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農戶點單、政府服務、擴規提質、增收致富”的發展思路,推廣發展“短平快”增收產業,把農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設成為增收致富的“聚寶盆”,以下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4年度庭院經濟發展典型材料一
農家小庭院,能有大作為。近年來,xx市xx縣xx鎮將發展庭院經濟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將“一分”土地的小小庭院變成新的產業點,利用“小切口”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為群眾算出一筆實惠的“經濟賬”,讓農村“方寸閑地”增收又增綠,努力打造“香韻濃、百姓富”的美麗鄉村,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庭院方寸地,致富大舞臺。走進xx縣xx鎮xx村xx家,家門上“庭院整潔示范戶”榮譽牌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我家自xx年11月被識別為監測戶以來,村里沒少幫我們家,為我們家申請庭院經濟發展資金,購買了10只羊,還開墾了一片小菜地,一到夏天瓜果飄香,特別漂亮,在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今年僅靠庭院經濟就能收入4000多元。”xx笑著說。xx年xx鎮還將xx納入鄉村公益崗,讓其承擔起村內保潔員的職責,帶動影響著周圍鄰里共同做美麗鄉村建設的守護者。在幫扶脫貧群眾的同時,xx鎮堅持全域推進,整鎮提升,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旅則旅、宜商則商,打造出“田園鄉鎮,美麗補隆”庭院經濟新亮點。先鋒聚合力,庭院換新顏。在xx鎮集鎮十字路口有這樣一間“暖心縫紉鋪”,脫貧戶xx正在熟練地踩著縫紉機踏板,穿針引線。多年來xx通過自己的努力從針尖上走出一條致富路。曾經他的裁縫鋪破敗不堪,僅憑一臺老式腳踩縫紉機,維系生活。xx年,xx鎮將xx確定為庭院經濟發展對象,在政策的扶持下,曾經簡陋的小屋變成了嶄新的彩鋼房,屋內又多了一臺縫紉機。xx激動地說“十分感謝黨委、政府,如今,發展庭院經濟已成為我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村里還為我申請了縣就業局保潔崗,每月享有1850元的工資性收入,感謝黨的好政策,我的干勁兒更足了,我們生活的奔頭更足了!”在鼓勵群眾勤勞致富的同時,xx鎮充分發揮黨支部政治引領和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將發展庭院經濟與群眾思想動態、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堅持“志智雙扶”,通過“小規模、大群體,小成本、大收入”的發展思路和“支書帶頭講、支部帶頭做”的實際舉措,培養出一批庭院整潔美觀、適應市場需求、實現產銷對路的示范戶,使群眾看得見、學得著、用得上,以典型示范推動創建工作連點成片擴面,擦亮鄉風文明的靚底色。 庭院滿芬芳,香溢客自來。走進友誼村七社的葡萄小院,葡萄果香撲面而來,一排排綠意盎然、碩果累累的葡萄藤蔓映入眼簾。提起葡萄,xx自豪不已。“xx年我回到xx鎮,選擇發展葡萄種植產業,我家占地十畝的葡萄園中,培育了十多種精品葡萄,見效快、收益高、管理還方便”xx欣喜地說道。xx果園內種植的葡萄不僅個頭大、顏值高,還味道甜、汁水多,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采摘,每年依靠采摘、供應大型商超就能獲得12萬元左右的利潤。在美化庭院的同時開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xx家發展庭院經濟的成功案例是xx鎮充分挖掘農家庭院的生產、加工和服務潛力,提高農民致富真本領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xx鎮教會農戶把小菜園、小果園、小作坊等融進庭院建設中,以多種經營模式助推全業融合發展,打造出了一批批風格各異、富有特色的“美麗庭院”集群,用庭院小美匯聚鄉村大美,扮靚鄉村振興的好風景。 門前百花齊放,屋后綠樹成行,瓜果蔬菜滿園,家禽家畜滿圈。xx鎮積極推行庭院經濟,把發展庭院經濟與農民增收致富、人居環境整治、庭院綠化美化、基層治理相結合,實現了美化農家、扮靚鄉村、農民致富的目標,讓業態繁多的“微經濟”催生著美麗鄉村發生“蝶變”,讓“方寸閑地”煥發出勃勃生機。一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畫卷在xx鎮徐徐展開。
2024年度庭院經濟發展典型材料二
xx縣農村常住戶43952戶,農戶庭院平均面積達800平方米,為了盤活庭院土地資源,xx縣按照“農戶點單、政府服務、擴規提質、增收致富”的發展思路,推廣發展“短平快”增收產業,把農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設成為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全縣發展庭院經濟經營戶達20621戶,發展比例達到全縣農戶的47%。
一、政府引導,強化政策支持。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精心謀劃部署。xx縣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實際,研究制定《xx縣xx年農戶庭院經濟獎補項目實施指導意見》,利用銜接資金460萬元,以先建后補的形式,示范性發展庭院經濟產業。二是加大資金投入,擴大覆蓋范圍。xx年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投入資金1405.96萬元,出臺《xx縣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獎補方案》采取差異化的政策,扶持獎勵發展庭院經濟,為農戶特別是脫貧戶和監測戶增收提供路徑。縣級制定《xx縣xx年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獎補目錄》,各鄉鎮以鄉鎮為單位編制實施方案,按照村申報、鄉(鎮)審核、縣審批、鄉鎮組織實施的程序落實項目。三是聚焦發展基礎,確定發展項目。結合當地特色產業和農戶自身能力,重點扶持現有群眾基礎好,參與度高,效益明確的小產業。
二、示范引領,鼓勵群眾參與。一是培育示范村。根據“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在全縣范圍內培育創建庭院經濟示范村26個,形成美洲雁、羊肚菌、冷棚香瓜等19個特色產業。xx年,東杜爾基鎮香瓜種植實現增收244萬元,戶均增收達到5000元以上。二是加強產業指導。組織全縣致富帶頭人、產業指導員296人組成庭院經濟產業服務聯盟,為庭院經濟發展戶提供技能培訓、業務指導服務。產前,提供種苗、訂單等服務,開展種養殖技能培訓。產中,協調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從村“兩委”、駐村工作隊、致富能手、鄉土人才中選任產業指導員,全程進行業務跟蹤指導。產后,開展庭院產品認證、認購活動,動員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包戶干部為農戶拓銷路、賣產品,使庭院作物好貨賣好價,效益最大化。三、分類施策,保證庭院效益。“三個依托”助力庭院種植穩定發展。一是依托訂單種植,助力庭院產業可持續化發展。與菁茂蔬菜、佳禾食品、綠興食品企業簽訂訂單,重點種植洋蔥、水果蘿卜和鮮食玉米等,培育庭院高效產業。二是依托企業帶動,助力庭院產業市場化發展。依托xx中榛農林、京蒙中藥科技企業,重點打造大榛子和中草藥產業,讓產品帶著市場進庭院。全縣榛子種植500余畝,畝產近萬元,中草藥種植400余畝,每年畝結種子20斤,畝產2600元。三是依托土特產,助力庭院產業特色化發展。xx縣紫皮蒜是國家地理標志認證農產品,已形成完整產業鏈條,目前全縣已有24個村利用庭院種植紫皮蒜,種植面積達7500畝,畝增收可達1萬元。在大力發展傳統種植庭院經濟的同時,高質量庭院經濟也破題起步,杜爾基鎮明星村、寶石鎮寶城村依托田園綜合體旅游資源,引導農戶利用自有庭院發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館、休閑農莊、農家樂等。目前xx縣民宿發展共3處、68間,其中農民自建房發展民宿31間。
2024年度庭院經濟發展典型材料三
xx鄉突出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在全鄉15個行政村63個自然村,每個自然村選取2戶農戶,試點發展“一鄉一品”珠子椒庭院經濟種植,增加農戶收入。xx年,全鄉15個村共移栽132.6畝珠子椒,每畝投資種子、育苗、肥料合計800多元,珠子椒畝平均產量4000斤,每斤訂單保底收購價格為2元,每戶每畝毛收入可達8000元以上。種植戶們委托當地的鄉豐為農服務有限公司與xx豐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珠子椒種植合同,確定保底價格,市場價格上漲時隨市場價格上漲。種植期間,采取統一供種、統一育苗、統一供苗、統一移栽、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確保品質優良。成熟采摘時,由xx豐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珠子椒的回收工作,統一訂單回收。從種植、收獲到銷售,全流程確保椒農利益最大化,實現增收致富。下一步,鄉黨委、政府將繼續引導種植戶引入現代化種植技術,擴大試點戶范圍,不斷提升珠子椒加工水平,提高珠子椒附加值。同時,接軌電商平臺,進一步豐富鄉村經濟業態。
2024年度庭院經濟發展典型材料四
在x市x區x鄉x村五人行合作社的圈舍里,一頭頭黑色小豬正在拱食玩耍,憨態可掬,特別招人喜愛。據合作社負責人介紹,這些體態勻稱、活力十足的黑色小豬與傳統養殖的生豬品種不同,是專門從外地引進的雷香豬。合作社現存欄雷香豬7000頭,年出欄可達5000頭,通過精深加工后進行出售,盈利可達1500元/頭。在x市喀喇沁旗鳳姐生態農牧場養殖的藏香豬經營收入同樣可觀,年均經營收入達300萬元以上,凈利潤在140萬元左右。 目前,x市特色豬存欄10000余頭,年出欄6500余頭,主要分布在x山區等3個旗縣區。因特色豬具有飼養周期長、耐粗飼、抗病強的自然特性,采用生態綠色的養殖方式,以及其肉質鮮嫩多汁、滋味鮮美等特點,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
2024年度庭院經濟發展典型材料五
x農牧專業合作社位于x村,現有社員144人,通過“合作社+農戶+互聯網”模式,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統一組織社員開展烏雞孵化、飼養、銷售等全產業發展。目前,合作社育雛雞存欄12萬只,笨雞雛5萬只,成功注冊了“草原x”、“草原黃金蛋”等商標,年銷售額達到500萬元。先后被評委“全國優秀合作社”“自治區示范社”“國家級示范社”等榮譽稱號。
一、政策加持,統一規劃 xx年起,旗政府持續出臺了鼓勵發展庭院經濟補助政策,按照“統一規劃、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原則,扶持小種植、小養殖、小手工、小買賣、小電商、小作坊“六小”產業,并將烏雞養殖作為小養殖項目列為庭院經濟補助內容,在資金、技術和管理方面提供相應支持,幫助農戶“闖市場”。3年來,對合作社的基礎建設、電網配套、技術培訓、“企業興鄉”獎補等方面累計投入補助資金100余萬元,為烏雞養殖戶投入補貼資金80余萬元。同時,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平臺,為庭院經濟產品在xx多次設立專柜展臺進行營銷,銷售收入達到150萬元。 二、技術支持,規模發展 實行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品牌、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標準、統一銷售、分戶飼養的“七統一分”模式,開展標準化生產指導,進入產蛋期后再由合作社收購雞蛋和種雞。成立了“田間學校”,并邀請畜牧、電商、市場營銷等領域專家授課,進行結對幫扶,指導庭院經濟,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26次養殖專業技術培訓班。
三、聯農帶農,保障收益 合作社共承擔6個村的庭院經濟帶動項目,按照“產業帶動、合作致富”的發展模式,共投放雞雛6萬只,帶動周邊160戶脫貧戶、監測戶發展庭院烏雞養殖項目。合作社對育成的烏雞按照每只高于市場價15元(每只按80元),烏雞蛋按照每枚高于市場價0.5元(每枚按2元)進行回收,xx年回收烏雞1萬只,烏雞蛋10萬枚,戶均實現增收5000元以上。同時,合作社充分利用庭院經濟發展機遇,引導留守兒童家長返鄉就近就地創業,通過“公益創業”+產業發展模式,使得合作社成為創業致富的典型代表,被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農廣天地欄目》《絕不掉隊》進行了專題報道。