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篇一
暑假中,我在爸爸的書柜里找出了一套金庸的《射雕英雄傳》的書。我這個”書蟲“見到好書就不要命,一把扒起書就看起來。金庸的文字仿佛有魔力似的,我一下子就忘了時間,直到媽媽叫我吃飯我才放下書,但眼珠還直往書那瞅。
書中講的是:郭靖、黃蓉兩人四處奔走,遇到許多武林高人的奇事。其中,人又: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北丐洪七公,南帝一燈大師,老頑童周伯通,壞壞的楊康還有江南七怪,全真七子等等。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郭靖,黃蓉和洪七公。
郭靖為人正直,憨厚,非常重情義。他對義兄楊康從不動手,盡管他是仇國金國的四王爺,干過不少壞事。有一次楊康還設法殺郭靖黃蓉二人。郭靖的性格跟楊康黃蓉有極大反差,在書中更加襯托了他的品格。
黃蓉冰雪聰明,機靈古怪,當然,她武功也不差。黃蓉是黃藥師之女,生下來母親就死了。她逃出桃花島,結識了郭靖。在很多時候,她都以”智“制勝,從不吃別人的虧。
洪七公看似糊涂,奇事心里明明白白,可稱得上是”大智若愚“。洪七公十分愛吃,有一次因為貪吃誤了一件大事,于是砍掉了左手食指,所以人稱”九指神丐“。
這本書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使其中的人物變得活靈活現。金庸的書讓人越看越入迷,恨不得鉆到書里去。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篇二
終于又回顧了一遍《射雕英雄傳》,洋洋灑灑幾十萬字,感動著一代代人,我覺得里面的情節寫的是蕩氣回腸,扣人心弦!
故事主要講在南宋時,江湖人士躍出,想以華山論劍證明自己是天下第一。
我十分喜愛寫亢龍有悔這一篇。郭黃二人遇上了洪七公,洪七公傳給郭靖亢龍有悔這一招,洪七公道:“娃娃,你過來,我教你降龍十八掌之亢龍有悔!看!”說著他雙腿微曲,右臂內彎,右掌劃了個圓,呼的一聲,向外打去,手掌掃到前面一棵松樹,咔擦一響,松樹應手斷折。這段寫得尤為詳細,每個細節,每一力道,都給寫的虎虎生威。非看入迷不可!郭靖吃了一驚,很快也挑了一顆特別細小的樹,對準樹干,就是呼的一掌,那松樹晃了幾晃,竟不斷折。這樣的詞句用的那么恰到,不愧是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之作!洪七公又說:“我這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那一天你品嘗到了‘悔’的味道,這招便是學了三成。”
書中最吸引我眼珠的,還是那第一次華山論劍。當時武功者,乃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與中神通王重陽五人統稱“五絕”。當時是在寒冬歲月,華山頂絕,大雪封山,他五人立于華山之巔論劍較藝,單挑,亂戰,舌戰,循環,一切可以想到的法子,沒有遺漏。
段智興是帝王之尊,洪七公是丐幫歷代難得的天才,歐陽鋒狠毒但高傲,黃藥師這一生尤其恃才傲物,看不起天下一切人,但他們在最最氣傲的少年時,用了七天,服了高人,王重陽真乃高人也!不愧是華山論劍,斗爭激烈到如此地步!
《射雕》中的種種情節,江湖上的恩怨情仇,以及它給予我們的人生哲理。令人們如癡如醉,它是我迄今為止看過看的書!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篇三
《射雕英雄傳》是金庸爺爺的代表作之一,寫的非常精彩。我最喜歡小說里的黃蓉,因為她非常聰明可愛,而且古靈精怪,武功特別好。她的爸爸黃藥師是個很古怪的人,但他對黃蓉可是非常疼愛。說起郭靖,他可是個大人物,小時候的郭靖傻里傻氣,心地淳厚善良,跟著江南七怪練武,沒什么長進,后來在全真教馬鈺道長的指導下,武功大漲。
他的師傅可真多,除了江南七怪和馬鈺,還有丐幫幫主洪七公,老頑童周伯通,他們都可是超級厲害的人物,你想想這么多名師能不出高徒嗎?第二次華山論劍,郭靖打敗所有對手,拿到了第一。
自從開學以來,我閱讀了射雕英雄傳以后,不由得被這本金庸大師所寫的武俠小說給深深吸引了。這里以南宋時期為背景,生動的描寫了蒙古最杰出的首領成吉思汗逐一統一蒙古各部帶領蒙古族走向巔峰的故事,也生動的寫出了主人工郭靖所經歷過的種種精彩故事。
所以我敬佩這個老頑童的奇思妙想,而他也是我在整本書中最喜歡的人物,他很孩子氣,與黃藥師玩“打彈子”,與郭靖結為“把子等故事。從這本書中我積累了許多精彩語句,對我的幫助很大。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篇四
我們首先來說《射雕英雄傳》里描寫的人物如何栩栩如生?我們先來說《射雕英雄傳》里的黃蓉只見船尾一個女子持槳蕩舟,長發披肩,全身白衣,頭發上束了條金帶,白雪一映,更是燦然生光。這些全部都是描寫黃蓉的詞。你若細細讀來,便可想象出黃蓉。
我們再來說《射雕英雄傳》里描寫的景色如何漂亮。我們先來說《射雕英雄傳》里的桃花島。島上郁郁蔥蔥,一團綠、一團紅、一團黃、一團紫,端的是繁花似錦;桃花島南邊是海,向西是光禿禿的巖石,東面北面都是花樹,五色繽紛,不見盡頭,只看得頭暈眼花。花樹之間既無白墻黑瓦,亦無炊煙犬吠,靜悄悄的情狀怪異之極。這些句子全部都是來描寫桃花島的。你若慢慢讀來,定可想像出那既美麗又幽靜的桃花島的!
《射雕英雄傳》你真好看啊!你們也一定要看看《射雕英雄傳》哦!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篇五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射雕英雄傳》。它是我國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寫的。我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我對那本書的喜愛。盡管那本書已經很破舊了。
主人公郭靖的父親郭嘯天被一個名叫段天德的壞人害死了。郭靖的母親帶著他四處奔波,被成吉思汗收留。郭靖開始學武的時候,他的師父是被稱為江南七怪的七個英雄好漢。但郭靖資質太差,練武功總是練不會。后來丐幫幫主洪七公教他聞名天下的掌法降龍十八掌,自此武功大增。又學會了周伯通可以雙手互搏的左右互搏術,年紀輕輕就成了武林高手。郭靖也為成吉思汗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蒙古人成為金刀駙馬。可是他并不喜歡成吉思汗的女兒華箏,心里只有黃蓉一個人,最后終于和黃蓉在一起。
郭靖為人很具有正義感,喜歡幫助別人。這一方面我一定要向他學習,樂于助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話說的.一點也不錯。郭靖父親郭嘯天結拜兄弟楊鐵心的兒子楊康,因為他母親無以為楊鐵心死了。被金國王子完顏洪烈所收留,并且做了王妃。楊康也順理成章的做了小王爺。最后知道真相并沒有改過,所以最后不行慘死。
勤能補拙。郭靖雖然資質很差,但是他練武勤奮,有著比別人多付出的精神。所以最終武功很高,成為了金刀駙馬。
郭靖的妻子黃蓉很聰明,總是在郭靖危難時想出法子幫助他。可以說黃蓉是郭靖心愛的人,更是他的軍師。我們也要向黃蓉一樣,要多動一動自己的腦子。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篇六
說來慚愧,正因為從小到大看過太多遍電視劇,以至于金庸最負盛名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都沒有讀過。不知為何,《天龍八部》的電視劇看的較少,因此兒時記憶很淺,所以幾年前就讀了小說,大為喜歡,之后又反復讀了幾遍。
這次決定讀《射雕英雄傳》是在返校之前,專程下載了以消遣高鐵的旅途。在時速接近300公里的車上,我逐漸地沉浸在了射雕的世界里。盡管情節著實熟悉,但仍然發現了很多只能是從書中得到的妙處。剛剛讀完不足20分鐘,現在的心緒仍然是難以從書中的世界中平復,為了留住這絲情感,因此趕緊作此文。
1)武功。
依我看來,郭靖是書中真正稱得上”武癡“的人。當然不可否認郭靖是一個集天下奇遇于一身的人。
最初師從江南七怪,進展緩慢,之后馬鈺教其內功,幾天后就已經可以讓江南七怪刮目相看。進入中原后,先遇黃蓉,碰見洪七公,被授降龍十八掌。之后進入桃花島,遇見老頑童,學到了九陰真經。之后的郭靖,就是逐漸頓悟九陰真經,從而讓自己的武功漸臻佳境。
2)價值觀與是非觀。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在武功之外的成長,才是故事真正打動人心的內核。
最初,生活在蒙古上的郭靖只有和拖累、華箏、哲別等人的友情。作為一個孩子,并無什么家國的觀念,只知道男子漢大丈夫,應該講義氣。
之后,當被師傅們和母親告知了自己的身世,背負了復仇的重任。
隨著歷史的發展,宋金交兵,蒙宋交兵,從此有了家國天下的觀念。
故事的最后,本應該與黃藥師一起返回桃花島成親,突然收到了華箏的急報,二人自此趕赴襄陽。是這封信,讓郭靖開始了自己一生最偉大也是最后的事業:保護襄陽,保護大宋。
我不禁有些戚戚然。此時的郭靖和黃蓉應該也只是20歲左右,而后面的神雕出場時,也已經是50多歲。知道在倚天屠龍記中我們得知這對伉儷最終在襄陽城破之日殉國。他們的一生是真的大俠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大好年華,年少有為,卻就此獻給了國家。郭靖自小就忠貞,這樣的人生本就是他的歸宿。可是黃蓉呢?作為東邪的女兒,本不介意這些約束。而出生在桃花源一般的桃花島,兩兵交戰又與她無關。只是愛上了那個人,便一輩子跟著他、和他并肩作戰。這一切的一切,只因一天遇到了郭靖開始。從這個角度,黃蓉有比郭靖更為偉大的地方。
另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是,故事后期郭靖母親自殺,自己逃出蒙古,又以為黃蓉已死。就此突然懷疑生命的意義。自以為能力越高,則命運越過坎坷,且會連累、傷害越多的.人。因此只求忘掉所有的武功。直到洪七公振聾發聵的宣言,此生從未錯殺一個好人,郭靖才醒悟。能力并不是作惡的原因,反而,能力越大,為善的可能也越大。善惡全在自己的選擇。
1)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個個可愛。
東邪喜怒無常,不守禮法。西毒陰險狠毒,作惡多端。南帝沉溺兒女感情,投身佛門。北丐饞嘴。
但四個人都是可以稱得上宗師稱號的。只要說過的話,必定作數。只要發過的誓,一定實現。因此盡管書中郭靖黃蓉與歐陽鋒多次生死相斗,卻仍然對他恨不起來。四個宗師,實在個個可愛。
2)郭靖其實才是此書中最為耀眼的武學奇才。
3)黃蓉這等冰雪聰明的人,陷入愛情更惹人愛。
直到讀到本書的最后一章,成吉思汗死前召郭靖見面,我都未細細品味這本書的書名“射雕英雄”。先入為主之下,我想這本書的主角是當之無愧的郭靖,而射雕英雄當然是沒有爭議的。直到后來,郭靖與成吉思汗的一番討論,我才意識到,其實有資格“競選”該名稱的還有一個成吉思汗。盡管最終答案仍然很明確,但是讀者關于“英雄”花落誰家的思考才是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本書的最末尾,后記的最后一句話,金庸寫道:《射雕英雄傳》所弘揚的英雄,是質樸厚道的平民郭靖,而不是滅國無數的成吉思汗。可以看出這就是給本書“英雄”的最終定調了。而成吉思汗死前最后一天試圖射雕失敗,正是隱含了射雕英雄僅僅郭靖一人而已。
成吉思汗自詡自己親手建立了人類最廣闊的帝國,郭靖卻反問人死后所能占據的土地能有多大。又問到:殺的人多就是英雄嗎?成吉思汗沒有作答,當晚去死,口中喃喃自語:英雄,英雄。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篇七
我接觸的第一部金庸武俠片就是85年黃日華、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傳》,這部片子的普及與受歡迎的程度,我們70年代生人應該是很有感觸的。正是由于這個電視劇的影響,后來又去找來了書細細讀來,更夸張的'是高考前夕,復習已經進入到了如火如荼的境地,但是越是這個時候就越是看不進書,有同學從家里搬來金庸全集,我們都視為寶物,爭相讀之,以致甫進大學就用零花錢買了新的精裝全套,是寢室每個一套,研讀金庸,那種熱情,至今難忘。郭靖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個英雄,也是至今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武俠人物。
郭靖一生,可以說是簡單卻不平凡,貫徹始終是助宋抗金拒蒙。他不是名門之子,不是高官,不是將帥,即不能翻掌成云,復手為雨,也不能進言獻策,或披堅執銳,為國出力效忠,但他沒有空談,沒有坐視,沒有抱怨,而是身體力行,身在草莽,卻比任何人關心國家的安危。不能身先士卒,守城破敵,就自覺承擔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已任,他的所作所為,卻是悄悄地影響著,關乎著宋室的安危。爭奪《武遺書》,和金人斗智斗力,生死懸于一線。一場驚心動魄,影響著宋金命運的斗爭,悄悄地發生,又悄悄地結束,然而影響卻是深遠和無形的。假若讓金人得到,歷史會不會重寫?至少郭靖后來的死守襄陽,就少了最有力的武器。為了幫大宋去除大敵,圖久安,他助蒙滅金,一旦蒙古人背信棄義,他毅然南歸,頑強地抗蒙保宋,襄陽死守,人在城在。知不可為而為之。郭靖的鐵肩擔道義,有所擔當,敢于擔當的風骨,不正是中國魂的最好表現,也是中國人心中理想人格。郭靖身上閃耀的樸素而光輝的民族精魂,讓人想到擊誓中流的祖耿,讓想想起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棄疾,讓人想起匹馬戌梁州的陸放翁!也讓人想到忠君盡節的陸秀文,和舍生取義的文天祥。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篇八
光陰似箭,在六年的學習生涯中所發生的事情就像海灘上的貝殼數之不盡。有的暗淡無光,令我不再想舊事重提;有的平淡無奇,早已被我遺忘;有的光彩照人,讓我真想炫耀一翻。但是有一顆最燦爛的,在那兒散發著刺眼的光芒,那事正體現師生們那深沉的愛。
那是二年級的一天。天空烏云密布,時不時“轟隆隆”的響著雷聲,仿佛老天爺重復著班長的話:吳老師今天不能來幫我們上課了。這話不斷地回蕩在同學們的耳簾之中。全班同學都極不情愿地板著臉孔靜靜的上著自習課,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教室門口,盼望著吳老師的到來,我們真恨不得馬上去探望一下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