法照顧被感染的妻子。張定宇院長曾說:“這樣的疫情和災難,無論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后果都不可想象。我很感恩,當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后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最美的逆行,體現的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優秀共產黨員憑借黨員“優先”的精神意志沖鋒陷陣,在無數生死攸關的時刻突出重圍、絕處逢生。現在,雖遠去了戰爭年代的硝煙,但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同樣考驗著我們。疫情時刻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影響著我們社會的正常運轉。從人之常情來講,張定宇院長可以選擇在患病初期選擇治病修養,可從共產黨員、醫生這一身份來講,他選擇了逆行,沖到一線。張定宇讓我們看到,廣大黨員干部應該秉持著怎樣的精神意志,應該以什么樣的擔當作為戰斗在一線。

最美的逆行增添的是迎難而上的信心。張定宇在20xx年被宣告生命余下的路不會很長,張定宇卻說:“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張定宇同志把共產黨人的面貌展現在了防疫的戰場。

“每位共產黨員都是一面旗幟”、“若有戰,召必回”,和他一樣,還有許許多多黨員干部沖在一線、站在前沿,我們可能叫不出他們的名字,記不住他們的面孔,但他們下沉一線、沖鋒一線的身影,像火種像燈光,在這寒冬里帶給我們溫暖堅實的力量。

廣大黨員干部像一個又一個沖鋒在前的“戰士”那樣拼搏,把黨員的身份亮出來,把先鋒帶頭作用發揮出來,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書寫出來,團結帶領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就一定能贏!

?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八

【頒獎詞】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事跡】張麗莉,女,28歲。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

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肉都翻卷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被軋傷后她有時清醒有時昏迷,在送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昏迷多天后,張麗莉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

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親人和醫護人員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會是怎樣,但張麗莉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說:“當時車禍的場景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們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會幸福的。”

有人問張麗莉,“你后悔嗎?”她回答:“不后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九

方俊明,男,56歲,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一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__年11月,方俊明終于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

方俊明救人當年,武漢市尚無見義勇為方面的獎勵條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終不愿出具書面證明,致使他見義勇為的行為一直未得到確認。對于這樣一位"英雄",他所在單位,原武昌車輛廠,只好比照工傷來處理。

武漢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于1993年成立,但獎勵對象為"與犯罪分子作斗爭人員".這兩年,有人問方俊明有沒有見義勇為證書,"我覺得蠻尷尬,只好把報上的報道拿給人家看。"。

這些年來,妻子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無法自理,依靠母親姜春梅日夜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子,并將當時尚未滿周歲的孫女拉扯養大。

__年,一部話劇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應方俊明要求,武漢市通過收集材料,確認方俊明當年行為屬見義勇為,并頒發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雖然榮譽遲到了28年。但方俊明從來沒有后悔那次行動。一個家庭的艱辛,一個生命的委屈,這一切都見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恒定不變的價值。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十

就在昨天晚上,cctv1播放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年度評選晚會。這一刻,大家的眼淚都止不住的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往下落,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實在感人,也同時令人敬佩。

在這十位獲獎者中,他們的行為都感動著我們……可是我感覺劉盛蘭爺爺最值得我去寫。因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給予人間大愛。

劉爺爺幫助的都是寒門學子,他每月寄走的錢,是他每月開銷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

可能有人會誤認為劉爺爺生活比較富裕,但實際卻恰恰相反。他每日三餐也很湊合,要不就是鄰居給送點兒,要不就是去菜市場撿一些別人不要的菜葉子,總之,他為了贊助寒門學子,必須攢錢。

既然劉爺爺家里生活情況也不好,為什么貧困學生還要收他的錢呢?這不是因為不知道嘛!劉爺爺從不向他們透露自己的家庭情況和其他事情。所以有些同學在回信是稱呼他為“劉阿姨”、“劉奶奶”。

直到20__年,那些孩子們才知道了劉爺爺的情況,他們為了報答爺爺,在他90大壽那天為他過了生日。那是劉爺爺第一次穿上新衣服,也是他第一次吃這么好的飯菜。

劉爺爺毫不吝嗇的把自己的愛給予需要幫助的人。到現在,他已經捐助了大約一千位學生,捐助善款大約一百多萬。劉爺爺的行為令人稱贊,他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十一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倆都是一級殘疾。丈夫右手和雙腳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在常人眼里,他們并不適合組建家庭。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張順東說,他并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結婚后,他們經歷了短暫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家里貧窮、住房破舊,感覺“日子過得像爬大山一樣難,兩人想死的心都曾有過,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苦了”。

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國秀常常流著淚說:“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十二

晚上八點我們一家人準時坐在了電視機前,看2018感動中國人物,當一個個平凡感人的故事在我們眼前播放,淚水和感動在整整2個小時的靜默中伴隨著我們。當我們一次次被真情感動,才會體會到,世界原來這般美好,人情原來這般純潔。該是多么美好的家庭才塑造了這么感人的故事呀!

觀看了其美多吉模范事跡感觸頗深。四川省甘孜縣郵政分公司郵運駕駛組組長其美多吉,在川藏郵路康定-德格路段上克服極端惡劣環境和自然災害,圓滿完成每一次郵運任務;面對歹徒威脅,冒著生命危險保護郵件安全;熱情幫助沿途人民群眾,架起了藏區與祖國內地溝通聯系的一座橋梁。

其美多吉的先進事跡,立體厚重,感人至深,他所代表的不只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群體;不只是這個時代,而是幾代郵政人優秀品質的歷史傳承。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不畏艱險、為民奉獻、忠誠擔當、團結友善”的可貴精神,不僅是廣大群眾學習的榜樣,也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為此我們要學習他不畏艱險、堅守崗位的職業操守,學習他為民奉獻、真誠服務的思想境界,學習他忠誠擔當、專注執著的工作追求,學習他團結友善、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勇于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敢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挑戰。

最后,我用一首短詩來陳述本人的感觸: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路!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篇十三

7測珠峰。

39次進駐內蒙古荒原。

52次深入高原無人區。

52次踏入沙漠腹地。

67年來他們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

用血汗乃至生命。

繪出祖國的壯美藍圖。

六十多年了。

吃苦一直是傳家寶。

奉獻還是家常飯。

人們都在向著幸福奔跑。

你們偏向艱苦挑戰。

為國家苦行為科學先行。

穿山跨海經天緯地。

你們的身影。

是插在大地上的獵獵風旗。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高清 | 手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tv| 羞羞视频网址 | 日韩你懂的 | 18亚洲男同志videos网站 | 人人艹在线 |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 特级黄色毛片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网 | 日日操日日碰 | 天天艹夜夜艹 | 黄色按摩视频 | 人妖三人交69欧美 | 污香蕉|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免费播放 | 国产大学生一级毛片绿象 |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伊人影视 | 婷婷视频网 | 色图综合| 无遮挡高清一级毛片免费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动漫精品一级毛片动漫 | 欧美精品首页 |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 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免费 |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播放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 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 国产高清视频免费 | 羞羞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观看不卡 | 欧美第四页 | 日本福利一区 | 黄色片视频国产 |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制服丝袜中文 |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 日本波多野结衣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