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總結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收獲。文章的開頭要引人入勝,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真題答案解析篇一
答:
2.文章第(5)段劃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來描寫荷花?這些修辭方法在這里各有什么作業?(3分)。
答:
3.作者對圓明園中的“十月殘荷”是如何贊美的?(3分)。
答:
4.文章第(18)段寫到:“只要精神擁有美,便誰也摧毀不了你的美。”請聯系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答:
5.文章第(1)段“我總覺得圓明園的荷花和別處的荷花不一樣,它說的話不一樣,它做的夢也不一樣。”作者產生這種感覺是否與當時的特定環境有關?理由是什么?(3分)。
答:
真題答案解析篇二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大海經常泛濫,淹沒了許多田地與村莊。
有一次,炎帝的小女兒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來,她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小鳥,名叫精衛。
精衛天天從西山銜來小石子和小樹枝,投進大海里。
大海說:“小鳥兒,你就是干上一百年,也別想填平我。”精衛說:“哪怕干上一萬年,我也要把你填平!”大海憤怒地問:“你為什么要這樣做?”精衛堅定地回答:“為了不讓你再奪去別人的生命。”說完,精衛張開翅膀,又向西山飛去。
后來,精衛的子子孫孫都非常勇敢,不管風浪多大,仍舊日日夜夜地填海。
1、照樣子,寫詞語。
子子孫孫日日夜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了短文,你知道精衛為什么要填平大海嗎?
3、精衛明明知道大海不容易填滿?還要堅持去做,這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寫出來幾個。
參考答案:
1、高高興興、仔仔細細、漂漂亮亮、口口聲聲、風風火火、家家戶戶。
2、為了不讓你再奪去別人的生命。
3、勇敢頑強、意志堅定、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堅忍不拔。
真題答案解析篇三
(1)我每次都要到圓明園去。雖然圓明園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間,荷葉出水,一片青綠;五六月間,花瓣初展,點點新紅。可我到圓明園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間去看它的綠葉,也不在五六月間去看它的紅花。不知為什么,我總覺得圓明園的荷花和別處的荷花不一樣,它說的話不一樣,它做的夢也不一樣。
(2)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節到圓明園去,不是為別的去,就是為了在這個時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3)誠然,荷花的綠葉的美是無可比擬的,它淺淺的深深的綠葉上凝聚著汪汪點點的水露,在陽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滾動的幾顆珍珠。
(4)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時候嗎?“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名句曾被人無數次地吟詠過,的確,我起初曾經以為,這是荷花最美的時候,可是我現在卻覺得,也許這一切并非如此。
(5)誠然,荷花的紅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遠是十五六歲的年紀,不管在明亮的陽光下或是在輕風細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隱隱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測的艷影,都會使人心醉神迷。
(6)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時候嗎?“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行,人們總是不絕于口,當然,我也曾經以為,滿塘紅艷是荷花最美的時候,可是,我現在越來越不這么以為了。
(8)那是一個10多年前的十月,我獨自一人到圓明園,想去尋找那里的殘秋,可是當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綠葉也找不到一朵紅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無意之間,我卻被驀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種景色震撼了:在映滿圓明園斷石殘柱所組成的黑白相間的奇妙圖案的水影中間,交織其上的是一池殘荷。它有的枯梗還高高地聳立著,有的則已折斷在水中;它有的葉子早就被秋風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團,卻依然在空中高懸;那些它結下的果實,那些曾是翠綠色或者金黃色的蓮蓬,有的雖然已變成黑色,卻依然在空中高舉,有的被風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卻依然守著這自己的根。看到這種景象,看到圓明園斷墻殘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殘荷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圈形、菱形的交相印疊的美麗圖案,我頓時感到我走進了一個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9)“留得殘荷聽雨聲”嗎?不,我當時的感覺完全不是這樣《絕唱》的閱讀答案《絕唱》的閱讀答案。我感到這滿池的荷花沒有枯,沒有死,那布滿池水的斷梗殘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綠一池艷紅的最高的升華。從它們以殘枝斷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蓮蓬所組成的各種神秘的圖案中間,你可以發現一種美,可以發現那種不是紅紅綠綠的俗美,可以發現那種不是迎合季節的庸美,可以發現那種不被別人所發現的蘊藏于殘破枯敗之中的那種自信和孤高,那種一直展現到生命最后的充滿無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10)它是滿地枯梗殘葉,但它卻表達了一種力量,一種精神,它不再以綠葉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紅花使人陶醉,它現在給人們的,和圓明園留下的斷墻一樣,是一種似乎已被摧毀但卻永遠無法摧毀的象征,是一種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這滿塘殘荷才是圓明園荷池的絕美之處,因為它是遠勝于色遠勝于香的一池歷盡凄風苦雨的絕唱。
(11)何況,隆冬過后,它那散落滿池的蓮子,又會生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綠意,覆蓋著這片古老的荷池呢!
(12)只要不失去那點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綠葉紅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葉,也照樣會具有永遠屬于自己的那種獨特的美。
(13)不要留得殘荷聽雨聲,還是在風雨聲中去聽殘荷吧!
(14)去聽它的精神。
(15)去聽它的風格。
(16)去聽它的情操。
(17)去聽它的力量。
(18)世間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擁有美,便誰也摧毀不了你的美。有些時候,越是摧毀,便越是美麗。存在就是力量。
真題答案解析篇四
在浩瀚的東海上,有一種叫精衛的小鳥。這種鳥整天忙忙碌碌,到西山去銜來小樹枝、小石子丟到大海里去。它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原來,它們立志要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時候,炎帝有個最小的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到東海邊去游玩,不幸被洶涌的海水吞沒了。女娃死不瞑目,怨恨不絕。她的怨氣化成了一種鳥,這種鳥就是精衛。直到現在,東海邊上還留有精衛誓水處——據說女娃就是在此處落水淹死的,所以精衛鳥誓死不飲這里的水。
精衛鳥以它微弱的力量想要填平浩瀚無垠的大海,這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它認定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的精神卻是難能可貴的,是鼓舞人奮發向上的。這大約就是《精衛填海》這則神話一直流傳的原因吧。
1.“精衛”鳥名字的由來是什么?
參考答案:
它的叫聲就仿佛在呼喚自己的名字:“精衛——,精衛——”。
2.描寫精衛鳥外形的句子是哪一句?
參考答案:
它的形狀跟烏鴉差不多,帶有花紋的腦袋,白色的尖啄,血紅的腳爪。
3.《精衛填海》這則神話一直流傳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它認定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的精神卻是難能可貴的,是鼓舞人奮發向上的,所以這則神話一直流傳。
真題答案解析篇五
1、目送兒子:兒子上小學第一天,目送他背著書包走入校園。
兒子十六歲時,機場目送他進入海關。
兒子二十一歲時,目送他自己乘坐公交車上學。
目送父親:我到大學任教,目送父親開著小貨車的背影。
父親生病住院,我要回學校工作,目送父親坐在輪椅上被推入病房的背影。
父親去世,火葬之前,我目送父親進入爐門。(答出一點給1分)。
2、兒子上小學的目送,表現出兒子對母親的依戀,母親對兒子的擔心。
兒子作為交換生,機場目送,表現出兒子的獨立,母親的不舍、傷感。
兒子上大學,目送他自己乘坐公交車,表達了兒子的獨立與自我,母親在兒子離開后的孤獨。
我到大學任教,目送父親開著小貨車的背影。父親因條件不好滿懷愧疚,身為女兒內心的感動。
父親生病住院,我要回學校工作,目送父親坐在輪椅上被推入病房的背影。對父親年老多病心痛。
父親去世,火葬之前,我目送父親進入爐門。表達對父親深切的懷念。(答出一點給3分)。
3、媽媽,我知道你愛我、關心我、擔心我,我不能總是在您的羽翼下成長,你不要再把我當作小孩子,我長大了,能自己做很多事情了,會照顧好自己的。
4、過渡,引起下文。(答出一點給1分)。
5、不多余。9段與16段不僅僅成為目送兒子、目送父親的總結,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使得文章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而且也形成間隔反復,有力地點明了中心。(答出一點給1分)。
6、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成長、獨立、年老、去世,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在能陪伴他的時候珍惜,盡心盡力,在他離開你的時候祝福,這就是人生。
真題答案解析篇六
謎語由謎面和謎底兩個部分組成,謎面常用生動的描述、巧妙的隱喻,形象地刻畫出某種事物的特征妙趣橫生,那么你聽過有關祖國的謎語的嗎?一起來猜一下有關祖國的謎語的吧。
有關祖國的謎語關于祖國的謎語。
祖國永遠奔向前(打一體育詞語)謎底:中長跑。
人人愛祖國(打一人名)。
謎底:齊寶華。
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打一人名(打一綜合謎語)。
謎底:鄧中夏。
心懷祖國,愛得熾熱(打一成語。
謎底:中情烈烈。
愛我祖國(打一詞曲牌名)。
謎底:于中好。
爺倆娘倆兄妹倆,一共只有三個人,這是為什么?——謎底:兒子、母親和舅舅。
魔術方塊(打一四字成語)——謎底:撥亂反正。
深山中的瀑布(打一四字成語)——謎底:放任自流。
把鴨和鵝都放進冰柜里凍,為什么鴨死了鵝不死?——謎底:因為是企鵝。
別說著書都為啥探驪格——謎底:莫言·作家·理由。
沒了腦袋(打一股市用語)——謎底:空頭。
突然有種搬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打一成語)——謎底:自作自受。
謎語:成功克隆(打一大型超市名字)——謎底:惠客隆(會克隆)超市。
下雨天轟隆隆的聲音(打一奧運明星)——謎底:雷聲。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打一成語)——謎底:沖鋒陷陣。
黑鬼的屁眼(打一花卉)——謎底:非洲菊。
起死回生,猜一個字——謎底:蘇。
小明從不念書卻得了模范生,為什么?——謎底:小明是聾啞學生。
眉來目去(打一成語)——謎底:以眼還眼。
真題答案解析篇七
1.在大理有一種著名的民俗活動,這種活動最早是佛教集會,別稱“觀音街”、“祭觀音街”,它是當地各民族盛大的物資交流集會,活動時間是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請問這種民俗活動叫( )。
a、繞三靈
b、三月街
c、紅山本主會
繞三靈又稱“繞山林”、“繞桑林”、“祈雨會”,意即游逛山林或園林,是大理地區白族人民農閑春游和祈雨的一種活動,也是白族男女青年通過春游建立感情的一次活動,時間為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紅山本主廟位于洱源縣雙廊鎮的紅山丫口,瀕臨洱海;供奉的本主為唐天寶年間曾經打敗唐將鮮于仲通和李密的南詔軍事將領王盛、王樂和王樂寬祖孫三代;每年農歷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洱海上游一帶的白族群眾來此祭拜,以在海上迎送本主而獨具特色。答案選b。
2.古人席地而坐,按尊卑及場合的不同,有四種常見的姿勢。下列選項中姿勢與解釋搭配錯誤的一項是( )
a、坐 兩膝著地,腳跟貼臀
b、跪 兩膝著地,臀部離腳后跟稍遠
c、跽 兩膝著地,臀部抬起,腰板挺直
d、盤踞 臀部著地,伸直雙腿
古代沒有凳子、椅子,一般都是鋪上席子“席地而坐”,兩膝著席或地,臀部壓在腳后跟上,與現代坐在凳椅上的姿勢很不相同,而與跪很相像。“跪”在使用時一般都含有莊重恭敬的意思。許慎《說文解字》:“跽,長跪也。”“跽”的姿勢為兩膝著地,上身挺直,與“長跪”相同,也含有“莊重恭敬”的意思。古人坐的姿勢沒有盤踞這一說,臀部著地,伸直雙腿叫箕踞,是一種不拘禮節、傲慢不敬的坐法。答案選d。
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國對清明節有多種稱呼,下列哪一種不是?( )
a、鬼節
b、死節
c、冥節
d、寒食節
《荊楚歲時記》說冬至后一百又五日,謂之寒食,禁火三日。民間傳說寒食節因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綿山,晉文公為紀念他而下令禁火一事而得名。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鉆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春分后十五天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農歷七月十五日、農歷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死節是民間對清明節的一種俗稱。寒食節一般在清明的前二日。答案選d。
4.我國的地方戲曲種類繁多,下列地方戲曲與唱白所用的方言搭配錯誤的一項是( )。
a、粵劇 廣東方言
b、豫劇 河南方言
c、歌仔劇 閩南方言
d、蒲劇 湖北方言
蒲劇即“蒲州梆子”,當地人通稱“亂彈戲”,因興于山西晉南古蒲州(今永濟市)一帶而得名。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種,約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間,主要流行于山西及陜西、河南、甘肅、青海、內蒙、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區。因此,蒲劇不可能用湖北方言演唱,答案選d。
5.金庸《射雕英雄傳》里描述過成吉思汗西征圍攻撒馬爾罕的事件。撒馬爾罕是中亞歷史名城,曾經是絲綢之路上連接中國、波斯和印度的樞紐。請問撒馬爾罕位于今天的哪個國家?( )
a、烏茲別克斯坦
b、土庫曼斯坦
c、哈薩克斯坦
d、伊朗
撒馬爾罕是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州首府;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2500年的歷史;1219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攻陷之后,遭受了滅頂之災;后隨著帖木爾帝國的興起,撒馬爾罕作為中亞歷史名城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答案選a。
6.吉他在中外流行音樂及古典音樂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請問吉他又叫( )。
a、提琴 b、六弦琴
吉他又譯為六弦琴,是一種通過撥動上面一根根琴弦而發出聲音的有弦演奏樂器,形狀與提琴相似;通常有六弦,亦有四弦、八弦、十弦和十二弦的;分電吉他和木吉他兩類:前者常被用于搖滾、藍調等流行音樂中;后者一般用于古典、民間、流行音樂中。答案選b。
7.宣紙是古代用于書寫和繪畫的紙,因其易于保存、經久不脆、不褪色而有“紙壽千年”的美譽。宣紙得名于它的( )。
a、用途
b、材質
c、產地
宣紙的出名始于唐代,因其原產于宣州府(今安徽省宣城市)而得名。民間傳說,蔡倫死后,其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后來在一峽谷溪邊,孔丹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它橫臥溪上,經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縷縷長而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復試驗,終于成功,這就是后來的宣紙。答案選c。
8、中華秀美河山中有很多的“四大”,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和天一閣并稱為四大名樓
b、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和睢陽書院(應天書院)并稱宋代四大書院
c、武當山、普陀山、峨眉山和九華山并稱為佛教四大名山
中國四大名樓是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蓬萊閣;另一說是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鸛雀樓;還有一說是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越王樓。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佛教四大名山為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有“金五臺、銀九華、銅普陀、鐵峨眉”之稱。答案選b。
9、民間故事“八仙過海”中的“八仙”和誰屬一教派?( )
a、觀音
b、惠能
c、太上老君
“八仙過海”是道教的掌故。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在明人吳元泰所著的《上洞八仙傳》(又名《東游記》)中始定為: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選項中只有太上老君是道教天神,其他都為佛教中人物。答案選c。
10、以下哪個歷史典故距現在最久?( )
a.圖窮匕現
b、負荊請罪
c、岳母刺字
d、曹沖稱象
a項發生在戰國:公元前227年,猛士荊軻為燕國太子丹行刺秦王,將匕首卷于地圖內,假作獻圖至秦王前,圖徐徐展開到最后,露出一把匕首。后“圖窮匕現”用來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本意。b項也發生在戰國,原指廉頗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后來“負荊請罪”被用來表示真心誠意地向人道歉;時間比a項早。c項發生在宋朝。d項發生在三國。答案選b。
11、先秦時代諸子散文、史傳著作中的寓言故事,原為著述中的論證手段,并不獨立,但它們又具有高度文學性,遂逐漸獨立流傳,膾炙人口,對后世文學產生深遠影響。下列哪則寓言故事出處與其他幾項不同?( )
a、庖丁解牛。
b、自相矛盾。
c、東施效顰。
d、朝三暮四。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b項出自《韓非子》。c、d項均出自《莊子》。答案選b。
12、中國最早的工藝百科全書是完成于17世紀30年代的《天工開物》,它的作者是( )。
a、徐霞客 b、沈括
c、酈道元 d、宋應星
明代人徐霞客留下了在地理、旅游、文學領域都堪稱佳作的《徐霞客游記》;北宋沈括著有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夢溪筆談》,成書于11世紀后半葉;北魏酈道元著有地理著作《水經注》;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了明朝中葉以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答案選d。
真題答案解析篇八
1、兩刀靠一起,模樣卻不一(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劃(俗語有云: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可見常見的刀子(即為“刂”)為白色,其次,在古代作戰時,“戈”作為一種常用的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經典謎語大全及答案10個。)。
2、兩個小人手牽手,木棍上面齊步走(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叢(小人手牽手,說明二人緊靠著,難分開,為“從”,底下加上一根木棍,即為“從+一=叢”。)。
3、小小男娃長得怪,大大嘴兒頭上蓋(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兄(男娃就是兒子,兒子腦袋上長著一張大嘴,即為“口+兒=兄”。)。
4、字面九點不夠圓,開口一讀方知圓(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丸(字面顯示為“九點”,即為“九+丶=丸”,丸字表面上并不圓,可生活中常見的丸子多半為圓形。)。
5、正月里來帽子飛(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肯(本是“正+月”,正字的帽子“一”飛去,為“止”,如今成了“止+月”,為“肯”,謎語大全及答案《經典謎語大全及答案10個》。)。
6、飄渺薄云舞,悠悠女鬼現(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魂(就一般電影情節而言,鬼魂多半在薄霧之中以怪異的形式出現,云+鬼=魂。)。
7、大嘴親小嘴(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呂(“嘴”即為“口”,親嘴是指口對口,既然是一大一小,所以可解釋為:大口與小口相對。即為“呂”。)。
8、心如寒冰水兒止(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憐(寒冰給人的'感覺是“冰冷、嚴寒”的,“心如寒冰”,則說明“心冷”,“水兒止”可解釋為“水兒停止了流動”,即為“冷-水=令”,再加上一顆“心”,即為“憐”。“心灰意冷”本就給人一種憐惜之情。)。
9、半字剃頭發(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干(“半”字剃頭發,即為將頂上形似三撮毛的字形減去,變成“干”。)。
10、雷公長劈卻無雨(打一字)。
答案及解析:田(只打雷,不下雨,可引申為:“雷”字上的“雨”一直未下,當然只剩下“田”字了。)。
真題答案解析篇九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參考釋義】。
五更時分一陣凄風從簾外吹進來,把我從夢中驚醒過來。要想重新登上畫樓卻不知道該與誰一道?記得當年無聊的用玉釵撥弄香火,如今寶篆香已經燃燒殆盡。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騰騰煙霧繚繞,看不到山的'本來面目。看著一江春水向東流去,人卻在半醒半醉之間。羅襦襟前還留著國破夫亡的的淚水,撫去這些把它們交付給遠飛的大雁。
真題答案解析篇十
閱讀《最后一課》,完成下面題目(8分)。
出自 m.cdxkw.cn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小題3: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題4:小弗郎士覺得韓麥爾先生從來沒有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最后一堂法語課結束的時間到了。
小題1:普魯士兵收操了,普魯士兵占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
小題1:最后一課結束了,德語將要代替法語了,韓麥爾先生無限悲痛。
小題1:受到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感染和教育,對老師無比崇敬。
小題1:了解內容,聯系上下文,理解本文中心主題。
小題1:結合文章主題中心理解,意思表述正確即可。
小題1:根據情節理解人物思想情感,體會韓麥爾先生的思想性格特征。
小題1:緊扣文本中心主題作答,意思表述正確即可。
真題答案解析篇十一
唐·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
詩詞譯文。
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洶涌的浪濤那樣使人產生恐懼,也不要說被貶謫過的人就好像泥沙一樣永遠沉迷頹廢。淘金人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工序,歷盡千辛萬苦之后,才能把泥沙淘盡,最終得到那閃閃發光的黃金。是清白正直的人,就不要怕考驗。雖然一時被小人陷害,但歷盡辛苦與磨難之后,冤情終會洗白,他的價值和光彩還是會被發現的`。
詞語注釋。
1、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也做詞牌名。
2、遷客:指謫降外調的官。
3、淘、漉:過濾。
專家解讀。
詩人劉禹錫在這首《浪淘沙》的開篇就用“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這兩句詩來說明,即使讒言如“浪深”,遷客卻也未必就“沙沉”,雖遭受不公正的遷謫逆境待遇也不都是像泥沙一樣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奮爭搏擊不已者。
而“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這兩句詩,從字面意義看是在寫淘金人的艱辛,但是其深層含義卻是在表明自己的心志:盡管讒言誹謗,小人誣陷,以至于使清白正直的忠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罷官降職,逐出朝廷,貶謫他鄉,但是他們并不會因此而沉淪于現實的泥沙之中,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歷經艱辛和磨難之后,終究還是要洗清冤屈,還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樣,盡管“千淘萬漉”,歷盡辛苦,但是終究會“吹盡狂沙”,還原金子原本奪目而美麗的光彩。
知識拓展。
劉禹錫有《浪淘沙九首》,內容多是寫蜀地的淘金勞動,這篇是第八首。
如果把這首經得起歲月考驗的佳作與劉禹錫的政治生涯聯系起來看,小人的讒言詆毀以及對他百般挑剔的流言都是存在的,但是他卻有著自己的堅強意志,正義之身,報國之志,豪邁的信念。堅信歷史是公道的,雖歷盡千辛萬苦終歸會經受住磨難而顯出英雄本色,為天下人認可。
堅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是劉禹錫思想品格一貫的真實表現,因此他的作品給人以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個人只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做“出淤泥而不染,”樂觀進取的人,無論人生會面對多大的困難都不會怨天尤人舉步不前,而是會用獨到的慧眼,從平凡的生命歷程中發掘生活之趣,領略生命的意義,歷經歲月滄桑,身上的美德終會發出奪目的光彩。靜觀人生之路無限寬廣,人生境界無限高遠。
像劉禹錫那樣,盡管看透了生命的艱辛和生活的殘酷,卻依然保持有一顆摯愛生活的心,依然感覺世界是如此美好!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淡然地面對一切磨礪而坦然堅定前行;無愧于天,無愧于地,無怍于人,無懼于鬼,用最吸引人的光華裝點自己美麗的人生。
真題答案解析篇十二
復習時要做到“五到”
即復習時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尤其以心到最為重要,通過全身心的投入,多器官感知信息,記憶的效率就高。有研究表明,光看只能獲取知識的20%,光聽只能獲得知識的15%,如果眼看、耳聽、手寫、腦思同時并用,則可獲取知識的50%,所以“五到”是提高復習效率、增強記憶能力的關鍵所在,一定要養成全身心投入學習的習慣。
養成固定時間內復習固定內容的習慣。
有關資料表明:一個人確實存在著在某一固定的時間內,做某一類事情可獲得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規律,這就是人體生物鐘現象,這一規律運用到復習上就要求養成固定時間內復習固定內容的習慣,一到這時間,心理上就會做好準備,復習的效率就高。
在理解的基礎上復習。
大量的實踐證明,理解后的知識易記難忘。可見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要復習好功課,必須先得把知識消化了才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做到:上課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把課聽懂,當天的疑難問題當天解決,決不拖到第二天。
真題答案解析篇十三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闊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
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
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
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總結: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屬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
更多。
真題答案解析篇十四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不足貴一作:何足貴;不復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一作:自古;惟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閱讀訓練】。
1.這首詩統攝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人生得意需盡歡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徑須沽取對君酌d.與爾同消萬古愁。
3.加粗詞釋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會須一飲三百杯會須:會、須,皆有應當之意。
b.將進酒,杯莫停將:請。
c.斗酒十千恣歡謔斗酒:比賽喝酒。
d.古來圣賢皆寂寞寂寞:詩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b.奔流/到海/不復/回。
c.千金/散盡/還/復來。
d.莫使/金樽/空對/月。
5.使用了典故的兩句是【】。
a.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b.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c.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d.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6.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對人的尊稱,“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對年青人的稱呼。
b.“將進酒”是“請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據詩歌的內容所命的詩題。
c.“鐘鼓饌玉”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鐘鼓,鳴鐘擊鼓作樂。饌玉,美好的飲食。饌,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會友的并不是李白,“將進酒”是詩人酒酣耳熱之際,興會淋漓之時,將賓作主的.狂放之態。
7.從哪些詩句揣摩此詩的背景是詩人被放逐的時候?
8.怎樣解釋詩歌開頭的“君不見”三個字?
9.怎樣理解詩人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起興的作用?
10.“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與上下文有怎樣的聯系?
11.詩人為什么“但愿長醉不復醒”?
12.詩人說到“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時,為什么單舉曹植為例?
13.通過哪些詞語,你看到了詩人狂放的感情?
1.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2.c。
3.c。
4.c。
6.b。
7.從“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這些詩句中,可以揣摩出,這是詩人被賜金放還、出長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詩。因為這些句子表現出對權貴的透徹了解和由此產生的蔑視和鄙棄,對權貴們嫉賢妒能、統治者壓制人才的憤激和不滿。而這只能在碰壁于朝廷之后。
8.您難道沒有看見嗎?常見于樂府詩的開頭和結尾,以呼告的語氣引起讀者注意,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
9.這一句有比興的作用,以黃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復返引起人生短暫的慨嘆,比喻人生易老,年華易逝;同時,以黃河的偉大永恒來反襯生命的渺小脆弱。
10.上下句都是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人生既然如此短暫易逝、渺小脆弱,何必讓它浸透在悲觀傷感之中?如此曠世奇才,皇天終將不負,區區千金,不足掛懷,正好盡興開懷。
11.這是詩人的憤激之辭。李白秉拿云之志,抱曠世奇才,常自比于謝安諸葛,希望輔佐君王,成就不世之業,卻因君王昏庸、權奸當道、政治腐敗、社會黑暗,詩人的政治抱負根本無法實現,理想徹底破滅。他無力改變這一切,于是只好逃入酒鄉,從痛苦中擺脫出來。
13.一,口氣甚大,“呼兒”“與爾”,指揮倜儻。二,出手甚大,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千金裘換取美酒,以圖一醉。三,倒賓為主,本是被友人招飲的落魄之客,此刻忘形,竟高踞一席,頤指氣使,甚至提議典裘當馬,其形骸之放達,情態之任誕,呼之欲出。
真題答案解析篇十五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舉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毫,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發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兵,陰聽察知賊區處,部勒曉銳士,擒賊,斬以徇。
嘗歸沐,忽傳詔對內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財無內外,愿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
初,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選自《宋史·李迪傳》,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開奇之,曰:“公輔才也。”奇:奇妙。
b.以章獻起于寒微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誅:懲罰。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緩。
真題答案解析篇十六
中考試卷考察的重點主要還是書本知識,只要將書本中的內容融會貫通,通盤掌握,就能夠應對90%以上的考題。在復習的過程中,需要熟記各種學科的基本常識、概念、專業詞等,不斷夯實基礎。
勤做筆記、多做知識總結。
教科書中的知識點都會分章節、單元陳列出來,歸納總結其中的基本概念、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各學科、章節的重點和難點,者都能夠幫助我們掌握學科知識。
及時總結錯題,形成錯題集。
每次考試中的錯題,都是知識漏洞的具象化提現,如果沒有對錯題進行及時的歸納總結,還會犯同樣的失誤。只有及時更正錯誤,使用正確的思維解題,才能夠切實提高成績。
真題答案解析篇十七
桃樹開花了,一只有害的飛蛾,暗暗歇落在桃花瓣上。湊巧,有只花喜鵲在枝頭跳舞,它一伸嘴,便收拾了飛蛾。
“喳喳,桃樹你看見了嗎?我幫了你的大忙。”花喜鵲蹦跳著,尾巴一翹一翹的,興奮地喊道:“我啄掉了一只壞蛾子,除掉了一只害蟲!”
“謝謝,謝謝。”桃樹搖晃著葉子和花瓣,連聲說道。
花喜鵲得意忘形,它“喳喳”地叫著,飛向天空,四下里報告這件大喜事去了。
桃樹在準備結果子。一天清晨,飛來了一只啄木鳥。啄木鳥“篤篤地”叩響樹皮,繞著樹干用嘴叩了好一陣,然后在樹根部上面不遠的地方小心地啄開一個洞,從洞里一氣鉤出幾只害蟲。
病懨懨的桃樹,立即恢復了健康,它感激地對啄木鳥說:“謝謝你為我挖掉了病根。”“這是我應該做的。”啄木鳥只說了一句,就飛得不見了蹤影。
喜鵲不時飛來,每次歇落在桃樹上,就對飛翔的燕子、掠過的白云講述自己的故事:“桃花開放的時候,我發現花瓣上有只飛蛾,我一口氣就把它吃掉了。喳喳,不信你們問桃樹好了。桃樹,我說的不假吧?……”
桃樹果實漸漸成熟,啄木鳥不放心,再一次飛來,仔細地叩診了一陣,才點點頭放心地飛開。
收摘桃子的日子到了。天剛蒙蒙亮,花喜鵲提前趕到了枝頭,尾巴比什么時候都翹得高,嗓門喊得更響:“喳喳,桃樹啊,那時你剛開花,我為你除過一只飛蛾,如今你碩果累累,該沒忘記我的好處吧?”
“我記得的。”桃樹上桃子緋紅著臉,坦率地說,“不過,啄木鳥對我們的幫助比你大得多,它卻從不宣揚自己,不知為什么,我倒是更尊敬它呢!”
1.給加粗的詞找出意思相近的詞。
(1)花喜鵲興奮地喊道:“我啄掉了一只壞蛾子,除掉了一只害蟲!”()。
(2)病懨懨的桃樹,立即恢復了健康。()。
(3)桃樹果實漸漸成熟,啄木鳥再一次飛來。()。
(4)桃樹上的桃子緋紅著臉,坦率地說:“我記得的。”()。
2.花喜鵲在桃樹______的時候,收拾了______(數量)有害的飛蛾。
啄木鳥在桃樹______的時候,捉出了______(數量)害蟲。
3.當桃樹表示感謝時,花喜鵲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用“——”劃出來。啄木鳥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用“~~~~~~~”劃出來。
5.人們把啄木鳥稱做森林的醫生,把你知道的啄木鳥的其他故事講給同學或家長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